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科学优秀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一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过程与方法:
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
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6、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
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
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
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
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学生的思维面不会停留在课本展示的变化中,要求学生作出适当合理的解释,教师适当补充,尤其是蜡烛的燃烧)
2、各种变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重点在自然产生的变化和人为产生的变化、变化速度的快慢、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3、过渡引申:我们说的是我们现有的物质,对于岩石、房屋、马路在变化么?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么?说出你的依据。
四、总结:
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有些变化只是改变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就产生了新的物质。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和处理】
《生物的多样性》这一单元是引导学生认识物种的多样性即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以及同一物种不同生物个体的多种多样。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五课,是以生物家族中我们最熟悉的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建立同一种生物不同的个体也是多种多样的认识,从而丰富对于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教材以“为什么我们容易从众多的人中找出某一个来”作为引入,设计了三个主要活动。第一项活动“观察我们的不同”,引导学生以周围的同学为观察对象,选择相貌特征观察,在观察和寻找我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后,思考我们具有相同的身体器官但每个人却又不相同的问题,发现相同的相貌特征又表现出不同的性状。通过第二项“做一次班级相貌普查”活动将观察的范围从小组扩大到全班,将观察的对象聚焦到表现出明显不同性状的几种相貌特征,让学生感受到有很多性状特征表现相同而产生“我们的相貌是唯一的吗?”的思考。在第三项活动中,当学生将一些相貌特征的不同性状组合起来时,会发现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由此推想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生物。
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与能力水平,结合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设计以观察层次的递进,学习方法的指导为侧重点对教材进行了如下处理:
1.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我以从局部特征添加来猜图片的活动设计作为导入,在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通过相貌特征可以认识一个人,我们每个人的相貌都有一定的特征,
2.教材在 “观察我们的不同”部分安排了选择几种特征观察后画下来的活动方式,我考虑到学生的绘画水平会难以准确描述自己的相貌特征,所以此环节我采用了口头描述与课件展示的方式交互进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更丰富的观察对象,引导学生分析各类相貌特征所表现出的不同性状。
3.在进行班级普查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性状特征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此设计了一个选择哪些性状进行调查的活动,从中渗透著名遗传学家孟德尔利用个体相对性状来研究是最简单、明显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己在众多的相貌特征中选取适当的研究项目。感受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
4.在研究“相貌是唯一”的活动中,我先用课件展示性状特征逐一组合的现象,再通过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相貌特征组合的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如果将更多的相貌特征组合在一起,将会出现更多相貌不同的人,形成了相貌唯一的我们。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到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2、生物有不同的性状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个体。
3、提高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生命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辨析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
【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课件、卡片、统计调查表、性状分析卡
小组材料:镜子、统计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猜图激发兴趣,引入相貌探究
1.谈话: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的面孔,是大家熟悉体育明星,(出示课件图)你能猜出他是谁吗?
2.观察:逐步增加相貌特征图,猜出图中的人物。
3. 提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设计说明:将图片人物由局部特征逐渐增加来竞猜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自然引入到与相貌特征相关的活动中。)
二.观察相貌特征,分析寻找差异
1.观察: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相貌,看看你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分析:老师想先认识你们的脸型,也是国字脸吗,是什么样的?还有什么样的?眉毛……(分析各种特征的不同性状)
(设计说明:教材第2个活动中,出现了“性状”一词,这可能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提前在此处进行简单的解释。)
【策略:(1) 在第一个特征出示时讲解性状。 (2)引导观察每个特征的划分,及不同性状表现。(3)学生没有提到的特征,可以说“我们还有一些特征可以明显的来区别不同的'相貌”。】
3.思考:每一种特征都有不同的性状,咱们班每一种性状的人数是多少呢?我们怎样来分析。
【策略: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选择种类简单,容易明显区分的性状先研究。】
(设计说明: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家在研究物种的性状时,都是从最明显的相对性状入手的。)
4.小组讨论:我们可以选择哪些特征分析呢?把它记录下来。
5.小组活动:小组统计一下,每种性状的人数是多少?
6.汇报、统计全班调查数据。
7. 提问: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发现了什么问题?这么多同学的性状是一样的,我怎么找得出相貌独特的你呢!
