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11-11 03:44:4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8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8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课程定位与实践目的

  《采购与供应谈判综合实践》是我院重点建设专业、广州市市级示范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的综合能力培养和拓展能力培养的专业必修课。 我院与海程邦达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宝供物流、创维集团等多家优秀企业深度合作,进行课程开发,目标是为企业培养采购员、物流业务员、客户服务员和货代员,使其具有物流服务采购与供应的业务洽谈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物流服务供应能力。

  课程依据采购与供应业务流程(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业务环节处理内容为核心来组织与实际业务相关的知识点、能力点。根据任务功能进行情景设计和任务排序,重视由浅入深递进式教学,同时将职业资格考证的内容融入教学,实现课证融通。

  课程形成了“以赛促学”、“社会技术服务”的课程特色。我们将课堂延伸到学生专业技能比赛,结合课程进度,举办物流企业调研大赛、采购与供应模拟谈判大赛、物流服务相关软件比赛。并将比赛表现融入课程成绩,全方位调动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课程以真实企业项目为载体,工作过程为主线,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做中学”,在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同时“学中做”。

  二、 实践教学设计总体理念

  根据各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将课程内容整合,并实施以项目任务为导向的,以项目洽谈为表现形式的课程教学,全面实施由学校与企业对学生成绩进行多元评价考核,并把课堂搬进企业进行真实环境下的工作任务驱动教学,最终获得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证书,完成“过程性评价”课程考核。

  三、实践方式与方法

  ㈠ 改革教学方法的原则与实践体系

  1. 改革教学方法的原则。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参与和体验为基本方式,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建立多渠道、获取式大教学系统。

  2.构建能力单元式实践体系。实行强化能力培养的单元式实践。在确立采购与供应谈判基础课程能力培养目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能力分解,构建若干个能力培养训练单元,即以一项(组)能力培养为一个实践单元,以系统进行该项能力的打造与培养;再由若干个训练单元组成训练阶段;再由训练阶段组成实践课程,完成课程的实践。

  ㈡ 实践的主要方式与方法

  1.分组讨论。针对讲授中、案例中、学生身边提出的采购与供应谈判问题,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放开思路,大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解决方案。

  2.分组比赛。在实践中给定具体的比赛项目,由学生组织小组在课下进行比赛项目的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比赛、点评。

  3.实地调研。根据教学与训练需要,特别是要带着特定的管理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深入企业,访问企业家与管理者,再由学生写出调研报告。

  4.网络冲浪。现代教学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对管理专业学生而言,这是一种特殊的接触实际的窗口。根据教学进度需要,引导学生登陆有关网站,了解房地产策划状况,搜集最新信息,学习最新知识,思考与分析现实营销问题。

  5.文案或调研报告写作。即设定具体任务,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相关技能,对需要以文字形式表达的成果以规范文案的形式写出来。

  6、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谈判中的采购方与供应方进行各项模拟谈判。

  四、实践考核

  实践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实践态度,实践表现,能力形成等评出各实践项目成绩,然后作为期末总评的参考。实践总评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50%(各分项目成绩比值见实践内容及成绩构成表)。

  五、实践环节和学时分配

  六、实践内容

  实践环节一:观摩成功谈判案例,写学习心得

  (一)、实践目的:

  1、理解谈判对促成交易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案例分析能力。

  (二)、实践内容/条件:

  1、一个谈判高手应具备哪些综合素质。 2、一场成功的谈判有哪些特性。 3、如何进行成功谈判。

  (三)、实践要求:

  让学生里理解谈判的重要性,并分析成功的谈判案例,总结合格的谈判者应具备的素质。

  (四)、实践步骤:

  相关视频资料及书籍观看。

  实践环节二:企业竞争力分析(SWOT分析)

  (一)、实践目的:

  1、掌握企业竞争力分析工具。

  2、学会用SWOT分析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做出企业战略

  (二)、实践内容/条件:

  1、SWOT分析法的理论知识及使用步骤

  2、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并评估出竞争力中的关键因素 3、通过内外部因素组合,确定分析竞争力类型并制定应对战略

  (三)、实践要求:

  利用课下时间,充分利用网络,对企业进行调研,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内外部因素组合,确定分析竞争力类型并制定应对战略

  (四)、实践步骤:

  1、教师选定几家企业,利用课下时间让同学们实地或通过网络调研企业。 2、提交一份SWOT分析报告,分小组课上进行讨论。 3、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各组优缺点。

  实践环节三:软件操作(ERP中的采购模块)

  (一)、实践目的:

  学习ERP中的采购与供应模块的软件操作及具体运行流程。

  (二)、实践内容/条件:

  1、回顾采购与供应相关理论知识; 2、进一步认识采购在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

  (三)、实践要求:

  熟悉ERP中的采购与供应模块的软件操作及具体运行流程。

  (四)、实践步骤:

  各人一台电脑,练习操作ERP中的采购与供应模块。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的:

  1、学会前鼻韵母Bn en in和整体认读音节yin及其四声,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正确认读由声母和Bn en in组成的11个音节,会读拼音词。

  教学重点、难点:

  1、前鼻音n的发音。

  2、三拼音的拼读,特别是介母i和韵母Bn 的拼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了6个——(单韵母),9个——(复韵母)。谁能大胆地把6个单韵母来背一下。(指名背)

  2、(边出示卡片边说)9个复韵母有没有记住?(开火车抽读卡片)

  过渡:小朋友们的本领У谜婧谩=裉欤颐窃倮囱卤玖臁G胪?们看图。

  二、观察语境图,引导看图说话。

  1、(投影示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小弟弟把遥控器一摁,荧屏映出了什么?(天安门)色彩非常鲜艳。同时传来了美妙的音乐声。编书的叔叔们给这幅图编了一首儿歌,你们想不想听?

  2、(听录音)想不想学?我们跟着录音机一起来念一遍。

  遥控器,摁一摁,荧屏映出天安门,色彩鲜艳音乐美,小朋友越看越开心。

  三、揭示课题,学习 前鼻音n。

  1、根据语境歌中“摁一摁”的“摁”,“天安门”的“安”,“音乐 美”的“音”就引出今天我们要学的.前鼻韵母Bn en in (贴卡片)

  2、找共同点,学习 前鼻音 n 。

  A 同学们找找这三个韵母都有一个什么字母?(用红笔描出)

  B 师:在这里,它不是声母 n ,而是一个前鼻音 n 。这个鼻音 n 怎么发呢?

  C教发音方法:我们只要把舌尖顶住上牙床(用手指上牙床),鼻子出气发音。(师示范,学生模仿,个别读)声音是从鼻子前部发出的,我们叫做前鼻音。(开火车读,抽读)

  过渡:学会了发前鼻音 n 后,再来学今天的韵母就很容易了。

  四、教学 前鼻韵母 Bn en in 。

  1、(指图上的天安门)问:这是什么?

  2、出示卡片 Bn,今天 学的前鼻韵母Bn就是读“天安门”的“安”。

  3、指导发音。Bn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师用手先遮住 n,再用手遮住B) 发音时,我们先摆 B的口形,然后把舌尖顶住上牙床发前鼻音 n。(教师用手势演示)

  (师示范,领读,开火车读,抽读)

  4、学习 en。

  A、按照我们刚才的发音方法,en 先摆什么口形?然后......?

  B、en就是摁遥控器的“摁”的发音。

  5、学习 in。

  A、学会了Bn en 的发音,你能按我们学习 Bn en 的发音方法,自己来发第三个前鼻韵母吗?

