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05 23:21:3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说课稿集合九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备】说课稿集合九篇

说课稿 篇1

  在中学数学的新课程中,导数单元作为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重要的衔接点,显得格外引人瞩目。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丰富了对函数等问题的研究方法,已经成为近几年高考数学的一大热点。另外,导数又具有很强的知识交汇功能,以其为载体的问题情景很多,给师生在复习内容和方法上的选择带来困惑。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三师生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复习,复习的重点落在何处?显得至关重要。

  1、 教材分析与考点分析

  在教材中,导数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一方面它是沟通初、高等数学知识的重要衔接点,渗透和加强了对学生由有限到无限的辩证思想的教育,突破了许多初等数学在思想和方法上的障碍,拓宽、优化和丰富了许多数学问题解决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它具有很强的知识交汇功能,可以联系多个章节内容,如常与函数、数列、三角、向量、不等式、解析几何等内容交叉渗透,并成为解决相关问题的重要工具。

  从高考关于导数单元的考查情况来看,以下两个特点非常明显:

  (1) 循序渐进:从总体上看,高考考查导数的有关知识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导数的内容刚进入高考数学新课程卷时,其考试要求都是很基本的,以后逐渐加深,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高考对导数考查的思路已基本成熟。考查的基本原则是重点考查导数的概念与应用。

  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主要考查导数的概念、求导公式、求导法则和与实际背景有关的问题(如瞬时速度,边际成本,加速度、切线的斜率)

  第二层次:主要考查导数的简单应用,包括求函数的极值、最值,求函数的单调区间,证明函数的单调性等。

  第三层次:综合考查,将导数内容和传统内容中有关函数、三角、数列、不等式和解析几何等有机地结合在一块,设计综合题(包括应用题)。这是学生感到困难和疑惑的主要部分。

  (2) 与时俱进:高考关于导数部分的命题的第二个特点是与时俱进。由于利用导数这个有效的工具,突破了许多初等数学在思想和方法上的障碍,拓宽了许多数学问题解决得思路,优化和丰富了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大大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越来越多地受到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加之高考命题专家一般都有高等数学的背景,对导数的内涵和价值的认识比较深刻,导数的应用是命题的热点。

  2、 导数单元的复习策略和重点

  从导数本身的重要性和高考命题的趋势看,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导数单元的复习。

  首先课标明确指出:通过导数及其应用部分的教学,理解导数的含义,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掌握导数在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等性质及其在实际中的作用;感受导数在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以及变量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导数的知识和函数的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从近几年全国高考新课程卷的命题重点来看,利用导数研究函数性质的数学试题有上升的趋势。在这类试题中,导数只不过是一种工具,是创设这类题的一种取向,求导的过程并不难,它不是这类试题的最后落脚点,最后落脚点是考查函数的性质及等价转化,数形结合、归纳类比和分类讨论等重要的思想和方法。

  由此可见,在导数单元的复习中我们要防止仅仅将导数作为一种规则和步骤来学习和复习,而忽视它的思想和价值,在复习中应该突出导数的工具价值。

  导数的工具性和应用性3个方面:切线的斜率(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极值和最值。

说课稿 篇2

  1.说教材

  1.1教材简析。《琵琶行(并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是在必修2《诗经》、魏晋南北朝诗歌鉴赏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唐诗的能力,同时为更好地鉴赏宋词奠定一定的基础。共七首诗,鉴赏重点:养成诵读涵泳的习惯,记诵有代表性的诗篇及名句;能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作品的内容价值,认识唐诗的杰出成就,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自豪感;能感受诗的意境和形象,品味语言,领略作品的表现力,注重审美体验,提高鉴赏评价古诗的能力。《琵琶行(并序)》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长篇叙事诗,堪称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诗歌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抒情真切细腻,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通篇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1.2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诗词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性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依据相关要求,结合本课特点,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欣赏并学习诗人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叙事抒情的表现手法;

  (2)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比喻、通感、烘托的写法来描写音乐;培养学生诗歌、音乐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诗人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伤,同情诗人因正直而备受迫害的遭遇。

  1.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主旨句的内涵、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2.说学情

  学生在初中和高一学习的基础上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能大致把握诗歌语言和思想。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兴趣较浓,往往能主动参与,尤其是本篇的故事情节、深刻思想、经典诗句均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时空的距离也很容易成为学生的一大障碍,所以时代背景的把握需要处理好,课前安排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并共享解决。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有一定的困难。

  3.说教法

  结合课件,采用激趣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法、问导法和讨论点拔法。

  4.说学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前提,学生通过听、读、思、议、写的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表达能力。

  5.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整体感知——自主思考,交流探究——归纳小结,深

  化理解——赏乐仿写,应用提高

  6.教学程序及内容设计

  6.1导入新课 (2分钟)。课前播放琵琶曲《春江花月夜》,营造意境,接着简介内容。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一个萧瑟的秋夜送客到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她的苦难身世与遭遇,想到自己在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悲怆之意悄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地抒发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

  6.2鉴赏课文。

  6.2.1总体把握诗意 (8分钟左右)。在《春江花月夜》的琵琶声中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完之后梳理并尝试用7字凝练的概括大意,体会”月色朦胧”式的情节美。这一环节教师先示范后引导点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答案不求统一。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自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6.2.2引导鉴赏:就这首诗的一些精彩片段和重点难点问题做一些鉴赏和研讨。

  (1)鉴赏音乐描绘,突出教学重点(15分钟左右)

  思考讨论:

  描摹美妙的琵琶曲的相关诗句最主要有哪些?(依托文本,语言积累)

  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效果?(对应高考,针对训练)

  音乐的描写中体现了怎样的旋律变化?

