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九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1、赏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分析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探究拓展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今天我们来看《烛之武退秦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三个人物形象。
二、第一个人物郑伯。
1、找学生读郑伯说的话: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后让学生说对他的看法。
(大部分同学会说郑伯是一个礼贤下士、从谏如流的君主。)
启发学生们是不是还能有别的理解:他平白无故的怎么礼贤下士起来了呢?
让学生们想一想郑伯和勾践有什么共同之处。(二人都是事到临头才开始求贤。)
2、让学生们品味他的话: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言外之意就是:你出来干活,是帮我的忙也是帮你的忙,你如果不肯帮忙,对你也没有好处。
话里含有威胁的意味。
再想一想秦晋攻打郑的原因当年慢待重耳,可知郑伯是个目光短浅又自私的人,如今来求烛之武,也不过是临时抱佛脚罢了。
3、从郑伯身上可得出什么教训?
启发学生思考,找人回答。
明确:一定要不断挖掘和重视人才,不要等到危机出现后再重用人才。
三、第二个人物佚之狐。
他真的是慧眼识英雄的伯乐吗?
1、找学生读佚之狐的那句话: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让学生谈对佚之狐的看法。多数学生会说这是个伯乐。那么请学生思考如下问题:他真的是慧眼识英雄的伯乐吗?
据史料记载,说服秦伯的初定人选是佚之狐,佚之狐也未必不能劝退秦师。但他为什么自己不去而举荐了烛之武呢?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明确:人如其名,佚之狐身上的狐味太重。只身入虎狼之地,能否说服秦伯谁也不敢打保票,稍有不慎,惹恼了秦伯,自己掉了脑袋不算,还可能被牢牢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让后人指指点点。抬出烛之武,既能提高成功的几率,在成就烛之武的同时自己也落个伯乐的美名。所以说他是一条狡猾的狐狸!
2、通过他的话,我们可知他对烛之武是很了解的。那么既然他知道烛之武这么能干,为什么到现在才举荐呢?
让学生分析他这是一种什么心理。明确:嫉妒、红眼病。
四、第三个重点人物烛之武
1、关于烛之武
书上的记载:正史上对他的记述除了《左传》这些文字外,别处似乎很难找到他的名字了。
《史记》里有简单的几句:郑使人言穆公、乃使人私于秦、乃间令使谓秦穆公。人使二字使烛之武成了无名英雄。
《东周列国志》里说他须发尽白,佝偻其身,踌躇其步,以至到了朝堂之上,左右莫不含笑。
佚之狐对他的评价是:口悬河汉,舌摇山岳。从其后来的表现看,此言不虚。
2、请学生思考:
⑴这样的人为何老不见用?年近七十,也只是个小小的圉正(弼马温)?
明确:当权者不注意选拔人才,有权者的嫉妒。
⑵从文中可看出,他对国家大事了解得很透彻。既然烛之武一直不被用,他了解得那么透彻想干什么?
启发: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他畅谈天下大势。可以说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准备。
烛之武也是如此。尽管怀才不遇,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烛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业,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安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你想,一个小小的弼马温,怎么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对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敬仰他们的主要缘由。
3、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烛之武在漫长的岁月里是怎样渴望为国立功,实现自己的报负的。
可以想象:烛之武向多少人探问过天下的分分合合,路人、行商、政客(其中可能就有佚之狐);可以想象出多少个日夜他翻看竹简的手势与眼神;想象出多少次他侧耳细听能从王宫里传来征召自己的声响时的焦急与渴盼。
4、烛之武的闪光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
让学生用烛之武的言行来证实这句诗。
教师阐述:这样一个才华长久没显出来的人,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还是出来解国家之围了。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对郑国的最朴素的爱又加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
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
5、拓展:烛之武这么能干,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他是不是也有一些小小的缺点呢?
如:烛之武为何不在臣之壮也的时候,也像三百年后的晚生毛遂那样,大胆地自赞于郑伯的驾前呢?
在推销自己这点上,春秋之士远不如战国之士放得开。商鞅、冯谖、范睢、苏秦,哪一个不是在竭力运筹、想方设法(有的甚至不择手段)去干谒王侯,以期受到垂青授以大任,创出一番功业而名垂史册呢?我觉得,在烛之武的心里,更多的还珍藏着做为士的标志之一的清高与孤傲。士为知己者死,如果碰不上一个敬贤礼士、思贤若渴的开明君主,宁可老死家中、默默无闻,也绝不涎皮赖脸的去求人家赏给自己一个板凳、弯腰低头地做一个平庸的官僚。他们人生最年富力强的岁月在磋砣中消磨逝去,我们可以为他们惋惜,但我们必须向他们那高傲的灵魂敬礼!
