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学说课稿模板锦集三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说课稿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我爱我的家》是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第一课。本单元以家庭、学校、社区这些学生的生活舞台为范域,以儿童所熟悉的生活为教学的基本素材,引导学生在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中,学会做人和做事。本课注意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将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与时空相结合,引申出相关知识,以逐步形成学生看问题的整体视野。本课是本册书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要对学生进行该门课程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本课总目标为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增进对家庭爱的情感。本课由两个话题“人人都有自己的家”、“我的一家人”和两个活动天地组成四部分内容组成。
二、说设计理念:
1、科学整合重组教材,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为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和开发课程留有一定的空间,是教师设计、组织活动,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知识的一种资源。在进行教学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补充,进行再创造,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2、创设情境,重视情感的陶冶。本节课注重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家庭的了解和对家深深的爱。
3、体现参与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品德与社会》教材作为一门思想教育意义的综合性课程,其教育效果如何,学生的参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节课通过看温馨家的图片情境导入、介绍家庭生活、讲述我家的故事、汇报家庭调查表等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这种积极参与有意义的、真实的活动过程加深对家的了解,认识到人的生活离不开家,激发爱家的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确定本课的知识目标: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讲述日常家庭生活,
了解家庭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交流、观察事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激发爱家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难点: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 了解,体会家人之间的关爱,懂得人的生活离不开家。
五、说教学准备。
学生:画一张自己家居的图画或拍摄自己家居的照片,并做好介绍自己家故事的 准备。
教师:搜集人们的'家居图片、准备音乐《回家》、《让爱住我家》、家庭资料、照 片;做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活动一人人都有自己的家。(预计用时7分钟)运用多媒体幻灯再现一个温馨的家居图片,创设情境,激发情趣,在优美 的“回家”背景音乐下,展现温馨的家居图片,引导学生谈对家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课的话题之一“人人都有自己的家”贴出家的图片,说一说自己、家人什么时候最想家?
[这样的设计,与自己的科研课题相结合,用直观的图片、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来帮助学生体验,获得对家的认知与感悟。]
(二)活动二介绍自己家的环境与日常生活。(预计用时11分钟)先由老师拿一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介绍自己家庭的环境,再引导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课前搜集并整理的自己家庭环境的情况,然后让学生全班交流,将家庭的图画贴在黑板中。[《品德与社会》课程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学要从生活中来,又要到生活中去。此设计紧扣“生活”二字,同时,让孩子们从同伴的情景到自己真实的生活中来,在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中,加深对家的认识、了解,]
(三)活动三讲述“我家的故事”。(预计用时12分钟)教师出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介绍自己的家庭故事;然后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各自家庭照片背后的故事,教师要注意从照片和学生的语言中找到深挖下去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家人之间的关爱、家庭的温馨。并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活动形式,从自身的生活出发在与教师的平等互助交流中,通过直接参与各种实际活动,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各种能力。本设计根据这一思想,设计了师生的互动活动,让学生不再成为被动受教育者,而是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四)活动四
汇报调查内容,主题升华。(预计用时10分钟)首先让学生汇报自己在对家人的调查中印象最深刻、最感兴趣的事,接着明确这使我们更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更爱家人。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那我们怎样表达对家人的爱,做一个爸爸、妈妈的好孩子呢?再集体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小结,同时播放背景音乐《让爱住我家》[品德与社会课程,其内容来源于生活,还要回到生活中去,去指导学生的生活,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切入口,以获得真实的体验与感悟,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提高课堂的针对性、时效性。]
小学说课稿 篇2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内容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单位,例如20+10,计算时想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就是30。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教学内容的编排分3个层次,一、实际情境----出示新学期老师给学生发书了,提出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通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多种不同的算法,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下基础。教材的编排是有直观操作等一考实务思考到脱离实务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是一、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通过创设“发书”这一具体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我的课堂主要有三大环节,下面我进行具体的说明:
一、预学环节
预学是为本节课做好铺垫工作,主要有两步。
1、创境导入,承上启下
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课始,我创设了三关:(开火车)10以内口算、我会填(数的组成)、我会数(数整十数),来进入课堂。力求达到三个目的:一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二复习已学的知识,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三为学习新知等方面作良好的铺垫,导入新课;
2、学案导学,探究算理
有了方向才不会迷路。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分了二步走:一在学生自主探究阶段之前,我先带领学生一起收集图片上的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20+10=?);二再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探讨算法。
二、互学环节
在小组交流讨论时,我给他们提供了交流讨论的方法。互学过程是学生独立探究,小组交流的过程,老师只是在需要时加以点拨,分为两步。
1、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小组内成员交流自己探究发现的算法,20+10在这个情境图中有四种方法来计算。小组四人可以分工合作,每人重点掌握一种计算的方法,然后和其他组员交流,集集体的智慧。交流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由独学-对学-群学的探究过程,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在合作中交流。而且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我会参与他们的交流,适时的给与指导和提示,并教给他们上台展示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优秀的展示小组可以给全班同学呈现最好的交流结果,能够正确的引导其他同学。
2、展示点拨,总结方法
交流的结果要和大家分享。请一个小组上台交流他们探索的计算方法。第一,根据学生所说,老师随机在多媒体上播放,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算一算的计算方法。在数一数的时候是按10个10个地数,而不是1个1个地数,强化计数方式的变化。在摆一摆和拨一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利于掌握算法。最后计算的方法,则是由算理突破到算法,得出: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的方法,把整十数加整十数转换为简单的10以内的加法进行计算。
