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汇编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上册第四单元第六节《地质灾害》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在本单元及高中必修课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特别是近年来地震,火山活动频繁,如:20xx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地震,使地质灾害成为高考热点。教材将自然灾害的内容安排在自然环境部分之后,人类活动部分之前讲述,以突出它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日趋严重的地质灾害直接危害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命财产,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可持续发展。这部分内容可使学生对地质灾害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对于人类的生产活动,防灾减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学习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的具体表现。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理解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掌握防御地质灾害的方法、措施。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知识间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自主性、合作性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读图、观察、师生互动共同分析讨论等方法完成本节的教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强化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培养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防灾,救灾和减灾意识。
确立依据: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际情况而确立。
3、教学重点:
(1)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和分布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确定的依据是:这两个内容是学生要全面、正确认识地质灾害的关键,是防灾减灾的基础;同时也是会考、高考的热点内容,所以把他们作为教学重点。
4、教学难点;
如何科学的防御地质灾害
确定的依据;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中,服务于社会。而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有待提高,如何使学生积极地寻找、探索防御地质灾害的方法、措施并服务于社会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把它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和依据
(1)列表比较法:比较法在地理学习中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地理课的特点所决定的。本节课有多个相关联的知识点,如地质灾害中火山的类型、滑坡和泥石流等,这些知识有很多方面的可比性,通过利用列表比较法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两者的异同,加深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帮助记忆。
(2)直观演示法:地质灾害的形成、分布、危害和防御等知识比较抽象,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或资料图片进行演示,可以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本节课我应用了较多的地质灾害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的资料图片进行演示,这一方法使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其获得的知识印象加深,同时,这种方法也有助于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
(3)讨论教学法:由老师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如地质灾害的防御这部分内容,我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地质灾害的防御资料及课本知识进行小组讨论,这种教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探究意识。
以上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 的教学原则,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学手段和依据
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奋点,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加大课堂教学力度,提高课堂教育效果,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学法指导
1、学习时,要注意运用地壳物质循环的知识和板块构造的理论分析,归纳解释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现象的成因及分布规律。
2、通过认识人类活动与地质灾害的关系,如(山区的工程建设易造成滑坡;降水丰富的山区,植被破坏易导致泥石流的发生),树立环保意识。
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平时多收集一些有关地质灾害的资料,帮助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4、让学生学会利用地质防御的知识解决现实中的一些社会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利用唐山地震录像
(二)讲授新课
1、地质灾害的含义
2、主要地质灾害:
(1) 地震 :运用《地震构造图》、《世界地震的分布》、《地震废墟图》说明地震的构造、分布、危害等知识;
(2)火山喷发:运用《火山喷发图》、《火山构造图》、火山喷发后的《景观图》及列表,讲述火山的定义、构造、影响和类型;
(3)滑坡、泥石流:运用图片、列表说明概念及危害。
并联系实际分析说明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3、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展示《中国地震和泥石流分布图》讲述,归纳出三个方面:(1)成因上的关联性(2)与其他地质灾害的关联性(3)与人类活动的关联性。
4、 地质灾害的防御:学生阅读课本和搜集到的材料,归纳总结防御措施,并且能运用于实践中。
(三) 小结
(四)巩固练习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地
质
作
用
激烈
有害
地
质
灾
害
地震
关
联
性
防
御
火山
滑坡
泥石流
说课稿 篇2
【说教学设计理念 】
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整个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通过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浓厚兴趣、构建和谐课堂教学关系、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发挥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特色,努力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使生物学科教育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是本人不懈的追求目标。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是实现生物学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首要途径。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搞好教材中所选编的每项观察和实验的教学。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要使学生顺利跨入生命科学的殿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好奇地发问,大胆地质疑,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创建一种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有机地融入生物学教学。