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
五、总结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那些鲜活的身影却依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象烛之武这样的识大体顾大局,临危受命的勇士,可以说就是国家的脊梁!让我们以古人为镜来勉励自己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材简析:
课文中描写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最后一块密境”,是世界仅存的一块处女地……它是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地方,让人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件出示西藏图片,教师配乐解说,激发学生兴趣。
2、西藏除了雪域高原的牦牛、金壁辉煌的寺庙和藏族同胞之外,还有更加奇特的景观,那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了解?(提纲式)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你喜欢雅鲁藏布大峡谷吗?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然后同位互相讲一讲,说说你的理由。
3.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
4.指导朗读:美读4、5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观。
2、课外阅读
3、搜集一些关于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将优美句段记到自己的“小小笔杆子”本上。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奇观的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能说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是从哪些方面体会到的?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四)
小练笔: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神奇
世界之最
世界最后一块密境
课后札记: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感悟语言 积累语言 表达语言
教学过程 :
一、 谈话引入:
1、 板书夏天。看到夏天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随机积累一些成语,如:汗流浃背挥汗如雨汗如雨下等)
2、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4课夏天,看看文中写的是怎样的一个夏天?
二、 初读课文
1、 (1)自由读文一遍,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 组长检查组员绳子的读音,比较难的字组员一起想个好办法记住。
(3)抽查各小组生字掌握情况。并当场书空听写:圈柳烤
2、 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哪一段写下雷雨时的情景?
(1) 找。
(2) 指名读,比赛读,读出雨的大。
3、 理清课文
第1-2 节写雷雨前
第3 节写雷雨时
第4-6 节写雷雨后
三、 学习雷雨前部分
1、 自由读,读后说说这是个怎样的夏天?(学生充分说)
2、 文中没有出现一个热字,你从哪里感受到天气热?
(1) 学生充分说。
(2) 读,读出雨前的闷热,比赛读。
3、 如果要你给文中雷雨前画一幅画,你打算怎么画出那份闷热?
(1)课文适当展开想象,用语言表达出来。
(2) 再读,读出雨前的闷热。
(3) 背雨前部分。
4、 太阳像个大火球时,热得不得了。其实,雷雨前没有太阳的闷热也会让我们喘不过气来。
(1) 出示茅盾名篇《雷雨前》片段。
(2) 师范读,请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一起解决。
(3) 学生自由读,这是个怎样的天气?你从哪里读懂的?
(4) 相机指名有感情读出来。
5、 炎炎夏日,天气又闷又热,多么希望老天能下一场雨啊!茅盾《雷雨前》最后一句就是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此时真的下雷雨了,而且哗哗哗下得很大,你的心情怎样?
(1) 学生充分说。
(2) 再回头读雷雨时部分,此时除了读出雨的大,还要读出痛快高兴。
指名读,比赛读,齐读,背。
四、作业 :《课堂作业 》第2和第6题。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莲蓬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朗读品悟荷花的美丽多姿,练习想象说话。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花的姿态美。
教学难点:想象荷花的姿态练习说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看过荷花吗?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出示:千姿百态 亭亭玉立 婀娜多姿
玉洁冰清 争奇斗艳 出水芙蓉
指名读(出水芙蓉指的就是刚刚钻出水面,盛开的荷花,有一句诗是这样来赞美荷花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们认为,刚盛开的荷花是最美的) 齐读
2、揭题: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喜爱、描写的对象,人们常常把荷花当作美的化身,称它为花之君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荷花的美文(板书:荷花)。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起美美地把课题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
1、这样美的课文,你们在课前已经读了几遍了?美的文章总让人百读不厌。这节课,我们就主要用读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相机学习生字
(1)请刚才说读了(最多)遍的同学站起来。你说已经把文章读了#遍,那老师先把第一个读书的机会给你,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一节写得最美?就请你读这一节。
(2)请刚才只把课文读了#的同学站起来,老师请你读最有把握读好的一段。
(3)还想请个同学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注意,要跟他们选择的小节不一样。
相机出示学习生字:
第2节:挨挨挤挤 碧绿 莲蓬
花骨朵儿 饱胀 破裂
①挨挨挤挤我们要特别注意挨的读音。跟我读。它还有个读音
②花骨朵儿 骨是第一声,跟我读卡片读词:花骨朵儿(注意儿化音)。骨字还是个很容易写错的字呢!用手指在桌上写一写,它的第三笔是什么?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个字
③板画莲蓬看,这是什么?荷花的花瓣脱落,留下的就是这样碧绿的莲蓬。可是,在荷花盛开时,它被花瓣包围着,看起来就是荷花那娇小、嫩黄的花心。卡片读词:小莲蓬
第3节:一大幅 了不起
看起来简单,读好可不容易。(这幅画太小了!这幅画有我们教室墙壁那么大呢!)
第4节:翩翩起舞 舞蹈 昨夜 好梦 衣裳
翩翩起舞舞蹈:都是跳舞的意思。但翩翩起舞有什么不一样呢?(轻快地跳,舞姿优美,比如芭蕾)(卡片读词:翩翩起舞)
3、还想读吗?现在,就请大家自由地读课文,但是有要求:先把整篇文章读通读顺,然后,把自己觉得最美最喜欢的小节反复地多读几遍。直到老师喊停,听清楚了吗?