  变化的旋律中又饱含琵琶女怎样的情绪变化?(联想想象,体会情感)

  交流展示,引导梳理。

  a、诗人善用比喻,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之乐: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b、善用拟声词和双声叠韵词,更增加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感:弦弦掩抑声声思 低眉信手续续弹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c、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d、在对乐曲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

  此部分高度重视朗读训练,尤其是找出对应诗句后,齐声朗读;接着请学生找出该段中自己最能读出诗人感情的句子进行示范朗读;再播放富有”婉转流畅--沉咽稳重--间歇顿挫--激越高昂”的旋律变化特点的几段琵琶曲,请一位同学伴着琵琶曲朗诵该段。其他同学闭目倾听,进一步感受音乐、诗文、感情融为一体的特点。 乐曲是情感的外现,诗文是心声的外化。

  乐曲曲线与诗文结合展示,增强形象感。

  (2)解读身世遭遇,突破教学难点(13分钟左右)

  思考讨论:

  本文塑造了琵琶女和诗人两个人物形象,文中用哪句话将这两个人物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诗人与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

  为了完成这个学习任务,我设计了一个对联题,引用诗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作为上联,要求学生根据琵琶女与诗人的共同点对出下联。

  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进行点拨,最后让学生展示答案。点拨时我抓住诗人、琵琶女前后生活变化来引导:

  a、都由京都漂泊沦落到浔阳下联:异地相逢泪涟涟

  b、都有由荣至衰的凄凉落寞之感下联:共怀世间愁郁情

  c、在这人生际遇中,他们赋诗,吟曲,都是由感而发。 下联:吟曲赋诗总关情

  d、音乐把他们的曲与文联系起来下联:共奏人间悲凉曲

  思考:身为仕徒阶级的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同下层社会妇女的命运联系起来,体现诗人怎样的品格?具有高尚情操、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官场上难觅知音、受排挤,从而暴露出什么问题?

  敢于冲破封建门第观念,同情下层人民的进步思想;统治阶级不容贤良、排斥异己、压抑人才。体会诗人的人性美和对黑暗社会的认识。

  思考:如何理解”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句话更衬托出乐曲的悲凄,用它作结,补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涵,这是诗人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语言:童话故事《小花籽找快乐》。选自山东省幼儿园教材《语言》第22页。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富有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绘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样说话,富有生命力,并编制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生活。童话的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简单,符合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水平,富有教育意义,易于幼儿接受。《小花籽找快乐》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花籽”寻找快乐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故事中生动、有趣的角色对话,使幼儿充分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懂得为大家服务才是真正的快乐,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好教材。

  (一)知识点分析:

  本故事所含的知识内容是:太阳、小鸟、蜜蜂、青蛙、风及小花籽的本领。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他们对几种事物的功能还没有全面系统地认识,而本作品重点就是以小花籽找快乐为线索描写出几种事物的特点、作用,幼儿只有掌握了这个知识点,才能更好的使幼儿理解故事情节,懂得其中的道理。活动前带领幼儿到户外亲近自然,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并在活动区里进行体现,让幼儿能够初步了解几种事物,进而掌握知识点,为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其中的道理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1、萌发幼儿乐于助人的情感,教育幼儿爱护有益事物,渗透环保意识。

  2、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感受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名称、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节。丰富词汇:勤劳。

  依据:一是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4至5岁的幼儿理解能力还很肤浅,注意力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发展,所以需要

  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尤其考虑到现在绝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一定的爱心,不懂得去关心别人,向幼儿进行这样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二是根据幼儿园课程目标及《纲要》、《规程》,幼儿课程目标旨在提高幼儿素质,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各种艺术作品,关注人类道德行为美。本故事通过使幼儿理解太阳、小鸟、蜜蜂等事物的美好“心灵”,来感染幼儿,美化幼儿的行为。《纲要》中提出语言学科主要就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发展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认知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故事中几种事物的不同本领。

  难点是引导幼儿理解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进而意识到真正的快乐就在我们的身边。中班幼儿理解水平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而本作品就是在理解各种事物的本领的基础上,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感,所以说将它定为本活动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述法和提问法。

  1、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进行表演示范,引导幼儿理解作品内容。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故事制作成形象直观的

  动画,既可以完整欣赏,又能分段播放,通过观赏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讨论法:是指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在活动中,我将讨论法结合在讲述故事过程中。如:小花籽看见太阳问“太阳公公,请你告诉我,你快乐吗?”太阳公公笑呵呵回答“快乐、快乐!”然后请小朋友而共同讨论:为什么太阳公公快乐?

