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8-02 11:10:0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模板汇编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模板汇编七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大家好!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九年级第六单元第二课第一框《万类霜天竞自由》。众所周知,21世纪是充满竞争与合作的世纪,青少年学生如果不懂得如何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将难以适应社会,个人将难以更好的发展。

  课程标准要求

  6-3 用实例表明,在现代社会的生活和交往中,我们应该如何竞争和合作。本课花两框内容来讲解。

  本框主要从3个方面对竞争问题进行了分析:A、从现代社会竞争无处不在说起,说明竞争的普遍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B、竞争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当然竞争难免会产生消极的影响);C、学会如何面对竞争,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下一框则侧重从可能存在的恶性竞争说起,学会如何正当竞争方法,强调合作的重要性。

  根据教材的编排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从知识和技能目标上看,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竞争无处不在,理解积极参与竞争的意义,懂得以正确的心态参与竞争

  从过程方法目标上看,通过竞争聊吧、举例,领悟竞争无处不在

  通过参与讨论探究,感受积极参与竞争的意义

  通过制作竞争读本,学会如何提高竞争力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培养参与竞争的勇气和信心,做生活的强者。

  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积极参与竞争的意义,

  学会如何提高竞争力,教学难点是理解积极参与竞争的意义。

  二、说学法、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法是活动

  式的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注重学生的体验。

  同时我采用的学法是渗透式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的主体探究。

  课堂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课的教学构思:

  由于本课内容知识点不多,侧重学生的思想教育、情感体验,全部设计围绕“小鱼的困惑”展开,把整堂课设计成和小鱼的竞争之旅,通过小鱼的所思所想,引发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教学形式比较轻松、活泼,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我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认识竞争、感受竞争、学会竞争、迎接竞争四个环节

  认识竞争环节主要起导入新课的作用,并让学生明确竞争无处不在,相对比较简单。常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导入,我采用“揭谜任务”的形式,引用非洲的一个古老传说,让学生猜测讨论狮子妈妈和羚羊妈妈的做法,教师点出课题竞争。。

  (设计意图:考虑到是借班上课,创设有疑问的故事情境,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轻松愉快地开展教学)

  在导入新课后,教师点拨:适者生存是自然界永恒的规律,同样也存在于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到处充满竞争,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竞争?

  设计了一个寻找生活中的竞争活动:要求四大组开展比赛!(可以提示学生先从身边——校园生活开始寻找,由近到远。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不正当竞争的例子,教师要及时给予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讲述自己经历过的、看到的、听过的竞争事例,感受竞争无处不在,培养竞争意识。当然在比赛中感受竞争的氛围。)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分类归纳。教师点拨: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竞争无处不在,在竞争,有成功,注定也有失败,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心态和表现。今天我们有幸请到小鱼同学,他将跟我们讲一段他的竞争感悟。自然进入第二环节

  感受竞争。主要让学生明白竞争中有消极的影响,也有积极的意义,通过这个环节,主要的落脚点是让学生明确积极参与竞争的意义,同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为突出重点,我首先引用“小鱼的困惑”,通过设立“竞争聊吧”形式,让学生联系自己谈谈你有感受到竞争所带来的压力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讲出真实的感受,讲出竞争的压力可能会带来消极影响。九年级学生的竞争心理比较复杂,一方面渴望竞争,一方面又害怕竞争,小鱼的困惑其实也是学生的心声,由于贴近学生的内心情感,能让学生产生共鸣,有感而发。在学生讲的过程中,其实引出一个跟现实生活相矛盾的一个问题:竞争如此激烈,为什么还需要竞争:竞争到底有什么好处?引出本环节第二个问题。)

  为突破难点,我首先通过小鱼的感慨,引用书上羚羊的故事,我没有马上呈现,而是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猜测,思考对比东西岸羚羊最后的不同命运说明了什么?旨在让学生明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竞争其实于我们有益,人类不能离开竞争。

  在此基础上顺势提问:积极参与竞争到底有什么意义?设计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讨论并能举身边的例子证明。为了使探究活动不流于形式,我发给每个小组一张探究单,详细记录每位同学的发言情况,同时要求组内分工,开展四大组比赛,看哪组归纳的最好,最后把组内的成员的参与情况作为评价的标准之一,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他组可以相互补充(比赛也是一种竞争)…

