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10-29 09:45:5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集合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集合10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二、本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1、了解戏曲发展历史和戏曲发展的基本规律。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戏曲。

  3、提高学生中国文化素质,树立创造现代戏曲和中国现代文化的信心,为学生进行戏曲理论研究和创作作必要的准备。

  三、教学基本要求

  贯彻“古为今用”的原则,向学生系统地讲授中国戏曲史的知识和重要作家作品。让学生认识在这部历史中,群众、演员、剧作家表现出的惊人创造力;发扬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精神,对遗产进行鉴别,为繁荣社会主义的戏剧事业,提高人民的精神文明服务。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戏剧的起源与早期戏剧

  戏曲艺术的主要特点为诗、歌、舞的结合,按“谱式”(一般称为程式)规定进行创造,经过长期蕴育,至宋代成熟。(6学时)

  教学要点:宋代以前的戏剧称古剧、百戏角抵戏、歌舞戏、参军戏、宋杂剧,金院本等。宋南戏的`出现标志着戏曲的高度成熟。

  第二章 元代杂剧

  元代杂剧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它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金元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风貌。(8学时)

  教学要点:元杂剧的剧本体制和演出体制,关马白郑等元曲四大家,王实甫和《西厢记》,金元舞台和演出活动。

  第三章 明代戏剧

  明代前期戏剧舞台总的状况是较为沉寂,剧本大多为改本戏文;创作数量少,伦理道德剧占绝大多数。《宝剑记》的出现,是明代戏剧的转折点,此后戏剧创作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8学时)

  教学要点:明初四大改本戏文“荆刘拜杀”和《琵琶记》,《宝剑记》、《浣纱记》、《义侠记》、《玉簪记》、《红梅记》等重要作品,汤显祖和《玉茗堂四梦》,传奇的体制,声腔和舞台艺术,明代杂剧。

  第四章 清代戏剧

  明末清初的戏剧表现了社会复杂的斗争生活,传奇作家比较注重联系舞台实践,编剧技巧也有明显提高。清代中叶以后传奇时代已接近尾声,花部的兴起是中国戏剧走向近代化的一个预示。(6学时)

  教学要点:李玉和《清忠谱》、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花

  部的兴起与“花”“雅”之争,清代杂剧。

  第五章 京剧及晚清戏曲改良

  京剧是徽戏的继承和发展,又是花部诸腔结出的丰硕成果,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戏曲开始了改良,近代戏曲史论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4学时)

  教学要点:京剧的形成和发展,晚清的戏曲改良运动,汪笑侬和京剧改良实践,王国维和《宋元戏曲史》。

  第六章 在“五四”新文化和新兴话剧运动的影响下,现代戏曲在变革中发展。(4学时)

  教学要点:梅兰芳等“四大名旦”与京剧艺术的发展,周信芳和“海派”京剧,田汉、欧阳予倩的戏曲革新,新剧种的兴起,当代戏曲面临的新课题。

  四、教学方法

  以教师讲授为主,分阶段组织课堂讨论,课堂中展示图片资料及放送演出片断,布置课外阅读历代戏曲名著并观看名剧演出录像。

  (课前要求学生学唱1-2首戏曲片段。为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做充分的准备。)

  五、考核方法

  闭卷考试,知识性试题和分析性试题基本各占一半。

  六、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问题

  第一,内容多,时间跨度长,教学中既要注意系统性又要突出重点。

  第二,戏曲是舞台艺术,应积极利用录像资料,使学生了解戏曲作品和舞台艺术。

  七、参考书目:

  《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中国戏剧通史》 张庚 郭汉城主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 《中国历代剧论选注》 陈多 叶长海选注 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

  为了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我设置了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5分钟)

  一、导入

  1、课前要求学生学唱1-2首戏曲片段。为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做充分的准备。

  2、播放多媒体视频,吸引学生关注,激发兴趣,(激发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求知欲同样是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

  第二环节:(20分钟)

