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六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假期有收获》位于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内容结构由“用心过,有收获”和“有打算,不慌乱”两项内容组成,重在学生交流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学好、玩好、休息好、有计划、有收获。从教材结构来看,本节课在整个单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悟假期生活,合理安排假期,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特点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出发点。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本阶段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熟悉的事物有所感悟,但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因此,根据学生的特点,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规定,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情感与态度目标】
品味暑假生活带来的收获,对新学期的学习和以后的假期生活充满信心。
【行为与习惯目标】
学会计划自己的生活,合理利用假期时间。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暑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收获是很多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交流暑期有趣的事情和内心感受。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
知道暑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用过心就会有收获。
【难点】
对新学期的学习和以后的假期生活充满信心。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用谈话法、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接下来,进入我说课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学过程的阐述。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开课之初我会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孩子们,你们喜欢夏天吗?说到夏天你们会想起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蝉鸣、雷雨等。
我会继续追问:这些都是夏天带给我们的礼物,但同学们知道夏天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是什么吗?
在学生回答之后,统一学生认识:这是进入小学的第一个暑假。暑假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继而引出课题。
这样的设计可以建设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用心过,有收获
【活动一】小强的暑假生活
运用多媒体展示《小强的暑假生活》,请学生想一想,觉得小强的暑假快乐吗?为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我会留意学生的情况,最后带领学生总结:小强的暑假过得很快乐,因为他去了爸爸工作的地方,既增进了和家人的感情,又见到了高大上的楼房和好看的电影,还交到了新朋友,展示了自己的本领。
【活动二】说说自己的暑假生活
运用多媒体展示几个小朋友在分享自己假期收获的图片,请学生认真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待学生回答之后,我会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暑假生活是怎么过的,通过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让学生都投入到这一活动中。
最后,我对活动进行总结:在这次的暑假生活中,同学们学到了很多本领,参加了有意义的活动,在愉快的同时,大家还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新的学期开始了,令人难忘的暑假也画上了句号,但是老师相信,只要用心就会有收获,同学们在新的学期里也会收获更多!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两个活动,学生能够明白自己的暑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收获是很多的。
1.有打算,不慌乱
【活动三】过暑假的不同方式
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请学生观看一个视频,小强和小刚分别是怎么过暑假的,最喜欢谁的生活方式,为什么?
在学生回答之后,针对学生的回答,我会朝着这样的方向引导:我们要对自己的假期有打算,才不会过得忙乱,但也要合理休息,享受假期。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暑假生活方式的对比,学生能够明白对自己的假期有规划和打算,才不会过得忙乱,但也要合理休息,享受假期。
环节三:巩固提高
通过前面的环节,学生已经体会到暑假生活的丰富多彩,并且知道要有计划的进行学习生活。因此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我会请学生自己制定一份国庆节的计划表,在计划的指导下去玩耍,去学习。
【设计意图】:学生观看视频之后能够明白有计划的假期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秩序,不慌乱,有收获,学会自己制订计划,在计划的指导下去学习与生活。
环节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即将结束之时,我会请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这堂课学到了什么?针对学生的回答我再做出适当的补充。
拓展作业:回家跟爸爸、妈妈制定一份假期的新打算,一定要实事求是,切实可行。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我总结,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合理利用假期、过有意义的假期的认识和行为。同时,让学生制定一份假期新打算的作业,实现了知行统一,有利于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七、说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2
课标分析:
《有趣的名字》是广东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内容。是依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有好奇心,喜欢提问”标准中“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的要求而设课的。在本课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并掌握一定的方法。有一定的好奇心,乐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充分感受生活的美好。大力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将自己的发现所得与同学交流,使全班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教学内容分析:
《有趣的名字》是《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内容。本课以生活中的名字为题材,通过爸爸、妈妈为我起名字、生活中种各样的名字、我为小队起名学、起外号讨论等学习活动环节的设计,寓观察能力、探究能力、乐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生活常识教育、爱亲敬长教育等于儿童的生活现实之中,力求达成儿童热爱生活、学会生活、善于观察探究学习的目的。
教学目标设定:
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我把教学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的问题的兴趣,热爱生活。
