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24 16:30:3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书戴嵩画牛》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文言短文,是苏轼为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写的一篇题跋。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

  3、学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4、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白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读懂文意,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2、想象故事细节,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识题跋

  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22课《文言文二则》。上次课《伯牙鼓琴》带我们重温了一段动人的知音故事,也让我们欣赏了音乐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看一幅画,围绕这幅画,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

  (1)指名生读课题,注意停顿:书/戴嵩画牛

  (2)为什么要这样停顿呢?

  相机理解:“书”就是“书写”的意思。

  3、介绍题跋:题跋指写在书画、书籍、碑帖前后有关品评、鉴赏等的文字,写在前的叫“题”,写在后的叫“跋”。这则文言文就是苏轼为戴嵩的画作《斗牛图》所做的题跋。

  4、简要介绍戴嵩。

  二、初读古文,明节奏

  (一)整体感知,读准读顺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正音。

  (1)相机指导:结合字义读准“处、好、数、曝”四个多音字的读音。

  (2)引导学生看偏旁猜“曝”的意思,介绍古人“曝晒节”曝晒习俗,相机指导书写“曝”字。

  3、同桌相互检查读音是否准确。

  4、全班齐读课文。

  (二)感知节奏,读出韵律

  1、提示:文言文在朗读时,要注意停顿和节奏。

  课件出示: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2、指名朗诵(师生合作读,齐读等)

  三、精读古文,知文意

  (一)积累方法,疏通文意

  1、回顾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否有那些好方法?

  2、指名交流

  (1)看注释

  (2)联系上下文

  (3)看插图

  (4)结合生活经验

  (5)查阅资料

  (6)问老师、问同学……

  3、四人小组合作,用上这些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看看你们能读懂这则文言文吗?

  (二)情景再现,品读人物

  过渡:老师要来检查检查大家的学习成效了,敢接受挑战吗?

  1、故事里都出现了哪几个人物?

  相机板书:杜处士小牧童

  2、面对同一副画,杜处士和牧童都有什么表现?

  杜处士:尤所爱

  小牧童:谬矣(板书并指导书写“矣”字)

  3、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杜处士尤所爱这幅《斗牛图》呢?

  (1)“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2)想象一下他的表现,他可能怎么珍爱这幅画,说说具体表现。

  说话练习:他可能会这样夸耀这幅画:

  他可能会这样爱惜这幅画:

  他还可能……

  (4)你能通过朗读把杜处士对这幅画的“尤所爱”表现出来吗?

  (5)朗读指导。

  4、面对杜处士爱不释手的《斗牛图》,小牧童却说“谬矣”,为什么呢?

  (1)“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2)什么是“拊掌大笑”?表演“抚掌大笑”,要体现牧童的神态和动作。

  (3)指导朗读

  (4)面对牧童的质疑,杜处士什么反应?

  对比“拊掌大笑”与“笑而然之”,体会人物形象。

  5、扮演角色,指导朗读。

  6、检查最后一个问题:文章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语言拓展:看病当问()

  做饭当问()

  ()当问()

  教师小结:是呀,术业有专攻,要想把事情做好,就要向有经验的内行人请教。这就是题跋的写作特色一事一理,有叙事有感悟。文章寥寥93字讲述了一个丰富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了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把画作之美、语言之美融为一体。

  四、展开想象,讲故事

  1、真不愧是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了,通过你们的自学已经读懂了这则文言文,如果能用自己的话来讲讲故事就是真本事了。要讲好故事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2、指名交流。

  完整讲述故事,符合原文,不要遗漏情节,注意语言、动作、神态……

  3、提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在讲故事时,加入合理的想象,故事内容会更丰富有趣。

  4、加入想象,同桌互讲。

  5、展示、评价、交流。

  五、思辨题跋,享阅读

  1、出示斗牛画作、红牛广告等图片,老师这有几幅斗牛图,请你仔细观察,“学贵有思,学贵有疑”,你有什么疑问?

  2、其实、两牛相斗时,尾巴可能有两种情形,既有“尾搐入两股间”,也有“掉尾而斗”,但这并不意味着牧童的意见是错的,其实牧童的观察是细致的,他的意见源于与牛朝夕相处,只不过他并没有见到两牛相斗的不同情景罢了。

  3、推荐阅读《书吴道子画后》,和同学分享你的体会。

  4、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分享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2、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

  曝

  杜处士→《斗牛图》→小牧童

  尤所爱谬矣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读准多音字“处”“数”“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借助注释、对照插图、抓关键词句等方法了解故事内容。

  3、选择角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初步体会“笑而然之”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读一张旧图,回忆故事

  (一)出示插图,一讲故事

  师:同学们,一转眼你们已经读六年级了。我这儿有一幅你们读二年级时老教材中的课文插图,不知你们还有印象吗?(出示《画家和牧童》插图)

  生:我记得,这个故事里的牧童很聪明。

  生:这是《画家和牧童》的插图。

  生:这个画家叫戴嵩。我还记得当时老师为了便于我们记住“嵩”字,编了一句顺口溜:“高字上面一座山,读嵩,嵩,嵩。”(板书:戴嵩)

  师:谁能简单讲讲这个故事呢?

  生:这个故事讲画家戴嵩为朋友画了一幅《斗牛图》,人们纷纷称赞他画得好,但是一位牧童却站出来说他画错了。戴嵩听了牧童的批评,承认错误,虚心接受。

  (二)引出课文,激趣导入

  师:一位画家的得意之作,却被一个牧童指出了错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东坡志林》中也有这样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补充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师:这里的“书”是什么意思呢?

