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28 13:41:5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通用]《江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江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通用]《江南》教学设计

  《江南》教学设计 篇1

  [教学构想]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2、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感受言语美感,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2、有感晴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引——盘活经验,丰富表象

  1、教师导言: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或一首诗词或一两首歌来描绘。

  学生可能会回答:

  词语类:春回大地、春光明媚、春花烂漫、百花盛开、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春意盎然、鸟语花香……

  诗词类:《咏柳》《春夜喜雨》《春晓》《江南春》……

  歌曲类:《嘀哩嘀哩》《春之歌》《小燕子》……

  2、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写了一首《忆江南》。(教师有感情地吟诵《忆江南》)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3、你知道什么是词吗?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4、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进入作者描述的意境之中,让学生回忆对春天的感受,并用词语、语句来描述,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关于春天的表象感知,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激发了他们对春天的兴趣,调动了他们感受春天的欲望,学生的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地调起来了。

  二、读——疏通词句,整体把握

  1、俗话说,诗画一家。请同学们听着词朗诵,闭上眼睛在脑子里勾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好吗?(播放配乐词朗诵,想象江南风光。)

  2、这么美的词,想读吗?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谙”的读音。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给别人听,看谁读得最好。(找伙伴、找老师共读,男女生对读,小组分配读等。)

  4、再读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词的意思,对词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并画出难理解的句子。重点理解的词句有:“蓝”的古今异义;“谙”的意思;“红胜火”、“绿如蓝”的比喻写法等。

  [设计意图]古代教育家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则自然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就是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总体把握诗文,为进一步地学习和理解奠定基础。

  三、议——研讨探究,解决疑难

  这首词的意思总体上比较容易把握,最大的疑难可能有二:一是对“日出江花红胜火”中“江花”的理解;二是江南究竟“好”在哪里?(因为词中具体写江南好的只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可组织学生在读议中加深理解。

  1、对“江花”的理解

  生:“江花”指的是江畔的红花。红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显得艳丽夺目。

  生:我觉得“江花”写的并不是花,应该是江面上的浪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红得胜过了火焰。

  师:看来,你们在理解“江花”时出现了分歧,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读这首词,看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想“江花”到底指什么?

  (生再次与学习伙伴研读,读后交流。)

  生:从图画上来看,“江花”应该是江畔的花,而不是江面上的浪花。

  生:作者把“江花”和“火”进行比较,既然是比较,两种事物应该有可比哇。江水本身是绿的,火焰是红的,它们没有可比性。由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江花”应该是指江边的花。

  生:我有补充。江边的红花正因为有了阳光的照耀才会更红,因此它红得胜过了火焰。

  生:如果把“江花”理解为“江面上的浪花”,那么这一句词写的就是江水,而下一句“春来江水绿如蓝”写的也是江水,那不就重复了吗?

  师:现在,你们明白了“江花”的意思了吗?

  生:明白。

  2、理解江南“好”在哪里?

  (1)研读课文,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有不同看法可以争议。)

  生1:江南“好”在“江花”。(读“日出江花红胜火”)你看,太阳升起来了,天边是通红通红的朝霞,江畔是大片大片鲜艳的红花,江花被朝霞映得火红火红的,胜过了燃烧的火焰。(多媒体展示这一画面,让学生尽情欣赏,诵读诗句。)

  生2:江南“好”在“江水”。出示“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它的颜色像蓝草一样青绿,整个江水就像晶莹碧透的翡翠。

  生3:江南“好”在“红日”。红花、绿水固然是美的,但如果缺少了太阳的光辉,这景色就逊色了一半。太阳,使江花更艳,也为江面铺上了一条红绸缎,多美啊;没有了阳光,江花也不会那么红艳了,江面上也失去了五彩斑斓。正应了那句老话:红花还需绿叶衬。

  生4:正由于江南好,所以作者才发出“能不忆江南?”的感叹。这是因为作者曾经生活在江南,亲身体验过江南之美,对故土风光的迷恋,使他久久不忘江南。“能不忆江南”一句从侧面烘托出了“江南好”。

  (2)填充练习: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 , 。能不忆江南?请把学过的描写江南美景的.诗句填在横线上。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对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的探究,既为学生的个性解读提供了机会,也使学生对江南关景的认识和感知更加丰富,特别是填充练习的设计,放飞学生的想象,激活已有知识,通过自己的重新组合填补了“好”字留给读者的空白,使江南春色美景得到个性化、形象化、多样化的展现。同时,也提取和巩固了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增加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品——体昧语言,感悟诗情

  1、推敲语句。你认为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如:首句“江南好”。一个既浅又俗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扬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三、四句抓住朝阳、江花、江水等景物,通过强烈的色彩渲染,给人留下了浓得抹不开的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一句,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通过反问既烘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深长的韵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2、展开想象。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这两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江南之美:春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江边盛开的鲜花上,红红的显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显得绿波粼粼,江花、江水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红胜火),绿的更绿(绿如蓝)。

  3、蕴情吟诵。播放古筝伴奏曲,进行配乐诵读。在读中,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悟语言的内涵和魅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因此,品味语言、欣赏语言,并在此过程中享受经典语言的内涵和魅力,促进语言积累,得到美的熏陶,乃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五、比——比较异同,归纳总结

  1、比较学习。这三首词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学生根据上面的要求独立思考,做好发言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2、引导归纳。相同点:诗人都在描写一处景物,在描绘景物的同时,都在抒发着自己的情感。不同点:从诗人所在的时间、地点、观察到的景物的特点、当时的心境等方面进行比较,对诗与词的不同形式加以区别。

  3、感情朗读。体会三首诗词中诗人的不同心境,用适当的语调加以表达。

  [设计意图]体现教师的主导,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通过对比,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培养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拓——课外延伸,丰富积累

  1、好美的江南,好美的词啊!同学们,你们打算用什么来表达你对这首词的喜爱呢?(画画、作词、写导游词。)

  2、有感情地背诵《忆江南》。自学白居易的其他两首《忆江南》。

  3、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自学同题诗词是对知识的丰富和拓展,自主表达阅读感受,尊重了学生的学习差异,发展了学生个性。

  《江南》教学设计 篇2

  一、导入

  1、(听录音:水流声)这是什么声音?

  2、这是浩浩的长江水向东流的声音,出示:jiang,拼读,师范写“江”(“江”的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工”)(生:书空)

  3、谁能给“江”找个朋友,(组词)(长江)

  4、看长江流域的地图:这就是长江,在长江的南岸被称为江南,长江的北边,被称为江北。

  我们张家港就在长江的南岸,而且就紧靠长江,因此,我们这里也是江南。

  5、过度:我们江南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鱼虾鲜美,稻谷飘香,所以人们称江南为“鱼米之乡”。

  古代有一首民歌就赞美了我们江南的荷花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3课江南(指导读课题)

  出示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自己来读这首民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让同桌,或前后的小朋友来帮助一下。

  2、指名读,(请同学帮助他纠正)

  3、现在我们请来了一个叔叔,听听他是怎样读这首古诗的。(听录音朗读)

  4、这位叔叔读得好不好?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一学这个叔叔。

  5、同桌自由读

  6、检查,(指名读)请同学来评一评。

  7、齐读

  三、细读课文

  1、读了这首古诗,我们仿佛看到了美丽的.-----(贴荷花图)和可爱的-----(画小鱼)

  2、介绍“荷花”又叫“莲花”,果实叫“莲蓬”,(贴莲蓬图),长在泥土里的叫“藕”。每年到了莲蓬成熟的时候,美丽的姑娘们(贴姑娘的采莲图)就会唱着歌儿,划着小船,在荷花塘采莲蓬。江南可真是个采莲的好地方!谁来读第一行,夸夸我们的江南。

  3、指导朗读第一句

  4、继续看图:这里的荷叶长得怎么样?(碧绿碧绿的、层层叠叠、挨挨挤挤)(荷叶很多很多)师画层层叠叠的荷叶,这么多的荷叶,第二句中有个词语就写了荷叶的多,猜一猜是哪个词?指导读:田田

  5、指导朗读第二句

  6、在这挨挨挤挤的荷叶下,可爱的小鱼在干什么呢?它们快乐吗?为什么这么快乐?(师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师画小鱼。(师:它们一会儿游到中间、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玩得可真开心啊。)

  7、表演:谁愿意也变成一条在莲叶下游戏、玩耍的?请生表演,体会小鱼的快乐。

  8、指导开心地朗读下面的5句诗。

  9、小结:美丽的江南水乡有多姿的荷花,诱人的莲子,嬉戏的鱼儿,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10、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边读边表演。

  四、拓展延伸

  1、美丽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老师,于是老师就收集了很多美丽的图片,现在我们就来开个荷花展。出示:荷花的图片

  2、正因为荷花的美丽,让许多诗人写下了赞美它们的诗篇,老师找来了一首,(投影)指导读一读。

  3、荷花是美丽的,我们江南还有很多更美丽的景色,下课后,小朋友去收集一下赞美江南的图片或者诗歌。

  五、写字

  我们的家乡就是美丽的江南,作为一个江南人,我们感到骄傲自豪,所以现在我们就把这个江南的“江”字搬到田字格里,让“江”字也和我们江南一样美丽。

  师范写

  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江南、采莲、莲叶间、东西南北

  2、指名朗读课文

  3、填空:江南(),莲叶()。鱼()莲叶():鱼()莲叶(),鱼()莲叶(),鱼()莲叶()。

  二、指导背诵

  1、学生集体、个别背诵

  2、轻声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三、资料展示:江南物产丰富,景色优美,上节课让学生收集的材料现在我们就来展示一下。

  四、指导书写:可 叶 西 鱼

  1、书空笔顺

  (出示笔顺)

  2、指导学生按笔顺描红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回指导。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临写

  《江南》教学设计 篇3

  教材简析:

  《江南》是一首采莲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隽永,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诗句节奏轻松愉悦,表现了鱼的灵动和采莲人的快乐。文中所配水墨画,花青中略带墨韵,色彩清新,格调高雅,正所谓“水墨江南”。

