说课稿

时间:2024-09-11 13:16:2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说课稿模板集锦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必备】说课稿模板集锦六篇

说课稿 篇1

  本次教研组长示范课,我们着重研究的课题是艺术课堂综合教学,采取了指定执教老师,指定执教领域的方法,并落实顾骁雁老师上音乐绘本整合课堂;时洁老师上绘本美术整合课堂;郑兰老师上音乐舞蹈整合课堂。

  观摩课结束以后,我们组织教师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

  第一,你听了这三堂课,对艺术整合教学有什么新的感想?

  第二,在这三个活动中,你学到了什么?

  第三,对这三堂课提出改进意见。

  在讨论中,我作了如下发言:

  第一,你听了这三堂课,对艺术整合教学有什么新的感想?

  以前,外出学习,尤其是幼儿园引进奥尔夫音乐以后自己参与了实践操作。对艺术整合概念有一个粗浅认识,对艺术教学整合的意义和作用也有一些了解。但是,在确定整个幼儿园班级艺术活动时,仍然有整合艺术教学做拼盘的想法。比如:允许老师安排乐音课和文学课,绘本课和美术课。一些老师在班级艺术活动开展时,也有过很多困惑。在解答老师们提问时,我的回答既清楚又含糊。因为,在心里有一种明确的理念,但概念如何表达不是很清楚,没有找到完整的、科学的概念阐述。

  三位教研组长的课,让我更加坚信,走艺术综合之路,方向是正确的。同时,对艺术整合教学的意义也理解得更加渗透。比如:顾老师的绘本音乐活动《最好吃的'蛋糕》,以一个生动的绘本故事作载体,寻找了大量与故事情节相匹配的音乐。音乐的介入,使得故事形象更加生动、有趣、直观;音乐的介入使得故事的场面更大宏大、逼真;音乐的介入使得幼儿更好的理解、感受故事的内容和情节。孩子们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基础上,也接受了音乐的熏陶,孩子们在倾听音乐时,非常投入。从另一个角度看,故事给了抽象的音乐于形象,让看不见、摸不着的旋律变得具体、形象,变得可以理解,可以触摸。

  时老师的绘本美术,非常巧妙地将美术的技能学习融进了绘本故事。横线条,竖线条,容在故事中间,教与学不留痕迹。绘画反过来也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什么叫横线?什么叫竖线?什么叫方格子?不需要老师作更多解释,通过画画一下子就明白了。

  记得沈雁园长带领我们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理论时,读过这样一段理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艺术,在它的教学空间里,包含了语言文字、音乐美术、表演设计等多方面的教学门类”,“只有通过这种原本的唱奏动说综合的艺术才能把人类最宝贵的生灵东西开发、挖掘出来,并使他(她)一生永葆青春活力!”在这三堂课中,我感受到了这些话的影子。

  第二,在这三个活动中,你学到了什么?

  1、三堂课,让我认识到艺术整合教学的力量。同时,也意识到这方面的工作只是开了个头。以后,需要我们去探索、研究、钻研的内容还很多,需要我们走的路还很长。

  2、学到了教研组长的创新、钻研精神。顾老师为了支持我的想法,花了大量精力和时间去寻找与故事匹配的音乐。时老师为了上好这堂课,也给自己加压,尝试了多个教学方案。郑兰老师,虽然这堂课已经对家长展示过,但是,在这次活动中,她对自己的课又做了多次改动。在这次研讨活动中,她将自己舞蹈教学的方法、经验融入其中,让我们看到了音乐舞蹈教学的精彩一面。也为舞蹈教学提供了一个学习和研究的案例。

  3、没有钻研精神、没有跟自己日常教学相联系、没有跟自己的教学特长相联系的公开课,肯定缺少研究的价值,成功率也不会很高。

  第三,对这三堂课提出改进意见。

  第一堂课的意见:

  孩子参与的热情很高,但是,课堂显得不够有序。老师要加强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假如孩子再沉稳一点,教学效果会更好。

  第二堂课的意见:

  教师课堂上过于紧张,以至于语言不够连贯,使得孩子浸入故事情节受影响。

  第三堂课的意见:

  教师在要求变排队形时,要求太高,与孩子的实际水平不合。

  这样的课堂一定要在自己班级展示。因为,公开课展示的不仅仅是教师的个人风采,还要展示班级的特色,孩子的特色优势。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分析

  看图作文是借助图画对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一种形式,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手段。《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第一学段的写话要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保护青蛙》这篇看图写话,以图片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从捉蝌蚪在放蝌蚪的行为变化过程。

  教学目标:

  1、掌握看图写话的观察顺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

  3、激发学生自主表达的积极性,

  4、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有序地观察图片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与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先采取导入法,导入一个众所周知的《小蝌蚪找妈妈》的有趣故事,引起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接着,用引导法,帮助学生解图意。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看图已经有了自己的认知能力,但是完全看懂图意还需要引导。所以我只要引导学生们去看图,他们就能很快看明白图意。然后,用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们分小组讲述这个小故事,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并从中感受学作文的乐趣。最后,要求学生把故事完整、有序地写下来,并加入自己的联想,训练他们的写作能力。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讲故事导入——看图片——解图意——说故事——写话。