  (设计意图:九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分组自由讨论,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发言,积极参与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通过情景的诱导,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学生自己自主探究,讨论中明白竞争的重要作用。其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

  在学生讨论后,共同总结竞争的意义。为了让探究活动更有针对性,教师在探究过程中,应多作提示:比如引导学生从对个人成长的帮助、社会进步的`作用两个方面进行归纳讨论。在有争论的地方老师可适当深化:比如只要有竞争,就一定有失败者。难道在竞争中失败了也是有益的吗?通过辩论,强化对积极参与竞争意义的理解)

  虽然说即使失败也有益于自己的成长。毕竟大家都不愿意成为输家。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竞争、参与竞争?进入最后一个环节

  学会竞争,本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想通过教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首先创设材料情境,引用小鱼和好朋友的竞争故事,让学生猜测、续编故事、讨论如何正确对待竞争。

  (设计意图:把学生引入模拟的故事情境中,以解决故事中的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而且这种两难情境的故事于学生的实际,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判断讨论,在讨论和评价中反省自己,加深对不良竞争心态弊端的认识,学会正确的心态参与竞争。实验证明这种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为提高。)

  在这一过程,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排除消极心态,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形成健康的竞争心理,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在情境铺垫之后,我设计一个活动谈谈我们班谁最有竞争力?

  (设计意图:讲身边的人比书上的例子更有说服力,其实这一问题的目的是通过讲别人的竞争优势,让学生寻找如何培养自己竞争力的途径。在学生举例的过程中,让优秀者无形中是一种鼓励,更加坚信自己的信心,让不足的同学明确努力的方向,有利于班级塑造良好、理性的竞争氛围。)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善于点拨,对课堂做必要的延伸,找到提高竞争力的方法,不等于我们的竞争力就加强了,关键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引出最后一个环节

  迎接竞争也是本课最终的落脚点,侧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设计一个活动:我的竞争读本——你觉得你的竞争能力强吗?

  主要联系初三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让学生谈谈自己应如何提高竞争力,并做全班交流。配以背景音乐《爱拼才会赢》。教师对学生可能会提到的恶性竞争要及时引导。

  (设计目的:这个活动是对整节课的小结与深化,学生的学习最终回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了解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点题“万类霜天竞自由”。)

  全班总结:小组互评,选出优胜的一组,表现优秀的个人,可以让他们简单谈经验,…

  教师最后总结,提出希望,升华课堂:竞争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生活需要我们去竞争,时代更需要我们去勇于竞争只有拿出你们的勇气和信心,在合作中竞争,也能达到双赢的局面。为下一课合作学习的教学做铺垫!

  课外延伸设计行为实践题,让学生在诸多情景中学会如何正当的竞争

  总之,对本堂课的设计,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境体验,所以选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学生有话可说,而且把课堂设计为一次旅行,运用多媒体与学科整合,着眼学生实际,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体验、发展。

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说设计思路: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本课的设计,首先是质疑课题,根据问题再解疑,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我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声像资料等制作课件,鼓励学生课外自己主动搜集资料,目的是希望补充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轻松地读、想、说、划,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说教学目标:

  1、能运用多种手段感悟课文内容,体会医护人员的高尚品格。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重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医护人员的高尚品格。

  说学情:

  非典离孩子们已很久了,对于那个特殊的时期他们感觉很陌生,这对理解课文产生了一定的障碍。

  说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口罩、歌曲。学生:有关“非典”的资料、橡皮泥、彩笔

  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口罩和医护人员工作的多媒体课件

  [导入富有生活气息,旨在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真切感受。以聊天的.形式将学生轻松的带入文本,以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

  二、新授

  1、整体感知

  (1)读课题,学生质疑。

  (2)带着“怎样的眼睛”这个问题把课文读通顺。(板书:美丽动人)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那么,从课题质疑一下子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带着问题边读边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2、精读课文

  (1)再默读1-2节,划出有关的句子。再结合资料库的信息帮助理解为什么眼睛美丽动人?