  (学生 自己练读,抽读检查)

  B、师:in 就是发“音乐”的“音”。

  C、你是怎么发这个音的?

  6、 说得真好。让我们用这种方法一起再来读一下这三个前鼻韵母。

  集体抽读,指名读,开火车读,一个学生抽读3张。

  7、小结:刚才同学们读得都不错。我们知道n (单个卡片)单个出现的时候,它是声母n 。它和单韵母一起出现的时候(出示Bn)就不是读 n,而是一个前鼻音 n。我们今天学的三个韵母都有一个前鼻音n ,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前鼻韵母。(抽读,开火车读)

  8、小组活动,标四声。

  师:在你们的课桌上有许多的苹果,背后写有我们今天学的三个前鼻韵母,你能给它标调吗?

  (1)先分工。

  (2)再标调。

  (3)后练读。

  9、游戏:“摘苹果”

  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老师带着小朋友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名字 叫“摘苹果”。

  师:谁来摘苹果?

  生(齐):我来摘苹果。

  摘到苹果反过来领读。

  五、学习声母和Bn en in 组成 的音节。

  过渡:Bn en in是韵母,它和声母在一起就组成了音节。

  1、出示书上声母与Bn en in组成的音节。

  2、用“找朋友”的游戏认识音节bBn

  3、小组自由练读音节。

  4、游戏:“坐飞机”

  师:“bBn”的飞机在哪里?

  生:“bBn”的飞机在这里。

  六、读书、写字。

  1、今天,我们学的汉语拼音13课在书上第45页,请同学 们把书打开,让我们一起跟着录音机来把我们今天教的内容读一下。

  2、Bn en in 这三个前鼻韵母怎么写呢?

  师范写,学生描红。

  七、总结。

  今天 这堂课,我们学会了前鼻韵 母Bn en in ,还学会了Bn en in和声母相拼的音节,一些带有介母的音节比较难读,回家要多练习。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做一个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2.从多角度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二)科学知识:

  1.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2.认识古代计时工具——日晷及其他计时工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2.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三、教学准备: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电筒、日晷模型、制作日晷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铺垫: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让学生说出时间,“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手表;上课的时间表)“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学生自由回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太阳钟

  (二)、探究新知:

  1、了解有关日晷的知识:

  ( 1 )古代有时钟吗?他们怎么知道时间?

  ( 2 )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知识;

  ( 3 )讲述: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呀。确实,在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根据这个规律推算时间,并制作了计时工具——日晷。

  ( 4 )看书,认识各种日晷;

  ( 5 )讨论:日晷为什么能反映时间?

  ( 6 )碟片介绍:日晷;

  2 、制作简易太阳钟:

  ( 1 )谈话:古代的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长期观察制作了各种形状的日晷,你们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日晷吗?

  ( 2 )看书、讨论本小组的制作方案。

  ( 3 )动手制作;

  ( 4 )展示、评比。

  3 、玩手掌日晷:

  ( 1 )讲述:在古代除了借助物品制作日晷外,埃及人还发现可以借助手掌做日晷。

  ( 2 )看书,了解具体情况;

  ( 3 )教师讲解、演示;

  ( 4 )室外活动:玩手掌日晷;

  (三)、归纳本课教学知识

  1.无论是古代的计时器还是日晷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学生汇报。

  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4.学生汇报。

  5.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做一个“太阳钟”或者“计时器”,下节课带到课堂上共同研究。

  课题: 太阳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慢慢的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过程与方法: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讨论太阳光影是怎么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学习使用简易日晷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人探索时间的过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

  制作使用太阳钟计时。

  【教学准备】

  关于日晷计时的资料、立竿、制作太阳钟的套材(小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如今,我们只需要看一看钟表就能知道现在几点了。可过去的人们并没有我们今天使用的钟表,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是用什么来计量时间的呢?(学生充分交流)

  2、揭题:太阳钟。(板书课题)

  二、用太阳来计时。

  1、关于古人利用太阳计时的资料交流。

  如:一天是怎么确定的?(古人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如:古时候一天分为几小时?是怎样划分的?阅读课本P52资料

  等等。

  三、用光影来计时。

  1、师:古代的人还常常用光影来计时。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2、引导思考:在太阳下,将一根木棒竖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会有一个木棒的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方向、长短会花生变化吗?

  3、组织观察活动。(课前老师画一次影子,课中和学生再去画一次,使用太阳钟时还可以画一次。)

  4、如有录象片段,可适当代替上面的观察光影的活动。

  5、讨论:古人是怎么利用太阳的光影来计时的?

  6、出示日晷及日晷面图,解释怎样计时。

  7、师结合日晷面介绍“时辰”资料。

  8、师提供太阳钟套材,小组合作组装。

  9、师介绍使用方法,学生尝试计时。

  四、延伸。

  1、为什么古人选用太阳来记录一天时间的流逝呢?

  2、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弊端?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23课:观潮。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生:(齐答)钱塘江大潮。

  师: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你们可爱的家乡——云南有好几千里。如果说云南的石林举世闻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

  (板书:天下奇观)

  师:“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的“观”……

  师:快请教一下字典,查查是什么意思。

  (学生)

  生:“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观”的意思呢

  生:“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观”就是奇异的景象。

  师:谁能说说“天下奇观”的意思。

  生:“天下奇观”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

  生:“天下奇观”就是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师:回答正确。

  [“观潮”和“天下奇观”都有一个“观”字,但意思却不相同。教师及时抓住这个“观”字,让学生,不仅理解了“观”的意思,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的习惯。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先理解“观”字,再理解“奇观”,最后理解“天下奇观”,由字到词,一层进一层,显得很扎实。]

  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师: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

  生: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师:学得真不错,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有没有见到过

  生:(遗憾地摇摇头)没见过。

  师:别遗憾,我呀,把这大潮给录下来了,想不想看

  生:想。

  师: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

  (学生看钱塘江潮录像,不时发出惊叹声。)

  四、突破重点,指导朗读

  师: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

  生:课文3、4自然段。

  师: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学生可以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读得不错。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

  生:激动。

  师:读出这种感觉来。

  生:(齐读)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师: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

  生:(分组比赛读)

  生:(齐读)

  [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既能帮助理解,又能帮助记忆。]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喜欢这句的举手。

  (学生全体举手)

  师:(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指名学生个别赛读,教师加以鼓励,并与学生一起为朗读进步者、优秀者鼓掌。)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能让我试试吗

  (学生高兴地点头叫好。教师朗读这一句。学生热烈的掌声响起。)

  师:谢谢鼓励,该你们了,让我为你们喝彩,行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棒极了!

  [教师转变角色,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改变一种形式进行朗读示范,使学生感到亲切,融洽了师生感情。加上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愿读、乐读、爱读,极大地激发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生:我特别喜欢这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师:闪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

  生:轰隆隆隆……

  师:还学得真像,雷的声音比较的沉闷,我们一起学学看。

  生:(一齐模拟)轰隆隆……

  师: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

  生:闷雷滚动。

  师: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

  [熟读后紧接着让学生背诵,强化一下记忆,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生: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人群又沸腾起来。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吗

  生:好!

  师:准备,开始!

  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师: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生:(齐答)人声鼎沸。

  师: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生:(齐读)

  [让全体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表演来体现对“沸腾”这个词的理解,然后又从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个词语“人声鼎沸”,从概念到形象,又从形象到概念,这样学词语学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确,也便于今后运用。]

  师:把出现白线和白线横贯江面这两个句子连起来读读。

  生:(齐读)

  师: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

  五、听听读读,体会顺序

  师: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师: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生:(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教师用投影打出一位学生的作业,集体反馈校对。)

  师:发现没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

  生:作者从远到近描写潮水。

  师: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来,王老师和你们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

  (师生齐读这段话)

  师:现在,我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学生自由准备背诵)

  师:能行的起立!