  生:“书”应该是书写的意思。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学过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古诗,我是根据这个猜的。

  师:他把学古诗和学文言的方法巧妙地结合了起来,真聪明。想一想,你还学过什么带“书”字的古诗?

  生:我还学过《书湖阴先生壁》《回乡偶书》《观书有感》。

  师:这里的三个“书”意思一样吗?

  生:一样,都是书写的意思。

  生:我觉得《观书有感》中的“书”应该是指书本。

  师:不错,《观书有感》中的“书”的确是书本的意思。学一个字能举一反三,真不简单!我们再读课题。

  二、读一张新图,整体感知(一)自由读文,随机正音

  师:《书戴嵩画牛》与《画家和牧童》,这两篇文章会有几分相似、几分相异呢?让我们一起去感

  受文言之美。

  (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温馨提示:如果读字音时遇到问题,可以尝试小组内解决;如果小组内解决不了,在旁边打个问号。)

  (生自由读文)

  师:哪个字音有疑问,或者有难读的地方想提醒同学们?

  生:我想问的是“所宝以百数”中的“数”读第几声?

  师:谁来帮助解疑呢?

  生:我认为应该读“所宝以百数(shù)”,因为“数以百计”里的“数”就是这么读的。

  生:我认为是“所宝以百数(shǔ)”,我是根据它的意思和“数不胜数”这个词语来猜的。

  师:两位同学给出了两种不同的答案,而且各自都有很充分的理由。但真相只有一个,怎么办呢?

  师:其实,学文言文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疑惑。刚才两位同学有一点很好,那就是根据意思来分辨读音。

  师:先看书上注释③,“所宝”的意思是什么?

  生:所珍藏的(书画)。

  师:然后联系上下文——“以百数”的意思是什么?

  生:书画很多,成百上千,数也数不清。

  师:(竖大拇指)珍藏的书画成百上千、数不胜数。看出杜处士“好书画”。所以这里的“数”应该怎么读?

  生:读“所宝以百数(shǔ)”。

  师:那若是所宝成千呢?

  生:所宝以千数。

  师:那若是所宝上万呢?

  生:所宝以万数。

  师:了不起!不但能读准字音,还能改编创作了。

  师:从这一番聊天中,我们大概感受到杜处士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杜处士是一个特别喜爱书画的人。(板书:好书画)

  师:还有其他难读的字吗?

  生:我想提醒大家,“一日曝书画”中的`“曝”念pù。师:成语“一曝十寒”也是这个“曝”。我们嘉兴有个文化古迹叫“曝书亭”,也是这个“曝”。从字形上看,你猜它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是晒的意思。因为“曝”的部首是“日”,所以,我觉得是晾晒的意思。

  生:因为文中说,“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就是说他在晒书画的时候,有一个牧童看见了。

  师:古时候书画收藏技术没有现在这样发达,书画作品易被虫蛀,也易受潮发霉。所以天气好的时候,就要拿出去晒一晒。(板书:曝书画)

  师:请跟随老师一起朗读全文。(师生对读,小组展示朗读)

  (二)对比插图,二讲故事

  师:读故事,看插图。从插图里可以看到故事的主要内容。(出示课文插图和《画家和牧童》的插图)从这两幅插图上,就能发现这两个故事有许多相同之处。

  生:两个故事都有牧童。

  生:两个故事都提到了牧童对画的评价。

  师:从这两幅插图上,也能看到故事的不同之处。

  生: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换了,不再是画家戴嵩,而是书画爱好者杜处士。插图上的大人就是杜处士。

  师:所以利用课文的这幅插图,联系你已经了解的故事内容,你能简单讲讲这个故事吗?

  生:故事主要讲杜处士曝书画,牧童见了,笑这幅画画错了。

  生:故事讲杜处士在晾晒他非常喜爱的《斗牛图》,一个牧童看见了他的画,笑这幅画画错了。

  师:两位同学都以“人物+事件”的方法,抓住了图上的两位主要人物和一幅画,进行了概括。这样的方法值得大家学习。请同桌之间看着插图,互相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生互说故事内容)

  三、品两个“笑”字,入情入境(一)一读“拊掌大笑”

  师:杜处士如此珍爱之画,为何引来牧童的一番笑呢?请你自读课文找到相关语句,用“___”画出来。

  生:我在文中找到了这样一句话——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师:这不就是插图描写的内容吗?能不能通过我们的朗读,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

  (小组分角色表演读,小组推荐表演赛读,看看哪一组把“拊掌大笑”表演得惟妙惟肖。)

  师:我想采访一下这位“小牧童”,请问你笑什么呢?

  生:(憨笑)笑这幅画画错了。两牛相斗时,牛尾巴应该是夹在两腿间,而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

  师:哦,原来如此。哪个字直接告诉我们这幅画画错了?

  生:(齐答)谬!

  师:(摇头晃脑)谬,错误也。(笑)我如此钟爱的《斗牛图》,你却笑这幅画画错了。(板书:笑画谬)谬在何处?谁来读?

  生:(接读)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师:牧童,你看到这幅画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谁来读?

  生:(接读)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师:你心里是这么想的,嘴上就这么说了?用成语形容这叫什么呢?

  生:心口如一。

  生:实话实说。

  师:你们一个个童言无忌,全然不顾我这位“老爷爷”的内心感受啊!