教师要善于通过合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教学,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形象、直观地让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养成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学生探究新知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说教材目标及重难点】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节是继《生长素的发现》之后,阐述生长素作用以及应用的关键一节。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知道什么是植物激素,理解了植物发生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长素的产生、极性运输和分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通过实例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能力目标集中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活动中。此项探究活动的重点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尝试探索如何将科学发现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应用。本节“问题探讨”中的材料,与上一节所学内容似乎有点“矛盾”:上一节的内容显示,植物生长素起促进生长的作用,而“问题探讨”中的材料却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它竟然起抑制作用。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习本节的兴趣。关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材首先介绍生长素作为信息分子起作用这一特点,再详细说明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器官的种类等有关,最后再简要介绍有关科学道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尝试运用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内容,主要是“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此项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并体会科学理论如何应用到生产实践的过程中。
【说学生特点】
我校虽然为市级重点高中,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来自农村。由于地域特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普遍较弱。精美的电教提示与探究性实验方式有效结合,较直观的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把抽象的问题简单化,能有效的解决学生理解能力较弱的问题,增强生物课学习的有效性。
【说教学设计思路 】
①本节课从解答思考题入手,回顾上节所学内容,得出相应的结论即植物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接着展示“问题探讨”的曲线图,使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植物不同器官、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对照曲线图解答老师给出的一系列问题,由此得出“原来生长素所起的作用是两重性的”的结论。
②通过对典型实例“顶端优势”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最后简要介绍有关科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③实验“探究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枝生根的作用” 要突出探究性。但由于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对于本次活动不要求学生亲自操作,而是根据老师给出的实验材料用具,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的设计思路,在学生说完自己的思路以后,应用课件展示实验的设计步骤,使让学生在对照中懂得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说教学设计流程 】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这是教学的重点,教材首先介绍生长素作为信息分子起作用这一特点,再详细说明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器官的种类等有关,最后再简要介绍有关科学道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本人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了教材中给出的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曲线图,使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植物不同器官、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接着让学生对照曲线图思考解答了一些问题,结合这些“问题”讨论此曲线图所隐含的信息,即“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时,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促进效果不同或抑制效果不同);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时,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也说明不同器官正常生长所要求的生长素浓度也不同。”从而加深对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理解。又通过对顶端优势现象的展示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及相关的科学原理。二是尝试运用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内容,主要是“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活动。但由于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对于本次活动不能要求学生亲自操作,而是引导学生如何从老师给出的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作出假设,并根据老师给出的实验材料用具及所作假设,讨论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步骤,让学生能够结合实验方法步骤在课后完成实验操作,要每天观察记录各插条的生根数量,这些都很关键。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这个重点的讲解,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曲线图来突出的,让学生通过讨论此曲线图所隐含的信息,理解了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较高时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通过填空训练,进而理解既能促进生长,又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又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又能疏花疏果。
【说教学设计特色及教学反思】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此节课的亮点。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注重科学研究的过程,而并非是只强调结果。而且设计的问题,环环紧密相扣,对学生思维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认同生物学知识主要来自科学实验,领会生物学实验中材料选取、理化技术的使用、巧妙的设计以及对复杂的结果进行理性分析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这节课,也使我体会到:新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将知识的获取过程化,学生知识获取的过程是一个科学研究过程,是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运用新理念指导生物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非否定和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事实上,教师的责任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其主导作用更突出了。