  生:(全体起立)

  师:真有信心!给你们配上录像好吗

  生:(兴奋地点头)

  师:配着录像,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

  生:(有感情地看录像背诵)

  师: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先读后背,先扶后放,先分解再综合,最后学生水到渠成,很轻松地将这一段课文背诵下来。这样达到了及时将学到的精彩的`语言积累起来的目的。]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

  生:想!

  师: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学生跃跃欲试)

  师: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

  生:人声鼎沸。

  师:风和浪都很平静——

  生:风平浪静。

  师: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

  生:水天相接。

  师: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生:齐头并进。

  师: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生:山崩地裂。

  师:形容气势很大——

  生:(一时说不出,有个别学生答“白浪翻滚”,师提示“浩浩荡荡”)

  [这个复习词语的方法有两个特点。一是根据词义说出词语,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二是用比赛的形式,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师: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学生纷纷举手)

  师:都想当老师,那看来只有我当学生了。

  生:领读,师跟读。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可是王老师却让学生当老师,自己当学生!学生既然都会读,而且愿意领读,那就不妨自己来作学生。这种别出心裁的形式,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常规的读法。这样做表面看只是一种简单的角色变换,然而从深层次分析,可以反映出教师对主体意识的深刻认识。]

  师: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发言。)

  生: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像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一浪一浪(像千万匹白色战马)。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山人海),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很远)的地方。

  (师生共同评价)

  师:这个词语用得真有水平。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荡荡),一浪一浪(齐头并进)。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一浪一浪(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漫天卷地地涌来)。

  师:真有水平,第5自然段的语句也能用了!

  师:“人山人海”这个词的运用有问题吗

  生:(思索)应该用“人声鼎沸”,因为后边写的是“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所以应该和声音有关。

  [这段师生共同评价非常精彩。教师没有满足于让学生填写正确,而是鼓励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在同一个括号内运用不同的词语,对于运用正确的予以肯定,运用错误的加以纠正。既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师:每个人再练习说这段话。

  (学生自由说这段话,进行巩固)

  [整个练习过程中,先让学生讨论统习,再指名个别学生交流,然后师生评讲指导,最后再让每一个学生自己练习说话。虽然整个环节占用的时间比较多,但是训练很扎实。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追求的目标,应该大力提倡。]

  师: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你们学得真棒,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潮来前,潮过后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附板书:

  潮来前

  雄伟壮观

  观潮潮来时

  如临其境

  (钱塘江大潮)有声有色

  潮过后

  天下奇观

  总评:

  这堂课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一些教学思想。

  一、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教师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整堂课中,教师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自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二、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的训练和指导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课堂中教师就是应该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诵。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一下记忆,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提倡。

  三、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注意创设情境,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学过的词语句子让学生用一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小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极有意义。王老师在这堂课的最后,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因为难度不高,所以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填写出词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特别高。学过的词句理解了,再试着运用运用,有利于促进课文语言的内化。这样的练习在语文课中应该大力提倡。

  四、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这堂课采用了录像手段,第一次让学生感受观潮时的气氛,第二次让学生边看录像边背诵,既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教师还多次使用了实物投影,打出了学生喜欢的句号指导朗读,打出学生书面练习的结果加以评点,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在朴实的说明中注入浓浓的情趣。

  本课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特别是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结合多媒体的展示更直观地让学生对麋鹿与普通鹿的外形有深入的了解,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教学中引领学生用解说词的形式将书上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从而促进学生对关键词句的真切感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理清课文层次。

  3、抓住麋鹿的特点,辨认麋鹿,用解说词的形式介绍麋鹿。

  教学重点:

  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抓住麋鹿的特点,辨认麋鹿,介绍麋鹿。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复旧引新

  1.谈话: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在课本上学过的珍稀动物吗?(学生回答)

  出示: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来认识另一种珍稀动物,它就是麋鹿,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提醒“鹿”的笔顺)

  【设计意图:本设计在于激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为新知的学生做好准备。同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收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的终生学习着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由课题预测课文的内容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的音,读通句子。

  3.交流检查:

  出示:麋鹿:俗称“四不像”,曾是姜子牙的坐骑,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喜欢生活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的沼泽环境中,自然繁殖率很低。麋鹿在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由来已久,曾在汉朝时销声匿迹,直至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后惨遭厄运,或遭杀戮或颠沛流离,幸英国贝福特公爵的私人别墅乌邦寺动物园18头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1986年8月,39头麋鹿回归故土,种群发展到近千头,悄无声息地生活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1)指名读,正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导书写:沛、殖、涉。

  4.理清课文脉络: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主要介绍麋鹿的哪些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5.验证预测

  过渡:想对麋鹿有更深的了解吗?让我们一起走近麋鹿。

  【设计意图:出示包含课文中生字词的一段文字,既能检测出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更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随后安排用更简洁的话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三个生字的指导环节不容忽视,识清形、写好字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素养。先预测课文内容再进行验证,能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也为以后的阅读提供好的学习方法。】

  三、细读2-4自然段,走近麋鹿

  1、默读第2-4自然段,用横线划出麋鹿外形特点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麋鹿生活习性的句子。

  2、交流

  (一)、麋鹿外形特点

  (1)出示麋鹿图

  提问:你们认识它吗?你认为它长得怎么样?你从哪儿看出奇特来的?(四不像)

  (2)演示对比验证“四不像”

  (3)它的外形的奇特还表现在哪?

  (出示)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长尾巴、宽大的蹄子、毛随着季节变颜色

  (4)提问:

  雄性麋鹿和雌性麋鹿一样吗?()

  (5)总结:齐读麋鹿外形特点的语句。

  (二)、麋鹿的生活习性:

  过渡:除了写麋鹿外形的奇特外,还有它的生活习性也与众不同?

  (1)指名说:

  “麋鹿也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

  (2)补充课外的资料: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

  (3)齐读。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朗读。

  4.休会说明文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在介绍麋鹿外形、生活习性的奇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

  找出相关的语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迁移练说:

  设计情境:

  同学们我们来到了一片林草丰茂之地,看一大群麋鹿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的身边出现了一批游客,他们对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不了解,你们能不能当一回热心的小导游给他们介绍一下?

  自由练说,上台展示。(结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麋鹿外形的奇特和生活习性的与众不同,感受到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同时学习有顺序地介绍事物、把握住特点,最后设计小导游的环节是激发学生把刚学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形成积累。】

  四、深化延伸 升华感知

  1. 介绍其他的珍稀动物(出示)

  2.齐读警语

  3.听录音、激趣

  这里到底是哪儿?曾经是麋鹿的栖息地,为何它还要适应这里的环境呢?到底在麋鹿身上有怎样的传奇经历,让我们下节课继续走近麋鹿,揭开谜团。

  【设计意图:学习不能只局限于已知的,要激发学生对未知的探索欲望,从而产生对麋鹿传奇经历的期待,从麋鹿的命运中获得到更多的感悟。】

  五、作业

  实践活动:开展“我了解的国家级保护动物”主题活动,自行选定动物,将自己搜集到的素材,从独特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加以整理,制作成卡片,张贴在班级展板上。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材分析:

  《世界多美呀》是一篇讲读课文,语句优美,恰似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学习这篇课文会让我们感受到充满童趣动物世界,感受到小鸡努力冲破蛋壳后,看到世界如此美丽的惊喜的心情。抓住课文的两条线索(小鸡的孵化过程;小鸡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变化);借助课文插图;抓住关键词体悟小鸡内心活动;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领悟。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巩固掌握本课的9个生字,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周围的世界美不美呀?有谁能为大家说一说周围的世界美在哪呢?

