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课稿九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 语言
尊敬的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家用电器》,在我们的生活中,家用电器无处不在,此活动来源于生活。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家用电器无处不在,随处可见,取材也很方便,而且种类也很多,在教室里也有!电视,空调,vcd,录音机等等。
然而幼儿虽然知道家用电器,经常使用它,但对家用电器并不太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大人使用享受,会看电视玩电脑。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家用电器正确的认识,正确使用操作,用电的安全常识真的很重要!就如《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通过观察,操作,知道家用电器的特征及用途。
(2)感受家用电器给我们带来的方便,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3)掌握使用家用电器的安全常识,让幼儿学会保护自己。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知道家用电器的不同用途,能用语言表达家用电 器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活动的难点是:了解家电的工作原理而正常操作,并掌握其安全常识!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家长带幼儿去家电商场参观
2、幼儿使用家电的亲身经验
3、家用电器:电视,电脑,录音机,空调,电扇VCD等
4、非正常使用家电的图片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可爱、推拙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用了 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让幼儿亲自断电操作某电器,探索它的构造。让幼儿再看看摸摸中的感知。第二次操作是通电后
的正常操作。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次活动的中,我就引导幼儿扮演不同的家用电器,表达出他的用途,给我们带来的诸多方便。我采用猜谜的方式让其他幼儿猜,更给活动增添了新的乐趣
3、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陈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有两次。第一次是断电操作后,打开电扇的外壳,把其构造展示给幼儿,然后通电让幼儿通过观察 ,理解其工作原理,让幼儿深刻认识家电的正常运转。第二次是展示非正常使用家电的图片,让幼儿了解电得威力,有用电常识,强化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对家用电器的理解和使用体验,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看、摸摸、说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家用电器发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家用电器有更深的印象,我们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在表演中引导幼儿体验家用电器跟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诸多方便与乐趣。
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操作法,观察法等共同探索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让幼儿大胆表述出来。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展示—操作——游戏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幼儿喜欢看电视的特点,教师说谜语,“有个方形小盒子,长长尾巴连电啦,五颜六色里面瞧,悟空一休猪八戒,一个都不少。”(电视) 再提问1,电视属于什么类型?(家用电器)
2,还有那些和电视一样属于家用电器?(空调,电扇,电脑,录音机,冰箱,洗衣机,VCD等)
3,他们都有什么用?(电扇空调使我们很凉快,电视我们能欣赏好看的节目等等)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能讲出得越多,进行表扬
(二)自由探索
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第二环节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
索。把家用电器展示出来,让幼儿断电进行操作,然后观察,探索它的构造。(三)展示在这一过程中,记录幼儿的操作流程是否正在这一环节幼儿对家电有了初步了解
(三)操作
(四)游戏
二.社会 大班《安全标志》说课稿
活动来源
在生活中安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幼儿期的孩子们好奇心强,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然而由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和常识,不能很好地把握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对一些有可能会造成伤害的事件缺乏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一些意外损伤。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基础的时期,让幼儿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长和老师们的'美好愿望。正逢目前的主题活动《规则与标志》,产生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社会活动:“安全标志”。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所提到的“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志和文字符号的兴趣”。标志以其形象性、直观性、知识性、实用性等特点运用广泛,并为幼儿理解接受,让幼儿掌握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的内容含义,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安全无小事,责任重泰山”。为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我们对幼儿加强安全教育的培养。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安全、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营造了亲切、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从众多的安全标志中选择了一些贴近幼儿生活,能为幼儿理解的标志符号,通过游戏方式轻松学习,增进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
目标分析
本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对几种常见安全标志的图案、意义有初步的认知。对安全标志进行分类,了解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和指令标志的基本特征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规则意识,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能结合自己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出与日常生活相匹配的安全标志。 对目标的分析: 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它着重于孩子的发展。教育目标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着导向作用,也是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基于此认识,我在每个教学活动中都能把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作为目标制订前提条件。在以上《安全标志》教学活动中,我制订的三个具体目标既能围绕教育总目标,又能突出教学内容自身的教育价值,显性之处在于力图通过强调社会规则与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培养幼儿从小就能读懂标志,按照标志的要求来规范自身行为或影响成人行为,达到人人都为创建“平安社会、平安校园、平安生活”
的社会出一份力的教育目的;隐性之处在于能将知、情、意、行诸要素和谐的统一其中,同时指向于幼儿生活质量的提高,即安全与健康。
过程分析
总述: 整个教学过程、时间大约需要30-35分钟。
基本流程:以“棋”导题→标志分类思考→小组按要求重点讨论一类标志→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感知学习并掌握标志特征、名称、作用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幼儿制作标志让学习内容生活化→玩“棋”结题
教学方法有: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个体操作、分组游戏等
教学重点: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能根据标志上的图案分析与辨别基本了解安全标志的符号、名称和意义。初步感知三类不同标志的特征与含义。
教学难点:一类标志的规范性名称及其教育意义。如:指令标志、警告标志、禁止标志等。 整个活动过程首尾呼应,环环相扣,教学思路清晰明确,上一环节是下一环节的感知基础,下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巩固提高。我通过这种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来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在此过程中致力于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教学中,我始终扣住“社会性教育”这个要素把握教学重点、解剖教学难点,并把目标达成度的高低以及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衡量本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准。
第一环节为活动的起始部分(大约需要2分钟)。。
第二环节为活动的主要部分(大约需要25分钟)。这部分含量较大,分量较重,是解决教学重点、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部分,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出示安全标志,让幼儿先思考,如果请你把这些标志分成三类,你想怎么分?之后一组小朋友操作分类,感知三类标志的色彩、形状及图案等特征,初步建立类概念,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层: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围绕四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1)这些标志有什么特征?