三.多种性状组合,感受相貌各异
1.讲述:如果我们把这些相貌特征逐一组合起来,会怎样呢?(课件演示)再加入一对性状进行组合呢,你有什么发现?
2.全班活动:把我们的性状组合看看,是不是这样。强调游戏的规则是认清楚每一次性状组合,自己归属哪一类就站到哪一队。
(设计说明:在课件演示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活动来感受:如果将更多的性状组合起来就会形成相貌各异的我们。)
3. 思考:每个组都具有3个相同性状,那你们的相貌相同呢?那怎么办?
4. 小组活动:再加入性状进行组合,会出现什么现象。
5.汇报:请一个组来说说他们是怎么分析的。最后分析的结果会怎样?其他小组的方法是不是类似?
6.提问:按照这样的方法,对在座的老师同学进行分析,会怎样?能找到相貌一样的吗?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7. 观察:生活中有没有相貌比较相似的情况,(出示双胞胎图片),他们是不是一模一样呢?这说明什么?
8.小结:我们都有相同的特征,却有不同的性状,多种性状的组合形成了相貌各异的我们。
四.延伸拓展
1.讲述:人的相貌是各种各样的,生物界里的其他成员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继续研究。
2. 学生活动: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分析活动,你对自己的相貌特征都了解了吗,咱们来画幅自画像,互相评一评,比比看谁找的准,画得像!
【板书设计】
相貌各异的我们
脸型
眉毛
眼睛—眼皮
鼻子
嘴巴
耳朵
耳垂
发际
下颌
头发
舌头
特征 组合 相貌的唯一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了解铁生锈的原因。
2、了解常用的防锈方法。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事实进行分析、预测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把科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处处有学问。
2、进一步加强长期观察、记录的意志力锻炼。
3、建立尊重事实,逻辑推理应以事实为依据的观念。
二、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及视频,铁钉、烧杯、清水、凡士林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情境出示课本图。
二、活动一: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媒体出示日常用品生锈的图片
讨论小组讨论,并将猜想记录下来。
师:如何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请设计并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设计小组设计实验。
交流交流并汇报实验方法,老师引导学生设计三种不同的条件:
(1)干燥的空气中,加入铁钉;
(2)空气和水同时存在加入铁钉(铁钉部分暴露在空气中);
(3)在煮沸的水(没有氧)中加入铁钉(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
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由于实验时间较长,实验提前一个星期布置)
讨论根据现象进行讨论,了解氧和水要同时存在,铁才会生锈。
任务课后继续观察各小组实验装置,记录实验现象。
三、活动二:防止铁生锈
师:空气(氧气)和水是铁生锈的条件,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说一说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
设计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法,并做好记录。
交流各小组汇报交流各自设计的实验方法。
任务布置学生课后展开实验。
媒体播放“铁生锈”视频。
四、小结。
师:学习这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4
1.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
回家后你又搜集到了哪些资料?
2.提出研究问题
观察银河系的图片,了解银河系的的特点。
教师提问:银河系到底有多大?如何让大家清楚明白的知道银河系的大小?什么是光年?
3.了解光年的概念
(1)谈话:为了了解银河系的大小,先必须了解光年?谁知道什么是光年?
(2)光年是计算天体距离的单位,1光年等于光1年所走的距离。光的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算一算,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
(3)全班同学计算。
(4)请同学到黑板上写出自己的计算过程,并向全班同学讲解。
1光年=300000×60×60×24×365=9460800000000
4.计算银河系的直径、中间部位的厚度
(1)谈话:我们知道了1光年等于9460800000000千米,那么,银河系的直径是多少千米呢,中间部位的厚度是多少千米呢?
(2)学生计算。
(3)汇报计算结果。
银河系的直径是80000光年=300000×60×60×24×365×80000
中间部位的厚度是6000光年=300000×60×60×24×365×6000
(3)谈话:通过刚才的计算你们有什么发现?