三、学习第二小节
1、看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相信,这篇美文已经深深地吸引了你们。老师呀,特别喜欢课文的第二小节。想听我来读一读吗?闭上眼,一边听,一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配乐范读
2、交流,概括
(1)荷叶碧绿、很多;
(2)荷花姿态优美(千姿百态)
①有的展开两三片,好像----
有的完全盛开了,雪白雪白的,远远看去,就像走近一看,雪白的花瓣包围着嫩黄色的小莲蓬,让你觉得
有的还是花骨朵饱胀好像多么有趣可爱呀!
②虽然书上只列举了荷花的三种姿态,但是,只有这三种吗?不
出示: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③用一句话来概括你所看到的白荷花(白荷花千姿百态。)
3、是呀,这些白荷花姿态万千,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多么美丽、迷人呀!(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老师觉得,这句话中的冒字最美、最妙,到底美在哪儿呢?你能说清楚吗?
(1)说不清楚是正常的。没关系,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2)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长得这样充满活力、钻得这样使劲、冲得这样快,全都包含在一个冒字中。齐读这句话
(3)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
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
(4)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把这份美表现出来。
4、小朋友们,现在你能把第2小节背诵出来了吗?
看提示背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有的才---------有的花瓣儿,露出。有的还是,看起来。
四、作业
1、钢笔描红,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小节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读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
2、激情再读。喜欢这荷花吗?带着喜爱之情再美美地读一读。
3、引读§1。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让我们也跟随着叶圣陶爷爷去荷花池边看一看吧。
二、品读§2
1、打开书,用心读一读§2,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交流。【板书:叶 花】
3、我们先来看看荷叶吧。【出示句子】
(1)自己读一读这句话,你觉得荷叶怎么样?从哪些词儿感受到的?
(2)交流:
A、大
① 指名说。(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挨挨挤挤。
② 你来读好这个词。评:哦,这真是一片挨着一片啊。
③ 再指名,评:哦,这是一片挤着一片哪。
看到了,一片连着一片呢。
啊,还一片叠着一片呢!
④ 可真多啊!一起读
⑤ 指名读句子。
⑥ 这荷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个个都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B、绿
①你还觉得荷叶怎么样?
②指名说。(碧绿)是啊,绿得鲜艳,绿得发亮,多美呀!
③来,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C、(大、圆)
①你还觉得荷叶怎么样?
②指名说。(又大又圆)用你的朗读把这又大又圆的荷叶展现在我们眼前。
(3)这就像杨万里诗中所说的,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
(4)碧绿的荷叶一张紧挨着一张,铺满了整个池塘。怎能不说它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呢?男子汉们,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男生齐读)
此时正值清晨,那荷叶上还滚动着晶莹透亮露珠,好一派充满生机的景象。怎能不说它美呢?女生一起读读吧!(女生齐读)
4、赏荷花
A、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1)引读:白荷花。【出示句子】
(2)冒出来是什么意思啊?
(3)那么,这句话可以改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长出来吗?自己对比着两句话多读几遍,细细体会一下。
(4)指名说。想想,怎样地长才能叫冒?
(使劲地长、不停地长、迫不及待地长)(随机指导朗读,评:看,这一朵白荷花冒出来啦。∕这一朵也冒出来啦。∕又一朵冒出来了。)
(5)看哪,这一朵又一朵的白荷花,都(争着冒出来了,争先恐后地冒出来了)
(6)来,让我们读出它们竞相开放的盛况!(齐读)
来,让我们读出它们蓬蓬勃勃的生机!(齐读)
(7)想象: (提高声音)看哪,(课件展示荷花图片)这就是从那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冒出来的白荷花。老师不禁想问,白荷花呀白荷花,你们冒出来是想干什么呀?
我冒出来是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我冒出来是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我冒出来是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我冒出来是在进行时装表演。
(8)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你们看,一个冒字不仅把荷花写活了,还把荷花写得更美了,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说这个冒字用得好了吧!来,让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读出荷花的美丽和活力来。
B、有的有的有的
(1)引读三个有的。
(2)再仔细看看,这些白荷花都有哪些姿态呀?
(3)指名并板书。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哦,这是刚开的。【板书】
(有的全都展开了)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概括地说一说吗?【全开的】【将开的】
(4)这三种姿态的白荷花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啊?就请你把那句话美美地读上几遍,边读边想象它的样子,好吗?(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5)交流:
a、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①你喜欢哪一种姿态的荷花?(指名说)你来读一读。
②评:听出来了,一个才字读得特别好,让我们看到了刚展开花瓣的荷花那羞答答的样子。
③谁也想读一读?评:哦,现在开得不多,但即将展现它全部的美丽了。
④谁还想读?评:读得真好,你真的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朵荷花!【出示图片】
b、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
①你喜欢哪一种姿态的荷花呀?(指名说)好,请你读一读。
②哦,你这个啊词读得特别好,全都展开了,让我们看到了一朵活力四射、光彩照人的荷花啊!(红显:全都)
③谁还想读?嫩黄色的小莲蓬,你把它读得更惹人喜爱了。
④谁再来读一读?听出来了,发现了小莲蓬,你还很惊喜呢!
