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8-30 12:23:3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说课稿汇总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华】说课稿汇总5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我说的内容是人教版PEP小学小学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供三年级起使用的第二册Unit3 《How many?》第一课时。全课紧紧围绕“询问物体多少”这一日常用语展开。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应会用“How many?”来询问物体的多少和用英语表达数字来回答物体多少这个问题。可见本课是功能型的交际型的交际训练课。而且所学这些知识点都是学生非常熟悉而且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教师教起来会比较顺手,学生也会乐于学习,并易于在生活中进行运用。因此,我以“任务型”教学为纲领,通过听,说,读,写,演,画,唱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同学们大胆运用英语参与实践并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根据教材及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特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How many句型的含义和使用;

  2、能用英语表达1——15的数字。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达到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本课的重、难点为:句型How many ?及11-----15数字的认读。

  二、说教法:

  本课我借助“任务型”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听、说、玩、演溶于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为此,本课我采用如下教学法:

  1、全部动作反应法(TPR),让学生在有节奏说唱中体验语言,在轻松愉快的行动中输入语言,让他们在做中学、在玩中学,从而为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顺利的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2、游戏法:通过多种游戏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

  3、情景教学:利用电脑课件、图片、实物,使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领悟到该课的重点。

  三、说学法

  1、“迁移方法”的指导:由于学生学习之前对1——10为几个数字的读法已经认识,因此在本课教学时,把旧知迁移过来,启发学生思维。

  2、会话技巧的指导:在会话教学中鼓励学生大声说,说清楚,并配以表情、手势,有感情、有条理的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整体教学设计:依照英语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教学原则,结合合作学习和任务型教学的新理念,我利用头饰、录音、电脑课件、图片等媒体设计教学。

  整个教学程序采用听、说、玩、演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具体设计为热身——新知——趣味操练——拓展——课后活动。)

  (一)热身

  英语较好的带领:1、齐唱歌曲:Ten little candles dance

  2、老师与学生热情问好。

  3、 1.Listen and do.(做第一册Unit 6 A 部分Let’s do)

  Show me 1 and 2.

  Show me 3 and 4.

  Show me 5 and 6.

  Show me 7 and 8.

  Show me 9 and 10.

  (通过唱唱、问答的形式,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积极性,而且营造了学习英语的氛围。同时也为本课的教学作了知识的铺垫,构建了知识表象。)

  (二)新知

  T:今天,老师要跟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大家看好了!

  1、老师出示空盒子,然后逐一变出八张苹果卡片。

  2、老师将所有的苹果卡片拿起来,向学生提问:How many ? 请理解问题的学生猜测(可以使用中文)。当绝大多数学生都理解这个句型的意思后,老师把所有苹果图(可用作奖品)贴在黑板上,对学生说:“How many ? Let’s count!”带领学生一起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老师将各个数字贴在黑板上。(数字与英文单词对应)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小学生爱看魔术这一年龄特征,创设了变魔术的情景,引入新句型、新单词的学习。)

  (2)、课文学习

  1、老师带领学生操练。(由会的学生摘下苹果,显示卡片后面的数字,然后教读)

  2、用拍手的方式练习。如:你拍一,我拍一,英语ONE,就是一,ONE,ONE,ONE

  3、游戏:Listen and show

  老师随意说出数字,请全班学生伸出相应数目的手指。学生在伸出手指的同时,要重复老师所说的数字。

  学生小组练习。

  4、游戏:Look and say

  老师伸出手指,请学生迅速说出数字,比一比谁说得最快。

  同桌练习。

  (用TPR、游戏、竞赛这些教学方式,既能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英语王国,又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为下面教学作好铺垫。)

  5、T:Panpan今天也为我们准备了魔术表演。我们来看一看,今天他为我们表表演什么。

  学生听录音,指课本,学生说。

  6、再放录音,请学生跟读。

  7、请学生表演课文内容。一人当Panpan,八人当兔子。

  8、同桌练习句型“How many ?”

  (在听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演演的形式让学生在情景中练习达到掌握的目的。)

  9、趣味练习:

  贴图练习:课件放录音,由学生将手中相应的图片贴上黑板。

  电话号码练习:学生说出自己的号码,其它学生说出中文。

  (三)拓展学习:(机动)

  1、看VCD的学数字部分。

  2、拓展学习9和10的读法。

  3、报数练习。

  4、课件演示火箭发射,学生倒念十个数字。

  (四)课后活动:

  1、用英语数出教室窗户的块数。

  2、准备一些卡片,在上面画出不同数目的各种物品或动物,与好友进行游戏:猜猜看。

  (将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小结:

  本课教学我首先给学生交流的空间。根据《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因而,我在设计这堂课时,一直注意尽可能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多进行语言的交流。

