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0-11-09 14:46:1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9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9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使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

  教学难点:

  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学会写6、7。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计数器。小棒若干、图片若干、尺子等。

  教学设计:

  一、引入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朋友?指一名学生回答,然后课件出示: 0、1、2、3、4、5(学生齐数)。

  2.你想认识更多的数字朋友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6、7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 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a.电脑课件动态展示第42页的主题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教室里摆放着6张桌子、7把椅子,6个同学在打扫卫生,又从外面走进来1个女同学。

  b.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以二人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学生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交流、汇报。

  师:图上有些什么?他们正在做什么?

  生: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他们正在搞清洁。

  师:看到这一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1: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爱护它,保持清洁卫生。

  生2:我们要爱劳动,讲卫生。

  师:同学们说得好,我们从小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请同学们再说说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

  生:图上有6张桌子,7把椅子,7个人。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让学生上来示范数)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有6人,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是7人;还可以先数学生人数,再数老师,一共7人。

  师:你又是怎样数椅子的数目的?(让学生上来示范数)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再数又搬来的1把,一共是7把。

  d.小结。

  师:同学们这样的数数方法真好,我们大家一起再来数一数吧。(结合数数过程,课件闪动被数的对象,使学生更清楚地发现5、6、7之间的关系。)

  e.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

  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板书:7

  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 (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闭上眼睛在心里跟我们的新朋友打个招呼吧:6,你好,7,你好!

  2. 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a.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课件相应演示)

  b.摆一摆:小组合作,用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出不同的图形,并上台展示,说一说用了多少根小棒摆出了什么图形,进一步加强认识。

  c.说一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室有那些物体的数量是6,那些物体的数量是7?, 再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四人小组)

  3. 教学数序。

  a.出示计数器:让学生上台拨5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6颗)也就是5添上1是几?6颗珠再添上几颗珠是7颗珠?(1颗)也就是6添上几是7?

  提问: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7去掉1是几?6去掉1是几?

  b.通过直尺图,直观教学数序。

  将直尺图利用课件展示出来,只写出0、1、2、3、4、5、( )、( ),师:你知道5的后面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师:谁能从0正数到7,从7倒数到0?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4. 比较大小。

  (1)动手操作比较数的大小:学生同桌合作,将卡片次序打乱,各抽出一张数字卡片比较大小,并在两张卡片中间用写有符号的旗帜表示出来。

  教师与一名学生先演示两人的玩法,然后学生同桌两人合作,边比边摆,直到将8张卡片全比好。教师巡视学生活动,及时纠正、指导。

  (表现好的同桌给予鼓励表扬)

  (2)反馈:指名学生汇报。

  师:请同桌来比一比,说一说。哪两位先来?

  生桌1:我出5,我出7,5小于7,7大于5。

  师:说的很清楚,让大家听的很明白。

  生桌2:我出4,我出6,6大于4,4小于6。

  生桌3:我们出的是2和7,2小于7。

  生桌4:我们拿出来的都是6,6和6是一样大的。

  师:如果我先拿出6 〉( ),里面可以是哪些数字朋友呢?

  学生思考。

  师卡:看谁能一下子想出很多。

  生:可以是0、1、2、3、4、5。

  师:如果是( )〈 7,后面可以是哪些数字朋友?谁最大?

  生:0~6。6最大。

  (3)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43页的练习

  5○6 6○7 6○5 7○6

  5. 明确6、7的序数意义。

  (1)区分第几和几:请第一组第6个同学起立;

  请第一组前面6个同学起立。

  让学生观察分析,说一说第6和6个意义上的区别,明确序数的意义。

  (2)出示课本金鱼图,边观察边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

  a.先让学生找准起点,从第1瓶数到第7瓶,再观察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

  b.认真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再从左边数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第4瓶。

  c.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3)游戏:让全班同学扮演老鼠,指名一位同学扮演猫来抓。

  师:老鼠怎样叫的?(学生边做动作边叫吱吱吱)。

  先找一找老鼠在那里,抓到的学生按要求扮演老鼠叫。

  师:第一组的6只老鼠叫一叫,从前面数去的第6只老鼠叫一叫;