(4)学生汇报。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银河系的确非常非常大。太阳系在整个银河系中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颗小水滴,更不用说我们的地球了,我们每一个人就更加渺小了,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不要因为有了一点成绩就觉得了不起,同时还要有宽阔的`胸怀,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
5.制作银河系的模拟示意图
(1)谈话:上次课要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带一些沙和大白纸,下面根据我们所学到的银河系的形状,做一个银河系的模拟示意图。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每一组的成果。
(4)请组长来评价大家的成果。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制作,我们发现大家对银河系的形状掌握的很好。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都能团结协作,共同配合,使每一组都获得了成功。
6.布置作业
进一步搜集银河系的资料和图片,把你认识的银河介绍给大家。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交谈、查阅资料了解青春期的变化特点,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青春知识的了解。
2、意识到青春期的变化是人体的正常发育,要从科学的角度看青春期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青春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正确看待青春期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青春期特点的录像和其他资料。
2、课前把男女学生分开坐。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提问:大家发现自己在慢慢长大,你自己身体都有哪些变化,你能不能时时觉察出来?
2、小结:对,有些变化是不知不觉中悄悄发生的,今天我们来了解这些变化。
3、板书课题:悄悄发生的变化
(二)、了解青春期的变化
1、谈话:大家是六年级的学生了,马上要告别童年,向成年人进行过度。这一期间,我们把它叫做青春期。青春期,大家在身心发展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你愿意对朋友、父母、老师说说你近来身心各方面的变化吗?
2、同学自由交流,把交流结果作简单记录。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男生比女生发育要晚些。这个时期大家心身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5、观看青春期的录像。
(三)、讨论如何对态青春期的变化
1、谈话:青春期大家该注意些什么?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青春期应该注意:加强营养、保证睡眠、保证睡眠、注意卫生、积极锻炼、穿戴合适衣物、保持良好的情绪。
(四)、总结延伸
1、讨论: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谈话:关于青春期,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你认为当孩子好还是当成人好?
3、教师小结。
4、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出一张有关青春期知识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2、悄悄发生的变化
在青春期我们应该注意:
加强营养保证睡眠保证睡眠注意卫生
积极锻炼穿戴合适衣物保持良好的情绪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6
教材简析:
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环境和我们》单元第六课,与第五课《一天的生活用水》和第七课《考查家乡的自然水域》一起组成本单元的第二部分“对生活用水的研究”。是在学生了解了人们日常生活对淡水资源巨大需求的情况下,探索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从而感受净水的来之不易。
本课包括三个主要活动:一是“制造污水”,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洗抹布、洗拖把、倒课前收集的污水等活动,感受到清洁的水是很容易变成污水的,污水的产生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二是“认识污水的危害”,旨在通过看图片、小组讨论、阅读资料等活动,啥时候学生认识到水污染的危害很大。三是“污水的净化处理”,通过组织学生亲自进行污水处理实验和观看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录像,让学生了解污水处理的常用方法,意识到污水的处理是复杂的,处理后的水能无害地回归环境,但一般不适合做饮用水。
学生分析:
在前一课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到: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在日常生活中,“饮用水安全”、“五水共治”之类的话题也常会通过电视和网络等媒介让学生有所了解,比如:各种各样的污染物通过饮水进入人体会直接威胁身体健康;很多地方的地表水因为污染而不再适合用于农业灌溉;许多地方因污染而导致有河有湖但仍无水可喝的尴尬处境。不过,学生了解到的这些内容大多是零碎的,很多学生认为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大人们的事情,与自己没什么关系,观察与研究的兴趣也不够浓,因此,本节课中将引领学生在亲自参与的产生污水、处理污水等活动中增强学习动力和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认识到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水污染的危害很大,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水污染是可以治理的;治理水污染的常用方法是沉淀和过滤;污水处理的过程很复杂;处理后的水一般不适合做饮用水的水源。
2.过程与方法:经历产生污水、做污水净化模拟实验、了解本地污水处理情况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污水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重难点:
重点:充分认识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难点:感受污水处理的不易。
器材准备
1.教师准备
(1)导入环节用:清水1大箱、脏抹布1个、脏拖把2个;
(2)分组活动用:放有少量干净水的水槽1个,500ml烧杯5只、250ml烧杯每组1只、50ml烧杯每组3只、抹布1块、过滤装置每组1套、记录单1张;明矾及使用说明书1份(后续发)
(3)中途呈现用:软磁黑板贴12张、拓展阅读资料每人1份、污水处理厂水样2瓶。
2.学生准备:课前调查表、一瓶生活污水。
课前活动
看动画片《水的故事》,说说看到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产生污水
1.今天的课与水有关。实验桌上和水箱里装的都是。(教师舀一杯出示)观察一下:这杯水是怎样的?板书:清洁的水
2.用水可以做很多事情,这个场景熟悉吧!(课件:学生在学校里搞卫生的照片)这里的哪个活动要用到水?像这样抹布脏了怎么办?(学生演示:洗抹布)你把什么留下水中了?
