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十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
1、能按要求写同偏旁的字;能正确搭配词语;能对有关词语按事物进行分类。
2、能给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并根据标点符号读出句子的语气。
3、--初步学会按课文内容辨析句子中的逻辑错误。
4、--学会按要求说话写话。
教学目标 :
1、、能按要求写同偏旁的字。
2、能正确搭配词语。
3、能对有关词语按事物进行分类。
4、能给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并根据标点符号读出句子的语气。
教学过程 :
一、--第一题。
1、--说说偏旁的名称
2、--让学生按要求写,看谁写得多。
3、--看一看,这些字与偏旁有什么关系。
二、--第二题,把下面的词语分成四类写下来。
1、--让学生读一读词语,想一想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
2、--按题示把这些词语逐个地写在下面四类中。
3、--让学生说说这些词语分别属于哪一类。
三、--第三题。给句子加标点。
1、--让学生看一看这是怎么样的一段对话。(问答式对话)
2、--给每句话加上标点符号。
3、--读对话,看看标点符号加得对不对。
4、--同桌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
四、--第四题。搭配词语。
1、--让学生仿效例子口头答题,师生共同评议。
2、--进行书面练习,让学生一边连词一边读读,想一想有没有这样的说法。
3、--反馈、校对。
教学目标 :
1、--初步学会按课文内容辨析句子中的逻辑错误。
2、--学会按要求说话写话。
教学过程 :
一、--第5题。说出句子中的错误。
1、--让学生逐句读句子,想一想错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
2、--教给改正的方法。
3、--改正句子中的错误。
二、--第六题。照样子填词,写句子。
1、--指导读懂例句。
2、--让学生口头说一说。
3、--选一句写下来。
三、--第七题。说说写写。
1、--观察小白兔的外形,提醒学生按从头到脚的顺序来说。
2、--让小白兔跳一跳,看看它是怎么走路的。
3、--说一说小白兔喜欢吃什么。
4、--把前面说的连起来说一说,并写下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生活情境中学习,使学生喜欢学习、乐意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连、连减算式的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表达图意,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引新
师:小朋友们,今天谭老师去数学王国游玩,你们谁想去呀?(生:想。)我们就乘坐“口算号”公共汽车准备出发吧!
1、学生看着屏幕口算。(小朋友们,我们认真算对每一道题才可以上车哟!你们能行吗?)太棒了!你们个个都是口算小高手!
2、动画演示,欢迎进入数学王国。(看!数学王国的大门已经打开了,欢迎小朋友们走进数学王国。)
(过渡:首先来到了数学王国的农场,爱劳动的小明连忙跑过去帮叔叔喂鸡呢!)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一)探究连加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1、演示,说图意。演示小鸡图(动态)。请学生仔细观察。
师:看,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多媒体演示5只小鸡在吃米)又来了几只?( 多媒体演示来了2只)瞧,这只小鸡淘气贪玩,来迟了吧?(演示又来了1只)
师:你能将喂鸡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如果学生说不清楚,可重复演示)
(1)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
(2) 师:根据刚才的这些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的问题)
2、看图列式。
师: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板书:5+2+1)
师:结合图,说说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3、揭示课题
师:看这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像这样三个数或三个数以上的数加在一起叫做连加。(板书:连加)
4、学习计算顺序。
师:这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讨论,再汇报)
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演示,在算式“5+2+1”中标明计算顺序。
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相加,然后再把算出来的得数(强调是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这样的计算,也就是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5、出示连加算式练习。(为了检验你们的能力,数学王国的国王想考考你们?)
(二)探究连减
(过渡:小鸡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它们吃的好开心呀!)
1、情境演示,说图意
师:草地上有几只小鸡。看,那几只小鸡吃饱了!(多媒体出示小鸡跑走图)
师:谁能把刚才看到的过程完整地说一说?(仔细观察图画,把你看到的内容说给你的同桌听。)
生:草地上有8只小鸡,先跑走了2只,又跑走了3只,请问:草地上还剩下几只?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
2、提问并列式师:
看图,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师:要求还剩多少只小鸡,你会列式吗?(板书:8-2-2)
师:结合图,说说算式中的8、2、2各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说。)
师:你能给这个算式起个名字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连减”)。(表扬鼓励:你们起的名字和数学家起的名字一样,你们就是未来的数学家!)