  [学生对课文内容初步感知后,并收集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积累了一定的形象的感知,再次阅读课文,使文本的内容更鲜活了。]

  ①为什么愤怒?又为何如此冷静?(播放多媒体课件)

  ②有一些医护人员在与病魔作斗争的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多媒体展示:王晶等。背景音乐)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简析:

  第二单元围绕人间真情这个主题。《爱之链》是写下岗的乔依,在路上主动帮助老太太修车,并谢绝了报酬;老太太开车到了一个路边的小饭店吃饭,又暗暗资助孕妇的故事。这篇文章是一首爱的赞歌。文章极其细腻地描写了发生在严冬深夜中的爱的故事:失去工作的乔伊无偿地帮助老妇人修好汽车,老妇人在用餐的时候又受到了乔伊妻子的精心照顾,也受到了爱的感染,留下来一些钱悄悄地走了。文章赞扬了人间的互助互爱,告诉人们: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热情的手。

  二、设计理念及教学目标:

  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要以学生为本,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围绕着“爱”,始终扣住“爱”这根红线,以“爱的传递”为线索展开阅读,注重感悟,让学生在真情交流中唤醒爱,在激情对话中感悟爱,在觉悟阅读中提升爱,在倾情关注中寻觅爱,让学生沐浴“爱”的光辉,感受“人文”的回归,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师组织及学生活动:

  教学方法上,我力争体现"以情境为动力,以朗读为主线,以对话为灵魂,以感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采用了“设境感知爱、初读感受爱、品读感悟爱、想象再现爱、拓展提升爱、补足珍藏爱、延续缔造爱”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深入文本,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悟人与人之间情谊与关爱的可贵,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学生活动中,我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出发,以独立自主学习感悟为主线,借助同伴合作和全班交流的有效学习形式,抓住字、词、句,深入文本,感受真情,体会奉献爱心终将获得爱心回报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感知爱

  [课始新颖而别致的导入,诱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在一种温馨的氛围中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复习梳理课文脉络

  「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

  (三)品读感悟爱

  1、寻觅“爱”

  [从事情本身入手,以第四自然段为突破口,让学生静心默读,抓住这些重点的字、词、句,深入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谈谈自己感受最深刻的是什么,以点带面,把相关的片段串联起来,在教学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既能很好地突破重点,又能使课堂环节环环相扣。]

  2、传递“爱”

  [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又能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去阅读、思考,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通过老师的启发和引导,通过再次地用心体会,悟出了这些钱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生活,但是,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有这样的心态,生活肯定会好起来的。]

  3、凸显“链”

  [反复多次的强调爱的接力,爱的延续,爱的传递,加深学生对“链”的理解。文章的篇幅较长,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找出课文中最值得讲的内容,把它读深读透,以点带面,把相关的片段串联起来,在教学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能很好地突破重点,又能使课堂环节环环相扣。]

  (四)补足珍藏爱

  (五)延续缔造爱

  [“课虽止,意犹存”,课后再让学生学以致用,成为爱的缔造者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把“爱”落实到身边的一点一滴中,这样的作业把理想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更有实际意义。]

  五、教学反思

  1、意外的收获

  原打算在导入新课后复习板书:乔伊 老妇人 女店主,然后顺着这条爱的线索进行教学,可一上课由于过于担心学生配合度的问题而忘记了,于是我调整了安排,由原来的复习导入板书改为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边补充完善板书,既定的变成了随机的,而正是这一改变,我才从学生中收获il “真诚”“热情”“微笑”等带有孩子理解角度的词语,并板书在了黑板上,也可能因为我的这一举动,让孩子收获了主动参与学习的成果,大多学生由一上课的“沉默寡言”变得敢想敢言了。

  2、及时的搭救

  在第二部分的学习中,我让学生继续关注细节描写自读9-11自然段,然后提问:读了这一部分,你有哪些收获?学生不很自信地看看我,再看看书。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我也在思考:他们可能是害怕说错让老师失望,我笑了笑(正如文中乔伊面对寒风中又冷又怕的老妇人时的那份理解般的笑容一样)我抛出了一个小问题:来到小餐馆,老妇人看到了什么?给孩子一把梯子,马上学生抓住了这一部分细节描写的两个经典句子,也是两个包含有对比手法的句子。