  教学目标:

  1、利用多种方式认识“江、南”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西”和新笔画竖弯,做到笔顺正确、姿势规范。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插图,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江南风景的美丽。

  教学重难点:

  1、利用多种方式认识“江、南”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

  2、会写“西”和新笔画竖弯,做到笔顺正确、姿势规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江南水乡图,师描述:美丽的亭台,弯弯的拱桥,清清的的湖水,碧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这就是美丽的江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诗歌,题目就是《江南》。

  2、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江南。学生借助拼音读准课题。

  3、认识生字“江”。

  (1)认识“江”及偏旁三点水。“江”就是长江,你知道哪些江的名字呢?出示词语认读:、长江、黑龙江、汉江

  (2)“江”的偏旁是三点水,表示跟水有关。你还知道哪些三点水的字呢?回顾以前内容复现词语:流水、小溪、小河、游泳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过渡:江南,那里自古以来就是个美丽的地方,请大家看!(出示图画,播放音乐。)这么美丽的.地方,课文怎么写的呢?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字圈出来。

  (3)出示课文,标红要求会认的字,指名读,齐读。

  (4)生字藏在课文中,读通课文。

  2、借助课文插图,多种形式识记生字。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这就是江南水乡的一处风景,说说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

  (1)认识“莲”。出示词语“莲花”“莲叶”,认识生字“莲”。“莲”是草字头,一般跟植物有关。你还知道哪些草字头的字呢?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巩固识字,你利用生活经验识字。

  (2)认识“采”。出示“采”的甲骨文及汉字演变,了解“采”的最初意思就是用手去摘树上的果子。还可以“采”什么?组词识记;采蘑菇、采茶、采蜜再读前两句,做到有节奏地读。

  (3)认识“鱼”。碧绿的莲叶,芬芳的荷花,荷塘中的阵阵清香吸引了好多的鱼儿,出示“鱼”。你知道哪些鱼?借助生活识字:金鱼、鲤鱼、草鱼、鲈鱼

  (4)认识“东、西、南、北”。

  鱼儿们在池塘里自由的游来游去,你看,它们游到xx、,游到xx,游到xx,游到xx。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利用反义词识字。东—西、南—北

  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些字吗?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实际识字。

  再读后五句,做到有节奏地朗读。

  3、出示生字,开火车巩固识字。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西”,组词。

  2、观察“西”,认识新笔画竖弯,与竖弯钩区别。学生书空新笔画。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书写,强调书写姿势。

  5、展示学生书写,展评。强调要求:正确、规范、整洁。

  四、回顾小结。

  1、齐读课文。

  2、师总结: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欣赏江南的美景。

  《江南》教学设计 篇4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了解古诗学习方法。教材分析:

  杜牧的《江南春》不仅仅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风景画,而且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表达出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前两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作者通过莺歌燕舞、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招风等一系列意象展示了一幅优美的江南春景图:

  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那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读中感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读中感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杜牧及古诗相关的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春天风景图片,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景。

  2、

  3、请学生说。(2—3名学生)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词语,我们也来读读吧。出示:春暖花开

  春意盎然

  姹紫嫣红桃红柳绿草长莺飞莺歌燕舞

  4、生齐读。

  3、引出诗题: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天是一首歌,春天是一幅画,引得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千古名句。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诗人杜牧的脚步,一步一景,去感受他笔下别样的江南美景。

  4、板书课题:江南春(生书空),学生齐读,从这个题目中知道什么?

  5、解题:生:这首诗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色。过渡:现在就让我们打开书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吧。

  二、初读感知,读出诗味

  1、出示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难读的字可以对照生字表,注上拼音)

  2、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师过渡:谁来给大家读读,看看能不能做到读准字音。

  3、检查学习效果:出示整首诗

  (1)指名分行朗读,相机正音。直到读正确为止。齐读。

  (2)课件演示出示“旗”,生说说注意的地方,演示笔顺,师范写,生描红。师:生字我们会写了,字音我们也读准确了。配上音乐再读读,你有什么感受?

  (3)指名读,进行比较,评价,读得不好的再读。在读中体会如何把诗读出节奏来。(语调轻重、延长、停顿)

  2(4)老师引读,师生配合读。??齐读。

  师过渡:这首诗如果要读得更有韵味,我们还必须了解诗歌的意思。平时,在读懂诗歌意思方面,你有什么高招吗?(生:词义,句义,查背景??)

  三、再读古诗,明意悟情

  1、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棒。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讨论诗句的意思,或不懂的地方。

  2、课件出示再读要求:借助工具书,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讨论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打“?”。(动笔写一写、记一记)  3、生小组内讨论,师巡视指导。

  4、(反馈)学生交流。

  抓住:“南朝”、“楼台”、

  “四百八十寺”等词,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

  师过渡:同学们讨论得很认真。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其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图文结合,诗意也就了然于胸。

  (一)学习第一行

  1)、指名回答:

  抓住“莺啼”“绿映红”,理解“千里”所描绘的范围之广。

  2)、师出示画面,引读第一句:在广阔的江南水乡,处处是莺歌燕舞,处处是桃红柳绿,处处是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无处不洋溢着浓浓的春的气息,看到此景,你会不禁吟诵道:(——千里莺啼绿映红),你会吟道:(——千里莺啼绿映红)(指2—3名学生),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道:(——千里莺啼绿映红)。3)、师引读:作者杜牧和我们一样,也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了,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不禁吟诵起来:(——千里莺啼绿映红)。

  过渡:千里江南,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这番绿意盎然的春景,还有人们临水而居的那一番惬意!从哪一行诗里读懂的?

  2、学习第二行

  1)、你读懂了什么?也可以提出不懂的问题。2)指名说。抓住:“水村山郭”、“酒旗风”、

  34)、课件出示图片,师引读:置身于这依山临水、酒旗迎风招展的江南小镇,你想起了这句诗:(——水村山郭酒旗风),你也想起了这句诗(——水村山郭酒旗风),我们想起了这句诗((——水村山郭酒旗风),如此清幽雅致的小镇,诗人更是诗兴大发,吟道:(——水村山郭酒旗风)

  5)、过渡:江南的春日别有一番风味儿,极目远眺,我们看到的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6)、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所描写的内容吗?同座位交流。

  指名说。

  (二)后两行

  1、师:提问,诗歌的前两行写的是什么?(板书:江南美景)

  诗歌的后两行又写了什么呢?

  2、要了解这些,我们要了解什么呢?(南朝和这首诗的作者是——杜牧)。(先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老师再做总结)介绍背景资料:

  (1)(出示: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统称,均设故都于江南。当权者大兴建设寺庙,祈求神明保佑。它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胜之地,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寺造塔和雕铸佛像,还要养活十几万的和尚和尼姑,使得当时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2)杜牧(803-852),唐代诗人。他的诗或忧虑朝政,或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与同情,或抒写对历史兴亡成败的深沉感慨。(忧国忧民)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国家渐渐衰落,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而当朝的统治者却仿效南朝,大建佛寺,想祈求神灵保佑,永保江山稳固。

  3、如果你是诗人杜牧,你会对当时唐朝的皇帝说什么?(生:希望建寺院保佑江山是不可能的;南朝早都灭亡了,我们唐朝还仿效他们,早晚也会灭亡;这样的做法只会加速大唐王朝的灭亡??)

  4、是呀,所以当诗人看着烟雨朦朦中南朝遗留下来的座座寺庙,内心不禁担忧起来:(南朝四百八十四,多少楼台烟雨中)

  5、诗人在担忧什么?(唐朝也会像南朝一样灭亡)

  (斗转星移,南朝的统治已经灭亡,那些荒淫的当权者也已经不在了,只留下了当年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板书:烟雨楼台)。

  6、所以我们从后两句诗中,不仅读到了江南春雨中的美,也读出了诗人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的担忧——(板书:忧国忧民)。

  8、你们能尝试读出作者的这种赞叹之中的的点点哀愁吗?自己先试试。(指名读)

  9、当回小诗人,到前面来吟一吟怎样?

  11、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四、熟读成诵,吟出诗韵

  1、师:杜牧的笔下,盛开的是春天千里江南的美丽画卷,寄托的却是对江南春景浓浓的爱和淡淡的愁。古诗学到这里,你是否已经感受到了作者那份独特的情感了呢?就让我们再一次带上对江南春天喜爱,与作者一同去欣赏吧。

  2、播放视频。(欣赏吟唱)

  3、在古代,很多诗不仅仅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感情而作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诗可以用来谱成曲,吟唱出来的。吟吟唱唱也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方法。

  4、我们也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唱唱吧,(生同座位练唱)。

  5、指名唱,小老师领唱。

  五、拓展链接,温故知新

  1、(游戏)出示诗意,寻找诗句。(男生、女生分别读诗意、诗句。齐读,背诵。)(巩固理解基础上,读出江南春日的美好和作者的忧伤)师:同学们已经把这美好的江南春光深深地揉进我们的记忆里了。

  2、师小结: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古诗,在课下我们也要学习古诗,这就要我们掌握古诗学习的方法,师生小结古诗学习方法: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再读古诗:明意悟情。3)、熟读成诵:吟出诗韵。

  3、学法迁移。我们可以用这节课学会的方法课下学习更多的古诗。

  六、作业:

  1、默写《江南春》。

  2、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七、板书设计

  江南春

  杜牧(唐)江南美景

  忧国忧民之情烟雨楼台

  《江南》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会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姿势规范。正确认读9个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观察图画和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

  教学重点:

  识写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

  1、课文的录音磁带

  2、写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等词句的小黑板。

  3、11张生字卡片

  4、有条件的制作课件

  5、与诗歌内容和谐一致的古筝曲磁带。

  6、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课前贴在教室的相应位置)

  学生:收集荷花、荷叶的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教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我们上次学习了《一去二三里》这首写小村庄的古诗。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代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

  2、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江南。

  (1)指名读课题

  学习“江、南”这两个字。谁能记住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

  (2)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地方,那里可是个美丽的地方,请大家看!

