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15 15:00:2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说课稿集合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说课稿集合8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本框题在教材中的地位。

  第十六课是全书的总结和落脚点,自然也是全书的重点。本节课属第十六课第一个框题,主要内容分二部分:一是讲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二是讲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这些都是中学生想要知道而且必须了解的内容,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时有发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不懂得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因此,搞好本节课教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从考试的角度看,本框题这几年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基于上述,本节课是重中之重。

  2、重难点及依据

  (1)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构成重点的理由:这部分内容是以前所学知识的深化,关系到以前所学知识能否巩固和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

  构成难点的理由: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初中生一方面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另一方面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因此,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2)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构成重点的理由:从教材体系看,这部分内容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归宿,也为后两个框题的学习做铺垫;从知识掌握的角度看,这是要求学生理解的知识点,历年中考都有涉及;从现实角度看,不当行使权利,在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

  (3)本课的另一难点在于如何有效做到知行转化。依法行使权利从理论上把握不难,但是如何落实到行动上,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却绝非易事。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识记);我国公民权利平等性、广泛性、真实性的表现(识记);列举实例,表明和国公民权利的特点(理解);联系实际,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理解)

  (2)能力目标

  提高判断分析能力。即判断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分析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广泛性和真实性。

  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即分清什么是正确行使权利,什么是非法行使权利。

  培养联系实际的能力。即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的能力,并正确地指导自己的行为。

  (3)觉悟目标

  学习公民权利的特点,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

  学习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内容,增强权利观念和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

  二、教学方法

  1、教法设计。教学是一门艺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主创性,就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针对本框教学内容和初二学生实际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需要,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原则,案例教学就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案例教学从案例入手,从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问题导学法。其基本模式是:展示问题—学生分析、讨论—教师点拨—反馈、总结。问题导学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归纳法。政治课教学理论性较强,知识点分布散乱,教师如不对知识点进行归纳,那么学生学到的知识是不完整的。教学中,教师可自行归纳,也可尝试让学生归纳。

  2、学法设计。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学法指导尤为重要。针对本框的内容,我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

  (1)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高质量地迅速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形式。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团队意识、竞争意识。

  (2)阅读指导。指导学生自己阅读材料,并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找出结论。

  (3)课堂讨论。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习热情,开拓思空间,以适应开卷考试的需要。

  三、教学程序

  1、复习导入新课

  提问:请同学们回顾,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权利有哪些?学生分组竟答,教师总结,引入新课。

  2、新课教学

  (1)对于公民权利的特点这部分内容,采用问题导学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9-121页的内容。

  展示投影片:(出示阅读提纲)

  (1)一个国家的公民享有哪些权利,是由什么决定的?

  (2)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是由什么决定的。

  (3)我国公民权利有哪三个特点?

  (4)我国公民平等权利的含义是什么?

  (5)公民平等权利的表现是什么?

  (6)我国公民权利广泛性的表现是什么?

  (7)我国公民权利真实性的表现是什么?

  教师个别指导,了解学习进程。请学生宣读答案,同学评议。教师精讲点拨,集体答疑。

  在学生对基本知识有所掌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分别用实例说明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以及时巩固知识和活化知识。

  教师归纳总结,着重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教育。

  2、公民要依法行权利这部分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利用课本P122-125的案例资料,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分析一个案例。然后合作讨论公民应如何行使权利。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其它组的同学评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总结:从这几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公民正确行使权利需要做到:

  (1)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

  (2)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

  (3)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4)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总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

  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公民不得滥用权利和自由,而应依照法律正确先例自己的权利和各项自由。

  3、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明确了作为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后,我们青少年要增强法律意识,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做一个自觉守法、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享受公民权利的好公民。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说课稿,

  展示投影,出示教学提纲。

  一、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1、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含义:宪法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公民权利的平等性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和自由

  表现:平等地承担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享有权力的主体极为广泛

  (2)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享有权利的范围极为广泛

  在公民权利的确认上具有真实性

  (3)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在公民权利的实现上具有真实性

  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

  2、公民要依法行使用权利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

  采用合法方式,按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4巩固新课

  展示投影

  在某中学的校门口,经常有一些不法分子拦截该校的低年级学生。目的是向他们要钱,有的学生见到了他们就跑;有的学生因为惧怕他们,只好从衣袋里面拿出钱来给他们;有的同学因为被抢劫,便找自己的哥哥和自己的朋友,对他们进行报复;也有的同学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把事情告诉了学校的领导。

  请同学们谈谈对上述案例的认识。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制度的大变革时期,也是学术思想空前自由、活跃的时期。产生于这一时期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政治主张及治学方法,今天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些甚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各家各派在并立中互相辩驳,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为以后地主阶级进行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源泉。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及他在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

  (2).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分析出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3).了解诸子百家的主要派别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过程与方法

  (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进行探究式学习。

  (2).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共同收集有关资料。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儒、法、道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3、教材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到“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

  二、说教、学法

  (1)导谈法:增加课容量,同时把繁杂的问题简易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教学效率。

  (2)引导讨论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情景模仿的途径来学习历史,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身体验历史和感受历史。

