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说课稿范文合集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鸿门宴》节选自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课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既可以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可以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学生在反复朗诵中体会古代叙事散文特有的简洁美,在抓住关键词语概括叙事脉络中,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材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围绕“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标要求确立三维目标:
1、 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故事发生的相关背景。
2、 了解文言实词活用(包括使动、意动)的一些规律,理解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省略的一些知识。
3、 学习本文紧凑地安排故事情节、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写法。
4、 感受作者隐忍发愤的著述精神,树立正确的读史观,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
(三)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
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魏晋历史散文接触不多。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魏晋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1.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学习一分为二地评判人物。这也是本科教学的难点所在。
说教法
新课程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体验。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共享资源,创设互动平台,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决定本文教学中主要采用三种方法,即:目标导学、自主合作、迁移创新。
“目标导学”即根据相应的学习内容设立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如关于朗读、积累的教学。
“自主合作”在本文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分组归纳和小组讨论交流等。
“迁移创造”是将阅读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如让学生创编课本剧《鸿门宴》等。
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我设计运用录音带、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并印发课文翻译等文字资料。
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少还延续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满足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测,越是这样越是缺乏兴趣。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着眼于文学与历史相融合,或借文释史,或者借史释文,把语文与历史两科结合起来。本文就是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现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历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语文课本中所涉及的作品为基础,来说说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文史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学法指导及选择的依据
新课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A、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B、参照注解,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C、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翻译理解全文
我设计的是两个环节。一是让学生粗读原文,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翻译大意,重点完成三个内容:依据文脉推断不懂的词义,点出重点的实词,框出通假字并归纳规律;二是让学生细读原文,进一步落实字句的翻译,主要完成两个任务:实词活用、特殊句式及其规律总结。两个环节是由简入难的过程。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文字浅易,并且是记传性文体的典范,因而对高一学生来说大部分内容比较易于理解和翻译。对那些不易懂的字词就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提供的语境、前后涉及的情节加以推测、判断,以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好方法。要求学生点出重点实词、框出通假字,主要是为帮助学生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异读现象、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的词语,并进一步得出规律,指导今后的文言文学习。
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文言文翻译中难度较大,也是本文教学的两大难点。要求学生标出有活用现象的字和划出句式特殊的句子,是基于两点考虑:1、积累一定数量的第一手例句;2、引导学生加以分类,找出每类的相同特征,并抽取出来形成规律性的东西,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能由学会一个到会学多个。
在翻译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养成用符号法表示重点字句的好习惯,如点、框、圈、划线等符号应约定一致,便于突出翻译中的重点、难点及复习。
我的提示着重归纳了实词“幸”“如”“举”“谢”等,名词活用、使动用法、宾语前置、被动句和省略句,全部采用表格的形式,可由学生填充相关内容,既是训练又是归纳。
(二) 分析人物部分。
分析人物是本文的一大重点。为更好地使学生了解史传文学在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准确把握人物性格,我设计了四个问题:
1.项羽是怎样一步步地由主动走向被动的?刘邦又是怎样一步步地由被动走向主动的?
