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11-16 20:53:2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说课稿四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推荐】说课稿四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识字二》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本组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为主题。本课的12个词语,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学校生活的画面,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栽花栽草、观察天气,这些课外活动无不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们。学生在读词语、想画面、识生字中,一定会感到熟悉、亲切、有趣。本课词语很有特色,每个词语的结构相同,开头一个字,都是动词,因此,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感悟动词的准确运用,朗读时要注意读出韵律美。

  二、学情分析

  本课再现了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学生对这些活动很熟悉,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感悟动词的准确应用,形象地理解每组词语的意思。教学本课生字时为查字典做些铺垫,引导学生按部首给汉字归类,认识部首。

  二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仍然是识字。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初步学会了在一定语境中进行识字的方法。然而,该年龄段的学生对细节的敏感性较弱,比较容易犯粗心大意的毛病,在书写生字时,容易出现错别字。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积极性高,表现欲望强烈。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展开教学,使该课的识字教学妙趣横生”!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一节识字课,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在识中去记,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出发点。寓教于乐,关注学生情感体

  验,让学生在整个识字过程中处于一种轻松自主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创设平台,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可以在互动中识记、巩固、理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感。

  3、把看图、读词语与想画面结合起来,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美,感受学校生活的美好。在读准词语的基础上,再认读生字,鼓励学生运用了解的汉字结构特点以及自己积累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重点:结合词语学习生字,读准多音字“弹”。

  难点:感悟动词的准确应运。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导语:无论在学校,还是家里,我们的业余生活都丰富多彩,现在我们来看看其他同学下课后都有哪些业余活动?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使课堂变得开放而有活力,为学生愉悦地学习做了情感铺垫。)

  (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过找人试读,小老师领读,指名读,“我说你指”游戏等多种形式读熟儿歌,交流识字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应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多种形式朗读,感受生活的美好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

  ( 三 )品析生字,重点体味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中出现的图画和生字,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认识的。通过读、演、组词等方法,帮助学生识记这些字,(设计意图:通过反复呈现,不断深化识字,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

  ( 四 )认真写字,指点关键

  练说:学生自主分析,发现生字的书写特点,

  范写:教师示范板书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鼓励发现每个字的书写特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和审美能力。)

说课稿 篇2

  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题目是《数的顺序及比较大小》,我从教材、教学流程、教法、学法、板书设计、学习评价四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三课时“数的顺序及比较大小”。

  2、教材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及比较大小,这为过度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38页百数表格图有助于学生形成初步的数感,“做一做”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及数的顺序。

  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比较。

  二、教学流程

  (一)复习

  首先进行读数和写数的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数有更好的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铺垫。

  (二)教授新知

  复习完以后我就开始进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百数图,让学生按照数的顺序逐行独立完成。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为后面学习比较数的大小做了准备(板书课题:数的顺序)。之后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水彩笔来完成例七中的第1题: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涂上粉色。学生在涂色活动中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之后的第2题,让学生进一步探索百数图的排列顺序,找出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和十位数字都相同;从右上到左下一样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减小到1。对于这样的回答我会给以肯定,表扬学生观察仔细,积极动脑。

  讲完数的顺序后我开始引导学生: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数的顺序了,想不想比较一下他们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用课件出示例八,先让学生利用实物的多少比较相应数的大小,接着在做一做中直接比较数的`大小。两人小组进行交流,之后在班上交流学生的不同比法。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图,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能不能找到一个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由此引入用计数器表示的两个数比较大小的问题。用计数器摆出例八左图中的两个数39和45,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再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右图中比较32和30的大小的数学。听了学生比较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这个过程体现儿童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特点,便于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三、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是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认识100以内数的数的顺序,我让学生拿出彩色笔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来完成百数格子图,对数的顺序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实物来比较,引申到用计数器,最后总结归纳出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方法。这种教法一改过去的例题——示范——讲解——练习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的观察、探索的活动中,真正体现了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及比较大小

  3845

  五、学习评价

  教学中我采用了师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我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热情的评价,以此来发挥评价的作用。