3、读算式揭示课题
师:你会读这一道连减算式吗?(指名学生读)
学生一起完整地读出课题“连加 连减”。
4、合作探究,连减运算顺序
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请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如果他说对了,请你夸夸他,如果他说错得不够好,请你帮帮他。
全班交流,小结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算出来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
5、出示连减算式练习(智慧老爷爷也想考考大家。)
(三)初步小结:我们认识了今天的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按怎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板书:从左往右)
(过渡:带着连加连减这两位好朋友走出了农场,我们来到数学王国里的动物乐园。)
三、联系情境,巩固练习
幻灯片出示习题
师:看,白鸽在空中给我们跳起了欢乐的舞蹈。
1、白鸽空中舞(连减练习)
师:热情的小猴给我们摘下红红的大苹果。
2、小猴摘苹果(连减练习)
师: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动物乐园,来到了停车场。)
3、停车场乘车(连加、连减练习)
四、全课总结,拓展运用
师:同学们今天在数学王国的表现真棒,老师请你们去休息一下,吃点东西。)
1、幻灯片出示购买食品习题。
2、小朋友,谁来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是的,今天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会用连加连减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节课我们收获真不少,看来学好数学能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精彩!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三册
教材分析: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思路:
1、课前通过学生欣赏4幅插图,初步了解了课文故事,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插图叙述故事。
2、在学课文前,进行反复的自由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小组读,分自然段读。然后在分角色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抓住了重点语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4、创设情境,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角色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读通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学习生字,并且书写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随机表扬:
(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
(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我也称赞你!)
(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
听了老师的称赞,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 我知道你们都非常的聪明、能干,平时得到的称赞一定少不了。 请同学们用上“称赞”一词来说一句话。
师:(你表现得那么好,的确该得到称赞;发现了别人的优点,是该好好称赞一番啊!)真为你们高兴,得到了那么多的称赞!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目的文章,随机出示:称赞(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让学生问)
4、同学们问的题目非常好,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图,思考课文讲了谁称赞谁?
出示:小刺猬——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
学习生字“猬”跟读正音(注意:词语连读时这个字念轻声)
看图片:我们对刺猬已经很熟悉了,浑身长满了刺,圆滚滚的,可爱极了!可对于獾我们并不了解,那就一起看看它的长相吧!看图片点击这两个生字:“猬”和“獾”都是四只脚的带皮毛的小兽类,所以都是反犬旁。
2、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几遍,读通每句话,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内自习生字,游戏“你指我读”。
三、认读感知(检查自读效果)
1、我能认
认读带拼音的生字词语
刺猬 小獾 板凳 粗糙 但是 泄气 傍晚 椅子 瞧 留下 (学生读,教师及时正音)
认读没带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2、我能记
出示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3、我能读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指名读。
四、书写指导。
1、我发现
出示本课的8个生字,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我会写
每个生字写三个。
五、小结
这节课的收获真不少,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初步知道了课文讲小刺猬和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的事,那他们为什么事而称赞对方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教学内容说明: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文章通过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的天然的野性美,抒发了作者畅游其间的无比愉快的心情。
二、教学设计特点 :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 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帮助学生找准切入点野,由野存疑引导学生探究教材,把自主学习贯穿其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引导他们合作、探究。用自己的想象感悟语言,既重文本,又超文本。使学生的创新 潜能真正得到放飞。