【出示图片】瞧,它们正绽开笑脸迎接我们呢!(齐读)
c、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①指名说。
②老师也喜欢这一种,也想读一读,好吗?(师范读)
你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好,好在哪里?
你来试一试?
(饱胀:积蓄力量,准备开出最美丽的花朵;破裂:等不及要开放了!)
③ 好一朵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呀!【出示图片】齐读。
5、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那就把你心中的千言万语都融入到有滋有味、满怀激情的朗读中吧,读出这千姿百态,生机勃勃的荷花!第一句我们大家一起读,下面三句我们分大组来读。(1、2、3和4)
6、雪白的荷花有了碧绿的荷叶的衬托得更加美丽,更有活力了,来,我们一起把这白花、绿叶的美景读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齐读第二段。
7、小结背诵
(1)引读。整个第二自然段,描绘了一池生机勃勃的荷花。先写了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接着写荷叶,再总写白荷花,最后分别写了三种不同形态的荷花,它们有的,有的,有的。
(2)准备背诵。(点击)你能将这美的画面牢牢地记在脑海中吗?试着背一背。
(3)背诵。【出示】(指名填空,全班齐读)
三、略读§3
1、引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也很美。
2、真是美不胜收啊,难怪作者这样赞叹如果把眼前真了不起。
3、多美的荷花,多美的画面啊,想想看,只有谁才能创造出来?
4、(说不出,再引导:)这个问题可难了,再读读书,看看谁最会动脑筋能回答出来。
5、的确,大自然它不用纸,不用笔,就给我们描绘出这么美丽的画卷,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勃勃的生机,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让我们好好地把这一段来读一读,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齐读。
四、学习§4,感悟荷花的优美丰姿。
1、师:这一池纯洁无瑕的白荷花让作者如痴如醉,他深深地沉醉其间,产生了美好的想象。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教师配乐朗读,学生用心倾听)
2、请同学们用心读读§4,看看作者想象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3、你能用你的朗读展现这样美妙的情景吗?(指名读)
评:读得多好啊,你看,翩翩起舞,随风飘动,【红显】你就是那朵随风起舞的荷花啊!
谁再来读一读?
评:哦,你读出了那一池翩翩起舞的荷花啊!它们动态的美,让人沉醉。
风过了,静静地站在那儿的荷花也很美。谁是静静地站在那儿的荷花,(指名)你来读一读?
4、荷花,还有哪些小动物会过来,和你说了些什么呀?
小青蛙蹦过来,告诉我昨晚做害虫的乐趣。(听出来了吗?他的这个蹦字用的很准确。)
小蜜蜂飞过来,告诉我清晨的花蜜可真甜呀!(他们真是亲密的朋友)
小鸟飞过来,告诉我这儿的景色真是太迷人了。(他们在亲切地交谈)
5、是啊,作为池塘里的一朵荷花,不仅美丽,还有许多可爱的好朋友,可真幸福啊!读着读着,我们忽然觉得自己仿佛真的就是一朵荷花(齐读)
6、教师静静地听着,悄悄地读:过了好一会儿。我们今天可是来看荷花的,怎么会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呢?(生交流)
7、我们所以会有这些想象都是因为荷花太美了。
原来,为了表现它的美,我们不仅可以直接写荷花、荷叶的样子、姿势,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索性把自己也变成了荷花,去表现荷花的美,去感受荷花的美,作者叶圣陶这种写法真高明!
四、总结
1、回顾板书,总结。
2、让我们记住这一池亭亭玉立、生机勃勃的荷花,更记住叶圣陶爷爷那优美的语言文字和高明的写作手法。
3、作业。
A 小小播音员:看着图,把这篇课文有感情地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B 小小创作家:看图,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板书:
闻:香
叶(多、绿、大、圆)
12、荷花 看:
花(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
想:变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难点部分,是小学学习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飞跃,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较深入地理解几何体体积推导方法的新领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锥的特征,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直观引导学生经历“猜测、类比、观察、实验、探究、推理、总结”的探索过程,理解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总结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觉猜想——试验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探索过程,获得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自觉养成与人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并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在教学中采用放手让学生操作、小组合作探讨的形式,让学生在研讨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运用学过的圆柱知识迁移到圆锥,得出结论。所以对 于新的知识教学,他们一定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教法学法】试验探究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底等高圆柱圆锥各6个,水槽6个(装有适量的水)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 一 课 时
一、回顾旧知识
1、你能计算哪些规则物体的体积?
2、你能说出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进一步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 激发激情
展示砖工师傅使用的铅锤体(圆锥),你能测试出它的体积吗?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数学的形式进行设置情景,引疑激趣迁移,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揭示课题:圆锥的体积)
三、试验探究 合作学习(探讨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探究一:(分组试验)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各有什么关系?
1、猜想:猜想它们的底、高之间各有什么关系?