3.拖把脏了怎么呢?(学生演示:洗拖把)水中又增加了什么杂质?卫生搞好了,再观察一下:我们的这桶水也变得怎样了?
这个过程,对于水来说,是被污染的过程。
4.平时,还有许多行为会造成污水。我们来开个小组交流会把!说说带来的污水是什么行为造成的呢?里面有些什么杂质?(出示课件)
(小组讨论,学生陆续板书小卡片,如:洗衣服、洗碗、淘米、印染、施化肥等))
5.一起来看这些造成污水的行为吧,有什么发现?(引导:水污染主要是由谁造成的?可以分哪几类?)(生:工业、农业、生活)
二、了解水污染的危害
1.有没有关注过:这些污水,后来流向哪里了?
2.如果这些污水都直接排入河流中,河水会有怎样的'变化呢?河水变化后又会产生什么后果?每组的水槽中有一些干净的水,大家可以把它想象成河流,然后把每人带来的污水都倒入里面,边观察边讨论这个问题。(课件:河水会有怎样的变化?会产生什么后果?)
3.(学生回答后)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黑水河”由生活污水、养猪场、洗煤厂排放污水造成;“血流成河”由印染造成;
“牛奶河”由天然乳胶泄漏造成;“泡沫河”由畜禽粪便多年排放造成。“垃圾河”因菜场和饭店垃圾造成。(课件:被污染的河水)
4.严重的污染会危及水中的生物,连鱼儿也“死不瞑目”;也会危及人类,人们的身体更是深受其害;农作物中的有害残留物质让人难以察觉,长期积累的毒素终究会在某一天爆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人类疾病80%与水有关。水成了“生病之源”!(课件:水污染致病的图片与资料)
5.怎么样?我们造成的污水,能随意排放到河流中吗?(生:不能)
6.那么,我们桌上的污水还是快点来倒入这边的收集箱中吧,千万不能直接排入河流啊!(每组把收集的污水汇集到大的污水箱中)
三、污水处理
1.课堂上的净化处理
师:感谢大家用实际行动减少了更大面积的水污染!不过,所有的污水,都只是这样装箱存放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学生谈想法)
师:的确不行啊!据了解,我们镇上的居民和工厂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就有3万吨之多,如果装在这样的箱子里的话,大概要200万箱!(课件)
这么多的污水,有什么办法处理吗?(预设学生回答:建造污水处理厂)
师:污水处理厂是集中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地方。你认为,污水处理厂可能会用什么办法使水变干净?(预设学生回答:过滤、沉淀)
(教师适时指导)什么是过滤?(出示实验器材)做的时候,污水倒哪里?过滤后的水会在哪里?(课件)什么是沉淀?沉淀最主要的是要能静静地等待,观察有无杂质沉降下来。(课件)
这些方法是否有用呢?下面,我们自己来开个“污水处理厂”吧!
活动:
比一比:哪个污水处理厂能净化成功。请负责材料的“工人”来领取一盒材料,用大杯子到污水箱中取污水,倒出一部分到过滤装置中、一部分到做沉淀实验的杯子中,剩下一部分倒在写有“污水”的杯子中留作对比用。这个写有“过滤后的水”杯子是等会儿收集过滤后的水用的,别忘了记录。(课件)
(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师:“工人”们!现在,你们的哪个方法已经成功了?(过滤,擦去问号。)沉淀实验需要很长时间,老师这里有一种能加快沉淀的物质,要不要?(课件:明矾)(给发一小包明矾,同时提供使用说明纸条,继续实验)
(组织学生汇报,先请一个小组展示记录单和净化了的水,让其中的两名学生用大杯去收集净化后的水,评价其他的组)
师:看来,我们的9个污水处理厂都很成功,不过,还存在什么问题吗?(生:速度太慢、时间太长、没有彻底净化)经过我们大家净化处理后的水,回到原来的清洁的水了吗?(生:没有)你认为,我们设计的方法还有什么问题吗?(预设学生回答:净化不彻底、太慢了)
2.工厂里的污水处理
师:看来,开个工厂没这么简单,净化的方法还需要很多改进。想不想看看真正的污水处理厂是怎么处理呢?那就跟着我校科技兴趣班同学一起出发吧!