课前,先让学生做好活动准备:1. 让学生回家向家长询问自己名字的由来,做一些简单的资料收集。2. 准备物品的卡片。3. 收集一些有趣的名字。课堂中,通过活动一:从我的名字说起,活动二:身边的“名字”,活动三:“趣味名字”小游戏,活动四:我们也要为自己的小队起“名字”,活动五:谈谈“名字”与“外号”等一系列的活动,来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设定:
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把这课的教学重点设为:结合对名字的探讨,激发学生探讨生活中的问题的兴趣,热爱生活。教学中,通过了解自己名字的寓意,了解身边的“名字”,如:城市的地名(羊城)、大学校名(中山大学)、植物名(向日葵)、物品名(手表、闹钟、笔记本)物件的由来,趣味名字马拉松赛游戏,为自己的小队命名等活动,激发学生探讨生活中的问题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把教学难点设定为:对“起外号”的行为,谈谈自己的看法。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之间有给别人起外号的现象,有时当事人感到了不愉快了,而给别人起外号的同学还不以为然,不知道怎样的外号对别人带来了伤害。教学中,通过实话实说游戏,让知道自己有“外号”的同学站起来,给别人起过“外号”的同学也勇敢地站起来,再采访这些同学的亲身感受,然后说说“名字”与“外号”的区别,最后讨论:“起外号好不好”这一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先让学生分组展开辩论,老师适时给予引导。
说课稿 篇3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恬静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时间: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出示两首诗歌。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森林,
复照青苔上。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自由读两首诗,要求把字音读正确。
(四)指名朗读课文,结合正音。
(五)简介作者。
(六)对照译文,学生尝试理解诗意。
(七)检查诗意理解情况。
1.字词。
空山
但
人语
返景
深林
复照
朝
辞
白帝
轻舟
万重山
2.每句话的意思。
(八)感受诗情。
1.《鹿柴》写的是哪里的景色?这里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
2.作者在《早发白帝城》里抒发了作者什么样感情?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九)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十)尝试背诵。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图形图像素材是多媒体作品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图形图像的准备是一项重要而关键的工作。本章《图形图像的采集与加工》就是指导师生共同完成这项工作的关键章节;本节课是 4.3 图形图像的加工的第一课时,是上节课内容图形图像采集的延续,又是图形图像加工的引路课。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Photoshop工具软件的常规操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创作灵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图形图像系统处理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图像常见问题调整的方法;
2、掌握魔棒工具和画笔工具的使用;
3、能够进行图像的简单合成与加工。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络资源的利用,提高学生网络学习能力;
2、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2、培养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 点:图像调整(大小、裁剪、色调色彩等)、魔棒工具和画笔工具的使用
难 点:各种工具的综合灵活应用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1、利用学生采集的素材:通过上节课图像的采集,同学们都拍摄了数码照片,照片上肯定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调整;
2、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学生的大头贴经常出现在书本封面、文具表面等处,根据兴趣爱好,本课设计了制作个性大头贴这一的主题,通过对真实的素材进行加工,使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3、选择学生熟悉的软件:Photoshop软件,初中虽然有所接触(学生没有系统的学习图像处理,只是简单了解了photoshop的简单选取工具、选区变换和图层操作。) ,减少接受难度,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方法
教 法
1、任务驱动教学法:本课以制作“个性大头贴”为主要任务线索,让学生明确任务,并完成任务。
2、情景创设法:从学生身边事件引入,创设了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使学生始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自主、能动地进行学习。
3、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贯穿课堂的始终,问题的发现与解决都是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完成,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引导者的地位。
4、表彰激励法:用小礼物(打印大头贴照片)激励学生,使学生看到课堂创作的真实成果,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竞争意识。
5、演示讲授法:对学生难以解决且大众化的问题,教师适时演示、讲授,促进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学 法:
1、利用网络学习:课堂从网络视频欣赏入手,相框素材也来源于网络,课后作业的完成要借助网络,让学生体会网络资源的丰富和应用的广泛,一是提高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二是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2、小组合作学习:作品的制作和评价过程都是在小组合作的氛围中完成(每个小组推荐一名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管理和随时指导其他学生),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3、成果展示学习:在作品展示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借鉴其他同学的经验,有利于共同提高。
四、教学资源准备
学生准备:图像(数码照片)的采集及导入;
教师准备:调查学情;制作作品效果图及ppt课件;视频短片;大头贴背景素材;喷墨打印机与相纸
媒体准备: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
五、教学过程
教学设想:本节课以制作“个性大头贴”为线索,使学生灵活运用新旧知识合成加工图像,最后使作品个性化。图像的初步调整是本节课的基础,学会使用魔棒工具是本节课的关键,画笔工具的使用增强了作品的表达效果。本课用到的知识较多,需要多种教法、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师的合理启发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相结合,达到新旧知识的灵活应用。
(一)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1、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向大家推荐一个视频网站,作简单介绍,播放网络视频短片,启发学生思考。
【学生活动】观察视频短片,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从网络资源入手,开启学生的思路;通过视频短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式提问,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注意收集信息,分析问题。
2、明确本课任务:
【教师活动】展示自己照片原图和效果图,明确本课任务,板书,突出“个性”二字。问:要制作大头贴需要做那些准备?