本节课应用探究性学习,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态度、科学精神;通过探究形成科学观点、科学的思维方式。纵观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一是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探究式生物教学,通过教师激发的一组组环环相扣的问题,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次生物知识的“再发现” ,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本节教材内容中抽象概括的结论性知识比较多,加上课时的限制也不可能过多的展开,因此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上就要多给学生“动”的自由。从课本的文字和图表中读取信息、学习用组织结构图的形式表示过程,都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掌握的基本的学习技能。通过对这些方法技能的训练活动使学生“动”起来,也就成为突破本节难点的一种方法,也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出的有益的探索。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前来应聘的05号考生,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多吃蔬菜身体棒》,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是说教材:
《多吃蔬菜身体棒》是幼儿园大班健康领域的内容。大班的幼儿正处于身体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营养的摄取至关重要。蔬菜里含有粗纤维、维生素、水和胡萝卜素等都是我们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通过学习引导幼儿认识各种蔬菜对人体的重要性以及食用方法,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根据新纲要的要求,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维度制定以下目标:
1、认识多种蔬菜,能说出蔬菜的名称及食用方法。
2、了解多吃蔬菜有利于身体健康。
3、培养不挑食的良好习惯。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了解多吃蔬菜的益处。本次的难点是养成合理膳食的好习惯。
其次是说学情:
大班的幼儿好学好问,求知欲强,抽象概括能力发展,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且对常见蔬菜能够准确辨认并说出名称。本节课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形式,通过真实有意义的活动,主动地学习,获得完整的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第三是说活动方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观察法、启发提问法、电教法、游戏法等来进行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进行启发性提问,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和经验,引导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第四是说活动准备:
世界幼教之母蒙台梭利认为:"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因此我做了如下准备:
1、物质准备:蔬菜图片模型若干、帽子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能够认识并准确说出常见蔬菜的名称。
第五是说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首先以麦兜吃饭挑食的故事导入课题,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说麦兜他做的对么?为什么呢?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认识挑食不吃蔬菜是不好的习惯。
2、展开部分:
(1)展示蔬菜卡通图片和模型,并请小朋友们挑选自己喜欢的蔬菜并带回。
(2)请小朋友们谈一谈为什么选择手中的蔬菜?教师进行总结点评,给予鼓励,充分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将小朋友分成四人一组,并将小组以蔬菜的名字命名,请各小组讨论本组所代表的的蔬菜都有哪些做法,请小组派代表回答,充分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的意识。
(4)组织小朋友玩游戏--蔬菜蹲。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蔬菜帽子,发给每一个小朋友,讲述游戏规则,进行演示,之后正式开始,出现错误的小朋友,将为大家表演节目。通过游戏的方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
3、小结:教授儿歌《营养搭配的小行家》
啦啦啦,啦啦啦
我是营养搭配的小行家
蔬菜、肉类都能少
不挑食、不浪费
身体才能长得好
妈妈夸我是个好宝宝
通过儿歌的方式,再次巩固知识重点内容,引导幼儿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的好习惯,做个好宝贝。
最后是活动延伸:
安排区域活动:模拟蔬菜超市,自主选择,进行营养搭配。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养成合理膳食的习惯,增强学习的兴趣。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考官的聆听。
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玩篮球(篮球的传接球技术)。 我为这节课设计的思路是这样的。
一、教学理念: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突出两方面。
1、“新”字,即运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尝试新的教法学法;
2、“改”字,改变传统的以传授运动技能为主的教学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从身体练习、心理体验和集体交往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玩篮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让绝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到篮球活动中来,并能掌握基本的传接球动作要领,少数学生能做出几种不同方式的传接球,并能大胆地向同伴展示,体验成功。
2、通过篮球练习,促进学生上下肢运动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
3、初步具备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并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学生自练、自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教材分析:
篮球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十分喜爱的一项运动,它所具有的集体性、对抗性、竞争性等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培养遵纪守法、刻苦顽强、团结协作的道德品质。同时它所独有的游戏性、趣味性容易吸引学生,能很好的体现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理念,所以我选择了玩篮球这一教材。
四、学习情况分析:
初中一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他们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运动能力,他们对体育运动充满好奇和向往,有强烈的表现欲。大部分学生对篮球有一定的基础,球感较好,也有部分学生不愿意活动,对练习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要区别对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适时引导,参与学生练习,活跃课堂气氛,激发运动激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教法、学法分析:
一、教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我采用了如下的方法:
1、 首先采用了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设定学生感兴趣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2、 我采用了师生互动教学法,教师亲身与学生交流,既拉近了师生关系,又有利于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3、 我还采用了示范法、游戏法、纠错法等练习方法。
二、学法: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自学模仿法、讨论学习法、多球练习法和游戏竞赛法,让学生多触球、多练习、多思考,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在小组讨论中悟出动作要领,在充满趣味和竞争激烈的游戏比赛中尝试运用所学的技能,最终解决问题,激发其学练热情和求知欲望。
六、场地器材准备:
本节课需要篮球场地一个、篮球每人一个,录音机一台。“图”
七、教学过程:
环节一:游戏开课(2——3分钟)
师生问好,教师设置情景“图”:现在我们的前面有一条小河,河对岸有一堆“西瓜”需要运过河。现在各组同学派一名同学趟过河,将西瓜一个个抛过河,由本队队员接住,看哪一组同学最先每人手里有一西瓜。游戏结束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有的学生完成的又快又好,有的可能没有接住篮球。
教师及时总结:
刚才老师看见有的同学将西瓜掉在地上了,多可惜啊,大家想不想在传接西瓜时又快又稳呢?