  三、说学情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采用以上的教、学法,经过一学期的课改引导学生各方面都有关较大程度的提高,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因为大多学生不大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引入课题)

  (1)课前收集学生有关于以前学习过的诸子百家(孔子、老子、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孙武、孙膑等)?通过提问回答初步了解诸子的一些情况。

  (2)、春秋战国时期都有哪些学派和著各的思想家?通过此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本课的主要内容。

  2、新课:

  (1)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通过以上论述让学生各个学习他的伟大及思想理论和教育理论。

  (2)通过填表认识主要四家学派的思想及著作,从而体现他们在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

  3、小结:结合板书设计,让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谁流得更快一些》。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课的认识和教学。

  一、说教材

  本课是《水和空气》单元的第三课,学生通过前两课的研究已经认识到液体是会流动的。在本课中学生要对水、洗洁精、油三种液体的流动速度进行比较,加深对流动这个液体基本属性的认识。液体的流动的快慢速度是受多个因素影响的,比如受力的大小,流过的物体表面的状况、液体自身的黏度等。本课的公平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在保持滴流板倾斜度相同(受力大小一致)、液体多少一致、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一致的情况下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液体自身的黏度会影响它的流动速度。本节课只有一个活动,就是通过在滴流板上比赛三种液体流动得快慢,得出结论,内容比较简单。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大胆好问,但毕竟这类的知识有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液体流动速度的知识是零碎的,模糊的,肤浅的,但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是学好这节课的基础。还有三年级学生的探究习惯还不规范,需要老师在每节课都要注意培养。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学生的年龄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认识到液体都是会流动的,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预测并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理解公平实验,为保证公平,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公开的、民主的讨论有利于辨识实验的准确性,形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对比实验进行液体流动速度的比赛。

  难点:设计一个控制除变量之外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实验。

  这个难点也可以说是重点,要花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想办法,打开学生的思维,设计出一个公平的比赛方法。这个难点解决好了,后面的实验就水到渠成了。

  五、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比赛激趣法、问题讨论法,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以比赛激趣贯穿整节课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的办法,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实验探究法,指导学生学会规范的实验要注意它的公平性,也就是要学会设计一个控制除变量之外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实验,这是今后实验科学性的保证。

  六、说学法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力,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为此,我们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和做一做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液体的流动速度与其本身的黏度之间的关系,并且学会设计一个能够科学探究的实验。

  七、课前准备

  每个小组:一小杯水 一小杯油 一小杯洗洁精 1块滴流板 三个滴管 毛巾一条 实验记录单

  教师:三根吸管、三根木棒、三个底部打洞的杯子、一块大的玻璃片

  八、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课

  同学们,你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为了比赛公平,乌龟和兔子要怎么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跑、在自己的跑道上跑)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场特殊的比赛,参赛选手是(实物展示)洗洁精、食用油和水。(板书并课件出示)

  (意图:我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导入,是希望能在课的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出:这三种都是液体,它们都会流动。

  (二)设计流动比赛

  1、猜测:水、油、洗洁精流动的速度一样快吗?谁会流得更快一些?为什么?(板书课题,课件出示)

  2、学生猜测,要求学生说出猜测的理由(你为什么这样猜?)。把学生的猜测板书,并且说明用序号1、2、3表示。

  (意图:科学课注重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所以我不仅让学生进行猜测,还要他们说说猜测的理由,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理由,这样还可以测一测学生的前概念。)

  3、设计实验:我们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看来我们要设计一个比赛的方法,而且这个方法还要公平。(板书:比赛 公平)这个比赛该怎样进行呢?(课件出示思考题)(或:可以把这三种液体放在什么器材里进行流动比赛呢?)

  4、学生自由发表,预设如下:

  (1)杯底打洞,看三种液体谁先流完。(出示杯子。给你三个杯底打洞的杯子,你会怎样比?)

  (2)让他们从倾斜的木板或者玻璃片上流下来(这里要引导出让液体流动)。(给你一个大的玻璃片或者木板,你会怎样比?)

  (3)通过一样长的吸管时间长短(估计这个方法学生不一定能想到)。(出示吸管。给你三根一样长的吸管,你会怎样比?)

  (4)搅动杯子,看水和油的流动快慢。(给你三根木棒,可以搅拌液体,你会怎样比?)

  (5)把杯子倾斜,看谁先从杯底流到杯口。

  (6)……

  (意图:这里要想方设法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比赛方法来。我只预设了以上5种,谁知学生能想出许多老师都没有想到的方法。比如有的学生说,把液体滴在三根绳子的上端,比较谁先流到绳子的下端。有的学生说,把它们都滴到三个杯子口,看谁先流到杯子的底部。如果学生想不出办法,老师就要适时引导,比如拿出相关的器材如玻璃片、吸管等来提示学生,给你这样的材料你会怎样比,学生就会设计出比赛方法来了。这里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设计出公平的比赛,贯彻公平原则,严格控制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的相同,强化公平意识。所以当学生没有涉及到比赛的公平性时,老师要及时提示,三根绳子的长度要怎么样,要不要同时滴等。如果引导得当,学生就会想出很多方法,这个环节就会成为本节课的精彩之处。)

  (三)确定在滴流板上流动的比赛方法

  1、评价过渡:刚才大家想到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真棒!今天,我们就选择一种科学的方法——滴流板进行流动比赛。

  2、既然是比赛,肯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刚才同学们也都提到了。让我们再来看看,如果在滴流板上比赛,我们该注意什么呢?