  (生笑作一团,好不快活)

  (二)二读“笑而然之”

  师:杜处士啊杜处士,你视为珍爱的、“常以自随”的《斗牛图》,却引来一个牧童的品头论足与一番笑。你该怎样回应呢?用“_”画出相关语句。

  生:处士笑而然之。处士笑笑,认为牧童说得对。(出示:处士笑而然之。生齐读。板书:笑然之)师:如果你是杜处士,此时此刻,你会说什么呢?请拿起笔来写一写。(出示:处士笑着说:“。”生写话。)

  (三)三演“人物对话”

  师:(声情并茂演读牧童的“笑”)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生:(淡定地笑笑)小小牧童,说得有理有据。

  师:(声情并茂演读牧童的“笑”)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生:(手捋胡须)然也,然也。牧童直言不讳,真乃天性也。

  师:(声情并茂演读牧童的“笑”)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生:(微笑着说)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画牛当问牧童啊!

  (四)四辩“笑而然之”

  师:好一个“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画牛当问牧童”。牧童“笑画谬”,这个“谬”该怎么理解呢?我们来关注下这个注释。

  (生读注释)

  师:你觉得牧童说的话还对吗?你怎么看处士的“笑而然之”?

  生:我觉得处士认为牧童说的是对的。牧童每天和牛朝夕相处,他看到的都是这样的情形。他说的就是他自己的生活经验。

  生:我觉得牧童可能说对了一半。处士用一个“笑”,既同意了牧童的观点,也含蓄地表达了画家或许并没有错。是否“谬”要看具体情形,要问问画家本人。

  师:牧童每天和牛相处,他根据自己看到的情形,说画家画错了。编者的注释,特意提醒我们“也有‘掉尾而斗’者”,是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有“通常所见”,也有“特殊情形”。你们真会品画,真懂艺术!(生齐读第2自然段)

  师:牧童“拊掌大笑”是天真烂漫,实话实说;处士“笑而然之”是淡然处之,虚心接受。一个故事成就一段佳话,更是让戴嵩的《斗牛图》名扬天下。想不想一睹此画的“庐山真面目”?

  生:想。

  师:(笑)想啊,很难。这画现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真迹看来是无缘相见了。不过我们可以看一张影印图。(观赏《斗牛图》)

  师:画的右上角题了一首诗,你看这题诗之人是谁?

  生:是苏轼。

  师:仔细看看,可不能想当然啊。

  生:是清朝的乾隆皇帝。

  师:(竖起大拇指)眼力不错。能看懂乾隆皇帝写了什么吗?

  (出示:角尖项强力相持,蹴踏腾轰各出奇。想是牧童指点后,股间微露尾垂垂。)

  师:看了这幅画,读了这首诗,你怎么看处士的“笑而然之”?不急着回答,我们继续看画。在这首诗的左侧还题了一首诗。

  [补充资料:据说公元1781年(乾隆四十六年)冬季的一天,七十高龄的乾隆皇帝来到北京顺义观看斗牛大赛。结果他发现这些黄牛在相斗的多数时候是尾巴夹在腚沟里,但有少数时候尾巴是翘起来的。特别是得胜的时候尾巴翘得很高。

  回到宫里,他想起了之前题的那首诗,觉得自己错了。于是就又题了一首诗:牧童游戏何处去?独放双牛斗角叉。画跋曾经关画录,录诚差跋更为差。]

  师:读了文,看了画,又品了诗,你现在对处士的“笑而然之”,是怎样理解的呢?

  生:现在我明白了,杜处士的“笑而然之”意味深长。

  生:“笑而然之”,表面上是说牧童说得有道理,因为牧童联系了他的日常所见。但作者没有像《画家和牧童》里那样,让“画家”马上承认错误,而是笑着肯定牧

  童说得对,但也没说画家错。这就给我们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师:真与假,对与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是与非的判断。在欣赏艺术之美的旅程上,这是一条不断去伪求真的旅程,就如牧童指出了谬,道出了真;处士接受了谬,赞同了真;苏轼讲出了谬,言其真;乾隆帝看见了谬,纠正了真。艺术之真,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四、说一个故事,通文达艺

  (一)角色扮演,三讲故事

  师:学校艺术节就要来了,“红领巾学院”想要展出这幅《斗牛图》。现在要招聘红领巾讲解员,讲一讲这幅画背后的故事。我看你们都是最佳人选。想想怎样才能讲得生动有趣、绘声绘色,成功应聘呢?

  生:加上语言、动作、心理等。

  生: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情节。

  师:这些的确都是很好的办法。但是,这一次还有更高的要求,敢不敢接受挑战?

  (出示红领巾讲解员应聘要求:选择一个人物角色,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角色1:大家好!看我这鞭子,这帽子,你大概猜出我是谁了吧?有一次……

  角色2:大家好!我乃杜处士,非常喜欢书画……

  角色3:大家好!吾乃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东坡先生是也。听说四川有个杜处士,他……

  角色4:大家好!朕今日给各位爱卿讲讲寡人与《斗牛图》的故事。话说……)

  (生选择角色,在组内练讲后,小组推荐讲故事。内容略。)

  师:有你们这样一群优秀的经典传承人,《书戴嵩画牛》的故事一定还会一代一代传下去,也一定会不断丰富“笑而然之”之“所以然”!