三、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3、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四、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文章的野性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知识迁移
1. 师: 让我们轻松走入课堂,回顾刚刚学过的两篇课文。请同学看复习题(点击)
〔《鸟的天堂》是____的名篇,看出作者____次游览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____给人____的感觉,第二次看到____,是一种____的氛围〕
2. 师生背诵相关段落。
3. 师: 作者以细腻的描写和动静结合的写法让我们游赏鸟的天堂,让我们看看峻青的《第一场雪》有什么特点?(点击)
〔《第一场雪》的特点是____和____,表达了作者_____的思想感情。〕
4. 师:让我们一起重温雪后的美景吧。齐诵相关段落。
5. 师:真好,簌簌的雪声,晶莹的银条,写出作者对雪的喜爱。瑞雪兆丰年寓情于景,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跃然纸上。我们游览了鸟的天堂,又经历了第一场雪,这节课我们游赏索溪峪,看看作者曹敬庄又是怎样给我们介绍索溪峪的美景的?(板书课题)
6、野字为什么加引号?什么意思?在文中寻找答案。
[复习回顾,一方面可以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另一方面回顾写法、进行知识迁移。]
(二)、检查预习,理清思路
1.读准字音,扫清障碍,出示:荡涤 老叟 不拘一格 绵亘蜿蜒等词。
2.学生开火车读、齐读。
3.检查读文,指名读,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
4.学生汇报并板书:山野、水野、野物野、人野。
5.师:在文中哪些找到答案的画一画、读一读。想想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总起句)再看一看,开头和结尾,你发现了什么?(总分总结构)
[通过检查预习,初读理文,理清文章的脉络,领悟作者的布局谋篇的写法特点,初步体会索溪峪的野]
(三)、交流体会、合作探究
1.师: 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作者的思路被你们摸透了,文章的结构被你们理清了,那么通过预习.你们也一定对索溪峪的野有自己的体会,现在就请你把你的读书体会和不懂的问题与你的伙伴交流探讨。
(点击课件,出示问题:交流预习收获,探究作者是怎样写出索溪峪的野的?)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小组学习收获,老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体会索溪峪的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读懂课文,弄清最后的辉煌指的是什么。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描写诺贝尔的两件事之间的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l.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诺贝尔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教育学生学习诺贝尔的爱国情感以及对全世界、全人类的无私的爱和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对和平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诺贝尔将自己的巨大财富贡献给全人类,引导学生体会其心灵之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课外,鼓励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以了解诺贝尔本人;课外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并通过感情朗读以完成本课的教学。
(二)学生学法
自学、自悟、讨论、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最后的辉煌的意思,体会诺贝尔对祖国、对世界、对全人类的无私的爱和奉献精神。
(二)难点
了解描写诺贝尔的两件事及其两件事之间的联系。
(三)解决办法
通过自学、感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及感情朗读突破重、难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自学、自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五、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有关诺贝尔的故事和图片,都有谁带来了?
(教师鼓励搜集资料的同学,请他们介绍自已搜集到的资料,也可通过实物投影将搜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教师总结并导入:那么诺贝尔在他临终之际又为人类做出了什么贡献?(揭示课题并板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或理解生词。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拿不准的字音和生词提出来请其他组同学帮助或教师指导。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可先请一个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1)最后的辉煌指的是什么?
(2)课文是通过哪两件事来描写诺贝尔的?这两件事有什么联系?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议答。
(l)最后的辉煌指的是诺贝尔在他临终之际将他的巨额财产捐助给祖国及全人类,对人类科学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课文写了诺贝尔两件事。一是写诺贝尔是伟大的发明家和举世闻名的企业家,拥有巨额的财产;二是写诺贝尔临终之际将所有财产捐助给祖国及全人类,做为医学教育事业及奖励基金。
这两件事之间是因果关系。正因为诺贝尔创造了将近二百万英磅的财产,才为晚年的捐助创造了条件。
(学生汇报时,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其他小组补充。)
4.你觉得诺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l)学生默读勾画理解。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学生采用读句子、抓词语、谈理解的方法汇报交流,彼此相互补充,教师适时点拨。)
(4)指导朗读。朗读时重点指导学生抓句子,以体会诺贝尔对事业的执著以及对祖国、对全人类的无私的爱。