  3、讲述法: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帮助幼儿树立简单的是非观念达到教育目的。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我注意控制语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扬顿挫的变化,采用不同的音色来讲述不同事物的对话,从而较好的表达作品的感情。如:当讲述太阳公公的语言时,我采用低沉的、语重心长的口气,及和蔼可亲的表情来表现,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点,并能较好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4、提问法: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要求幼儿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手段。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运用了解释性提问(如:小蜜蜂为什么要给大家采蜜啊?)、假设性提问(如:如果你是小花籽,你们会怎么做呢?)等等。在提问问题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比较容易的问题可让水平比较差的幼儿回答,需要幼儿描述的问题就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请能力最强的幼儿来回答,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活动中,我采用多媒体和录音机两种教具,来提高教学效果。如,当小花籽看见太阳时,就让“太阳”出现在屏幕上,当小花籽看见小鸟时,就让“小鸟”飞到老槐树上等。这样,

  幼儿既感到新鲜,调动起活动兴趣,又利于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三、说学法指导:通过本次活动,主要采用欣赏法、发现法、讲述法。

  1、欣赏法:引导幼儿学会理解作品内涵,鉴别作品的美及分析评价文学作品,使幼儿获得美的享受,唤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培养爱与憎、美与丑的道德意识,提高鉴赏能力。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述,引导幼儿来体验帮助别人的那种心情,感受作品的语言美,从而突破难点。

  2、发现法:教师提供适于幼儿进行发现活动的教材,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过程,发现知识。在活动中,请幼儿回忆、讨论故事中几种事物的本领,通过提问和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发现为什么太阳要给大家带来阳光和温暖……,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讲述法:主要教会幼儿能准确地回答问题,恰当地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动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为幼儿提供讲述的空间,启发幼儿用宏亮的声音、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并且注意为每名幼儿创设讲述的机会。

  在调动幼儿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方面,我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采用启发幼儿想象的方法,给幼儿空间去自由发挥,并给予正面、肯定的评价。

  其次,我利用生动、形象

  的动画,吸引幼儿注意力,引起学习的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整个活动分为三大部分,设计活动如下所示:

  a、激发学习兴趣

  b、理解故事内容

  c、迁移故事主题

  引出故事主题 掌握学习方法 渗透思品教育

  活动流程简单明了地概括了整个活动,使大家一目了然,明白设计意图,下面将其详细说明一下:

  (一)导入部分: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故事主题

  出示太阳、小鸟、蜜蜂的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它们有哪些本领,突出活动的教学重点,引起兴趣,引出主题。

  (二)展开部分: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1、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据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还不稳定,为了避免分散幼儿注意力,影响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知,所以,只运用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背景音乐来表现故事,讲完后,提问简单的问题:

  (1)故事的名称;

  (2)有那些角色;

  (3)小花籽去干什么?

  2、分段播放课件,幼儿欣赏。教师分别提问:

  (1)小花籽先看到谁?问了什么?

  (2)太阳公公是怎样回答的?

  (3)小花籽碰到了谁?它们是怎样回答的?

  (4)小花籽找到快乐了吗?它是怎样做的?在教学过程中,丰富词汇:勤劳。提问幼儿:是否也像小蜜蜂一样勤劳?怎样做才是勤劳的好孩子?

  3、完整欣赏课件,教育幼儿保护所有有益事物,渗透环保意识。

  (三)结束部分:迁移故事主题,渗透思品教育。

  通过讨论,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为大家服务的,可包括三个方面:

  (1)为爸爸妈妈;

  (2)为小朋友;

  (3)为老师。

  教育幼儿懂礼貌,做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说课稿 篇4

  【教材简说】

  本课是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一次口语交际课,内容是“我们的画”。教材配有一幅图,图上画的是几个小朋友准备画展的场面。他们有的在构思,有的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新作,还有的在评说别人的画。画面活泼有趣,激发了学生展示交流绘画作品的欲望,也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形式和内容。

  【指导思想】

  要进行口语交际,首先要明确要求。一年级的孩子更多的是从模仿老师开始进行口语交际的,从老师身上,他们学到了怎样去交际,交际的时候说些什么,老师要给他们一个示范,供他们参考。一开始,我便设计了一个交际场景,请学生上台来介绍,而老师则充当了交际的另一方、提问者。这一过程是让学生去观察,老师是怎么进行谈话,是怎么向同学了解图画的,然后,我让他们记住我是怎样问的。然后我又请了一位同学来问我,这实际上就是一次示范,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去了解图画。同时,让他们听听怎样介绍自己的画,通过两次两种不同类型的师生交际,再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交际,生生互动,了解同桌的画、了解自己喜欢的画,四人小组里商量讨论推选出一张图画;和图画的作者一起欣赏图画;自己独立去进行交际。