  其次,我采用游戏,提高学生兴趣。小学生学英语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学习英语这种语言的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热情,那么这样的知识就是学生善于接受,记忆深刻的。因此,我在这堂课上安排了几个比较简短的游戏,比如猜数字,变魔术等游戏。

  再次,我联系实际,贴近生活。“How many ?”本身就是一个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话题。我从这一点出发,紧紧围绕生活来开展教学。如数手指、记电话号码等。

  总而言之,我在设计这堂课时,尽可能地采用听、说、游戏的方式,通过各个有趣、实用、轻松、活泼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由于自己水平有限,各个环节之间还不够连贯,还存在着很多很多的缺点和不足,愿各位评委、各位专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因此,我们要鼓励孩子们,让他们知道“English, I can”.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同仁们: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感悟生命,品味生存》,把我对史铁生《我与地坛》这篇散文的教学设计理念及其教学设计给大家谈谈,稚嫩与不足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教学设计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于漪老师也说:“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高考话题作文的内容已经开始涉及到心理学、哲学的内容,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教师培养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尤其要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修养。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我设计让学生“感悟生命,品味生存”这一思想主题的同时,也落实把握文本“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与语言的涵咏。

  解读《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中国现当代散文、外国散文中的一篇,是一篇自读课文。高中语文分别在第一册和第三册共安排了了三个单元的散文教学,其中第一册的散文教学要求要使学生在初中散文学习的基础上对散文的欣赏能力有所提高。这个单元的散文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在二单元的前两篇散文中我已经教给了学生学习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针对《我与地坛》这篇自读课文,我将着重培养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文体的能力。抓住核心内容,了解文本特点。

  《我与地坛》(节选)这篇散文第一部分写地坛,写自己在地坛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第二部分写母亲,写自己感受母爱后对生存有了更深层的领悟。这篇课文最突出的艺术形式是借景抒情。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决定了这篇课文解读的核心内容是感悟生命,品味生存;学习并借鉴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解读学生: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到有关生命话题材的文章,如张晓风的《敬畏生命》、蒙田的《热爱生命》。现实生活中也了解一些像张海迪、海伦·凯特等勇敢挑战生命的人物,所以对于史铁生的人生经历叙述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结合高中学生对生命的意义与生存的价值开始进行深入思考这一现实,及其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的态度与表现,我想通过史铁生的人生经历让学生明白:苦难增加了生命的厚度,赋予生命凝重悲壮的`色彩,人,就应当在这冰冷而又燃烧着的有限世界中带有伤痛地生活。痛苦,有时是证明我们活着的惟一方式。痛,并快乐地活着。……总之,给学生一点关于痛苦的哲学观点,给他们自以为痛苦的高中生活铺垫一点理论基础。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通过为数众多的散文学习,熟练地把握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本身也不会构成学习的难度。而关键在于“景为什么能成为情的依凭所在?”这个问题。学生在解读《我与地坛》时,可能会对地坛为什么能给予作者生命的启示这里形成阅读障碍,一方面是因为地坛包蕴的历史内涵与人文精神本身的丰富性;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人生体验与经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此造就了学习中的难点,教学过程要视情况给予一定的关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课堂得到不同程度的感悟与启发。

  教学课时与教学目标的设计

  基于对教材与学生的分析,我安排了两课时完成这篇自读课文。并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说出作者对生命和生存的理解。

  2、找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句子若干,品味其中包蕴的情感。

  3、学习此文后,能产生勇敢面对生活的信心,有亲近关心母亲的冲动。

  教法与学法的设计:

  教法:启,拔,导

  学法: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练笔强化。

  下面,我重点给大家谈一谈我在第一课时的教学策略及实施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计:

  第一课时:感受生命,品味生存

  教学设想:完成教学目标1、3。分四个环节展开。重点放在第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教学环节:导语引悬念,激发出兴趣。学生在大目标的指引下展开与文本的第一次对话。(约11分钟)

  教学步骤如下:

  1、教师导语:“有一位青年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于是,退家静思,努力读书,苦练写作,终于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底子的工人成就了一名颇具哲学家气质的作家。你们想知道他是如何从痛苦中解脱,完成由工人到作家的蜕变过程吗?”(教师板书课题:我与地坛)(1分钟)

  [设计意图]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对学生学习有促进作用。因此,我设计导语时尽可能引起学生的阅读文本的兴趣。

  2、教师要求学生在5到8分钟内快速阅读全文,并且用几个词归纳出这篇散文的核心内容。(约10分钟)

  [设计意图]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因此,我限定阅读时间,并要求阅读后归纳概括。通过课堂上反复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二个教学环节:在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出示具体学习目标后,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的第二次对话。(约7分钟)

  教学步骤如下:

  3、教师出示具体学习目标:(约1分钟)

  (1)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对生命的理解是什么?

