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说课稿模板集合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美术说课稿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1
1.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高中《书法》的第一课内容,在学习当中,介绍书法的五种书体:篆,隶,行,楷,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对书法的五种书体有基本的了解,增加对书法的兴趣,提高对书法的鉴赏能力。
本课主要学习的是篆书的基本知识。
2. 教学目标
① 让学生知道书法的五种书体。
② 让学生能够认识分辨五种书体的具体表现形式。
③ 通过学习篆书,让学生对篆书有基本的了解,从而加强对书法的兴趣,提高对书法的修养和鉴赏能力。
3. 教学重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对篆书的发展历程和流派风格以及各种风格的代表作,如何感受篆书作品的线条美,结构美和气韵美
4. 教学准备
课前了解学生对书法的兴趣程度,收集一些书法的相关资料,包括五种书体的范本,以及自己的书法作品。
二 说教法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高中生对书法的审美认识,采用图片演示,范本讲解以及作品欣赏等,激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互动,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让学生学有所得,从而达到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三 说学法
教学相统一,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的,老师的教学教法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重视学生的存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在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下获得知识,得到提高。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引导学生,让学生不断的保持兴趣,与老师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始终在积极性的作用下得到知识,让学生得到提高。
四 说教学过程
本课主要是学习篆书的发展历程和风格流派,了解篆书的典型作品代表,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的是互动参与为主的教学模式,达到教学目标。
1 提出疑问,激发兴趣
同学们知道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有哪些书体?每种书体有哪些典型的代表作?
学生相互交流之后,展示我书写的几幅书法作品,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本堂课程的学习目标,导出课题——篆书鉴赏,并板书之。
2 结合范本和作品,体验篆书学习之旅
向学生展示篆书作品,让学生轮流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互动。
引入教学内容,结合作品向学生讲解。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经过历史的发展演变,有篆书,隶书,行书,楷书和草书五大类。
① 篆书的解释
许慎“《说文解字》篆,引书也”,元代盛熙明《法书考》“篆,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篆书保留了许多的象形成分,富有装饰性趣味,可以充分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气质,很像先秦时期的文学,包罗万象,取之不尽。篆书的关键是悬腕中锋,有助于增加腕力,又是篆刻必要的书法根底,从篆入手,可二者皆得,从篆书入手易获得中锋和腕力,善提锋。
② 篆书的发展脉络
篆书是最早的书体,其余四种书体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最早的篆书就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周的金文,甲骨文,石刻,古玺等旧称籀文,钟鼎文,现简称大篆。秦朝,书同文,李斯“罢其与秦文不合者,以秦篆为基础,对六国的篆书整理省改”,此为小篆。汉代,篆书参入隶书体势,后慢慢的被隶书代替,鸟虫篆,蛇龙篆属于装饰性篆书。唐朝,李阳冰创造“玉著篆”,宋元明几乎没有篆书大家,清代碑学大兴,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等大家。
③ 篆书的风格流派
甲骨文
河南南阳小屯村殷商遗址出土,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王懿荣,刘鹗发现,后经罗振玉,孙冶让,王国维,搜集考证成为一门显学。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刻在龟甲,牛胛骨上的文字,用以占卜,又称殷墟卜辞。时代大约在商代后半期,从盘庚迁都到商纣灭亡,历时273年。15万片,5000多,1000多,论著3万余人,有王国维,罗振玉,郭沫若,日本的伊藤遂治,贝冢茂树,岛邦男等甲骨文专家,中科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全集》,5万余字,重要研究资料。
大篆
是古文和籀文的总称,包括石鼓文,金文,商周春秋战国的所有文字,风格多样,用笔特点各不相同,都以圆笔为主,有粗细长短变化,与小篆稍有不同,许多字都有象形成分,字形上大小方圆变化大,疏密虚实变化生动自然,有的整个章法错落不齐却协调一致,同一个字有许多不同结构,可自由选择。
小篆
秦,“书同文”,李斯以秦篆为基础,整理六国篆书而成。传世作品有《泰山刻石》,《琅邪刻石》,《峄山碑》,“二李”一派,“玉著篆”,“铁线篆”。特点:纯正中锋,书写时力量和速度匀平,使转流畅,必须功夫深厚,心平气和,一以贯之。邓石如,清人篆书,线条偏粗,隶书作篆,加强隶书方圆,顿挫,藏锋,露锋粗细变化,字形有所增长,在于起笔较重,稍顿,有时带方笔,收笔重顿,有明显的粗细变化,富有节奏。
秦篆比较含蓄,平静。清篆跌宕,活泼,更富有精神。从大篆而来,但结构比其更有规律,类似楷书,行书的结构特点。
清篆结构特点:1形体长方,字取纵势 2横平竖直,布白均匀 3.上紧下松,时有对称
④范本代表
大篆
吴昌硕《石鼓文》,以隶法作篆,左低右高,浓墨
《散氏盘》,行草笔意,曲折有致,随字造形,横势
《毛公鼎》,笔法稳健,字形偏长,气势博大,纵势
小篆
邓石如《白氏草堂记》,线条雄浑,隶法作篆
李斯《泰山刻石》,瘦劲圆润,结构平正典雅。
⑤结束语
书法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更多的时候是在课外做大量的练习,也不仅仅是纯粹的书写,它也是文化的一种传承,反映了我们国家的悠久历史,我们应该从各方面去认识了解并好好的掌握,让我们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五 教学感悟与总结
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对书法课程中篆书的学习和鉴赏课,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学会欣赏书法,提高对书法认识的修养,完成教学的审美教育。学习我们祖国优秀的传统经典的代表——书法,不仅仅是对学生大有帮助,同时对与我们老师也是大有裨益的,这也是教学相长的体现。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2
我今天的说课的题目是《从传统到现代》,我主要从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设计,五说板书设计来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本课通过赏析一些美术作品使学生学会解读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准确把握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
3、了解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在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本课的难点是: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二、说教法