(2)在哪里见到过这些标志?
(3)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4)你能不能说出这些标志的名称?
第三层:本过程采用组间交流、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集体性学习,分别由三组选派1 至多名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向小朋友介绍自己小组探究的把类标志的符号及图案所表示的含义、标志名称、在生活中的作用。
第四层:采用操作活动法,让幼儿迁移学习经验,联系周生活中的人、事、物,尝试设计并制作一些安全标志。在幼儿设计制作标志的操作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加以引导:能力弱的可以继续完成他的设计活动,能力强的可引导他向其他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安全标志的意思。有的
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会寻找老师帮助,而教师则是把这个“包”推给了能力强的幼儿,建构了积极有效的生生互动。“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纲要.艺术》)倡导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现代儿童学习方式(《纲要.幼儿的学习方式》) 这个层面也是完成活动的第三个目标的主要手段。
第三环节为活动的结束部分(大约需要5分钟)采用游戏法让幼儿分组玩“安全标志棋”,对所学的安全标志的内容进行巩固性练习。简单介绍玩棋的规则、方法后,要求幼儿5人一组自行结合分成四组,推选小组裁判并分成黑白两队开始下棋,这环节的一安排,主要引导幼儿通过“玩中学、玩中记”,复习巩固本课所学的安全标志的知识,并与起始部分相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链。
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淘气的猴子》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教材中安排本节课的知识有:探索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并且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为了提高课堂实效,留给学生更多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对算理及算法真正感悟、理解,达到内化、提升的目的,我把本节课的内容加以调整,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现在所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探索有关0的除法规律,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算理。
(2)理解与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理解算理。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感受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愉悦。
三、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意义,以及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四、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充满好奇心和对数学学习的激情,但他们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以及生活经验的缺乏,很难只通过课本和教师的直接讲授来学习,他们天生好动,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多通过直接体验、亲身实践来积累经验,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会全身心投入,他们是由兴趣而进入学习过程的。
【说教法、学法】
教法和学法分析:在教法和学法的选择上,本课以开放式教学为主,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处于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的位置 。把学生当作是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经历运算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进行学习,让学生体验除法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具体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整节课,我以小猴分桃的故事贯穿始终,把本节课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三)灵活运用,巩固新知
(四)评价提升,总结全课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就不细说了,主要是第二环节。
第2环节: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我从以下几个层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1.探究“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
依托“把0个桃平均分给4只猴子,5只猴子,6只猴子以及更多的'猴子,每只猴子能分得多少个桃子?”这样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得出:0÷4=0、0÷5=0、0÷6=0 ……(师随机板书) 并让学生仔细观察上面的算式,说说自己的发现。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不难得出: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这时,我故作疑惑的问:是不是0除以所有的数都得0呢?当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争议时,我适时的抛出算式:0÷0、5÷0,让学生进行计算,学生在计算时,通过体验、辨析,并联系实际发现0÷0的商不能确定,5÷0找不到商,从而得出0不能作除数。(板书:不是0的)
[ 在这个环节中,我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合作探究,自主发现,在尝试、辨析中真正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意义,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从而顺利的进入本环节的第二个层次。]
2.探究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我继续延续故事情境:有 4只猴子因没有吃到桃子很不甘心。于是它们一起继续在山上找啊找,终于又找到了一棵大桃树(课件出示)。树大桃子多,它们非常高兴,摘下桃子数了好久才数清,“哇,共有408个桃子呢!”为了公平,它们决定平均分这408个桃子,同学们赶快估计一下每只小猴能分得几个桃子? 当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后,再让他们试着准确计算,学生可能会出现口算和竖式计算两种方法,我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借助展示台分别讲解他们的算理后,重点板书学生出现的竖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交流后得出:当百位上正好分完,没有余数,而十位上数字又为0时,可以在十位上直接商0。
[这个环节,我注重让学生结合现实的情境,进行估算、计算,理解算理,明确算法,使学生在亲身体验、感悟的过程中逐步找到自己的最优算法。]
为了更进一步的引导学生探究“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我把被除数408改为416,让学生尝试进行计算,当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十位上1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时,我抓住时机,再次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最后师生共同小结:当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在那一位上面直接商0。