  【设计理念】

  1、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活动中,才能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才能学会分析、归纳、评价的思维方法,才能形成由语言、做人、生存等因素构成的口语交际能力。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我在课前让学生每人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为学生的交流提供了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几个引导性的提问,并进行了示范或提示,让学生明白从那些方面去说,怎么说,为学生的交际进行了方法指导。

  2、活动形式多样,层层递进。

  在活动中形式是多样的: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有学生个人面向全体学生的。在几次具体的活动中,从介绍自己的画(从组内到面向全体),评选组内同学的画,到最后参观“小画家”的画,对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要求也不同,是模仿——自主交流的过程,是学习方法——实践的过程,是逐层深入、层层递进的。

  3、自主、合作,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口语交际课的基本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有活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教学目标】

  1、能介绍自己的画,说出自己为什么画这些内容,能简单评评别人的画。

  2、初步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

  3、激发学生相互交流的兴趣,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体会口语交际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与人交谈,交际过程中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即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要画这一内容。

  【教学难点】评价别人的画,自由而又有序地组织学生介绍画、推荐画等交际活动。

  【教学流程】

  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用色彩鲜艳的图画吸引学生,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像图上的小画家一样”向学生提出争当“小画家”和“小解说家”的目标,为学生营造一种自我展示的氛围、一种相互交流的氛围、一种竞赛的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参与交流的热情。

  二、问画、说话。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3次互动交流,为学生作好示范,让学生知道从哪些方面去问、从哪些方面去说,使学生掌握交流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和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三、选画、评画

  在四人小组里交流、挑选画得最好的画,指出画得好的地方,实际上是让学生评价别人的画、欣赏别人的画,最后参观画展时让学生同“小画家”或自主交流,这是一个独立交际的过程。

  四、课堂小结、体会成功。

  通过让学生自己表扬自己,给他们照相,培养学生的说话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体会口语交际带来的快乐。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

  大家好!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这一课的教学构想。

  (出示:课题)

  一、说教材(首先我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电子板报》是重大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2章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电子板报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是本章的第3节,是在第1节学生认识电子板报和第2节学会制作板报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电子板报版面设计的基本技巧,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方法指导。

  基于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出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电子板报版面设计的基本技巧,构建“美”的视觉效果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电子板报的版面的设计要求做到规范、美观,因此设计“交错版面”、“异形版面”、“图文结合版面”是我的教学重点;同时电子板报作为一种宣传方式,构建“美”的视觉效果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初中信息技术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不能象以前那样只注重讲练结合,而应该强调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该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为此我主要采取创设情景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本课教学。

  (展示教法:创设情景法 任务驱动法 )

  三、说学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需要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要让学生敢于肯定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要让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实现自我超越。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成果展示等学习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活动过程中实现知识传递、迁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展示学法:自主探究法 合作交流法 成果展示法 )

  四、说教学过程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是实践操作性强。为此,我将从以下七个板块来构建这堂课的教学。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事例是他们最容易接受和感兴趣的。正好《春晖》文学社池社长委托我在初二年级学生中寻找部分文字编辑,因此,我用这则招聘启事来引出今天的新课。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服务。

  (出示我校《春晖》文学社招聘编辑的启事)

  2、“试题”为引、初设版面

  学生上节课学会了在板报中添加文字和图片,那么怎样让这些对象漂亮地出现在板报上呢?接下来组织学生参与“假如我是小编辑”活动。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展示活动的具体要求)

  然后我利用网络教学管理软件,向学生传送本次招聘文学社编辑的“试题”。

  (发送招聘“试题” )

  3、热身训练、互动交流

  指导学生上机操作,引导学生从字体、颜色、背景、图形、图片等方面对板报版面进行设置。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练习结束后,将部分作品通过网络教室演示系统展示给学生,并请学生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还有其他方法使作品更漂亮吗?”、“请你出出主意,怎样让这些板报更美观?”。这样学生会积极思考,不至于无事可做,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

  接着我让学生欣赏一些与我校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电子板报。学生一定会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板报呢?

  (展示宣传板报)

  4、教师引领、突破重点和难点

  在学生欣赏第一幅板报的时候,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内容与内容之间要相互交错?”,学生经过思考,原来这样做的目的是节省板报空间,从而理解了使用“交错版面”的效果。

  当学生看到第二幅板报里面各个栏目形状有多边形、圆形等多种形状。请同学们想想,如果我们都使用方块形,整个版面还会这样生动灵活吗?很多同学这时才想起自己刚才一直使用的是文本框,版面自然很单调。学生脑海里有了“异形版面”的印象。

  “好漂亮,那不是校园门口为庆祝‘妇女节’准备的宣传板报吗?”,学生在欣赏第三幅板报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这幅板报是用了一张图片来作为背景,这样版面结构和色彩搭配更加合理,激起学生的学习。

  5、自主探究、活动迁移

  古人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知识的迁移。因此我指导学生先自行阅读教材,通过“我的版面我作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怎样使自己板报版面灵活多样。