2.项羽、刘邦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问题1是对内容的把握,可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通过对比讨论分析,学生会看到这是一个矛盾不断转化的过程,即沿着战与不战、杀与不杀、追与不追三组连贯的矛盾,项羽由主动转向被动,刘邦由被动转向主动。而其中根本原因则在于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由此导入问题2对项刘性格的概括。这样,问题1成为问题2的铺垫,并可以使学生感到人物性格是在矛盾中刻画的,这也为人物刻画方法的总结埋下伏笔。
概括项羽性格时,学生可能对他“为人不忍”的性格有不同认识,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就这一点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争论,挖掘出项羽性格的弱点,及其在这场斗争中埋下的祸根,从而帮助学生认识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认清项羽的悲剧绝非偶然,可以说是性格悲剧。
我将这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用表格形式进行提示,由刘项双方的转化推出人物不同的性格,既有相应的概括,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如果刘邦不去鸿门向项羽谢罪,会有怎样的结局?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这是两个假设性的问题,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想象和思考,推想可能的历史,学生设想的结局可能是多样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合乎一定的逻辑就可以,不求答案一致。借此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刘邦、项羽的不同性格可能造成的结局,进而启迪学生多样的思维,锻炼语言表达。
4.文中还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简略说说他们的性格。
设置这道题目的有二:一是全面把握本文中的性格鲜明的人物的需要;二是突出四组人物的对比塑造,为总结人物刻画方法作伏笔。
(三)刻画方法部分。
由于前一部分的铺垫,学生会比较容易地归纳出在矛盾中和对比映衬中刻画这两条,而在初中学过的《孔乙己》等小说中刻画方法也会使较多的学生联想到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是使人物栩栩如生重要方法这一条,所以学生自己就可以很快归纳出来。
(四)课堂延伸部分
我引用列宁的比喻——有时历史的发展就像一个人想要进入一大串房间中的一间,却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另一个房间——对全文进行总结,给学生以更多的思考和借鉴。
(五)作业布置
a.联系情节背诵第三、四段;
b.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从“鸿门宴”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最上方两行分别横写标题“鸿门宴”和“司马迁”。板书重心是项羽、刘邦的人物分析:上半部分左边横写“项羽”,中间对应其主要性格“自矜功伐、为人不忍”,右边对应其形势的转化情况“主动”到“被动”;下半部分左边横写“刘邦”,中间对应其主要性格“能屈能伸、狡诈果断”,右边对应“被动”到“主动”,各自用线相连,上下形成鲜明对比。这个板书设计可以突出本文人物传记的特色和人物的鲜明性格及由此产生的形势逆转,是为教学重点的突出服务的。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生日》是新世纪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统计与猜测单元中的内容。在第一学段里,要求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由于学生在一年级已学过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统计,对一些事物的数据初步有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学习《生日》,本课借助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生日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统计的全过程。
二年级学生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同时,学生经历一年多的新课程学习,初步有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意识与方法。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在信息社会里,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已成为每个公民的基本素质。由于第一学段的学生处于小学的启蒙阶段,所以让他们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则是主要的教学目标;而且兴趣是教学的首因。因此,教学目标如下;
(1)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
(2)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问题,并进行简单推测。
(3)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快乐与成功。
三、教材处理
1、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体验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更好地使学生交流数据整理的方法,并会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2、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书上给定的四季划分标准,改编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儿歌去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扫除认知障碍为统计做好准备的同时,感受到了祖国语言的美。
四、教学流程
(一)教学目的引起学生的注意
以笑笑生日会上得到的一份特殊的礼物,漂亮的雪娃娃图片,激起学生的注意。自然地导入教学。
(二)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
由结合这份特殊的礼物引学生去猜笑笑的出生季节及她的生日在几月,猜的不对,自然激发了学生主动要学习四季划分标准的需要。实际教学效果验证了该设计的实效,今后在教学中我要继续结合学生的情况开发教材。而且我结合儿歌为每个学生准备了四张写有季节的不同颜色的卡片。(春:绿色;夏:红色;秋:金黄色;冬:白色)既是引学生在动手拿的过程中巩固新知,也是为了下面的统计活动做准备。
(三)师生就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形成共识
统计需要任务驱使。由教师有意选取3名同一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汇报,到老师武断地说:看来咱班全体同学都是这个季节出生的呀?激起了矛盾,引发了学生想要统计的需求。
(四)激活学生学习所必须的先前经验
“那有什么办法,让大家全面地了解全班同学的生日都在什么季节呢?”我记得辉煌老师说过“心动才能行动”,为了证明老师的说法不是全面的,学生积极地利用已有认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交流过程中教师要规范学生的语言。实际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五)规划学习领域并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与资源
如何把调查的结果更好地表现出来?