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田径教材之一的接力跑

  一、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四的教材。根据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征,我采用游戏手段贯穿整堂课,使课堂氛围活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游戏是拓展有效的健身方法,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学生喜欢。对培养学生团结及集体主义精神、遵守纪律、勇于进取、敢于创新、大胆竞争等优良品质都起到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为初二年级学生。初二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他们好动、易兴奋,也具备了一定的基本运动能力。但基础较差,因此,在学习中加强她们对基本技术的掌握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结合比赛进行教学以进一步提高她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和掌握下压式传接棒的技术要领。

  (2)使学生掌握基本动作,发展学生奔跑的基本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主体意识及克服困难、积极上进的品质和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积极参与

  2、难点:传接棒的`技术动作

  五、教学策略: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直观性、自觉性、积极性和循序渐进原则,我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讲解示范法;纠正错误法;循序渐进法:评价法。在本课的学法中,让学生采用“听、看、想、练、问、比”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自主去尝试,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运动得到锻炼,获得快乐。

  六、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四部分。

  (一)开始部分:课堂常规 及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 。

  (二)准备部分:

  1、绕场地慢跑;

  2、徒手操。 使身体得到充分活动,从而达到热身的目的。

  (三)基本部分:

  1、游戏“拍手接力”、“抱球接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接力跑的乐趣,为提高接力跑打好基础。

  2、教师示范讲解传接棒动作。

  3、徒手模仿练习。

  4、接力比赛游戏。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结束部分:

  1、音乐伴奏下放松

  2、对本课进行小结,布置收回器材

  七、场地器材:

  田径场一片;接力棒20根。

说课稿 篇4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

  一年级的阅读课怎么上?崔峦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一年级的阅读课最重要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好能读出感情。其次是:认字学词,积累语言。此外,还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习得初步的读书方法,体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依据以上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情境激趣,趣中学字,读中悟意,拓展延伸。

  二、依据理念说教材

  《胖乎乎的小手》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组教材的一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着“家庭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旨在教育学生孝敬长辈、关爱家庭的每一个成员。这篇课文小中见大,通过一张画巧妙地夸奖了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好品德,文中充满了家庭的温馨情感,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朗诵课文,难点是在交流感悟中懂得文中蕴含的道理。

  (从章节联系上整体分析知识结构,分析了本课的内容、特点、难点。)

  三、以学定教说目标

  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及课文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认知(知识)目标:

  ⑴认识“胖”等13个生字,会写“看”等6个生字。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⑴继续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⑵培养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⑶初步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针对课后的“说说做做”)

  3、情感目标:

  培养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行动。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懂得要孝敬长辈,主动帮长辈做事,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读好疑问句和感叹句,以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四、根据情况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具有天真活泼,好奇好问,好模仿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直观形象、新鲜活动的事物所吸引,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获得体验,达到情感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分解朗读要求,让学生在一堂课中能始终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五、整合资源说策略

  1、创设情境法。

  2、以读促悟法。

  3、图文结合法。

  4、创意补白法。

  5、拓展延伸法。

  六、结合教学说设计特点

  1、课堂是快乐的,学生是愉悦的。

  2、文本是有弹性的,学生是有创意的。

  3、知识是建构的,情感是互动的。

  七、结合流程说意图:

  (一)、三分钟说话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

  (2)、看手:

  请学生伸出小手,看看谁的手是胖乎乎的。

  (3)、夸手

  设计意图:运用谜语导入激情激趣并相机说话,培养说话能力。

  (二)、导入:你们的小手真能干,我们继续学习一下《胖乎乎的小手》。

  (三)、复习词和识字方法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里,安排学生复习,交流识字方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对生字的学习,由词到字,再回到课文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渐建立字形与字音之间的联系。教学中穿插游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更主要的让学生在玩中巩固识字。

  (四)、合作探究,细读体悟

  1、多媒体展示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后质疑。

  学生可能问:“全家”是指哪些人?(学生如大多知道可立刻解决)

  “这张画”是指哪张画?(学生如大多知道可立刻解决)

  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的这张画?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使他们在无意中转入正题;扣第一自然段质疑设置悬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自由读文感悟,用“──”画出疑问句,用波浪线画出感叹句,看读文后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提出来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习本身的需要。让学生合作学习,能培养合作能力,弥补独立学习的不足,增进情感沟通与智力互补,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接下来我安排学习合作学习课文。

  3、指读找到的感叹句,讨论交流读后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读,教师让学生归纳填空,说说日常生活中你发现谁的手干了什么?