  第二组的7只老鼠叫一叫,第一排的第7只老鼠叫一叫。

  扮演猫1:请你抓住前面7只老鼠,再抓住从左数第7只。

  扮演猫2:请你抓住第三组前面的6只老鼠,再抓住从右数第6只。

  扮演猫3:请你抓住第三组从前数第6只老鼠,从后数第6只。

  6. 教学6、7的书写。

  (1)学生观察6、7,教师做示范(强调起笔、运笔及收笔)。

  6:(中点靠右起笔,缓缓向下,差不多到中线收笔)

  7:(不要顶格,快到边线转,在靠右的地方收笔)

  (2)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6、7。提醒学生坐姿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3)让学生上台示范写,评论比较谁写得好。

  三、知识回顾,评价体验

 1.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些什么?你学会了些什么?

  2. 评价自己或同学本次教学活动的表现。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回答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10个词语意思。

  3.初步学会缩写句子;能用“因为”、“虽然……还是……”、“简直”、“没有……没有……也没有……”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同情穷苦人民孩子的悲惨遭遇和仇恨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自学生字新词,理解第,一段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有谁知道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吗? 安徒生是丹麦人,一生写过168篇童话,被誉为“童话之王”。他出生于贫苦的鞋匠家庭,从小受尽颠沛流离之若,整个童年十分不幸和寂寞,因此他的童话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一些不幸的受欺侮的穷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个朋友要求他为一幅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画写一篇童话。这幅画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母亲的苦难童年。他的母亲幼年讨过饭。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的时候,感到饿极厂。她把手指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她的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

  安徒生就怀着这种感情创作了这篇感人的童话的。

  二、预习课文,检查自学效果。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①读准宇音(特别要注意本课的多音字),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②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⑨按“卖火柴一一擦火柴一一冻死”这样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想想各段的段落大意。

  2.检查自学情况。

  ①认读生字。

  正音重点,给多音字组词:

  zhèng(挣钱) huá(划火柴) jī(几乎) zhǐ(只有) zhe(拿着)

  挣 划 几 只 着

  zhēng(挣扎) huà(计划) jǐ(几个) zhī(一只) zháo (擦着了)

  字形难点:不要少点:蜷叉

  不要多点:旺焰捏

  词义重点:辨析“精致、细致”的意思。

  教师讲解:圣诞树、圣诞节。

  让学生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学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②听课文录音,投影填空题:

  课文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 )的悲惨故事,这个故事是按( )顺序写的,全文可分( )。段。第一段写( ),第,二段写( ):它三段写( )。

  ⑧质疑问难。

  三、讲读课文第一段。

  1.默读思考讨论:①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②下雪的大年夜里,小女孩在街上是怎样卖火柴的?说明了什么?

  2.划出有关说明小女孩悲惨生活的语句。

  3.重点理解的句子。

  投影字幕:

  ①“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a.前句是什么意思?后句中的破折号表示什么?

  b. 从这两句话中,说明.了什么? (小女孩家里非常贫穷,她自己没有鞋,寒冬腊月出门,穿的是妈妈的大拖鞋。)

  ②“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她可忘不了这个。”

  a.她忘不了什么?大年夜富人享不尽的欢乐和幸福,小女孩有吗?

  B.小女孩忘不了这大年夜,说明了什么?

  (她和其他孩子一样,向往光明,向往快乐。)

  3.小结:大年夜本是孩子和爸爸妈妈团圆欢聚的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可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却在人们欢乐的时候光头赤脚,流浪街头,叫卖火柴。她的生活是多么的痛苦悲惨。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结合课后习题,理解第二、三段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交代学习任务。

  I.指名逐节读第一段,说说主要写了什么?

  2.女孩的生活是多么的悲惨啊!在这痛苦的生活中,她有哪些幻想呢,结局又是怎样的?这节课就结合课后问题理解第二、三段的内容。

  二、讲读课文。

  (一) 第二段

  1.轻声自由读,思考讨论:

  ①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各在怎样的情况下擦火柴?