  一、提出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三、播放视频片段:戏曲

  第三环节:知识迁移,拓展延伸(5分钟)

  回答问题(形式多样)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

  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改变传统的教师总结学生被动听教学模式,为学生小结教师适时引导补充,这样,既强化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归纳和概括能力。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5分钟)

  欣赏一段戏曲,记下它的戏曲名称、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并写写自己鉴赏体会。

  教学体会:

  总之,本节课我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法、、知识迁移法、建立模型法、分组讨论法、问题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学生自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实验、电教媒体等教学手段,把学生探索知识、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渗透学生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目的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申请免费的电子邮箱》是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在前面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知道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网络操作,利用网络免费资源获取免费的电子邮箱,为下一节课学习《收发电子邮件》作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掌握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的基本操作。

  2、学会利用网上免费资源获取免费的电子邮箱。

  能力目标:通过自我探索,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网络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兴趣和意识,体验交流的愉悦。

  2、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与他人交流。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网络免费资源获取的免费电子邮箱。

  难点:注册资料的填写。

  四、说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用电脑1台,学生用电脑若干台。

  五、说教法学法

  1、任务驱动法。根据学科特点,我将以“任务驱动法”将教学内容设置成一个个具体的教学任务贯穿本课,在任务驱动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学会去发现、去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直观演示法。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独立完成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操作有一定的困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直观演示法组织教学,可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操作技能。

  3、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法。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此产生的效果必然是事半功倍。任务的完成就标志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也能体验到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六、说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课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本课教学过程设置为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我拿一封信在手上,问同学们有没有写过信,发一封这样的信要准备些什么东西,对方收到需要多长时间,总结出这种寄信方式最大的不足就是耗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有一种新的寄信方式,它的特点是:传递速度快,范围广,收费低等。它就是电子邮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申请一个免费的电子信箱。(板书课题)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比较两种邮件方式的优劣,从而引入本课课题。

  第二环节:直观演示,激发兴趣

  老师打开126网站,通过大屏幕,演示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过程。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直观演示,使学生对申请的过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也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就想尝试申请的操作,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X。

  第三环节:主动探索,获取新知。

  教师出示三个学习任务:

  任务一:组织学生讨论:还有哪里可以申请到免费的'电子邮箱?

  任务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填写注册信息的操作。

  任务三: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电子邮箱地址的基本格式。请学生观察几个邮箱地址有什么异同?然后得出结论。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完成任务一,使学生知道免费的电子邮箱随处可寻,一些大型的站都提供免费的电子邮件服务(如新浪、搜狐、雅虎等),通过完成任务二,使学生明白必须遵守注册条款,健康文明地使用网络资源与他人友好交流。通过完成任务三,使学生懂得电子邮箱地址由用户名与服务器名两部分组成,中间用符号@连接。

  第四环节:自主学习,巩固新知。

  出示任务四:老师及时为学生提供几个大型网站的网址,让学生到不同的网站上申请电子邮箱,要求学生组成小组互相合作,交流注册心得,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申请不同网站上的免费电子邮箱,既巩固了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操作,又掌握了不同网站邮箱地址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第五环节:课外延伸,拓展知识。

  出示任务五:鼓励学生课后通过电子邮箱与远方的朋友进行通信,交流。让学生尝试:如何登陆自己的邮箱?如何发送邮件、接收邮件。

  [教学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外主动探索,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第六环节:小结

  老师充分肯定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用激励、赞赏的语言总结、表扬。

  [教学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板书设计:

  申请免费的电子邮箱

  申请(新浪、搜狐、163等)

  注册

  邮箱地址:×××@163.com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奴隶英雄》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第十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二课。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古今中外英雄人物的,意在让学生走近英雄人物,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感受他们的英雄气概,激发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本文写了斯巴达克在古罗马斗兽场被逼先与狮子搏斗,得胜后,又跟十个奴隶搏斗,他便动员奴隶们起来反抗并带领奴隶们举行起义的故事,揭露了奴隶主贵族的残忍和奴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奴隶英雄斯巴达克的勇武、富有反抗精神。