2、试验验证猜想:每组拿出圆柱、圆锥各1个,分组试验,试验后记录结果;
3、小组汇报试验结论,集体评议:(注意汇报出试验步骤和结论)
4、教师介绍数学专用名词:等底 等高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一活动,初步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为探究二活动活动开展作好了铺垫。
探究二:(分组试验)研讨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1、大胆猜想: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2、试验验证猜想:每组拿出水槽(装有适量的水),通过试验,你发现了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边试验边记录试验数据(教师巡视指导每组的试验)
3、小组汇报试验结论(提醒学生汇报出试验步骤)
教学预设:(1)圆椎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3倍;(2)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3)当等底等高时,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等等。
4、通过学生汇报的试验结论,分析归纳总结试验结论。
5、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它们的关系吗?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呢?(学生反复朗读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组试验探究,在实验过程中自主猜想、感知、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突破了本课的难点,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探究三:(伸展试验---演示试验)研讨不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题的体积是否具有三分之一的关系。
1、观察老师的试验,你发现了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各有什么关系?
2、观察老师的试验,你发现了不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还有三分之一的关系吗?
3、学生通过观看试验汇报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所存在的条件。
5、结合探究二和探究三,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课件演示试验,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所存在的条件,更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圆锥体积公式理解,再次突出了本课的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进一步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四、实践运用 提升技能
1、判断题:【题目内容见多媒体展示】独立思考---抽生汇报---说明理由---师生评议
2、口答题:【题目内容见多媒体展示】独立思考---抽生汇报---学生评议
3、拓展运用:【课本例题3】学生分析题意---小组合作解答---学生解答展示---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题、口答题题型的训练,及时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巩固了圆锥体的体积公式。而拓展题型具有开放性给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让他们有跳起来摘果子的机会,以达到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目的。
五、谈谈收获: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
六、课堂作业:
1、做在书上作业:练习四 第4、7题
2、坐在作业本上作业:练习四 第3题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附后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设计特色】
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教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说得清楚却是不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教师: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
学生起立,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式。教师诵读第3段。
五、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学生坐下后,教师引入:“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__________”例如:
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好让我天天与你做伴。
【评点】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养成语感。本案在不同的诵读阶段,落实相应的语感训练任务,对语感培养的客观规律作了有益的探索。教者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精读细赏之后使课文烂熟于心,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以后一旦有相似的情境诱发,就会自然地渗透其间,成为天成的直觉,直觉的天成。此种状态貌似雪泥鸿爪,无迹可寻,实乃日积月累所达成的语感境界。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课,谁来读课题?
2.我听见了,(教师指筝字)这个字他读得特别准确,他读的是几声?(学生齐答:轻声。)
3.谁知道它单独出现时读几声?(一声)请大家一起读。
4.教师小结:筝这个字单独出现时读一声,与风组成风筝时读轻声,请大家再来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读了课题,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读课文了吧?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想办法认识它,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词。
大家读得真热闹,看把小松鼠都吸引来了,你瞧,他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愿意读吗?把生词读给你的同位听,读不准的,请同位帮助改过来。(出示生词。)
把你们读的情况汇报给大家,谁愿意读?(请一对同位起立读词,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2.学习生字。
生词大家都认识了,我把生字单独拿出来你还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生字。)
单个读生字,齐读生字。
四、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板画。
大家表现真出色,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带小朋友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老师边板画边描述:那里有高高的山,清清的水,茂密的树林,绿绿的小草,还有美丽的花儿)这儿美吗?(学生齐答:美!)
听说松鼠和小熊就把家建在了这里,大家看,这就是他们的家,(出示教具,小熊和松鼠的家)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他们的家应该各建在哪里呢?
(2)贴房子。
谁愿意上来把他们的家贴在合适的位置?
方案一:(学生贴对了)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这样贴吗?
方案二:(学生贴得有错误)其他同学都同意把房子贴在这里吗?(有不同意的请他上来贴)为什么这样贴呢?
(学生以课本为依据,在相互交流中贴对房子的位置。)
[通过精美的板画创设了美丽的童话世界,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指导学生从书中找到贴图的依据,使学生不但了解松鼠和小熊家的位置,而且学会了带着问题读书,用书本来解决问题。]
(3)戴头饰,扮演角色。
这里风景这样优美,小熊和松鼠的家这样可爱,大家想不想生活在这里?那就请大家戴上自己做的头饰来做一只可爱的小熊或快乐的松鼠吧!王老师就是一只美丽的小鸟。(教师戴上头饰,走到学生中间,热情地跟小熊、小松鼠打招呼。)
[让学生扮演课本中的角色,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为后面的学习创设活泼和谐的气氛,老师扮作小鸟和学生交流,一则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二则强化了学生的角色意识,使学生自然地进入角色,并为理解体会人物的情感做好铺垫。]
2.学习第二至六自然段。
(1)了解课文大意。
我就住山林里,(教师手指板画)知道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他们却成了好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读读二至六自然段,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谁知道他们俩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方案一:(学生读课文原文)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
方案二:(学生说故事的细节)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吗?(指板画)是什么和什么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学生回答,借机贴纸船和风筝)教师指板画总结,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是纸船和风筝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在板画的帮助下用简单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既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2)重点学习三、五自然段,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他们俩收到对方的礼物,可高兴了!书上有两个自然段写了他们高兴的心情,是哪两个自然段?(出示三、五自然段。)
试着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读。(学生自己读。)
哪里直接写了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方案一:(如果学生找到了乐坏了,教师指导朗读这一句)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很高兴高兴极了很快乐美得不得了)那你能读好这一句吗?(指导朗读。)
方案二:(如果学生找到其他句子)有一个词直接写了我们高兴的心情,找到了吗?