  (出示图画,播放音乐。)这么美丽的地方,课文怎么写的呢?

  二、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或放课文录音朗读。

  2、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3、指名读,集体正音,齐读。

  4、听到同学们的读书声这么好听,诗歌里的生字娃娃高兴地跑出来了,咱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jiānɡ kě yè yú xī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江、可、叶、鱼、西

  cǎi lián hé xì jián

  采、莲、何、戏、间

  (2)指名认读,正音,齐读。

  (3)学生说说自己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在哪见过它们?

  (4)引导:同学们读得真好,记字的方法也不少,有的同学很会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现在就特别聪明能干!现在生字娃娃又高兴地跑回诗歌里去了。已经能够认识它们了,相信大家这次会把整首诗读得更正确,更熟练了。你愿意读给同桌听听吗?然后同桌互相说说读得怎么样?

  5、请几位学生个别读课文,其他同学做评委,评出“最佳播音员”。

  三、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1、过渡:你们听,快乐的小姑娘一边采莲一边还在背诗呢!放配乐录音示课件,请学生看画面,听录音。

  2、请小朋友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有几句话。把你喜欢的那句话多读几遍。(出示全文)(两句话)

  3、喜欢读哪句话?还有谁也喜欢这句话,再来读读。

  (学生看图)师:江南是个好地方,到处长满了荷花、莲叶。你们瞧!莲叶们谁也不甘示弱,一片一片地从水中探出小脑袋,争着向上长,去享受那温暖的阳光。它们呀,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热闹呀!多美的莲叶呀,“莲叶何田田”就是讲它们很多的样子。瞧!那边还有几个划着小船,赶来采莲的小姑娘呢,她们拨开莲叶,寻找那一个个成熟的莲蓬。看,她们嘴角还带着微笑呢!她们心里肯定很高兴。让我们也高兴地来读这句话。(齐读)

  4、小朋友读得真好。让我们来做一回快乐的小鱼吧!

  (1)示范表演:谁来做碧绿的莲叶,漂亮的荷花,还有那淘气的小鱼?

  师:(读得真好,掌声送给他们)小鱼,小鱼,你别走。刚才你在莲叶丛中游玩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高兴)你能高兴地读读这句话吗?(齐读)

  (2)找好朋友分组表演。(边表演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5、江南这个地方湖泊众多,河流纵横,荷花、莲叶随处可见。小鱼们在莲叶丛中东游西逛,可高兴了。让我们再去游一游美丽的江南,做一回采莲的孩子。

  6、学生齐读课文。指导停顿。

  四、积累语言,指导背诵。

  1、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不光能读好诗,还能背诗呢!自己看图试背。表演背。

  2、齐背全文。(配乐)

  五、板书

  3.江南

  六、作业:

  1、给生字口头组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2、指名朗读或背诵课文。

  二、质疑问难,感悟内容。

  1、学生读课文,想一想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

  重点理解:

  其一,“田田”是什么意思?

  其二,人们采的究竟是什么?(结合图理解)

  其三,鱼儿们在干什么?它们在荷叶间玩耍时,心情怎样?

  想象一下,它们会说些什么?

  其四,采莲的人们心情如何?

  三、深入感悟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1、引导提问:谁能读出江南的美?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进入这美景之中,一起去感受这景色的迷人之处吧。

  2、指名读,集体评价。

  3、看!大家都在他的朗读声中陶醉了。就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吧!

  4、看到这么迷人的景色,现在你最想你想说些什么,做什么呢?

  预设以下想法:

  生:想用自己的画笔把江南的.美景画下来。(师:你的想法真不错!请你把自己认为最没的地方画下来吧!可以画娇艳的荷花,可以画茂密碧绿的荷叶,也可以画把自由的小鱼。)

  生:想用照相机或摄像拍下来。(师:老师相信你一定想把自己也拍进去!)

  生:到湖里去采莲。(师:采到什么?那真是满载而归!)

  ……

  5、其实,我们的家乡也很美,你知道咱们这里哪里有美丽的风景?

  6、请几位学生说一说家乡美丽的地方。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自学生字笔顺,书空,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

  2、出示生字,把东、南、西、北四个字贴在教室的相应方位上。

  3、板演示范书写,提醒注意点,学生观察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可”:注意笔顺,先一横,再写“口”,最后写“竖钩”。

  “西”的第五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

  4、学生在书上描红练习。

  五、板书

  3.江南美

  六、作业:

  1、描红临写生字。

  2、课外实践,明辨方向:

  利用早晨晨练的时间,面向太阳,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邀请家长参与此项活)

  教学后记:

  《江南》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

  2.理解曲词中所表达的深挚、强烈的亡国之痛。

  3.体会典雅的语言。

  教学重点:

  情景交融写法及主题。

  教学难点:

  语言典雅,情文并茂的表达技巧。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方法:

  自读背读赏析法。

  教学步骤:

  一.教学导入:

  由背诵姜夔的《扬州慢》引入新课。然后略讲明清传奇与元杂剧的区别:

  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它与杂剧有些区别。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出数不定;传奇不称“科”而称“介”;传奇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而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以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而传奇每出不限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

  二.介绍作者与作品: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又号岸堂,尝自称云亭山人。曲阜(今属山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代著名戏曲家。少年就开始搜集资料,准备写南明兴亡的戏剧。中年后,因他是孔子第六十四代孙,曾得到康熙帝的褒奖,被任命为国子监博士,官至户部员外郎,曾参加疏浚淮河的工作,结识了很多著名的明末遗民,感受了浓重的爱国思想,终于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经营十载的《桃花扇》,终于“三易稿而书成”,并轰动京城。明朝灭亡以后,身为戏曲家、诗人的孔尚任,第一个以戏剧的形式展现了明末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评价了南明的历史,艺术地总结了这一段历史教训。他的代表作《桃花扇》,共四十四出,描述了秦淮名妓李香君和复社文人侯方域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再现了南明覆灭的历史概貌。这是一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历史剧,也是明清传奇戏的压卷之作。《桃花扇》的成功,使孔尚任誉满文坛,时人将他与《长生殿》的作者洪昇并论,称作“南洪北孔”。戏中明显的反清哀明的思想使康熙皇帝大为不满。第二年孔尚任被借口罢职回家,此后从事诗文写作。孔尚任的著作除《桃花扇》外,尚有与顾彩合作的传奇《小忽雷》、诗文集《湖海集》《岸堂稿》《长留集》等。

  《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中的一套北曲。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这套曲子,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多用对偶和排比,既句式整齐又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一气贯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击节。

  三.预习诊断: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秣陵(mo)窗棂(ning)刍牧(chu)B.长楸(qiu)蒿菜(hao)瓦砾(li)

  C.饿莩(fu)窗寮(liao)弋阳(yi)D.丹墀(ci)樵夫(qiao)水榭(xie)

  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A.我三年没到南京,忽然高兴,进城卖柴;路过孝陵,见那宝城享殿,成了刍牧之场。

  B.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

  C.当年粉黛,何处笙萧。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D.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

  3.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守陵阿监几时逃(皇帝的坟)B.收酒旗重九无聊(端阳节)

  C.冷清清的落照(落日的光辉)D.不信这舆图换稿(地图)

  4.下列句中没有词语活用的一项是(C)

  A舞丹墀燕雀常朝B.放悲声唱到老C.不过些砖苔砌草D.直入宫门一路蒿

  5对有关的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

  A《哀江南》节选自《桃花扇》,作者是明代的著名戏剧家孔尚任。

  B.《桃花扇》剧作“三易其稿”十载乃成,时人将其与李渔的《长生殿》相提并论。

  C.《余韵》是《桃花扇》的最后一出,《哀江南》是其中的一支曲子。

  D.“新水令”、“驻马听”、“沉醉东风”、“折桂令”、“沽美酒”、“太平令”等都是曲牌名。

  四.内容理解:

  1.学生朗读全篇曲词。

  2.了解七支曲子的结构层次及大意。

  ①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写苏昆生重到南京所见的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

  ②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突出地表现了南明兴亡的历史变迁,寄寓了无限怀念故国的哀思。

  ③第七支曲子是尾声,以“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点明全篇主旨。

  四.完成课后练习二,理解课文情景交融的特点。(见教师用书)

  小结:这套曲子自开篇两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之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

  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蓄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发,动人心魄,堪称借景抒情的佳作。

  五.完成课后练习三,品味课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见教师用书)

  教师示例:以尾声一曲为例。这支曲子写苏昆生凭吊南京,慨叹南京今昔景象的`变化,痛悼南明的灭亡,唱出强烈的亡国哀痛。这支曲子中三个“眼看他”叠用,使音韵整齐,语气贯通,语意加重,给人以今昔变化之大之快的生动语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等对偶句、排比句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贯通,具有情声并茂的强烈表达效果。

  六.指导背诵(课后练习一)

  教师指导学生先简单分析,然后逐节背诵。

  七.完成练习四,即就课文与刘禹锡《乌衣巷》写景抒情的异同写一段短评。

  教师提示:《乌衣巷》是《金陵五题》的第二首,也是诗人追怀金陵历史遗迹后抒发的今昔之感。它借描绘朱雀桥、乌衣巷的变化,暗喻那些炙手可热的官僚和宦官集团,虽然权势盛极一时,但也会像昔日的王导、谢安及其家族一样衰败沦亡。全诗意境深邃,寓意深刻。

  《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中的一套北曲。它通过教曲师傅苏昆生的所见,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

  八.内容回放:

  选出对课文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A.课文先铺写唱曲人目睹的凄凉景象,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放声悲歌。

  B.曲词先写南京城内外的景象,再依次铺写村郭的萧条,陵墓的荒凉,宫殿的残破,秦淮长桥、旧院的冷清。

  C.本文注意精选意象,运用对偶、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通俗生动,读起来让人觉得声情并茂。

  D.课文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深沉的兴亡之感,故国之思,表达了一定的民族意识。

  九.布置作业:印刷资料[同步训练]

  《江南》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⑴ 训练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查看注释等方式理解词的意思。

  ⑵ 通过领会作品中创设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⑶ 通过课堂答问,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⑴ 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⑵ 通过对词中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⑶ 通过感悟作品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意思;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词中所创设的情景;感悟作品的美。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实录】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许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板书 忆江南 )

  二、简介词的基本知识

  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它和学过的诗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中的“预习提示”。(学生看书并思考)

  生回答问题:(略)

  师归纳:

  词与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两朵奇葩。词兴起于晚唐,繁荣于宋朝,它的句式有长有短,能比较灵活地反映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与思维情感。词有不同的“词牌”,如“忆江南”、“西江月”、“渔歌子”、“浣溪纱”等。词牌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

  三、了解作者及作品

  师: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学过他的什么诗?你能向大家对他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吗?