[至此,学生已把抽象的算法转化为内在的理解,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掌握,突出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为了及时巩固学生的新知及时过度到第三环节灵活运用,巩固新知主要是出示一些同类型有阶梯性的题目让学生解答。至此本节课已接近尾声过度到第四环节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以上就是我在评选中的说课内容,希望老师给以斧正!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一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2课的学习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成就。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介绍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和成就。
(二)教材地位
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后启现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及其作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欣赏,评论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培养文化修养,增强学生对国家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四)教学重难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设计意图: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在我国古代文学上最具代表性。故设定为重点。)
难点:文学发展与政治、经济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文化史的基本理论指出,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反映。学生对这些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还停留在感性认识层次,所以确定其为本课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合适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材料的刺激,能够更有效获取知识信息。所以,本课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积极创造有效情景,使知识形象化、生动化,以换取学生的生活经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课堂实效。
根据美国教育家兰·本达女士“探究—研讨”教学法。为了解决本课难点,我将采用探究法。由学生就本课难点题开展的探究活动,。而且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真正融入课堂,其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均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说学法:
高二普通班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他们基础较为薄弱,思维的批判性、灵活性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主动思考、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播放歌曲《诗经·采薇》,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高超艺术,由此导入本课。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比较形象直观,自然能把学生带入一种相对“古朴”的意境,在这种氛围中,再去学习古典文学,自然水到渠成了。)
(二)学习新课(约30分钟)
在新课学习中我将本课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诗经》和楚辞。
听完歌曲《诗经·采薇》后,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经》的诗的主要特点。最后让学生归纳指出《诗经》地位和价值。
(设计意图:由《采薇》分析出《诗经》的特点,符合史学的基本理论——论从史出。并且学生在高一语文课已经学习了《诗经》的选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普通班的学生更加容易的融入到课堂中来。)
接着采用实践探究法,从端午节这一民俗入手并欣赏《离骚》中的名句向学生介绍屈原和《离骚》这一知识点。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可以换取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第二部分“汉赋和唐诗”
我将重点放在唐代诗歌上。
我将通过,“唐诗接龙”的比赛活动,因为学生在语文课中学过的唐诗非常之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抛出探究问题——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从而探究中国古代一定社会的文化现象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及文化政策之间的关系,由此帮助学生理清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
(设计意图:黄仁宇的“大历史观”指出,评判历史应该从技术和策略角度来分析。引导学生从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这样的讨论法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第三部分“宋词和元曲”
这部分的学习我将重点放在宋词上,采取举办宋词朗诵会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学生的朗诵中,感受宋词的艺术魅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朗诵中,感受宋词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氛围。)
第四部分“明清小说”
老师简单介绍我国小说的产生后,通过举行明清小说故事会,引导学生去了解这些小说的内容。
(设计意图:从小说内容分析小说产生的历史背景符合陈寅恪“文史互证”的历史观。突出重点,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三)小结、巩固新课(约5分钟)
我先总结我国古代文学形式的主要发展脉络,再要求学生将本课内容概括为“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一览表”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① 这节课的设计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创设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② 本堂课有两处高潮。第一次高潮是活动——唐诗接龙,这一活动设计符合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参与性,课堂气氛热烈。第二次高潮是活动——宋词朗诵会。
③ 本堂课存在着不足之处:学生的参与性没有预设中那么高,部分预设过于理想化。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设计,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采用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
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①认识12个生字“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会写两个生字“凉、细”。
②学会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③初步感知韵文,能够流利地朗读韵文。
3、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教学难点
体会韵文的节奏美,读出韵文的节奏。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朗读指导法,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将韵文读得正确、流利,读出节奏和韵味;图片展示法,借助课文插图和相关蹄片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文中提到的自然景色,帮助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后模仿句式和内容特点进行适度的`创编。
2、学法
借助拼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为生字组词以加强对字义的理解,通过观察和比较汉字发现汉字的整体结构特点和书写要领,以提升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通过反复朗读将课文读正确流利,感受韵文的节奏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你们想玩吗?(想)老师说一个字,同学们要说出和它意思相对的字,例如老师说“我说上”,同学们就要说“我对下”,你们明白了吗?