  3、组内交流,讨论后再集体交流,完善比赛规则,同时教师可以随机做实验演示。预设如下:

  (1)同一物体的表面上(其实这个在前面条件是统一用滴流板已明确)

  (2)液体的多少要相同——怎么做到相同的液体(强调只滴一滴或2滴,不要滴太多。)——引出滴管使用(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帮手,就是滴管。课件出示滴管使用方法。教师同时演示。)(提示:滴管用完后要轻轻地放入杯子里,滴管和杯子上贴的颜色要对应。红—水;绿—食用油;蓝—洗洁精。同时板书)

  (3)同样的高度、同时流动。怎么做?——(课件并实物出示滴流板)观察滴流板,怎么比赛?介绍凹槽,就像我们跑步比赛中的跑道,我们将液体滴在凹槽的顶端,一拿起来,就可以让它们同时流动了。液体滴在同样的位置,保证了同样的高度。一共有9道,一次用几道?可以做几次?为什么要做这么多次?引出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多做几次,排除偶然性,使结果更准确。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只要求同学们做2次实验。(第一次用前面三道,第二次用接下来的三道。)(提示:滴液体的时候滴流板该怎样放?平放在桌子上,滴完了开始比赛时再把它拿起来。)

  (意图:提醒多进行几次实验,培养了学生排除偶然性,提高科学性的意识。)

  (4)同一倾斜的角度。(教师可随机故意演示侧倾斜)(提示:把滴流板垂直竖起来更明显)

  (教师随机板书要点:同样多的液体、同时流动、同样的高度)

  (意图:虽然在设计比赛方案时已经提到了比赛要注意公平,但那是零散的,没有系统性。当老师引出用滴流板比赛时,就有必要再让学生详细讨论怎样做到公平,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同样多的液体、同时流动、同样的高度,课后他们也可以学会设计一个公平的实验进行研究了。)

  4、分工:小组里有六个同学,怎么来分工呢?课件出示:(小组分工建议:1.一人负责滴液体;2.一人负责喊“开始”;3.一人听到“开始”,轻轻扶起塑料板一头,让它垂直,使三种液体都流动起来;4.每个人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意图: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还不善于运用小组分工合作的方法,所以老师要强指导学生学会分工合作,有利于学生以后更好地进行科学探究。)

  ▲5、课件出示“实验建议”:

  (1)把滴流板平放在桌子上,用滴管各取一滴或二滴液体。

  (2)把液体滴在凹槽的顶端,保证三种液滴在同一起跑线。

  (3)把滴流板垂直拿起来,三种液滴同时进行比赛。

  (4)仔细观察现象,完成记录单。

  (5)实验完成后,整理材料,准备交流。

  (意图:实验建议能帮助学生整理刚才大家已经讨论好的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起先没有听清楚的学生,使学生接下来能更加有效地进行实验探究。)

  6、观察实验记录单,介绍填写方法。先填写好时间和小组、猜测一栏。

  (意图:记录单是老师设计起来的,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有些学生会看不懂记录单的意思,这样会影响学生的观察记录,所以老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这次记录单的填写方法。)

  7、材料员领材料,开始实验验证:小组实验,学生同时把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教师巡视。

  8、汇报结果:你们怎么做的?有什么发现?每次结果都一样吗?(老师板书结果,课件演示。)(机动:为什么会出现不同?)

  (意图:如果有些小组出现不同的结果,老师要留时间让学生思考原因,从而使学生区别出来到底是自己操作不当引起的还是这是液体本身的性质引起的,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

  9、思考:为什么水流得比较快,而洗洁精比较慢呢?

  11、观察水、油、洗洁精,思考液体流动的速度与什么特点有关?(引导:你们可以用手指轻轻地摸摸这三种液体,感觉有什么不一样?)预设:黏黏的。师:这种黏黏的程度叫做黏度。(师板书)水不黏,我们说它的黏度小,洗洁精很黏,我们就说它的黏度大。这样我们就发现了黏度越大,流动速度越(慢);黏度越小,流动速度越(快)。 (师板书)

  (意图:液体的黏度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所以我在这里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觉它们的黏度是不同的,学生就容易理解了。但同时老师要提示学生,对于不知名的液体我们不能轻易去摸。)

  12、小结:液体流动的速度与黏度有关。(课件出示)学生“我们的发现”填写完整。

  (四)巩固运用

  思考:胶水和水比赛,可能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为什么?(课件出示)