  全文分成四个部分:首先课文阐述了当时的社会情况,交待了斯巴达克的身份和特点。然后写斯巴达克打死了狮子,司令官下令让他和十个奴隶打,并且都拿着武器。接着又叙述了斯巴达克启发奴隶弟兄诉说苦难,激起他们对奴隶主的仇恨,鼓励他们起来反抗。最后讲奴隶们在斯巴达克的带领下冲出铁门,举行起义。课文的重点是斯巴达克启发奴隶弟兄们诉说苦难,动员奴隶们起来反抗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内容直接反映了剧本的主旨:揭露奴隶主的残忍本性,歌颂斯巴达克勇武、富有反抗的精神。

  课文是一个独幕剧,与平常所见的文章表达形式有所不同。剧本开头先说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剧中人物和布景等,然后再写人物对话。故事中情节的发展变化,人物的动作、感情、语气等,则在括号里加以注明。

  斯巴达克作为奴隶英雄,可歌可泣的事迹数不胜数,作者写这个独幕剧,特意选择斗兽场这一地点,选择斯巴达克带领奴隶们举行起义这一特定的事件来展开故事。全文情节紧凑,主题鲜明,扣人心弦。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虽然也知道不少英雄人物的故事,但是这篇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以前在罗马城斗兽场上发生的奴隶起义的故事,学生缺乏对那段历史的了解,不清楚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文本有很大的距离。

  另外,这是一个独幕剧,它的表达形式与平常所见文章不同,学习方法也不一样,学生没有很多学习的经验,不能很好地把括号里表示人物的动作、感情、语气等内容和对话联系起来阅读和思考,因此,他们难以深刻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阅读起来有障碍。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年级的教学目标,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斗兽场、奴隶、残杀、连滚带爬”等词语;进一步把握剧本的特点;对奴隶制社会及斯巴达克起义有所了解。

  五年级的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还要继续培养。有些可以在语境中加以理解;而有些词语的理解要老师帮助提供资料,如“斗兽场”、“奴隶”等。

  目标二:分角色朗读课文,从罗马贵族的残忍与斯巴达克的英雄气概两方面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了解人物的内心的方法。

  这是剧本,表达形式与一般课文不同,学生学习起来有难度。在学生自读课文时,要引导其阅读方法,要将括号里的内容和对话联系起来阅读,边读边思,边读边谈谈感受。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下午)好!我是X号选手。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六课《穷人》,课题分两个课时完成,下面我将根据第二课时的内容来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穷人》是六年级S版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精品力作。本文写的是家境贫寒的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顾自家的窘困,毅然收养死去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本文所在的第四单元“情暖人间”的文章都是美好真情的赞歌,学习这个单元,主要感受朋友、亲人、邻里的真情。本文是学习了第一篇课文关于朋友真情之后,学生进一步感受邻里的真情,(这些话可否不说呀?我怕时间不够。或者再简缩一点。呵呵)是小学六年级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人间真情的好材料,更是他们得到人文启迪的好题材。

  (小学语文课本的单元不像中学的,他不是文体的归类,而是从写作内容上归类。第四单元为“情暖人间”,其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穷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永生的眼睛》、《船长》。)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评价小说人物的能力。(够具体了吗?哈哈)

  3、情感目标:体会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使学生得到人文启迪。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把握课文内容,正确评价人物。

  2、难点: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通过人物形象感悟文章主题。

  四、教法、学法

  (一)教法:问题教学法、对话问答启发法、诵读教学法。

  (二)学法:朗读感悟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探究法。

  (我选择第二课时为我的说课内容,还要说明课时安排吗?)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学习了《穷人》的第一段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复习旧知来导入新知:正当桑娜等夫心切之时,她做了什么事情,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完整的导语可否不出现在说课稿中?)