  (出示“我的版面我作主”活动的要求)

  活动完成后,让学生相互交流评价,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部分学生可能对教材内容理解还不够清晰,教师可以让他们与基础好的同学结成对子,在同学的帮助下进行学习,完成自己的作品。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掌握方法和技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品质,提高了学生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也让他们的成就感得到满足,这种成就感也许是他们在有些课堂获取不到的。

  6、课后延伸、回归生活

  为了让学生把课堂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学以致用,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设计了下面的课外实践活动:

  (出示:奥运宣传板报制作:今年8月,北京将举办第29届奥运会,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迎接奥运的到来,宣传奥运的板报随处可见。请你收集与奥运相关的文字、图片等信息,利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份宣传北京奥运的电子板报并在你的班上展出,老师将把部分好的作品报送我校校园艺术节组委会进行评奖。)

  7、活动总结、评比颁奖

  课堂表现优异的同学评为《春晖》文学社特约文字编辑,并发放聘用证书。

说课稿 篇6

  大家好!我来自××××。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第二课时。具体程序如下:

  1、纵横联系,析教材。

  2、以学定教,说教法。

  3、因人而异,选学法。

  4、人文统一,展流程。

  5、课后反思,明方向。

  一、纵横联系,析教材

  (1)、准确解读,析教材

  本组教材围绕“多彩的春天”编排了一系列描写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美景图文,描写了春天的人、景、事,并针对春天的话题对孩子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柳树醒了》这篇课文既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又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

  话故事,诗歌描写了春雷把柳树叫醒(图)、春雨给柳树洗澡(图)、春风为柳树梳头(图)、春燕和柳树做游戏(图)、小朋友陪伴柳树一起玩耍(图)的情景。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想象丰富合理,弥漫着逗人的童趣,有利于启迪孩子们的智慧,激发他们的想象,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春天大自然的美茫?

  (2)、“三维”体现,定目标

  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初步的阅读之后,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课件)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能背诵课文,学习用优美的诗句来描绘春天的美。

  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欣赏大自然的美和热爱大自然。

  (3)、依“标”扣“本”,定重点(课件)

  我把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朗读来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感悟春天的美;学习用优美的诗句来描绘春天里的美好事物作为本课的重点、难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以学定教,说教法(课件)

  语文课程学习必须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教师不用太多的讲解与分析,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课件)“情境创设、情感朗读、合作表演、直观感受、文本扩展”的教学方法。

  三、因人而异,选学法

  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也能简单表达自己的思想,但语言是零碎的、不规范的,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感悟、积累语言。因此,我和孩子们选用了(课件)“情景入——自主读——合作演——自我悟——交流说——课后展”的学习方法,使孩子们不但能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能培养熟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四、人文统一,展流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设计了(课件出示)激趣入情、初读悟情、细读融情、咏春抒情等教学环节。

  (一)、激趣入情

  读童诗,有它自身的特点,用音乐和画面唤起想象,能把孩子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中去,使他们联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建立起关于所读童诗的具体形象。新课伊始,我采用舒缓优美的语言引入:孩子们,寒冬还未退去,春天已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展示春天美景的风景短片,配有优美的音乐和风声、雷声、雨声、溪流声以及小鸟的欢叫声)你看,春天像一幅七彩的画,春天像一首无言的诗,春天像一曲悠扬的歌,春天像一个讲不完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你们愿意跟随老师一起用眼去欣赏春天,用耳去倾听春天,用心去感悟春天吗?接着,我请孩子们谈谈自己对春天的认识:春天来了,周围的事物都有些什么变化呀?你觉得春天美吗?美在哪儿呀?在孩子们踊跃的交流中,春的气息悄然散发开来,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也在他们心中油然而生。

  (二)初读悟情

  初读课文时,我采用动画配乐朗读,让孩子们整体感知课文(全文动画配乐),这样,使孩子们在对课文的初步感知中,多一份对春天美景的感悟,多一份对“柳树醒了”诗意的感怀。孩子们一边听配乐读文,一边思考:课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柳树在春天里发生了哪些变化?初步感悟柳树从寒冬苏醒过来后充满生机的美。

  (三)细读融情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孩子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孩子的,而是在指导他们读书的过程中孩子们自悟、自得的。在如诗如画的情境氛围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美读课文,感受课文美妙的诗句,优美的画面,感受柳树诗意的苏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春天跳动的生命力。《柳树醒了》这首诗歌共有五个小节,在孩子们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注重对他们进行情感朗读的指导。

  1、展开联想,自主读

  在第一小节的朗读指导中,我引导孩子们用轻柔自然的语调、娓娓动听的讲述读,读出小柳树欣欣然张开双眼,对世界充满新奇的感情,让他们展开联想:春雷会跟柳树说什么呢?假如你是春雷,就把这些悄悄话说给同学听听吧!“柳树醒了”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知道“柳树醒了”呢?在这个环节里,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并通过自读、赛读、分角色读等多种美读方式,让他们在想象中细读,在细读中想象,在细读和想象中融入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融情想象,表演读