师:我说上。 生:我对下。
师:我说左。 生:我对右。
师:我说长。 生:我对短。
师:简单吗?(简单)那我要加大难度了,准备好了吗? 师:我说云。 生:我对雨。
师:我说雪。 生:我对风。
师:我说山青。 生:我对水秀。
师:我说柳绿。 生:我对桃红。
师:同学们,这个游戏好玩吗?这个游戏就是对对子。
课件出示“对子”解释。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对子歌,课题是《6、对子歌》(板书课题),学生气度课题两遍。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这篇韵文中描写了许许多多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你们想读吗?(想)但是在读之前,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如果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你该怎么办呢?(求助生字头上的拼音、请教同桌或老师)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大屏出示韵文,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红色的字是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三)整体感知生字
1、大屏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带拼音的生字。看来生字宝宝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交朋友了。学生自由读生字。
2、选三名小老师领读生字,一人领读一行,期间,教师对个别生字正
音、强调,进行评价。(晨是前鼻音)
3、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想一想),最后提出字谜:十月十日,猜一个今天要学的生字。(朝)
4、它也是一个多音字,预习的时候发现了吗?大屏出示多音字“朝”的两个读音和组词,学生读。
5、去掉生字宝宝头上的帽子你还认识它们吗?(学生开火车读去掉拼音的生字)
6、同学们,这么多生字宝宝,让人眼花缭乱,谁有好办法给它们排排队、分分类呢?用什么方法分类呢?(按照结构分类)
7、学生汇报,教师大屏出示“独体字、全包围结构、上下结构、左右结构”
(四)学写生字
1、左右结构的字里有两个是今天我们要学写的生字,你发现了吗?(凉和细)
2、出示“凉”,学生组词,观察“凉”在田字格的位置并汇报。
3、教师范写“凉”,学生仔细观察。
4、出示“细”,学生组词,观察“细”在田字格的位置并汇报。
5、教师范写“细”,学生仔细观察。
6、学生在书上描红一遍写两遍。
7、学生自主评价同桌的字。(同桌的字怎么样,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五)课堂小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韵文的题目是《古对今》,它是一首对子歌,对子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节奏感很强,谁有好办法让我们读出它的节奏感呢?(拍手读)
2、那就让我们试试一边拍手一边读吧!(师生一起拍手读)
3、这篇韵文给我们介绍了许许多多大自然美丽的景色,我们下节课再进入到课文,细细品味吧!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烟台的海》是苏教版小语课本第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和“总分总”的行文结构,描写了烟台的海四季的独特景观,以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将引导学生达成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能力目标: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精读、批注、感悟、理解“恬静、凝重、前赴后继、锲而不舍”等词语的含义
3、情感目标: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异地风景的生疏、学生年龄的特点,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注意创设情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从而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基于对上述的教材理解,我作出了如下设想。
(二)教学设想:
我预计用三个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下面我着重根据第二课教学设计,详细阐述课堂上的一些做法。
第二课时大体分为四个教学环节: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品味语言,体验感悟
基于网络,读写结合
拓展资源,升华情感
在四个教学环节中,都穿插使用信息技术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具体安排如下:
三、具体过程设计与分析
在我的第一个环节中:
第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我的想法是:
大海在心中,波涛澎湃在眼中。
课堂不见海,一切都成空。
课件激趣来引入,学习变得更轻松。
让学生通过观看烟台海的美丽景色,聆听海浪拍打岸边发出的声音, 引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
在我的第二个环节中:
第二,品味语言,体验感悟
我的具体做法是:
思考问题有侧重,品句圈画更从容。
品读寻找关键词,感悟烟台美如梦。
我抓住文眼“活剧”这一教学突破口,设计主要问题:为什么说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背景?是一座舞台?提领中心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品读课文2-5自然段。
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的设计是:
1、由字析词品句子,场景再现添情趣。
这两句话中都有一个“扑”字,但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为此,我通过播放“冬海壮观”和“夏海轻盈”的风景片,[播放课件]刺激学生听觉和视觉系统,拉近距离,让学生真切把握词句,深刻体会“活”,让“景”与“人”交相辉映,起到“投石引路”的作用,给予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也升华了学生对烟台人民的理解。
2、实践操作别忘记,自主探究寻根底。
在展示了主题站后,(播放主题网站)学生四人为一小组,根据烟台的海四季的独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一个季节去参观。把参观后想到赞美这处地方的词语或一句话在书的空白处做批注。教师通过教师网与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
例如学生在参观冬天烟台的海时,根据较难理解的词语 “气势汹汹、锲而不舍”等词,进行讨论探究,也可以通过浏览主题网站上 “海之韵”里精美生动的“海上景观”的图片和视频,为学生的讨论、交流、理解,提供了多维度的信息参考。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动因”,使学生的想象充满了奇异的色彩。
本环节中,教师利用主体网站的资源,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去感悟文章的这一中心句:“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这样,这一教学重点,就省时高效的完成了。
在我的第三个环节中:[播放课件]
第三,基于网络,读写结合
就在学生热爱大海的情感如火山喷发之时,我抓住这一时机,设计了“回音阁”模版,教师及时创设情景,让学生抒写自己内心世界的千言万语。我可以这么说:
同学们,游览到这儿,你还意犹未尽吧,你是否想和作者一样亲身去到活剧的烟台这座城市呢?用你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把你此时此刻想说的,你可以创作成一首诗歌或一篇文章,写到回音阁里面,也许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的!