  (设计依据:描述画面,带入情境法,营造气氛,激发学生感情,可为整堂课的讲解定下基调。)(这些在说课时可以不用说出来)

  (二)精读课文,领悟内涵

  为了便于授课,使教学程序更加有条理,我充分运用问题教学法,通过设计以下5个问题展开整篇课文的教学。

  1、 第二段主要写了谁,做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

  (参考:写桑娜把邻居的两个孤儿抱回家,结果内心忐忑不安,担心丈夫不同意。)(说可时不必念出来)(下同)

  我将运用问题教学法把学生引到第二大段的学习中。首先,让学生边朗读边找出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的句子;通过点名提问学生,然后师生集体纠正、总结,老师概况板书(桑娜:非……不可,忐忑不安,揍我一顿也好)。最后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描写人物形象的语言,体会六个省略号在文中的不同作用,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及思想感情,为下面的分析人物形象及理解文章主题做铺垫。

  2、分析人物形象

  老师引导:据其家庭情况她有能力帮助西蒙抚养孩子吗?说明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参考:说明她是一个善良、有同情心,关心穷人的人。)

  运用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找出描述人物形象的句子;然后鼓励学生讨论探究并分析人物形象,最后教师进行纠正、归纳,并板书(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

  2、 第三段主要写了谁,做了什么事情?

  (参考:写渔夫回来听说邻居西蒙死了,主动要求妻子将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

  首先,让学生边朗读边思考问题,然后分别找出描写渔夫的神情、动作、语言的词句;同时提出问题:渔夫的脸为什么会变得严肃、忧虑?“熬”字说明了什么问题?最后,师生集体解疑,老师板书(渔夫:忧虑、得……报过来、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3、 分析人物形象。

  (参考: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

  让学生找出描写人物的词句及渔夫和桑娜的对话,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并通过小组讨论,从而体会、归纳渔夫的人物特点,最后师生集体纠正、归纳,并板书(善良、有同情心、关心穷人)。

  (依据:小组交流是反馈信息的最佳形式,能很好的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这些在说课时可以不用说出来)

  4、 从两个主人公的人物形象中你体会到什么?

  (参考:主人公的善良之心、同情之心、助人之心,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品质。)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渔夫和桑娜的对话,从而体会文章情感,让学生从朴实的语句中感受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深入领会桑娜渔夫善良的心。

  (依据:把朗读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有感悟后品读,在品读中加深感悟。另外,把朗读的方法教与学生,“授之以渔”,也体现“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这些在说课时可以不用说出来)

  (三)总结

  通过复述故事,让学生回顾全文,总结归纳课文主题,再次品读小说语言,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

  为了发散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良好情感,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在学习文章之后,从主人公的行为中得到什么启示?

  八、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续写故事的作业,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渔夫和桑娜及七个孩子今后的命运。

  九、板书设计

  (我就觉得这板书太多了,只有六七分钟说课,哪能写得了那么多字啊?呜呜……我想办法精简一下吧!对了,能不能只板书课题,板书设计只在说课稿中呈现呢?嘿嘿……)

  穷人

  人物 内心变化 性格特点 主题

  温暖而舒适

  心惊肉跳 勤劳、善良 穷苦的劳动

  没有抱怨 人们淳朴、

  桑娜 非……不可 善良,宁可

  脸色苍白 善良、同情,关心他人 自己多吃苦

  忐忑不安 也要帮助别

  穷人 揍我一顿也好! 人的高尚品

  质。

  严肃、忧虑

  渔夫 得抱过来 善良、同情、关心穷人

  能熬得过去

  写作特点:语言通俗易懂,脉络清晰。

  刻画人物(神态、动作、心理)语言生动细腻。

说课稿 篇5

  (一)练习巩固,实践运用。

  能不能在简单的情境中正确使用米或厘米,反映出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观念是不是清楚和牢固。第53页第3题在量出身高中1米长的那段以后,剩下的部分不够1米,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能进一步体会米和厘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第4题为4个物体的长度选择适宜的单位,如床长2米。可以先想一想家里的床,由此选择米作单位。还要想一想如果用厘米作单位,那么长2厘米的床还能让人睡觉吗?引导学生开展这些形象思维,使米与厘米的长度观念得到巩固。

