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10-25 03:23:1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5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5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课前准备

  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A 案

  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导语:(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布达拉宫壁画中的图)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2.交流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导语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拓展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

  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地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想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的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位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西藏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子、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

  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子、1 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她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作业

  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B 案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泛。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真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呢?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读生字生词。

  3.边读边思考,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围绕“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1.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2.皇帝疼爱的女儿。(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体会得到)

  3.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什么也难不倒她。(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4.非常重感情。(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5.给西藏带来了许多好处。(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小组同学接龙讲故事,比一比谁讲得清楚,流畅

  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和《同步阅读》中的《一幅壮锦》《猎人海利布》等民间故事阅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学弈》)

  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

  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四、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学习《两小儿辩日》)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二、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三、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 其: 为: 也:

  如: 此: 乎: 始出: 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四、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5.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准备)

  6.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有这么多人听课,彭老师真是好紧张啊!同学们能不能用掌声鼓励鼓励我呀!同学们热情的掌声,使我充满了自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掌声》。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看到题目,你都知道些什么呀?(谁鼓掌?给谁?为什么?)要想解决这些难题,必须把课文读懂才行。现在我们就带着问题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文: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对照拼音,把不认识的生字读准。

  2、同桌合作读:

  同学们刚才读得非常认真。现在同桌互读课文,读的同学把字音读准,听的同学当好小评委。

  评:得到帮助和帮助别人的同学分别举手示意,咱班同学真是团结互助的好孩子。

  3、齐读字卡:

  生字掌握得这样好,生字宝宝可要考考你们的眼力了,有信心把字读准吗?如果你认识它就大声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吧!

  4、词语中复现生字:

  生字掌握的这样好,不服气的字宝宝可带着伙伴来考验你们了,还能认识它们吗?(全班开火车读,强调多音字调、落,)谁能做好上课认真听讲的姿势?

  5、句子中复现生字:

  就知道这些问题难不倒你们,这次淘气的字宝宝又来到句子家族了,这次还能战胜他们吗?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课件)

  6、认读要写的.字:

  哇,你们太棒了。这次生字国王可动怒了,又派来几个字宝宝考查我们写字基本功。我真担心你们要输给它们了!(课件)快找同桌读一读,试着给它们组个词。

  7、写上下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

  ⑴画字:

  生字都认识了吗?谁能快速找出上下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

  (课件展示,注意愿是半包围结构。)

  ⑵观察:

  找得真全面!现在我们就把这两种结构的字练写几个(课件)仔细观察,这3个字怎样才能写正确?写美观?(指名回答)

  ⑶练写:

  感谢同学们善意的提醒,请大家伸出手和老师共同练写这3个字。

  (强调势的笔画。)

  ⑷展评:

  谁来评一评他的字是否正确?是否美观?

  ⑸练写共它字:

  根据我们刚才总结的写字方法,把3个字中你认为写得不好的字再练写一个,然后把这两种结构中其它的字各练写一个,最后同桌互相评一评。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我们的生字学的这样好,肯定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现在我们就结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找同学读一读课文,看你能解决哪些疑问?(指名读课文)

  2、同学们真善于思考,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围绕掌声写了一件什么事?

  评:你真是细心读书的好孩子/你真是个善于总结的好孩子。

  (设疑:英子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怎样教好文言文?这确实是一个极富现实意义的教研教改课题。《中学语文教学》辟专栏开展讨论是远见卓识之举,通过讨论必将对文言文教学产生有益影响。从前一阶段的讨论文章看,有反对串讲法的,有主张诵读法的笔者认为:教好文言文的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即因文设计教法才是科学有效的。它应与现代文教学一样教无定式,但又有法。这是因为文言文也与现代文一样是丰富多彩的:①有不同的文体:论、说、疏、诗、词、曲②有不同时代的文章:上自上古的神话、古代的《诗经》,下至近代的各种文言作品,其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③有不同作家的作品,各篇文章的思想内容,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文言课文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千篇一律,久之,学生便会腻味厌倦,觉得学文言文枯燥无味而放弃学习。我们只有根据课文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使之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下面谈谈笔者因文设计的几种主要教学课型。

  1.串讲课型。

  对于初学文言文,或遇到文字艰深的篇目,设计以串讲法为主的串讲课。

  如教初一册中的《论语六则》,考虑到学生才学文言文,加之这些孔子的语录含义深奥,我便设计成串讲课。

  使用串讲法应从课文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该串的串,该讲的讲。一般可先提示课文大意或故事梗概,然后再一句句、一层层、一段段边串边讲,或讲中有串,最后提纲挈领、归纳总结全篇。在教学中,要将串通和讲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忽视讲解,学生往往似懂非懂,望文生义,对文义理解较浮泛;如果忽视了串通,会使学生掌握课文支离破碎,半通不通,语不成章。同时还要注意防止课堂的呆板,可以辅以提问或学生试讲,以活跃课堂气氛。