  (一)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并不陌生,我会通过讲这个故事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这节课的兴趣.并且让学生明白小蝌蚪长大后就是青蛙的基本常识。

  (二)看图片 解图意 双向交流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应该从两个方面下功夫:“一使需之出,一使乐其业。”所谓“需之出”既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了,迫切的需要将自己的看法及时的表现出来。这一环节就是引导学生与老师双向交流给大家自主表达的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

  我会先让孩子们把这四幅图先浏览一遍,然后根据第一幅和第四幅图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图中的小朋友先是兴高采烈地捉了小蝌蚪,最后又放掉了呢?引导孩子们带着疑问去图中寻找答案。整体观察四幅图以后,再对每一幅图包含的内容进行分析。分别先后提出四个问题,“他在干什么?他听到了什么?他在看什么?他在做什么?”这时学生们肯定会有了自已的想法,但是还需要他们大胆地表达出来,这也是所谓的“乐其业”。我会不断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他们对图的理解,让他们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同学们可能会回答出“他捉了蝌蚪,正兴高采烈地跑着”,“他在听广播,听到了要保护青蛙”,“他在看书”,“他在放蝌蚪”。然后,我也参与其中,引导他们正确地去理解图的意思。并引导孩子们去想像图中的小男孩的表情和心理活动,这样文章内容就会生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一一解答看图时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图中的小朋友兴高采烈地捉了小蝌蚪最后又放掉了呢?这个时候把学生们地注意力转移到第二幅图上,图中的小朋友在听广播时听到了关于保护青蛙的新闻,这里学生们可以自由展开联想,图中的小朋友听见人们呼吁要保护青蛙,可是他不知道为什么要去保护,于是就有了第三幅图中的去查阅资料。在资料中他明白了什么呢?这时就可以用到导入故事中的基本常识——小蝌蚪长大以后就是青蛙,而且青蛙是帮助人们的,是人们的朋友。他就意识到了自己捉蝌蚪的行为是不对的,因此有了第四幅图中放蝌蚪的.画面。这不仅解决了前面的问题,而且可以把四幅图的意思完整地联系起来。这里是运用了总----分-----总的观察方法,先总看四幅图,再分别观察每一幅图,最后再把四幅图联系起来,弄清楚图与图之间的因果关系与转折关系。

  现在每位学生差不多都会对这个故事进行简单地叙述,但是可能有的语言组织能力差一点儿的学生会表达的还不够完整、准确。现在可以进行下一个环节,分小组说故事。

  (三)自主表达,讲故事,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把同学们四人一组自由分组,给大家五分钟至八分钟的时间自由讲故事,看谁的故事讲得更具体、生动。这个环节不仅体现了新课标中的合作学习,也给大家一个提高自己口语表达能力的机会。并从中体味与伙伴们分享讲故事的轻松和快乐,还能给一些平时课外词汇、好词佳句积累少的同学一个学习的机会,听一下别人是怎样用自己的优美语言来讲这个故事的。

  (四)写下自己的认识和感想

  写话是在说的基础上进行的,说好才能写好,怎样说的就怎样写。现在可以让学生们写话,让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想到加以整理,使它完整、具体、有序地串联在一起,把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排列起来,这样写话的基本思路就清楚了。要求学生写完整、通顺的句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200字,还要注意写完后要自己读一遍,进行修改,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师生双向交流为主,以引导学生自主表达为辅,充分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为了降低起始阶段写作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注重培养思考、表达能力。”因此,这次看图写话训练中我让同学们先观察、思考,再帮助他们分析图意,然后讲故事,这样待他们握笔在手时,宛若箭在弦上,而不得不发了,从而激发学生对写作的浓厚兴趣。

说课稿 篇3

  1、教师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教学14乘12时,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理解算理。先是渗透了估算的思想,又问学生实际结果怎么算,学生提出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还自己给方法起了名字,拆分法。然后又通过点子图,教师示范之后,让学生去圈、算,在学生的'汇报交流中,学生又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结果。真正体验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

  如课前热身、计算14乘12的方法等。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

  3、练习题少而精。

  教师没有进行繁冗的计算练习,而是选取了典型的习题练习,重在让学生掌握方法。

  4、学生上课的听课习惯好、坐姿端正,教师的付出功不可没。

  建议:

  1、学生汇报点子图时,教师可以优化算法,指导学生将12拆成10和2方便口算,也利于竖式的教学,为后面学习乘法分配律做铺垫。

  2、例题教学完之后,可以让学生交换因数的位置算一算,渗透了验算。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学生认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北方地区的第一节,是北方地区的概述。本节内容包含两个标题,“黄土地和黑土地”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前一标题从地表景观入手,介绍了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形成的作用。“重要的旱作农业区”重点介绍了北方地区适宜发展旱作农业的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还简介了旱作农业的主要农作物,以及春旱对农业生产、城市生活的不理影响。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特别是国家尺度以下的区域地理的开篇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学生们的好奇心强,喜欢关注社会热点,对我国的各种区域名称耳熟能详;但本节课综合性强,学生综合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带领学生回顾旧知识,提供相应的地理图片。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北方地区地形图,找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在北方地区的地形图上识记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临海等,识记北方主要农作物以及大致分布。