  同时适当补充一些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课堂小结,升华认识。

  引导学生回忆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它对你有什么帮助?这节课你表现得怎样?等等。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

  (三)久经磨课,追求卓越。

  教学的成功在于能够发现并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环节。我长期在低年级进行数学教学工作,对文本还是熟悉的,但对细节的把握和对学情的分析还要下细功夫。努力做到:

  1. 研读教本。把握内容核心,校准施教目标。

  2. 以学定教。反复比对教案,按班实施计划。

  3. 情趣高效。设计多种活动,鼓励人人参与。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始终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现和形成的过程,问题的设计始终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75—78页。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据整理的方法,学会绘制和分析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学生前面学习的统计知识的一个延续和发展,也是后面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非常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系统,培养统计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充分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2、使学生与老师一起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教学难点:横轴位置的确定与纵轴单位长度的划分。

  重点:是复式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读图能力。

  难点:是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作出合理的分析与预测

  四、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法”,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了解——尝试动手制作——掌握规律——运用规律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运用旧知迁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讨论学习法等。另外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意识,注重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精神的培养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预习,搜集各种统计图。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四、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20xx年中国申请20xx年的世界博览会的视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20xx年12月3日是什么日子吗?你知道当时各个城市的得票数吗?学生课前已经搜集好。

  2、为了便于分析,整理出的数据,我们可以制成统计表,出示统计表,还可以制成什么?学生经过前一天的预习,能说出还可以制成统计图。

  3、你知道有哪些统计图吗?把你搜集到的统计图给我们展示一下,师也出示各种统计图,并就其中的一张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你能看懂这张统计图上表示的数量各是多少吗?或者问,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让学生讨论,互相说一说,初步感受到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的。此题可以用实物投影出示。

  4、条形统计图怎样画呢?它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研究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先出示方块图。但是方块图比较麻烦和零碎,所以可以直接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制成条形统计图。出示改编后的例题。

  2、生先自学P75的`制作步骤。

  3、师引导生汇报,师板演,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画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分别叫横轴与纵轴,分别表示人与得票数,要画在一张图纸的左

  下方,但下面和左面都要留有一定的空间;②在横轴上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因为有五个城市,所以要把横轴平均分成10份,一般情况下,直条的宽度和间隔一样宽,在2、4、6、8、10等份下注明五个城市的名字;③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得票数,一格表示5票,最大的数量是36票,所以纵轴的长度至少要画8等份,并在纵轴的上面内侧标明单位:票;④根据数量的大小画出不同的直条,为了美观,直条中可以涂上颜色。并在直条的上方注明数据;⑤写出条形统计图的标题和制图日期。后两个步骤可以放手让学生在教师发的图纸上画,图纸上已经画好了一根直条,留下两根让学生自己画。

  4、统计图的分析

  5、与统计表相比,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形象具体,一目了然,更便于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

  6、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先讨论,互相说,再看屏幕说。

  三、练习强化

  试一试

  出示1020年世界博览会申办城市第三轮得票情况统计表,让学生史着做一个条形统计图

  想想做做

  1、出示77页第1题问学生从中获得了那些信息?

  2、在书上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

  3、第3题横向条形统计图学生有可能会把数据写错,所以我要在这里提醒他们。

  课后拓展

  分小组选择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家庭用水、用电,全校各年级人数,等,实践调查,制成条形统计图。

  四、全课小结

说课稿 篇7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秒表巧用》,这是一堂技术实践课,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下能够自行完成,制作出作品。

  一、说教材

  “秒表巧用”是广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四章第一节“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内容的延伸。

  1. 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在生活中始终渗透着如何利用VB编程的问题,而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我们除了使用别人的软件程序外,还可以亲自动手来设计程序,满足我们特定的需要。