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法:
故事激趣法:在开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启发谈话法:整个课堂运用谈话法,在与平等对话过程中,力图抓住关键,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设情境法:用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 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地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观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的宗旨,我将采取以下几种学法进行学习:
(1)观察体验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活跃思维,引导学生在观察作品时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作一些大胆的猜测,避免用一些所谓艺术史上的定论来否定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做适当的论证,通过比较的方法辨析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
(2)合作学习法: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交流彼此的经验,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并导入课题
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欧洲3个美术流派,并由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引出且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刘海粟使用人体模特写生的事件,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的要求,进而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
第二环节:新授
在这个环节里我分为五步骤:
步骤一:
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人民大会堂中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以启发谈话法与学生交流作品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感,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由此得出现代中国山水画既保留了传统山水的一些创作技巧,又进行了合理的突破,更多地从作品与环境的整体关系去权衡,具有更宏观的现代意识。
步骤二:
讲述日寇侵华时中国人民悲惨的生活,并伴随着音乐展示爱国画家蒋兆和的《流民图》将学生带到当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情境中,使其对人民流离失所的生活产生一定的体验。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让学生讨论《流民图》与文人画中的人物画有何不同。教师担任协助、引导的角色,使学生深入地掌握比较式鉴赏,提高美术素养,得出现代中国人物画将传统中国画的材料和技法与西方绘画的造型方法相结合,将以前文人画不加以表现的真实社会生活纳入到绘画中,既保留了民族的艺术形式,又吸引了西方的表现方法,走的是一条中西合璧的道路。
步骤三:
在这一步骤主要讲解艺术家们将由国外引进的素描和油画吸收,并将之本土化,用来表现中国的主题。具体以作品《田横五百士》、《血衣》、《父亲》为例赏析,通过讲述田横五百士的故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作品所体现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讲述我国的土地革命,以提问教学法加深对《血衣》理解,以观察体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对《父亲》的印象。
步骤四:
通过幻灯片展示多幅传统年画与现代年画,比较之间的不同,以提问教学法和观察体验法进行师生交流,得出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之后,一些新的事物纳入了年画的表现范围,表现内容也不再是门神福禄寿,更多的洋溢着生活气息,艺术形式上也有所创新。
步骤五:
与学生交谈他们喜爱的漫画作品,集中学生注意力,导出漫画作品《三毛流浪记》和《西游漫记》,由学生发挥想象,讲述作品中描绘的小故事,锻炼其表达能力,总结作品产生的社会影响和作用。
第三环节:归纳总结
新课程理念非常注重学生自己学习评价,因此采用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知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的优差点。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直接展出,并采用了文字与图片相配合的方式,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加强了学生对作品的记忆。
本次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进行指导,谢谢!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3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
三、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四、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形式美评判的活动中,感受形式美的法则,从形式美的法则入手,提高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本PPT的内容较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加以调整、删除)
五、课时:一课时
六、新课教学:
影视 (温州嫁具) 导入 揭题—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1、 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以《彩陶鲵鱼纹瓶》、书法《永》字、《羊》字加“形式美法则”,让学生初步来认识“形式美法则”。
“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源于生活实践;“美’的观念与形式法则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
彩陶鲵鱼纹瓶 、 永 、 羊(羊大为美)
2、 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什么叫美术
① 什么叫美术
身边的美术,
提问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作品?(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亦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门类图片)
② 美术的特点:与音乐文学相比较。(中国古代手艺、工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③、美术的性质:精神产物 具有独创性 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
3、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
① 形式与内容关系:内容存在与形式,是内涵,形式是内容物质化体现,是外观。形式应准确而鲜明地表达内容。形式有独立审美意味。
② 形式美是指艺术语言的合规律与合目的组合,也就是符合美的与符合审美需要目的的作品。外部形式结构。
马克思说:“有懂音乐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A、形式美法则
① 多样与统一
美术作品个别形象,形式要素、语言多样化、丰富作品的艺术形象,但必须高度统一,构成二种有机整体的形式。例如:太极图、最后的晚餐、 米洛斯维纳斯。
② 对立与和谐
对立:使一些可比成分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强烈。和谐:各个部分或因素之间相互协调。例:黑白?