(播放录像)
思考:他们方法和我们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
当然,处理的时候还需要很多配套措施,再来看看流程图:厂内操作需要二十多项,厂外还需要铺设输送污水的管道。怎么样?对这些有什么感受吗?
说一说:污水处理厂净化处理后的水,回到了原来的清洁的水了吗?
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四、拓展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课题是《污水和污水处理》,我们先用一两分钟时间把清洁的水把污染了,后来又用十几分钟时间把其中的一小部分处理干净了些,无害地回归到了水环境中。整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与想法吗?
对于我们,应该为保护水环境做点儿什么呢?(引导:我们可以在这里的哪个环节发挥作用?)
这些是我们家里每天要用到水并产生污水的事情,想一想:怎样做可以减少污水的产生。把你们家的计划写下来,试试能否坚持一周,活动中有什么新的想法或困难就写在上面,请我们的家长来当这项活动的评委。记录表的背面有其他班同学讨论出来的“节水小窍门”,可以参考。为了水环境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板书设计】
【作业辅导】
填空:
1.本地的自来水水源取自
2.我家常用的节水措施有
3.连线
沉淀
物理方法
过滤
化学方法
消毒
生物方法
细菌分解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7
科学概念:
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我们周围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物体可以根据组成它们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或者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过程和方法:
1、根据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描述和分类物体和材料。
2、将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新情况中。
3、通过回顾和反思,我们应该不断提高我们原来的认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探索物质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和反思,我们可以不断提高对材料的理解。
【教学难点】
连接物体和材料可以使它们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问题。
【教学准备】
1、学生在课前收集可重复使用的材料。
2、教师准备不同材料制成的各种物品的图片,自制复合纸(在普通纸外面覆盖塑料薄膜)。
(教学过程)
一、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分类
1、展示由不同材料制成的各种物品的图片。分组作业,根据所使用的不同材料对物品进行分类,并填写P61表格。
2、汇报、交流、总结:
不同的物体由不同的'材料制成。材料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的不同用途。
(2)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成,这也是由于使用要求和材料特点。
2、根据材料的物理性质对所学材料进行归纳总结
1、显示表单。这些是我们在本单元学习过的材料。他们的特点是什么?让我们做一个盘点总结。
2、组填充表单(它在水中下沉或漂浮由or表示),其他部分由or表示。
3、汇报与沟通,注意横向比较不同材料。
三世。材料和环境
1、我们使用的一些材料是天然材料,如木材、粘土、棉花、皮革等。这些材料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直接制作相应的物品。其他的是人造材料,如塑料、砖、陶瓷和橡胶,这些都是由人们加工制成的天然材料。它们具有我们需要使用的一些特性。告诉我你知道哪些天然材料和哪些人造材料。
2、有些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而有些则不能。课前,学生收集可重复使用材料的信息,并与全班同学分享。
学生介绍他们收集到的信息。
摘要: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在功能相似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提倡在生产商品时使用可重复使用的材料。
4、进一步了解材料,开阔视野。
1、阅读数据库:《材料发展史》和《复合材料》。
2、展示自制的复合纸。建议学生课后对复合纸与普通纸进行对比研究。
3、这个单元已经结束了,但是我们还没有完成材料的学习。我们建议你课后对感兴趣的材料问题进行探究,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道组成太阳系的星体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并能按一定比例制作简易太阳系模型。
2.意识到收集、整理和交流资料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3.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在教室里和操场分小组教学。
2.材料: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橡皮泥、小皮球等。
第一课时
一、设计太阳系模型。
1.谈话:根据上节课得到的有关太阳系家族成员的信息,说一说太阳系各成员之间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2.学生汇报后组织大家在教材第43页的空白处画出太阳系主要成员的位置顺序关系图。
3.提问:如果我们根据已经掌握的太阳系资料做个太阳系模型,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4.学生分小组举行深入讨论交流。
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后,教师从八颗行星模型的布局、模拟材料选择以及行星模拟的大小和位置关系等三方面进行总结。