  生1:这首词的作者是白居易,我们学过他的诗有《赋得古草原离别》。

  生2:白居易是与李白、杜甫齐名的唐代三大诗人。

  师介绍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风平易,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他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白居易在50岁时曾先后出任过杭州、苏州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忆江南》这首词是他晚年闲居洛阳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而作。

  四、自由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参看课文下面的注释,认真读课文,了解词的意思。

  (学生自由读文)

  师:同学们读了这首词,那么作品主要讲的是什么呢?

  生:这首词讲了白居易对江南美景的回忆,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

  五、进一步品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这首词总共有几句,有多少个字?

  生:这首词共有五句,二十七个字。

  师: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确实写得很好,它虽然短小,却抓住了江南美景的主要特征,抒发了他对江南久久难以忘怀的情结。通过刚才的读,大部分同学已经读懂了词的意思。既然这首词写得好,下面再请同学们认真地品读课文,你认为这首词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读完后可以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交流,也可以将你自己的感受及交流后的体会在纸上记录下来。

  (学生认真读课文,进行交流)

  六、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赏析

  师:请同学们停下来。刚才同学们再一次品读了课文,并相互间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我相信大家对这首词的无穷魅力应该有了自己独到的感受。下面,请同学们站起来谈一谈你心中的感受,与大家一起来品味这首词的精妙所在。

  生1:我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写得好。

  师:这两句好在哪里?

  生1:这两句是这首词中写景的句子,作者描写了“江花”和“江水”这两种主要景物,概括地反映了江南春天景物的特征。

  师:很好。确实,这两句是这首词中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谁接下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2:我也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写得好。

  师:那么,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生2:这两句话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生3:我觉得这两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句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红通通的江花比作火焰,把江水的绿比成蓝草,比喻非常恰当,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说得非常好,他们从不同的修辞角度上品味了文章的妙处,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新的见解。

  生4:我也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写得好。

  师:那么请谈谈你的见解。

  生4:我们都生活在江南,江南的春天很美,可以赞美和歌颂景物很多很多。而作者受篇幅的限制只选取了江花和江水,我认为景选得好。

  师:哦!快讲讲你的创见。

  生4:我喜欢画画,我觉得江花和江水一红一绿,能给人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光彩夺目的感觉。

  师:你的见解真是很独特,也说得非常好。老师相信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很有成就的画家。

  生5:我觉得“忆江面”这个词牌用得好。

  师:你觉得作者选用这个词牌好在哪里?

  生5:老师前面说了,词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而作者白居易恰恰选了“忆江南”这个词牌,题目刚好与内容吻合,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作者对江南的无限眷恋和思念。

  七、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师:你很会思考问题,也说得很好。刚才前面的同学都是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来谈的,而你却能从词牌联系到词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上来。希望其他的同学也能像你一样把思维的大门敞开,把思维的触角伸到作品的每一角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生6:我觉得文章的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写得好。它与前面的题目“忆江南”和第一句“江南好”形成前后呼应,使作品显得很完整。

  师:很好。现在同学们的思路被打开了。我希望后面同学的见解更加精彩。

  生7:我觉得首句“江南好”这一句好。这一句既回应了标题“为什么要忆江南”,又很自然地引出了后面作者对江南春天美景的回忆与描述。

  师:你讲得真不错。

  生8:我觉得第二句“风景旧曾谙”这一句也不错。

  师:说说你的看法。

  生8:这一句说明了江南美景对作者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也是作者难以忘怀的,以致引起作者在十多年后还对它难以忘记,思念不已。

  师:同学们真是说得太好了,还有没有更加精彩的见解?

  生9:我觉得词的末句“能不忆江南?”句式用得好。作者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语气,体现作者对江南美景的赞扬与无尽的思念,而运用疑问句则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与上期所学的《海上日出》的结尾“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有异曲同工之妙。

  师:你真不简单,不仅能体会这首词的妙处,还能联系到前面所学的知识。

  生1:老师,我还是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好蓝”这两句最好。

  《江南》教学设计 篇8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各族

  指导学生阅读108—109页“西晋的兴亡和内迁各族”课文以及插图《西晋壁画》等,思考回答:

  1、“三国尽归司马氏”讲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世纪时,姓司马的家族先后消灭蜀国、改魏为晋、吞并吴国,重新统一全国。)

  2、西晋建立于哪一年?灭亡于哪一年?

  (265年——316年)

  3、回答109页“动脑筋”:西晋的统一为什么只有很短的时间?

  A、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之风盛行,在位皇帝弱智;

  B、统治集团发生内乱:皇族争夺帝位,破坏统治秩序,耗竭西晋国力;

  C、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受欺压,其上层人物起兵反晋,最终推翻西晋。

  4、根据“活动与探究1填图与思考”:

  A、画线与箭头,见课本。流动趋向: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迁往中原,中原的部分汉族人民迁往江南。

  B、意义: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讲解:西晋灭亡之后,国家重新陷于分裂。南方是东晋,北方有“十六国”。在东晋十六国期间,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战争,就是“淝水之战”。

  二、淝水之战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淝水之战”课文和《淝水之战形势图》、《草木皆兵》图等,思考回答:

  补充、修正、体会

  教学过程

  1、淝水之战发生于哪一年?作战双方力量对比情况如何?结果怎样?

  2、你知道哪些成语是出自淝水之战的?

  (投鞭塞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3、组织学生根据111页“动脑筋”:苻坚拥兵80多万,却不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

  A、从前秦方面看:

  1、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氐族贵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获胜。

  2、秦军劳师远征,战线过长,苻坚指挥失误。

  B、从东晋方面看:

  1、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的思想激励下,士气高昂,团结作战;

  2、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过渡讲解:淝水之战后,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北方混战,南方则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但是,南方的东晋政权被大将所夺。此后,有4个政权相继统治南方,史称“南朝”。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指导阅读108页“导入框”、111—112页“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文及“文献资料《宋书》摘录”,思考回答:

  1、《史记》怎样描述汉朝的江南经济?

  (地广人稀,生产生活水平落后,商业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程度很低。)

  2、《宋书》怎样描述汉朝的江南经济?

  (物产丰富,在丰收的年分,一年的粮食收成可以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给天下人穿用。)

  3、汉朝与南朝的江南经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因为汉朝的江南尚未开发,南朝的江南已经过三国、西晋、东晋的长期开发。)

  补充、修正、体会

  《江南》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背诵课文,识字、写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并注音。指名读,齐读课题。)

  2、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为之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姑娘采的是莲蓬)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自己来读这首民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让同桌,或前后的小朋友来帮助一下。

  2、指名读,(请同学帮助他纠正)

  3、同桌自由读

  4、检查,(指名读)请同学来评一评。

  5、齐读

  三、学习生字

  1、老师把文中的生字挑出来,你们会读吗?

  2、开火车读生字,去拼音读生字,听音找字。我的修改:检查重点词语的认读情况。

  出示:江南 何田田 (小)鱼 (游)戏3、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

  3、指导书写:江 鱼 叶

  (1)“江”是左右两部分,左边三点水,右边是个工。(组词语)

  (2)“叶”要注意右边的部分。(组词)

  (3)“鱼”上面是刀子头,田像鱼身,一像鱼尾。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

  2、揭示新课。

  二、细读课文

  1、指读第一行,这里的“莲”指的是什么?看图:姑娘是怎样采莲的?

  2、是啊!江南一带的小河里、池塘里长满了荷花,夏天莲子成熟了,人们就乘着小船去采莲。所以课文说——江南可采莲。(指读)

  3、大家看:这满池塘的莲叶长得怎么样?

  (1)引导学生从颜色上来说说。

  (2)引导学生从形状上来说说。

  (3)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说说莲叶的特点。

  (4)这句是赞美莲叶的,“何”可以理解为多么,莲叶是多么——漂亮、多么碧绿茂盛!

  继续看图:这里的荷叶长得怎么样?(碧绿碧绿的、层层叠叠、挨挨挤挤)(荷叶很多很多)师画层层叠叠的荷叶,这么多的荷叶,第二句中有个词语就写了荷叶的多,猜一猜是哪个词?指导读:田田

  4、美美地朗读第一句话。

  5、看图描述:小姑娘在莲叶丛中一边采莲,一边唱歌,听她们唱的多快乐呀!(放录音)小姑娘的歌声惊动了谁呀?。(指导朗读第二句)

  6、在这挨挨挤挤的荷叶下,可爱的小鱼在干什么呢?它们快乐吗?为什么这么快乐?

  (师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师画小鱼。(师:它们一会儿游到中间、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玩得可真开心啊。)

  7、表演:谁愿意也变成一条鱼在莲叶下游戏、玩耍的?请生表演,体会小鱼的快乐。

  8、指导开心地朗读

  (1)指导朗读。

  (2)比赛读,齐读。

  (3)请学生扮演小鱼活动活动。

  9、小结:美丽的江南水乡有多姿的荷花,诱人的莲子,嬉戏的鱼儿,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10、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边读边表演。

  三、背诵练习、

  1、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不光能读好诗,还能背诗呢!