  ②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幻想些什么?

  2.用“~~”划出小女孩一次次擦着火柴时,出现幻想的语句。

  3.填空练习

  ┌──────┬──────┬─────┬───┐

  │小女孩划火柴│幻想中的事物│ 希望得到 │ 原因 │

  ├──────┼──────┼─────┼───┤

  │ 第—次 │ 大火炉 │ 暖和 │ 冻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根据表格的内容,重点抓住小女孩幻想的浯句,说说小女孩为什么会有这些美丽的幻想,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

  4.指导朗读课文。(表达出小女孩迫切的希望,痛苦的哀求。幸福地飞走的心情。)

  5.理解句子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小女孩和奶奶—一起飞到怎样的一个地方去?在那个社会里,有这样的地方吗?(拓宽学生的思维,展开想象)

  6.小结过渡:在那黑暗的社会中,小女孩只有饥饿,寒冷,没有欢乐和温暖;一次次美好的幻想都破灭了,

  第三段

  1.默读思考讨论:

  ①小女孩的幻想有没有实现?为什么?

  ②重点句理解。

  “第二天清晨…冻死。”

  小女孩是被冻死的,为什么“嘴上带着微笑”?

  ⑨课文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三)小结:小女孩五次擦着火柴,出现了一次次美好的幻想。得到一个人起码的幸福,可是那个社会并没有给她这些,反而夺去了她幼小的生命,那个社会是多么的不公平啊!

  三、作业:练习册第4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朗读训练,用词造句练习。

  教学过程

  —、复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问题;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次次擦着火柴幻想什么?而——次次幻想的破灭又说明了什么?

  二、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轻声自由读全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人人动口、动笔)

  2.你是用什么方法概括的? (运用“学习提示”)

  三、总结全文。

  1.质疑问难。

  2.问题讨论。

  ①小女孩的死说明了什么?

  ②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如此痛苦,为什么作者还要写她美好的幻想?

  填字练习:

  《卖火柴的小女孩》记叙了( )的故事。揭露了( ) ,表达了作者( )。

  3.感情朗读训练。

  4.造句训练(练习册第五题)。

  本课板书设计:

  18 卖火柴的小女孩

  痛苦的生活 美好的幻想

  冻僵暖和——铜火炉

  饥饿食物——烤鹅

  痛苦欢乐——圣诞树

  孤单爱抚——奶奶

  参考资料:

  一、关于课后问题

  第1题:下雪的大年夜里,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在又冷又黑的街上卖火柴。她又冷又饿,一次一次擦着火柴,幻想得到温暖、食物、欢乐和奶奶的爱抚。

  第2题:因为小女孩冷得难熬,所以首先想到的是能得到温暖:她想得到食物。因为她一天没有吃一点东西了:她很想自己也能享受节日的欢乐。因为,富人都在过年,而她还在街头挨饿受冻:她想着死去的奶奶,她想得到慈爱。因为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疼爱她。

  第3题:①小女孩和奶奶一起飞到一个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但在那个现实社会中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②因为小女孩曾经在幻想中觉得自己的灵魂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天国去了。她在这样美好的幻想中死去,所以嘴上带着微笑。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板书:14、理想的风筝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再读探究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对结尾句有什么理解?(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的天地间在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扩展

  1、通读全文,或听范读录音。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3、写法上启示。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14、理想的风筝

  课上:跳跃旋转

  关爱学生

  生命顽强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模式:

  质疑-探究,解疑

  教学目标: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这些就是旱灾造成的(看幻灯),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是啊,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生: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

  (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师: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某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如果你是她,你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展开各种想象。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师评价:是的,你已经很渴了;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你还不忘他人,为他人着想。)

  师:是啊,多么珍贵的一罐水啊!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拿出放在课桌里的文章,放声地读,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三.交流自学成果

  1.检查朗读情况

  师:看大家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们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4个)

  我们就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是你读得好还是他们读得好。

  (师评价: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能读得这么流利,真能干;知道自己读错了,能及时纠正,你真棒;你读得很投入,大家都被你吸引了;你的声音很响亮,读得真好听。

  四.研读课文,体会感悟

  1.(师:看来大家已经能读通课文了。那么请你再仔细地放声读读课文,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问题想问?可以把问题写在旁边的空白处。)

  自由提问: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水罐里装满了水?(是啊,好奇怪啊!)