预设:1、学生若能提出画表格表示,予以鼓励与进一步引导。
2、若学生不能提出画表格表示,教师直接出示表格。
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的第4章第2节的内容:数据筛选,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下面我先来说第一个板块——教材分析中的第一个环节——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据筛选》是《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第4章中的最基础的财务数据处理过程,是在学生已掌握了Excel的基本操作方法,如:财务数据工作表的建立、财务数据计算公式的定义、财务数据的输入、财务数据的排序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高层次的学习任务。是学生在已有工作表基础知识之上的延伸,贯穿于Excel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它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一个必要环节。下面我主要说说有关这节课的一些教学设想。数据筛选可以分为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我把他们作为两节的课的内容来课述,关于这节课我主要讲述的是数据的自动筛选。
二、说目标
知识目标:
1、熟练掌握数据的自动筛选方法。
2、熟练掌握数据的自定义自动筛选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培养并增强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设定
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自动筛选一次只能对工作表中的一个区域进行筛选,可能学生们对适用范围把握不准。
自定义筛选涉及到了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和“或”的关系,可能学生们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四、说教法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及中专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精心设计各种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操作。同时运用练习、讲解、评价等多种教学方法,有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
演示法是直观性原则的具体化,它不仅在知识传授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正是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向学生作示范性演示,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点。
?学以致用,体验成功是巩固知识点,发展能力的最佳方法,因此本节课的实践操作部分采用问题驱动的方法。先根据上一节课学习的数据排序,提出第一个基本工资排序的问题。学生可以很容易的做到,从而学生希望获得成功体验的心理得到满足,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更容易的引出如何用Excel来进行数据的筛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一个必要环节。整个过程,教师都与学生在一起,教师是指导者,同时也是问题解决的参与者;学生是问题解决的主体,是积极的、互动协作的,这样使得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都得以发挥,也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和愿望得到满足。
五、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复习巩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前一节课学习了对账务数据进行排序,所以这节课之前我先请同学们对“工资核算”工作簿中的员工基本工资进行排序。这样做既可以复习巩固前几节所学的知识,又可以使学生有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又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素材,方便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为什么要学习筛选、分类汇总这些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设置悬念:同学们,现在知道了“工资核算”工作簿中哪位员工的基本工资最高,哪位的最低,但我们从这张工作表中能否快速地找出某一位员工的具体基本工资数呢?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将工作表中的员工基本工资进行排序。 这节课我们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工作表中如何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数据?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问题1:对所有“工资核算”工作簿中的员工基本工资进行升序排列, 找到谁的基本工资最高。
(学生自主操作完成) 此任务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易于把学过的知识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训练指导:学生操作的同时,老师提示:“既然是对数据的处理,那同学们不防去找与‘数据’菜单或者相关的工具按钮”。同学们很快会想起上节课的内容并发现“数据”菜单,请学生演示并讲解,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表扬优点,指正错误,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 需强调的内容:学生很容易会做错误的操作,就是只对这一列选定操作。所以在讲解的时候,一定要强调“选定”这一操作,也要强调“选定”的范围。
问题2:让同学们再将工作表中的实发工资最低和请假扣款最高的员工数据找到。(学生练习)
问题3:你能找出“工资结算单”工作表中基本工资等于2500的吗?你有自己的方案吗?请同学们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案进行挑选。
自学提示(学生思考,老师提示):“这也是对数据的处理,所以同学同样可以用刚才所采用的方法来尝试操作,有两种方法可以做出我们的结果。”
说明:要找基本工资等于2500的数据所采用的方法,可以直接在数据列表中按列找到对应数值,也可以在“自定义”对话框中找基本工资“等于2500”的数据。根据学生的操作总结。在讲后一种方法的时候,也为后面讲“满足多个条件的记录的筛选”作了铺垫。
问题4:那能不能找到基本工资大于或等于1500的员工数据呢?(方法同上,老师在学生操作的同时进行提示,指导)
问题5:找出基本工资小于或等于20xx的员工数据呢?(学生自己练习完成)
问题6:找到基本工资大于或等于1500且基本工资小于或等于20xx的员工数据?