【学生活动】观看教师作品,思考
【设计意图】用教师自己的照片进行展示,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创作的信心和欲望;提问引出下一教学环节。
(二)制作前的准备:素材的搜集和调用及图像的初步调整
1、数码照片常见问题的初步调整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打开照片,发现不足,指导学生对照片进行处理,以转播学生操作为主。
【学生活动】运行Photoshop软件,打开自己的照片,根据自己照片拍摄的不足,并处理相应照片;
【设计意图】学生打开照片后,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过渡自然。选择对自己的照片进行加工和创作,学生会更加感兴趣,制作过程也会更加投入。
2、大头贴相框的获取
途径:1、上网下载 2、教师机上的备用素材;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获取相框图片
【学生活动】搜索、选择、保存图片并用Photoshop打开;
【设计意图】上网搜索背景素材,一是使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素材,使作品个性化;二是提高学生网络学习的能力,掌握现代化的学习方法,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三)作品合成与加工。
1、人物和相框的初步合成
【教师活动】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初步完成两幅图像的合成(转播学生);启发学生:这时候出现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完成图像合成;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像的合成,把以前所学到的知识(选框工具、移动工具、自由变换等)综合应用,起到复习、巩固、熟练和提高的作用;此过程启发学生讲述并演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的出现,促进教学进入下一环节。
2、魔棒工具的使用
(1)引出魔棒工具*
(2)删除选定区域
(3)调整照片的大小和位置使作品美观协调
【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认识魔棒工具,会应用该工具并掌握使用技巧。
【学生活动】思考、模仿、应用、体会魔棒工具的魔力;删除选区;调整照片的大小和位置使作品美观协调 ;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设计意图】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自然的引出问题,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以前学过的工具(橡皮擦、磁性套索等)在解决此类问题时的弊端,从而引出新知识。学习过程由自己体验并进行总结,加深印象,突破重难点。同时对以前学习的知识也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画笔工具的使用
展示两个不同效果的作品,问哪一个作品表现效果好。
【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图像的差异,引出画笔工具,对学生讲解给予适当的补充。
【学生活动】演示、讲解、应用、完善作品
【设计意图】画笔的恰当使用能增强作品的表达效果,还能掩饰作品的不足,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学生讲解画笔的使用,对讲授者是一个锻炼的机会,对其他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更能树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利于合作学习。
4、小组合作,完善作品,推荐优秀作品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切磋”,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优秀的作品。
【教师活动】巡视指导,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学生活动】制作、协作、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小组内推荐作品的过程就是互相学习和切磋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和效果会明显的显露出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创作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在活动过程中,便于互相学习、借鉴和提高,同时培养了协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四)作品的保存、展示、评价和表彰
从六组中师生共同推荐出三个优秀作品,用喷墨打印机进行打印,优胜者领取“奖品”。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作品、发放“奖品”
【学生活动】各组分别展示推荐作品(共六组);作者讲解自己作品的创作意图或得意之处(自评);其他同学发表对作品的看法(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促进学生作品的进一步完善,提高作品质量。多元化的评价过程,是班级范围内互相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奖品”的发放,鼓励了优秀创作者,同时也激励了其他同学。
(五)总结提升
【教师活动】对学生总结进行补充
【学生活动】思考、回顾、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由学生完成,可以让学生及时总结本节课的得失,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提升,同时获得成就感,也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情。教师适时加以补充,能弥补学生课堂上的一些不足或解开迷惑。
(六)作业的布置
作业内容: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本领,为你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制作一个大头贴,作为新年礼物用你的邮箱或QQ传递给对方吧!