(四)学生质疑,谈感受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谈感受后,教师总结。)
附: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的:
1.认识13个生字,做到会认、读熟,鼓励学生看上下文随文识字。
2.掌握10个生字的音、形、义,能自主分析字形,并能在田字格内规范书写。
3.熟读课文,通过讨论问题“为什么大家说马莎长大了?”懂得长大的标志不在外表“像”,而是要“懂事”——关心他人,承担责任。
教具准备:录音机,实物投影仪,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生齐背《我长大了一岁》。
教师:长大了一岁,多高兴呀!有一个叫马莎的小朋友也想快快长大。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马莎长大了》(板题。齐读。“莎”字注上拼音)“莎”是一个新的生字朋友。大家一起拼拼音节,认认字。
二、识字,初读课文:
1.自己试着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2.听读识字。
师:大家听着录音,用心记你不认识的生字的名字(放录音)
你打败了哪几只“生字拦路虎”?请大声喊出它们的名字。(将扫描的课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学生交流:我认识了第几段第几行的什么字)
谁还有不认识的字?大胆找出来。(学生反馈不认识的字)哪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就由他来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教他,(课堂营造生生互动的氛围。如果遇到未在生字表内的生字,如:卷、像、鞋等,教师可发问: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名字的?如有学生提出是根据上下文猜出来的,可对这种方法表扬鼓励)
3.出示词语(课件显示。从课文中将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摘出来,生字设置成红色,带拼音,两个多音字“发”“觉”设置成蓝色,如下:穿上 头发 有一次 扫地 干净 回家 倒水 懂事 但是 全家 觉得)
全班齐读,遇到穿彩色衣服的生字,用心记一记(当学生读到两个多音字时,教师提醒一下,这两个字另外的名字叫什么。) (词语接龙:男、女生轮流读。)
4.出示13个生字(课件显示。将每个生字放在一粒种子中,学生每读对一个字,种子就破土而出,长成小芽芽。) 师:这几个生字非常调皮,它们钻到了小种子里,小朋友读对了,种子就会变成小芽芽。你觉得哪个生字最难记,就勇敢地站起来读。(全班活动)
(游戏:生字卡片开火车。)导语:小司机,快坐好,生字卡片开火车,呜——(火车头到哪一行,哪一行开火车读。)
三、读通课文,读熟课文
1.谁想读第一自然段?怎样才能长大呢?马莎想了好多办法。咱们赶紧看看吧!(将第一幅图板画在黑板上)
2.图文结合,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马莎想了哪些方法?(学生交流图意。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她穿上**的高跟鞋,又学姑姑的样子,把头发卷成卷儿……”引导学生读这句话,教师重点指导好“卷成卷儿”这个词。) 看到这样打扮的马莎,大人们是怎么说的?(指导朗读时,考虑到学生不能模仿大人的语气,因此教师有必要做一下示范并加上动作)。随之请1~2名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继续范读,然后再个别读,全班读。) (交流体会:咱班小朋友对马莎说点什么?在讨论中使学生感悟,成长的关键不是外表“像”) 马莎又去干什么了?(同时出示第二、三幅图)
3.图文结合,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交流图意)谁能看图说一说?(随着学生交流的次序,引导学生自己小声读读找出相应的段,然后组织汇报展示。将两段活动分别打在投影仪上,根据学生读书的次序,相机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指导学生读好“就学着**的样子把地扫干净了。”做到通顺、不漏字、不添字。另外,还要指导朗读**的话,教师可这样引导:“哪个小朋友能像妈妈那样,读读**的话?”读完后,请学生评一评,发挥以评促读的作用。第四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学生容易加上“好像是”。在读之前,教师提醒学生看准每个字去读,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组织男女生比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女生或男生想读谁说的话,就读一读。将**的话和爸爸的话,分别出示在屏幕上。引导学生注意:爸爸、妈妈夸小马莎的话一样吗?哪儿不一样?为什么他们说的话不一样呢?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成长的关键是要懂事——关心他人,承担责任。)
爸爸说马莎长大了,大人们也是这么想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4.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组织交流:为什么大家说马莎长大了?
四、拓展活动:
马莎以后自己会怎么做?(采取多种形式可以说,可以演……)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能够正确认识16个汉字,读准字音,分清字形。
2、能够根据图画初步了解这些字的意思。
教学重点及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东”、“西”、“男”、“北”四个主要方向。
2、利用图画和生活实际理解“前”、“后”与“左”、“右”是相对的。
3、16个字每8个一组,指导学生诵读,利于感悟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所需课时
两课时
课前几分钟和学生交流
教师自我简介:
1、姓名:许睿
2、单位:郑州市教委教研室
3、职务:语文教研员
请学生自我介绍或向老师提问:
1、学生的姓名、年龄、爱好……
2、入学后的感受……
3、面对教师此时都想说些什么……
以上两个程序的目的:缓解师生关系陌生而紧张的教学气氛,努力和在坐的学生沟通;增进彼此间的相互了解,使教学中师生间能更好的互动、交流、合作;创设愉快、、自由、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融洽、亲密、友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1、愿意和老师交朋友吗?愿意和老师合作上一节课吗?
2、愿意认汉字吗?前一段的学习中认过汉字吗?都认了那些汉字?
3、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过去认过的汉字(出示字卡)。
4、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些汉字好不好?
5、让我们共同学习汉语拼音部分的'《认一认4》(出示板书)
二、出示课文情景图:
1、每幅图都找个学生说说意思。
2、借助拼音读准16的汉字.