说明:此问题为自动筛选中的自定义筛选,在“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话框中,通过选择“与”、“或”两个单选框,就可以实现同时满足两个条件还是只需满足任意一个条件,可以让学生多尝试,体会它们在效果上的区别,理解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着重讲解:“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话框中“与”和“或”的区别。
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如果全班存在共性问题教师可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演示讲解。
问题7:那能不能找到基本工资小于或等于1500或基本工资大于或等于20xx的员工数据?(方法同上)
(三)再次巩固练习
在这个环节上,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结成学习对子自主练习。可以模仿老师的操作,也可以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电磁感应”是在“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后进行的教学,使学生对“电与磁的联系”有了较完整的认识,具有承前的作用,是知识的自然延续;
2、法拉第电磁感应的发现,为电能的大规模应用创造了条件,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充分说明了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 【教学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通过探究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
3.知道发电机的原理; 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3.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 Hz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
2.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
2.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产生感应电流条件。
三.说教法
教学策略: 变演示实验为演示与多媒体课件播放相结合。 采用实验探究法。 辅助于多媒体课件解决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复习,引入新课
(奥斯特实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从学过的知识入手,让学生轻松感受到从生活 到物理。
1、磁生电 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能生电吗?以设问的形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演示:小吊扇使发光二极管发光 结合图16-35观察电扇内部主要构造:磁体 线圈
说明磁场和线圈能产生电流(磁生电)
介绍相应物理概念
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什么情况下磁 能生电 ? (设问激发探究兴趣)
[演示实验]实验器材:蹄形磁体、灵敏电流表、线圈、导线
参照p52表格顺序进行探究。教材在安排演示实验时特别注重探究的顺序是为了方便学生归纳、总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进一步设问)刚才大家观察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左右偏转,说明了电流的方向在发生改变,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控制变量
(二)发电机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开辟 了电的时代,所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具有划时代 的意义。
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呢?
[演示1]把一台手摇发电机跟小灯泡连接起来,当摇动手柄使线圈在磁场中快速转动,观察到什么?
观察到小灯泡发光.灯闪亮(电流大小在变化)
[演示2]用电流表换下小灯泡,缓慢摇动大轮,观察电流表指针左右摆动
这表明发电机发出的电的大小和方向是周期性变化的.
那么它的构造是怎样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动画演示(结合课件动画演示试验,有利于学生更清楚的观察实验现象)
说课稿 篇5
一、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
二、教学内容
健康常识:皮肤的功能与卫生。
三、教材分析
本课选用的教材主要讲述皮肤的结构、皮肤的功能和皮肤的卫生保健。
关于皮肤的结构,结合附图,讲述了皮肤的表皮、真皮和皮肤的附属物。
关于皮肤的功能,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结合皮肤的有关结构,讲述了皮肤的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和忍受外界刺激等生理功能。
关于皮肤的保健,主要讲述了参加户外体育锻炼、冷水浴、日光浴等能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可减少皮肤病的发生。讲述了保持皮肤清洁,有利身体健康的道理。
四、本课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90%的学生能说出皮肤的主要功能及注意皮肤卫生的意义。掌握保持皮肤卫生的主要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参加讨论,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培养学生和同伴相互协作配合的精神。
五、设计思路
这是一节小学五年级的健康常识课,就小学生而言,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室外体育课,如何提高学生室内课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果呢?在这节课中,我把上课的地点由教室转移到电脑室,把体育室内课和电脑结合起来,运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和图片的结合,把枯燥的内容转化成实实在在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让学生上网去查找和本节课有关的资料,然后小组根据自己所查找的的资料进行交流、讨论、小结,然后再全班进行交流,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所了解到的再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讲解,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过程,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学习的兴趣起到积极的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本课介绍了皮肤的结构,即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以及皮肤的附属物,并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介绍了皮肤的各种功能,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学生很好的理解皮肤的功能。还讲述了皮肤的卫生保健,针对少年儿童的特点,主要提出了加强皮肤的锻炼,保持皮肤的清洁等问题。在学习了皮肤结构、理解皮肤功能的基础上讲清道理,指出正确的做法,使学生容易理解,乐于接受。
皮肤的结构比较复杂,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查找一些有关的资料,再结合课件、图片进行讲解。
六、教学方案及教学过程分析
1.课的导入
在课的导入部分,我首先设置了这样的几个问题,课件出示:1.皮肤有哪些部分组成?
2.皮肤对人体有什么功能?3.如何保持皮肤的卫生,让它有效的发挥出它的生理功能?