伴随着音乐响起,回音阁上精美的'图片、华丽的文字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在这种情境交融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有了强烈的倾吐的欲望,写作就不会畏难了。
上面此项设计,我的总目的是:[播放课件]
“回音”平台有活力,学生爱学又爱记。
写作氛围促交流,探究自主有意义。(只出课件不读)
在我的第四个环节中:
第四,拓展资源,升华情感
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为此,我设计了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开发了模拟网站(播放模拟网站页面)。
让学生便捷地进入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 让学生自由的浏览描写烟台的海的诗歌、文章和世界各国美丽景点的图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向往。
设计这节课我体会到了,
信息技术课堂是学习知识、检索信息、加工信息的过程,是以人为本、展现主题的过程,是实践锻炼、培养创新的过程。
[播放课件]我的最后感悟:
信息技术用得好,解疑问难特别妙。
情境氛围来营造,学生欢迎又叫好。
拓展孩子多视角,事半功倍显奥妙。
前辈面前来过招,班门弄斧多赐教!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第五册,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题材,提出了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联系场地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或逐步完善。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
“想想做做”从直接看图计算。量一量获取有关数据再计算,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在图形的拼摆中关注图形周长的变化,这样由浅入深,既巩固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立足于学生的“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展示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能正确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有条理地表达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2、能力训练目标
能正确测量和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及其他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创新素质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灵活选择自己欣赏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4、个性品质目标
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有兴趣和热情,在与同学的合作中,会根据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在交流中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识,获得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尽量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关键: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
四、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选择的平台。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篮球场的形状提出求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对周长的认识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试试,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考进行计算。接着,让他们汇报各自的算法,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再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2、引导学生在认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3、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具动感、易交流的优势,更好地突破
教学重、难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舞台。
最后,我再来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明周长是什么意思?
(教师可多让几位学生举例说说,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有困难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三角板、课桌面、树干等说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什么。)
2.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各是指哪里的长度。
3.导入新课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读题。
2 、理清题意。
让学生指一指、想一想,认清求周长的意思。
师: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6米,哪条边是14米?