  在接下来几个小节的学习中,我注意放手让孩子们自己表演、感悟,细细体会诗歌中“软、绿、飞、高”这几个字。抓住柳枝在春雨的滋润下变软了这一情景,师生互动演示柳枝的柔软,感受柳枝的细嫩,学习用轻柔缓慢的语气读出柳枝的柔美。并创设情境,请孩子们上台扮演春雨、春风、春燕,想想它们对柳树说了些什么?柳树又会对它们说些什么呢?同时进行语言训练(点击课件),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孩子的小嘴里竟然流淌出诗一般的话语(出示答案):

  春雨给柳树,它对柳树说:“。”

  柳树变得,柳树对春雨说:“。”

  春风给柳树,它对柳树说:“。”

  柳树变得,柳树对春风说:“。”

  春燕和柳树,它对柳树说“。”

  柳絮边飞边说:“。”

  并适时播放课件,(春燕、柳絮飞舞的图片)展示春风吹动柳枝,柳絮随风飞舞的情景,引导孩子们用活泼俏皮的语气朗读诗文,读出春燕和柳树捉迷藏的俏皮劲儿来,让他们感受柳絮轻飞曼舞的诗情画意,增强对柳絮的感性认识,触动他们内心的赞叹。

  3、美育渗透,个性读

  学习第五小节时,我引导孩子们通过朗读和想象,体会柳树在孩子们的欢笑嬉戏中,叶儿变得更绿了,柳条儿伸得更长了,树干长得更高了,而孩子们也在柳树的陪伴下长得更高、笑得更欢了的情景;通过充满幻想的朗读,让孩子们在读中感悟,在悟中动情,在情中成诵。至此,孩子们已完全融入人与柳树之间的情感氛围之中,融入那人与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里,诗的情感和韵味也水到渠成地融入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孩子们交流表演、朗读感悟的过程中,我引导他们完成了形象、简洁的板书:

  春雷(图片)

  春雨(图片)春风(图片)

  春燕(图片)小朋友(图片)

  (图片)

  柳树醒了

  (四)咏春抒情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孩子们关注生活,勤于观察,善于表达,并注重知识的拓展迁移,使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因此,在学完了这篇诗歌之后,我适时出示与春天和柳树有关的诗句和画面,让孩子们再次感受春的无穷魅力。(课件展示春的诗句和配乐画面)然后,我再提出这样的问题:“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让孩子们把在大自然中观察到的动物、植物、人物、气候等方面的变化,仿照课文创编诗句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春天的美丽。

  有的孩子学做小诗人(诗句课件),他们这样说(出示答案):

  春雷跟小草说话了,

  说着说着,

  小草哟,发芽儿了。

  春雨给桃树洗澡了,

  洗着洗着,

  桃花哟,红了。

  ……

  有的孩子学做小画家,用彩笔描绘心目中美丽的春天;有的孩子用动听的歌儿来歌唱美好的春天……我请他们把自己写的优美的诗句、画的漂亮的图画与同伴分享,并带回家送给爸爸妈妈,让他们在自我创作中感受成功的愉悦。在学习中,孩子们参与并快乐着,从他们眼睛里折射出的画面,比诗更蕴含深意。因为,一颗孩子的心,就是一篇童话,一个孩子的眼里,就有无数首优美的童话诗。

  五、课后反思,明方向(文字课件)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相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领孩子们走进美好的春天,感受大自然神奇的力量,注重孩子们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让他们在读中充分感受到春天的美。适当拓展教材,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孩子们在观察中想象,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积累,在积累中升华,在升华中应用,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不断有获得成功的愉悦,不断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说课稿 篇7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学会书写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

  3.在讨论交流中流露真情,明辨事理,提高认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纸条上的两段话,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生活中你遇到过使你做出选择的事情吗?

  说说看,你是怎样选择的?

  的确,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做出选择,也许是轻松的,也许是犹豫的,也许会面临艰难。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有关选择的故事。

  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文中的这个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哪句话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内心?

  (课文讲述了一个人在沙漠中迷路后,饥渴已极、几近死亡,面对一壶能救命的水做出的选择:他选择了付出这壶救命水,结果不但自己喝上了甘甜的泉水,还给别人也留下了救命之水。这个人品格高尚,讲诚信,勇于奉献。)

  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1.(幻灯片展示)自学要求:请大家打开书,拿起笔,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一下你对“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这句话的理解。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划出来,在书的空白处留下你思考的痕迹。也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所感所悟。

  2.学生自学。

  老师巡视,指导按“读、思、圈、注、议”的方法自学。

  (1)迷失方向、饥渴难耐是在沙漠中最可怕的困难,可他偏偏都遇到了。周围仍是黄沙茫茫,看不到一点绿色。同学们想象一下,头顶是火辣辣的太阳,脚下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此时又饥又渴,还迷失了方向,假如是你,请描述一下你当时的感受。然而他没有放弃求生的希望。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段?