③ 比例与尺度
比例包括数学的秩序,尺度是标准规范,包含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美的规律。(黄金比例 1:1、618 1:0、618) 例:帕特农神庙、萨平妇女
④ 对称与均衡
对称就是指整体的多部分依实际或假想。对称轴或对称点,两侧形成等形、等量的对立关系,它具有稳定和统一的美感。 均衡是从运动规律中升华出来的美的形式法则。例:边防军
⑤ 节奏与韵律
节奏:原指的天黑夜有秩序出现,有条理反复,交替或排列
韵律:动势、气韵、有秩序、近似对比因素、交替重复 例:巴黎圣母院、西斯庭圣母
B、 实战演习
(多幅图片)学生选择评判
4、 美术鉴赏的意义
A、为什么要提高审美能力、学会鉴赏。(马克思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① 是不可缺少的现代人文结构 、美是人们长期积累形成的,也是艺术家长期探索形成的规律。
中国的四大美女、 罗丹雕塑的罗米哀尔、委拉斯开支作品《宫女》的侏儒、等。 ② 从实用物品向美术作品的转换
要求学生说说身边的生活用品。美术作品有的实用退化,审美凸显.(玉文化,木版年画,月份牌年画等)
③ 情趣高尚,抵御格调低下,提高精神污染免疫力。
5、 讨论和思考:讲一讲身边事物的美
6、 小结: 美——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我们要学会鉴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7、 备用资料
美术鉴赏《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案例一单元3课
(一)教材分析:本课为(湖南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三课。本单元是美术鉴赏的入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尝试性分析,系统地获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意识,掌握科学的鉴赏方法。本课介绍的就是美术作品的四种鉴赏方法。
这个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1、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而不同的欣赏角度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因此,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可以有更新的方式去解读作品的内涵。2、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①感悟式鉴赏、②形式鉴赏、③社会学式鉴赏、④比较式鉴赏。这四种鉴赏方式之间有相互渗透的关系,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感性向理性深度过渡。
(二)学情分析
在与高中学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现在的学生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兴趣并不大。究其原因:第一,是对作品的相关内容、背景了解不够;第二,不知如何了解,不会欣赏作品;第三,学生的文化学习压力很重,没有时间对作品做深入了解 ;另外,经典作品所产生的时代和
它所表达的精神、内容与现代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也是造成学生没兴趣的原因之一。 《蒙娜丽莎》是一件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对于这件已经被反复讲述的作品,人们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些习惯性的认识,比如说“蒙娜丽莎非常美”,或者“蒙娜丽莎的微笑很迷人”,这些表述已经成为这件作品的固定标签,把人们对蒙娜丽莎的认识给简单化、概念化了。甚至很多人不是在用眼睛欣赏蒙娜丽莎,而是用“耳朵”和“嘴巴”在欣赏这幅作品——以一种鹦鹉学舌的方法复述对于作品的评价。但这种态度显然不能算是真正的欣赏。事实上,蒙娜丽莎的美是有时代性、典型性的,而并不是永恒性、普遍性的。因此,一方面要鼓励学生丰富对这幅作品的认识,发现以前被忽略的细节,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提出对这幅作品的个人见解。
(三)教学思路:
这节课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欣赏美术作品的问题。
本课围绕《蒙娜丽莎》这件作品而展开。先以一段影片导入,再通过比较生动的语言描述,借用一些引人入胜的细节内容作为突破口来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面对一幅在艺术史上被反复提及的作品《蒙娜丽莎》,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概念化的欣赏习惯,使他们意识到一幅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上。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四种较为合理、科学的鉴赏途径,让他们能够比较熟练地从形式和社会学等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在精神,以及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全面认识一幅作品,使学生在视、听、思、说中轻松的掌握知识,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四)研究主题:
了解美术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学会用科学、系统的鉴赏方法来读取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和文化信息,以达到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提高美术素养。
(五)教学方法
教学中始终贯彻教师边导边教,学生边学边练。
采用欣赏、讲述、讨论、比较、合作、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的欣赏模式,
使他们意识到一幅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一种较为合理、科学的鉴赏途径,让他们能够比较熟练地从形式和社会学等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在精神,以及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全面认识一幅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六)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美术鉴赏的四种方式
技能目标: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这四种方法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具体鉴赏分析。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七)教学重点:如何从多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
(八)教学准备:教具: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 学具: 教材,笔记本
(九)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播放一段影片
在巴黎的罗浮宫里,它被称为第779号画座。它是描写一位不知名的意大利女士微笑的画作,它的名字叫做蒙娜丽莎。从它被画下来的那一刻到现在已有五百年。全世界都受它吸引被它神迷,这位神秘女郎究竟是谁?她为什么会成为今日的超级巨星?她的微笑隐藏着什么秘密?
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走近《蒙娜丽莎》,一起感受大师的风采。
二、初步观察
师:映示《蒙娜丽莎》图片。请学生谈对作品的初步印象:提问1: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将谈话记录整理在课堂练习反馈表上。 生:请代表发言 师:提问2:你看到这件作品之后想到了什么? 生:讨论,记录,发言
师:归纳总结。引导学生看教材P7页上的图表。 提问3:我们的发现和书中图表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生:回答
师:总结。1、一幅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2、仅仅靠观察外表和浅层次的思考并不能真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课《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
本课教学目的:
1、了解并感知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代表——古埃及美术多方面的辉煌成就,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
2、初步了解美术的起源和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能用所学的知识鉴赏古埃及的美术。
3、能了解古埃及美术的原始作用,深刻理解早期美术的服务对象以及发展到现在的功用。 教学重点为了解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人的信仰与观念,以及其服务对象及作用,了解沿用千年的风格程式。
教学难点为埃及流传千年的风格程式需要在审美方式上树立正确的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 采用的教学手段为资料图片展示,相关资料影像播放,师生讨论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导入部分
采用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斯芬克司的神话故事入手,由故事中的谜语作为开场导入,一步步深入设问,引出狮神人面像,从而进一步引出课题古埃及美术。
a、谜语: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 (谜底是人,简单解释)
b、提问:这个谜语的来源?请简单介绍
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的神话故事。
c、进一步提问:世界上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现在那里?距今多少年?(埃及,距今4500年)
引出课题——古埃及美术(板书课题)
第二部分 授课分为四部分
(1)提问思考
a、法老修建狮身人面像的目的?为什么要把法老的身体做成狮子的形象?