3、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分组开火车读。
三、解释每组词语的相对意义:
1、先提问,让学生试着说说一对或一组词语的意思。
2、教师进一步讲解,如:卧——躺、立——站、入——进。
3、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日出东方,日落西山。”
4、“前后、左右”是相对的。(可让学生上台表演)
四、反复认读16个汉字:
1、出示字卡,打乱顺序,分组开火车读。
2、集体齐读。
3、指名认读。
4、集体看图拍巴掌有节奏的诵读。
5、自己随意朗读。
6、联想情景图画面,集体背诵16个汉字或抽查个人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一、继续学习《认一认4》,做“找朋友”的游戏。(拼音、汉字连线,学生演板)
二、提问:《认一认4》汉字歌?然后大家齐背。
三、提问: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16个汉字的?
四、提问:谁能说说,16个汉字的特点?(一人说一个即可,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
五、提问:能将这16个汉字组词吗?(分组讨论一下再发言)
***谁说得好就奖给谁一朵小红花或五角星。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3、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卡。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对这几个小动物一定很熟悉吧,谁能讲讲关于这几位小动物的故事?小朋友们能够从课外书中读到这么有趣的故事,真令人羡慕!今天我们也要来读一个童话故事:《酸的和甜的》,小朋友读读课题。想了解这个故事吗?
二、初读课文
打开书74页,自已边看图边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请教大枫叶,遇到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
三、同桌互读
如果你的伙伴读得好,你就给他一个顶呱呱称赞他,如果他有困难,你就帮助他。
四、发现生字
小朋友们,在这个故事里藏着好多咱们还不认识的生字呢。
你们发现他们了吗?自己找到读一读,看看你能不能和它交朋友?
五、看图感知生字
小朋友,生字们都等不及了,它们想知道最先认识它们的是谁?
出示图一,识字,学文:
1、图一:葡萄架下,有一只狐狸。他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点击狐狸,出示狐狸、 葡萄、酸。)
2、观察生字,说说自己的发现:
相信小朋友已经和它们交上朋友了,咱们把这些字放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里去, 快去读读吧。
4、指导朗读第一段。重点:狐狸的话。
出示:狐狸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多种形式读。
请小朋友再来看看大屏幕,还有些生字想见小朋友呢。
出示图四,识字,学文:
1、出示葡萄图,识字串、迫不及待,说说你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地记住他们?
这几个字藏在课文的第4自然段里呢,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考考自己,你还认识他们吗?
2、出示: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比较朗读。
3、朗读第四段。重点:小兔子的话。
4、小兔子怎么知道葡萄是酸的?(听小松鼠说的。)小松鼠又怎么知道的?(听狐狸说的。)
(他们俩都是听别人说的。板书:听──酸)
5、实践活动:
小朋友桌里藏着的糖是老师最爱吃的,甜极了,小朋友想吃吗?说说你吃到的糖是什么味道?
6、小朋友都通过自己的亲口品尝,得到了结论。可是小松鼠和小兔子去尝了吗?小朋友一起来读一读5、6自然段,读完以后,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7、聪明的小猴子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同桌练读,表现猴子怎么吃葡萄的。
小猴子吃得多香啊,小松鼠和小兔子呢?三个小伙伴最终通过自己的亲自尝试,得出了结论:板书:吃──甜。
六、出示图八(图上第八段文字,配音。)
1、这里边有一个新的生字朋友,找到了吗?
2、回忆狐狸的话: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理解:硬(狐狸坚持说这葡萄是酸的。)
3、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你能帮助小松鼠和小兔子想想原因吗?
小朋友可以和小组的同学一起商量商量。
(狐狸吃不到葡萄,也不想别人吃到,就故意说葡萄是酸的。小松鼠和小白兔轻信了狐狸的话,差一点就错过了这一顿美餐。他们最后还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七、小松鼠和小兔子又在说话了,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八、自由读全文
小朋友们可以自己读,可以和你喜欢的伙伴一起读,可以向你的学习对手挑战读,还可以邀请老师一起读。一边读一边想,你愿意扮演哪一位小动物,注意它们的语言。
九、自由组合表演课文
小朋友可以用课文里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赶快去尝试吧!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识字
1、摘葡萄,读生字。
2、口头组词、运用。
3、和学习伙伴自由交流词语,联系生活实际。
二、我会写
1、能干的孩子不仅会读,而且还会写呢,你认为哪个最难写?哪个最简单?告诉你的同桌吧!
2、学生讲述,老师配合以范写。
3、试听写一、两个字。
三、分角色表演课文(展示)
1、学生评委评分。
2、总结颁奖。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一、教学内容:第1、2页
二、教学目的:经历分苹果的实际操作,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与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明白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三、教学重点: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竖式中商的位置。
五、教学关键:理解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六、课 型:新授课。
七、教学方法:讲授、实际操作
八、教具准备:学具材料
九、教学时间:一课时
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这里有20个苹果(板书20个苹果),每盘放5个(板书),可以放几个?