  (2)后来,他看到了什么?他的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小心翼翼)

  (3)对于一个在沙漠中饱受饥渴折磨、濒临死亡的人来说,哪怕是一壶水也能挽救他的生命。恰在这时,真的在他面前出现了一壶水,然而他并没有立即喝下这壶救命的水,因为他在水壶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生齐读。当他看到这壶水和字条上的字时,他的心情怎样?(矛盾、犹豫)请你把描写这种心情的段落读一读,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指导学生的朗读

  (4)如果你是这位沙漠旅行者,你会怎么做呢?为什么?如果这样做了,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想像一下。

  (如果纸条上说的是真的,那么就会得到源源不断的泉水,不仅可以解救自己,还可以供给更多的同样在沙漠中面临困境的人;但是如果把水倒进汲水器后,汲水器不出水,那就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并且是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的。)

  这的确是艰难的抉择。大家都意识到这壶水对自己的生命有多重要。

  (5)这艰难的抉择其实就是生与死的抉择,但这个人最终选择了把水灌进汲水器中,他冒着生命危险到底为了什么?是什么促使他这样做呢?是什么给了他如此大的力量,让他把生死置之度外?

  (宁愿冒着牺牲自己的危险,也要试试为更多的人,找到救命之水。)

  (6)汲水器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此时的主人公是什么心情?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3.你认为他有着怎样的品格?

  (高尚无私、置生死于度外)你除了感觉到他这种舍己为人、甘于奉献的精神,你还体会到什么?

  感受到了主人公为自己关爱、帮助别人而兴奋不已,这正是他从给予中体味到的快乐。现在,他想把这种欢乐告诉每一个沙漠旅行者。齐读他在纸条上加的这两句话。

  “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请你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时时提醒着在沙漠中将绝处逢生的人们,老师希望这句很富哲理的话,也会时时提醒着我们每一个同学。齐背这句话。

  如果你也因此得到了甘甜的泉水,你会在纸条上写些什么?

  1.一段生动的故事,一份浓浓的情谊,一个做人的道理,像甘泉一样流进我们的心田。(幻灯片展示:给予别人快乐与幸福,就是给予自己快乐与幸福。)

  2.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以后,感受一定很深,把自己的感受写一写,在自己心中播下一粒无私、诚信的种子。

  有句话叫付出永远比索取快乐。如果我们人人都互相给予,心中充满爱,我相信,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里,大家都能在自由的天空下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世界。请记住一句话:给予永远是快乐的。

  从生活实际出发,感受选择,为文章情感的激发做铺垫。

  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令思维在广泛的时间和空间内得以充分的发展。

  自读自悟,读中悟,悟中读,通过读、思、圈、注、议,读到文本中去,品到文本中去,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出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换位体验,使学生与人物达到情感交融,体会主人公的坚强、不放弃一丝希望的精神,突出这壶水的珍贵与抉择的艰难。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也是一种很好的感悟课文的方法,引导学生将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深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更能促进学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在学生交流表达中,教师给予适时的引导,使学生与主人公一起经历这个艰难的抉择,共同体会给予的幸福和快乐,这样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才能水到渠成。

  阅读也是文本与读者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建构的过程,需要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

说课稿 篇8

  教学分析:

  1、教材地位级作用:

  《家》这首儿童诗用形象的方式,用拟人的方法,通过对鸟儿、蜜蜂、鱼儿、蜻蜓的家

  的想象与描绘,过渡到赞美自己的家,主旨是写家温暖幸福,表达了“爱家”的思想感情。本诗不仅形象而淳朴,而且节奏和韵律富于变化,具有音乐美。诗文虽短小,字里行间却充满童趣,充满温馨,是培养学生美好情感,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读文,认识本课生字;

  了解动物和人都有自己的家,在家里有亲人的关爱,家是温暖幸福的。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词语的含义,激发学生爱家、爱祖国的感情。

  2、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学难点

  学会关爱他人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少,语言表达不够完整,本课的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互动、探究、拓展学习为基本形式,丰富学生的生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学习的乐趣,让课堂充满创造活力为最高境界。

  教学策略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兴趣。

  2、欣赏评价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主要以鼓励、欣赏为主,这样不仅使学生心理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还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产生想表达、想展示的强烈欲望,教师及时为学生搭建起成果共享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在小组内沟通、交流、合作,不仅使学生个性得到了尊重,还使学生学会了与人合作。

  4、音乐美读训练法:以“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将美术、音乐等学科内容融入在本课教学中,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学习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上课开始先课件出示“家”,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家,谈一谈家里发生的让人感到幸福和温暖的事。孩子们一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教师顺势谈话:“小朋友有自己温暖、幸福的家,小动物们有没有自己的家呢?它们的家在哪儿?什么样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通过谈话,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走进课文。)

  二、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通过不同目的的多次读文,不仅扫除了阅读障碍,而且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以后的感悟打下了基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精读课文的好处是: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因此,我的教学重点就放在如何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将精读训练落到实处。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几个步骤层层推进:

  1、看拼音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拼音汉字对照读,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看汉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