  (2)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在母亲的人生经历中得到的生存启发是什么?

  4、学生第二次深入文本阅读。(约6分钟)

  [设计意图]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问题教学法,认为这种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因此,我向学生出示了具体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独立地深入地探究文本。

  第三个教学环节:在学生深入理解探索文本的基础上,展开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约20分钟)

  教学步骤如下:

  4、逐一落实具体学习目标。

  (1)落实具体目标1,并给定学习方法:找,读、议。(约10分钟)

  教师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引导学生谈一谈“你对生命的理解

  与史铁生有无相同之处?你对生命的理解是什么?”

  [设计意图] 由于学生个人经历与人生体验不同,决定了各自对文本的解读,对生命的理解也不会相同。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体验,重在让每一个学生有所领悟与体会。贯彻素质教育课堂要面向全体的要求。

  (2)落实具体目标2,并给定学习方法:说,议。(约10分钟)

  教师设计了两个小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其问题依次是:读了文章的

  第二部分,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从母亲的人生经历中得到的生存启发是什么?重点放在第二个问题,根据学生发言情况,我适时补充三个素材引导学生感受、品味生存。第一个是“夸父追日”的故事,第二个是“西西弗的神话”,第三个是老子的名言“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设计意图] 让学生品味到生存的凝重悲壮,明白生命只有在负重的时候,才能展示出其不凡与可贵,以此消融平时学习与生活中感受到的挫折与痛苦。通过师生对话,展开心灵的交流,提升学生的精神与情感。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哀,产生爱戴母亲的情愫。实现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的目的。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木兰从军》是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课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讲的是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本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思考及想象能力,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好教材。

  二、说学生。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但爱表现,常凭兴趣做事。在教学中若能灵活运用电教媒体,通过动画游戏等手段传授知识,学生将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针对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3、学会5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

  其中,目标1、3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四、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文内容,我将在教学中采用各种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将采用“学——玩——说——做”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后说,说后做,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来动脑、动口、动手,获得新知。

  五、说教学程序。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

  1、 播放《花木兰》动画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大家想知道刚刚看到的这位英勇的将士是谁吗?想知道关于她的故事吗?

  3、 出示课题,解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观看课文动画,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

  3、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2)游戏加深记忆。通过玩拳击小游戏来巩固所学的生字读音。

  (3)指名分节读课文。

  (4)分组朗读比赛,看谁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名、征、兵、父、病”,读一读,认一认。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并说说怎样来写这些字才好看。

  3、口头扩词。

  4、生字描红。

  (四)作业。

  1、 朗读课文。

  2、 书写生字。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师、尊敬的评委:

  从我的家乡浙江平湖小巧玲珑的东湖畔来到大都市武汉美丽大气的东湖边,是一种缘份;今天,在田汉大剧院,高唱国歌,和孩子们一起走进《开国大典》,也是一种缘份;作为来自基层县市的一名教师,能有幸向来自全国各地小语届的精英、专家们学习,更是一种缘份!感谢这四十分钟,感谢长江水孕育着的江城的孩子们,这是我从教18年以来语文人生中的一次难忘经历!

  老师们,《开国大典》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作者借三十万人民的心,强烈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新中国成立是我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在研读课文过程中,我感觉到文章很长,且当时的时代背景又远离孩子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而文章又具有十分丰富的政治思想内涵,第一课时如何取舍教学内容,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如何运用教学手段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打造常态课中的精品课?这是我思考最多的问题。

  预设中,努力把握孩子的认知起点,把学生的情知世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因此把课后的习题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习题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习题二,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反应的语句,并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鉴于此,主要设计了二个板块的内容,在第一个板块中,着重强调梳理文章结构,强化整体感知,把理清开国大典的进行程序作为训练重点,以此帮助学生明了课文主要内容。我在教学中努力真实地体现生成过程,以此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优化整体阅读。其目的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突出了整体感知,另一方面,强化了第一课时的重点,突出第一课时的特点。第二板块,从语文的本真目标出发,从语言学角度强化文字理解,促进情感感悟,抓住主席的动作及人民群众的反应来实现阅读理解,也就是采用了这样一个问题:哪一个场面深深打动了你的心?哪些语句拨动了你的情弦?以此来统领重点内容的理解。用选择性学习来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并努力实现师生、生生间的多维互动与多元感悟。努力寻求语言训练与感悟的结合点,形成“情知交融、情语相谐”的语文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让语文课成为“语言”的课堂。让孩子亲近文本,以各种方式的读,默读、自由读、朗读、引读,以及体现自读自悟的个性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走进字词,在字词理解、语言感悟中体味语文,发现语文的美。让孩子感受意象,以想象训练丰富语言感悟,生发形象。