在互学环节我设计了两次小组合作和交流,第一次交流学习整十数加整十数,第二次交流学习整十数减整十数,小组两次交流: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学习优势,为每个孩子提供展示自我,优困生互学互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三、评学环节
学以致用,有学有练才有收获。在巩固阶段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训练。
1、基本练习,巩固方法
练习的呈现采取多种方式、由易到难,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训练和提过,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了学习的乐趣。第一题利用“一图四式”,学生可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来快速计算,教师应该鼓励和表扬这种方法。第二题通过算式的对比得出结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只要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就可以了,巩固算法。第三题,是学生特别容易出错和混淆的题目,这里我设计从珠子的直观到抽象的算式,有一个缓冲的过程,学生可以更容易理解: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减。因为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时间有限,所以智慧苹果树和找朋友主要目的是用来调节气氛,再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解决生活问题,提升能力
买衣服这是一个生活实际问题,学生日常生活中肯定经常接触,现在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这样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美得很有特点,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是一座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课文中就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本文对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作了提示:“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即好像看到了同学们向小鸟打招呼,向老师问好,向国旗敬礼。
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凤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钟声悠悠不绝,影子绵绵萦绕,这的确是一所令人难以忘怀的学校。
编排本篇课文的意图是,通过学习本篇课文,学生要能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的过渡时期这一实际,我确定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第二学段的起始段,本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学生处于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学习的接口处,要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初步养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语文积累,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如何给第二学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则是我们作为教师应着力思考的问题。
【说教法】
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训练的科学性,体现训练的层次性。我设计以下手段:
1、品味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加强读的具体指导,我们不赞成纯技巧的朗读指导,但是我们认为建立在文章内容基础上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还是必要的。注意读的层次变化,从自由读到指名读,加强读的评价,再齐读,再指导。在反复朗读中,引导感悟,激发情感。
3、加强学法指导。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圈划,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通过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比较句子,促进语感。
【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结合本课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说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畅谈收获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推测:生字词,读课文,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让学生畅谈上节课的收获,旨在复习旧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交流中历练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把话说完整的习惯,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二、自读课文,感悟语言
1、快速浏览课文,你对文章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为什么?
2、生自由朗读课文。(预设学生会说:上学、上课、下课等)
设计意图: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是对学生阅读个性的尊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创造活力才有可能在学生身上迸发。
三、细读品味,体会情感(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先学的部分)
1.第一自然段
a.你们愿意怎样读就怎样读,比如,同桌互读互听,小组比赛读。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样孩子们就会乐于读书,主动参与到读书中去。而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对学生合作精神及意识的培养,有助于
因材施教,有助于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差异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以发展的`目标。】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比较句子: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体会感叹号带来的强烈的语气,突出声音的好听,学生上课的认真。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写上课认真,而要写小动物们的表现呢?
【体会间接描写的作用及其情趣性。写小动物一是更加突出地表现边疆民族小学的特色,二是突出孩子们读书认真专注,小动物们不忍打扰了,引得小动物羡慕,突出学生幸福。】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作者在这里也没有具体描写课间活动的情况,却又写了“连小鸟、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引导让学生再次体会间接描写的作用及其情趣性。然后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读出下课后的热闹来。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营造与课文内容相适合的情境,回应导入时“假想参观”,既引导学生自然抒发对民族小学、对美好的学习生活的赞美,又首尾衔接,自然作结,使教学过程圆合无缝。】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安排的,目的是通过文本中关键词句的理解,通过读中感悟、联系、想象,让学生既明白课文内容又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最后一个问题的设置,把教师置于空的状态,无疑是一种对待学生个性化阅读课文秉持的态度,也是一种欣赏并悦纳学生独特感受的心态。
四、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语文学习是语言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内化文本的过程,让学生在背诵中积累语言文字,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
五、自由选择,加强积累(“自助餐”式作业)
1、摘录文中优美词句。
2、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课外阅读相关资料,完成资料袋。
4、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记录自己的快乐生活,为综合性学习作铺垫。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仅仅以本为本,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的,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的提高,因此,有必要依托教材,把教材延伸到课外。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本板书设计,一是突出主要内容,写了民族小学的特点;二是表现表达的情感自豪与赞美;三是能给孩子们直观的形象,教给孩子们整体把握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团结
美丽
自豪 赞美
【小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说课稿10-14
小学音乐说课稿09-16
小学音乐说课稿10-19
小学英语说课稿06-27
小学美术说课稿10-28
小学英语说课稿08-29
小学体育说课稿07-18
小学说课稿10-09
小学语文《白杨》说课稿10-17
小学体育说课稿模板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