  学生自由表达他们眼中的美好世界,教师鼓励评价。

  2、以游戏的方式复习生字词:

  师:(出示课前准备的粘贴画)小朋友,你们瞧,这幅图画上那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的世界多美呀!想得到它吗?只要你们能闯过生字关,把图画上的生字读准,读好,就能得到它!现在赶快练习吧!

  学生分小组相互读词语,相互评价,小组推荐优胜者,再全班比赛,评出优胜者,奖励一幅粘贴画。

  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师:说说这幅图美在什么地方?

  学生思考后,教师指投影图下的句子:“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让学生认真的读两遍。

  师: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是表示颜色的?能找出来后能用自己的画笔画出来吗?

  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三个词,想象画图。

  教师分别出示投影,向学生展示“蓝湛湛的天空”,“绿茵茵的树木”和“碧澄澄的小河”。并让学生对比自己的想象画,加深对表示色彩的词语的理解和认识。

  4、复习诗歌《家》(新课标苏教版语文第一册中课文):

  师: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祖国多美呀!孩子们,你们能用我们以 前学过的一首诗来赞美它吗? 齐背诗歌《家》。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地感知课文,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把过去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联系起来,起到以旧带新的目的。)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谈话引入,提出朗读要求: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要通过这节课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学得的本领!展示什么本领呢?第一,展示我们读课文的本领;第二,展示我们小朋友写字的本领。有信心吗?好,老师要求你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句子的意思。(学生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师: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看你们能否把课文意思读懂?

  2、 出示问题,指导阅读:

  ⑴、小鸡在蛋壳里认为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小鸡啄破蛋壳看世界很容易吗?

  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小组讨论。

  教师板书关键词予以提示:“先――后来”、“睡――醒了”;“看见――想”“啄呀啄呀”、“很久”、“才”学生自由回答问题,师生共同评价、补充。

  ⑵、小鸡想象的世界和它看到的世界一样吗?小鸡看到如此美丽的世界,它的表现会怎样?它又会说些什么呢?

  ⑶学生自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想象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一撑”、“就·撑破了”。“叽叽叽”,“慢慢”。

  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读边想象课文中的情境并准备对教师的朗读水平进行评价。

  教师引导并衷恳接受学生的评价。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以学生的阅读为主,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创设情境,体会感悟

  1、师生合作引读课文并配上音乐:

  师:看来,小朋友把课文读懂了,现在老师也想读读课文,要想赛过老师,你们的眼睛可要盯好课文,注意老师的手势,看谁接得好!

  师生共同玩抢接读比赛 。

  2、师:小朋友读得非常流利,老师觉得大家读课文时再加把劲就更感人了。你们谁喜欢哪一部分课文就读那部分课文。一会儿,让大家评一评你读的声音是否洪亮,有没有适当的动作和表情。

  学生自己练习后展示读课文的本领,师生共同评价。

  3、出示头饰:

  师:老师这里有4顶神奇的蛋壳,只要你戴上它就能变成这个对未来充满幻想的小鸡。谁喜欢演小鸡?指名愿意展示的学生戴上。

  师:现在你戴上蛋壳的头饰就变成谁了?想想,小鸡的声音、动作、表情是怎样的? 请戴头饰的同学上台表演,下面的小观众注意听他是否把高兴和惊奇的心情读出来,有没有动作和表情。

  表演结束,把头饰奖励给参加表演的学生。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在于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进一步读好课文,活跃课堂气氛,努力创设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指导书写:

  小朋友刚才欣赏了很美很美的图片,读了一篇很美很美的课文,那么,你们还能写出很美很美的字吗? 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结构,说说要写好这些字,要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作业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字型掌握汉字的结构,养成写好汉字的习惯。)

  五、指导背诵:

  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学生尝试当堂背诵课文。

  六、作业:

  画画写写:《美丽的世界》。

  要求学生课下在回忆课上内容的同时,想象画出身边美丽的世界。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科学知识的课文,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使飞机能安全地夜航。

  文章一开头描述了飞机夜航的情景,通过设问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接着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反复三次试验。发现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然后讲科学家终于揭示出蝙蝠夜间靠嘴和耳朵探路的道理。最后介绍了雷达导航的原理,圆满地回答了文章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教养目标:

  (1)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2)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育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和爱科学的兴趣,养成为科技事业而勤奋学习的自学性。

  3、发展目标:

  知道人类有很多发明创造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三、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了解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2、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

  四、教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媒体

  1、教学方法:情感教学法。

  2、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情景激趣,揭示目标。

  1、复习第一段。

  2、播放有关录象。

  3、质疑揭示目标。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并思考:蝙蝠在夜里是怎样飞行的,哪个词最能概括这种飞行的特点?

  (2)理解重点句: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四人小组自学。

  (2)汇报交流。

  (3)引读: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六自然段。

  (1)看录象,并思考:蝙蝠是怎样凭着嘴和耳朵探路的?

  (2)指导朗读。

  (3)理解重点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4)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段。

  (1)根据思考题自学。

  (2)师生共同板书。

  (3)看录象。

  (四)总结。

  (五)扩展。

  (六)质疑。

  (七)作业。

  板书设计:

  18 蝙蝠和雷达

  嘴

  (研究) 蝙蝠 障碍物

  耳朵

  (启示)

  天线

  (发明) 雷达 障碍物

  荧光屏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挂图:

  这是一幅( )?学生答。

  板书:梅花

  2、喜欢梅花吗?你能说出描写梅花的诗句吗?

  3、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梅花的特点有( )。指名答。

  4、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梅花情有独钟,多少文人、画家赞颂梅花。今天,老师配合大家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

  板书:魂

  5、齐读课题《梅花魂》。

  二、探究本课学习思路

  1、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以同学们自学为主:

  投影出示:

  本课教学目标:

  1、自学为主,读懂课文,解决课后思考题。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用——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用~~~~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交流:

  哪些句子令你感动?为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4、分小组讨论不理解的问题。

  三、讨论讲解重点问题

  1、小组汇报:

  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未解决?

  2、小组互助合作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并重点讲解以下问题:

  ⑴ 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投影出示)

  ⑵ 课文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联系?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 自由读开头、结尾。

  ② 指名说。

  ③ 齐读。

  ⑶ 课题中《梅花魂》的魂,在文中究竟指什么样的魂?

  ① 投影出示13节。

  ② 自由读。

  ③ 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④ 祖父保存梅花图,是为了( )?祖父爱梅花,就是( )。

  ⑤ 齐读。

  四、指导朗读

  1、选择喜欢的段落,用心用情地练读。

  2、自由读文,指名读(可范读)。

  3、指导读13节:

  ⑴ 读这段应注意什么?