6.指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思考
(1)如果要对九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如何处理?(指导学生认识到需要按照比例来缩小。)
(2)如果要综合利用九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九大行星的赤道数据这两组数据来建造模型,如何处理呢?(指导学生认识到比例要一致。)
(3)处理数据后的结果如何?我们还能在桌面上建太阳系模型吗?为什么?(如果兼顾体积和距离两个数据是不可能在桌子上完成这个模型的建立工作,其中的原因在教材说明部分已经有过描述,这里不再复述。)
(4)如果要建一个较为合理的模型,可以怎么做?(指导学生认识可以分别处理两类数据,做不同类型的模型。)
7.指导学生按照大小比例计算各模拟行星的体积大小。如果以水星模拟大小为0.5厘米直径的圆球为标准,那么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模拟的大小分别为1厘米、1厘米、0.7厘米、14厘米、12厘米、5厘米和5厘米。
8.指导学生按照距离比例计算各模拟行星的远近数据。如果以水星到太阳模拟距离为0.6厘米为标准,那么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到太阳模拟距离分别为1厘米、1.5厘米、2.3厘米、7.8厘米、14.3厘米、28.7厘米和45厘米。
二、制作太阳系模型。
1.讲述在室内建立太阳系模型的步骤:
(1)参照一定比例将各色橡皮泥或准备的其他材料分别加工成“八颗行星”。
(2)由于八颗行星都是以椭圆轨道围绕太阳公转,且行星轨道基本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可以用泡沫板或其他平板做八颗行星的轨道平面。然后参照八颗行星分布的图片,调整各行星轨道之间的距离。
(3)参照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把行星安置在各自的运行轨道上。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开始制作太阳系模型,教师深入各小组举行指导。
3.制作好模型后教师组织同学分别交流自制的太阳系模型,并对同学勤于动脑、善于动手的良好品质给予充分肯定。
4.小结:说一说在建太阳系模型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体会或发现?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教学难点】
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图片,幻灯片为每组准备:2个大小不同的球形烧瓶、2个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很多客人,两只青蛙也来凑热闹了,(点击幻灯片1 2只青蛙)一见这么多人,不好意思,想回家,却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谁能帮帮它们找到既安全又舒适的家?(请同学回答并上来贴青蛙图)
2、你为什么要这样选?
3、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吗?
二、自主探究
1、青蛙的去与留
(1)、师:提及青蛙呀,我有个问题一直搞不清楚,为什么不同地方青蛙的颜色不一样呢?请同学们借助P84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说明,找找原因,并把你的研究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然后派代表把你们组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告诉我,行吗?
(2)学生回答上述问题。(随机出示第2张幻灯片青蛙变化图)
2、大自然选择了它们
(1)导语:刚才我们了解到黄青蛙和绿青蛙是因环境发生变化而出现的。
我这里有一组狐狸的照片,同学们你们了解这几种狐狸吗?(出示幻灯片3狐狸)
(2)观察图中这几种狐狸,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3)、这三只狐狸的形状、大小都不相同,猜测一下,它们各生活在怎样的环境?
(4)、三种狐狸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5)、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来看资料(依次出示五带图—红狐—五带图—灰狐—五带图—北极狐)期间请三个同学读三只狐狸的资料。
(6)、刚才我们也看出来,北极狐的耳朵比其他两种狐狸小,科学家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点击出示幻灯片生物学家文字叙述部分)
(7)、为什么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体型特征呢?
(再次出示五带图)
(8)小组讨论交流一下,并汇报。
(9)、同学们都认为狐狸体形与它们所适应的生活环境的温度有关,北极狐的体型最有利于保温。那么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证明一下怎么样?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大一小两个瓶子,代表体形不同的两种狐狸。大的就代表(北极狐),小的就代表(红狐),这个实验该怎样做?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需要收集大量信息,对不同的研究对象需要有合适的获取信息的手段。
2、学习画统计图和解读图表信息。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向数学老师请教画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教学过程】
1、引入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获取大量的信息,必须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考察。我们从哪里可以获得信息呢?
2、从大树开始
组织讨论:
我们是怎样观察大树的?