还有什么原因让你们这样高兴?
方案一:(学生没有回答)看!除了纸船和风筝还有什么?(教师出示教具,装有松果和祝福语的纸船;挂有草莓和祝福语的风筝)还有草莓和松果。
是啊,小熊收到了可口的松果,松鼠收到了甜甜的草莓,能不高兴吗?
方案二:(学生找到了写草莓和松果的句子)是啊,不但有纸船和风筝,我们还收到了草莓和松果呢,(教师出示教具,装有松果和祝福语的纸船;挂有草莓和祝福语的风筝)能不高兴吗?看!还有什么呢?(教师指祝福的话。)
还收到了对方的祝福。对,我们还收到了朋友的祝福呢!我们来读一读祝福的话。(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祝福的语气,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朗读整个第三自然段。
[抓住三个让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原因:收到纸船和风筝;收到松果和草莓;收到祝福的话,让学生体会他们高兴的心情。用换词的方法理解乐坏了的意思,用教具和渲染性的语言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烘托高兴的气氛。一句一句指导后,又训练学生朗读整个自然段,由易到难,环环相扣,收到很好的效果。]
小熊你很高兴,小松鼠你们呢?用同样的心情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单个读第五自然段(教师指导)。
所有小松鼠读第五自然段。
(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乐读、会读,能读好。)
(3)配乐朗读一至六自然段,体会友谊带来的快乐。
松鼠和小熊的友谊真让人羡慕,我们再在音乐声中分享一下友谊带给我们的快乐吧!我们来分工读一至六自然段。
[把三、五自然段作为重点单独学习后,师生分工朗读二至六自然段,使学生对故事情节有总体连贯的感知,进一步巩固朗读训练的结果。]
(4)区别漂和飘。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细心的小鸟还发现了一个秘密呢!它就藏在这两个句子中,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出示两个句子。)
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松鼠的家门口。
方案一:(学生发现了无价值的东西)谁还有不同的发现?(如果仍旧没有发现)我的发现在这儿。(点击课件,漂飘变红)
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松鼠的家门口。
方案二:(学生直接发现了两个飘的区别)指导学生谈。
教师小结:你看,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这个漂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这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我们的汉字多奇妙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汉字更多的秘密。
[漂、飘字的区别很好地反映了汉字形声字的特点,借机进行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展示了汉字的魅力,也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
3.学习第七自然段。
我这只活泼的小鸟,天天在山林里飞来飞去。每天清晨,我看见小小的纸船把亲切的问候带给小熊,每天傍晚,我看见美丽的风筝给松鼠带来深深的祝福,他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忧伤的音乐响起,出示第七自然段,教师深情朗诵)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见飘扬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见漂流的纸船了。
[音乐由欢乐变为忧伤,教师深情朗诵渲染气氛,感染学生情绪,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感情,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八、九自然段。
(1)小熊、松鼠,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很难过)能告诉小鸟原因吗?
(2)让我们带着难过的心情读读这两个自然段。(齐读。)
(3)原来你们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可是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还是每天扎风筝,折纸船,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虽然我们吵架了,可是我们都还是想着对方,还想成为好朋友。
5.学习第十、十一自然段。
噢,原来是这样啊!虽然你们吵架了,但心里还都想着对方,还想和对方做朋友啊!那结果怎样了呢?请大家自己读读第十、十一自然段。
结果怎样?(小熊和松鼠和好了。)
友谊失而复得,你们的心情一定很复杂,咱们能不能通过读把你的心情表达出来?先自己试试。
(1)学生读第十自然段,听完他读,我也忍不住想读读了,但又怕读不好,大家能帮帮我出出主意吗?
再也受不了了,应该读出松鼠实在忍受不住,特别想和松鼠和好的心情。
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应该读出松鼠很想和小熊和好,很急切很真诚的语气。
有了大家的帮助,我就有信心读好了。(教师范读。)
你也想试试吗?一定比我读得更好!
单个读,齐读。
(2)学生读第十一自然段,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读呢?