  ⑵ 指名读。

  ⑶ 齐读。

  4、导读开头、结尾:

  ⑴ 学生说如何读。

  ⑵ 小组练读。

  ⑶ 指名读。

  ⑷ 齐读。

  五、总结本文思想内容

  六、布置作业

  1、读有关乡愁的文章。

  2、写摘录笔记或读后感。

  【板书设计】

  品格

  梅魂花 灵魂 爱国心

  骨气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6-12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0-18

教学设计方案08-15

教学设计方案08-31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5-16

教学设计方案【热门】06-28

教学设计方案【精】06-26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6-12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25

枣儿教学设计方案09-18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8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8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课程定位与实践目的

  《采购与供应谈判综合实践》是我院重点建设专业、广州市市级示范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的综合能力培养和拓展能力培养的专业必修课。 我院与海程邦达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宝供物流、创维集团等多家优秀企业深度合作,进行课程开发,目标是为企业培养采购员、物流业务员、客户服务员和货代员,使其具有物流服务采购与供应的业务洽谈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物流服务供应能力。

  课程依据采购与供应业务流程(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业务环节处理内容为核心来组织与实际业务相关的知识点、能力点。根据任务功能进行情景设计和任务排序,重视由浅入深递进式教学,同时将职业资格考证的内容融入教学,实现课证融通。

  课程形成了“以赛促学”、“社会技术服务”的课程特色。我们将课堂延伸到学生专业技能比赛,结合课程进度,举办物流企业调研大赛、采购与供应模拟谈判大赛、物流服务相关软件比赛。并将比赛表现融入课程成绩,全方位调动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课程以真实企业项目为载体,工作过程为主线,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做中学”,在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同时“学中做”。

  二、 实践教学设计总体理念

  根据各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将课程内容整合,并实施以项目任务为导向的,以项目洽谈为表现形式的课程教学,全面实施由学校与企业对学生成绩进行多元评价考核,并把课堂搬进企业进行真实环境下的工作任务驱动教学,最终获得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证书,完成“过程性评价”课程考核。

  三、实践方式与方法

  ㈠ 改革教学方法的原则与实践体系

  1. 改革教学方法的原则。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参与和体验为基本方式,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建立多渠道、获取式大教学系统。

  2.构建能力单元式实践体系。实行强化能力培养的单元式实践。在确立采购与供应谈判基础课程能力培养目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能力分解,构建若干个能力培养训练单元,即以一项(组)能力培养为一个实践单元,以系统进行该项能力的打造与培养;再由若干个训练单元组成训练阶段;再由训练阶段组成实践课程,完成课程的实践。

  ㈡ 实践的主要方式与方法

  1.分组讨论。针对讲授中、案例中、学生身边提出的采购与供应谈判问题,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放开思路,大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解决方案。

  2.分组比赛。在实践中给定具体的比赛项目,由学生组织小组在课下进行比赛项目的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比赛、点评。

  3.实地调研。根据教学与训练需要,特别是要带着特定的管理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深入企业,访问企业家与管理者,再由学生写出调研报告。

  4.网络冲浪。现代教学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对管理专业学生而言,这是一种特殊的接触实际的窗口。根据教学进度需要,引导学生登陆有关网站,了解房地产策划状况,搜集最新信息,学习最新知识,思考与分析现实营销问题。

  5.文案或调研报告写作。即设定具体任务,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相关技能,对需要以文字形式表达的成果以规范文案的形式写出来。

  6、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谈判中的采购方与供应方进行各项模拟谈判。

  四、实践考核

  实践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实践态度,实践表现,能力形成等评出各实践项目成绩,然后作为期末总评的参考。实践总评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50%(各分项目成绩比值见实践内容及成绩构成表)。

  五、实践环节和学时分配

  六、实践内容

  实践环节一:观摩成功谈判案例,写学习心得

  (一)、实践目的:

  1、理解谈判对促成交易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案例分析能力。

  (二)、实践内容/条件:

  1、一个谈判高手应具备哪些综合素质。 2、一场成功的谈判有哪些特性。 3、如何进行成功谈判。

  (三)、实践要求:

  让学生里理解谈判的重要性,并分析成功的谈判案例,总结合格的谈判者应具备的素质。

  (四)、实践步骤:

  相关视频资料及书籍观看。

  实践环节二:企业竞争力分析(SWOT分析)

  (一)、实践目的:

  1、掌握企业竞争力分析工具。

  2、学会用SWOT分析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做出企业战略

  (二)、实践内容/条件:

  1、SWOT分析法的理论知识及使用步骤

  2、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并评估出竞争力中的关键因素 3、通过内外部因素组合,确定分析竞争力类型并制定应对战略

  (三)、实践要求:

  利用课下时间,充分利用网络,对企业进行调研,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内外部因素组合,确定分析竞争力类型并制定应对战略

  (四)、实践步骤:

  1、教师选定几家企业,利用课下时间让同学们实地或通过网络调研企业。 2、提交一份SWOT分析报告,分小组课上进行讨论。 3、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各组优缺点。

  实践环节三:软件操作(ERP中的采购模块)

  (一)、实践目的:

  学习ERP中的采购与供应模块的软件操作及具体运行流程。

  (二)、实践内容/条件:

  1、回顾采购与供应相关理论知识; 2、进一步认识采购在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

  (三)、实践要求:

  熟悉ERP中的采购与供应模块的软件操作及具体运行流程。

  (四)、实践步骤:

  各人一台电脑,练习操作ERP中的采购与供应模块。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的:

  1、学会前鼻韵母Bn en in和整体认读音节yin及其四声,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正确认读由声母和Bn en in组成的11个音节,会读拼音词。

  教学重点、难点:

  1、前鼻音n的发音。

  2、三拼音的拼读,特别是介母i和韵母Bn 的拼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了6个——(单韵母),9个——(复韵母)。谁能大胆地把6个单韵母来背一下。(指名背)

  2、(边出示卡片边说)9个复韵母有没有记住?(开火车抽读卡片)

  过渡:小朋友们的本领У谜婧谩=裉欤颐窃倮囱卤玖臁G胪?们看图。

  二、观察语境图,引导看图说话。

  1、(投影示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小弟弟把遥控器一摁,荧屏映出了什么?(天安门)色彩非常鲜艳。同时传来了美妙的音乐声。编书的叔叔们给这幅图编了一首儿歌,你们想不想听?

  2、(听录音)想不想学?我们跟着录音机一起来念一遍。

  遥控器,摁一摁,荧屏映出天安门,色彩鲜艳音乐美,小朋友越看越开心。

  三、揭示课题,学习 前鼻音n。

  1、根据语境歌中“摁一摁”的“摁”,“天安门”的“安”,“音乐 美”的“音”就引出今天我们要学的.前鼻韵母Bn en in (贴卡片)

  2、找共同点,学习 前鼻音 n 。

  A 同学们找找这三个韵母都有一个什么字母?(用红笔描出)

  B 师:在这里,它不是声母 n ,而是一个前鼻音 n 。这个鼻音 n 怎么发呢?

  C教发音方法:我们只要把舌尖顶住上牙床(用手指上牙床),鼻子出气发音。(师示范,学生模仿,个别读)声音是从鼻子前部发出的,我们叫做前鼻音。(开火车读,抽读)

  过渡:学会了发前鼻音 n 后,再来学今天的韵母就很容易了。

  四、教学 前鼻韵母 Bn en in 。

  1、(指图上的天安门)问:这是什么?

  2、出示卡片 Bn,今天 学的前鼻韵母Bn就是读“天安门”的“安”。

  3、指导发音。Bn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师用手先遮住 n,再用手遮住B) 发音时,我们先摆 B的口形,然后把舌尖顶住上牙床发前鼻音 n。(教师用手势演示)

  (师示范,领读,开火车读,抽读)

  4、学习 en。

  A、按照我们刚才的发音方法,en 先摆什么口形?然后......?

  B、en就是摁遥控器的“摁”的发音。

  5、学习 in。

  A、学会了Bn en 的发音,你能按我们学习 Bn en 的发音方法,自己来发第三个前鼻韵母吗?

