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说课稿范文锦集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的一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下面我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我对课堂教学的构思:
一、说教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北京课改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讲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是鲁迅先生40多岁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用一颗童心去回忆童年生活的恋歌。
教材内容:作者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相比较,告诉我们什么叫童心?童心就是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含蓄的表达了时代在变,童心不变的哲理。
教材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升入初中首次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内容丰富,部分含蓄难懂,同时从初一学生认知心理出发,决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生字、新词基础上抓住事物特点,用恰当的顺序写景,理解文章的结构和精彩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质疑、讨论、问题的习惯和方法;3、性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守护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纯美童心。
教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百草园、三味书屋的景物、人物描写。难点:两相对照的结构特点及其过度。
二、说教法
1、方法:朗读:启发
2、依据:朗读: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逐渐熟悉课文内容:逐渐产生共鸣;逐渐接近教学目标。启发: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问题,教师归纳解决问题;能产生时代在变,童心不变,童心共鸣的教学效果。
3、教具:录音机,配乐朗诵,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1、读:粗读全文,精读重点语段,细读关键词句,在读中体味作者情歌;在读中探究、享受童年成长的乐趣。
2、学会观察生活,提炼生活。
细细品味“百草园”、“三味书屋”作者是如何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用恰当的顺序,精读的词句,挖掘生活情趣,表情达意,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为自己深层写作做准备。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教时:分三步:
第一步预习:解决字、词、句。
解题:解决文学常识。
第二步读:熟悉课文,产生共鸣。
第三步重点:引导学生品味“百草园”。
(板书三个方面内容)
醉人的自然景观:(新)
从百草园迷人的历史传说:(奇)欢乐乐人的雪地捕鸟:(趣)有趣
第二教时:分三步
第一步1、巩固新知:听写词语。
2、读课文,拾取感性线索。
第二步重点:引导学生品味“三味书屋”
(板书五个方面内容)
陈设单调
先生博学
到三味书屋读书枯燥枯燥无味
园中自由
画画珍惜
第三步迁移:让学生讨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对比:“百草园”快乐,“三味书屋”枯燥。
关系衬托:“百草园”有趣,“三味书屋”无味。
和谐:“百草园”热爱,“三味书屋”追求。
“关系”的选择,“情感”表现,教者不必主观归纳。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的生活体验有不同的选择,对作者的感情也有不同的理解。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百草园”一部分是“三味书屋”,板书浓缩概括的表现了主题思想,即“百草园”快乐生活与“三味书屋”枯燥生活,含蓄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的束缚。
板书在授课中同时进行,具有形象美。
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全等三角形》,内容选自沪科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上)第十四章第一节。
我设计的说课共分四个方面:
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从本课开始,将向学生重点渗透图形变换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初步掌握推理论证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教材通过一个思考活动,使学生体会将一个三角形进行变换后形成的新图形与原图形是全等形。我将此内容进行了加深和拓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等变换的过程,体会探索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交流,增强团队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全等三角形相关概念,性质及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寻找。
难点: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效率。
三,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 激情 引趣
拼图游戏:
通过动手拼图,学生能够发现这几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从而得到全等形的定义。此环节的设计,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展开数学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环节二 实践 感悟
活动一
打开你手中的材料袋,找出其中的全等形,并说明理由。要求 同桌合作完成学生亲身体验两个图形完全重合的过程,能够发现①与⑩,②与⑥,⑦与⒁⑿与⒀分别能够完全重合,而对于④与⑥,⑧与⒀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验证,通过再次验证,能够发现④与⑥,⑧与⒀是分别不能完全重合。
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更加明确了全等形的判别条件, 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全等三角形,从而引出课题。