  自己看图试背。表演背。(引导学生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规律地游动)

  2、指名背诵。

  四、拓展延伸

  荷花是美丽的,江南还有很多更美丽的景色。下课后,小朋友去收集一下赞美江南的图片或者诗歌。

  《江南》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笔画竖弯,会写“西”。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想象情境,读懂诗句

  1、出示课文插图,引入:

  面对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用“我看到()的荷叶”说话。

  引导学生说说荷叶的颜色、形状,体会这么多又大又绿的荷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的情景。

  老师总结:眼前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幅“莲叶何田田”的美景。

  2、教师启发学生想象:

  这茂盛的荷叶,散发着迷人清香的.荷花会把谁吸引来?

  采莲姑娘撑着小船来采莲,她们的心情怎样?

  让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读一读这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规范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想象画面,感受情趣。

  3、教师:除了采莲姑娘,还有谁也很开心?(河里的小鱼)。

  你从哪句诗中读懂的?(鱼戏莲叶中,意思是鱼儿在做游戏。)

  (1)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小鱼在做什么游戏,它们是怎么嬉戏玩耍的。

  提供句式引导学生开展说话练习:

  鱼儿在荷叶间玩()的游戏,一会儿游到(),一会

  儿游到(),一会儿游到(),一会儿游到()。

  (2)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读出诗句恰当的停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展开想象,以提供句式的方式,引导学生规范表达,并理解诗句“莲叶何田田”的意思。

  4、聚焦方位词:东、西、南、北。

  (1)标注东南西北方位坐标,建立直观感受。

  (2)发现诗句中的两组相对的词:“东—西”“南—北”。

  (3)参照方位坐标指示,引导学生配上鱼儿游的动作,边做动作边朗读诗句。

  5、分小组合作表演,背诵诗句。

  二、拓展阅读,积累知识

  1、江南的美可不只这迷人的荷塘,我们继续去观赏吧。(教师出示图片或课件。)

  2、教师:看到这些景色,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3、小结:千百年来江南的美景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他们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白居易写的《池上》。

  【设计意图】课外拓展,通过教师出示图片,也可请去过江南的学生展示照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江南,感受江南的美丽风光。

  三、指导书写“西”

  1、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一边写一边指导学生认识新笔画竖弯,强调书写注意点,学生跟着书空。

  2、指导学生按笔顺提示描红。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4、反馈评价: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范例,纠正;学生继续练写。

  《江南》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简析

  《江南》是一首古诗,描写了江南水乡人欢快的采莲的情景。本诗共七行,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介绍了此处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课文的插图是中国传统彩墨画,平和沉静,气韵生动,颇具情趣。

  《江南》也是一首古代劳动人民采莲时和(hè)唱的歌曲,可用于典礼或宴饮场合的演出。前三行押“an”韵,由一人主唱;后面四行最后一个字分别是“东”“南”“西”“北”,每一行都一唱一和唱两遍。教学时可以分角色表演。主唱在中间,和唱站四方。大部分学生表演莲叶莲花,随风摇曳。选几位同学表演小鱼,自由穿梭。这样吟诵起来就能穿越回汉朝热闹的采莲场景里了。

  教学理念

  进入古诗去学习,而不是“在诗外”学习。

  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

  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想象,进入采莲的欢快场景。

  方法如下:

  1、观赏采莲的水墨动画

  2、给采莲图涂色(碧绿的莲叶,娇艳的莲花,各色的小鱼……)

  3、反复聆听诗歌吟诵

  4、参与到《采莲曲》的表演中

  这样全身心投入学习,自然就进入诗歌的意境之中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江、南”等9个字,认识三点水、草字头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背诵诗歌。

  3、结合插图,通过吟诵,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真切感受江南水乡的美景以及人们采莲的欢乐场景。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背诵诗歌。学习吟诵,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

  PPT课件,生字卡,小鱼道具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

  理解题目,认识汉字;看图说话,了解诗文。

  “江”字的构成,学偏旁“三点水”,说一说“三点水”的汉字,写“水”的甲骨文,理解“象形字”。

  “南”的读音,与“蓝”天的“蓝”字区别,学习方位词“东、西、南、北”,理解生活中的方位以及地图上的方位。

  看地图,风景图理解“江南”。

  看课文插图,说一说图意。

  听古诗读诵,了解内容。

  第二板块:

  认读汉字,理解字义;读诵诗文,读准读熟。

  出示带拼音的汉字:江南可采莲鱼东西北,读准音。去掉注音,再次朗读。

  学习“鱼”(复习“象形字”),学习“采”(理解“会意字”)

  学习“莲”(学习“草字头”;莲花、莲叶、莲蓬、莲子的图片)

  看图理解“何田田”

  练习读诵诗文(强调“an”韵拖长;采用多种方法读熟练)

  第三板块:

  欣赏音画,涂色听吟;角色表演,打开诗境。

  观看动画介绍“汉乐府”(乐府诗是“唱”出来的)

  欣赏音画视频(水墨版《江南采莲图》:荷塘风景优美,采莲的男童天真可爱,小鱼活泼灵动;吟诵声音优美)

  给采莲图涂色(同步反复播放《江南》的吟诵)

  分角色表演(全体参与,整个教室就是荷塘。主唱在中间,和唱站四方。大部分学生表演莲叶莲花,随风摇曳。选几位同学表演小鱼,自由穿梭。这样吟诵起来就穿越回汉朝热闹的'采莲场景里了。)

  课后作业:

  背诵或吟诵《江南》给家人听

  和家长一起学习白居易的《小池》

  和小伙伴一起用吟诵的方式排演《江南》(选做)

  教后反思

  进入古诗去学习,而不是“在诗外”学习。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进入古诗的学习就是与作者与诗中的主人公“共情”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入情入境也“入心”。学生当然喜欢,不仅喜欢读诵,更喜欢全身心投入的表演。用整个身心去学习是学习古诗文的最佳方式。

  如何进入古诗,以下两点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课堂上播放视频。气韵生动的水墨动画,优美动听的古诗吟诵把大家带到了汉朝劳动人民采莲的欢快场景里。

  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学习,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思维也非常活跃。每个孩子或是活泼、调皮的小鱼,或是风中摇曳的荷叶、荷花、莲蓬,或是快乐的采莲人。整个教室就是一片荷塘。这样的情境,在每个孩子的心里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最受欢迎的角色是小鱼。课后,孩子们自发制作小鱼道具,轻声吟诵“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乐此不疲。

  遗憾的是这节课的内容安排过多,读诵练习不够充分。如果把“象形字”“会意字”的知识,把汉字字形的教学安排到第二课时。这一节的教学重难点会得到更好的突破与落实。另外,分角色表演的环节还应该有更精心的设计与准备。

  《江南》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并注音。指名读,齐读课题。)

  学习“江”、“南”这两个字。谁能记住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分散了识字的难度。用学生互相提醒写字注意点的'方式,把识记字形的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完成,并受到了“我是小老师”的暗示,产生学习汉字的自信心。)

  2.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米之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姑娘采的是莲蓬。)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做好阅读学习课文的准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听准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在读的时候,我要求学生读一遍拼音,这一层次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获得对古诗初步的感知,主要目的在于扫清阅读障碍。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的生字。

  4.指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

  5.说说你最喜欢读哪些句子?

  6.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江南的什么?

  三、学习生字

  1.老师把文中的生字挑出来:你们会读吗?

  2.检查重点词语的认读情况。

  3.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

  4.指导书写:“江”、“鱼”、“叶”

  (1)“江”是左右两部分,左边三点水,右边是个工。(组词)

  (2)“叶”要注意右边的部分。(组词)

  (3)“鱼”上面是刀子头,田像鱼身,一像鱼尾。

  5.学生描红,临写。

  《江南》教学设计 篇13

  教材简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为诗人白居易回忆江南景物之名作,艺术上很有特色。这首词语言瑰丽、情景交融,词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开篇一句“江南好”,结语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设计意图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古诗文教学提出的目标。《忆江南》这首词学生在理解上并不难,教学时,旨在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感受其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应用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将教学设计成四大板块:情境导入——朗读感悟——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学习目标

  1.认识并会写生字“谙”。能正确读写“江南、风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词,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念。

  3.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念。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词和词牌的知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情境导入

  1、播放歌曲《忆江南》(配江南风光图片),谈话: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到的这首好听的.歌曲,歌名叫──《忆江南》。《忆江南》,是个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呢?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词和词牌的资料。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忆江南》这首词,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指的是苏州与杭州一带。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但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板块二:朗读感悟

  1.范读。

  2.自由读词,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读,强调生字读音,相机指导书写“谙”。

  4.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大意。

  5.学生交流。

  预设:

  (1)“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风景旧曾谙。”“旧”:从前,指诗人年轻时游过杭州。“曾”:曾经。“谙”:熟悉。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解。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的美好景象。

  (3)“能不忆江南?”江南的这种风光在洛阳是看不到的,所以词的结尾用反问句说,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6.指导朗读。

  板块三:情感升华

  1.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学生阅读资料,交流讨论。

  出示资料:

  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相当于杭州市长)三年已满,要离开杭州了。他为杭州人民留下了什么呢?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200首诗。

  离开杭州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

  白居易离开杭州之后,又担任过苏州刺史等职,晚年居于洛阳。公元834年,离开杭州已经整整10年了,在北国洛阳,白居易写了一首寄往杭州的五言诗,说:“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又过去3年,公元838年,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几次动念去杭州,但都因路途遥远,身体虚弱,难以成行。他只能把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

  直到离开人世,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

  ——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2.学生谈感受,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提炼引读。

  这风景,是一段美丽的江南岁月,让诗人深情地回忆着——

  这风景,是一道芳堤,六井清泉,让诗人低低地沉醉着——

  这风景,是一帮朋友,一方百姓,让诗人痴痴地想念着——

  板块四:拓展延伸

  1.出示《忆江南》其二、其三,读一读,看看白居易还忆江南的什么。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围绕“忆江南”这个主题查找资料,感受江南的万千风情。