【教师活动】布置作业
【学生活动】熟悉作业
【设计意图】作业的布置能使学生课堂知识得到巩固和延伸,并建议他们用现代化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和交流,使网络的方便、经济、快捷的优势在生活中得到应用。
说课稿 篇5
说教材
花瓣飘香——一个富有诗意的题目。这是一篇叙事的记叙文,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依循事情发展经过,以“花开→摘花瓣→谈花→送花”为线索,层层叙写,引人入胜。也是按时间的不同分为四个部份。
第一部份(第一自然段):写我家门前开满了红艳艳的月季花。
第二部份(第二自然段):写“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的花丛中摘了一片花瓣,飞快地跑远了。
第三部份(第三至第十自然段):这是文章的重点段,写“我”通过与小女孩对话,得知她摘花瓣是为了送给生病的妈妈。
第四部份(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我买来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自己母亲的阳台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认、读1个二类识字。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通过充分的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教学难点: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文,情节直白,情真意切。课文寓敬爱父母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于平凡小事叙述之中,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我认为,披文入情,以“情”制胜,用“心”悟情,是赢得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我主要采用以自主学习和以读代讲法: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文找出能体现小女孩懂事的句子,然后根据学生找的句子分析课文。“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纯朴的亲情。
学法:
1、回答问题法:解答问题是加强理解的必要手段,自己解答,充分动脑。听别人解答,也能对问题有所认识。
2、对话练习法: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对话练习。训练口语,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说过程
下面我重点讲一下第二课时的教学构思.
一、 美图欣赏,引领孩子走进诗意的王国
上课伊始,展示鲜艳夺目的红月季花图片,教师深情朗诵(第一段):瞧!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美吗?随即出示第一段文字,请几位表情上跃跃欲试,看上去已经爱上这丛月季的小朋友来朗读,再请所有喜欢月季的同学们来齐读。
鲜艳夺目的红月季花图片如此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思维、兴趣集中到了我所设置的情境中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由于图片自身的艺术美感直接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
二、设疑问难,触摸语言文字感受“一颗心”、“一片情”
教师谈话:可,这么美的鲜花竟然有人在摘。引读出示第二段文字,组织自学:找出表示小女孩动作的词语。交流公布答案:有五个动词:俯、摘、捧、穿、跑。然后朗读体会。
接着话题一转,提出疑问:随便摘别人家的花瓣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可作者为什么还说小女孩懂事呢?布置思考:她摘了我家门前的花,我怎么不责怪她,反而夸她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呢?阅读课文三至十自然段在书上用“------”划出有关句子。交流讨论时,指导学生在交流有关句子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体会小女孩摘花瓣时的情绪和心情,展开合理的逻辑推断,展示自己个性化的解读思维。当学生走进文本,去感知、去触摸着小女孩那颗纯洁、美好的心灵时,教师使用包蘸感情的教学语言,就如同一名操琴师在拨动学生情感之弦,当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后有了自己的体验,教师那富有感情的总结,是“催化剂”,促使学生将情感、体验、积淀、收获化为行动,留给学生的会是一份沉甸甸的思考。
三、 联系生活,在说话练习中加深情感体验
“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在此我精心设计了两处“补白”训练,让学生想象语言文字之外的“话外音”,倾吐心声,升华情感。一处是:我送月季给小女孩时,两人分别会说些什么。另一处是我送月季给母亲时分别会说些什么。当学生发表比较有深度的理解时,教师及时捕捉机会,借题发挥,调动学生情感:这是一盆饱含人间真情的月季,这是一盆浸透浓浓亲情的月季……让学生领悟到孝敬父母这一美德之高尚和纯洁。
四、阅读小诗激起孩子情感的涟漪
此时,趁热打铁,展示一首根据课文内容改编的抒情诗,配之以轻柔的音乐。伴随着美妙的旋律,教师的朗诵如涓涓溪流轻轻地流淌进学生的心田,学生再通过朗读抒情诗进一步体会小女孩敬爱父母的高尚情操,升华情感。抒情诗如下;
花瓣飘香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
表一份心愿,道一声祝福,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像绒布一样柔软,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小小的女孩,像露珠一样透亮,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简简单单教语文”、“带孩子走进诗意的母语王国”、“教在今天,想在明天”……这一系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我心头荡漾。这种来自解读文本的冲动告诉我:要让孩子在简单而富有诗意的情境中积淀一份情感,收获一份沉甸甸的思考,化作一种行动。这或许就是教育的“返璞归真”。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清华版《信息技术 小学版 智能机器人》教材第1单元第4课中的内容,是在学生能初步灵活运用“直行”模块、“转向”模块、“多次循环”模块、“显示”模块编写程序,并初步了解参数作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在仿真环境中根据需要进行显示轨迹的设置。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不仅学习信息技术,同时也扩展他们的社会知识,培养他们信息素养、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