并通过观察两个三角形的变换过程,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并由教师介绍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进一步提出: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分别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由此得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接着由师生共同得出全等三角形性质的符号语言:
∵△ABC≌△DEF
∴ AB= DE, BC=EF, AC= DF
∠A=∠D, ∠B=∠E , ∠C=∠F
此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感悟,做中理解,做中解决,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环节三 探究 说理
活动二
利用两个全等三角形学具,先保持完全重合状态,再使一个三角形不动,将另一个三角形进行平移,翻折 ,旋转,探究以下图形的形成过程。
要求 四人为一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深入到小组中,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探究进程并给予适当点拨。
各个小组在黑板上演示图形的形成过程。
有以下几种:
个别学生发现第三个图形有另一种形成过程,此时教师尊重学生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表现,及时捕捉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行巧妙地引导,鼓励,问疑,由此教学变得更加生动与鲜活,获得了更大的教学生成效果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展示不同的形成过程。接着用微机再现图形形成的过程,并使学生了解利用两个全等三角形学具还可以形成一些其他的图形,拓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与作用,并从中体会到数学的美,这样设计,学生能够体验和感悟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运动变换的过程中所体现的美,并为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作好准备,接着利用这几组图形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并体会寻找对应元素的方法。
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发现:
重合的边是对应边,重合的角是对应角。例:
也会从边,角的特点来找:
如:全等三角形中 例:
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
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
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
一对最长(短)的边是对应边;
一对最大(小)的角是对应角。
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
无论从哪个角度,教师都对学生的成果给与充分的肯定,为将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使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进行分类和总结,从而得到特殊图形寻找对应元素的方法。
此难点的突破,力求发挥自主学习的优越性,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在生生互动氛围中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
环节四 应用 拓展
为了使学生能够结合基本图形,灵活地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我设计了一组不同层次的习题,力争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ABC≌△ADC,AB和AD,BC和DC是对应边,则______。(填数量关系)
2、△ABC≌△EDC,B和D,A和E是对应点,则_____。(填数量关系)
3、△ABC≌△EFD,∠ACB和∠EDF是对应角,AB与EF是对应边,则图中相等的边有_______。
学生能够叙述发现的结论,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中体会到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性质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主要途径,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从而达到巩固双基,举一反三的目的。
环节五 体验 收获
此环节采用师生互动,共同反思,总结,补充的方式进行。小结如下:
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探索流程图
环节六 拓展 延伸
为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理念,布置了研究性作业,利用两个全等三角形,进行平移,翻折,旋转,结合得到特殊位置的图形,尝试寻找对应元素。
四、教法特点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1、教法特点
本节课采用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辅之以其它教学法,在探索新知过程中设计两个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已有的认知体系。
2、预期效果分析
在学生体会全等形的定义时,学生可能说的不够准确,对于这些说法,教师不急于评价,而是用具有启发性的语言进行引导,由学生相互订正,补充得出: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在学生表述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寻找方法时, 可能有表达的不是很准确的地方,此时由学生相互补充,完善,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考虑到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过高,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在学生汇报图形形成的过程中, 对于复杂图形的形成过程,学生可能有表达不准或理解有误的地方, 此时通过生生质疑的方式加以解决,如果学生解决不了,此时我将利用微机或教具演示来消除学生的各种思维障碍。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观察,尝试,探索和发现的机会,从而形成学生主动参与。
说课稿 篇3