  3、精彩的补白

  课文结尾处,我原本认为女店主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伊……”的理解会是本课学习的难点,但因学生逐步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心里,第一学生举手:我从这句话中明白了乔伊是女店主的丈夫。我笑了笑,板书“夫妻”;你们还有别的发现吗?学生在思索,当我准备用我的思路去引导他们时,一个女生(这个女生在前面的填空练习时,概括能力特别突出,我曾因为的出色表现竖起了大拇指。)举起了手:我从这句话中读出了女店主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孩子的一句话一语中第,我提议其他孩子掌声送给她。我又补充了一句:心中充满了爱,有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乔伊和妻子的生活一定会好起来的。

  课堂前半时学生的沉默确实让我很着急,但今天我必须克服急躁的老毛病,要沉得住气,如果沉不住气,随生逐流,让课堂匆匆结束、草草收尾,那么我设计中原本让学生通过这节课体会的“爱”的情景,感受“爱”的意味的安排就将付诸东流,无疑是失败的;如果我沉不住气,我想通过这节课想向教师们传达的信息(在高年级段如何更好地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也将无法难以实现。克服急躁情绪,顺学而导,顺思而教带给我意外的惊喜,课堂上,我们不因以课前的预案为纲、为本,要因学生的思维、语言、积累状态适时进行合理调整,让学生渐入佳境,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心里。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中《吃西瓜》一课。

  2、本课属于新课标教材中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部分数的运算范畴。本节课结合小熊吃西瓜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也为第二学段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打下了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实际意义,体会学习它的必要性。在探索分数加减法法的计算方法时,借助直观的图形演示,算法就不难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而“数形结合”本身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3、目标分析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整数是从一个一个数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个经验。分数是建立在等分某个单位开始的,并且是不可分的,儿童生活里没有这样的经验,而且表达方式也不相同,读数的方法也不相同。尤其是分数既表示一个量,又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小学生较难理解。《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这节教材的要求是这样的: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根据教材地位、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认识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力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学法分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有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只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求问题的答案。教法: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学法: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辩论。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析

  1、遇困求知、导出分数

  (1)把4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

  (2)把2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

  (3)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

  设计意图:这一阶段的教学,复习“平均分”,从每份是整数过渡到每份不是整数,自然引出分数。

  (1)(2)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3)题对学生发出了挑战,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自主创造,探究分数

  (1)这半块饼怎样表示?请大家想一个办法。设计意图:(学生自由创造)(指名学生汇报所想符号,并说出意思)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在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来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原来学的数不能表示这“半个”,需要创造一种新的数—分数。(出示课题)

  (3)你想知道分数的哪些情况?

  (4)你准备怎样学习?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对课题和遇到的新的数学问题,提出所想知道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和问题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就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策略意识。

  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重点筛选以下三个问题作为本课目标:

  1、分数表示什么?

  2、怎样读?

  3、怎样写?

  (5)现在就请同学们借助于学具和课本自主探索。 让学生通过学具的折叠、涂色、不仅自己学会了什么是,什么样的结果是。在学习过程中,借助于讨论、交流,还能把分数的意义向完整的整体均分推进,体现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6)教学。

  ①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在横线下面写“2”,要表示这样的一份,在横线下面写“1”,写作。读作二分之一。(出示课件)

  ②指名学生说出的意义。

  ③举例说明的具体含义。鼓励学生发挥想象。

  ④有了分数,我们就可以解决许多问题。这只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得这块饼的( )这只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得这块饼的(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适当总结,让学生形成的初步概念。再通过举例说明分数的含义又回到日常生活中,促使学生经厉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过程。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课的内容。是运动学的开篇,本节课主要学习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的基本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运动学起到了重要铺垫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同时考虑到高一年级新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质点的概念及条件;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作用;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质点模型的学习,体会物理模型在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对不同参考系的选取,学会从不同角度研究、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第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去看待事物,并培养学生对高中物理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3.重、难点

  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及教材编排的基础上,结合高一新生对物理既好奇又畏惧的特点,对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质点概念的建立及其条件本节课的重点。只有掌握了基本的物理概念才能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后续教材的相关内容。

  教学难点:质点模型建立的条件判断。本部分比较抽象,学生欠缺这方面的基础知识。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对具体实例的`分析。

  二、教法与学法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在这期间,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遵循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和启发式的教学原则,这节课可采用综合运用直观演示、讨论、自学、练习并辅以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培养其学习物理的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因此这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方法的兵帮兵学习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过程中要加强师生间的双向活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分五个教学环节。1、进入话题,激发兴趣;2、启发诱导,探求新知;3、即时训练,反馈矫正;4、归纳小结,深化目标;5、任务后延,自主探究。下面我将对这五个教学环节逐一进行介绍。