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传接球。
环节二:自由玩球,活跃身心(4——5分钟)
1、 语言引导学生运用篮球进行练习:大家想不想玩一玩手里的球啊,让学生自由玩球,各种运球、抛接球、传球都可以。
2、 让学生自由玩球,随音乐节奏和老师一起做篮球韵律操。
做练习的时候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成就并加以引导,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环节三:探究、讨论、练习、改进、提高(25——27分钟),主要内容是:
练习1、同学们能不能要左右手交换抛接球啊,我们能不能把球抛的再高一些啊。通过语言引导学生练习,逐渐增加练习难度。
练习2、教师通过观察上一练习情况,提出新的要求:同学们能不能两人组合来做这个练习,看谁不掉球,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练习3、教师巡回辅导,并请学生展示,引导学生分析评价。“请同学们说一说,他们的配合好在哪?不好又在哪?”
这时学生可能总结出:传的太高了,力量太大了,传到脚上了等容易犯的错误,如果学生没有找出问题,教师可以请学生配合示范,与学生一起总结出动作要领:传球的高度在胸前,接球要缓冲。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练习时的安全。
练习4、进一步增加难度,教师用语言激励“同学们能不能加快传球速度,增大传球距离呢”。教师适时参与学生练习,加强辅导,及时纠正动作。
练习5、拓展练习:同学们还会别的传球方法吗?师生同练,展示交流背后传球、跨下传球等方法。
练习6、教师根据练习情况,调整练习:同学们能不能四人或者五人小组练习传接球,看谁传的快又好。教师参与学生练习,并增加防守人,引出“四人传、三人抢”的篮球游戏,将课堂练习氛围推向高潮。
环节四: 放松总结(8——10分钟)
1、借鉴传统的“击鼓传花”游戏作“击掌传球”游戏“图”,让学生们模仿各种动物的特点做出相应的搞笑的动作
2、 学生们散开站立,教师将篮球高高抛起,学生们随球反弹的节奏放松大笑。
3、 教师讲评,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八、学习评价:
本课教学评价主要有
1、师生评价:教师做出示范以后,由学生自主练习,并对教师给予评价;
2、组内互评:在小组练习中,相互评定,共同提高;
九、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体育小骨干的作用,让他们展示、示范,指导其他同学练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多种小游戏前后呼应,既引出课题,又达到了练习的目的,
3、编排了篮球韵律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热身的效果。
4、利用了篮球的多种用途,,它不仅可以用作球类活动练习,也可以开发游戏功能,提高学生的练习热情。
5、 教学中突出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探讨,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总结出动作要领。不再是传统的技术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评委指正。
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苏教三年级(上册)p61~62《认识周长》。
2、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这是一节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进行教学的。教材没有直接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可以怎样测量并计算出周长。本课的教学将为下节课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准备。
3、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4、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难点: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易于学生掌握数学与客观规律的联系。
2、合作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将学生分为2或4人一组,在合作中认知,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
3、注重实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认识周长的含义,能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程。
三、教学材料:
老师准备城市广告牌上灯光闪耀的图片资料、三角形小旗、头饰纸带等用具,学生准备软尺、线、树叶、相片、直尺等用具。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问题情境,初步感知周长
1、引出周长
(1)情境导入(多媒体出示城市夜晚灯光闪耀的图片),谈话:同学们瞧,这一片灯的世界,光的海洋你熟悉吗?在哪里?对,就是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城市——太仓。
(2)仔细观察并思考:这些灯在安装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被安装在广告牌面的边线上)(广告牌面上的边线闪烁)
(3)提问;那你能分别指出数学书封面、课桌面和三角尺的边线吗?(请学生同桌互指再指名指一指)
(4)小结:(师边演示边总结)象这样数学书封面边线的长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你能悄悄告诉同桌课桌面和三角尺的周长吗?再指名说说。
2、寻找周长
请学生很快找出教室里物体面上的周长并指名学生指一指、说一说。
3、进一步感知周长
(1)出示儿童游泳池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池口的周长在哪里?