  (学生 自己练读,抽读检查)

  B、师:in 就是发“音乐”的“音”。

  C、你是怎么发这个音的?

  6、 说得真好。让我们用这种方法一起再来读一下这三个前鼻韵母。

  集体抽读,指名读,开火车读,一个学生抽读3张。

  7、小结:刚才同学们读得都不错。我们知道n (单个卡片)单个出现的时候,它是声母n 。它和单韵母一起出现的时候(出示Bn)就不是读 n,而是一个前鼻音 n。我们今天学的三个韵母都有一个前鼻音n ,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前鼻韵母。(抽读,开火车读)

  8、小组活动,标四声。

  师:在你们的课桌上有许多的苹果,背后写有我们今天学的三个前鼻韵母,你能给它标调吗?

  (1)先分工。

  (2)再标调。

  (3)后练读。

  9、游戏:“摘苹果”

  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老师带着小朋友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名字 叫“摘苹果”。

  师:谁来摘苹果?

  生(齐):我来摘苹果。

  摘到苹果反过来领读。

  五、学习声母和Bn en in 组成 的音节。

  过渡:Bn en in是韵母,它和声母在一起就组成了音节。

  1、出示书上声母与Bn en in组成的音节。

  2、用“找朋友”的游戏认识音节bBn

  3、小组自由练读音节。

  4、游戏:“坐飞机”

  师:“bBn”的飞机在哪里?

  生:“bBn”的飞机在这里。

  六、读书、写字。

  1、今天,我们学的汉语拼音13课在书上第45页,请同学 们把书打开,让我们一起跟着录音机来把我们今天教的内容读一下。

  2、Bn en in 这三个前鼻韵母怎么写呢?

  师范写,学生描红。

  七、总结。

  今天 这堂课,我们学会了前鼻韵 母Bn en in ,还学会了Bn en in和声母相拼的音节,一些带有介母的音节比较难读,回家要多练习。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做一个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2.从多角度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二)科学知识:

  1.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2.认识古代计时工具——日晷及其他计时工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2.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三、教学准备: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电筒、日晷模型、制作日晷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铺垫: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让学生说出时间,“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手表;上课的时间表)“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学生自由回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太阳钟

  (二)、探究新知:

  1、了解有关日晷的知识:

  ( 1 )古代有时钟吗?他们怎么知道时间?

  ( 2 )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知识;

  ( 3 )讲述: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呀。确实,在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根据这个规律推算时间,并制作了计时工具——日晷。

  ( 4 )看书,认识各种日晷;

  ( 5 )讨论:日晷为什么能反映时间?

  ( 6 )碟片介绍:日晷;

  2 、制作简易太阳钟:

  ( 1 )谈话:古代的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长期观察制作了各种形状的日晷,你们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日晷吗?

  ( 2 )看书、讨论本小组的制作方案。

  ( 3 )动手制作;

  ( 4 )展示、评比。

  3 、玩手掌日晷:

  ( 1 )讲述:在古代除了借助物品制作日晷外,埃及人还发现可以借助手掌做日晷。

  ( 2 )看书,了解具体情况;

  ( 3 )教师讲解、演示;

  ( 4 )室外活动:玩手掌日晷;

  (三)、归纳本课教学知识

  1.无论是古代的计时器还是日晷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学生汇报。

  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4.学生汇报。

  5.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做一个“太阳钟”或者“计时器”,下节课带到课堂上共同研究。

  课题: 太阳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慢慢的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过程与方法: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讨论太阳光影是怎么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学习使用简易日晷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人探索时间的过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

  制作使用太阳钟计时。

  【教学准备】

  关于日晷计时的资料、立竿、制作太阳钟的套材(小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如今,我们只需要看一看钟表就能知道现在几点了。可过去的人们并没有我们今天使用的钟表,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是用什么来计量时间的呢?(学生充分交流)

  2、揭题:太阳钟。(板书课题)

  二、用太阳来计时。

  1、关于古人利用太阳计时的资料交流。

  如:一天是怎么确定的?(古人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如:古时候一天分为几小时?是怎样划分的?阅读课本P52资料

  等等。

  三、用光影来计时。

  1、师:古代的人还常常用光影来计时。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2、引导思考:在太阳下,将一根木棒竖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会有一个木棒的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方向、长短会花生变化吗?

  3、组织观察活动。(课前老师画一次影子,课中和学生再去画一次,使用太阳钟时还可以画一次。)

  4、如有录象片段,可适当代替上面的观察光影的活动。

  5、讨论:古人是怎么利用太阳的光影来计时的?

  6、出示日晷及日晷面图,解释怎样计时。

  7、师结合日晷面介绍“时辰”资料。

  8、师提供太阳钟套材,小组合作组装。

  9、师介绍使用方法,学生尝试计时。

  四、延伸。

  1、为什么古人选用太阳来记录一天时间的流逝呢?

  2、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弊端?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23课:观潮。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生:(齐答)钱塘江大潮。

  师: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你们可爱的家乡——云南有好几千里。如果说云南的石林举世闻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

  (板书:天下奇观)

  师:“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的“观”……

  师:快请教一下字典,查查是什么意思。

  (学生)

  生:“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观”的意思呢

  生:“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观”就是奇异的景象。

  师:谁能说说“天下奇观”的意思。

  生:“天下奇观”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

  生:“天下奇观”就是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师:回答正确。

  [“观潮”和“天下奇观”都有一个“观”字,但意思却不相同。教师及时抓住这个“观”字,让学生,不仅理解了“观”的意思,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的习惯。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先理解“观”字,再理解“奇观”,最后理解“天下奇观”,由字到词,一层进一层,显得很扎实。]

  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师: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

  生: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师:学得真不错,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有没有见到过

  生:(遗憾地摇摇头)没见过。

  师:别遗憾,我呀,把这大潮给录下来了,想不想看

  生:想。

  师: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

  (学生看钱塘江潮录像,不时发出惊叹声。)

  四、突破重点,指导朗读

  师: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

  生:课文3、4自然段。

  师: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学生可以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读得不错。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

  生:激动。

  师:读出这种感觉来。

  生:(齐读)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师: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

  生:(分组比赛读)

  生:(齐读)

  [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既能帮助理解,又能帮助记忆。]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喜欢这句的举手。

  (学生全体举手)

  师:(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指名学生个别赛读,教师加以鼓励,并与学生一起为朗读进步者、优秀者鼓掌。)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能让我试试吗

  (学生高兴地点头叫好。教师朗读这一句。学生热烈的掌声响起。)

  师:谢谢鼓励,该你们了,让我为你们喝彩,行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棒极了!

  [教师转变角色,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改变一种形式进行朗读示范,使学生感到亲切,融洽了师生感情。加上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愿读、乐读、爱读,极大地激发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生:我特别喜欢这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师:闪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

  生:轰隆隆隆……

  师:还学得真像,雷的声音比较的沉闷,我们一起学学看。

  生:(一齐模拟)轰隆隆……

  师: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

  生:闷雷滚动。

  师: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

  [熟读后紧接着让学生背诵,强化一下记忆,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生: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人群又沸腾起来。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吗

  生:好!

  师:准备,开始!