  (五)课外拓展

  厨房里的老酒和酱油,你认为谁流动得更快一些呢?为什么?回家试一试。

  (意图:先让学生当堂比较胶水和水的流动速度,是为了检测学生这节课对目标的掌握程度。因为学生都有生活经验,胶水很黏,所以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很容易就能判断出来。而对于厨房里的老酒和酱油,它们的流动速度谁快谁慢,学生是没有生活经验的,提出让他们回家试一试,做到了科学的后续探究,注重了科学探究的连续性。学有所思,学生才能学得更有目的,更有动力。)

  板书: 谁流得更快一些

  红 绿 蓝

  水 食用油 洗洁精

  猜测:

  实验结果:

  比赛 公平 : 同样多的液体同时流动 同样的高度

  小 快

  黏 度

  大 慢

  (意图:这样的板书我认为抓住了这节课的重点,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的概念和方法等。)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及教学目标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第29课《钓鱼的启示》。

  这是今年的新增篇目。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的启示一事,从而说明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钓鱼过程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启示部分的句子比较难懂又包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课文蕴藏的、倡导的道德品质都是现代社会所呼唤、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如规则意识、如诚实守纪、如不为名利所惑等等。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朗读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确定为:读中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学难点为:理解“父亲”告诫“我”的一段话。

  二、说教法及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既是对话就不能训话,就不是教师一相情愿地在说教在传授,而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去运用,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基于以上认识,我采用以下方法来展开课堂教学。

  1、组织教学。

  因为是抽签借班上课,第一次见学生。我先话家常式地让学生猜“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从而让学生明白“要敢问敢答,不怕问错答错”,消除学生的顾忌和紧张,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2、导入。

  采用师生互背“名言”形式,既让学生明白语言积累的重要,又在学生取得成功体验得到激励性评价,情绪高涨之时出示投影,赠送给学生一段“名言”,也就是文章的难句、中心句。然后让学生聚焦中心句并针对中心句质疑问难,从而激发出学生带着自己不懂的问题去学习新课文,去主动探究答案的热情。

  3、新授——研读课文。

  ① 听读课文录音,以达到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的目的。

  ② 读是语文教学永远不变的一剂良方。读中理解,读中生情,读中感悟,读中也在积累内化语言。因此,我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反复地、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读中感受夜晚的美景,体验“我”和“父亲”的心情的变化,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领悟“父亲”告诫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③ “钓鱼”部分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创设情景,让学生角色置换,把自己当成文中人物去感悟去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语言文字和训练口头表达的双重目的。“启示”部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正反两面帮助学生领悟含义,突破难点。

  4、总结。

  全文学完后,以自写“名言”的形式交流读书感受,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维并充分地发

  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又进行了书面表达的训练。

  5、作业。

  作业布置一为与自己的父亲讨论,交流自己对本文的阅读感受,既复习巩固了课文,也是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反馈;二为推荐阅读篇目《中彩那天》(文旨类同),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学语文用语文,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设计者:陈香兰

  教学目的:

  1、按事情发展顺序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2、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心理的方法。

  3、懂得只有受到严格的教育并勇于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教学过程:

  一、质疑: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

  2、除了解决这些问题,本节课你还想学会什么?

  二、答疑:

  导:就从某的问题入手学课文。这个问题学懂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一)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那是一条怎样的鱼?对我充满了如此诱惑?自己读书,划出有关词句,读出你的感受。

  ①你有不同的朗读处理方式吗?

  ②作者钓到鲈鱼后惊喜、得意。(板书)时说出来的吗?作者直接把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导:还有哪些描写也衬托出了作者钓到鲈鱼的高兴的心情?

  ①月夜的描写:涟漪、银光闪闪——读得慢一些,给人以回味。

  ②钓鱼的过程描写很细腻,表示动作的词要读的轻短、活泼。

  2、捕捞鲈鱼是有时间的,在什么时间?是放?是留?父亲和我对待这条诱惑人的鲈鱼态度一样吗?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合作读书。(板书)

  ①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你理解父亲的做法吗?(讨论)

  尽管作者“我”舍不得放弃这条极具诱惑力的鱼,但父亲严格的教育绝不允许我放纵感情,必须战胜诱惑,把大鲈鱼放回到湖中。如果没有34年前父亲的严格要求,就不会有34年后我的成功。贺拉斯说:“父母的美德是最大的财富。”所以当你为自己具备的`某些优点骄傲的时候,你应该感谢你的父母,你的师长,是他们对每一件小事的严格要求使你如此优秀!

  ②哪些词句写出了父亲对我的严格教育?谁跟他的意见一样?你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③我的心情怎样呢?

  语言:

  ①小组合作读对话。②引读。③表演

  小结: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再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行动:

  ①“乞求的目光”的扩展。

  ②放鱼动作的朗读指导。

  小结:通过人物动作反映人物心理。

  (二)再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看谁还能提出问题?

  1、“鱼”还是指那条诱人的大鲈鱼吗?(特殊的含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会不止一次的遇到哪些诱惑?作者会怎样抉择?举例说。

  2、读作者的启示,联系这个故事说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板书)

  3、读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感想?34年前,我不理解父亲,不理解父亲那严格的要求;34年后,我不但理解了父亲,而且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是充满着对父亲的崇敬之情。同学们,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正确对待每一件小事吧,因为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每一件小事都可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历练自己,你必将成为有道德的人,必将走向成功!