师:看懂了题目的意思,谁来告诉同学们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3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答时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再逐一展示学生的解答思路,生答时老师板书学生的解答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 26+14+26+14=80(米)
(2) 26+26+14+14=80(米)
(3) 26×2=52(米)
14×2=28(米)
52+28=80(米)
(4)26+14=40(米)
40×2=80(米)
比较解答方法,自主选择,鼓励算法多样化。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是有这么几种,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4.适当地安排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1题。
5、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尝试求正方形的周长
做“试一试”,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课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师:这题是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再来分析呢?还是同学们偿试一下自己解答呢?(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探险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能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把学习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各是怎样算的,同时看看你们那一组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方法?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有针对性地让前面题目做错的同学上前板演,再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投影出示题目)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再讨论出问题的
答案,同时请组长安排一名同学作好记录。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汇报,肯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师:由此可见,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不相等的。为什么都是有6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和长方形,周长却不同呢?你认为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四)、课堂小结时板书课题: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让学生自己总结,既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可以使学生从中总结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五)、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1) 26+14+26+14=80(米)(2) 26+26+14+14=80(米)
(3)26×2=52(米) (4) 26+14=40(米)
14×2=28(米) 40×2=80(米)
52+28=80(米)
五、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说课稿 篇7
《触摸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新教材。这是一个反映对生命的思考,抒发对人生的感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的课文。本课内涵深沉,四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陶静老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充分展示新课标理念:她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学生在课堂中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是一堂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了文章的内涵,以安静创造了奇迹作为切入点。
课堂一开始,陶静老师就提出问题:“安静这位盲女孩,她创造了奇迹,她创造了什么奇迹?”随着学生与文本的不断接触,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知道盲女孩安静“走得那么流畅,没有一点点磕磕绊绊”是奇迹;她能“极其准确”地拢住花是个奇迹;她“竟然”能抓住“睁着眼睛的蝴蝶”那更是奇迹。这个盲女孩眼睛虽然瞎了,但她心灵的窗户并没有关闭,她是在用她是全部身心来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在她的内心世界里,同样是一片明媚动人的景色。所以才有文章所说的“谁都有生活是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二、营造了轻松、和谐学习氛围,提供了畅所欲言的互动空间。
整个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如陶静在上课开始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让学生去自渎自悟,完全由学生自己做主,教师只是随机点拨引导,课堂以“生成”新知而精彩,以学定教。老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从根本上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师,也解放了课堂,让语文教学更精!接着陶静老师又抛出一个环节,她说:灵性指的是什么?你能把这灵性读出来吗?然后才走进安静的内心世界,想象画面,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这一环节也体现了学生是真正的主人,不再只是教师的天地。
三、注重情感体验,培养朗读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陶静老师的课让学生在读中领悟中国文字的魅力。采用了多种方式的阅读。如“盲女孩神奇的灵性”和“真是一个奇迹”就是通过多读来加深对词句所蕴含的情景的理解,体会字里行间丰富的内涵,然后水到渠成地让学生说感悟体验的`。学生理解了“生命的意义”从而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这就把语言文字的内涵挖掘出来了,学生的朗读也才具有魅力和感染力。学生聆听着来自安静内心深处的春天的声音,多元化地解读了生命的价值,接受了一次心灵的荡涤。
我认为值得改进的地方:可以将聋哑演员的舞蹈《千手观音》作为导入部分,这样课堂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加深对“春天”和“一道弧线”的理解, “春天”是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春天给人一种希望,能使人开心、放开心胸、乐观面对人生。而“一道弧线”不仅是蝴蝶留下的痕迹,更是在安静心灵上留下的震撼和感动!所以教师如能再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学生的情绪就会更高涨,精彩“生成”更不断,那样课堂就更会成为学生体验成功的乐园。
总之,陶静老师上的这堂课,读思结合、读导结合,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将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让学生了解了安静内心深处的那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放飞了生命的欢歌。
说课稿 篇8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爱护书籍》一课选教科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本单元以“爱读书”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勤奋读书、珍惜时间,爱护书籍,并向学生介绍了书籍发展的历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爱护书籍的意识,养成勤奋读书,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一看到题目就可以知道课文是以主要事件“爱护书籍”来命题的。课文主要写了鲁迅小时侯爱护书籍的故事。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也要爱护书籍,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美德。课文从“爱读书——保存书——擦书、补书、包书”几部分再现了鲁迅先生的精神。全文按分-总的形式布局。