我们是怎样知道家乡的水资源是不是受到了污染的?
我们又是用怎样的方法弄清接线盒里电线的`连接方式的?
(出示:西红柿、石头、泡沫塑料等)这些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了怎样的活动来验证?
没有这样的活动,我们能下结论吗?
我们设计这些实验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3、我们的身体有多高
我们的身体有多高?这个问题怎么回答?
课前同学们测得了自己的身高,分组统计并根据小组的数据说说我们的身体有多高。
汇总全班同学的身高记录表,完成一张“六(x)班学生身高(条形或折线)统计图”。
讨论:
从图中我们能知道哪些信息?现在问我们的身体有多高,我们又怎么回答?与小组里的结论一样吗?
4、思考讨论
我们现在获得的关于我们的身体有多高的信息是准确、全面的吗?要使我们对于身高的答案更趋于精确,还需要哪些数据?如何获得?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准备
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
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二、轮轴作用的研究
1、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龙头上的'轮有什么作用呢?
2、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
3、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
实验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P10)。
4、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
(挂在轮上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
5、轮轴作用的运用(小游戏):猜猜胜者是谁?请几对同学上台来进行游戏。
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柄,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轴,2人按不同方向转。
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1、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那么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
2、示范操作实验: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
3、在小组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和轴进行实验,并请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书本(P11)的表格内。
4、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按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实验,然后进行对比;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
四、巩固与应用
1、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说说它们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那些方便。
2、这些轮轴的作用是什么?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方向盘、轱辘、门把手、扳手、牛顿盘)其中牛顿盘在旋转时是拧轴,属于费力的轮轴。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
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活实例图片
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二、观察铁锈,和铁形成对比认识
1、提出问题,明了探究任务: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生答。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
2、取出铁、锈铁、铁锈(刮下来的),仔细观察回答,如何支持我们的看法?
3、引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5页表格。(指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
4、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的?
5、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
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
三、探索铁锈形成成因
1、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大胆讨论猜测。
3、制定研究计划。
4、交流研究计划,相互质疑补充,(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等)
四、总结:
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我们还可以获取避免生锈的方法。
阅读43页相关资料——铁为什么会生锈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河北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2、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3、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二、教材分析
人的一生相对于浩淼的宇宙是极其渺小和短暂的,但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却是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宇宙有多大?宇宙有限还是无限?宇宙有没有中心?如有,宇宙的中心在哪里?宇宙如何变化?宇宙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等等。
这一章节,涉及到很多的天文知识,容量极大,而学生可能对于这方面的了解比教师多,因此可尽量地让学生发表看法、问题,激起他们的兴趣,教师起到引导、过渡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图片:东方红一号、神舟五号发射、"嫦娥奔月"、"鹊桥相会"。
教师:从以上图片中你能从以上的每一张图片得到怎样的信息?
学生:"嫦娥奔月"、"鹊桥相会"等美丽的神话故事,是我们的祖先向往着浩瀚的星空,对于地球以外世界的想象。"东方红一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神舟五号"的发射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教师: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
(二)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教师:那么,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现、学说是你了解的?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整理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课堂全班性的交流]
知识介绍:(学生提到的或讲述很到位的,教师可以不讲)
对于地球上的万物,我们的古 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说。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
以后的许多科学家利用更先进的观测仪器,经过了长期的观察、总结、计算,从而最终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地动学说。地球的地位从居宇宙之中的.特殊天体降为绕太阳运动的一颗普通行星。
(三)追溯历史(借助多媒体展示)
教师:我们知道天体之间相距很遥远,用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来描述它们之间距离,显得不够用了。在天文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有:l。y(光年——光在一年在真空中所经过的路程),AU(一个天文单位——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光年约是天文单位的1014倍。
人类最先了解的是与地球并称为"九大行星"的:水星、金星、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在这些行星中,你知道哪些星球,或者你最想知道哪个星球?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以观看"宇宙之旅"片断的形式,回顾了人类了解宇宙的过程。能不能谈谈你们的感受。