(2)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2~3个,能用一笔描出它的周长吗?看谁描得又快又好!有机选择几名学生展示,反思描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二)创设操作情境,探索测量方法
1、探索求平面图形周长的方法
(1)提问:如果让你在广告牌上每隔20厘米安装一盏灯,需要多少盏灯呢?你该怎么办?(要知道广告牌的周长)用什么方法呢?(测量)
(2)出示“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后,在4人小组中说说自己是怎样知道的。再指名交流。
(3)反思类推:如果要求一个五边形的周长你怎么办?
(4)小结:所以平面图形的周长就是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
(5)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各图形的周长。指名回答说说不同方法的理由。
2、探索实物周长的测量方法
(1)测量树叶
谈话:秋天到了,树叶凋零了,今天树叶成了我们学习的好帮手。能用你手中的工具来测量出你准备的树叶的周长吗?同桌合作完成。
交流测量心得:说说你们是怎样做的?怎样知道树叶的周长?周长大约是多少?谈谈合作时的体会。
(2)测量腰围(胸围、臀围)
如果要测量一棵大树的树干有多宽,你想怎么办?能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吗?先在4人小组里讨论一下。(1、绳子围2、软尺量3、一柞量4、同学手拉手围圈等)
分别请同桌的一位同学做大树,另一位同学来测量这棵大树树干的周长。完成任务后再交换。
想想你们实际测量的是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探索测量方法分两个层面展开,由易到难,贴近学生知识发展的最近区域,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测量中假设将一名学生当作大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还使一题两用,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三)全课小结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学会了测量物体周长和计算周长的方法,你想用这些知识来做一番创作吗?
(四)创设生活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围金边的小彩旗、镶纸框的像片、美丽的花朵头饰,象这样给彩旗围上金边、给像片镶上纸框,给同桌做一个美丽的头饰,需要多长的金边、纸框和纸带呢?
同桌选择一种合作完成,比比哪组同学的手最巧?
做完后思考:这过程中用到了什么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合作完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生活的情趣,并对全课知识做一定反思。)
(五)全课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六)课外作业
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激动人心的时刻》,第二课时《“飞天”梦圆》。教材的安排由点到面,层层递进,《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选取了两个典型事件——香港、澳门回归和“神五”“神六"的成功发射。侧重了解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之后,在政治和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感受其巨大的国际影响。
说学情
学生通过前一课时的学习和以前生活的经验对香港、澳门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对神五神六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他们对于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对我国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只有通过学生课前收集相关文字、图片资料,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对两大历史事件建立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说教学目标
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3. 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 “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知道这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体现。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激发民族自豪感。养成主动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整理的习惯。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我决定,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再现“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那让国人激动的时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设计思路
为有效地突破重难点,达成目标,我针对教材特点,遵循学生认知、情感规律,并辅以电教多媒体,用音乐、图片、影片营造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教学中以两大事件为主线,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交流法、情境教学)构建和谐课堂。
说教法,学法
教法:谈话,讨论,创设情境
学法:课前收集,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神舟”五号飞船,“神州”六号飞船的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收集我国航天事业成就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走近神舟五号
1.首先播放视频图片(嫦娥奔月、敦煌飞天、风筝)然后激情讲述:自古以来“飞天”就是我们的梦想。尤其是当苏联、美国相继实现飞入太空的梦想之后,我们中国人多么希望有一天也能飞上太空。
2.接下来播放“神舟”五号飞船相关视频。并提问: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此时想说什么呢?
3.然后让同学们自由交流。
4.在同学们充分交流后进行小结并引出课题:20xx年一股航天热席卷全国,随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一股爱国主义激情在亿万华夏儿女心中涌流。相机板书课题:飞天梦圆。
【本环节设计意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激趣导入,(嫦娥奔月、敦煌飞天、风筝)自古以来“飞天”就是我们的梦想,再现“神舟”五号飞船飞行成功的激动人心的过程,让学生细心体会,我国航天史上又一次飞跃】
活动二 飞天梦圆
1.学生自由阅读教科书第95-96页,想象如果我就在发射现场,此时此刻的心情和感受。
2.学生交流读书后的感受。
3.让学生观看图片,了解我国在航天载人事业上所做出的努力和艰辛,思考:为什么“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的成功令全中国人如此激动?
4.学生分小组交流:为什么“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的成功令全中国人如此激动?