  (二)推荐阅读,存疑求真

  师:画牛如此,那么画雀呢?课后推荐大家阅读苏东坡《书黄筌画雀》的故事。下次我们来讲讲《书黄筌画雀》的故事,以及从故事中你得到的启发。

  (出示: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师:要下课了,不过,老师脑海里还有几个问号。绘画,如此,那么其他艺术呢?艺术,如此!那么为人处世呢?(笑)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3

  一、教材解读

  《书戴嵩画牛》选自统编教材六上第21课,由《伯牙绝弦》和《书戴嵩画牛》两篇文言文所组成。本单元主题是“艺术”,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本单元除了文言文两则之外,还有《月光曲》《京剧趣谈》。

  《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文章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理念,首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素养中,第二条就是“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相应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中也多次提到“思维能力培养”,特别在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里提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其次,本课的教学设计,还考虑到课程标准第三学段对古诗文的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最后,本课的教学设计,还建立在对具体学情的把握上。六年级学生已对文言文的表达形式有了初步了解,会借助注释来学习文言文。本课课后习题中要求: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结合具体学情和课后习题,本课设计了三个主要教学环节:先是通过预学反馈、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准读通课文。然后通过抓关键词等方法,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艺术之美。最后又利用“课后注释”中的矛盾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思辨等方式,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提升思辨能力。

  根据以上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分别为:一是否能读准读通课文;二是否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清楚地讲述这个故事,体会到艺术之美;三是通过思辨的环节,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否展现出来,思维力是否得到了提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预学反馈,纠正“处”“数”等四个多字音的读音,会写“轴”等四个生字,并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通过抓关键词“爱”和“笑”,展开联想,欣赏艺术之美,同时能借助注释读懂故事内容,感受处士和牧童对画的不同态度,能用自己的话清楚讲述故事。

  3.在理解作者观点的基础上,利用“课后注释”中的矛盾点,以小组合作等形式对“不可改也”进行思辨,通过个性化、多元化的'理解提升思辨能力。

  四、教学反思

  本课是第三学段的一篇文言文,所以在教学的设计上不仅需要符合单元语文要素、学情,还要符合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此设计了三个环节:

  (一)预学反馈,读准读通,感受“文言之美”

  (二)抓关键词,展开联想,讲述“故事内容”

  (三)合作学习,展开思辨,提升“思维能力”

  其中第一环节,预学反馈,主要是针对字音学习的,对于其中四个多音字的读音,进行了反馈和指导,然后指导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出节奏。基本步骤如下:

  1.预学反馈,读准多音字

  预习单反馈:

  (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2)一日曝书画

  通过预学反馈的方法,发现四个难读的多音字。然后利用比较判断等方法,在纠正读音的同时,理解“处士”“百数”“曝书画”的意思。

  2.借助注音,读准读通

  借助拼音自由读读这个故事,试着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然后去掉注音,小组轮读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合作读文,读出节奏

  (1)师生合作,读出节奏

  师生合作读,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关注停顿,尝试读出节奏。

  (2)男女分读,角色感受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初步感受文言文语言的魅力。

  第二环节抓关键词展开联想,主要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讲故事,体会艺术之美,基本步骤如下:

  1.自读感悟,框架梳理

  这个故事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杜处士和牧童。故事中还提到了一幅图,叫《斗牛图》。然后请学生再读课文,借助注释,自己试着说一说故事的大意。学生边说,边通过梳理关键词“爱”“笑”“不可改也”等,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

  2.抓关键词,展开想象

  (1)抓关键词,感受“尤所爱”

  (2)展开想象,感受“艺术之美”

  3.抓关键词,感受两处“笑”

  (1)牧童“拊掌大笑”

  (2)处士“笑而然之”

  在理解牧童语言的基础上,理解处士的“笑而然之”,并从“笑”这个字中,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处士。

  4.理解观点,讲述故事

  (1)联系生活,理解观点

  (2)带着理解,再读全文

  (3)借助支架,讲述故事

  ①学生借助板书,有滋有味地和同桌,讲讲这个故事。出示评价要求:

  讲完整,不遗漏情节;

  讲清楚,表达有顺序;

  讲生动,想象要合理。

  ②找一生讲故事,评价。再找一生讲故事,评价。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感觉自己引导的痕迹过多,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自学讨论,可能这样会更好,学生也会学到更多。

  第三个环节就是思辨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希望能够让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有自己对“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个道理的理解,基本步骤如下:

  1.小组思辨,“不可改也”

  根据课后注释中的矛盾点,提出问题,进行思辨:苏轼的观点是“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是否不可更改?学生根据资料袋,联系自己的生活,在“不可改也”上加上标点,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2.交流汇报,思维碰撞