生1:我想自己读,让大家给我评点一下。
生2:我想听听王彦读,然后我学一学他。
生3:我想读一读,请王老师评价一下。
交流过程中要注意:美丽的风筝强调美丽,说明小松鼠看见风筝很高兴、很激动、很惊喜;他高兴得哭了说明他再次得到了小熊的友谊很激动。
6.拓展练习。
(1)是啊,松鼠将所有的纸船都放进了小溪,一只只纸船载着他深深的情意顺流而下,小熊看到这么些纸船向他漂来,会怎样呢?
生1:小熊看到这么纸船向他漂来,高兴地说:太好了,我和松鼠又和好了。
生2:小熊看到这么纸船向他漂来,高兴得哭了。
生3:小熊看到这么纸船向他漂来,连忙爬上树,把一只只风筝放到了空中,风筝上写着:小松鼠,我非常想念你,天天盼着与你和好呢!
[让学生补充这句不完整的话,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拓展,又训练了学生组织语言,正确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
(2)小熊、松鼠,经历了这一切,你们以后还会闹别扭吗?(不会。)
我知道你们都学会了珍惜友谊,你们有什么话要对我这只小鸟说吗?
生1:小鸟,你以后交朋友时要注意,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和朋友吵架。
生2:和朋友吵了架,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主动和朋友和好。
大家说得太好了,我一定牢牢记住你们的话,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朋友,呵护友谊,愿我们大家永远是朋友!
[学习完课文后设计这一环节,教师以小鸟的身份和学生交流,丝毫没有说教的痕迹,学生在和小鸟交流感受的同时,初步理解了友谊的意义,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评析】
王春晓老师在济南市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执教了《纸船和风筝》一课,在教学中,她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巧妙设置情境,注重朗读的指导,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加入小鸟这一角色,架起了师生之间交流的桥梁,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新教程指出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王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别出心裁地设计了课文中本来没有的小鸟角色,对教材进行了大胆创新。
小鸟角色的加入首先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王老师戴上头饰亲切地与小朋友们打招呼,相互问好,使师生关系一下子变得融洽,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习活动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另外,小鸟的角色在整篇课文的学习中还起到了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但却以小鸟的身份出现,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比如在初读课文后,指导学生了解小熊和松鼠成为好朋友的经过时,小鸟以我是他们的邻居,怎么不知道他们怎样成为朋友的这一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巧妙而不留痕迹。再如:当松鼠与小熊吵架后,心里很难过,小鸟站出来主动要求倾听他们的心事,在向小鸟诉说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和理解了小熊和松鼠的心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因此,小鸟角色的加入切实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设计十分巧妙,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很成功。
二、紧紧抓住情字,设置感人的情境,给学生以情感上的熏陶
新课程改革提出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王老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多次设置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
本课是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王老师在教学一开始就通过精美的板画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更巧妙的是,王老师让学生戴上自己做的头饰,来扮演这童话王国里的一个人物,使学生真正深入到课文中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音乐的运用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课文一至六自然段写了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的经过,是情绪欢快的部分,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进行感情朗读,使学生充分理解友谊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七至九自然段写了两个人吵架后各自的感受,是情绪忧郁的部分,欢快音乐戛然而止,代之以悠伤的乐曲,一下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在这种氛围中指导朗读理解课文,一切都水到渠成。
王老师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始终注意让学生有丰富充分的情感体验,理解了友谊的重要,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了一定的感受。
三、注重朗读指导,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做到了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
低年级段朗诵训练是重点,王老师特别注意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指导,使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
在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时,王老师让学生找到了描写小熊快乐的句子,学生一下子找到了乐坏了这个词,王老师立刻抓紧这一个词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先用换词的方式体会乐坏了的意思,王老师又提出情感的要求,如再高兴点注意表情等,使学生很快体会到了这种快乐的感受,朗读自然就到位了。
再如,王老师在指导朗读第十自然段时,让学生当小老师教老师读,给老师提出朗读的意见和要求,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进行感情朗读的训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很大的兴趣。
四、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积极倡导新教改的大潮中,王老师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但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训练,在教学中,她不但体现了新的理念,而且始终注重语言文字训练,既活又实。
在导入新课的第一个环节,王老师就注意了纠正学生读音,筝字单独出现出读一声,而与风组成风筝时读轻声。这个知识老师没有单刀直入地引入,而是请学生读课题,学生自己就读正确了,教师借机提出如果这个筝字单独出现读几声?这样这个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课文中出现了漂、飘,一个是风筝飘在空中,一个是纸船漂在水里。王老师抓住这两个音同意异的字进行语文训练,出示两个句子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借机引导飘带风字旁和风有关,是指飘在空中,而三点水旁的漂和水有关,指漂在水里,王老师小结时指出汉字独有的魅力,引起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好奇和热爱,进行语文的熏陶。
学习完课文,王老师仍然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语文训练,她出示小熊看到了许多纸船向他漂来,他这句不完整的话,让学生补充完整,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很容易想到小熊的表现,还要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
总之,王春晓老师执教的《纸船和风筝》一课,无论是在实践新的教学理念,还是在注重语文训练,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材分析】
课文说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给她一只布熊。因为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全文语言浅显,体现了母女真情。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今、正、雨、两4个字。认识2个偏旁饣、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朗读课文,从故事中了解母女间的情感。
【教具准备】
《生日歌》录音带、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饣、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教学重点
认识生活和朗读课文,从故事了解母女间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放生日歌曲,提问:谁知道生日是指哪一天,每个人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生日。
2、平日里,你们会向别人借东西,也会把东西借给别人,听说过借生日吗?出示课题18、借生日。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2、提问:
课文中谁把生日借给谁?我指的是谁?