5.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为什么“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的成功令全中国人如此激动?
6.在 同学们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上九天的耀眼光芒早已化作民族奋进的精神火炬,激励人们昂然踏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新的征途。那么 作为中国人的我们,看着我们的祖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能不骄傲?能不自豪?能不激动?相机板书:中国人,骄傲,自豪,激动。
7.学生汇报交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还有哪些令人骄傲,令人自豪,令人激动的时刻?
【本环节设计意图: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深刻地体验到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上九天的耀眼光芒,使航天热席卷中国,令全中国人如此激动,感受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活动三 拓展延伸制作航天小报
1.让同学们展示课前收集的我国航天方面的相关资料。
2.提出要办一个航天知识展。
告诉同学们“神州”五号和“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在社会上掀起了航天知识热,现在我们要办一个航天知识展,希望同学们将你们收集的资料制作成航天小报并展出。
3提出制作小报的要求:分组制作,将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制作反映我国航天事业进步的小报,也可以分组将课前收集的资料整理制作成我国航天事业大事记。老师还得提醒学生:需要同学们分工合作,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完成。
4.提出展示小报的时间:利用下次班会课进行全班交流,分组展示小报,评选出最佳设计、最佳知识点、最佳美工等奖项。
5.让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本组小报的内容、形式,以及小组同学的分工。在得出结论后小组长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本环节设计意图:这是活动二的延伸活动: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学习航天知识,办小报,开展航天知识交流活动,感受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激发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将品德与社会课和其它的各门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了。】
反思
我 在设计这节课时始终在思考,怎样将课堂交给学生,怎样才能让学生愿意去学,主动去学,更重要的是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学生们能通过合作探究,以及利用多媒体 创设的情景了解更多的知识,揣摩出更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整节课中我将更多的时间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去想,去说。我还将品德与社会课和其他的相 关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把课前,课堂,课后视为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实现了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等多种目标的整合。
说课稿 篇7
一、说课内容:
浙江省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P70页"万以内数的读法"。
二、教学内容,
地位作用: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数和百以内读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可为万以内的写数、比大小、四则计算和万以上的读数打下基础。本节课是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这是因为:(1)学会了万以内数的读写,不仅能巩固加深对计数单位千和万的认识,而且能为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和读写算盘上万以内数打下基础。(2)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不仅能满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而且能为学习万以数四则计算创造条件,也能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读写打下基础。
课本编排了2道准备题,2道例题和6道习题。准备题主要复习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例4通过计数器讲数的组成,由于读数就是把数的组成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这也是读数的基础。例5是通过数中间不带0,中间带0,未尾带0,中间未尾都带0等7个数。讲怎样读数,并概括出读数的4条方法。试一试中的4个数,包括了读万以内数的各种情况,练一练中的第2、3、5题主要练习正确理解数位和位数,第1、4题是把数的组成和读数结合起来练,第6题主要练习读实际数据。
三、重点、难点、关键:
本课的重点是读数,难点是带0的数的读法,因为0在读写中的处理方法有所不同。例如读数时,0在数中间要读,但不论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而0在数的末尾都不读。关键是读数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万以内的数,包括一万。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理解数位意义,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和千,巩固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3、通过具体数据的读数,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一)准备练习:
1、十里面有()个一,一百里面有()个十,
()个一百是一千,()个一千是一万。
2、我们学过哪些计数单位?
意图:新课前充分复习旧知,能唤起回顾,引起旧知表象再现,为新授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4
(1)在计数器上拔364,问:它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拔4356,问:它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意图:利用数的组成,引出数位表,利用数位顺序,为读数奠定坚实的基础。例4的教学主要是借助计数器,以突出数位的作用,为读数做好准备。
2、教学例5。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数位顺序表,分层教学,分三层次,中间带0读法,末尾带0读法,中间和末尾都带0的读法。
(1)请同学们自编几个有0的三位数的四位数。
例如:30750801000020087303800等等。
(2)请学生分类(按0摆放的不同位置来分并说说分类的现由)
分3类:中间有0:301208
末尾有0:100007303800
中间末尾都是0:5080
意图:这种分类练习既有趣味性,又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下面学习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0在不同位置所表示的数也就不同的含义。
【精选说课稿汇编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