当然,还有一些关于宇宙的知识,同学知道的或者不知道的,课堂上没来得及进行交流的,课后大家可以再继续探讨。
说不定,多少年以后,我们在座的同学们中间,在探索宇宙奥秘方面有自己的发现和学说。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的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和试验报告。
2、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电磁铁也有两极,它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
3、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学会制作电磁铁的方法)、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4、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态度。
教学方法:
1、本课通过课题直接引入新课,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2、教师在组织制作电磁铁这一教学环节上,往往采取教师教,学生做这种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课教学时,教师可课前组装好电磁铁,课上实验完毕后,让学生自己拆开电磁铁,观察结构,再组装好。既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究电磁铁的特性,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制作能力、探究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也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用电磁铁做成的物品,交流收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及感受、体会、从而导入新课。
教学重点:
知道电磁铁的磁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出示课前收集的各种用电磁铁做成的物品(板书通电的线圈)
2.提问:
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引导学生说出电磁铁是否有磁性和两极)
二、猜想假设
学生质疑。猜想原理
三、制定方案
学生讨论并制定探究方案
四、实施探究
1.演示实验:
(1)做个电磁铁,不接电源,用它接近大头针。
(2)将电磁铁连接电源,再用它接近大头针。
(3)将电磁铁电源切断,再用它接近大头针。
2.谈话:
刚才的实验你看到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3.讨论:
这个装置有时有磁性,有时没有磁性。?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
学生自己动手做个电磁铁,(分有铁芯和无铁芯两种情况)
五、展示交流
小组汇报结果
(1)有铁芯的电磁铁磁力大。(2)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没有磁性。(板书通电有磁性断电没磁性。
六、拓展创新
生活中利用电磁铁来工作的物品很多,找一找,说一说它们都有什么作用。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知道了电能产生磁,学会了制作电磁铁,了解了电磁铁的应用。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致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大气污染的定义、白色污染的定义,通过观察有关图片认识人类生存环境的严峻形势。
通过小组讨论,认识保护身边环境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1、明确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的含义
2、认识大气污染、白色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3、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造成大量动植物的数量急剧减少或濒临灭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当今世界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认识到保护环境应该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
【教学准备】配合教学用的图片及其他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除了垃圾和水污染之外,人类还面临着其他一些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问题、白色污染问题,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问题。
2、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二、关于大气污染
1、说一说平利的空气质量状况,简要说说空气质量(优、良好、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的'原因。(河流较多,山上的树多、草多,工厂少……)
2、引导学生观察大气污染状况的图片。
3、出示大气污染的定义。(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
4、集体学习:
A、介绍“造成大气污染的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B、大气污染后有哪些危害?(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
C、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 (关闭污染大的工厂;少开车,使用环保型的交通工具……
5、小结:人类活动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三、关于白色污染
1、介绍美国科学家贝克兰及他的重要发明(合成塑料)
2、了解生活中的塑料制品,了解塑料制品有哪些优点?
(方便、轻巧、便于存放)
3、出示一些白色污染严重地区的图片。
讨论,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不讲卫生,乱丢乱放,塑料袋需要一两百年才会腐烂……)
4、白色污染的定义:塑料制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叫白色污染。
5、介绍白色污染的直接危害和潜在危害。(用ppt介绍危害,并说明人类活动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6、人们想出了什么应对措施?(教师通过ppt介绍可降解塑料制品及其优点:风吹日晒雨淋之后,在较短的时间就能腐烂掉。)
四、关于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1、由于大气污染、白色污染,造成了生态环境慢慢恶化,一些动植物已经灭绝或濒临灭亡。
2、介绍已经灭亡的动物以及濒临灭亡的动植物图片。
3、人类现在采取了什么措施?建自然保护区。
教师介绍我国几个自然保护区的情况。(四川卧龙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五、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
1、出示平利的美景图。(琵琶岛、翠茗园、观赏桥……我们生活在这样美的环境里是多么幸福!)
2、小组讨论:
从身边的哪些小事做起,就能保护好我们的生活环境?)
六、课堂小结
1、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正、反两方面影响。
2、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3、保护环境应该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
板书设计: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大气污染 (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生态环境被破坏
白色污染 (人类活动造成的)
物种灭绝速度加快保护环境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青岛版科学教学设计12-17
科学记数法教学设计05-26
大班科学《认识飞机》教学设计11-18
六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2-31
六年级科学教学总结05-15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总结05-17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总结06-21
六年级科学教学计划06-08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反思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