要解答这些问题,就需要知道皮肤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利用他们所掌握的电脑知识,到网上去查找相关的资料。学生在查阅电脑资料时,教师巡回看看他们所查找的资料,给他们介绍一些有关的网站。(为了避免学生走弯路,事先在学校的网站上做好几个与皮肤有关的相应网站的超连接,如:健康在线;中华;中国美容化妆品网——科学护肤等几个网站)
2.释疑解惑
根据刚才学生所查找的资料,再根据老师前面的几个问题,大家把收集到的资料来分分类。(出示问题)
1.皮肤由哪些部分组成?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根据自己所查找的资料首先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再全班交流。最后教师进行小结。
课件出示:皮肤的结构图。(教师结合图解和同学们一起研究皮肤的结构图)
皮肤覆盖在人体的表面,它分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皮肤内还有汗腺、皮脂腺和毛发等附属结构。身体各部位皮肤的厚度不同,手掌心和足底处的皮肤最厚,约有4毫米,眼皮等处的皮肤最薄,只有半毫米。
2. 在学生了解了皮肤的结构后提出第二个问题,皮肤对人体有什么功能?
学生利用刚才网上所查找的资料小组间先进行交流。
在交流的基础上,每个组选派代表把自己这组所查找到的资料和全班的同学进行交流。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皮肤的功能:(课件出示)
皮肤对人体是极端重要的,它的功能主要有:
①覆盖在体表,保护体内的组织和器官,是防御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线。
②通过排汗,排出部分代谢废物。
③通过皮肤内血管的收缩或舒张以及排汗,可以调节体温。
④具有感受痛、触、冷、热和压力等刺激的能力,因而也是重要的感受器官。
对于皮肤的一些具体的功能,教师可以举些学生能够理解的例子进行讲解。
感受外界刺激:教师提出几种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并出示课件)
皮肤接触到冰有什么感觉?(凉。)
手碰到火有什么感觉?(热。)
手被针刺有什么感觉?(痛。)
有物体触到皮肤有什么感觉?(触觉。)
手中托着一个铅球有什么感觉?(压。)
我们通过上面的了解知道了皮肤的结构以及皮肤的功能,那皮肤的结构和它的功能之间存在哪些关系呢?(课件出示皮肤结构与功能关系表)
在学生了解了皮肤的功能后,提出我们只有经常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才能有利于皮肤进行正常的生理功能,怎样来保持皮肤的卫生?
学生根据上网查找的资料回答。
根据回答教师进行小结
如何保持皮肤的卫生?
进行适宜的日光浴、水浴和空气浴,能够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提高皮肤对冷、热及其他刺激的适应能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活动。
另外:饮食,心理,睡眠,运动等对我们的皮肤也有一定的影响。
皮肤有许多小毛孔,可以排出汗液和皮脂,如果不常洗澡,毛孔被堵塞,就会影响皮肤的正常工作,使汗液和皮脂不易排泄出来,细菌就会乘机而入,有可能导致感染性皮肤病。清洁皮肤是必要的,但也不能过分。过于频繁地洁面会导致皮肤天然保护层受损,滋润成分不足,皮肤干燥和敏感。因为皮肤不能很快地重建其自身的保护,即便是最好的美容产品也只能作为皮肤自身保护的补充,而绝不能全部替代。
3.总结归纳,课的延伸。
总结这节课,归纳这节课所学的皮肤的结构、功能以及保持皮肤的清洁的方法等知识,要求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掌握的这些知识。并对同学们的表现提出充分的肯定。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
动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的对象,各种动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常会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冬天到了,人们穿上了厚厚的冬装,动物们不怕冷吗?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呢?在进行主题活动《动物,我们的朋友》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以“动物过冬”为切入吕,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探索欲望,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大班幼儿对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根据大班幼儿发展水平和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不同于人类的过冬方式,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2、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满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根据《纲要》中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幼儿教育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是“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以及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及启发性提问,让幼儿主动探究,从而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活动的难点得以有效的突破。
结合本次活动目标,我做了幼儿已有过冬的经验。
2、和家长一起收集动物过冬的图书、资料。
3、动物过冬的课件。
4、操作卡四张,动物图片若干,自制拼图四份。
二、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电教法、讨论法、观察法、启发提问法等,这些方法的应用,克服了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充分尊重幼儿,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在快乐中习得经验,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乐于探索的习惯。
三、活动过程
1、以音乐活动引题:小朋友们,冬天到了,天气真冷啊,让我们一起来做做运动,暖和暖和身体吧!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旨在营造和谐、愉悦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增加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做运动等方式抵御寒冷,那么动物朋友是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天呢?