  三、精读课文,感悟知识

  1、边读边想边悟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重在自悟。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诗歌主要内容提出“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在哪?什么样”这一问题,由此展开学习,引发出“鸟儿”、“蜜蜂”、“鱼儿”、“蜻蜓”的家,教师出示相应的“家”的图片,通过“帮小主人找家”的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表演中学习,学生用体态动作呈现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巩固知识,又发展语言。

  2、自主选择朗读

  在这一部分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家,读给同桌听,也可以发挥想象,带上动作表演读。

  设计目的:让学生对读书方法、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把学习权力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发展提供了空间,激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2、合作交流研读

  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喜欢的这个家的原因,再读读相应的诗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相应的课件。

  (1)鸟儿的家。(课件演示:鸟的活动画面)

  ①教师描绘画面,让学生感知:尽管只是一些茅草堆积而成,但用“舒服”一词形容,我们已感觉到家的无比温馨。此时请大家做一个感觉“舒服”的动作。并带着这种舒服的感觉再来读这句诗。目的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朗读。

  (2)蜜蜂的家。(课件演示:蜂房和小蜜蜂采蜜的场景)

  让学生了解:在蜜蜂看来,用自己辛勤的血汗建造了自己的家------漂亮的房舍,比起花园、草地更让人依恋。目的是创设情境,再次增强学生的朗读感受。

  (3)鱼儿和蜻蜓的家让学生借助画面,配乐朗诵,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4)小朋友的家。(课件演示:小朋友生活的场景)

  此处设计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这个家中的小主人,你想说些什么?(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体验,从深刻感悟到自然地形成语感。)

  四、拓展升华,激发情感

  拓展训练中将学生爱家的情感升华为爱班级、爱学校、爱祖国。(课件演示:学校、班级画面、各族人民齐聚天安门的场景)

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四课的内容。

  在新课标的学习内容中,属于九大模块中的美术鉴赏模块,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走进意象艺术,即通过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方法,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成和风格特征。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充分的认识到古代人民留下的璀璨的艺术遗存,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二、学情分析

  高中的学生是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活跃的时期,并且思维独特,在美术发展方面则处于向写实期发展的阶段,在知识上已具备了一定的绘画知识与技巧,而且有一定的审美意识。

  三、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认识到意象艺术是美术作品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欣赏的过程,学生能够对意象艺术有认识和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了解意象艺术在美术创作中是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难点: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整合。

  五、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分别是情景教学法、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在学法上我准备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分析讨论,在操作中发现并进行自主探究和评价,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六、教学过程

  针对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多媒体播放具象艺术品-冷军的肖像画,以及马蒂斯的《马蒂斯夫人像》,并请学生思考问题:“同是表现女士的肖像,为什么作者在表现时的形式不一样呢?”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由此便引出我今天的课题走进意象艺术。

  (二)交流讨论,体会意象艺术作品特征

  在本环节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我设置了2个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新课的学习。

  1.直观感知

  首先,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观赏蒙克、梵高、达利的作品,并提出问题:“这些作品给你的感受是什么”?我的学生可能会回答奇特、怪异、荒诞等等。在学生对意象艺术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时,继续追问为什么蒙克会把人物画成骷髅般,把天空画成火一般的红色呢?通过初步的欣赏与观察,学生能够自主的感受意象美术画家是按照它们所感觉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的,其时空和形象都是意象性和主观的,从而激发他们深入了解意象艺术的兴趣。

  2.形式分析

  而后,我将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寻找答案。展示朱耷的《鹌鹑图》,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并放大其中朱耷的《鹌鹑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面中描绘了什么样的内容?为什么朱耷会这样去表现画面呢?他想表达的意图又是什么呢,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大胆发言,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了解意象美术更倾向于心理的真实而不是眼见的真实的传达,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在意象艺术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并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小组讨论

  教育家弗赖登塔说过:“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练习讨论时间,并结合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组讨论环节:1欣赏大屏幕上的意象作品,说一说画家为什么这样画?,2选择书中的一幅意象作品分析讨论它的特征,这样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完成,提高课堂作业效率,并增强学生量力完成作业的自信心。

  (四)展示评价

  在讨论结束以后,我会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请一个小组上台来说一说他们讨论的结果,在本环节中,我会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以鼓励、肯定为主,多从建议性评价出发,培养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指正”。

  (五)小结作业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回顾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回顾,对本节课的知识走进意象艺术进行归纳和梳理,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

  最后,为了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会建议学生课下多多参加展览,领略不同的意象艺术的特征。

  七、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我对于教学程序的设定,在板书设计方面,为了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分别是课题、基本特征示意图。

【【必备】说课稿集合九篇】相关文章:

1.【必备】说课稿3篇

2.【必备】说课稿三篇

3.【必备】说课稿4篇

4.【必备】说课稿合集6篇

5.【精品】说课稿集合九篇

6.【精品】说课稿集合8篇

7.【实用】说课稿集合10篇

8.关于说课稿集合5篇

9.【热门】说课稿集合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