  板书设计

  忆江南

  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

  思念眷念

  《江南》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其中的4个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借助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

  初步具有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具、学具

  教具:自制CAI光盘,课文放大彩图,生字卡片,画有小鱼、荷叶、东南西北图案的头饰。

  学具: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利用CAI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江南夏季的荷塘人们采莲和水中鱼儿戏游的情景。(学生一边看画面、听音乐,一边想象)

  小朋友,看了刚才屏幕上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个地方美吗?想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想不想到那里去游玩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那里去游玩一番吧!板书课题。学生借助拼音齐读课题两遍。

  教师讲解:江南就是我国的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轻声读课文。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特别要读准生字的音。

  2.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是由几句话组成的。

  3.检查自读情况。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抽几个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用“·”画出生字,教师抽查。

  4.教师范读、领读。

  三、学习生字

  1. 指名分句朗读,结合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卡片)

  第一句:江、可、采;第二句:叶、何;第三句:鱼、戏、间。

  2.学生拿出生字卡自读,教师相机正音。

  注意“江”、“间”的读音一个是后鼻音,一个是前鼻音。“采”的读音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可”和“何”韵母相同,“叶”和“鱼”的读音是自成音节。

  3.检查识字情况。先打乱顺序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抽读,开火车读,齐读;再朗读包含这些生字的句子。

  4.指导写字:可、江、采、鱼。

  (1)记住字形。

  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识记生字。可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笔画和熟字来分析记忆字形。

  “可”:有五笔。扩词:可爱、可口、可以。

  “江”:三点水加“工”。江与水有关,所以有三点水。口头组词:江水、江边、江上、长江、江岸。

  “采”:上下结构,采要用手,注意上面是一个爪字头。口头组词:采花……

  “鱼”:下边的一横是“鱼”的尾巴,利用课件展示。口头组词:鱼儿、鱼尾巴……

  (2)指导学生按笔顺提示描红。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5)生练习写生字后师点评。

  四、精读课文

  1. 学习诗的一、二行。

  (1)指名朗读诗的一、二行。

  (2)指导学生看图,观察荷叶。荷花长得怎样。“何”:表示感叹,惊讶;“田田”:指荷叶长得层层叠叠,茂盛鲜亮,非常可爱。

  (3)指导反复朗读,展开联想,从这两行诗中你知道了什么?从中感受荷叶茂盛鲜亮、非常可爱的样子。

  2.学习诗的后五行。

  (1)指明朗读诗的后五行。

  思考:在荷塘里除了荷叶、荷花、莲蓬之外,还有什么?(鱼儿)鱼儿在干什么?(游水嬉戏)

  (2)鱼儿在莲叶间是怎样游动的?哪些地方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

  指导反复朗读:“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北。”

  课件展示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的情景,让学生展开联想,感受鱼儿的快乐和自在、逗人喜爱的样子。

  理解方位词:东、南、西、北,并让学生动手画出方位图。这里的东南西北是指荷叶的四周。

  展开想象:鱼儿在莲叶间游玩,它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同桌互相描述鱼儿在莲叶间游玩的欢快情景。

  教师揭示:鱼儿在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又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又滑到了北面。五个“戏”字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东、南、西、北”则写出了鱼儿在水间自由自在、逗人喜爱的样子。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问:小朋友,当你看到鱼儿那样欢快,你心情怎么样呢?

  怀着高兴的心情朗读鱼儿戏游的句子,注意重音和停顿。

  五、背诵课文

  1.尝试背诵。(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练习背诵课文。)

  2.抽生背诵,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背诵课文。(看图记、根据重点字词记、想象记)

  六、戴上头饰表演鱼儿在荷叶中戏游的欢乐情景

  4个同学戴着东、南、西、北的头饰扮演东、南、西、北,3个同学戴着小鱼的头饰扮演小鱼,6个同学戴着荷叶的头饰扮演荷叶,边背诵边表演。

  七、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字,理解了诗句的意思,看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是多么美好,我们以后要更加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从本课的学习中,我们还体会到了阅读古诗的乐趣,希望今后继续努力,多阅读多积累一些优秀的古诗。

  《江南》教案6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古诗。选自《汉乐府》,写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这首诗共七行两句话。诗句的前两行直接介绍了江南的水乡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是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适合儿童阅读。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读准生字字音,借助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会写田字格中的5个生字。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想像劳动人民采莲的情景,体会他们在劳动中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悟劳动人民一边采莲、一边嬉戏,鱼儿与人同乐的那种愉悦和谐的快乐氛围。

  教学构想:

  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适合学生阅读,再加上课文配有的插图,形象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能帮助学生理解古诗。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读课文、看插图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审美情趣?本课字词的教学力求在美的语境中进行,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识记字词。朗读方面,力求通过看鲜明的插图,并用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一个想读、愿读、会读的情境中。生活中的美是需要发现的,本课在设计中安排了让学生收集反映荷叶、荷花美的图片、诗歌、儿歌、绘画等方面的资料,旨在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生词卡片、电脑、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朗读古诗。能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指导书写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看图导入,教学部分生字词。

  1.教师略带神秘地对学生说:“小朋友们,快闭上眼睛,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欣赏那儿迷人的风景。”(教师贴挂图。)

  2.这儿的景色美吗?你能把看到的美景,尽力用美的语言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们吗?(学生表述,教师鼓励性地点评。)

  3.教师边引述边贴生字卡片。让我们细细地欣赏一下。(教师手指着图。)瞧,婷婷的荷花开放在茂盛鲜亮的荷叶间,(贴生字卡片:莲叶间。)鱼儿(贴生字卡片:鱼儿。)在清澈的湖水中欢快地游玩,秀美的水乡女子正在划着小船采摘莲子。(贴生字卡片:采莲。)这是一幅多么美的江南!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描写这幅美景的诗歌。(板书:江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教学贴在图旁的生字词。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看看图说说,莲叶间指的是什么地方?采莲是什么意思?

  6.欣赏了美丽的江南水乡图,让我们来读读描写这幅美景的诗歌,看看自己能否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给你三分钟时间,尽力把这首民歌多读几遍,把它读通、读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上面的要求,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字音读准了吗?课文读通了吗?)

  第一组:戏东西南北。

  (1)自古以来,江南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你们瞧,(指图。)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戏。(出示卡片:聂。)这些鱼儿,一会儿游到东,(出示卡片:东。) 一会儿游到西,(出示卡片:西。)一会儿游到南,(出示卡片:南。)一会儿游到北。(出示卡片:北)

  (2)指名读生字。齐读。

  (3)小黑板出示:譬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学生自己反复练习。指名读。小组读。

  第二组:可田。

  (1)(看图。)小朋友们,让我们再来欣赏江南美景,这婷婷的荷花有的已结出了嫩黄色的莲蓬,有的'莲蓬已经成熟,这可是采莲的好时机。(出示卡片:可。)这荷叶是多么的鲜亮嫩绿,古时候就用“田田’’这个词说出了荷叶的鲜亮嫩绿。(出示卡片:田。)

  (2)谁能把描写荷花和荷叶的那句话读准确?(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

  l.现在你能把整首民歌读准确吗?小朋友们打开书自己再读一读。

  2.指名读。齐读。

  四、教学生字词。

  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会写三个生字:“江、可、叶”。

  2.自学书后第二题,看看该如何写。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江:左窄右宽。可:横要稍长一些。叶:左窄右宽。

  4.学生描红和仿影,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正确的朗读古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活动。

  上节课学的生字词还会读吗?(开火车读。)课文会读吗?(指名朗读。)

  二、谈话揭题。

  1.字、词会读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江南》。

  2.这节课的要求提高了,除了读准确课文外,还要把课文读美,让听的人眼前仿佛一下就出现了江南的美景。你能行吗?

  3.为了把课文读美,我们得看图弄清楚文章中每句话的意思。然后边读边在自己的脑中勾画出一幅江南的美景图。

  三、精读课文。

  1.教学第一行。

  (1)课文第一行句子告诉我们,江南一带是采莲的好地方。“莲”就是荷花,你们能看图说说“采莲”是什么意思吗?(采莲子。)

  (2)指导朗读。(能自豪地读第一行诗句。)看图说说莲叶是什么样的?把江南这一采莲的好地方介绍给大家。(练习读。指2读。)指导停顿:江南/可采莲

  2.教学第二行。

  (1)江南水乡的美,还美在荷叶。看图说说莲叶是什么样子的?(碧绿的,像小钟的。层层叠叠的……)(指名回答。)

  (2)这荷叶不光多,而且还很美。

  (3)让我们来赞一赞荷叶吧!(试着读好第二行句子。) 指导停顿:莲叶/何田田

  3.教学第三至第七行。

  (1)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连鱼儿也似乎特别高兴。瞧,它们在莲叶中间欢快地游着,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书上为什么不用“游”而用“戏’’呢?(鱼儿就像在欢快地做游戏,可高兴啦!)

  (2)指导朗读。(边读边想像鱼儿嬉戏的情景。)反复练习。朗读。指导停顿: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小朋友们通过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鱼儿在荷叶间欢快地嬉戏的情景。小朋友们真棒!

  (3)能把这首诗歌背下来吗

  四、教学生字词。

  1.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会写“鱼、西”两个字。

  2.自学书后第二题,看看这两个字如何写。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鱼:“撇折”像鱼头,“田”像身子',“一”像鱼尾。西:下面边的部分应写得上宽下窄。

  4.学生描红和仿影,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全文。学习谜语,引导收集资料。

  1.学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人们采莲,鱼儿嬉戏,婷婷的荷花在比美。

  2.如果你是采莲人,你的心情会如何?为什么?

  3.荷花的美,给穿梭于荷叶间采莲的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学完课文,我有一个小小的谜语给大家猜。

  4.回去给爸爸妈妈猜一猜。(试着背出谜面。)

  5.谜语也写出了荷花的美、荷花的可爱,其实荷叶、荷花的美,吸引了许多诗人、画家、摄影师……课后能去收集一些反映荷花、荷叶美的图片、诗歌、儿歌、绘画吗?