  观点一:同意苏轼的观点,认为向有经验的专业人士请教,是不可更改的。

  标点:不可改也!理由:如果要治病当然要去请教这方面的医生,所以我认为这个道理是对的。

  观点二:不同意苏轼的观点,认为这个道理是可以改变的。

  标点:不,可改也!理由:从课后注释中,我们知道牧童是说错了,牧童算是有经验的,但是他也有错误的时候,所以有经验的人说的也不一定是对的。

  观点三:觉得这个道理在不同的情形下,有不同的情况。

  标点:不可改也?这个道理要分不同的情况,有时候专业人士说的是对的,是可以请教的,也有时候专业人士也不一定对。所以,我们不仅要请教别人,还要学会自己去观察和思考。

  3.引用诗句,总结评价

  这个思辨的环节,我觉得“点”还可以的,但是可以再放开一点,讨论以后,学生展示思辨的时候,可以碰撞再激烈一点,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能够通过观点的碰撞,有更多思维的火花。对于我来说,这节课比较难把握的是,如何将语文人文性的东西和相对理性的思维学习融合地更好,展开地更充分,既能把握好语文要素,又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含量。今后还会在这些方面多多努力钻研。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书戴嵩画牛》是人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叙述了一位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最珍爱的一幅是戴嵩画的牛,经常随身带着。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一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这幅画上的牛尾巴画错了,听牧童说完,杜处士也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这篇文章通过这样的一件事情,讽刺了凭空想像的外行人。简单的故事,却给人以深深的启示,这是一篇非常适合高年级孩子阅读的文言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读准“曝”“囊”“搐”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其中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这篇文章中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1.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第22课《书戴嵩画牛》。(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上课前,老师要考考大家: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呢?(生回答,师板书:书写、记录。)“戴嵩”是谁?(学生介绍。)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指名回答。)

  2.简介作者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师:苏轼不仅能诗善文,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这篇短文就是关于唐代画家戴嵩所画的《牛》的。猜一猜,他会说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从课题入手,先理解课题的意思,再接着介绍作者苏轼,引出苏轼会在文中说些什么,这样的设计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准备。

  二、多样读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正音。

  师:(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词。)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字词能读对吗?

  课件出示:蜀轴囊曝搐婢拊掌

  指名读,全班齐读。

  3.师范读全文。

  4.指导课文朗读。

  师: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

  师出示课件展示: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学生试读,集体评议。

  5.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6.自读练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7.师生合作读。

  师:我们来合作读课文,老师读课文的叙述部分,同学读牧童所说的话,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

  【设计意图】读文是理解文意的基础。教师通过指名读、示范读、自由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能流畅地读文言文,还能让学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话得意思,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做好准备。

  三.小组合作,理解文意。

  1.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1)小组内合作对照注释,理解文言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

  (2)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自由读边在难懂的字词旁边做注释。

  (3)小组内将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2.小组内交流字词句的含义。

  3.呈现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

  预设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中“好”的意思。

  师:“好”这里读hào,是喜爱的意思。

  预设2:“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中的“尤所爱”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师:“尤所爱”是“尤其珍爱”的意思。通过这个词的理解,悟出理解文言文的要注意联系上下文。

  预设3:“一日曝书画”中的“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师:“曝”在文中的意思是晒太阳。

  4.师:现在请同学们借助课文注释,小组内合作,试着翻译全文。

  小组成员汇报,师适时出示: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知识及方法的积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便于学生在组内解决疑难问题,获得更多的新知。呈现组内“不能理解的问题”,通过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词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解释全文的意思,就变得容易多了。

  四、练讲故事,言语实践。

  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意思。指名说,教师随时补充。

  2.小组内练讲故事。

  3.班内展示。请两名同学上台讲,提出要求,尽量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加上动作和表情。

  【设计意图】讲故事是学生对文本言语再现的过程,是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了解文言文大意”的目标就落到了实处。

  五、精读课文,感受人物

  1.默读课文,思考:牧童是怎样评价这幅画?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可见牧童的什么精神?

  指名发言。

  师出示课件呈现戴嵩《牛》图,并适时呈现:

  观点:谬矣!

  理由: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精神:牧童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2.处士面对牧童的话有什么表现?由此可见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指名发言。

  师适时出示:

  表现:处士笑而然之。

  可见处士是一个敢于应战、乐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3.带着感情朗读,读出牧童的语气。

  全班齐读: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设计意图】此环节继续重视对文本的研读,着重对短文中的两个关键人物进行评价。尤其让学生通过读牧童的话,感受牧童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此环节也为进一步探究文本蕴含的道理做好了铺垫。

  六、再读课文,领悟主题。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

  2.生回答,师适时呈现: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3.结合这句话的意思,说说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课文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4.师:课文学到这里,谁能试着说说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

  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的《牛》画得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因事求人,不要做凭空想象的外行人。

  【设计意图】课文简短精悍,但却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回味无穷的故事,在这一环节,教师以问题做牵引,激发学生探究文本更深的内涵,教师的点拨引领,不仅让学生层层深入,更体会到了短文蕴含的深刻道理,最后在此基础上概括主题思想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评价学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最后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很好的达成了阅读文言文的一个基本目标,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八、板书设计

  书戴嵩画牛

  拊掌大笑尤所爱

  牧童————斗牛图————处士

  谬也(掉尾而斗)然之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设计意图】板书简洁精炼,把课文的关键人物,重点词语展现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对文本有了更加深入的感知。

  教学反思:

  略。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5

  课时目标:

  1.会写4个生字,读准课文中的注音字。

  2.理解注释中字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伯牙鼓琴》

  2.今天再来学习另一则文言文(板书:《书戴嵩画牛》),作者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文朗读节奏的.划分,学生自读。

  2.根据上节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来学习这一篇,自学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三、抓住“笑”引发想象。

  在这篇文言文中,牧童笑了,杜处士也笑了,他们的笑各有什么意味?

  1.出示自学提示:

  ①“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这种笑是怎样的笑?可以大胆的想象,这种笑还可以是怎样的笑?他是一个牧童,有可能坐在牛背上,还有可能不像大人那样顾及形象,他可能有什么动作?

  ②“处士笑而然之”的“笑”又是怎么样的呢,他会说什么话呢?