  2. 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本节课主要就是利用VB这个辅助软件来制作一个秒表小程序,最后利用这个秒表程序进行下节课的预习。

  二、说学情

  知识、能力基础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认识到VB的作用,也大概了解了VB的'界面,能够理解简单代码的含义,这节课给学生介绍VB中建立工程最后生成可执行文件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VB的安装方法及界面的介绍(利用微课的形式);

  体验程序的概念,体会程序的运行过程;

  让学生掌握简单VB界面的绘制方法,激发学生对程序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够理解简单的代码的含义,能够解释简单代码;

  熟练掌握时间控件的使用;

  (二) 过程与方法

  采用案例学习、问题驱动的过程,掌握VB的使用方法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提高学生在信息社会的生存技能

  2. 加强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编程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验程序运行的过程,能够用VB生成简单的小程序。

  教学难点:

  对程序代码的理解和解释。

  五、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小组讨论法、边学边练法进行教学,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引出秒表,如何安装VB。

  {新课讲解}

  (一)制作秒表

  ⑴介绍VB窗体,菜单。

  ⑵创建窗体。

  ⑶代码

  运行。成功后生成.Exe

  (二)巧用秒表:一站到底

  课后反思:

说课稿 篇8

  教材分析

  时间的计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秒的认识”以后,知道1时=60分,1分=60秒的基础上,对时间进行的简单的相关计算。本课包含两个知识点:时、分、秒的换算和时间的计算。

  说教学目标

  1、会进行时、分、秒的换算。

  2、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3、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前两个目标在课上出示了,虽然最后一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课上没有出示,但是渗透在我讲课的过程中。

  教法与学法

  这节课中,我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学,再通过后教环节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方法的方式完成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包含两个知识点:时、分、秒的换算和时间的计算,所以我采用了两学两教,先学时、分、秒的换算,再学时间的计算,这样有利于分别总结归纳方法。

  教学过程分析

  一、板书课题

  二、一学

  ㈠出示教学目标1: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明确第一个学习目标,知道要学会什么。

  ㈡出示自学指导1

  认真看课本62页例1:

  思考:1、时与分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分与秒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⑴大单位→小单位

  怎样把“时”化成“分”?怎样把“分”化成“秒”?

  ⑵小单位→大单位

  怎样把“分”化成“时”?怎样把“秒”化成“分”?

  (自学时间:3分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例题,边看书边思考,这些问题对于学生归纳总结做题方法有很大的帮助,这些问题搞懂了,理顺了,做题方法自然就会了。

  ㈢先学

  、生看书,师巡视督促学生认真自学,坐姿端正。

  ㈣检测1:

  3时=()分240分=()时

  5分=()秒180秒=()分

  设计意图:学生做完后检测自学效果。书上例题只讲了大单位如何化成小单位,反过来小单位如何化成大单位没有讲,但在练习中又经常出现,有些学生两种类型会都做,但有些学生只会大化小,不会小化大,所以我认为两种类型都要讲,让学生先做,先思考。最后在后教中引导学生总结出方法。

  三、一教

  1、更正

  2、讨论:若对,你是怎么做出来的?

  若错,错在哪里?

  3、评正确率,并让改错

  4、小结:

  时60分60秒

  大单位→小单位前面是几,就是几个60相加

  小单位→大单位看前面包含了几个60就是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教师不断的引导,让学生发现左边2道是大单位化成小单位,右边两道题是小单位化成大单位。从而引导学生分别发现和总结出大单位化小单位的方法,小单位化大单位的方法。

  四、当堂训练2(书上62页做一做第1题)

  3时=()分4分=()秒

  设计意图:巩固刚才学的知识

  五、二学

  ㈠出示教学目标2: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第二个知识点要学什么。

  ㈡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62页例2,思考:书上用了几种方法计算时间?你还有别的'方法吗?(自学时间:5分钟)

  设计意图:提倡算法多样性,鼓励学生还想出不同算法。

  ㈢先学:生看书,边看书边思考。

  ㈣自学检测2

  做数学书63页第4题

  设计意图:这道题比较直观典型,有钟表的模型,在计算时间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有多种算法,有些看钟表数格子就可以解决,还有些用减法和加法都可以算时间。

  六、二教

  1、更正

  2、讨论。若对,你是怎样算出来的?方法是什么?若错,为什么错?