  作业设计:

  回家和爸爸妈妈共同收集资料。

  板书设计:

  江南

  江 南 可 叶 鱼 西 北

  课后反思:

  《江南》教学设计5

  设计理念:

  《江南》(苏教版第一册)是《乐府诗集》中一首古诗。诗中描写的是江南夏天,碧绿的莲叶,美丽的莲花和采莲女采摘莲蓬的动人场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学生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诵读,培养语感,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

  2、情感目标: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3、思维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如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展开想象,体验江南水乡的美。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歌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江南》

  2 5 3∣ 2 1 6 ∣2 ―∣2 0 ∣

  江 南呀 可 采 莲 呀,

  鱼 戏 莲 叶 西 呀,

  2 5 3∣ 2 1 6 ∣5 —∣5 0∣

  莲 叶呀 何 田 田 呀,

  鱼 戏 莲 叶 南 呀,

  6 5 6 1∣ 2 5 3∣ 2 ―∣2 0∣

  鱼戏 莲叶 间 鱼戏 莲 叶 间,

  鱼 戏 莲 叶 北 呀,

  2 5 2 1∣ 6 5 ∣ 1 2 6 ∣5 —∣5 0‖

  鱼戏 莲叶 东 鱼 戏 莲叶 东 呀。

  江南 可采 莲 呀 江 南可 采莲 呀。

  这首歌好听吗?大家想不想学呢?咱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

  2. 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人们在干什么?

  (课件展示江南采莲图)

  课件出示:

  jiāng nán

  江 南

  指导读音nán。

  南

  教师讲解:江南自古以来就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二、预习检查,初读古诗

  1、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注意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情况。

  liɑn yè tiɑn tiɑn kě

  莲 叶 田 田 可

  yú xì liɑn yè jiān

  鱼 戏 莲 叶 间

  3、再读课文。

  要求:把句子读通顺,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①自由读。

  ②指名点读。

  ③教师范读。

  刚才小朋友们读得都挺好,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

  (读完后,学生评价)老师为什么能读好呢?因为老师知道每句诗的意思,知道它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因此能够读好。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这首诗。

  三、创设情境,理解古诗。

  (一)理解第一句。

  1、第二行:莲叶何田田!

  (1)小朋友们,你们看荷叶长得怎么样?[课件出示采莲]

  小朋友们刚才说了这么多,其实已经说出了“莲叶何田田”的意思。谁再来试试看。

  这句是赞美荷叶的,“何”可以理解为多么,莲叶多么。

  (2)荷叶长得茂盛,荷花开得怎么样?采莲姑娘们在干什么?她们会说些什么呢?她们的心情怎样?

  (3)荷塘上采莲姑娘们一边采着莲蓬一边说笑着多热闹呀!

  (4)江南真是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

  齐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2、指导朗读。

  (配乐,边读边做动作)小朋友们,你们现在就是采莲人了,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句。

  (二)理解第二句。

  1.荷塘里多热闹呀,你们看小鱼也来了,它们在莲叶间

  游来游去,一会儿游到东,一会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游到北。

  出示: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里的“戏”就是游戏的意思,为什么不用“游”呢?

  (引导:只有人才会游戏,这里说小鱼也在游戏,就是把鱼当成人来写。你们觉得是鱼游莲叶间有趣,还是鱼戏莲叶间有趣呢?)

  2.指导朗读。

  小鱼们在荷塘中玩得多么高兴啊,谁来把第二句读一读。

  指名读,男女分组读,师生配合读。

  四、再入情境,背诵古诗。

  1.学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配乐),小朋友们,请大家把眼睛闭上,这时你划着一叶小舟来到了一望无际的荷塘中,荷叶长得密密层层,碧绿碧绿的,像一把把碧绿的大伞。荷花也开了,有粉白的,有粉红的,就像一个个美丽的少女。呦,还有那饱满的莲蓬多诱人呀,采莲姑娘们也划着小船来采摘莲蓬了,她们说着、笑着,欢笑声飘荡在荷塘上。小鱼也来赶热闹了,它们在荷叶间游来游去,玩得多高兴啊!

  小朋友们,刚才老师说的这些景色,你们都看到了吗?那么现在就请大家把这首古诗读几遍,看能不能把江南美丽的景色和姑娘们采摘莲蓬时那种欢快的场面给读出来。

  指名读,点评。

  配乐朗读。

  五、学习采莲歌。

  小朋友们,咱们唱着歌,一起去采莲好吗?

  (教师和学生一起唱江南,边唱边做动作。)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背诵江南。

  2、认读绿色通道内的字。

  liɑn xì jiān

  莲戏间

  3、在诗中找出生字

  jiānɡ nɑn kě yè tiɑn yú xī běi

  江 南 可 叶 田 鱼 西 北

  二、学习新字。

  1、学写“江”“南”“西”

  ①这几个字都是什么结构,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②你能给这些生字再找一找朋友吗?(用生字组词)

  ③教师范写。

  ④学生描红。

  ⑤评点。

  2、自学余字“叶”“北”“可”“田”“鱼”

  ①小组内讨论怎样写这些字,组词。

  ②描红。

  ③评点。引导学生自我欣赏,组内欣赏。

  三、趣味练习:找朋友。

  1、师生配合,示范玩法。

  师:这是什么?出示“江”

  生:这是江南的江。

  2、全员参与,游戏自主。

  同位同学做“找朋友”游戏。

  《江南》说课稿

  《江南》说课

  一、说教材

  《江南》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也是学生第一次正式的学习古诗。本课是一首汉乐府歌辞,是一首极为优秀的小诗。全诗七行两句,描写了江南的盛夏时节,荷塘莲叶如盘,莲花绽放,景色秀美,鱼儿自由观快地在莲叶、荷花掩映的碧水中追逐嬉戏。表达出诗人快乐的心境和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学习古诗,认识8个生字,会写其中4个生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游戏活动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生字,能借助拼音读课文、儿歌等,同时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容易接受形象直观的知识。

  三、说教学设计理念

  1、说重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识字,能正确流利地读古诗。

  2、说设计理念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而一年级学生学习更在于兴趣。因而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多媒体课件以及图片辅助教学,意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呈现形象直观的教学。其中也安排了游戏学习及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来贯穿于整堂课的学习。使课堂形式丰富有趣,也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创设和小伙伴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为两课时,这里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我主要设置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江南美景图片

  一年级学生又是刚入学不久,可能会产生紧张的心理。为消除其紧张心理,特意安排学生欣赏美丽的江南图片,让学生放松,同时营造优美的情景,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赞美江南,过渡新课

  (在观看了图片后,教师因势利导的进入新课,带学生去江南)

  (二) 趣味识字

  1、游戏——摘荷叶

  出示贴满荷叶、荷花的小黑板,让学生上台来采摘自己喜欢的荷叶,荷叶背面有本课的生字,该生读对了生字才能摘下荷叶。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生字,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生的能力。

  2、巩固生字

  课件出示荷叶图,荷叶上有生字,请学生依次读生字,课件发出掌声表示鼓励。本环节也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认读生字。

  (三) 朗读训练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主体性)。

  (2)同桌读(通过两人互读,帮助纠正字音)

  (3)指名读(让学生试读,教师加以指导,纠正,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4)齐读(在集体的朗读下,进一步帮助个别学生纠正字音)

  2、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1)教师范读(教师有效的范读,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给学生一个模仿的榜样)

  (2)学生模仿教师练习读(给学生时间练读,充分发挥儿童爱模仿的天性)

  (3)指名读、检测(检测学生的朗读、针对不足加以引导、纠正)

  (4)齐读(集体读古诗,训练学生读出节奏)

  3、师生对读、赛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1)A、教师与学生对读;B、男、女生对读(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古诗)

  (2)快慢赛读

  (教师与学生赛读,通过快慢的形式,让学生感悟读古诗时的快慢)

  (3)轻重赛读

  (通过轻重赛读,让学生感受读古诗的轻缓)

  (4)快乐读

  让学生感受鱼儿嬉戏的快乐,融入到情景中,快乐的朗读。

  4、背读课文,演背古诗

  (1) 试背古诗

  让学生边背边想像池塘里的美景,感悟鱼儿嬉戏的快乐。

  (2) 贴背

  让学生边背边贴图片,完成一幅美丽的江南图。

  (3) 读背

  让男同学充当荷叶,女同学充当荷花,指名同学来当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边演边背古诗,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得到升华。

  五、拓展、结课

  1、 播放更多的江南美景图片

  带学生观赏,游览江南,与开课时的观赏相呼应。让学生在从开始欣赏美景进入学习,则再次欣赏美景完成学习,让整堂课都被江南的诗情画意所包围。

  2、 学生学着鱼儿游出教室

  再次让学生感受鱼儿嬉戏的快乐,充当鱼儿游出教室,让课堂知识融入生活。

  《江南》教案教学设计4(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江、南、可、采、田、间、东、北”8个生字。会写“田、东、西、北、鱼”5个字,学习新笔画“竖弯钩”、“竖弯”。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江南水乡的美景。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2.认识、会写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莲叶何田田”的意思。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莲叶、莲蓬、小鱼图片。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课件出示江南风光组图。

  教师介绍:看,绿树红花,小桥流水,河中碧波荡漾,小桥、绿树、房屋倒映在水中,岸边,小草青青,杨柳依依,到了夏天,满池盛开的荷花更是吸引了许多的游人,这就是我国有名的水乡——江南。

  2.板书:江南,学生仿写,记住笔顺。

  指名拼读,提醒注意点,齐读。

  3.师:江南的空气温暖、湿润,江南的土地美丽、富饶。瞧,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房前前屋后缓缓流过,多么温柔,多么娴静!夏天,池塘里、湖水里开满了亭亭玉立的荷花,别提多美了。夏天快要过去的时候,荷花谢了,可是莲蓬长大了,莲子也成熟了,这时候,人们就可乘着小船去采摘莲蓬了。

  这不,汉代有一位诗人,在游览江南后,非常喜欢这个地方,就写下一首诗,题目叫——江南。(课件出示题目)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诗,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诗人写了什么呢?