  2.学生交流讨论,并表演,师相机点拨。

  四、拓展总结。

  1.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出示课件14,《书戴嵩画牛》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6

  一、导入,聚焦艺术

  1.引入:这幅画画的是什么?

  介绍:这是唐朝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先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是一件艺术珍品,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作为历史悠久的艺术珍品,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会创作许多故事。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关于这幅画的。

  2.解题:题目是“书/戴嵩画牛”,是宋代苏轼所写。如何理解“书”呢?(写、题写)

  引入题跋:这是苏轼看到这幅斗牛图之后写的一篇题跋。“题跋”是写在书画、碑帖等艺术作品上的文字。

  二、自主学习文言文,初步了解意思

  1.引入:作为大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苏轼,到底为这幅图写了一篇怎样的题跋呢?

  2.自学(读准、读通、读懂)

  3.分享、释疑:朗读检查、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

  三、理解深意,思维训练

  过渡:经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这篇题跋的内容。苏轼写这样一篇题跋,肯定不是随意写的,接下来我们要讨论一下苏轼为什么写这篇题跋,或者说他写这篇题跋究竟想表达怎样的观点。

  1.思考与讨论:文章中最能直接表明苏轼观点的是哪一句?

  学生自己找,并且讨论。

  通过倾听、捕捉,将学生引到“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并简单理解:做事要请教有相关知识、经验的人/专业的人。

  2.思考:面对这幅《斗牛图》,杜处士的态度是——尤所爱(具体描述),牧童的态度是——谬矣。那么苏轼的这个观点,是在支持杜处士还是牧童呢?是处士爱得有理,还是牧童说的有理呢?

  预设:支持牧童,画画要尊重现实。

  插入:很多人都认为苏轼支持牧童。

  引导: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放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要思考的是:“赏《牛》要问谁呢?”

  再回到文章中,从头到尾读一读,苏轼是否真的支持牧童。说说你的依据。找一找杜处士在听了牧童的`话之后是什么态度。

  辨析:“笑而然之”与“深以为然”。处士为什么“笑而然之”

  追问1:如果处士真的相信了牧童的画,他会如何处理这幅画呢?为什么不会扔掉呢?仅仅是因为是名家画的吗?

  追问2:如果处士不是很同意他的话,或者是表面上同意了,那究竟是哪里不同意呢?牧童是在评价艺术品吗?

  讨论:赏《牛》是在欣赏艺术品,就要用欣赏艺术的眼光,请教懂艺术的人。

  3.总结:很多人认为苏轼支持的是牧童,但今天我们梳理下来,发现苏轼其实认为杜处士才是这个故事中的“专家”。因此,我们要靠自己字斟句酌,形成自己的观点,而非人云亦云。

  四、知识拓展:题跋

  这篇短文是一篇题跋,苏轼通过这篇题跋讲明了一个道理。“题跋”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现象,你还想了解它的哪些信息吗?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资料,大家可以自己阅读,并在这份资料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研究。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7

  一、读通课文

  1.借助课前自学单,正确地读通课文。

  2.组内自由读文,检测朗读情况。

  3.请生读。

  4.师范读。

  5.齐读全文。

  二、读懂课文

  1.板书:戴嵩苏轼杜处士牧童

  (1)戴嵩何许人也?

  (2)画了一幅《斗牛图》,补充板书:画牛。

  (3)补充板书:书。书戴嵩画牛是什么意思?

  2.这幅《斗牛图》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我们都没有见过。读了课文,你觉得这幅画可能画了什么?理解并读好句子:“此画斗牛也。”“今乃掉尾而斗。”

  3.面对同一幅《斗牛图》,杜处士和牧童分别有何表现?

  (1)相机板书:尤所爱拊掌笑

  (2)理解并读好“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4.假如,你是杜处士,面对着牧童拊掌笑,你会怎么样?训练说话:“处士而之。”

  5.故事到这里就讲完了,不过一般来说一个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理解并读好“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三、读透课文

  1.尽信书不如无书,真的谬矣吗?出示“搐尾而斗”“掉尾而斗”文字和图片,谈谈自己的.看法。

  2.完成课中共学单:杜处士、牧童分别是什么样的人?生交流分享,师伺机板书。

  3.小结。

  4.以苏轼、陆处士、牧童的口吻讲这个故事。选择其中一个角色,练习讲讲这个故事。(合理想象、形象表达)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4、通过把握重点句子,明白做事要请教专家的道理。

  5、了解一种新题材——题跋。

  教学过程:

  一、苏轼导入初识题跋

  1、同学们,你了解苏轼吗?

  2、苏轼才华横溢,他的诗词可谓是家喻户晓,不过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篇苏轼写的题跋。说到这里,一定有人想问——什么是题跋呢?

  3、那我们就来学一学题跋。谁来读?同学们听懂了吗?我们来看这幅画,这是当年惠崇画的春江晚景图,苏轼看后,便即兴创作的一首诗,写在画的前面,这就是刚才说的——题。

  4、再来看,苏轼曾经去朋友李公寅家做客,看到了一幅唐代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回家后便写了一篇文章《书戴嵩画牛》,这就叫——跋。

  5、不管是写在前面的,还是写在后面的,总称都叫作“题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这篇题跋。齐读,在这里,书就是写,就是题跋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读懂题跋

  1、学习第一小节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你们昨天回家认真读课文了吗?打开书本,翻到课文。谁来读第一小节。

  (2)在第一小节中,有三个多音字,他们是——,大家是如何把字音读对的呢?(根据字的意思还确定读音的)能举个例子吗?看来,当我们遇到多音字时,可以先想想字的意思,再去判断读音。着用这样的办法,数意思就是——,以百数的意思就是用百来计算)

  (3)那么,只有一个读音的字,是否字义也一定相同呢?这段话中出现了两个轴字,意思一样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板书:联系上下文】。玉轴懂了,那锦囊你懂了吗?