  4、相机重点指导朗读对话。想想该怎样读出感情。

  兰兰:我只是画了自己的小手啊!我有那么多画,您为什么只贴这一张呢?

  兰兰:等我长大了,小手变成了大手,它会帮你们做更多的事情!

  妈妈:“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笑着读)

  爸爸:“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语调上扬)

  姥姥:“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夸奖的语气)

  5、读课文,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加“”读重音。

  引导学生想想平时姥姥、爸爸、妈妈是怎样和自己说话的。

  交流:

  他们的语气和蔼可亲,充满关爱和称赞。

  兰兰的语气天真活泼,有礼貌。

  谁来扮演爸爸、妈妈、姥姥,读读他们的话。

  ⑴自由选择读: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再读给大家听,然后引导全班进行评议(举例说明)。

  这种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方法,能逐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⑵指名朗读:

  同样一句话或一段话,让多名学生读,读后分别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学生个体不同,对文本的理解和朗读的处理也不一样。

  只要学生说得有理,而不偏离课文的意图,我就没有强求一致,而是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

  ⑶角色朗读:

  四人小组先分角色朗读;再指定一组或两组展示读,读后引导评议。

  ⑷朗读全文,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读是积累语言、感悟文体的根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本课对话较多,如果没有让学生进行朗读实践,学生就无法理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因此,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理解。

  5、联系课文还合作回答先前的质疑:

  全家人为什么喜欢这张画?

  出示幻灯片,引导学生补充句子,读句子:

  爸爸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妈妈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姥姥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兰兰明白了,大家喜欢她的画,是因为()。

  设计意图:让学生边读边想: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朗读感悟、教师点拨来解决问题。既教给学生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又培养了学生初步质疑、解疑的能力。

  6、兰兰的小手还为谁做了什么?

  1、兰兰的爷爷说:“这胖乎乎的小手_________。”

  2、兰兰的老师说:“这胖乎乎的小手_________。”

  3、兰兰的__说:“这胖乎乎的小手_________。”

  (五)、拓展延伸,展开想象

  1、你觉得兰兰是个怎样的孩子?兰兰长大后还会帮家人做哪些事情?

  2、你长大后会帮家人做哪些事情?

  我()的手替()。

  我()的手帮()。

  我()的手给()。

  我()的手为()。

  3、拓展阅读。

  (六)、交流识字方法,认读生字,书写指导。

  1、先看“画、笑、兴、会”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记一记。

  2、教师范写:

  “画”下面的凶字框不能写得太高。

  “笑”的下面第一笔是一撇。

  “会”人字头的撇、捺写得开一点。

  3、学生书空,描红,练写。

  4、展览、评析。

  (七)、拓展作业:

  1、拼读音节连线。

  2、以《我有一双小巧手》为题,用剪纸、绘画等形式制作一幅美术作品,并写上一句话,下节课带来交流。(出示幻灯片提示):

  这双()的小手替()。

  这双()的小手帮()。

  这双()的小手为()。

  这双()的小手能()。

  这双()的小手会()。

  3、实践作业:

  回家用你的小手为家里人做一件事情,注意观察家里人的表情及语气,明天汇报。

  4、交流收集有关夸手、赞手的成语、故事或儿歌。

  八、结合效果说反思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实践说的简单一点就是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主动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主动接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达到启迪思想,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展开温情对话,实现个性张扬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是指“在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它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及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教师给学生创造平等、温情的对话环境,才能让《胖乎乎的小手》一文打动孩子们,使之形成独特的个性体验。教学中,在与文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时,在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实现了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实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实现了学生的自我超越,处处散发着灵性的光芒。