  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师: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生:(齐答)人声鼎沸。

  师: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生:(齐读)

  [让全体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表演来体现对“沸腾”这个词的理解,然后又从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个词语“人声鼎沸”,从概念到形象,又从形象到概念,这样学词语学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确,也便于今后运用。]

  师:把出现白线和白线横贯江面这两个句子连起来读读。

  生:(齐读)

  师: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

  五、听听读读,体会顺序

  师: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师: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生:(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教师用投影打出一位学生的作业,集体反馈校对。)

  师:发现没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

  生:作者从远到近描写潮水。

  师: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来,王老师和你们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

  (师生齐读这段话)

  师:现在,我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学生自由准备背诵)

  师:能行的起立!

  生:(全体起立)

  师:真有信心!给你们配上录像好吗

  生:(兴奋地点头)

  师:配着录像,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

  生:(有感情地看录像背诵)

  师: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先读后背,先扶后放,先分解再综合,最后学生水到渠成,很轻松地将这一段课文背诵下来。这样达到了及时将学到的精彩的`语言积累起来的目的。]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

  生:想!

  师: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学生跃跃欲试)

  师: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

  生:人声鼎沸。

  师:风和浪都很平静——

  生:风平浪静。

  师: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

  生:水天相接。

  师: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生:齐头并进。

  师: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生:山崩地裂。

  师:形容气势很大——

  生:(一时说不出,有个别学生答“白浪翻滚”,师提示“浩浩荡荡”)

  [这个复习词语的方法有两个特点。一是根据词义说出词语,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二是用比赛的形式,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师: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学生纷纷举手)

  师:都想当老师,那看来只有我当学生了。

  生:领读,师跟读。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可是王老师却让学生当老师,自己当学生!学生既然都会读,而且愿意领读,那就不妨自己来作学生。这种别出心裁的形式,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常规的读法。这样做表面看只是一种简单的角色变换,然而从深层次分析,可以反映出教师对主体意识的深刻认识。]

  师: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发言。)

  生: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像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一浪一浪(像千万匹白色战马)。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山人海),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很远)的地方。

  (师生共同评价)

  师:这个词语用得真有水平。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荡荡),一浪一浪(齐头并进)。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一浪一浪(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漫天卷地地涌来)。

  师:真有水平,第5自然段的语句也能用了!

  师:“人山人海”这个词的运用有问题吗

  生:(思索)应该用“人声鼎沸”,因为后边写的是“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所以应该和声音有关。

  [这段师生共同评价非常精彩。教师没有满足于让学生填写正确,而是鼓励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在同一个括号内运用不同的词语,对于运用正确的予以肯定,运用错误的加以纠正。既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师:每个人再练习说这段话。

  (学生自由说这段话,进行巩固)

  [整个练习过程中,先让学生讨论统习,再指名个别学生交流,然后师生评讲指导,最后再让每一个学生自己练习说话。虽然整个环节占用的时间比较多,但是训练很扎实。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追求的目标,应该大力提倡。]

  师: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你们学得真棒,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潮来前,潮过后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附板书:

  潮来前

  雄伟壮观

  观潮潮来时

  如临其境

  (钱塘江大潮)有声有色

  潮过后

  天下奇观

  总评:

  这堂课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一些教学思想。

  一、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教师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整堂课中,教师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自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二、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的训练和指导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课堂中教师就是应该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诵。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一下记忆,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提倡。

  三、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注意创设情境,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学过的词语句子让学生用一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小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极有意义。王老师在这堂课的最后,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因为难度不高,所以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填写出词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特别高。学过的词句理解了,再试着运用运用,有利于促进课文语言的内化。这样的练习在语文课中应该大力提倡。

  四、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这堂课采用了录像手段,第一次让学生感受观潮时的气氛,第二次让学生边看录像边背诵,既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教师还多次使用了实物投影,打出了学生喜欢的句号指导朗读,打出学生书面练习的结果加以评点,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在朴实的说明中注入浓浓的情趣。

  本课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特别是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结合多媒体的展示更直观地让学生对麋鹿与普通鹿的外形有深入的了解,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教学中引领学生用解说词的形式将书上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从而促进学生对关键词句的真切感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理清课文层次。

  3、抓住麋鹿的特点,辨认麋鹿,用解说词的形式介绍麋鹿。

  教学重点:

  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抓住麋鹿的特点,辨认麋鹿,介绍麋鹿。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复旧引新

  1.谈话: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在课本上学过的珍稀动物吗?(学生回答)

  出示: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来认识另一种珍稀动物,它就是麋鹿,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提醒“鹿”的笔顺)

  【设计意图:本设计在于激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为新知的学生做好准备。同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收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的终生学习着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由课题预测课文的内容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的音,读通句子。

  3.交流检查:

  出示:麋鹿:俗称“四不像”,曾是姜子牙的坐骑,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喜欢生活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的沼泽环境中,自然繁殖率很低。麋鹿在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由来已久,曾在汉朝时销声匿迹,直至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后惨遭厄运,或遭杀戮或颠沛流离,幸英国贝福特公爵的私人别墅乌邦寺动物园18头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1986年8月,39头麋鹿回归故土,种群发展到近千头,悄无声息地生活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1)指名读,正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导书写:沛、殖、涉。

  4.理清课文脉络: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主要介绍麋鹿的哪些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5.验证预测

  过渡:想对麋鹿有更深的了解吗?让我们一起走近麋鹿。

  【设计意图:出示包含课文中生字词的一段文字,既能检测出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更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随后安排用更简洁的话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三个生字的指导环节不容忽视,识清形、写好字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素养。先预测课文内容再进行验证,能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也为以后的阅读提供好的学习方法。】

  三、细读2-4自然段,走近麋鹿

  1、默读第2-4自然段,用横线划出麋鹿外形特点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麋鹿生活习性的句子。

  2、交流

  (一)、麋鹿外形特点

  (1)出示麋鹿图

  提问:你们认识它吗?你认为它长得怎么样?你从哪儿看出奇特来的?(四不像)

  (2)演示对比验证“四不像”

  (3)它的外形的奇特还表现在哪?

  (出示)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长尾巴、宽大的蹄子、毛随着季节变颜色

  (4)提问:

  雄性麋鹿和雌性麋鹿一样吗?()

  (5)总结:齐读麋鹿外形特点的语句。

  (二)、麋鹿的生活习性:

  过渡:除了写麋鹿外形的奇特外,还有它的生活习性也与众不同?

  (1)指名说:

  “麋鹿也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

  (2)补充课外的资料: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

  (3)齐读。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朗读。

  4.休会说明文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在介绍麋鹿外形、生活习性的奇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

  找出相关的语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迁移练说:

  设计情境:

  同学们我们来到了一片林草丰茂之地,看一大群麋鹿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的身边出现了一批游客,他们对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不了解,你们能不能当一回热心的小导游给他们介绍一下?

  自由练说,上台展示。(结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麋鹿外形的奇特和生活习性的与众不同,感受到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同时学习有顺序地介绍事物、把握住特点,最后设计小导游的环节是激发学生把刚学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形成积累。】

  四、深化延伸 升华感知

  1. 介绍其他的珍稀动物(出示)

  2.齐读警语

  3.听录音、激趣

  这里到底是哪儿?曾经是麋鹿的栖息地,为何它还要适应这里的环境呢?到底在麋鹿身上有怎样的传奇经历,让我们下节课继续走近麋鹿,揭开谜团。

  【设计意图:学习不能只局限于已知的,要激发学生对未知的探索欲望,从而产生对麋鹿传奇经历的期待,从麋鹿的命运中获得到更多的感悟。】

  五、作业

  实践活动:开展“我了解的国家级保护动物”主题活动,自行选定动物,将自己搜集到的素材,从独特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加以整理,制作成卡片,张贴在班级展板上。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材分析:

  《世界多美呀》是一篇讲读课文,语句优美,恰似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学习这篇课文会让我们感受到充满童趣动物世界,感受到小鸡努力冲破蛋壳后,看到世界如此美丽的惊喜的心情。抓住课文的两条线索(小鸡的孵化过程;小鸡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变化);借助课文插图;抓住关键词体悟小鸡内心活动;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领悟。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巩固掌握本课的9个生字,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周围的世界美不美呀?有谁能为大家说一说周围的世界美在哪呢?