我上的这堂课是五年级上册的第11课——《精彩屏保设计》,该课本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思想,重在学生自己的探索和展示。上课之前,我跟学生交流了学校的110周年校庆,增强了学生热爱学校的感情。然后通过屏幕保护的忽然运行,让学生欣赏学校的照片和校歌,激起学生的兴趣,有冲动自己去制作一个漂亮的屏保。学生浏览照片和音乐的过程中,以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为制作屏保定好主题,打好基础。这一步放在前面,也是经过试教积累的经验,因为打开软件再看图片,会引起电脑死机的现象。
学生打开屏保专家这个软件的多种方式也进行了介绍,让学生了解一般情况下打开软件的方法。然后请学生介绍界面,再请他们上来贴一贴,活跃了课堂气氛。制作屏保过程中,让学生先探索,再让学生演示,展示他们探索到的知识,其他同学也能从中吸取经验,帮助他们的操作。再让学生制作一个自己满意的屏保设计,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根据探索的经验和其他同学的介绍,能很快地制作一个屏保,并保存安装。
作品上交给老师后,最后一起来欣赏作品,让学生自己来评一评,提升他们的审美意识,锻炼他们的评判能力。最后复习总结课堂内容,以评星级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本堂课的表现进行自评。整节课学生是主角,教师以解读者的身份出现,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最大的锻炼,体现最大的价值。
这节课从第一次试教到现在已经改了六稿,磨课的过程是痛苦的,在这期间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帮助,我要感谢他们对我的帮助,因为有他们提出的宝贵意见,才让我的课堂越来越成熟。
说课稿 篇4
根据教材的要求以及学生在京剧方面的学习能力,本人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1. 教学目标;通过赏析京剧有代表性的选段,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热爱京剧,珍视京剧的思想感情。
2.教学内容:
①赏析并了解京剧四大行当的细分。知道梅兰芳,裘盛戎等表演艺术家
②从京剧的“四功”体现出的艺术美、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3.教学重点:感受京剧的唱腔美、念白美、做工美、武打美。
4.教学难点:赏析并学唱《联络员身负着千斤重担》片段、《驸马爷不必巧言讲》,感受京剧的唱腔美。
5.课前准备:
①课前调查问卷,掌握学生对京剧的了解程度,确立教学目标。
②布置学生分组查找生、旦、净、丑方面的知识或剧照以及自己喜欢的京剧表演艺术 家的资料
③根据师生搜集的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6.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渗透在教学中说说教学过程和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意图方法及评价
一.导课设问:
如果将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搬上京剧舞台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学生想像,教师点出《大钟楼》剧照。以中西方文化的结合为切入点,传递京剧改革最新信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导入课题。
谈话法
二.新课教学
第一环节:赏析京剧行当的细分,了解京剧表演艺术家 。
第二环节:赏析京剧“四功”所体现出的艺术美
①感受唱腔美
②感受念白美
③感受做功美
④感受武打美A先让学生观看京剧 动画。 B师生共同欣赏大家收集来的的各行当的剧照
1.欣赏并学唱《联络员身负着千斤重担》片段和《驸马爷不必巧言讲》2.学念京白韵白,听辩“念引子”,“数板
3.了解“起霸”
观赏《天女散花》
4.观赏《沙家浜》最后一场《聚歼》”
了解京剧行当的绚丽多姿。知道梅兰芳,裘盛戎等表演艺术家 。
1.唱腔“丰富多彩,流派纷呈”。
2.念白”抑扬顿挫韵味十足”。
3.做功具有程式化舞蹈化的特点。感受“梅兰芳”的做功美---“翩似惊鸿,宛若游龙”享有国剧“美神”之誉。
4.武打与舞蹈结合,重意不重形被称为“武之舞”。
1创造情境法
2谈话法和讨论法
3启发式教学法
4实践法
形成性评价渗透其中三.课题小结“京剧的魅力在哪里”。师生交流激发学生热爱京剧,珍视京剧的思想感情讨论法
四.课题拓展
分发诗歌材料2以《京剧印象》为题写一篇音乐小论文1进一步感受京剧的博大精深,以此深化课题。
说课稿 篇5
说教材: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第五册第六单元的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本文文字简洁优美,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而且对香港的介绍层次非常清晰。全文共六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首尾呼应。第一自然段从地理位置、贸易、金融、商业、服务等方面简要介绍香港,第二到第五自然段分别从香港的市场、美食、海洋公园和夜景具体介绍香港的繁华和美丽,第六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主题,赞颂了香港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而同时这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要更加放手,引导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的实践过程中把握读书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基于这样的情况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我设定了一下这样的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自学生字,理解词语,感受香港的繁华、迷人,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力目标:通过搜集资料、讨论、句式训练、背诵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感受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尤其要将朗读、背诵、品味作为教学重点。
说教法:
从这样的教学目标出发,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到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2.情境创设法
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我设置了一个“当播音员”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3. 合作学习法.
在整个充满灵性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在读中自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在说说、读读、评评中,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
4.美读训练法.