古埃及法老为了制造人们对统治者的崇拜而建立起来的巨大的人工纪念碑。面部按照法老哈佛拉的形象雕刻,身体雕刻成狮子。古埃及人认为狮子是力量的象征,统治者们喜欢用狮子来比喻自己。雕像实际上是法老力量的象征,是统治者为了制造人们对他的崇拜的产物。如同商朝的鼎一样,是权利和礼仪的象征。
b、狮身人面像旁边的建筑是什么?
吉萨三大金字塔,其中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哈佛拉就是胡夫的儿子。
c、金字塔的原始作用?——法老的陵墓
讨论:金字塔从外表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请同学朗读游记
金字塔非常突兀地屹立在开罗西南的高地上,没有任何铺垫和过渡。关于金字塔的图片和报道,我已经看到过很多,按说是不陌生的,但目光接触的一刹那,还是不由自主地被震撼和俘获,心生惊悚(s?ng),与生俱来的渺小感就充斥全身。
金字塔除了作为陵墓,法老还出于一种什么样的目的把它修建的如此高大?(对于人的精神有一种震慑作用,对于当时神化法老本身以及更好的从精神上统治臣民有很大的作用。) 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外部宏伟壮观,内部也被精心的装饰有许多壁画。(引出下一部分内容——埃及壁画)
(2)壁画影像播放,壁画图片展示
壁画记录了法老或贵族的丰功伟绩和日常生活,空白部分用文字填满,当时只有贵族才能够有权利习字。
a、讨论总结古埃及壁画中人物各个部位的角度变化,讨论原因。
头部侧面,眼睛正面,肩部正面,腿部侧面,古埃及人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清晰完整的包括在一个图形里。
b、埃及绘画即定程式总结,影像播放
埃及的壁画非常装饰,但是雕塑非常写实。(引出雕塑的内容)
(3)结合欣赏雕塑《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
展示欣赏图坦卡蒙王陵出土的法老黄金面具。
(4)对比《涅菲尔蒂王后像》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
西方美术史家认为雕塑史上的两件最美的女子雕像
讨论思考:喜欢哪一个?说出理由
最后进行总结,古埃及美术的原始作用:为法老和他的统治服务,体现了君主化的神权。同时播放片段影像动态总结。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色彩心理》说课稿。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2、教学目标:
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B.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
(3)发展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2)常见色的色彩联想
教学难点: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美术论文《《色彩心理》说课稿》。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互 动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习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过程:
四、说注意事项
1、因为课件的导入环节中插入了音乐,在导入部分欣赏图片时,应注意及时把音乐关上,以免授课的其它环节受到影响。
2、在“游戏一”中,要强调学生看到屏幕上的色彩,说出自己想到的内容时从两个方面来想:一是实际物体;二是联想到的心理。如看到红色,实际的物体可以想到红旗、血、太阳等,而联想到的心理有热情、危险、食欲等。
3、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色彩心理的灵活运用,如自己的服装、校园的环境、教室的布置等。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学生开始接触到人物画,捉到人物画,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小学时儿童画曾多次接触,到了五六年级,又学习过人物结构和一般的比例关系,具有一定的正确性认识和经验.但这种认识往往还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还不成熟,几乎还带有强烈的儿童画的痕迹.本课将就人的面部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并通过人物头像的写生训练,使学生在了解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人物面部形象、结构和表情有所接触,掌握分析、比较的观察和描绘方法,形成较为完善,成熟的人物画。
本课教材主要通过传统的“八格图”和“三停五眼”等方法,向学生介绍人物面部的基本规律,包括头型特征、五官位置和表情变化等.按大纲要求,本教学内容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讲授课,第二课时为技法练习课.但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人物画的画法,在第一课时我也安排了人物画的写生练习,但不是对真人的写生训练,而是面对照片进行练习,这一方面降低了写生的难度(对象可以保持不动),另一方面更利于对人物头像画的步骤进行更直观的讲解.这将为下一课时的真人头像写生打下基础。
2、教学目地
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的脸型特征和五官的位置关系,以及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规律.
②初步掌握人物头像的观察方法和描绘方法。
3、教学重点
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4、教学难点
①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掌握人物头像的相关知识。
②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5、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
二、授课部分
<引入新课部分>
在上课之前,播放一部影片片断。目地:让学生在休息之余观看影片,并对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发生兴趣,为后面的引入新课埋下伏笔。
点击图标,打开演示文件。在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系列大家熟悉的电影明星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问,认不认识屏幕上的这些人,答案肯定是认识,并能说出他们的名字。让大家回忆上课前看的影片,让同学们讲出影片中有哪些人物。此时,同学们的注意力已经回来了课堂,这时提出问题:既然大家都认识这些人,或者说能记住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靠的是什么来加以判断的呢?引导学生思考,这时同学们会得出答案:是通过人的样子及人的脸来判断的。这时候就可以告诉大家:人的脸是一个人的标志。所以在我们进行人物绘画时,往往就得从人物头像开始。要画好人像,首先要对人脸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所以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与我们人脸有关的知识。
<讲授新课部分>
点击“开始”,进入首页。首页分四个部分:脸型特征、五官位置、表情变化、作业演示,它们分别链接到不同的章节。
一、脸型特征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不同样子的人,这些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脸有一样,我们要认识一张脸,首先得从他的脸的轮廓开始,既人物的脸型。
点击“脸型特征”,进入《脸型特征》,屏幕上出现了一张由若干人物头像组成的图片。这图片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下面这个问题:这么多的脸,他们的脸型有没有规律呢?