  努力让语文课成为“情感”的课堂。语言文字中群众的情与教师情、学生情,在语言教学的生成过程中,形成一个具有震撼力的情感场,让孩子的.情感在文字上舞蹈,我始终认为情感是文字的旋律,文字是情感的体操。教学中时时突现情感的魅力,师生撞击、音像刺激、气氛感染,以情促悟。

  努力让语文课成为“艺术”的课堂。让感悟成为有支架的体验方式。如理解毛泽东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这一场面,我刻意回避以录像代替理解,而辅之以图文阅读,在强烈的对比与认知冲突中促进孩子对语言的感悟,在课堂结束时才用主席宣布成立的视频冲击学生情感。这样的安排用意十分明显,旨在强化语文性,实现语言训练的有效性。在理解瞻仰和站字的含义时,同样采用了比较和替代的方法,以这样的训练载体实现了训练与感悟的有效统一,使教学过程更扎实、更丰实、更朴实。

  简单地说,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有效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始终是我追求的目标,今天的这节课也是我追求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站,正如一位专家所言:语文教学没有句号,只有逗号……恳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朋友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林甸县实验小学的刘春霞。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分一分》(一)。 我将从以下四部分进行我的说课。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步认识分数,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用整数来表示数的经验,但是关于分数的意义、读法、写法以及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与整数大不相同。我班孩子农村的比较多,相对来说实践经历比较丰富些,我想在突破平均分这个难点上应该容易些。但在用分数表示时有些学生在学习上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我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导入部分和习题部分我都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使之更适用于我班孩子对知识的理解。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会认、读写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涂一涂、说一说、折一折、练一练以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感悟分数的意义,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感悟出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第三部分:教材处理

  教学重点: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以及会读、会写分数。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平均分。

  第四部分:教学流程

  《分一分》一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一、 欣赏图片,导入课题:出示课件

  本节课我是从半个花瓶、半件衣服、半个苹果图片进行导入的。让孩子们欣赏过这些图片之后,说一说生活中还见过那些半个的现象?从而引出课题。从半个进行导入,可以说我是做了一次大胆的设计,打破了从吃东西、分东西角度进行导入,对于导入自己有这样的想法,孩子们对半个不陌生,像半个苹果、半块月饼..等等,可是在孩子们的表象中这半个并不一定就是指正好的一半,大小不等的半个孩子也认为是一半,为了能够让孩子们区分真正的半个是指平均分所得到的,基于这一点的考虑,我借助了在对称图形中接触过的对称图片来导入,使孩子们的思维迅速的就进入了平均分的表象中,.这样也就在孩子的印象中建立了平均分这个模型。本课的导入有待于各位专家和领导给予点拨、指正。

  半个用数字谁来表示?提出这样的疑问之后,在孩子们困惑的时候,插入一个知识链接,引出二分之一这个数学符号。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孩子们理解二分之一是表示平均分的半个事物。

  二、探究实践、感悟新知: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先引导孩子们说一说生活中二分之一的现象,然后理解二分之一中的2和1分别表示什么。通过涂一涂、折一折进一步认识二分之一和四分之几,完成教材所给的对应练习。

  对整体1的认识和理解,按教材的安排第一课时只是让学生明白把一个整个的物体进行平均分从而得到一个分数。但在对应的习题中却出现了把几个圆看做一个整体的练习,所以在和大家研讨的过程中我也很是矛盾,各位网友老师们的意见也各不相同,经过多次的修改和思考我最终决定还是把多个物体看做整体1的内容安排在第一课中。先让孩子们举例说一说把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在这个基础上延伸到把多个物体看做整体1,在一步一步的引导中孩子们就把多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这个难点突破了,在课堂实践中我觉得这样的调整还是得当的,孩子们很自然、很顺畅的对整体1的认识就拓展到多个物体。这样一来对解决课后的.对应练习孩子们也就迎刃而解了。此处只是个人的设计想法,希望各位领导和同行们共同探究,给予批评指正。

  三、自主探究、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在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中孩子们无形中对分数的读法有了初步的认识,此处我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汇报的形式完成的。课件出示课堂反馈来看,效果比预期的要好,除了个别孩子读分数、写分数的时候出现分子、分母读写颠倒的。其它地方的知识点同学们掌握的都很好。

  四、拓展与应用:课件出示

  练习是巩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在练习设计中着重体现了尊重教材和拓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使知识的难度降低,学困生跳一跳够得着。优等生想一想做得上。(课件演示)

  五、全课回顾

  通过学习让学生谈一谈你获得了哪些收获?那些快乐?最后是课堂小结。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6-25

《匆匆》说课稿10-28

《坐井观天》说课稿08-16

《比尾巴》说课稿10-30

白鹭说课稿08-25

《故乡》说课稿08-23

《琥珀》说课稿09-22

跳水说课稿07-30

《春》说课稿10-19

数轴说课稿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