  三、总结:

  1、本文的主要内容。

  2、写法上学会了什么?

  3、做人上你悟到了什么?

  四、扩展:

  1、作者把34年前钓鱼的故事写给我们,希望我们勇敢的挑战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学校、在家庭、在公共场所你曾经禁不住哪些诱惑?给你留下了什么启示?敢否也像作者一样真诚的与大家共享?打算怎样写具体?

  2、童心最美。老师把孟德斯鸠的名言送给大家:“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让老师和你们共同努力,我们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好吗?

  3、同学们还有疑问吗?

  父亲 我

  钓鱼 得意

  放鱼 不容争辩 依依不舍

  启示 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有道德的

说课稿 篇5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部分《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整理与复习》的教学内容,下面我着重从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不仅是本册教科书的一个重点,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任务能否圆满地完成。应用题部分是这一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也是这一部分的难点所在,因此,我们要通过复习和比较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使学生弄清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从而为中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在思想上都积极要求进步,学习态度上都很严谨认真,大多数学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但有少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应用题的分析、解答能力较差,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学习成绩虽然有所攀升,也不是太尽人意。

  3.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本课的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心理特征,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在解答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2.沟通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建构使知识系统化。

  能力目标: 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判断能力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依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在本小节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

  熟悉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掌握解题方法,解决简单

  的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沟通分数、百分数之间的练习,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

  二、 说教法、学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形成技能。因此,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方法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举例说明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讨论比较,互动合作的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在探索和交流中巩固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在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好功课的重要前提。然而数学复习课就内容本身而言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在导入环节中, 我力争从学生感兴趣的实情、实事入手, 通过看广告片、观察矿泉水,引导学生从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1.欣赏:美丽的千岛湖和农夫山泉广告

  师:同学们有谁知道这么美丽的风景区是哪里?(千岛湖)那里不仅风景优美,还有一个我国最大的矿泉水生产基地。

  2.观察:

  每位同学的桌子上都摆放着一瓶来自我国最大的矿泉水生产基地浙江千岛湖的农夫山泉矿泉水,请你仔细观察这瓶矿泉水。

  3.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数学信息

  师:能说一说课前你们都了解了哪些关于农夫山泉的数学信息?

  (二)整理与复习:

  通过上面环节的教学,学生已经完全进入学习状态。本环节中,通过猜、测、量、算,让学生在动手与动脑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险,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互相补充缺漏,自行对知识进行内化,既巧妙地复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又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1.在生活实际问题当中,探究、巩固数学知识。

  师:老师喝去了一些矿泉水,还剩下这些(举起手中的瓶子),请你猜一猜,还剩下这瓶水的几分之几?

  学生进行估算。

  师: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猜对了吗?

  学生交流测量方法。

  方法一:测量。

  学生操作后得出:满瓶矿泉水的高度是20厘米,剩下水的高度是4厘米,剩下的占这瓶水的了1/5(20%),喝去了这瓶水的4/5(80%)。

  方法二:用量杯量。

  教师示范操作,用量杯量后,看一下是多少毫升?

  现在谁能计算出还剩下几(百)分之几?

  那么喝下几(百)分之几?怎样计算?

  一边交流,一边板书:

  ① ② ③

  一瓶水550毫升 喝去440毫升 剩下110毫升

  ④ ⑤ ⑥

  “1” 4/5(80%) 1/5(20%)

  小结:求喝下几(百)分之几和剩下几(百)分之几…… 这就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在于弄清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

  结合几年来教学新、旧两版教材的经验,秉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通过在实际生活中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总结方法,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意在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有效地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减少指令性成分,多些实际演练。因此,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设计一道“开放性”练习,虽然只围绕着一瓶矿泉水带来的几个数学信息,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筛选、学会思考、学会整合,从而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自己解答。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这些应用题的结构,掌握了解题方法,而且沟通了各类应用题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通过交流,让学生拓展性思维得到发展,能够灵活的转换数学知识,以便于为学习和生活服务。 同时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讨论、计算,得到了以下两组信息,现在老师要求大家从上述两组信息中各选择一条信息,再提出一个问题,组成一道我们已经学过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学生交流,教师调控。

  如①+⑤喝去了多少毫升?还剩多少毫升?

  ①+③还剩多少毫升?喝去多少毫升?

  ②+⑤这瓶矿泉水多少毫升?……

  四、应用拓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使练习突破巩固“双基”、训练技能的局限,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算一算。

  ①工厂生产的矿泉水合格率是99.8%。如果有80瓶是不合格产品,那么这一天共生产了多少瓶矿泉水?

  ②矿泉水现在每瓶成本1.5元,比原来降低了25%,如果工厂按每天生产20000瓶计算,可以节约成本多少元?

  ③工厂降低成本后,为答谢广大顾客,决定开展“买四赠一”活动。如果矿泉水原来每瓶卖2元,那么优惠了百分之几?