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读书交流,培养朗读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4、通过鲁迅小时侯爱护书籍的故事,学习他爱书的精神和做事认真的态度。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爱书的好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鲁迅小时侯,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鲁迅的相关故事
【学情分析】
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条件都很优越,多数学生不懂得珍惜学习和生活用品,学生们缺乏管理意识,自理能力差。《爱护书籍》中鲁迅小时候爱护书籍的做法给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是一篇很好的教育素材。教学时,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文中的典型事例,感悟事例中包含的道理。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想象人物的心理,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环境联系起来,感悟生活。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保持时间短,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在教学设计上,我力图用生动的课件,生动的语言,严谨的教学程序,使学生始终充满好奇,圆满地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设计理念】
1、以“立方足于学生发展,致力于学生发展”作为语文教学核心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依赖胆怯心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通过引导、激趣与鼓励,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以利提高学习效果,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是为了不教”, 古人去:“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要发展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提出疑问,并尽可能自己解决疑问,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合作交流去获得新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语文课上,我注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采用课题引入的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文题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直接切入文章重点。发挥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究,质疑问难,允许有不同看法,鼓励创新,使学生全身心沉浸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做到、想到的,我从不越俎代庖。
3、立足教材,深入挖掘文本,找准切入点,进行语言训练,发展语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情感。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含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新课依始,我力争用亲切饱含深情的语调,将学生带到课堂中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语我这样设计:“同学们,你们爱读书吗?”“爱读书,是一种美德,老师告诉你们:爱书,更是一种美德。我知道:凡是爱读书的人都爱护书籍。今天,我们来学习19课《爱护书籍》” 。
老师板书课题,学生跟随老师书空,齐读课题后,老师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梳理学生的问题,将学生的问题总结为:“1、文中讲谁爱护书籍?2、他是怎样爱护书籍的?”打出课件,让学生再次明确问题,明确学习的重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此环节中,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首先引导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到正确流利后,同桌合作互相帮助读准课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朗读能力。然后老师(配音乐)范读,再次激起学生读书的热情,吸引学生用心感悟。学生认真倾听,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解决第一个问题)老师简介现代伟大作家鲁迅生平事迹(播放鲁迅图片,让学生直观认识鲁迅)学生汇报关于鲁迅的事迹。最后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效果:达到读正确、流利,为深入研读课文作准备。
(三)、品词析句,理解感悟。(解决第二个问题)
1、让学生默读找出课文中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学生汇报后,老师出示课件:“鲁迅小时侯,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对于这句话,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引导学生从三个事例中深入体会。
2、找出课文中能说明“鲁迅小时侯,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的事例。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三个事例
3、从鲁迅的三个事例中,选一个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例,仔细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标记符号,画出事例中能说明“鲁迅小时侯,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的语句。进一步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引导学生仔细研读,从具体语句中体会“鲁迅小时侯,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
4、汇报交流,互谈读书体会。
在学生自由选择段落的基础上,按顺序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对学生没想到的、说不到位的酌情引导,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第一件事:出示课件(教材“练”),学生填空读。用空里的词说话。通过“鲁迅读书时不许弟弟动手摸,只许在桌旁看”说明他怕弟弟把书弄坏,弄脏、乱涂乱画……他不怕弟弟生气。他不怕伤和气,伤亲情,引导学生说出“鲁迅小时侯,把书看得比亲情和友谊都宝贵”(课件)。
第二件事:通过“母亲床边的红漆箱子”原来是放首饰、钱财、贵重物品的,而现在放的是书,引导学生说出“鲁迅小时侯,把书看得比金钱、珠宝都宝贵”(课件)。
第三件事:出示课件(第三段:填“总是”,“轻轻地擦”,“仔细地补”变颜色)。通过两个“总是”,引导学生说出鲁迅小时侯爱书的.做法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养成了习惯。让学生用“总是”说一句话。以此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
通过“轻轻地擦”、“仔细地补”引导学生明白“鲁迅小时侯,把书看得比任何喜爱和宝贵东西都宝贵。”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想象括号里可以填写那些词语。最后得出准确的词语应该是(什么)。齐读“鲁迅小时侯,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课件) 通过以上三个句子的训练,学生至此已经理解了“鲁迅小时侯,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这句话的意思。
5、学完课文后,配乐朗读全文,达到更深层次的感悟。
(四)总结扩展。
(1)结合板书总结分总式构段方法。布置一个小练笔: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试写一段话,以此培养学生的写话水平,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读完这篇课文,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此环节的目的是渗透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学习鲁迅爱书的精神和做事认真的态度,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爱书的好习