学生在自己本上做练习。集体交流。不论什么算式,只要学生能把计算过程说合理就行。
(二)新授
(1)学习用竖式计算。
针对20÷5=4讲解。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解答。就是竖式。有几个苹果?写20,除号就用一个新的符号来表示,在外面写5,教师板书。说说竖式的含义。如何来计算呢?几和5相乘得20。四五二十,4写在什么地方呢?4就是我们要求的得数。到这儿不算完,还得检查一下对不对。如果每盘放5个,放了4盘,共需要几个苹果?怎么算?四五二十,写上20,20-20=0。等于0说明什么?20个苹果,每盘放5个,正好放4盘。看20÷5=4 复习每部分的名称。看竖式知道每部分名称。
(2)试一试
集体做第一个式子。假设有8个苹果,平均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写。8除以4等于2,如果每盘放4个,放了2盘,需要几个苹果?二四得八。最后等于0。
(三)练一练
(1)做试一试的第二个式子。找学生上黑板做。简单说说计算过程。再练习剩下的两个式子。做完了再出几个题练练。
(2)延伸
如果20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有时间的同学可以想一想,算一算。留作思考题,课后做做。
(四)总结
20÷5=4还可以表示成竖式,用竖式来计算。除法都可以表示成竖式,用竖式来计算。
(五)课堂练习:用竖式计算
24÷6 42÷7 64÷8 72÷9
(六)作业:p1试一试
板书: 分苹果
20÷5=4
竖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教学目的】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4、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1、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2、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自主、合作、探究。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索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
课件展示: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
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东坡)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清·刘嗣绾)
再看几幅富春江的图片,看后用最精炼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美。)
这一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富春江山光水色的短文──《与朱元思书》。(课件展示:课题)
二、作者作品简介
课件展示:
吴均(469~520),一作吴筠,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
本文选自《 》,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三、范读课文
1、学生边看大屏幕边听课文范读。有三个任务:注意字音、语速、语调。
2、检查学生听读情况。课件展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认读后,再齐读一遍。
韵 柯 飘荡 负势 轩邈 泠 嘤 缥碧 横柯 窥谷 鸢 和鸣 戾天 息心 经纶
四、学生自读课文,有三个任务
1、熟读课文,争取背下来。
2、对照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
3、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描述富春江的美景。
五、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一段。
⑴ 解释词语:风烟 共色 从流飘荡 许 独绝
⑵ 齐读本段后小结: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奇山异水。
⑶ 总结本段写法,展示:本段有写景、有叙事、有抒情。请指出来。
⑷ 对照板书,速背本段。
2、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二段。
⑴ 解释词语:缥碧 直视无碍 急湍 奔
⑵ 齐读本段后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之清,水之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展示两幅富春江的图片,分别让学生用原文描述。然后比较两句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看写法有什么不同。
⑶ 齐读并速背本段。
3、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三段。
⑴ 解释词语:寒树 负势竞上 轩邈 泠泠 相鸣 戾天 息心 经纶 忘反 横柯上蔽 交映 见
⑵ 小结二、三段写法。学生根据板书速背本段。
⑶ 研读最后四句。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这四句犹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这是明与暗的辩证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贵中的人们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种种不便,但他们的快乐确实难以比拟的。
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课文,余味无穷。
六、欣赏图片,巩固课文内容
1、从整体色彩看,最合适的原句是什么?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请看图片中的水,用原文中的哪几句描述最合适?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请展开想象用原文中的句子描述。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七、学生质疑
请同学们提出疑问。解决后,完成作业。
八、作业
1、下列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缥碧piǎo 无碍ài 泠泠作响líng
B、飘荡dàng 急湍tuān 嘤嘤成韵yīng
C、轩邈miǎo 经纶lún 鸢飞戾天yuān
D、横柯kē 窥谷kuī 好鸟相鸣míng
2、下列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凭依)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筹划)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指向)
3、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我泛着小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听任它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流猛浪,比箭还飞得快,又像奔马一样。
C、好鸟相呜,嘤嘤成韵。美丽的鸟儿在相互对叫着,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二、填空题
4、《与朱元思书》选自《 》,作者 。本文是 文,多处使用了对偶句。结构是 式,总写的一句是
5、对偶这种修辞方法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
②
③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十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