  1、进入话题,激发兴趣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可能脱离活动情景而抽象的存在,学习应该与情景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所以,本节课我采用情景导入的方式。

  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生活中各种运动(小鸟,飞机,汽车,行人等)视频资料。然后,让同学们举一些生活中物体运动的例子。通过古人对运动的描述,

  科学家会怎么描述?让学生当一回科学家,思考,应该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这一问题。从而引出本课。

  2、启发诱导,探求新知

  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雄鹰翱翔、足球飞滚等物体运动的视频,并让学生讨论如何准确地描述物体(足球、雄鹰)上各点位置运动情况这个问题。学生会发现向前运动的足球自身在转动,在空中翱翔的雄鹰翅膀也在上下挥动。要想描述运动的物体似乎有困难,请同学想,困难在哪里?

  同学们通过讨论也许会发现,若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这个问题就简单了。于是,我进一步引导,能不能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呢?播放地球绕太阳公转(定量数据的给出)、轮船在海洋上航行等视频资料,让学生讨论思考这个问题,并说明自己的理由。学生通过这种讨论的方法,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通过引导学生的回答,引出质点的概念和质点成立的条件(反例的给出,加深理解)。然后,让同学们举一些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在怎样的运动中可以看做质点的例子。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完全可以攻克本节课的重点及其难点。而对于参考系这个概念可以通过一个师生之间的活动来理解。请一位同学站到讲台上,我在他面前走过,问他,我动了吗?很显然,他会回答动了。然后,让那位同学与我并排同速走动,问他,我动了吗?他回答我没动。但是,讲台下的同学看到我却动了。通过这种师生之间的活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

  然后,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对于同一物体的同一状态,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不一样呢?通过同学们的思考,引出参考系的概念,并让同学们举一些由于参考系不同而使物体运动状态不同的例子。

  对于坐标系这个知识点比较简单,可以先让同学们自学,然后请几名同学给大家讲解。通过自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3、即时训练,反馈矫正

  为使学生所学知识具有稳定性,并使知识顺利迁移,必须进行必要的练习。可以先让学生回顾一下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有疑问的同学可以直接向老师询问,然后,完成课后习题第1题和第2题。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可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4、归纳小结,深化目标

  对于本节课知识的归纳,我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每一个提问到的同学总结一条,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机会。我之所以采用这种方法,是因为这样可以促进每一个同学积极地学习并可以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5、任务后延,自主探究。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所学内容。但是,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必须进行及时复习。所以,应该让同学们及时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做一些相应的练习。

  四、板书设计

  1.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1、物体和质点

  质点:有质量的点(不考虑形状大小)

  条件:对问题的研究无影响

  2、参考系

  参考系:用来做参考的物体 原则:任意选取,结果不同

  3、坐标系

说课稿 篇6

  一、 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我们都知道角是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诸多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常用角进行描述,可见角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依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征,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通过摸一摸、找一找、搭一搭、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的大小。

  3、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由于学生对角的认识还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四、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找一找、搭一搭、画一画、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流程

  为实现以上教学设想,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内迫切地想知道角的有关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1、初步感知角

  师:这是一把三角尺,(出示三角尺)上面有角吗?(有)(指名指指)(师指导指角的方法)

  师: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指。

  师:我们再来摸一摸角,你摸到的是角的什么样的?(并且体会:角的边是直的,顶顶点是尖尖的。)

  师:你还能在三角尺上找到其他角吗?(同桌相互指一指)。

  2、抽象出几何角(出示课件)

  师:谁能找出这些物体中的角?学生一个一个指。

  师:如果把这些实物上的角搬下来,就成了下面的图形。(抽象出角)

  师:像这样的'一些图形,就叫做角。

  3、搭一搭

  用你的小棒搭一个角,同桌互相评一评对不对

  (二)、探索新知

  1、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老师画了一个角,同学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

  (1) 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板书)

  直直的,我们叫它“边”(板书)

  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板书:一个顶点,两条边)

  (2)介绍角的记法和读法。

  (用给角起名字的方法来介绍角的记法和读法。)

  2、画角

  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画一个角?把你画的角标上顶点和边。(师边看边指导) 让学生标出图形中的角,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明确角的记法、读法。