点击图片,出现“相之大概,不外八格”。讲解。
点击“八格”,出现“田国目用,由甲申风”。
用鼠标指向“田、国、目”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由、甲、申”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用、风”两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两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完成脸型特征的讲解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巩固,再在学生中选出一部分脸型比较明显的同学站起来,让其他同学判断他们的脸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这八种不同脸型的特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老师要针对大家回答的情况,加以进一步和分析)
二、五官位置
(过滤)提问:掌握了人物的脸型以后,我们的人物画就迈出了第一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想像在画面中已经画了一个脸的轮廓了,哪么接下来又该画什么了呢?(学生一起回答:五官)。
点击“五官位置”,进入页面,出现一个人头像。
要画五官,首先得确定出它们不同的位置,这个很重要。引入传统的“三停五眼”。
1、三停
就是把我们的脸从上到下分成三份,这三份就叫“三停”,是如何分的呢?请大家看图:
①鼠标进入发际区域,出现“发际”二宇,点击,鼠标进入眉弓区域,出现“眉弓”二宇,点击,出现“上停”;
②鼠标进入鼻底区域,出现“鼻底”二字,点击,出现“中停”;
③鼠标进入下颏区域,出现“下颏”二字,点击,出现“下停”;
(讲此节内容时,还应适当的结合自己的面部进行讲解)
注意: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眼睛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回答)基本上在脸的中间部位. (在确定五官位置时,这点非常重要)
2、五眼
就是我们的脸(正面)宽为五个眼睛长。
点击鼠标,出现几条线,把脸横向分成五份。同时有两只转动的眼睛,可以移动到每一份中,大家会发现,这五份的宽度是相同的。(一方面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五眼的关系)
“三停五眼”古代画家根据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归纳出来的。如果某人的五官不同于这一标准,则成为其明显特征。因此,“三停五眼”是衡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准绳。但是,儿童与成人不同,年龄越小,眼睛位置越偏下,五官位置显得越紧凑。
(过渡)人是有生命的,同时也是有感情的,而人们的感情往往都是写在脸上的,比如我们常说的“喜形于色”等都是说的这个意思,那么这种写在脸上的感情,我们)通常就叫他表情,人有喜,怒、衰,乐等丰富的感情,也就有了今天我们要讲的丰富的表情,人们把感情写在脸上,今天,我们就把表情写在纸上。
(点击“下一节”)出现标题“丰富的表情”,同时在屏幕上出现一面砖墙,在墙上画有三种具有不同的表情简笔人像画,还有一个小丑。
(三)丰富的表情
今天这里也来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丑,他已经捺不住了,就忙着在墙上画了起来,我们看他画的是什么?哦,原来他画了三个人像,还不一样呢?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三幅不同的人像画,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一起回答)表情;
(提问)再请同学们观察他们表情的不同是如何表现的呢?
(回答)通过五官的不同来表现的,主要通过眼、眉,嘴的不同形态来表现的。
好了,大家都看到了,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变化就可以把人物的表情表现出来,哪么究竟小丑是怎样把人物的喜、怒、衰、乐画出来的呢?有什么绝招吗?
我们来问问他?
点击鼠标,出现“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画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画人怒;垂眼落嘴眉皱掉。”这就是画人物表情的基本方法,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念一念,在念的时候,希望大学能记住这几句口决。 (与同学们一起念)。
当然,今天我们讲的只是一点基本的方法,所以也只能通过这样的`方法,画出简单的人物表情,但这又是其它表现方法的基础,其它的表现方法都是在这样的方法基础之上展开的。
(过渡)我们讲了这么多了,可能很多同学的手也开始痒了,也想在你的纸上画出你的同桌或者朋友,但究竟怎样画,大家的心里可能还没有底,哪么我们的人物画该怎样画呢?(点击“下一节”)
(四)步骤演示
屏幕出现一张白纸.
请同学们把纸拿出来,今天画什么呢?今天我专程为大家请来了一位模特,大家请看: (点击鼠标)出现一女子,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画的模特。哪么我们该怎样来画呢?
首先,我们要仔细观察对象,在观察的时候就要运用到我们今天讲的这些知识,主要从人物的脸型、五官的位置及表情变化,例如:我们观察这位模特,(提问)这位模特的脸型是属于什么脸?五官的比例有什么特别的?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回答)她的脸型是属于“甲”字型脸,中停要宽一点,表情是在微笑。
步骤演示,分别点击每一步的按钮,出现每一步的步骤演示图。
在这里,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基础水平,设计了两种方案。一是,如果学生基础较差,就一步一步的讲,边讲边画,二是如果学生水平较高,可以先讲步骤,再播放演示过程,让他们能自主的观察对象,表现对象。 <小结>讲评学生完成的作业,同时根据作业情况复习巩固讲的知识点。
结束。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6
美术作品个别形象,形式要素、语言多样化、丰富作品的艺术形象,但必须高度统一,构成二种有机整体的形式。
例如:太极图、最后的晚餐、米洛斯维纳斯。
②对立与和谐
对立:使一些可比成分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强烈。
和谐:各个部分或因素之间相互协调。
例:黑白?