  学生自由表达他们眼中的美好世界,教师鼓励评价。

  2、以游戏的方式复习生字词:

  师:(出示课前准备的粘贴画)小朋友,你们瞧,这幅图画上那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的世界多美呀!想得到它吗?只要你们能闯过生字关,把图画上的生字读准,读好,就能得到它!现在赶快练习吧!

  学生分小组相互读词语,相互评价,小组推荐优胜者,再全班比赛,评出优胜者,奖励一幅粘贴画。

  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师:说说这幅图美在什么地方?

  学生思考后,教师指投影图下的句子:“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让学生认真的读两遍。

  师: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是表示颜色的?能找出来后能用自己的画笔画出来吗?

  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三个词,想象画图。

  教师分别出示投影,向学生展示“蓝湛湛的天空”,“绿茵茵的树木”和“碧澄澄的小河”。并让学生对比自己的想象画,加深对表示色彩的词语的理解和认识。

  4、复习诗歌《家》(新课标苏教版语文第一册中课文):

  师: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祖国多美呀!孩子们,你们能用我们以 前学过的一首诗来赞美它吗? 齐背诗歌《家》。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地感知课文,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把过去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联系起来,起到以旧带新的目的。)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谈话引入,提出朗读要求: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要通过这节课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学得的本领!展示什么本领呢?第一,展示我们读课文的本领;第二,展示我们小朋友写字的本领。有信心吗?好,老师要求你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句子的意思。(学生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师: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看你们能否把课文意思读懂?

  2、 出示问题,指导阅读:

  ⑴、小鸡在蛋壳里认为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小鸡啄破蛋壳看世界很容易吗?

  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小组讨论。

  教师板书关键词予以提示:“先――后来”、“睡――醒了”;“看见――想”“啄呀啄呀”、“很久”、“才”学生自由回答问题,师生共同评价、补充。

  ⑵、小鸡想象的世界和它看到的世界一样吗?小鸡看到如此美丽的世界,它的表现会怎样?它又会说些什么呢?

  ⑶学生自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想象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一撑”、“就·撑破了”。“叽叽叽”,“慢慢”。

  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读边想象课文中的情境并准备对教师的朗读水平进行评价。

  教师引导并衷恳接受学生的评价。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以学生的阅读为主,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创设情境,体会感悟

  1、师生合作引读课文并配上音乐:

  师:看来,小朋友把课文读懂了,现在老师也想读读课文,要想赛过老师,你们的眼睛可要盯好课文,注意老师的手势,看谁接得好!

  师生共同玩抢接读比赛 。

  2、师:小朋友读得非常流利,老师觉得大家读课文时再加把劲就更感人了。你们谁喜欢哪一部分课文就读那部分课文。一会儿,让大家评一评你读的声音是否洪亮,有没有适当的动作和表情。

  学生自己练习后展示读课文的本领,师生共同评价。

  3、出示头饰:

  师:老师这里有4顶神奇的蛋壳,只要你戴上它就能变成这个对未来充满幻想的小鸡。谁喜欢演小鸡?指名愿意展示的学生戴上。

  师:现在你戴上蛋壳的头饰就变成谁了?想想,小鸡的声音、动作、表情是怎样的? 请戴头饰的同学上台表演,下面的小观众注意听他是否把高兴和惊奇的心情读出来,有没有动作和表情。

  表演结束,把头饰奖励给参加表演的学生。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在于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进一步读好课文,活跃课堂气氛,努力创设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指导书写:

  小朋友刚才欣赏了很美很美的图片,读了一篇很美很美的课文,那么,你们还能写出很美很美的字吗? 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结构,说说要写好这些字,要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作业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字型掌握汉字的结构,养成写好汉字的习惯。)

  五、指导背诵:

  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学生尝试当堂背诵课文。

  六、作业:

  画画写写:《美丽的世界》。

  要求学生课下在回忆课上内容的同时,想象画出身边美丽的世界。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科学知识的课文,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使飞机能安全地夜航。

  文章一开头描述了飞机夜航的情景,通过设问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接着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反复三次试验。发现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然后讲科学家终于揭示出蝙蝠夜间靠嘴和耳朵探路的道理。最后介绍了雷达导航的原理,圆满地回答了文章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教养目标:

  (1)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2)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育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和爱科学的兴趣,养成为科技事业而勤奋学习的自学性。

  3、发展目标:

  知道人类有很多发明创造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三、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了解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2、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

  四、教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媒体

  1、教学方法:情感教学法。

  2、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情景激趣,揭示目标。

  1、复习第一段。

  2、播放有关录象。

  3、质疑揭示目标。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并思考:蝙蝠在夜里是怎样飞行的,哪个词最能概括这种飞行的特点?

  (2)理解重点句: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四人小组自学。

  (2)汇报交流。

  (3)引读: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六自然段。

  (1)看录象,并思考:蝙蝠是怎样凭着嘴和耳朵探路的?

  (2)指导朗读。

  (3)理解重点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4)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段。

  (1)根据思考题自学。

  (2)师生共同板书。

  (3)看录象。

  (四)总结。

  (五)扩展。

  (六)质疑。

  (七)作业。

  板书设计:

  18 蝙蝠和雷达

  嘴

  (研究) 蝙蝠 障碍物

  耳朵

  (启示)

  天线

  (发明) 雷达 障碍物

  荧光屏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挂图:

  这是一幅( )?学生答。

  板书:梅花

  2、喜欢梅花吗?你能说出描写梅花的诗句吗?

  3、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梅花的特点有( )。指名答。

  4、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梅花情有独钟,多少文人、画家赞颂梅花。今天,老师配合大家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

  板书:魂

  5、齐读课题《梅花魂》。

  二、探究本课学习思路

  1、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以同学们自学为主:

  投影出示:

  本课教学目标:

  1、自学为主,读懂课文,解决课后思考题。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用——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用~~~~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交流:

  哪些句子令你感动?为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4、分小组讨论不理解的问题。

  三、讨论讲解重点问题

  1、小组汇报:

  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未解决?

  2、小组互助合作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并重点讲解以下问题:

  ⑴ 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投影出示)

  ⑵ 课文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联系?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 自由读开头、结尾。

  ② 指名说。

  ③ 齐读。

  ⑶ 课题中《梅花魂》的魂,在文中究竟指什么样的魂?

  ① 投影出示13节。

  ② 自由读。

  ③ 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④ 祖父保存梅花图,是为了( )?祖父爱梅花,就是( )。

  ⑤ 齐读。

  四、指导朗读

  1、选择喜欢的段落,用心用情地练读。

  2、自由读文,指名读(可范读)。

  3、指导读13节:

  ⑴ 读这段应注意什么?

  ⑵ 指名读。

  ⑶ 齐读。

  4、导读开头、结尾:

  ⑴ 学生说如何读。

  ⑵ 小组练读。

  ⑶ 指名读。

  ⑷ 齐读。

  五、总结本文思想内容

  六、布置作业

  1、读有关乡愁的文章。

  2、写摘录笔记或读后感。

  【板书设计】

  品格

  梅魂花 灵魂 爱国心

  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