  (4)现在,了解了相关字词,谁能再来把第一小节读一读呢?嗯,读得真好,把古文的节奏感读了出来。让我们跟着这位小老师,一起读一遍。

  2、学习第二小节

  (1)现在,谁来读第二小节。读得也很熟练。在这里,有一个生字曝,一起跟着老师写一写它。曝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撇捺要舒展,最后几笔要特别注意,是竖钩,点,提,撇,点。曝也是多音字,当它表示晒的时候,就读瀑。曝书画的意思就是——。书画如此珍贵,为何还要拿到太阳底下晒晒呢?谁知道?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啊,经常让书画晒晒太阳,既能防潮,也能防蛀,这就是古代人民的智慧呀。

  (2)同学们,在这一段中,你觉得哪一句最难读呀?想不想听老师来读一读。

  (3)听明白了吗?我们一起读。在这里,搐就是缩进的意思,股呢?大腿的意思,搐入两股间就是——,“掉尾而斗”呢?是尾巴垂下来吗?谬是什么意思?同学们,你们从哪里知道这些字词的意思啊?(看书了)对呀,借助书上的注释,就能帮助我们更快地了解字义。【板书:借助注释】

  (4)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老师还带来了两张图,【板书:借助图片】大家仔细看,第一幅是——尾搐入两股间,第二幅是——掉尾而斗。现在,谁能来说说这句的意思?

  (5)同学们,还有哪句话你不是特别理解呢?(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谁懂?来帮助他一下。耕,奴,织,婢的意思?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拆字法,把句子理解了。【板书:联系生活实际】现在你还觉得这句话是“耕当/问奴”吗?更贴切的读法应该是“耕/当问奴”。

  (6)所以,古文的停顿也是一门学问,当我们通过多种方法了解了字词的意思后【板书:解字方法】,停顿也就更加自然,更有理有据。我们一起来把第二小节读一读。

  3、无标点挑战全文

  (1)你们知道吗?古人在写文章时,是从右往左竖着写的,像这样排版,你还有兴趣读吗?古人的文章还是不带标点符号的,像这样,这就更需要我们读的时候根据语意来断句,谁来挑战一下?

  (2)他读得怎样?掌声送给他!你要是在古代啊,肯定也是个小才子!

  (3)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这篇题跋的内容吗?

  三、分析人物,感受乐趣

  1、同学们,在这个故事里有两个主要人物,是谁?杜处士和牧童。他们对待《斗牛图》的态度有何不同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各找出一个字来回答。

  2、有的同学反应非常快,杜处士是?(爱),牧童呢?(笑)。

  (1)交流杜处士

  1)我们就先来看看这位蜀中的杜处士,请大家在文中找一找他爱斗牛图的句子,读一读,挑选印象最深的一点,说说他是如何爱这幅画的。

  2)交流:

  ①锦囊玉轴——是啊,就连装画的袋子,裱画的画轴都是用的最好的'材料。

  ②常以自随——哪些情况下会带在身边?这就叫爱不释手。

  ③同学们,还能从哪里看出他对斗牛图的爱呢?要知道,杜处士可是所宝以百数(就算宝贝多,但是只爱这一幅)这就叫情有独钟。

  ④现在,让我们展开想象,杜处士还能怎样爱这幅画呢?同桌之间,根据填空,相互说一说。

  ⑤杜处士是真的非常喜爱这幅《斗牛图》。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一小节,读出这份喜爱。

  (2)交流牧童

  1)但是,这幅杜处士最爱的斗牛图,在牧童眼里,却是一个笑柄。

  2)谁来把牧童当时的表现找出来读一读?牧童笑什么?戴嵩错在哪儿?为什么牧童一眼就能看出画的错误(因为牧童和牛接触的时间长,经验丰富)是啊,牧童经常放牛,观察牛是观察得最多的,所以到和牛有关的事,牧童还是很有发言权的,对吧!谁能来带着一份自信,读读牧童的话?声音可以再大一些。

  3)你们想不想来演一演这个天真可爱的牧童啊?想要演好他,就要抓住文中哪个词?大家展开想象,试着练一练?还能怎么笑?

  4)那为什么我们的杜处士把画常以自随,天天看,月月看,都没看出来?(因为杜处士是一个文人,可能比较在行文学的事,放牛的事他不懂)说的有道理,所以,听了小牧童的讲解,我们的杜处士是什么反应?(笑而然之)然之是什么意思,你能来表演一下吗?你一边笑,一边会对牧童说些什么呢?

  3、同学们,你看,同样是笑,小牧童是拊掌大笑,杜处士是笑而然之,你觉得可以互换吗?(不能,身份不同,说的内容不同)

  4、是啊,一个笑字,却刻画了两个鲜活有趣的人物,苏轼的语言真是多么精妙啊!

  四、总结道理感悟题跋

  1、同学们,这篇题跋我们读懂了,那么苏轼在文中想要表达的观点是哪句?

  2、为什么“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因为他们在某一方面有经验)

  3、那么画牛,应该请教——,为什么呢?由此,大家也悟到了什么道理呢?