3、再读课文,共分几个自然段?你想读哪个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1、2自然段。
2、认识两段中的生字。
3、小云的妈妈说自己把生日给忘了,妈妈真得是忘了吗?
(小云的妈妈并非忘记了自己的生日,而是只想到别人。)
4、指导朗读:
您怎么从来不过生日?没见过妈妈过生日,小云感到疑惑,要突出从来,读出纳闷的语气。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
1、指名接读三、四自然段。
2、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些什么?
(大家讨论后,明白小云在妈妈的影响下,懂得了关心妈妈,同学们应该向她学习。)
3、指导朗读:
最后两句话是她经过思考想出的办法,要读出肯定的语气,表现出小云的天真可爱。
五、全文朗读
1、分角色朗读课文,师生读,同学与同学读。
2、配《生日歌》读。
六、扩展活动
亲手作一件小礼物送给爸爸妈妈,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课后小结
低年级的学习贵在实字上,扎实地读字,读词,读句,读文,能帮助学生垒好语文学习的每一块砖。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书写本课4个生字。
3、指导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
二、分小组自学生字
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正、怎、饭、拿等字的读音。
2、分析字形,用不同的办法来记忆,指导写字:
今:撇尖低,捺脚稍高,开口度大,撇捺相接处,点和横收笔都在竖中线上。
正:注意横,竖的长度,第二横是长横的一半,左竖是右竖的一半,最后一横长,稍凸起托连竖。
雨:冂要宽,蹭的竖,不出框,最后四点两两对称,如隔窗看檐下的雨水均匀滴下。
两:冂内两个人字分布均匀,人的捺均变为点。
3、学生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复习巩固
1、复习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提示:红花中的字可以做词头,也可做词尾。
2、分小组比赛。
3、每组选出代表,全班比赛。
四、想象故事的结尾
1、请同学们编出故事的结尾。
2、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讲评小结
〖课后小结
注重各项学习任务的有效落实。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目标达成的前提,真正落实还需要教师在课中通过调控让全体学生有效习得。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材简析
《诚实与信任》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记叙我不小心碰碎了停靠在路边的小红车的反光镜,主动留下姓名和电话,希望车主与自己联系,事后车主打来电话,不仅不来索赔,反而表示感谢的故事,深刻揭示了诚实与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富有发人深省的教育启迪意义。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引导学生领悟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把诚实和信任看得比金钱更重要是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东西。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必须让学生感悟的难点。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诚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再三强调,待人以诚是立身之本。今天咱们学习19课《诚实与信任》,它定能让你体会到诚信的价值所在。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中感知
1、指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
课文围绕诚实与信任写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精读领悟
(一)学生读1-----3自然段
师:通过读这一部分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文中的我非常诚实,而且很有责任感。
师:请你默读1---3自然段,哪些地方体现了我的诚实?请你用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学生读课文,然后谈看法)
生:从天很黑,又有点雾,能见度很差。看出我诚实。
生:从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挺着的,责任应该在我。看出我诚实。
生:从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看出我诚实。
生:从我留下字条看出我诚实。
(二)学习4---10自然段
师:我留下纸条,小红车的主人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学生读4---10自然段,思考。
师:这一部分从哪里看出我的诚实?
生:我不小心吧你汽车的反光镜碰坏了。
生:让我把钱寄给你。
生:这笔费用应该由我来支付。
师:是呀,先承认是自己的过错,又提出寄钱赔偿,最后强调费用应由自己支付,态度多么诚恳、多么坚决呀!这些,确实进一步写出了我的诚实。那么,小红车的主人在和我通电话时,表示很感动。他究竟为什么而感动哪?
生:为我的诚实而感动。
师:课文中说你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给我留下字条,这使我很感动,怎么成了为我的诚实而感动呢?
生: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留下字条,反映的就是我的诚实呀!
师:在打电话的过程中,小红车的主人连连向我表示感谢,谢我什么呀?
生:诚实。
师:自己车上的反光镜被我碰碎了,自己掏钱换上,还打电话向我连连致谢,这说明小红车的主人把什么看得比什么更重要啊?
生:他把诚实看得比金钱更重要。
师:小红车主人的原话是怎么说的?谁愿意读一读?
生:(读)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小黑板出示这句话,学生反复读,并背诵
师: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课文中的我很诚实赢得了小红车主人的信任。
师:打电话一部分应该用什么语气读?
生:感谢、诚恳的语气。
学生用感谢、诚恳的语气分角色读打电话部分。
(三)齐读11自然段
师:(总结)
四、展示诚信名言。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九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