  在算一算的过程中,学生当了回质检员、成本核算员和销售员,他们俨然是在为公司解决生产和销售中的实际问题,小小的心灵多了些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和责任意识。

  2.想一想。

  学校组织大家去春游,如果我班同学每人各自买一瓶矿泉水,单价是2元。如果整箱买:小箱12瓶可打九折,大箱20瓶可打八折。请你们小组合作,设计购买方案。

  创设开放性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并让学生选择相关信息,设计购买方案,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渗透了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不同层中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是既是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得到的结论,是为下一步进行探究的必要条件,既突出重点,又有助于突破难点,在本节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板书设计: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整理与复习

  ① ② ③

  一瓶水550毫升 喝去440毫升 剩下110毫升

  ④ ⑤ ⑥

  “1” 4/5(80%) 1/5(20%)

  五、教学效果预测:

  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应重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并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始,我引导学生从农夫山泉广告和矿泉水瓶的标签中收集信息,为全课展开预设铺垫;课中,和学生一起,在估测、操作的过程中获取信息,并让学生合理选择获得的信息编成学过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对已有知识的梳理;课尾,再让学生利用提供的信息设计矿泉水的购买方案。全课信息展示丰富多彩.增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新鲜感,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中,我力争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利用正确的评价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产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动机,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除此以外,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互助和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在这样的理念下进行教学,相信课堂效果一定会很好!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争吵》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4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作业本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 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先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为克莱谛后边的友善行为作了铺垫和暗示。联系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目标

  1、能正确读出并读准生字词,流畅地将课文读下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这是本文的重点。

  3、体会父亲说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这是本课的难点。

  三、说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朗读能力,通过自学能够自由朗读课文,并对课文进行简单的理解和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富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新事物、新问题有强烈的兴趣。

  四、说教法、学法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从《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读,通过轻声读、默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让其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3、推进综合性学习,努力实现学科间的沟通,课内课外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读一读、讲一讲、谈一谈、演一演的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教育,体会课文中所赞扬的宽容、友爱的美好品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课文内容形象、直观、具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教学中,我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引导,强调叙事顺序,为今后写作奠定基础,我还注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分析与判断,从而促进他们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五、说设计意图

  通过课后填写调查报告、倡议读书月活动,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及内涵,从中感悟人物的心理变化,并挖掘人物形象特点,积极探究学习方法,学会学习,从小培养他们乐于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积累知识的良好习惯,更进一步的升华主题,学以致用。

  六、说过程

  1、课前预习:

  《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在教学中尤其重视“整体把握能力”。因此,课前的预习中,我便要求孩子们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导入:

  大家知道: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入情,本节课我采用的是贴近学生生活的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3、教学流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质疑导向——探究体验——调查事件——学习升华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教学中我用信任和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他们小组合作,相互讲一讲,从而让他们能够全面地看到文中“我”的缺点:爱瞎猜、爱面子。优点: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善于反思。也能看到克莱谛能谅解同学的过错,宽容同学,珍视同学之间的友情。

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要说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2“写一种小动物”,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对这堂课的设计,敬请指导。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

  “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组成学习小组,说自己想说的,说自己想写的,既尊重了学生,又能发挥群体学习的优势,取长补短,在互议互评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整节课我都注意给学生自由的空间,激活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让学生乐说、敢说、善说,并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完成习作。

  二、联系实际说教材

  本次习作“写一种小动物”来自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主题单元“自然的奥秘”,本单元也有许多描写动物的课文,本次习作是课文和拓展阅读的延伸。习作主要是学写动物的特点,课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描写鸽子的例文片段,一段写鸽子的外形特点,另一端则写帅鸽飞行的动作特点。中间用过渡句由帅鸽的外形介绍自然地过渡到飞行动作的介绍。课文在列举例文片段的同时,对观察、写作做了提示,强调仔细观察是写好的关键,指出过渡句在中的作用。第二部分是习作要求,通过观察写好一种动物,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写出动物的外形和动作的特点,一是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因此,教学前应指导学生好好回味回味学过的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变色龙的外形和金蝉脱壳过程的,然后联系课文描写鸽子的两个片段,通过本单元主体课文的学习,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感悟到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小动物,如鸟兽虫鱼,鸡鸭狗兔,猪马牛羊等。从中选择一个,也学着作者那样,作一个长期而细致的观察,相信从中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并学会观察的方法,如观察时除用眼看外,还可用耳听,用手摸。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上网或查阅图书对所写动物的情况作更多的了解。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你一定要及时记下!

  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验与认识观察小动物时应该采取积极健康的态度。

  新课标指出:现代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积极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同时又是不断开放与生成的过程,教师应紧扣学生习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以及对作文修改进行多用度、多层次、多目标评价,不断积累习作的情感,提高习作能力。”为此,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读懂描写鸽子的例文片段,领会写一种动物的外形和动作的方法,认识过渡句的作用和练习运用。

  2、学习本单元和本文的观察方法:抓住特点仔细观察和跟踪活动过程进行反复观察。

  3、按习作要求,抓住外形和动作的特点写好一种动物,并恰当使用过渡句,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在以上目标中我把学习从外形和动作两方面来描写动物的方法,学会使用过渡句,努力运用打比方的写作方法确定为学习重点,把能抓住特点仔细观察,能跟踪活动过程进行反复观察作为学习难点。