(3)你知道吗?我们的祖先、前辈们使用的书不是像我们现在使用的这么轻便、这么高级。出示课件:“殷商时代,(甲骨文);战国秦汉时代,(竹简和木牍);春秋末期,(帛书);东汉,(手抄的书);唐朝,(雕版印的书);宋朝,(活版印的书);近年来还出现了“会说话的书、视盘、带香味的书,立体的书,缩微的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来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书。书籍是人类的朋友!希望同学们爱护书籍!结语的设计是为了不孤立地教学这一课。把本单元的知识融合起来,对后面的知识进行渗透,同时拓展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附:板书设计
19爱护书籍
爱读书——保存书——擦书、补书、包书 (分)
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 (总)
说课稿 篇9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听力补偿效果较好,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听到声音的孩子是幸福的,学会说话的孩子是快乐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欣赏音乐,共唱歌曲,孩子们在体会视觉美、音乐美时对课文感情的理解和感悟较容易把握。学生的知识基础分几个层次,在学习时则分类教学: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在口语训练和知识拓展要求口语表达、文字表达都能做到,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能口语表达即可;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则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做到,以突出口语班的教学特点和展示孩子们在经过语言康复训练后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诗歌描绘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鲜花上撒满了太阳的金光,小树在太阳的照耀下生长,小朋友们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游戏。诗人从“太阳东边升,西边落”这一自然现象中提炼出诗意,把太阳当作所有国家的朋友,她从西山落下,走向别的国家,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带去了快乐和希望。“太阳是大家的”寓意“世
界是大家的”。
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全世界的人只有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二是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2、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朗读、背诵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难点是理解诗歌的含义。
4、本课分两课时,这是第二课时。
三、说教学方法:
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口语班学生的特点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方法为:
1、创设情境:用歌曲《七色光之歌》导入新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入新课文。
2、朗读体会法:整节课上,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为本,通过自由读、齐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诗句的美,在读中感悟太阳落山的美景,在读中感悟太阳为我们做的好事,在读中感悟太阳是是我们大家的,世界是我们大家的。
3、直观教学法:课件起着直观演示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
四、说教具准备:课件
五、说教学过程:
1、导课。播放歌曲《七色光之歌》,师生唱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过渡语:歌中太阳公公露出了红彤彤的笑脸,小朋友在阳光下快乐成长,长大了创造七彩世界,太阳不是她一个人的,太阳是我们大家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太阳是大家的》。板书:25、太阳是大家的。
用音乐导入新课,体会音乐的画面美、节奏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利用歌曲中的歌词自然引入课文。
2、老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全文,初步感知课文。
让学生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意思。
3、朗读第一节,品读诗意,体验太阳落山时的景色美。
(1)展示图片:由天上的朵朵白云到变成红彤彤的晚霞体会太阳落山的时候的情景。观察图意,指名读第一小节,老师范读,整体读。
(2)这么美的景色我们把它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吧?全体试背。
让学生在欣赏图画时感受视觉美,变成优美的诗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成为自己的.语言。老师的范读将学生的朗读推进了一个层次,有指导,有感悟,教学出现了层次性。
4、自由读第二节,思考问题,口语训练。
(1)提问:仔细观察第二小节的诗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的自主汇报中,了解诗句的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第二节围绕那一句话写的?
知道是围绕“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写的,从太阳做的许多好事进行仿句口语训练,抽学生上前板书,发散思维。
(3)老师导读,学生看图进行背诵。
口语表达是在观察理解的基础上由形象思维转换为抽象思维再变为自己的语言,让学生运用眼、口、手多种感官体验学习,让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学习第三四节,观察太阳到的不同国家和外国小朋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含义,揭示主题,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体验美好的情感。
(1)老师导读,学生读完第三四节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2)教师提问:太阳从西山落了是去睡觉吗?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能力,开拓思维能力。
(3)师提示:小朋友睡觉的时候,太阳去了不同的国家。
展示不同国家的图片,开阔学生眼界。
(4)提问:别的国家有什么呢?那里的小朋友在等着、盼着谁?(指名说、读)
展示外国小朋友和小树、鲜花图片,体会期盼的心情。
(5)升华主题,体会只有在世界和平和社会安宁时,全世界的小朋友才能共同分享太阳的温暖。
指名读、齐读,细细品味课文感情,体会课文含义,升华主题。
(6)提问:你想对别的国家小朋友说些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想说出来。
在朗读中体会太阳带给我们的温暖、快乐和幸福。太阳传递了世界各国小朋友间的友谊,点明主题“太阳是大家的”,“世界是大家的”。
5、全体师生配乐朗读体会情感,教师总结全文。
我们学习完了这首诗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一首多美的诗啊:鲜花上撒满了太阳的金光,小树在太阳的照耀下生长,小朋友们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游戏。但是,小朋友们应该记住,太阳只有一个,她是我们共同的光明使者,地球只有一个,她是人类共同的生活家园,只有社会和平宁静,没有战争,小朋友们才能健康快乐成长!
回归全文,将主题再次明确,提升。
六、作业超市,自选一题
1、世界各国的小朋友和我们在一起,(出示书中的插图)你想和他们说什么,说一说,写一写吧!(自由说、写作,交流)
2、我们也当一回小作家,试着说一说,写一写太阳还能做什么好事。
作业设计让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自愿学习;分层布置作业,体现分类教学。
七、说板书
开始板题“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过程中板书“东升做好事”,“西落走向另外的国家”,揭示主题后板书“世界是大家的”。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6-25
《匆匆》说课稿10-28
《坐井观天》说课稿08-16
《比尾巴》说课稿10-30
白鹭说课稿08-25
《故乡》说课稿08-23
《琥珀》说课稿09-22
跳水说课稿07-30
《春》说课稿10-19
数轴说课稿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