③比例与尺度
比例包括数学的秩序,尺度是标准规范,包含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美的规律。(黄金比例1:1、6181:0、618)
例:帕特农神庙、萨平妇女
④对称与均衡
对称就是指整体的多部分依实际或假想。对称轴或对称点,两侧形成等形、等量的对立关系,它具有稳定和统一的美感。
均衡是从运动规律中升华出来的美的形式法则。
例:边防军
⑤节奏与韵律
节奏:原指的天黑夜有秩序出现,有条理反复,交替或排列
韵律:动势、气韵、有秩序、近似对比因素、交替重复
例:巴黎圣母院、西斯庭圣母
实战演习:(多幅图片)学生选择评判
美术鉴赏的意义
A、为什么要提高审美能力、学会鉴赏。
*马克思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①是不可缺少的现代人文结构、美是人们长期积累形成的,也是艺术家长期探索形成的规律。
中国的四大美女、罗丹雕塑的罗米哀尔、委拉斯开支作品《宫女》的侏儒、等。
从实用物品向美术作品的转换
要求学生说说身边的生活用品。美术作品有的实用退化,审美凸显。(玉文化,木版年画,月份牌年画等)
情趣高尚,抵御格调低下,提高精神污染免疫力。
讨论和思考:
讲一讲身边事物的美
小结
美——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我们要学会鉴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2、教学目标 :
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B。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
(3)发展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2)常见色的色彩联想
教学难点 :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 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 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互 动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习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过程:
四、说注意事项
1、因为课件的导入 环节中插入了音乐,在导入 部分欣赏图片时,应注意及时把音乐关上,以免授课的其它环节受到影响。
2、在"游戏一"中,要强调学生看到屏幕上的色彩,说出自己想到的内容时从两个方面来想:一是实际物体;二是联想到的心理。如看到红色,实际的物体可以想到红旗、血、太阳等,而联想到的心理有热情、危险、食欲等。
3、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色彩心理的灵活运用,如自己的服装、校园的环境、教室的布置等。
4、本课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加上游戏式的教学法,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应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把握好课堂的活跃程度。
五、小结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游戏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以上从六个方面阐述了"色彩心理"这一节课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8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5课《走进抽象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作为人类三种主要艺术类型之一,抽象艺术也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语言,抽象艺术有冷抽象和热抽象两种类型之分,了解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进而能够创作抽象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
对抽象艺术有更深入、具体的认识,通过欣赏抽象艺术作品了解和认识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冷抽象和热抽象),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及抽象艺术的语言和艺术上的美的表现。
[教学重点]
抽象艺术的概念和冷热抽象艺术的特点的把握以及冷热抽象艺术作品的辨别。
[教学难点]
1、如何结合原有的美术语言的知识来理解认识抽象艺术的概念。
2、艺术如何发展到抽象的。
二、[教学方法]展示法,讲练结合法,探究讨论法
三、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新授过程:
导入:首先同学们来看两组图片,第一幅是现实生活中具体存在的,真实的再现现实,即具象艺术。另两幅在你们的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物体吗?学生回答:“不存在”。我们称这种没有现实形象的可辨性的作品为抽象艺术作品。怎样去欣赏抽象艺术作品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抽象艺术,去体会其独特的艺术美。
教师总结: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意象艺术不同的是,它不直接表现任何现实中的可视物,但不能因此说它与现实就没有任何关系。
展示:《百老汇的爵士乐》、《即兴之31》两幅作品。
问题思考探讨:
同学们分两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这两幅作品的感受。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分别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然后找同组同学作补充。
教师活动:老师总结后引出:抽象艺术的含义
(一)抽象艺术及其两种形态(冷抽象,热抽象)
1、抽象艺术的含义?
在20世纪初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2、冷抽象、热抽象艺术的代表艺术家及观点。
冷抽象含义:代表人物:蒙德里安。
热抽象含义:代表人物:康定斯基。
作品赏析《百老汇的爵士乐》。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先鉴赏纽约百老汇夜景的照片,然后一边听爵士乐(爵士乐:《蓝色狂想曲》),一边欣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
教师活动:老师介绍:1、爵士音乐;2、蒙德里安生平简介;3、蒙德里安对百老汇城市面貌的感受及对爵士音乐的感受。
问题思考与探讨:
学生活动: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1.这幅作品使用的语言有哪些?不同的颜色块让你联想起什么?横竖交错的线条让你想起什么?
教师活动:老师补充总结
能力练习:欣赏几幅作品,判断它们是属于冷抽象还是热抽象艺术作品。
创设情景请同学们思考:具象艺术能够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而抽象艺术却完全排除现实形象的可辨性呢?那么艺术为什么会走向抽象?
由上面的问题引出:
(二)艺术走向抽象的原因
问题思考: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25页,回答问题。1.抽象艺术的形成?2.抽象艺术形成的原因?