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说教学过程:
在以上思想的指导下,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时,分四步走:
1.引。在很多环节的设计中,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从“预习课文”“检查预习情况”,到“把课文读短”,“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几个环节,都只是在重复、展现平时课堂上常规教学的几个常规的步骤。三年级阶段是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从字、词的学习,到以后的句、段、篇的理解,这是个飞跃。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没有中年级阶段平时课堂教学慢慢的渗透、引导,那么到了高年级阶段的规纳段意、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就无从讲起。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教给他们的是最基本的方法,也就是课堂上多次强调的“借用”。我鼓励他们借用课文中现有的句子,如果实在找不到的话,再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只要是说对了一点,我都加以充分的肯定。而这个学期的很多篇课文,特别是第六单元的课文,基本上都是采用了总分的写法,这也就为“把课文读短”这个环节,提供了一个训练的台阶。《香港,璀璨的`明珠》这篇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形成了首尾呼应的关系,中间的4个段落,分别从4个方面对香港做了介绍。因此,课堂上,学生都很快能够抓住每一段中的主要句子,轻而易举地对这4个方面的内容做了概括:
香港的市场是个“万国市场”。
人们又把香港称作“美食天堂”。
香港还是个旅游胜地。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有了这样的学习基础,相信以后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文章,学生都能掌握一个大概。当然,平时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2.扶。这里主要是体现在情景的创设上。香港对我们这边的孩子来说毕竟是比较陌生的。为了加深学生的体会,我运用了多媒体,创设了情景,如“琳琅满目”、“美食天堂”等环节的教学,通过视听材料和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从视觉上刺激学生的想象,激发他们的欲望:香港的物品如此丰富,香港的美食是如此的诱人,如果我们也能去看看或者品尝品尝就好了,诸如此类的念头,让学生不再单纯停留在语言文字的描写上,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而是把他们带入到文字描写的情境之中,情感参予,身临其境,更深一层体会到香港的繁华和美丽。又如通过展现香港万家灯火的夜景图片,找出“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等句子,以此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句子的能力。
3.研。一篇文章有些地方略读,可有的地方却要读精,套用虞大明老师的话就是“把文本读厚”。虽然这是一篇课外阅读课文,但文中一些地方的描写非常精彩,符合了三年级阶段小孩的心理特征。如对海洋公园中海豚表演的描写:“ 在清澈的池水里,它们一会儿钻圈,一会儿顶球。有时趁你不注意,会突然跃出水面,向你点头,有时还会碰你一身水呢。”教学这一段的时候,我并没有完全“放”,而是调动了小孩的生活积累,从不少同学曾经现场看过海豚表演的经验,调动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海豚、海狮还有可能会做哪些动作?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对文本做了适当的挖掘,也对学生语言训练。由于找准了切入点,学生的反应很热烈,课堂气氛愉快,达到了在玩中学的效果:海豚会向观众招手、敬礼;两条海豚在跳双人舞;海豚会唱歌,给人治病……然后我趁热打铁,出示了一系列海豚海狮表演的图片。
又如对于夜景这一段,我先引导学生找句子:“香港美丽的夜景表现在哪里呢?”在学生汇报交流后,为了让他们有个更直观的印象,我课件再出示夜香港图片,让学生观察想象美景,通过朗读比较、理解“港湾里的灯光”和“马路上的车灯”一是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洒落人间,一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一静一动,美丽极了,明亮极了。反复朗读两句比喻句“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洒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读给同桌听,读给全班同学听。这样进行比喻句的品味,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然后又请学生当当播音员,把这么美的夜景介绍给大家,巧妙地背诵了重点语句。香港的美丽、繁华也就深深地留在孩子的脑海中。
4.拓。所谓的“拓”就是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在课前我安排了学生自己去搜集有关香港的资料和图片,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去做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生习惯,并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多的延伸和了解。在设计中,多次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拓展,如学习了海豚海狮的表演后,让学生仿照文中的句式,练习用“------表演最为出色。它(它们)一会儿…,一会儿…。有时…,有时…。”的句式说话。在学习了香港的夜景后,让学生当“播音员”向来自五洲四海的游人介绍香港的美景。在快要结束新课时,我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用“香港________,我多想________。”的句式说说你此刻的感受。在最后还让学生畅想香港的明天,想学生推荐作业:把香港介绍给爸爸妈妈或你的朋友。做一张介绍香港的手抄报。这一系列环节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表达能力,同时还开阔了学生的思维。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学生通过板书不仅很快理解了文章的结构是,而且对介绍香港的几个方面也一目了然。
板书设计:
24 香港,璀璨的明珠
总: 东方之珠
万国市场
分: 美食天堂
旅游胜地----海洋公园
灯的海洋
总 : 璀璨的明珠
说效果:
这堂课的设计,自己认为有这些收获的:一是课前让孩子去收集香港的资料,培养的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对课文内容的处理上面没有面面俱到,而是有所取舍,只对重点的词句进行理解,体会,研读。三是课件的适时呈现,特别是美食和夜景图片,大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为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走出文本创设了情境,使说话训练有声有色。当然遗憾还是很多的。最后我要说的是,有得有失,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这是最常见的。只要我们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将演绎更多的精彩。谢谢大家!
【【精华】说课稿范文锦集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