2、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学习成绩可能有差距,天才学生和一般学生及后进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3、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控制模块库”中的“多次循环”模块编写程序,让机器人画图。
2.学会在仿真环境中根据需要进行显示轨迹的设置。
3.掌握画正多边形的规律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在调试程序完成对机器人控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使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的能力,鼓励学生创新。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激发学生对机器人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在仿真环境中根据需要进行显示轨迹的设置。
教学难点:画正多边形的规律和方法。
二、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习法
3、分层教学法
4、赏识教育法
三、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本课尝试引导学生置身于开放的信息化资源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学生探索能力。
1、任务一——如何让机器人画正六边形,并在仿真环境中留下轨迹。
(1)任务启动: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当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自然便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主动地进入探求的氛围之中。
展示:正六边形的内角、外角。引导学生发现:画正六边形,机器人转向的角度是难点,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产生要动手编写程序的欲望。
(2)操作指导: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3)学生操作: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进行操作,也可自主合作探究完成。
(4)信息反馈:学生就进入具体的操作过程。
(5)归纳总结:通过表格来分析机器人转向的角度,并学习在仿真环境中如何根据需要进行显示轨迹的设置。
2、任务二——动手实践画正九边形。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自己进行上机尝试画正九边形。让学生体会正多边形转向角度和边数的关系,为总结画正多边形的规律做准备。
(1)任务启动:
(2)操作指导:教师操作演示。
(3)学生操作:学生认真观察老师每一步的演示并聆听老师的讲解,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思考,去尝试新的创作。
(4)信息反馈:学生将信息填入老师布置的表格中,以小组合作汇报或展开答辩会等形式反馈。展示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语言组织能力,这也是与语文学科知识的结合,通过交流,分享成果,拓展了思路,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
(5)归纳总结: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同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学生在展示作品时,教师多给学生扬长性地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
3、任务三——总结画正多边形的规律。
机器人循环的次数和正多边形的边数相同,机器人转向的角度等于360度除以正多边形的边数。
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归纳总结并找出规律来,从中让学生体会在编程控制机器人的过程中运用到了数学知识,各个学科的知识之间都存在某种联系,我们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开阔视野,这样才能增强我们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任务四——拓展练习(机器人画电话)
在这部分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5、评价总结,再次深入展开,周而复始
最后,用1-2分钟的时间简单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内容,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提升。并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新问题到下一课再次展开研究,让研究再次深入,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做到研究不止追求可持续发展。
四、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讲练结合。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精讲。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4、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5、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6、协调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7、注重分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本课,教师由学科专家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更注重问题,强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分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一方面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对学生调控过程中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让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因此本节课,教师讲解少,主要任务是适时适当对学生加以组织调控,所以我留给了学生极大的空间,让他们去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精选】说课稿六篇】相关文章:
1.说课稿合集六篇
4.精选说课稿三篇
6.精选说课稿4篇
7.精选说课稿3篇
8.精选说课稿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