  4、是啊,我们想要做好某件事,就可以向这方面的专家请教。在大家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谁来完成填空?

  5、正如《古今贤文》所说,让我们,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爱问之人,善问之人。

  五、课后作业

  1、小组合作,演一演《书戴嵩画牛》这个故事。

  2、搜集一到两篇苏轼的题跋,读一读。

  3、(选做探究题)

  牧童认为画中牛“掉尾而斗”是错误的。实际上牛相斗时,既有“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那到底是戴嵩错了?牧童错了?苏轼错了?请查阅课外资料,说说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六、板书

  书戴嵩画牛解字方法

  苏轼

  爱笑借助注释

  杜处士斗牛图小牧童借助图片

  联系上下文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联系生活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预学,纠正“处、好、数”等字音,读准读通课文,并试着读出节奏。

  2.通过抓关键词、展开联想等方式,读懂故事内容,了解苏轼想要表达的观点。并通过合作学习,选择一个人物角色讲故事。

  3.通过课外拓展、写题跋等形式,加深对本节课的学习感悟。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自读课文3遍,并完成一张简单的课前预学单。

  教师准备:教学PPT、写题跋的练习纸、板书贴等。

  三、教学过程

  导入,指导准确读题

  以“题跋”导入,理解“题跋主要借画、书籍表达观点”,引题后读题。通过联系已有知识《题西林壁》,理解“书”的意思,然后读准题目的停顿。

  (一)环节一:预学反馈,读准读通,感受“文言之美”

  1.预习反馈,读准字音

  (1)预习单反馈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一日曝书画

  关注四个难读的多音字,特别是“所宝以百数”中“数”的读音。在纠正读音的同时,理解“处士”“百数”“曝书画”的意思。

  (2)读准字音

  借助拼音自由读读这个故事,试着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然后挑选1-2名学生读。然后去掉注音再自己试读,请一生读,再评价字音是否读准。

  2.师生合作,读出节奏

  出示古时候文言文没有“句读”的情况,让学生读的时候,关注标点和停顿,然后师生合作读,试着把文言文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韵味读出来。

  (二)环节二:抓关键词,展开想象,了解“故事之理”

  1.整体感知,人物观点

  找出两个人物对“画”的态度(学生总结,教师板书:杜处士“爱”;牧童“笑”)

  (1)展开想象,感受处士“爱画”

  先读杜处士的相关句子:“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请一生读。然后理解“尤所爱”的意思,并中文中找到具体的表现“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①读句子,初感“尤所爱”

  A.借注释,理解“锦囊玉轴”

  借助注释理解“锦囊玉轴”的意思,然后教师出示课外拓展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让学生从“锦囊玉轴”进一步感受“尤所爱”,再通过朗读把这种钟爱之情读出来。

  B.展联想,理解“常以自随”

  ②拓资料,理解“尤所爱”

  ③深理解,读出“尤所爱”

  通过展开联想,想象杜处士会在什么情形下把这幅画带在身边。学生说,教师适当点评,突出杜处士的“尤所爱”。

  (2)抓关键词,感受牧童“笑画”

  ①读一读,理解“拊掌大笑”

  抓住“拊掌大笑”这个词,让学生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笑。(学生说)

  ②做一做,理解“拊掌大笑”

  说出“拊掌大笑”的'意思后,让几位学生表演,看看谁理解得最到位。

  ③辨一辨,理解“谬矣”

  理解牧童为何要“拊掌大笑”,然后了解“谬”的意思,从两幅图的辨析中,理解“尾搐入两股间”、“掉尾而斗”。

  ④演一演,理解“笑而然之”

  师生合作读一读、还原情境演一演,理解“杜处士笑而然之”的意思。

  (3)联系生活,了解苏轼“观点”

  ①借助注释,说说“观点”

  出示苏轼的观点: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让学生借助注释和上下文,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②联系生活,理解“观点”

  联系生活经验,耕地要问耕田的,织布要问织女,那么放牛要问?钓鱼要问?上学要问?从而总结出,要向生活中有这方面经验的人请教。

  ③教师小结,感受“艺术之美”

  2.合作学习,趣味讲述

  学习任务:同桌两个人,各选择一个角色,练习讲故事。

  我乃杜处士,非常喜欢书画……

  今天,我赶着牛儿去山上吃草,还没出村子,看见……

  吾乃苏东坡,听说四川有个杜处士,特别喜爱书画……

  (三)环节三:课外拓展,试写题跋,写出“真实之悟”

  1.说题跋

  教师介绍乾隆写在斗牛图上的题跋,理解牧童说的并没有错,但还不够全面。所以,在生活中还是要向有经验的人请教,还可以多请教几个人,让我们了解到的知识,变得得更加全面。

  2.写题跋

  让学生把自己在这堂课中的收获、经验或者启发,以题跋的形式写在下发的斗牛图上。(可以写在前面,作为题;也可以写在后面,作为跋,加深对这节课的理解)

  3.荐书目

  教师推荐——《东坡志林》,这本书记载了苏东坡许多令人捧腹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阅读。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书戴嵩画牛》教学反思12-22

《画杨桃》教学设计03-02

《画鸡》教学设计03-07

《画杨桃》教学设计07-10

画杨桃教学设计03-04

古诗《画》教学设计08-29

《牛和鹅》教学设计08-17

《画杨桃》教学设计优秀10-14

《画》教学设计15篇06-03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