  二、营造活动氛围,促进心灵感悟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低年级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指导学生会读课文,读懂课文,更重要的是要唤醒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手”为主线,围绕“全家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兰兰的小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中,以“猜手”、“画手”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其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这样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从而带着良好的状态进入学习。继而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的手。明理的目的在于导行,最后,我又将学生的思绪拉回到自己的身上,请学生画画自己的小手,说说自己的小手现在能做什么?将来又能做什么?整个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性,有说有写,有演有画,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让学生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爱,使课文蕴含的人文精神转化为引导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动力。另外,我觉得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不要逐段地分析,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要让学生充分读,学生肯定会有自己的感受。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读的训练以读代析,读中求悟。只有不断地读,才能不断地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三、激活生活情境,培养实践能力

  课标指出,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必须要有开放性的课程意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巧妙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融合课内外,把语文与生活融为一体。同时,语文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实践活动,猜手、夸手、赛读、赛演;让学生回家用小手帮家人做事、通过艺术形式展现手并写上话,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培养语文实践能力,使生活走进语文,语文走进生活。

  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组织教学,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和感悟文本的内涵,并积极创设生活情境,给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学生充分进行语文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仅使学生懂得真、善、美,而且激励学生积极地实践真、善、美的行为,师生互动,教学气氛和谐,课堂开放而充满活力。

  四、教师力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课文中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感,真正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首先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请学生按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句话”以检查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积极思维能力。其次,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给学生创造一种校内与校外生活联系的氛围,尤其是教师把教材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表演直观联系起来,给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平台,使语文实践真正落实到实处。再次,由于遵循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一方面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兰兰是个勤劳的孩子”的形象,另一方面拓展了课内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增强了语文实践能力,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以读为本,自读自悟

  以读代讲,读中领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新《课标》中也曾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一个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不断地变化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中采用了自由读、个别指名读、摹仿读、表演读、互评互读的方式,让学生学而不厌,练而不腻,力图将每一个学生带进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勾起学生的经验体验,从而代替了学生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爸爸、妈妈、姥姥和兰兰的话该怎样读?“这双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啊!”“这双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这双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挠过痒痒啊!”学生以大人的口吻,说得那么自然、贴切,这是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最好的诠释,是学生个人生活体验最好的回忆。教师范读,让学生提意见,突出了师生合作,平等讨论,相互补充的学习氛围。教师不仅为学生读课文作了示范,而且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积极评价的能力。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轻声读﹑大声读﹑默读﹑齐读﹑读给同位听﹑读给老师同学听等,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充分感知课文,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学生无拘无束地展示读的个性,体验语文实践带来的快乐。同时,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了课文,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语文素养。

  六、认知心理派代表人物布鲁纳曾经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说明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需要,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目的。

  在本次教学中,我始终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动”起来,使他们的所有感官(眼、耳、口、脑、手)都充分发挥作用,形成一个“全频道接收、多功能协调、立体化渗透、快节奏反馈”的信息网络,指导他们从单纯的接受式学习走向自已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构成了新的情景教学,体现了“主动学习”的新课程教学策略,达到了“愉快教学”的目的,也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

  七、创设活动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只有调动起学生的感情参与,语文教学才能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在教学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有感情朗读把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淋漓尽致地展露出来。爸爸、妈妈、姥姥对兰兰说的话,使学生回忆起自己的生活经验(想想平时爸爸、妈妈、姥姥是怎样和自己说话的),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学生与小主人的情感共鸣,学生很自觉地就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小主人公,从而受到启发和教育。

  八、创设实践活动,延伸课堂

  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新《课标》倡导语文课要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在本次教学的尾声部分,我教育学生回家后为自己的家人做一件事情,并注意观察家里人的表情,事后把当时的情景说出来。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设计既让课堂扩展到家庭生活中,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又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与同学交流、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同时也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难点,使学生体验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使课文蕴含的人文精神转化为引导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动力。这种创造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意识。

  总之,在这节课中,学生的活动形式多样,他们在自主基础上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发展了自主意识,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受到扎扎实实的训练,教学的三维目标得到有效的落实。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充满了童趣,具有时代气息,是一节较为成功的语文课。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6-25

《匆匆》说课稿10-28

《坐井观天》说课稿08-16

《比尾巴》说课稿10-30

白鹭说课稿08-25

《故乡》说课稿08-23

《琥珀》说课稿09-22

跳水说课稿07-30

《春》说课稿10-19

数轴说课稿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