  (2)为什么水没有洒?(真是奇迹啊!)

  (3)为什么水罐变成了银的?(老师也想知道啊!)

  (4)为什么水罐又变成了金的?(难道它会变魔术吗?)

  (5)为什么从水罐里会跳出七颗钻石,还会涌出一股巨大的水流,钻石还会变成星星,越升越高?(主要问题)(真是太神奇了!)(你很会思考;你的眼光很敏锐;你的问题很有价值;)

  (6)为什么水罐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2.师:是啊,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神奇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水罐里会装满清澈新鲜的水?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第二自然段,找找原因。

  (从第一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旱灾,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生病的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

  (1).师:天上的神仙看到了什么?

  (生;小溪边,大河旁,山泉下,她会翻山越林,到处去找水,手会被树枝割破,衣服会被树枝划破,跌倒了又爬起来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儿都没有水,她只能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2).师:神仙看到后,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神仙会想,小姑娘为了她的母亲,不知辛劳到处去找水,她翻山越林,跋山涉水,脸被树枝划破了,衣服也被构破了,手指也已经流血了,她却不喊一声累啊,这是多么孝顺的孩子啊,多么善良的心灵啊,神仙被感动了。有一位神仙从天上飞下来,给了她一罐水;终于她的孝心感动了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拿着神水从天而降,用柳枝轻轻一挥,她的手中就有了一罐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连连向观音菩萨磕头谢恩)

  (3.)师:好的`,那么现在这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到底是什么力量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呢?

  (生: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是孝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师:是的,是孝心感动了上天,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澈新鲜的水。那么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吗?好的,那我们就把这个?擦去了。(板书:孝心感天)

  (4.)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部分,边读边体会小姑娘对母亲的那份爱。

  (课件出示)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小姑娘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

  一看,罐子里竟(jìng)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3.师:那是多么清澈,多么新鲜的一罐水啊,可是这罐水怎么会掉在地上,而且一点儿都没有洒呢?请大家再次仔细地放声读第二自然段,按照刚才的方法在文中寻找答案。

  (小姑娘得到这罐水时,她自己渴极了也累极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啊,可她一心想着妈妈,忍住了干渴,在往回跑时被小狗绊倒。)

  (1.)a.学生说感悟,师引: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吗?(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不但说得好,读得更好。谁还想用你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体会?老师也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小姑娘的高兴劲儿,也体会到了小姑娘是多么地关心自己的妈妈。

  b.学生读文中内容,师引: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觉到你也是喜出望外的,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喜出望外的呢?(喜是因为有了水;也是因为母亲有救了)

  过渡:第二个问题,谁还有补充吗?

  (2.)师:小姑娘,你这样匆匆忙忙的是干什么呀?(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变)

  (生:我心系着母亲,急着为母亲去送水。母亲正急需水啊)

  师:你是担心母亲啊,多孝顺的孩子!(真有孝心,多体贴自己的妈妈啊!)

  (3).师:同学们,使水罐又一次显示它的神奇力量的原因是什么呀?

  (生:正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给了她一个奇迹。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

  师:是的,又是小姑娘的孝心啊,,这个问题我们也解决了。(擦去?)(板指:孝心感天)

  (4.)师:小姑娘的孝心使水罐发生了两次神奇的变化,真让我们感动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小姑娘对母亲那份孝心!(齐读)

  (5).师:明明是木头做的水罐又怎么会变成银的呢?真是太神奇了,谁能解开这个疑惑呢?