  师:读古诗很讲究韵味,老师读诗的水平可是很高的,大家拿好书、仔细看,认真听啊!教师配乐朗读。(课件出示古诗、配乐)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目视双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不会的多读几遍。

  3.认读生字卡片。

  师:大家读诗读得那么流畅,值得赞扬。就是不知道把诗句中的生字宝宝单拿出来你们还认不认识。敢挑战一下自己吗?)学生开火车读,说识记方法。

  4.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5.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感悟诗意。

  1.第一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1)第一行

  [导入:江南水乡,河流众多,许多人家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碧波荡漾的池塘,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荷花、荷叶)问:你看到了什么?]

  师:美丽的荷花里面藏着莲蓬,莲蓬里结着一粒粒莲子。当花瓣谢了的时候,莲蓬长大了,(课件出示莲蓬)莲子也成熟了,这时候,水乡姑娘就划着小船来采摘莲蓬了。(贴莲蓬)

  江南,可真是一个采莲的好地方!(课件出示:江南可采莲,)

  [指名朗读,正音,指导朗读。]

  (2)第二行

  师:荷花又叫莲花,那么荷叶又叫——莲叶。(贴莲叶)

  看看,池塘里的莲叶长得怎么样?(大、绿、多、美……)

  [师:小朋友,看那满池的莲叶,像一把把撑开的小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谁也不甘落后,一片片探出小脑袋,争着向上长,那一颗颗滚动的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还闪闪发亮呢!谁能找到写莲叶的句子?

  (课件出示:莲叶何田田。)听老师读这句话。]

  指名读,评议。

  (3)指导朗读第一句。

  莲叶长得如此茂盛鲜亮,莲蓬又喜获丰收,采莲姑娘拨开莲叶,采摘那一个个成熟的莲蓬,这时她们的心情会怎么样?

  [我们一起高兴地读读这句话,齐读第一句。

  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边读边闭眼想像画面。]

  2.第二句: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第三行

  [看到采莲姑娘这么开心,小鱼儿也来凑热闹了!(课件出示小鱼)看那一条条可爱的小鱼在莲叶间游来游去,如果你是其中的一条小鱼,在这美丽的池塘中,你最想做什么?(课件出示:鱼戏莲叶间:)指名读。]

  你从哪个词看出小鱼在做游戏?认读:戏

  (2)第四~七行

  小鱼儿是怎么做游戏的呢?(课件出示: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教师引读句子。

  (贴小鱼)边演示边讲述:小鱼儿在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溜到北面,它们在来莲叶间到处玩耍嬉戏。你觉得这时候小鱼儿怎么样?]

  (3)指导朗读第二句。

  同桌互读,推荐朗读,喜欢的一起朗读,表演读,齐读。

  3.朗读全文。

  (1)导入:小朋友,让我们跟着采莲姑娘,划着小船,伴着优美的乐曲,去江南水乡走一走,看一看吧!

  欣赏动画。

  (2)你觉得江南是个怎样的地方?

  (3)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可真美啊!(板书:美)

  (4)齐读全文,赞美美丽的江南水乡。

  4.尝试背诵。

  5.抽生背诵,说说自己所用的背诵方法。(看图记、根据重点字词记、想象记)

  四、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西、北”两个字

  1.学生自由认读,指名读集体读。

  2、通过学生自由组词了解字义。

  3、记忆字形。

  (1)师:怎样分别记住这两个字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它们的笔顺,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师:“西”的第五笔是个新笔画,叫“竖弯”。卡片出示带音节的新笔画名称,学生认识后伸出手指一起写一写。“北”的第五笔多了个小“钩”,叫“竖弯钩”。学生一起写。

  (2)学生自己记忆“西”、“北”的字形。同桌互相说,指名说。

  4、书写生字。指导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学习其它三个字。

  5、书写展示,学生相互评价。

  五、总结谈话

  我们的祖国不仅江南这样美丽的水乡,还有许多闻名于世的名山大川,山与水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因此,我们学校把山水作为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大家课后搜集一些关于山与水的诗与画,在班上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5、江南

  (贴图)

  美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首诗时,我选择了“情境教学法”,引导他们在读中感悟,丰富想象,充分表演,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一步步将他们带入到古诗的意境中,使其始终保持盎然的兴趣,让诗句自然而然地烂熟于心,让诗句中描绘的美景幻化成美丽的图画鲜活于学生的头脑中。生字是低年级学习的重点,以游戏方式提出,更激起了学生的挑战欲望,加深记忆。

  《江南》教学反思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全诗共7行两句话,前两行介绍了江南是个采莲的好地方,后5句写了鱼儿在荷叶下嬉戏。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江南水乡的美景被一一展现了!

  为了使我们的孩子体会到这种美,教学第一句时,我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学生读课文后提问:什么叫“何田田”?学生一下子无法回答,于是指导学生看图,引导: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荷叶的美,荷叶的绿,荷叶的大,荷叶的多,体会这么多又大又绿的荷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眼前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幅何田田的美景。在学生交流后,引导朗读,想象我们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把你看到的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并鼓励学生站起来,配上动作读。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

  教学第二句时,我主要抓住一个“戏”来细细推敲。首先进行这样的过渡引导:“莲叶长得这么绿,这么好,莲花开了,结了莲子儿。采莲的人们划着小船,高高兴兴地采收莲蓬。河里的小鱼呀,也乐开了。你看到小鱼了吗?”出示图后,让学生想象,用一两句话把湖里的小鱼的姿态说一说,他们会说:“小鱼真可爱!”“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真可爱!”“小鱼正在水里你追我,我追你,它们在做游戏呢!”教师根据回答板书“戏”字,请学生说出它的意思。然后提问:“莲叶东,莲叶西,莲叶南,莲叶北”是什么意思?充分讨论后,教师口述鱼儿嬉戏的情景,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滑到北面,他们在水中是那样的自由与快乐!让学生表演一条条快活的小鱼,尽情“游来游去”。学生边表演边入情入境地诵读,那洋溢喜悦的小脸,活泼可爱的动作,一下子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本课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起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在教学时,我结合词句的推敲在朗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苏教版一年级上《江南》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江南》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也是学生第一次正式的学习古诗。本课是一首汉乐府歌辞,是一首极为优秀的小诗。全诗七行两句,描写了江南的盛夏时节,荷塘莲叶如盘,莲花绽放,景色秀美,鱼儿自由观快地在莲叶、荷花掩映的碧水中追逐嬉戏。表达出诗人快乐的心境和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学习古诗,认识8个生字,会写其中4个生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 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游戏活动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生字,能借助拼音读课文、儿歌等,同时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容易接受形象直观的知识。

  三、说教学设计理念

  1、说重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识字,能正确流利地读古诗。

  2、说设计理念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而一年级学生学习更在于兴趣。因而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多媒体课件以及图片辅助教学,意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呈现形象直观的教学。其中也安排了游戏学习及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来贯穿于整堂课的学习。使课堂形式丰富有趣,也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创设和小伙伴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为两课时,这里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我主要设置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江南美景图片

  一年级学生又是刚入学不久,可能会产生紧张的心理。为消除其紧张心理,特意安排学生欣赏美丽的江南图片,让学生放松,同时营造优美的情景,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赞美江南,过渡新课

  (在观看了图片后,教师因势利导的进入新课,带学生去江南)

  (二) 趣味识字

  1、游戏——摘荷叶

  出示贴满荷叶、荷花的小黑板,让学生上台来采摘自己喜欢的荷叶,荷叶背面有本课的生字,该生读对了生字才能摘下荷叶。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生字,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生的能力。

  2、巩固生字

  课件出示荷叶图,荷叶上有生字,请学生依次读生字,课件发出掌声表示鼓励。本环节也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认读生字。

  (三) 朗读训练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主体性)。

  (2)同桌读(通过两人互读,帮助纠正字音)

  (3)指名读(让学生试读,教师加以指导,纠正,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4)齐读(在集体的朗读下,进一步帮助个别学生纠正字音)

  2、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1)教师范读(教师有效的范读,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给学生一个模仿的榜样)

  (2)学生模仿教师练习读(给学生时间练读,充分发挥儿童爱模仿的天性)

  (3)指名读、检测(检测学生的朗读、针对不足加以引导、纠正)

  (4)齐读(集体读古诗,训练学生读出节奏)

  3、师生对读、赛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1)A、教师与学生对读;B、男、女生对读(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古诗)

  (2)快慢赛读

  (教师与学生赛读,通过快慢的形式,让学生感悟读古诗时的快慢)

  (3)轻重赛读

  (通过轻重赛读,让学生感受读古诗的轻缓)

  (4)快乐读

  让学生感受鱼儿嬉戏的快乐,融入到情景中,快乐的朗读。

  4、背读课文,演背古诗

  (1) 试背古诗

  让学生边背边想像池塘里的美景,感悟鱼儿嬉戏的快乐。

  (2) 贴背

  让学生边背边贴图片,完成一幅美丽的江南图。

  (3) 读背

  让男同学充当荷叶,女同学充当荷花,指名同学来当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边演边背古诗,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得到升华。

  五、拓展、结课

  1、 播放更多的江南美景图片

  带学生观赏,游览江南,与开课时的观赏相呼应。让学生在从开始欣赏美景进入学习,则再次欣赏美景完成学习,让整堂课都被江南的诗情画意所包围。

  2、 学生学着鱼儿游出教室

  再次让学生感受鱼儿嬉戏的快乐,充当鱼儿游出教室,让课堂知识融入生活。

【《江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江南》教学设计11-27

江南教学设计06-04

《江南》教学设计11-02

《忆江南》教学设计04-25

《忆江南》教学设计09-11

《江南春》教学设计优秀03-22

《江南第一楼》教学设计12-22

《江南》教学反思06-11

《江南》的教学反思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