  2.运用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图描述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运用北方地区地形图和气候类型图总结归纳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

  3.知道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北方地区的了解,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激发热爱国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土壤等特点。

  【难点】

  北方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及自然要素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五、说教学方法

  地图法、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设置情境,通过展示具有北方特色冰雕和雾凇的景观图,引出哈尔滨和吉林位于我国北方地。并提问:北方地区都有哪些地理特征呢?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直接唤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大大改善课堂效果。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1.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呈现北方地区地形图,学生读图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北方地区位于哪里?请同学们结合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北方地区的边界。

  (2)北方地区濒临什么海?

  (3)渤海、黄海位于北方地区的什么方位?

  通过读图学生能够找到:

  (1)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秦岭-淮河。

  (2)北方地区临近渤海和黄海。

  (3)渤海、黄海位于北方地区的东方。

  【教师总结】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和自主阅读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图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北方地区的地形

  【问题】北方地区都有哪些地形?位于北方地区什么方位?

  【学生回答】平原、高原;平原位于东部,高原位于西部。

  【教师总结】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北方地区的气候

  观察图6.5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三个城市的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回答问题。

  (1)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三个城市的气候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2)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有什么差异?主要原因是什么?

  (3)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有什么差异?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观察回答】

  (1)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都是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都在0°C以下,最热月气温都在20°C以上。

  (2)齐齐哈尔、石家庄气候差异主要是气温差异,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

  (3)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主要是降水差异,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活动】学生讨论,结合降水、温度带分布图,找出北方地区温度、降水的特点。

  【学生回答】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教师总结】

  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气温气候。冬季寒冷,最冷月气温在0°C以下;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C以上。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气候区。降水季节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4.北方地区的土壤

  结合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的景观图,说说不同地形区的土壤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成为“黑土地”。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被称之为“黄土地”。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前面中国地理的学习,对于整个中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已经很熟悉,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问题,教师再进行点拨提升,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又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

  环节三:小结作业

  结合板书、课件,与学生回顾、梳理本节课知识。

  【设计意图】回顾、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的知识结构,同时,让学生掌握认识一个地理区域自然特征与农业关系的方法。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课文由“故事屋、聪明谷、故事屋、活动角”四部分组成。教材中的故事“蚂蚁搬蛋糕”告诉学生人多力量大的道理;聪明谷的谚语让学生通过经典的文字见证集体力量的巨大;故事“动物搬水果”旨在让学生明白有时候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大,只有互补长短、分工合作、齐心协力才能发挥出巨大的集体力量;活动角的取珠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受到“分工合作、齐心协力”是催生集体巨大力量的催化剂。教材内容的呈现由浅入深,层次分明,所蕴含的教学点清晰明确,较好地凸显了本课的教学关键词——学会合作。

  二、目标定位

  在品社三下的《竞争与合作》中,学生已经初步感受了合作的重要性,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合作的方法,体验由合作带来的成功,感受齐心协力力量大的真理。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与预测,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明白集体力量大的道理,懂得只有目标一致、齐心协力、分工合作才能发挥集体最大的力量。

  2.愿意与人合作,并学会在交流中让合作更成功。

  3.感受团结合作带来的欢乐。

  重难点:让学生明白集体力量大,人心齐,力量才能真正大;愿意为集体出力。

  三、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品德学科作为一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材已不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唯一依据,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成为丰富课堂、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常用手段。围绕一个教学点,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灵活地、恰当的处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对教材内容有所使用,有所抛弃,而两者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学会在集体中与他人合作,共同提升集体的力量。教材中的四部分,我保留选用了聪明谷、故事《动物搬水果》的内容,又自选了“拉你过河”游戏,设计了数扑克牌的游戏活动,又利用了音乐素材为本课教学服务。

  四、教法、学法的使用

  学生在课前的调查搜集信息、教学游戏、欣赏、讨论、讲故事等多种方式将课堂变得立体,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较好地体现品德课程的活动性、实践性。教师将音乐、部分文字图片做成PPT课件,以辅助教学。准备一张写有课题的彩色卡纸。

  五、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课教学我以游戏——童话故事——游戏——歌曲为线索贯穿课堂,围绕集体力量大的主题,共设计了五个环节,游戏导入,激发兴趣;童话故事,加深感受;搜集谚语,领会含义;游戏竞赛,学会合作;歌曲欣赏,感情升华。