  (学生说,师引:你从哪感悟到的呢?)小狗变得焊锡起来。

  (1)师:课文第二段也有一句描写小狗的句子,找到了吗?(课件出示小狗却只是哀哀地尖叫;小狗变得欢喜起来。)

  (2)师:它在向小姑娘哭诉什么,哀叫什么呢?

  (生:也许它在向人们哀求,给它点水喝;

  它会说:我好渴啊,求求你,给我点水吧,我快要死了。)

  (3)师:而当小狗舔净了小姑娘手中的水后,它变得欢喜起来。它会欢喜地和小姑娘说些什么呢?请你写下来。(写)(交流)

  (生:因为它得到了生命之水,它获得了新生;

  因为它又有了生命力,它感谢小姑娘真挚的爱心。)

  (师评:你很会想象;你的语言真美;你说得非常真诚)

  (4)师:你能像刚才那样概括水罐发生变化的真正原因吗?

  生:小姑娘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小动物,她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板书:爱心如银)

  (5)师: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小姑娘广博无私的爱。(齐读)

  五.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自己提问,通过学习,已经解决了三个问题,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课文内容上的)

  在学习方法上你有什么收获呢?(生:先读课文,提出问题,再找关键词句体会、感悟,最后提炼或总结原因)剩下的几个问题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解决,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书写“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词语。

  2、能根据课文情境读好年轻人说的话,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各自的人格魅力,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尊严。

  【教学重点、难点】

  1、从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中体会人物的人格魅力。

  2、理解杰克逊大叔赞扬年轻人的话,体会为什么说年轻人有尊严,百分之百是富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故事,要求: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想课文主要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2、读后交流。

  三、研读课文,感受人格魅力

  板块一: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年轻人多么需要食物。找出有关句子,反复读一读。

  2、读后交流。

  板块二:

  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一个如此迫切需要得到食物的年轻人,在面对杰克逊大叔送上的食物时,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2、交流:指名读有关句子,随机引导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年轻人疲惫但坚定的语气。

  3、引读。

  4、说说读完这部分内容后的感受。

  板块三:

  1、读课文,找出写杰克逊大叔的句子,反复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随机引导:年轻人没有( ),但他有( )。

  2、想象说话:我想对( )说:(自由选择对年轻人或杰克逊大叔说)。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答课后问题。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相互评价。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1.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相互评价。

  2.体会诗歌的节奏美、音乐美、意境美。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贴图、音乐CD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1、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生字词。

  2、齐读课题,继续学文

  二、发挥想象 感情朗读 培养美感

  1、读通课文,找出诗歌中出现的4个人物

  2、根据学生喜好随机教学第二、三小节

  教学第二小节

  (1) 指读第二小节,想想从中知道了什么?

  (2) 抓住“神奇”重点词理解,以读带讲(学生互相评价)

  (3) 发散思维:从桥上走过还会看到什么?

  (4) 再读第二小节

  教学第三小节

  (方法与第二小节雷同,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学)

  3、仿编儿歌

  用“ 说,彩虹是 。”的句式说话。

  (小组交流 个别说)

  4、教学四、五小节

  (1)分角色朗读

  (2)读好问句(个读、小组读、齐读、师生比赛读)

  (3)随文教授“巨”的笔画顺序

  5、教学第一小节(解释“彩虹”现象)

  6、教学最后一个小节

  7、齐读全文(配乐、表演读)

  三、拓展思维 发挥想象 表达感情(机动)

  四人合作画彩虹(这个环节也可放在课后)

  四、总结全文 激发兴趣 引导探索

  这彩虹多美啊!它是大自然妈妈那双巧手的杰作。你们感到大自然妈妈的神奇了吗?想要更多更好地探索大自然妈妈的奥秘,平时要多阅读科普类的课外书,就能成为一个知识丰富、视野开阔的孩子!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预设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能感受到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品质。

  2、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不同方式的学习,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课前准备】

  雪与云相互变化的录像带或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初步感知课文

  1、出示前4幅图片,要求:仔细看图,想想,说说每幅图上画了什么?