  三、根据学情说教法

  本课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 他们大部分都特别喜欢小动物,所以课文图画中的情节对他们来说应该很容易理解。但用口语表达出来似乎有些困难,而用书面语言把自己观察到的小动物的特点描述出来,并写出自己受到的启示,这对于他们来说更是有一定的难度了。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读写氛围,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圆满的完成这次的教学任务,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根据学情,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课前布置学生回家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可以用手机拍成视频短片,拷贝在U盘里;课堂上则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播放学生拍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多学科整合法:注意德育、美育等学科的渗透,使教学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

  3、循序渐进法:先看后说,先说后写,先赏后评,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并注重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气氛活跃,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训练。

  4、分组合作法: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主动参与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愿意写,有的写,能够写”,我采取以下学法:

  1、自主学习法:老师尽量少讲少说,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写作氛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使写作成为学生生动、主动、创造性学习的过程。

  2、互赏互评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评价,无论句、篇,哪怕是一个词;让学生在互赏互评中学习写作知识,提升审美水平,增强表达能力。

  五、情境互动说过程

  为了让学生从易到难进行学习,达成目标、双向互动、提高效益,在指导课中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我回味,我收获

  (二)作前指导——我观察,我发现

  (三)欣赏例文——品例文,悟写法

  (四)大胆习作——仿例文,写习作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我回味,我收获

  这个环节是基点。本次习作要求通过观察写一种小动物,而且要从外形和动作两方面来描述。本单元也有许多描写动物的课文,课前让学生好好回味回味,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变色龙的外形和金蝉脱壳过程的。上课之初,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巧妙地抓住孩子都很喜欢小动物,出示《变色龙》第9小节和《金蝉脱壳》第4、5小节的动物描写的句段及动物形象资料视频。

  提示学生:两处描写都有一定的顺序,用词都十分准确、生动。对照课文划出来,好好感受。

  (这环节轻松而有趣,图文对照,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随机板书“写一种小动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对小动物形象及特点的想象中去。)

  追问:我从简单的问题入手:你喜欢什么小动物?接着问:你为什么喜欢它?

  (这样的问题设计,从易到难,能够激起学生的创作兴趣,符合学生循序渐进学习的原则。

  第二环节:作前指导——我观察,我发现

  首先我设计这样的话题引起学生的观察欲望: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小动物,如鸟兽虫鱼,鸡鸭狗兔,猪马牛羊等。从中选择一个,也学着作者那样,作一个长期而细致的观察,相信你从中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回去做了观察,并要求大家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形象用手机拍下来,不知大家的作品拍的怎么样?现在就让我们来P一下好吗?

  让孩子准备好的U盘交到老师手中,然后老师播放多媒体视频,展示学生录制的小动物视频,并让学生担任解说人,给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活动,全体同学随着“解说员”的介绍,仔细观察,发现值得写进习作的东西。(该环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定下了基调。)也可在此对思路进行拓展延伸,让孩子试着说说视频中动物的特点。

  在学生观察时,教师适时给予观察提示:观察时除用眼看外,还可用耳听,用手摸。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上网或查阅图书对所写动物的情况作更多的了解。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你一定要及时记下哟!然后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课前的观察记录,如:我的记录:动物名称、动物外形、动物活动、过程与形态等

  第三环节:欣赏例文——品例文,悟写法

  这个环节其实是让学生在观察、交流完后,能有所收获,大脑中已经有了要写的小动物的轮廓,然后通过品读例文。感悟描写动物特点的要领,同时指导学生审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审题,有了前面观察、交流的铺垫,学生不用太吃力的就能概括出来。过程可分里下列几步:

  仔细读例文《帅鸽》,想一想,做一做。

  1.第一自然段作者是怎样描写帅鸽外形特点的?用“ ”画出描写帅鸽的每个部分词语,用“ ”画出描写帅鸽颜色的词语。

  2.第二自然段是一句什么句?用“()”标出关联词。

  3.第三自然段主要细致描写帅鸽哪两个生活习性,用“ ”标出描写动作的词语?

  4.读读下面句子,写出所用修辞手法。

  ①它时而低,时而高,时而快,时而慢…… ( )

  ②尾巴展开着,像一把白色的纸扇。 ( )

  ③飞累了,便落在对面的屋顶上,有时慢慢地踱着方步,有时站着“咕咕”叫。( )

  阅读提示:读例文,我们不光要读懂写了什么,更要知道作者是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好好做做上面题目,相信聪明的你定能明白。

  5、师生共同总结出写作方法:

  (1)写一种动物的外形、脾气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先分别叙述再归纳总体感觉等。

  (2)可以写动物怎样吃食、嬉戏、活动、休息等习性。

  (3)要写出自己和动物之间的联系。写好过渡句。

  第四环节:大胆习作——仿例文,写习作

  这是指导课最重要的环节,我主要抓住以下几点进行教学:

  1.读了例文,好好整理你的观察所得,先按照一定顺序描写动物外形,再详细描写其一两个生活习性。

  2.写好后,别忘了在其中间用上过渡语,最后别忘了给习作加个题目。

  同时,多媒体出示写作提示:要想写好这篇习作,关键要注意以下几点:1.外形描摹有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先分别叙述再归纳总体感觉等。2.习性描述求动作,抓住其特有动作描写动物习性可以写写其吃食、嬉戏、活动、休息等。3.段落之间重过渡,在外形与习性描写之间要运用恰当过渡语。4.感情描写在修辞,运用一定的修辞,写出自己对小动物的感情。

  最后,作后延伸,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同学们一定更加喜爱动物,关心动物。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加入到保护动物的行动中来。

  1.饲养一种小动物,如蚕、小白兔等,观察它成长的过程。

  2.写一份倡议书,呼吁大家热爱动物,保护动物。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写一种动物

  (1)写一种动物的外形、脾气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先分别叙述再归纳总体感觉等。

  (2)可以写动物怎样吃食、嬉戏、活动、休息等习性。

  (3)要写出自己和动物之间的联系。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课堂的重点,把写作内容、要求体现出来,简单明了,通过板书学生能把握写作方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次写作训练,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四个环节设计的措施,激发学生的观察想象力和习作兴趣,拓宽习作思路,培养了学生再创作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轻松愉悦地踏入习作大门,达到新课标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目标。整个教学过程努力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使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

  点评:

  于老师的这篇说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注重留心观察生活的教学渗透,从例文入手,引导学生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学会写观察日记。同时,巧妙运用手机拍视频、拷贝U盘等信息时代的新手段布置学生课前准备,课堂上则利用多媒体播放,使本来不能带到学校的小动物来到了课堂,直观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起学生的观察欲望和表达、写作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习作,并适时进行德育渗透,可谓一举多得。

  纵观全文,可圈可点之处还有如下几点:

  1、教师对课标理解到位,能准确把握教材,设置合理的三维目标;

  2、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积累;

  3、对教材的处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

  4、多媒体的运用恰当、实用,有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

  5、教学设计新颖,前后呼应,可操作性强。

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 搭一搭 》这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冊第六单元《观察物体》中的起始课,它主要考察学生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物体的范围的变化。并能由观察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它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不多于4个小正方体组合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为今后高中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能根据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本课中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是重点,。能根据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是本课的难点,其理论依据是有具体图形观察,比较形象直观,而由形到立体图形则比较抽象。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一)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1:采用情景教学法;

  2、摆画议讲结合法;

  3: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法;

  4: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充分运用了教具、学具、课件等手段,直观形象展示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小组合作讨论教学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1 、学生特点分析:

  心理学研究指出,小学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知识障碍上:

  ⑴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有的已遗忘,所以课前有必要进行复习。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立体图形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结合直观图形、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

  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我首先由一首古诗《题西林壁》引入,让学生说一说这首诗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大诗人苏轼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样的。而我们在生活也看过许许多多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也会是不一样的。

  3、老师带来了一个搭好的立体图形,(出示用4个搭好的)(看大屏幕)(仔细观察)从不同的方向看,你能看到什么形状?

  六年级上册《搭一搭》说课稿此问题的出示,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复习的同时,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4、刚才是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如果有更多的正方体搭成长方体,你有没有信心?今天我们就用五个正方体来搭一搭。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挑战一:同位之间用五个小正方体摆一摆,搭成立体图形,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画下来。小组内交流,怎样摆的,怎样画的。

  本活动的我没按教材设计,直接给出立体图形,让学生观察。而是放手先让学生自主摆出图形,这样就有效的给于学生一个开发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集体交流。利用实物与投影,充分展示学生搭成的立体图形和观察到的图形。

  3、老师也搭好了一个,看看你能画出来吗?自己动手画,

  通过同一问题展示,集体交流,统一认识,观察的方法让学生说,画法让学生总结。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看实物,调整你的观察位置或是转动实物来观察,不能转动的图形只能靠自己的想象画出3个面的形状,也就只由立体图形平面图形,那么给你立体图形面的情况,你能知道原来的立体图形是什么样的吗?

  (三)活动二:根据给出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1、 出示2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自己动手搭一搭。

  这个过程也就是根据看到的不同的面的情况进行推理调整的过程。

  2、出示第2组,师:再来摆一个,试试,行不。

  师:还有和他摆的过程不一样的吗?比比,哪个简单?

  (先摆数量多的,需要调整的就少,比较简单)

  这个呢,数量相同的,自己试试。

  汇报: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别的途径知道的吗?(你真了不起)

  先摆上面看见的,也就是底层肯定不动,只是在上面进行调整)

  3、变式延伸,进行重构。

  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给出两个方向(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立方块?最多可以有几个小立方块?搭一搭。

  重视课本问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分组比赛

  分两组进行比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总结反馈

  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六)、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关于说课稿集合8篇】相关文章:

1.关于说课稿集合5篇

2.【热门】说课稿集合8篇

3.【精品】说课稿集合九篇

4.说课稿集合6篇

5.说课稿集合10篇

6.说课稿集合8篇

7.【热门】说课稿集合6篇

8.【精品】说课稿集合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