  3、评正确率,并让改错

  4小结计算时间的方法:

  1、数大格:乘法

  2、减法(后面时刻-开始时刻)

  3加法(把不同时间段加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算不同的经过时间,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算法,从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计算时间的几种方法。

  七、当堂训练2(做一做第二题)

  设计意图:巩固时间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八、全课总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计算时间,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合理的利用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设计意图: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说课稿 篇9

  《瓢虫的花衣裳》是新课程标准美术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课内容。本课是一节造型。表现课。本课通过以学生喜爱的动物题材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欣赏、 探索、创作、表现、评价活动,从而认识瓢虫这种小动物的可爱和美丽。教材旨在以丰富生动、具示范性的图片、简明的文字、提示主要教学内容及具开放性、选择性的教学要求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交流的活动,并在学习过程中发展感知、形象思维、合作能力,培养探索、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并促进个性发展。,在逐步推进并不断深入的新课程标准教材的实践中,本课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大胆尝试,以多元化的教学思路,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力求能使学生达到一课一得的学习目的。

  学生分析

  1. 小学一年级学生对小昆虫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设计、装饰能力,同时,让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使他们了解到课后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来制作物体。

  2.学生具有初步的搜集信息能力、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情意领域:学生了解瓢虫的自然生活习性,分辩美丑、善恶,让学生养成爱护益虫,保护自然环境的习惯;

  2、认识领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瓢虫的外形、花纹、色彩、对称的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操作领域:学会探索具体的绘画方法和制作技巧,并创作瓢虫。

  教学重点:

  欣赏、感知、探索、理解自然界,感受瓢虫的形、色、动态之美,引发喜爱动物之情和环保意识,探索用各种媒材自由创作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和综合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有创意的瓢虫的花衣裳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瓢虫资料、半圆形物品(例如:瓶盖、半个乒乓球等)、好看的纸(如:彩纸、糖纸、包装纸等)、剪刀、胶棒、透明胶等。

  2、教师准备:实物投影、课件、瓢虫图片、利用各种材料制作的范作

  教法: 讲授、演示引导法、观察演示法、

  学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交流展示法......

  二、教学结构的设计

  本节课以“故事导入课题、寻找特点、新课教授、分组活动创作、展示成果、课题拓展等教学环节开展活动。

  一、谜语导入课题,用故事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的初始思维 在观看动画故事片之前,教师事先提出了几个关于瓢虫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的欣赏故事,这样学生并能有目的的在欣赏的过程中完成了第二环节——寻找瓢虫特点,当美丽的瓢虫在学生的脑子里产生印象时,并会引发第二次的创作冲动——我要能把它们表现出来就好了。这时让学生自由展开讨论:瓢虫的特点。接着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播瓢虫的结构,此时学生会与老师产生共鸣,有种“似曾相似”的感觉,觉得老师的想法与他们相似,就有了跃跃欲试的兴奋,再接着让学生讨论,这美丽的瓢虫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又激发了第三次创作的冲动——我要用最适合的方法来表现瓢虫。

  二、教学媒体的设计

  为了开扩学生的思维,更好的解决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播过程中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瓢虫结构分析和拓展欣赏、播放音乐、实物展台展示成果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从有声、有形到有色等方面入手,循序渐进的推进教学过程。,认识瓢虫的结构特点,揭示教学重点。再通过大量的欣赏,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突破教学难点。

  利用幻灯片进一步展示瓢虫的结构,加深学生对瓢虫形、色的印象,同时要求学生大胆想象,大胆选择表现手法,达到创新的目的。最后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给每一位学生予成就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对成功的自豪感。