  3 、画角时应该注意:先画顶点,再画边

  认识角是本节课的重点,设计时我认为要想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角的有关知识,关键是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四个数学活动:摸一摸、找一找、搭一搭、画一画、练一练。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对角的认识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加深了学生对角的理性认识。

  4、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做了如下设计: 让学生张合活动角,感受从静态中的角过渡到动态中的角的过程。通过张合活动角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角有大小,而且还感受到了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然后再比较活动角,看哪个角大? 通过猜想、演示、验证,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三)、 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经过多样性的活动过程,学生积累了对角的正确认识,最后,我设计了4个层次的综合练习,意在引发学生的思维向更高层次迈进,这4个层次的练习,孩子们很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基础练习:判断角和数出图形中的角的数量。穿插在例题讲完就练习

  2、动手操作题,活动角的大小

  3、拓展提高题,把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四)总结与评价: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并且用课件总结重点内容。

  本节课侧重于知识点的落实,巩固新知。加强动手操作实践,丰富学生感知,积累空间观念,形成能力。积极引发学生的兴趣,辨明概念,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数学联系生活,数学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了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

说课稿 篇7

  一、说设计理念:

  绿色教育是我校经过长期办学实践提炼出的教育理念。“绿色教育”理念渗透教学,指导教学的各因素、各环节协调相生。让“老师笑起来,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这与我们丹阳打造“活力课堂”区域品牌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本节课设计理念为:

  绿色体育课堂是遵循教学规律和人的健康运动规律的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是追求学生和谐发展的课堂。

  再次本课依据新课改的精神,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二、说教材:

  跳短绳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大众化健身运动。跳短绳活动强调身体协调配合,如何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跳绳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找到属于自己练习的最佳方法,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这是最关键的。单脚交换跳短绳是在学生学会了并脚和单脚跳短绳的基础上来学习的。通过单脚交换跳短绳活动既能促进学生手脚的协调性,又能促进动作的敏捷性、节奏感的发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教具准备为短绳人手一根,面包机一台,福娃头饰5个。

  三、说学情:

  小学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游戏。但注意力极易分散、兴趣迁移较快、自我控制力差。因此,本课多以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的儿童语言贯穿课的始终,以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规律的情景化、游戏化、趣味化方式开展各项活动,再加上教师以情带情来感染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单脚交换跳短绳的方法,了解其锻炼价值。

  2、能力目标:学会单脚交换跳短绳的动作,发展跳跃能力和上下肢的协调性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跳绳爱好,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创新。

  五、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做出正确的单脚交换跳短绳动作

  通过观察、模仿、徒手练习、根据音乐节奏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能正确地做出单脚交换跳短绳的动作。

  2、难点:单脚交换跳短绳动作协调、规范。

  从寻找单脚连续跳绳的节奏入手,逐步递增单脚交换的次数,提高手和左右脚的协调配合能力,从而降低教材的难度,达到掌握连续单脚交换跳的'目的。

  六、说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景法、示范讲解法、语言激励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主要采用情景化(福娃分组、福娃小绳王、团结福娃、合作创新福娃)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此外还运用示范讲解、语言激励的方法来启发学生、帮助其掌握动作要领。

  学法:观察模仿法、练习法、比赛法

  以观察模仿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单脚轮换跳短绳的动作概念,用练习法中重复练习、不断挑战难关练习、激趣练习等方法,来提高其动作的协调性和熟练程度,达到掌握技能、激发情趣的目的。通过让学生将自己的跳法大胆地向其他同学展示,增强其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此外游戏比赛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合作创新能力。

  七、说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五环福娃 活跃情绪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于是课堂常规后老师情境渲染: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奥运会的五个福娃吗?今天我们都变成了福娃,来比一比,哪个福娃最了不起!