  2.评点课型。

  对文字障碍不大的课文,设计以评点法为主的评点课。

  如教《六国论》,全篇文字浅显,但用词精当,论证深刻,宜适当进行评点。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对这一小节,可先总评:这几句是指责赂秦者不爱惜用血汗创造的祖业土地。割地如草芥,仅得一夕安寝,是极论弊在赂秦。然后略点出:今日明日,言割地之频;五城十城,言割地之多;一夕,言时间之短,起视又至,言秦之无厌。这些,都是强调弊在赂秦。

  采用评点法不能面面俱到,主次不分,每段的评点都要有所侧重。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评点时才能抓得准,点到要害处,一语中的,画龙点睛。一般地说,应当抓住以下这些地方来评点:

  (1)抓题旨。

  所谓题旨,即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六国论》中的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过秦论》中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些都是题旨所在,评点时应当首先抓祝。

  (2)抓难点。

  有些是词语难懂,如《登鹳雀楼》中的依穷;有些是关键语句,如《鸿门宴》中写刘邦轻车简从到鸿门谢罪,和项羽相见,有一段辞令:刘邦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谷卩。从全文来看,这是情节转折的关键。刘邦表白不自意,一方面说自己并无野心,能先入关破秦,事属偶然;另一方面不露声色地巧妙地恭维项羽,迎合项羽高傲的心理。这娓娓动听的辞令,使项羽解除了思想戒备,把事情缘由和盘托出,断送了曹无伤的性命。这些地方,教师予以评点,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

  (3)抓重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而确定重点。重点的地方就应评点。

  3.学生试讲课型。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能力,经教师提出疑点和难点并有一定的预习之后,可大胆地进行试讲。如高五册中的《促织》《治平篇》等课文。学生试讲后,教师要加评价,肯定讲得好的地方,指出需校正和补充的地方。

  4.自译归纳课型。

  有些课文,含古汉语知识较多:有通假字,有一词多义,有词类活用,有使动和意动,有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等。这样的课文,可提出具体要求布置学生自读自译,在自译的基础上,归纳文中有关古汉语知识,最后教师再归纳、订正和补充。

  如《论积贮疏》,这是一篇课外自读教材,我让学生按要求自读自译课文,归纳文中的古汉语知识:(1)通假字:用之亡(无)度至?(纤)至悉大命将泛(?fěn?)何得不蹶(缺)畜(蓄)积足恃罢(疲)夫羸老南田每(亩)卒(猝)然殴(驱)民归之农衡(横)击直为此廪廪(懔懔)(2)名词活用为状语:民且·狼顾(3)形容词用如名词:怀敌附·远(4)使动用法:·怀敌·附远殴民而·归之农(5)意动用法: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6)宾语前置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未·之尝闻莫·之或止莫·之振救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胡以相恤·胡以馈之·何为而不成·何招而不至。

  通过这样归纳,就能系统掌握课文中的古汉语知识。并以此文为例,让学生学会对其他课文中的古汉语知识进行归纳。

  5.诵读课型。

  对诗、词、赋和精美的散文,宜采用以诵读法为主的诵读课。如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评点之后,让学生当场诵读、背诵。又如《出师表》《陈情表》《过秦论》等,也应多诵读或要求背诵。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 过程与方法:创设学生提问的氛围,逐层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

  3、 情感与态度: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二、重点:

  创设学生提问的氛围,逐层深入的理解文章

  三、难点:

  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

  四、教具:

  幻灯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你们对梅花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2课《梅花魂》,读课题,质疑。

  那么梅花魂指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打开书,默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语句能解答你刚才的问题

  用笔划下来,可以在边白处作简单的批注。

  (三)深入学习:

  读读你画的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和旁边的同学交流一下。

  梅花魂指什么呢?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以下内容随学定教)

  1、(13)段相关内容

  ①理解梅花的精神

  学生谈理解,读出体会来

  ②理解中国有气节的人和梅花一样

  ③加入课外资料:我国古代有气节的人物

  过渡语

  ④这位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会怎样对“我”说这段话呢?

  (指读13段)

  ⑤外祖父这么珍爱这幅墨梅图,为什么把它送给我呢?

  2、(3)自然段相关内容

  ①理解外祖父怎么“分外爱惜”墨梅图

  ②借助外祖父的话理解“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过渡语

  3、(2、7、10、15、16)自然段相关内容

  ①外祖父给我读思乡的'诗句,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诗句

  ②想想外祖父还会给我讲关于祖国的什么呢?

  ③课件:祖国的地图,山河。

  ④出示第七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⑤简单谈,理解10、15、16自然段的相关内容

  过渡语

  (四)回归整体

  1、填空:“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使我想起_____。”

  2、结束语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6-12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0-18

教学设计方案08-15

教学设计方案08-31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5-16

教学设计方案【热门】06-28

教学设计方案【精】06-26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6-12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25

枣儿教学设计方案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