  2、指名说说。

  3、小白兔睡着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学生自由想象

  4、带着问题,边看图边听老师讲故事

  5、你能给这个故事加个题目吗?再看看编书的叔叔阿姨给这个故事取了个什么名字。

  6、板书雪孩子,学习孩字。

  二、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看着图再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三、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

  1、注意读准生字词尤其是:

  让、往、烧、知。

  2、会读:

  累、息、柴、救、却以及多音字着(zhao)

  四、读读议议

  1、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到哪里去了呢?

  ⑴指名读读文中的句子

  ⑵指导朗读第八段(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⑶说说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些什么?

  2、雪孩子是怎样飞到天上的?

  (利用课件让学生了解雪化成水,水蒸发后形成云这一常识。适当扩展:衣服晒后干了,地面上水不见了都是水分蒸发的结果。)

  3、读读课文想一想:

  雪孩子还会回来吗?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继续看课件: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

  五、朗读指导

  1、你喜欢雪孩子吗?你想对雪孩子说什么?

  2、把你的这种感情用朗读表现出来。

  六、续编故事

  想象小白兔与雪孩子再见了面会做什么,说什么。

  七、字词练习

  1、认记生字:

  把所有的生字词写到卡片上分发给学生。教师读一个词语,学生从卡片中找到该词语读一读。

  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⑴填写课后的词语。

  ⑵你能说几个这样形式的词语吗?

  八、指导写字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 过程与方法:创设学生提问的氛围,逐层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

  3、 情感与态度: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二、重点:

  创设学生提问的氛围,逐层深入的理解文章

  三、难点:

  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

  四、教具:

  幻灯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你们对梅花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2课《梅花魂》,读课题,质疑。

  那么梅花魂指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打开书,默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语句能解答你刚才的问题

  用笔划下来,可以在边白处作简单的批注。

  (三)深入学习:

  读读你画的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和旁边的同学交流一下。

  梅花魂指什么呢?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以下内容随学定教)

  1、(13)段相关内容

  ①理解梅花的精神

  学生谈理解,读出体会来

  ②理解中国有气节的人和梅花一样

  ③加入课外资料:我国古代有气节的人物

  过渡语

  ④这位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会怎样对“我”说这段话呢?

  (指读13段)

  ⑤外祖父这么珍爱这幅墨梅图,为什么把它送给我呢?

  2、(3)自然段相关内容

  ①理解外祖父怎么“分外爱惜”墨梅图

  ②借助外祖父的话理解“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过渡语

  3、(2、7、10、15、16)自然段相关内容

  ①外祖父给我读思乡的诗句,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诗句

  ②想想外祖父还会给我讲关于祖国的什么呢?

  ③课件:祖国的地图,山河。

  ④出示第七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⑤简单谈,理解10、15、16自然段的相关内容

  过渡语

  (四)回归整体

  1、填空:“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使我想起_____。”

  2、结束语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会写4个字。认识偏旁扌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小黑板、布置学生观察晴朗的夜空。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交流观察晴朗夜空的内容和感受。

  2、引入课题:静夜思(板书)

  二、朗读或试背古诗

  1、指名读古诗。

  2、齐读古诗

  3、指名背古诗

  三、认记生字

  1、学生在文中找出生字,作上记号,读一读。

  2、认读生字。

  ⑴开火车认读

  ⑵游戏:运西瓜

  西瓜丰收了,让我们帮忙把西瓜搬上车,运到城里去吧!不过,每个西瓜后面都有一个生字,搬瓜者要想办法记住它。可以用组词,说一句话,找相近的字进行比较等办法。

  四、精读古诗

  1、分四人组诗古诗,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4、请同学来扮演李白,做一回诗人,背背这首古诗。

  五、指导书写

  1、观察田字格中的字

  2、指导学生说一说,再书写。

  3、学生在课本田字格中书写后展示、评议。

  六、扩展活动

  1、学生交流各自会背的古诗:

  2、学生去收集有关李白的诗。

  【板书设计】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9篇】相关文章:

1.【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5篇

2.【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七篇

3.【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六篇

4.【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四篇

5.【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八篇

6.【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7篇

7.【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九篇

8.【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