1.抽象艺术的形成:
19世纪中叶照相机的发明加速人们对美术的本质思考,20世纪初,抽象艺术的概念在西方已经基本确立
2.抽象艺术形成的原因:
照相机的发明,现代的社会化大分工,西方科学理性的影响。
抽象艺术形成之后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三)抽象艺术的特点:
分析性,即把艺术的各种语汇分析、抽离、孤立出来并加以夸大,甚至绝对化,这就形成了抽象艺术特殊的艺术美。
抽象艺术独特的艺术美包括:A形式与色彩;B构图与笔触;C材料与肌理;D空间与透视;E光影与运动。
学生能力练习:让学生自己来欣赏作品,判断作品的艺术美的表现。
知识补充:抽象艺术在我国的独特表现,抽象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拓展:学生欣赏完这些作品后,跃跃欲试,都想创作抽象艺术作品,那么,这时候老师要适时满足学生的欲望,动手实践,创作作品。让学生听一首音乐,创作一幅抽象艺术作品。
(四)课堂回顾
这节课重点讲述的是冷、热抽象艺术作品,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
四、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冷抽象、热抽象美术作品,分析其分类、代表艺术家、特点等环节,分析鉴赏部分作品。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1.内容、地位和作用
中国民间美术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欣赏,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等民间美术。本课结合苏州地区的特色,重点介绍年画和刺绣。通过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特点,对我们伟大民族灿烂丰富的民间美术有所了解,增加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民间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它独特的形式语言。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民间艺术的鉴赏能力,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民间美术与我们生活的联系;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增强民族自豪感。
(2)难点: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的理解以及其中的寓意。
二、说学情
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欣赏水平,对美术作品也有了自己的了解和偏好。对于民间美术,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接触,但大部分学生对民间美术这一主题缺乏深刻的认识,甚至有学生认为民间美术就是简单粗糙的代名词,又或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需要民间美术等等的狭隘想法。因为有了这些想法,有的学生在学习时可能还会有抵触的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内容不宜讲得过于理论化,而应当多结合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让他们在体验中意识到民间美术的重要价
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对图片更感兴趣,所以本课注意从图片本身出发,便于学生得出较为直观的结论,而不倾向于简单知识的传授。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指导
根据本课性质及学生状况,主要采取“激发启发--引导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教具,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与组织讨论,培养学生的作品分析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
2、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采用欣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等方法学习。通过视频或实物的展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亲手创作,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讨论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1分钟)
利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作为开场。播放视频《中国民间美术》,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对民间美术有直接的感受。
请各组根据课前预习,从预先放置的盒子中,集体讨论后选出属于民间美术作品。小组讨论后结合书本知识,推荐一位评委上台讲评。
(三)讲授新课
1.设置问题,引领学生欣赏
讲解民间美术的定义,并提问:民间美术有哪些特点?民间美术大体有哪些种类?加强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理解。学生回答问题后,对答案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后提问:同学们知道自己家乡有些什么民间美术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讲解
选取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作为素材,介绍相关艺术作品的产生背景、发展历史和目前的发展状况。同时解析不同民间艺术形式的所表示的深刻含义。
(1)年画(12分钟)
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备出,曾有过文征明、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积淀深厚,年画深受其影响,追溯起来千年历史。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雍,乾里,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铺纷纷迁至唐伯虎居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师边介绍桃花坞年画,边放桃花坞年画从古至今的社址变迁片断],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解放后,桃花坞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年画作品多次到日、美、意、卢森堡等地展出,被誉为“东方百艺之花”。
引领学生欣赏桃花坞年画的制作过程,展示作品。《一团和气》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画面呈圆型。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似稚童,又似老妪的笑脸,身穿锦团服饰,颈佩长命富贵银锁,手棒《各气吉祥》卷轴,给人喜气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在构图形象塑造上特意呈圆型,寓意“团圆”“圆满”,表达了人们在新春佳节中盼望家庭和睦,生活幸福,诸事顺道的良好的愿望。请学生看完后谈自己的感想。
桃花坞年画题材内容相当丰富,除了一些吉祥喜庆之作外,还有小说戏剧类、祈福避灾类、风俗时事类,比如这一幅《上海火车站》就是反映当时新事物的一幅风俗画。同学们看完后,通过解释和互相提问等方法上讲台介绍作品
(2)刺绣(9分钟)
分别介绍中国的四大名绣: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
苏绣有着三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了,如果把苏绣比作皇冠,双面绣可称是皇冠上的明珠。什么是双面绣呢?
[播放一段介绍苏绣的片子] [同学们互相交流感受]老师示范刺绣的制作。
(3)风筝(1分钟)
放风筝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风筝及放风筝的感受。
(4)玩具(2分钟)
每个人的童年几乎都是由各种玩具随着成长的,民间玩具充满了人们对儿童深沉的爱和美好的祝愿,我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精美的民间艺术品。请学生生回忆儿时的玩具,并介绍以前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为什么?