2、出示课件,让幼儿自主学习,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问:里面介绍了哪些动物?幼儿回答后点出课件。提问: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幼儿根据课件内容回答并对其相应的过冬方式进行归类。如蚂蚁和蜜蜂一样是通过储存粮食躲藏在洞里过冬的。幼儿思维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形象,借助多媒体的形、色、景等多种优势,直观形象的帮助了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激发了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从而也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3、幼儿再次通过课件加深对动物过冬方式的理解后,出示操作卡让幼儿说出其对应过冬方式的动物。正如新《纲要》所指出:“语言教育应该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本环节通过操作卡的出现,不仅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而且加深对动物不同过冬方式的了解,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目标。
四、游戏互动:我也来当小动物
1、学一学:教师出示操作卡,幼儿自主创编动作来表现其过冬的方式。
2、幼儿手持动物图片,找到动物过冬方式相似的伙伴后,送他们到过冬的地方。
这样的游戏,不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也体现了幼儿合作的精神,而且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五、活动延伸
1、益智游戏《拼图》:幼儿自由结伴拼出动物图片后,送其到相应的过冬地方,通过这一环节拓展幼儿思维。
2、在图书角投放动物过冬的图书,供幼儿查阅,提高幼儿教育的阅读能力。
说课稿 篇7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识字中的第三课《小青蛙》。
一、说教材
《小青蛙》是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识字中的'第三课。这是一首儿歌形式的字族文识字,读起来节奏明快,音乐和谐。儿歌讲述了青蛙的外形和本领,号召大家要爱护小青蛙。课文中的“清、晴、情、请”都是由共同的母体字“青”做声旁的形声字,充分展示了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同时体现了汉字的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课文将字族文识字寓于儿歌之中,通过读文识字,能有效避免学习形声字的枯燥。将字与文融合在一起,不断巩固青子族中各字的音行义,既有利于读文识字,也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一年级识字教学的要求,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会写“青、清、晴、情、请”5个生字。
2、通过联系课文,老师范写,学生跟写来学习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小青蛙做了不少好事情,我们要爱护小青蛙。
三、说重点和难点
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会写“青、清、晴、情、请”5个生字。教学难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小青蛙做了不少好事情,我们要爱护小青蛙。
四、说教法学法:
针对以上学情,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围绕本节课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只有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反复读,才能体会课文中包含的复杂感情。
2.对比学习法:将课文中的由共同的母体字“青”做声旁的形声字“清、晴、情、请”放到一节课来对比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掌握对比学习法的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谜面,通过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学生自读,听录音范读,跟老师读课文,通过多种方式读课文,反复读课文,知道小青蛙它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我们要爱护小青蛙。这样能让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阅读感悟的习惯。
(三)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青”,引导学生观察“青”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便于规范学生的书写。
2、指名认读生字并组词语。
3、范写生字,强调重点笔画,学生书空生字。
4、练写生字。
5、激励评价。
6、同样的方法学习“清、晴、情、请”。
7、指名学生认读生字,巩固学习的知识。
(四)巩固练习。
通过对这四个形近字的练习,掌握这五个字的写法,以及它的运用。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五个生字,一个是青,另外四个是:清、晴、情、请。我们还知道小青蛙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我们要爱护小青蛙。
(六)板书设计
3、小青蛙
青(青蛙)(青色) 清(清水) 晴(晴天)
情(心情) 请(请问)
说课稿 篇8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第五课的主要内容,属于新授课,时间安排为二课时。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本课题的内容,加上对哲学观点的模糊认识,他们对本课的知识缺乏足够的兴趣和重视。为了更好地帮助和引导学生走出这一盲区,加深对哲学观点和以及这些观点对人生指导的认识,对于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因此,本课题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
经过调查发现:我所任教的高二会计专业班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习惯和方法不理想,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兴趣不是很高,觉得缺少成才的动力,对自己前途较迷茫。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热情、鼔舞学生的斗志、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二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心理特征,再基于上述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发展的含义与实质;正确理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人生发展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情感态度观念目标: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运用目标: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处理好顺境和逆境的关系,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本着遵循高二新课程所定标准,依据教学基本要求和本课教学目标,在吃透教材精神的基础上,确定的教学重点为: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确定的教学难点为:顺境和逆境的联系与转化。