  下面我介绍一下我的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第一个“拍手游戏”,我先伸出一只手,不借助东西拍不响,然后老师有节奏的拍手,然后一组学生鼓掌,再接着全班同学鼓掌,告诉学生一个巴掌拍不响,众人鼓掌声震天。接着我拿出绳子让学生做“拉你过河”的游戏,通过谈谈感受,在游戏中让学生体验到人多力量大的道理,这就是集体的力量。揭示课题。

  板书 人多 力量大

  第二个环节:童话故事,加深感受

  新课程、新教材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走进童心世界,回归生活,回归童趣。我把教师参考用书配备的教学光盘中童话故事《运水果》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通过上下集的观看,讨论让学生明白人多力量不一定大,知道了只有目标一致,齐心协力,互相配合,才能更好的发挥集体的力量。板书 心齐

  第三个环节:搜集谚语,领会含义

  通过以上的学习,大家都对“集体力量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我在这个条件下让大家收集关于集体的谚语,进一步让孩子们领会到集体力量大的含义。并让学生们反馈课前搜集的`表现集体力量大的谚语,将谚语树叶卡片贴在黑板的我画的简笔画——智慧树上,这一活动设计既培养了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的能力,又让其领会“集体力量大”谚语的含义。

  第四个环节:游戏竞赛,学会合作

  通过前面部分的学习,我把话题引入游戏竞赛中,开展学生们最喜欢的游戏活动“数扑克牌”,我事先给每四人小组一只装有若干数量扑克的信封,,准备开始,看哪一组的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数出每一种扑克牌的张数,还有总共有几张扑克牌。竞赛后采访获胜的小组,说说成功的原因,让学生们更加深切的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也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新课程的学习。

  第五个环节:歌曲欣赏,感情升华。

  在孩子们感受到合作的成功,情绪高昂的时候,我顺势进行总结,一滴滴小水珠汇成大海,一颗颗小星星构成明亮的星空,一个个可爱的你们组成了咱们这个班集体,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们在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同时,学会与人合作,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集体的力量去解决问题,战胜困难。接着播放音乐,让我们在一曲《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程。在歌声中将学生们带进一个合作的集体中,感受内心的情感,愉快地结束本课的教学。

说课稿 篇6

  本次说课的课题是《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所用是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的教材。本课内容是教材的第三章第3节第3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前面多项式的延伸与应用,为后面的整式加减做铺垫。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辅助后续内容的地位。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

  1.会对一个多项式按某一字母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

  2.理解升降幂排列的内涵,能够进行一些简单应用;

  3.通过本节升降幂体现的整齐美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主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时的重难点来制定。

  本课的编写意图是为方便后面的整式加减,结构特点是由问题到新知,再由新知到应用的过程。在已学过单项式的次数,多项式的项以及加法交换律的背景下,提出重点是认识升降幂排列并能按要求正确排列多项式,教学中借助学生自学总结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突破重点;而在《课程标准》对学生自学能力得要求上提出本节的难点为理解升降幂排列的内涵并进行简单应用,教学中依靠习题的巩固提升与教师点拨来突破。

  在教材的处理上,开篇的提问已经为学生指明了本节的地位及作用,教学中简单陈述其对后续内容的帮助作用即可。教材中对于升降幂排列的定义需要教师讲清道明,即升幂是按指定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降幂则相反,这也就是本节教学重点。教材中的例题教师需要板书为学生形成示范作用。教材末尾的注意部分则可以作为知识小结让学生总结体会,这是学生发挥应用能力的前提。

  本班学生知识基础参差不齐,生活经验较少,学生的心理依赖性强,学习中容易形成惰性而懒于主动思考。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本节课主要采用学生自学为主的方式。即学生自己先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然后将自己的所得以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展示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脑以及主动参与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本节教学手段主要借助教师编写的学案来进行。学案严格按照本校的“导展练测”四环节展开。教学坚持学生不学不上,学生先展示,教师后教学,以小组推进课堂的原则。

  本课的教学总体思路是借助学案实现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的有机结合。环节主要有教师导入,学生展示交流,课堂巩固提升,反馈测试和学生总结收获这些环节。整个教学环节与先学后教,小组合作推进的教法紧密相连。教师主要针对教学重点提问升降幂定义的理解,针对教学难点提问升降幂的内涵,针对学生能力发展提问学生本节所获。学生根据自学导测,习题练习以及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教学。本节的知识体系借由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来归纳。练习设计与作业安排的创意来源于《导学方案》。板书主要以体现在教学重点的突破以及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主要目标。

  教学结构中的师生互动主要集中在教学各个环节的转换上,开始的导入互动引出本节内容,中间的重点讲解突破本节重点,板书讲解规范解题过程,最后的总结收获提升学生自学自理能力。

  总之,本节教学主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对多项式进行升降幂排列,会进行相关应用,依靠学生自学在先,教师指导点拨穿插其间,学生合作交流总结收获在后的方式进行,以此培养学生养成自学自理的能力,形成规范良好的学习习惯。

《【必备】说课稿模板集锦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6-25

《匆匆》说课稿10-28

《坐井观天》说课稿08-16

《比尾巴》说课稿10-30

白鹭说课稿08-25

《故乡》说课稿08-23

《琥珀》说课稿09-22

跳水说课稿07-30

《春》说课稿10-19

数轴说课稿10-20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必备】说课稿模板集锦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必备】说课稿模板集锦六篇

说课稿 篇1

  本次教研组长示范课,我们着重研究的课题是艺术课堂综合教学,采取了指定执教老师,指定执教领域的方法,并落实顾骁雁老师上音乐绘本整合课堂;时洁老师上绘本美术整合课堂;郑兰老师上音乐舞蹈整合课堂。

  观摩课结束以后,我们组织教师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

  第一,你听了这三堂课,对艺术整合教学有什么新的感想?