  三 课堂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给瓢虫穿上了花衣裳,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瓢虫的知识,还知道了用什么方法能让瓢虫变得更漂亮。希望同学们在课下的时候用更多方法来制作小瓢虫。好了,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说课稿 篇10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浙美版小学二年级第16课,课题为《花瓶》,本次说课我将分成四部分来阐述,分别是说教材,说目标,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首先是第一部分

  一、说教材

  1、 《花瓶》一课是二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运用对称折剪的方法,设计出一个美观新颖的花瓶。是手工制作安排的第一课,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为后一节 《瓶子变个样》的教学打下基础。本节课又运用了色彩的搭配,复习了前几课所学的内容,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花瓶》一课主要以生 活中常见的花瓶为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花瓶的造型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要求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启发,探索花瓶的美。

  2、《花瓶》在课本32~33页,采用图片的形式,展示了生活中各种不同花瓶的造型特点,在探索观察花瓶时创造性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合作能力。

  二、说目标

  1、 本节课要面对的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的儿童对事物的认知还处于概念化的阶段,例如对于花瓶,他们只是从外观上看他们是个花瓶,很少从花瓶的造 型、图案等方向去分析。但是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在教法上,我采用对话法,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达 到师生互动。还有讨论法,以四人为一组,讨论花瓶的外形设计已达到生生互动以及观察、教师示范等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2、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传播者。因此在教法与学法上我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相互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感受力、观察力与创造能力。

  3、根据这一学龄学生的特点和教材所承载的教学任务,我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整合确定为:

  (1)在了解花瓶的造型特点及美化方法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大胆尝试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对称花瓶。

  (2)通过自主观察与实践,提高想像力与造型表现能力激发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根据以上目标,我将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感受花瓶的造型魅力,大胆尝试和“秀”出与众不同的对称花瓶。

  教学难点:如何使设计出来的花瓶更新颖、独特、更具合理性与协调性。

  课前准备:教师 课件 花瓶实物 剪刀 彩纸、双面胶 展板

  学生 彩纸 剪刀 双面胶

  三、 说教学流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导入、新授、作品布置、课堂小结与拓展四个方面进行我的教学。

  第一环节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让学生通过掌声欢迎叮当猫,以他的好朋友大熊搬房子,叮当猫送花而找不到满意花瓶为由,在班级举办花瓶秀,让学生帮忙制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卡通动漫,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 讲授新课

  教师课件展示中外、古代、现代以及生活中的花瓶,让学生认真观察他们各自在造型、图案以及色彩的装饰上有什么不同。再通过实物的展示,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这些花瓶在外形上的相似点以及组成部分

  教师提问又快又准确剪一个花瓶的方法并直接示范剪对称的方法,并讲述各种外形的变化。

  1、课件展示同龄人的作品,启发学生设计思路,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教师布置这一节课的课堂练习要求,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花瓶,以小组合作贴与展板上,举行一次花瓶“秀”.

  设计意图: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大胆自由的把所想的感受表达出来,体验活动的乐趣。

  第三环节作品展示 突破难点

  教师让学生小组派一代表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展板上,教师展示不同的展板,采取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从而让学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最后投票推出“最佳创意奖”

  设计意图: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展自评、互评,在众多的评价中,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发现自己长处,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增加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进一步体验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第四环节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学生的作品,以及在生活上的各种事物的开发、创造

  设计意图:充分肯定每位学生的作品,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作欲望,鼓励学生主动到生活中挖掘美、感受美、创作美

  四 说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成四部分:课题《花瓶秀》,花瓶的基本特征,展示区,作业要求

  设计意图:能够简练清晰的展示这节课的大概内容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简单介绍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6-25

《匆匆》说课稿10-28

《坐井观天》说课稿08-16

《比尾巴》说课稿10-30

白鹭说课稿08-25

《故乡》说课稿08-23

《琥珀》说课稿09-22

跳水说课稿07-30

《春》说课稿10-19

数轴说课稿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