(5)编织(1分钟)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种竹、藤、草、玉米皮遍地都是,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其材质,巧妙编织出造型优美的盘、篮、鞋、席等实用美观的工艺品,在我国南方的竹编,劳动人民利用竹材的皮和簧不同泽,竹、幂的宽和窄,编插技法制成不同的竹制品,造型美观,而耐用的整体形态达到静中有色,粗中有细,硬中有柔的艺术效果。[边介绍边看各地编织品的录像]
(6)剪纸(2分钟)
[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通过表演剪、贴、看的一系列动作,请同学们猜含义。]
仅仅靠一把剪刀在纸上剪刻,就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老师边剪边展示)。
3.赏析比较
教师展示一幅中国文人画作品和一幅剪纸作品,请同学们比较二者之间的不同。思考:二者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形式方面有什么不同?(注意: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材料、形式以及创作者和作品的服务对象等方面进行比较。)学生分组讨论后请代表讲评。
教师总结:刚刚大家分析得很好,文人画重视主观意趣和笔墨情趣,以笔墨直抒胸中的自我成为文人画家的主旨,而民间美术是一种自发性的美术形式,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积累中,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以及祈求幸福的愿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美术门类。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
教师:民间美术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带来一些风格独特的艺术品,它丰富了我们的视觉艺术,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好好保护,继承和发扬等。学生相互探讨民间美术与生活究竟有哪些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画面的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民间美术与其他美术作品的不同,直接感受民间美术特有的美。通过学生对民间美术与生活关系的探讨,让学生体会到民间美术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1分钟)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俗活动美术。它遍及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代传承与创造的珍贵财富,蕴含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文化内涵。我们既要自觉保护它,更应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有选择地将其继承、发扬广大。最后同学们观看了创意剪纸作品及视频,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在学习后,学生进行了课堂练习,在刚刚完成的作品中,有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创意,很不错。
课后活动建议:
①调查你所居住的地方有哪些民俗,尝试用文字或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②收集你最喜欢的民间美术作品,尝试用它们来布置你的房间,谈谈从中有什么体会并与同学交流。
五、板书设计
比较人文画作品和剪纸作品的区别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10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年级美术鉴赏中的《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且知识内容对学生吸引不是很大,但是本课却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教学内容是按雕塑发展的时代背景来编排的,对影响较大的典型作品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主要是对陵墓雕刻、
佛教石窟造像作较为系统的介绍。使学生在对雕塑时代背景的了解下,重点突出雕塑艺术的知识。本课将以雕塑图片/录相和学生的分析回答为主线,教书的引导讲解为辅,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到雕塑的发展及其独特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本着是提高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辨别能力,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和艺术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陵墓雕刻、佛教石窟造像在中国雕塑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掌握其发展的历程
3.中国古代雕塑是个艺术宝库及其背景,是各个朝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产物,在历史上曾经被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产生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懂得珍惜祖国文化遗产。
三.教学方法
1.任务型教学法
这篇文章内容较难理解,我设计了一些有关雕塑生动的故事让学生对此课内容感兴趣。再通过讲解与比较大概了解各时期雕塑,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多媒体教学法
这一课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影片相关图片和录相,让学生直观和形象生动地了解有关雕塑的背景和形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印象。
3. 问答式教学法
提出有关问题,然后通过观看图片回答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目的的去观看,效果更佳。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2、要点:①知道中国古代雕塑一般的表现形式。
②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发展历程。
③对其代表作品欣赏,了解其艺术特点。
3、教学重难点:古代雕塑呈现形式和重要作品的欣赏。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导入:提问
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雕塑?
它们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答:雕塑的材料可以是石头、金属、泥土、木头等。
雕塑和绘画相比在外在的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雕塑是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我们用手就可以摸得着。
(直接入题)平时所说的“雕塑”,指的是什么?
1、涵义
雕塑──雕塑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实在的三维空间内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塑造可视的静态艺术形象的一个艺术门类。作为雕塑作品而言,三维空间的体积是其艺术语言最根本的东西,所以作品本身的凹进、凸现、间隔、断裂、穿透、大小是雕塑作品的目的之一。尽管雕塑也可以实现由三维到二维空间的转换,但是立体空间才是其生命根本之所在。
2、种类
下面两件雕塑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从表现形式可分为圆雕、浮雕
(这里将浮雕和圆雕以概念结合实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
3、想一想:
怎样欣赏雕塑作品?
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感受、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进一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
(形象美、材质美、艺术性)
师言:了解了雕塑的表现形式,那让我们看看中国古代雕塑。
⑴教师板书:概术
陵墓雕刻
佛教石窟造像
⑵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教学活动(一)陵墓雕刻
陵墓雕刻产生的背景:
在封建社会里,帝王、贵族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而盛行厚葬。在他们的陵墓区里,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制作了大量陵墓雕刻作品。这些雕刻作品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最重要的部分。
欣赏:中国古代雕塑──陵墓雕刻
欣赏任务:霍去病陵墓雕刻
教师提出问题:
①说 一说:
霍去病墓石雕的艺术特点
②学生讨论,回顾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作回答。
形体单纯、古朴,构思独特,气魄雄伟,力量沉厚。作者通过岩石
的自然形态,产生联想,某些部位甚至不施一凿一锤,极富艺术创造力。
教学活动(二)中国古代雕塑──石窟造像
佛教造像产生的原因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段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人民生活极端困苦,自然地会向往有一个能解放他们的救星出现统治者也需要一种法宝来证明自己作威作福是理所当然的,使人民甘愿受宰割。佛教就这样出现了。因此当时的统治者都大力推崇佛教,开凿石窟雕造佛像。
欣赏任务:我国四大石窟简介
在我国,自魏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开始凿的石窟有15处,其中最著名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以下四个石窟群:
甘肃敦煌石窟
甘肃天水城东麦积山石窟
山西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南崖的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市南郊的龙门石窟
六、教师课后总述:
1、陵墓雕刻产生的社会原因:是帝王贵族为巩固他们
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盛行厚葬而产生的。
2、佛教石窟造像产生的原因:
在战乱的年代,人民要寻求得到解脱的精神支柱,统治者要寻求巩固政治的理论根据。佛教恰恰提供了这样包治百病的精神药方。随着佛教的传播,石窟雕刻得以产生。
3、石窟造像、陵墓雕刻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时代特点:在什么样的特定社会环境里,就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作品的出现。没有游离于时代背景之外的艺术。如陵墓雕刻与佛教造像。
民族风格:古朴庄重、深沉雄大、气魄宏伟、想象神气、富于审美理想,是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突出的特点。
4、课后探究作业(网上查阅)
查阅《击鼓说唱》《昭陵六陵》的相关资料,概其艺术特点。
【高中美术说课稿模板集合10篇】相关文章:
2.美术说课稿四篇
5.美术说课稿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