  第二,在这三个活动中,你学到了什么?

  第三,对这三堂课提出改进意见。

  在讨论中,我作了如下发言:

  第一,你听了这三堂课,对艺术整合教学有什么新的感想?

  以前,外出学习,尤其是幼儿园引进奥尔夫音乐以后自己参与了实践操作。对艺术整合概念有一个粗浅认识,对艺术教学整合的意义和作用也有一些了解。但是,在确定整个幼儿园班级艺术活动时,仍然有整合艺术教学做拼盘的想法。比如:允许老师安排乐音课和文学课,绘本课和美术课。一些老师在班级艺术活动开展时,也有过很多困惑。在解答老师们提问时,我的回答既清楚又含糊。因为,在心里有一种明确的理念,但概念如何表达不是很清楚,没有找到完整的、科学的概念阐述。

  三位教研组长的课,让我更加坚信,走艺术综合之路,方向是正确的。同时,对艺术整合教学的意义也理解得更加渗透。比如:顾老师的绘本音乐活动《最好吃的'蛋糕》,以一个生动的绘本故事作载体,寻找了大量与故事情节相匹配的音乐。音乐的介入,使得故事形象更加生动、有趣、直观;音乐的介入使得故事的场面更大宏大、逼真;音乐的介入使得幼儿更好的理解、感受故事的内容和情节。孩子们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基础上,也接受了音乐的熏陶,孩子们在倾听音乐时,非常投入。从另一个角度看,故事给了抽象的音乐于形象,让看不见、摸不着的旋律变得具体、形象,变得可以理解,可以触摸。

  时老师的绘本美术,非常巧妙地将美术的技能学习融进了绘本故事。横线条,竖线条,容在故事中间,教与学不留痕迹。绘画反过来也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什么叫横线?什么叫竖线?什么叫方格子?不需要老师作更多解释,通过画画一下子就明白了。

  记得沈雁园长带领我们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理论时,读过这样一段理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艺术,在它的教学空间里,包含了语言文字、音乐美术、表演设计等多方面的教学门类”,“只有通过这种原本的唱奏动说综合的艺术才能把人类最宝贵的生灵东西开发、挖掘出来,并使他(她)一生永葆青春活力!”在这三堂课中,我感受到了这些话的影子。

  第二,在这三个活动中,你学到了什么?

  1、三堂课,让我认识到艺术整合教学的力量。同时,也意识到这方面的工作只是开了个头。以后,需要我们去探索、研究、钻研的内容还很多,需要我们走的路还很长。

  2、学到了教研组长的创新、钻研精神。顾老师为了支持我的想法,花了大量精力和时间去寻找与故事匹配的音乐。时老师为了上好这堂课,也给自己加压,尝试了多个教学方案。郑兰老师,虽然这堂课已经对家长展示过,但是,在这次活动中,她对自己的课又做了多次改动。在这次研讨活动中,她将自己舞蹈教学的方法、经验融入其中,让我们看到了音乐舞蹈教学的精彩一面。也为舞蹈教学提供了一个学习和研究的案例。

  3、没有钻研精神、没有跟自己日常教学相联系、没有跟自己的教学特长相联系的公开课,肯定缺少研究的价值,成功率也不会很高。

  第三,对这三堂课提出改进意见。

  第一堂课的意见:

  孩子参与的热情很高,但是,课堂显得不够有序。老师要加强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假如孩子再沉稳一点,教学效果会更好。

  第二堂课的意见:

  教师课堂上过于紧张,以至于语言不够连贯,使得孩子浸入故事情节受影响。

  第三堂课的意见:

  教师在要求变排队形时,要求太高,与孩子的实际水平不合。

  这样的课堂一定要在自己班级展示。因为,公开课展示的不仅仅是教师的个人风采,还要展示班级的特色,孩子的特色优势。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分析

  看图作文是借助图画对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一种形式,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手段。《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第一学段的写话要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保护青蛙》这篇看图写话,以图片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从捉蝌蚪在放蝌蚪的行为变化过程。

  教学目标:

  1、掌握看图写话的观察顺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

  3、激发学生自主表达的积极性,

  4、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有序地观察图片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与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先采取导入法,导入一个众所周知的《小蝌蚪找妈妈》的有趣故事,引起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接着,用引导法,帮助学生解图意。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看图已经有了自己的认知能力,但是完全看懂图意还需要引导。所以我只要引导学生们去看图,他们就能很快看明白图意。然后,用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们分小组讲述这个小故事,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并从中感受学作文的乐趣。最后,要求学生把故事完整、有序地写下来,并加入自己的联想,训练他们的写作能力。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讲故事导入——看图片——解图意——说故事——写话。

  (一)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并不陌生,我会通过讲这个故事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这节课的兴趣.并且让学生明白小蝌蚪长大后就是青蛙的基本常识。

  (二)看图片 解图意 双向交流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应该从两个方面下功夫:“一使需之出,一使乐其业。”所谓“需之出”既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了,迫切的需要将自己的看法及时的表现出来。这一环节就是引导学生与老师双向交流给大家自主表达的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

  我会先让孩子们把这四幅图先浏览一遍,然后根据第一幅和第四幅图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图中的小朋友先是兴高采烈地捉了小蝌蚪,最后又放掉了呢?引导孩子们带着疑问去图中寻找答案。整体观察四幅图以后,再对每一幅图包含的内容进行分析。分别先后提出四个问题,“他在干什么?他听到了什么?他在看什么?他在做什么?”这时学生们肯定会有了自已的想法,但是还需要他们大胆地表达出来,这也是所谓的“乐其业”。我会不断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他们对图的理解,让他们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同学们可能会回答出“他捉了蝌蚪,正兴高采烈地跑着”,“他在听广播,听到了要保护青蛙”,“他在看书”,“他在放蝌蚪”。然后,我也参与其中,引导他们正确地去理解图的意思。并引导孩子们去想像图中的小男孩的表情和心理活动,这样文章内容就会生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一一解答看图时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图中的小朋友兴高采烈地捉了小蝌蚪最后又放掉了呢?这个时候把学生们地注意力转移到第二幅图上,图中的小朋友在听广播时听到了关于保护青蛙的新闻,这里学生们可以自由展开联想,图中的小朋友听见人们呼吁要保护青蛙,可是他不知道为什么要去保护,于是就有了第三幅图中的去查阅资料。在资料中他明白了什么呢?这时就可以用到导入故事中的基本常识——小蝌蚪长大以后就是青蛙,而且青蛙是帮助人们的,是人们的朋友。他就意识到了自己捉蝌蚪的行为是不对的,因此有了第四幅图中放蝌蚪的.画面。这不仅解决了前面的问题,而且可以把四幅图的意思完整地联系起来。这里是运用了总----分-----总的观察方法,先总看四幅图,再分别观察每一幅图,最后再把四幅图联系起来,弄清楚图与图之间的因果关系与转折关系。

  现在每位学生差不多都会对这个故事进行简单地叙述,但是可能有的语言组织能力差一点儿的学生会表达的还不够完整、准确。现在可以进行下一个环节,分小组说故事。

  (三)自主表达,讲故事,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把同学们四人一组自由分组,给大家五分钟至八分钟的时间自由讲故事,看谁的故事讲得更具体、生动。这个环节不仅体现了新课标中的合作学习,也给大家一个提高自己口语表达能力的机会。并从中体味与伙伴们分享讲故事的轻松和快乐,还能给一些平时课外词汇、好词佳句积累少的同学一个学习的机会,听一下别人是怎样用自己的优美语言来讲这个故事的。

  (四)写下自己的认识和感想

  写话是在说的基础上进行的,说好才能写好,怎样说的就怎样写。现在可以让学生们写话,让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想到加以整理,使它完整、具体、有序地串联在一起,把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排列起来,这样写话的基本思路就清楚了。要求学生写完整、通顺的句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200字,还要注意写完后要自己读一遍,进行修改,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师生双向交流为主,以引导学生自主表达为辅,充分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为了降低起始阶段写作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注重培养思考、表达能力。”因此,这次看图写话训练中我让同学们先观察、思考,再帮助他们分析图意,然后讲故事,这样待他们握笔在手时,宛若箭在弦上,而不得不发了,从而激发学生对写作的浓厚兴趣。

说课稿 篇3

  1、教师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教学14乘12时,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理解算理。先是渗透了估算的思想,又问学生实际结果怎么算,学生提出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还自己给方法起了名字,拆分法。然后又通过点子图,教师示范之后,让学生去圈、算,在学生的'汇报交流中,学生又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结果。真正体验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

  如课前热身、计算14乘12的方法等。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

  3、练习题少而精。

  教师没有进行繁冗的计算练习,而是选取了典型的习题练习,重在让学生掌握方法。

  4、学生上课的听课习惯好、坐姿端正,教师的付出功不可没。

  建议:

  1、学生汇报点子图时,教师可以优化算法,指导学生将12拆成10和2方便口算,也利于竖式的教学,为后面学习乘法分配律做铺垫。

  2、例题教学完之后,可以让学生交换因数的位置算一算,渗透了验算。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学生认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北方地区的第一节,是北方地区的概述。本节内容包含两个标题,“黄土地和黑土地”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前一标题从地表景观入手,介绍了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形成的作用。“重要的旱作农业区”重点介绍了北方地区适宜发展旱作农业的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还简介了旱作农业的主要农作物,以及春旱对农业生产、城市生活的不理影响。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特别是国家尺度以下的区域地理的开篇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学生们的好奇心强,喜欢关注社会热点,对我国的各种区域名称耳熟能详;但本节课综合性强,学生综合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带领学生回顾旧知识,提供相应的地理图片。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北方地区地形图,找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在北方地区的地形图上识记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临海等,识记北方主要农作物以及大致分布。

  2.运用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图描述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运用北方地区地形图和气候类型图总结归纳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

  3.知道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北方地区的了解,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激发热爱国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土壤等特点。

  【难点】

  北方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及自然要素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五、说教学方法

  地图法、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设置情境,通过展示具有北方特色冰雕和雾凇的景观图,引出哈尔滨和吉林位于我国北方地。并提问:北方地区都有哪些地理特征呢?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直接唤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大大改善课堂效果。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1.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呈现北方地区地形图,学生读图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北方地区位于哪里?请同学们结合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北方地区的边界。

  (2)北方地区濒临什么海?

  (3)渤海、黄海位于北方地区的什么方位?

  通过读图学生能够找到:

  (1)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秦岭-淮河。

  (2)北方地区临近渤海和黄海。

  (3)渤海、黄海位于北方地区的东方。

  【教师总结】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和自主阅读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图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北方地区的地形

  【问题】北方地区都有哪些地形?位于北方地区什么方位?

  【学生回答】平原、高原;平原位于东部,高原位于西部。

  【教师总结】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北方地区的气候

  观察图6.5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三个城市的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回答问题。

  (1)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三个城市的气候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2)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有什么差异?主要原因是什么?

  (3)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有什么差异?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观察回答】

  (1)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都是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都在0°C以下,最热月气温都在20°C以上。

  (2)齐齐哈尔、石家庄气候差异主要是气温差异,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

  (3)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主要是降水差异,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活动】学生讨论,结合降水、温度带分布图,找出北方地区温度、降水的特点。

  【学生回答】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教师总结】

  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气温气候。冬季寒冷,最冷月气温在0°C以下;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C以上。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气候区。降水季节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4.北方地区的土壤

  结合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的景观图,说说不同地形区的土壤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成为“黑土地”。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被称之为“黄土地”。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前面中国地理的学习,对于整个中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已经很熟悉,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问题,教师再进行点拨提升,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又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

  环节三:小结作业

  结合板书、课件,与学生回顾、梳理本节课知识。

  【设计意图】回顾、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的知识结构,同时,让学生掌握认识一个地理区域自然特征与农业关系的方法。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课文由“故事屋、聪明谷、故事屋、活动角”四部分组成。教材中的故事“蚂蚁搬蛋糕”告诉学生人多力量大的道理;聪明谷的谚语让学生通过经典的文字见证集体力量的巨大;故事“动物搬水果”旨在让学生明白有时候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大,只有互补长短、分工合作、齐心协力才能发挥出巨大的集体力量;活动角的取珠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受到“分工合作、齐心协力”是催生集体巨大力量的催化剂。教材内容的呈现由浅入深,层次分明,所蕴含的教学点清晰明确,较好地凸显了本课的教学关键词——学会合作。

  二、目标定位

  在品社三下的《竞争与合作》中,学生已经初步感受了合作的重要性,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合作的方法,体验由合作带来的成功,感受齐心协力力量大的真理。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与预测,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明白集体力量大的道理,懂得只有目标一致、齐心协力、分工合作才能发挥集体最大的力量。

  2.愿意与人合作,并学会在交流中让合作更成功。

  3.感受团结合作带来的欢乐。

  重难点:让学生明白集体力量大,人心齐,力量才能真正大;愿意为集体出力。

  三、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品德学科作为一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材已不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唯一依据,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成为丰富课堂、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常用手段。围绕一个教学点,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灵活地、恰当的处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对教材内容有所使用,有所抛弃,而两者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学会在集体中与他人合作,共同提升集体的力量。教材中的四部分,我保留选用了聪明谷、故事《动物搬水果》的内容,又自选了“拉你过河”游戏,设计了数扑克牌的游戏活动,又利用了音乐素材为本课教学服务。

  四、教法、学法的使用

  学生在课前的调查搜集信息、教学游戏、欣赏、讨论、讲故事等多种方式将课堂变得立体,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较好地体现品德课程的活动性、实践性。教师将音乐、部分文字图片做成PPT课件,以辅助教学。准备一张写有课题的彩色卡纸。

  五、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课教学我以游戏——童话故事——游戏——歌曲为线索贯穿课堂,围绕集体力量大的主题,共设计了五个环节,游戏导入,激发兴趣;童话故事,加深感受;搜集谚语,领会含义;游戏竞赛,学会合作;歌曲欣赏,感情升华。