  设计意图:良好地开端是成功地一半,我以五环为教学场地,根据福娃的名字贝贝、晶晶、欢欢、盈盈、妮妮五个福娃分组组织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氛围,而且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很科学合理。

  (二)准备部分:音伴绳操 激发兴趣

  1、游戏:石头、剪刀、布

  组织形式:各自在圆环上两人一组进行

  设计意图: 在两人一组游戏中复习并脚跳和单脚交换跳。通过这个游戏为单脚交换跳短绳做好铺垫。

  2、绳操(音伴)。

  设计意图:课的准备部分,我通过让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和老师模仿绳操,使学生愉快的进入角色,达到热身的目的。

  开始、准备部分共6分钟,运动强度为小。

  (三)基本部分:福娃争霸 掌握技能

  1、反复练习,提升技能

  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重复练习是学习之母。因此新授环节我采用不同形式的重复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动作技能。

  (1)、福娃展示:

  请两三个福娃展示已经会的跳短绳动作,提示语:我是小福娃,我会这样跳……其他同学可以跟着展示的福娃一起跳一跳。这样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求知、自我发展的学习能力。

  (2)、福娃求知:

  ①徒手练习阶段:

  a学生在原地练习徒手单脚交换跳短绳动作,我喊口令:“1234、2234、3234……”

  b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手拉手,一起随着音乐的节奏练习单脚交换跳短绳动作。让小组里协调性节奏感较好地同学带动协调性相对较弱地同学一起练习,帮助协调性较弱的同学掌握合理的单脚交换跳短绳的节奏。

  ②持绳练习阶段:

  a学生把短绳置于身后腰部位置,两手分别持绳两头,在原地做单脚交换跳短绳动作。

  b我喊口令引导学生先一脚连续跳5、6次,再换脚连续跳5、6次,接着换脚连续跳2、3次,再换另一只脚连续跳2、3次,过渡到单脚连续交换跳短绳动作。

  c学生尝试练习,在原地练习不同节奏的单脚交换跳短绳。

  ③福娃交流:

  这个阶段我采用集中交流和分散交流相结合。请两组福娃展示单脚交换跳短绳,其他三组在我的带领下帮助练习的学生击掌打拍子。然后轮换练习。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从复习进入,循序渐进,通过击掌提示、音乐节奏的控制让学生掌握单脚交换跳短绳的节奏,从而能协调做出单脚交换跳短绳动作。突破教学难点后,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较熟练地掌握技术。

  此环节共10分钟,运动强度为中。

  2、激趣比赛,巩固技能

  新课标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单脚交换跳短绳的熟练程度,激发和保持跳绳的兴趣,促进技能的掌握,巩固技能阶段采取以下环节教学:

  (1)、比稳:教师可以在吹哨后,学生在原地进行交换跳,看谁连续跳绳的时间最长,最后获胜者所代表的福娃队获胜。

  (2)、比多:教师吹哨后,在10秒、15秒之内,看谁跳绳的数量最多。

  (3)、比队形:听音乐配合节奏在圆环上进行行进间的单脚连续交换跳短绳,最先完成的福娃组获胜。

  设计意图:通过比稳、比多、比队形这样三个阶段来组织。不仅克服了单脚交换跳短绳的枯燥性,而且激发了学生参与练习的欲望。教师一起参与,一起评价,用鼓励性评价语言(比如获胜的福娃小组奖励一个相对应的福娃。)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能做到按节奏、速度的变化进行单脚交换跳短绳。

  (4)、比创意:游戏《福娃巧闯绳关》。各组学生通过牵拉绳子,让组员用钻、跨、跳、爬等方式安全通过,以方法最多、组织最好、创意最新的福娃组获胜。

  设计意图:这个游戏,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灵活性,发挥学生的智慧,而且鼓励了小组的合作和创新意识。与主教材动静相宜,相得益彰。

  此环节共18分钟,运动强度由中到大再到中。

  (四)结束部分 福娃许愿 祝福祖国

  1、在《手拉手》的音乐下,教师和学生共同用绳子打成一个“许愿结”,许个愿表达心中对我们祖国的体育事业的美好祝愿。

  设计意图:本课以“五环相迎”—“福娃争霸”—“祝愿祖国”情景式展开教学,结束部分这样地设计不仅让学生达到身心放松地目的,而且激发了对祖国体育事业的热爱。

  2、小结,布置作业:回家和父母比一比,看谁跳短绳的方法多,跳的好。

  结束部分共6分钟,运动强度为小。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6-25

《匆匆》说课稿10-28

《坐井观天》说课稿08-16

《比尾巴》说课稿10-30

白鹭说课稿08-25

《故乡》说课稿08-23

《琥珀》说课稿09-22

跳水说课稿07-30

《春》说课稿10-19

数轴说课稿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