学法与教法
【学法指导】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让每位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课的思想教育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坚持“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的原则和方法,让课堂教学变得具体生动,我采用如下教学手段:
(1)用播放多媒体展示学生较为熟悉的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马云的三次高考和创业经历来启发学生。(2)用体坛名将邓亚萍、感动中国人物刘默涵和现在正在就读本校的邵玉琴同学等事例来教育学生。(3)用本校优秀毕业生姚永芳成才的典型案例激励学生。让课堂与现实有机结合,并能够汲取他人身上良好的学习和创业品质为自己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选择】
教是手段,学是目的,教是为了更好的学,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因而教与学应有机结合,并以学定教。本堂课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联系实际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活动法等方法促进教学。既有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能力、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
教学程序设计
本着整个教学流程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构建开放自主的课堂平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将教学环节设定为:创情激趣—引思明理—启迪升华—体验导行等四个模块。
(一)创业激趣(15分钟)
用多媒体展示: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马云的格言和对他的三次高考和创业经历的认识。
1、导入新课.
设问:你们课下了解的马云的求学和创业经历有哪些?请大家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2、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和自己的体会,引出本课的哲学观点和对中职生的方法论的指导。启发学生的认识即在人生道路上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和要求自己。
这一模块设计意图:将现实生活的名人创业史引入课堂,既有针对性,又有实效性;既真实,又贴切,使学生有一种学习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为后面教学奠定基础。
(二)引思明理(50分钟)
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发展变化过程;列举几项事物让学生讨论哪些属于新事物;杭州的交通新政;本校优秀毕业生姚永芳的事例;邓亚萍事例;在读优秀学生邵玉琴事例;感动中国人物刘默涵和断臂男孩刘伟等真实事例;达到的教学效果有:
1、首先通过对三大领域的发展变化的认识来证明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生生不息、永无止境的发展变化过程。
2、设问:你们对新事物是如何定义的?激起学生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3、通过学生对一系列所举事物进行讨论分析,从而进一步明确对新事物的理解和把握。
4、重点掌握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通过学生认识杭州对机动车让行人的新政,思考事物发展的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适时对学生进行挫折感教育,让他们鼓起勇气面对学习、生活上遇到的挫折和逆境。
6、通过本校优秀毕业生姚永芳的成才之路事例,让学生在师哥师姐身上汲取优秀的学习品质激发自己的斗志。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相信职高同样成就自己精彩的人生。
7、用体坛名将邓亚萍的体坛生涯让学生明确人生的曲折性,在失败和挫折面前应怎么面对。
8、结合会计专业列举三个阅读材料,让学生思考应怎样认识机遇,从而懂得为抓住机遇平时应该怎样准备。
9、结合了本校在读优秀高三学生邵玉琴同学贫困中求学的事例,说明了顺境和逆境的相互转化。并得出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应对逆境的基本要求。
10、通过展示感动中国人物刘默涵“贫困救助贫困”的事例,断臂男孩刘伟弹钢琴等乐观对待生活的活生生的例子让学生体会面对人生应该具有优良的人格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这一模块设计的意图:把课堂和现实结合起来,让模糊的知识逐渐变得清晰,让求知的欲望强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调动了学生的热情,鼓舞了学生的斗志。
(三)启迪升华(10分钟)
准备励志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并准备一块布让学生写上励志格言并签名。
这一模块设计的意图:在音乐的感召下激起学生对人生追求的热忱态度。可以帮助一些意志力弱的同学重新坚定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和追求。
(四)体验践行(5分钟)
参与践行:写出你将要采访的对象(或成功者、或生活困难者)和采访计划,并写一写心得体会。
这一模块设计的意图:深入现实生活,探询成功人士的成功轨迹或体会人们对待生活的坚忍不拔的态度。有助于学生融汇贯通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效果。
说课稿 篇9
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是——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升和毫升》。
一、教材分析
升和毫升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测量部分的内容,教材设计了两个数学活动,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些教学升和毫升,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