  下面我介绍一下我的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第一个“拍手游戏”,我先伸出一只手,不借助东西拍不响,然后老师有节奏的拍手,然后一组学生鼓掌,再接着全班同学鼓掌,告诉学生一个巴掌拍不响,众人鼓掌声震天。接着我拿出绳子让学生做“拉你过河”的游戏,通过谈谈感受,在游戏中让学生体验到人多力量大的道理,这就是集体的力量。揭示课题。

  板书 人多 力量大

  第二个环节:童话故事,加深感受

  新课程、新教材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走进童心世界,回归生活,回归童趣。我把教师参考用书配备的教学光盘中童话故事《运水果》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通过上下集的观看,讨论让学生明白人多力量不一定大,知道了只有目标一致,齐心协力,互相配合,才能更好的发挥集体的力量。板书 心齐

  第三个环节:搜集谚语,领会含义

  通过以上的学习,大家都对“集体力量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我在这个条件下让大家收集关于集体的谚语,进一步让孩子们领会到集体力量大的含义。并让学生们反馈课前搜集的`表现集体力量大的谚语,将谚语树叶卡片贴在黑板的我画的简笔画——智慧树上,这一活动设计既培养了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的能力,又让其领会“集体力量大”谚语的含义。

  第四个环节:游戏竞赛,学会合作

  通过前面部分的学习,我把话题引入游戏竞赛中,开展学生们最喜欢的游戏活动“数扑克牌”,我事先给每四人小组一只装有若干数量扑克的信封,,准备开始,看哪一组的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数出每一种扑克牌的张数,还有总共有几张扑克牌。竞赛后采访获胜的小组,说说成功的原因,让学生们更加深切的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也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新课程的学习。

  第五个环节:歌曲欣赏,感情升华。

  在孩子们感受到合作的成功,情绪高昂的时候,我顺势进行总结,一滴滴小水珠汇成大海,一颗颗小星星构成明亮的星空,一个个可爱的你们组成了咱们这个班集体,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们在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同时,学会与人合作,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集体的力量去解决问题,战胜困难。接着播放音乐,让我们在一曲《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程。在歌声中将学生们带进一个合作的集体中,感受内心的情感,愉快地结束本课的教学。

说课稿 篇6

  本次说课的课题是《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所用是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的教材。本课内容是教材的第三章第3节第3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前面多项式的延伸与应用,为后面的整式加减做铺垫。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辅助后续内容的地位。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

  1.会对一个多项式按某一字母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

  2.理解升降幂排列的内涵,能够进行一些简单应用;

  3.通过本节升降幂体现的整齐美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主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时的重难点来制定。

  本课的编写意图是为方便后面的整式加减,结构特点是由问题到新知,再由新知到应用的过程。在已学过单项式的次数,多项式的项以及加法交换律的背景下,提出重点是认识升降幂排列并能按要求正确排列多项式,教学中借助学生自学总结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突破重点;而在《课程标准》对学生自学能力得要求上提出本节的难点为理解升降幂排列的内涵并进行简单应用,教学中依靠习题的巩固提升与教师点拨来突破。

  在教材的处理上,开篇的提问已经为学生指明了本节的地位及作用,教学中简单陈述其对后续内容的帮助作用即可。教材中对于升降幂排列的定义需要教师讲清道明,即升幂是按指定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降幂则相反,这也就是本节教学重点。教材中的例题教师需要板书为学生形成示范作用。教材末尾的注意部分则可以作为知识小结让学生总结体会,这是学生发挥应用能力的前提。

  本班学生知识基础参差不齐,生活经验较少,学生的心理依赖性强,学习中容易形成惰性而懒于主动思考。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本节课主要采用学生自学为主的方式。即学生自己先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然后将自己的所得以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展示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脑以及主动参与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本节教学手段主要借助教师编写的学案来进行。学案严格按照本校的“导展练测”四环节展开。教学坚持学生不学不上,学生先展示,教师后教学,以小组推进课堂的原则。

  本课的教学总体思路是借助学案实现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的有机结合。环节主要有教师导入,学生展示交流,课堂巩固提升,反馈测试和学生总结收获这些环节。整个教学环节与先学后教,小组合作推进的教法紧密相连。教师主要针对教学重点提问升降幂定义的理解,针对教学难点提问升降幂的内涵,针对学生能力发展提问学生本节所获。学生根据自学导测,习题练习以及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教学。本节的知识体系借由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来归纳。练习设计与作业安排的创意来源于《导学方案》。板书主要以体现在教学重点的突破以及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主要目标。

  教学结构中的师生互动主要集中在教学各个环节的转换上,开始的导入互动引出本节内容,中间的重点讲解突破本节重点,板书讲解规范解题过程,最后的总结收获提升学生自学自理能力。

  总之,本节教学主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对多项式进行升降幂排列,会进行相关应用,依靠学生自学在先,教师指导点拨穿插其间,学生合作交流总结收获在后的方式进行,以此培养学生养成自学自理的能力,形成规范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