二、学情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几乎每天都要接触与“升和毫升”有关的事物,如早餐喝的牛奶、服用的液体药、饮用的矿泉水、各种饮料等,学生既有学习知识的生活经验,又有学习知识的现实需要。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升和毫升,既可以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这同时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积极参与"玩水"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活动经验。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
教学难点: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五、说教法
依据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基本理念,本节课我采用探究发现法、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探究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六、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本节课我重点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来参与教学活动。
七、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量杯(量筒)、大、小玻璃杯、玻璃瓶,以及水盆、水、饮料等。
八、教学设计: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节课我设计如下四个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本节课由生活实际入手:教师出示两个玻璃杯(一个又高又细,一个又矮又粗)通过比较引出“哪个杯子装的水多?”的问题,让学生观察、猜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亲身体验,探究新知: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此环节我设置以下两个活动:
活动一、玩一玩,了解容量的概念。
1、对学生提出的猜测通过"玩水"的实验活动进行验证。这个活动要有充足的时间保证,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2、在交流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怎样判断的。学生的实验过程可能有多种方法,比如:把甲杯子装满水,倒入乙杯子里,甲杯水如果剩下,就说明甲杯装水多,乙杯装水少,如果乙杯不满,就说明甲杯装水少,乙杯装水多;还可以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盛哪个杯子水的水面高,就说明哪个杯子装水多。除了这两种方法外,学生如果有其他办法,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和表扬。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提出容量的概念,告诉学生:哪个杯子装水多,就说哪个杯子容量大;两个杯子装水同样多,就说它们的容量相等。
活动二、量一量,认识容量单位。
1、教师拿出两个高度一样,装的饮料高度不一样,但粗细不同的瓶子,提出“哪个瓶子装的饮料多”的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可以怎样比较。
有了前面玩水的经验,学生很快就能说出把饮料倒进同样大的杯子里的做法。在这种思维的启发下,学生还可能说出把饮料倒进更小的杯子里,哪瓶饮料倒的杯数多,哪瓶的饮料就多。教师可以作为学习的参与者提问“要想知道多的比少的多多少怎么办?”自然引入测量容量的工具“量杯和量筒”。
2、认识量杯和量筒。学生观察量杯和量筒,发现其特点是都有刻度,细心的同学还会发现: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不均匀。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在量杯上同样每格代表25毫升,宽度却逐渐减小,为接下来的读数做准备。在学生充分观察交流后指出: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作单位,认识“升”、“毫升”及对应字母,说一说在哪见过升或毫升。
3、用量杯或量筒测量两个瓶里的饮料的多少。教师操作,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读出饮料液面所在的刻度并把读出的数写在黑板上。读刻度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这个环节可以让读对的学生说自己的方法,实现学生教学生。要想准确读出液面所在的刻度,首先要弄清每个刻度代表的数量,实现学生教学生。为减少读数时的误差,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量杯中容量的正确方法,即视线要与量杯的液面保持水平。
(三)巩固新知,拓展延伸: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这个层次以练习为主,精心设置了不同层次的内容:
1、看图填空;通过观察填出三个量杯中各有多少毫升水。
这个练习让学生独立观察并完成填空,继续巩固正确读刻度的方法。
2、找三个大小不同的玻璃瓶,先估计杯子的容量,再实际测量。
先分组进行,再小组合作完成,既可以强化学生对容量概念的理解,又为学生提供估计的测量的机会,丰富课程的资源。
3、怎样使两个瓶子里的水同样多?这个练习是比较开放性的题目,鼓励学生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路。通过这几道有层次的练习,力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四)、归纳总结,提高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读刻度时应该注意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此时注意对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热情及时评价。既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又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进而让学生调查家中用升和毫升作单位的物品记录下来。这样又把学习延伸到生活实际,了解升和毫升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以巩固和提高。
以上几个环节,我多处运用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具有实用价值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参与数学活动。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九、板书设计:
板书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为此我的板书设计以简单明了为根本宗旨,重在突出重点,清晰易记。
以上是我对《升和毫升》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不当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精品】说课稿范文合集9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