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03 11:01:2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略读课文《夸父追日》,选读课文《除三害》和一个语文园地。本单元主题内容浅显易懂,可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生分析]

  对于这些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学生以前有所了解,但对于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和常识性知识理解上有些偏颇。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教学设想]

  1、师生共同搜集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2、与文本充分对话,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学习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5个字;

  2、通过复述和表演把握课文内容,积累生动的语句;

  3、收集相关资料;

  4、写单元读后感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学习本组课文之前,教师可布置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搜集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一方面激发学生读文学文的积极性,同时也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

  和“习作”训练奠定基础。

  二、基本策略

  1、引导学生朗读默读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组内研讨,组际交流等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2、通过复述、排演课本剧、故事会等语文活动,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及口语表达能力。

  三、各有侧重

  (一)《古诗两首》

  1、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后面提供的注释,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

  2、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收集民间故事,也可以让长辈们给自己讲一些民间故事或传说,开展故事会。

  (二)《西门豹》

  1、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重点抓住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提出共性问题,共同研讨。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几个能整合课文内容,思考价值比较大的问题共同讨论、探究。比如,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熟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为课文中没有描写语言的其他人物(官绅等)加上语言,再进行表演。表演时还要注意加上恰当的表情,适当准备一些道具。

  4、排练课本剧,评选最佳演员。

  (三)《女娲补天》

  1、重点抓住学习伙伴的“女娲真了不起”展开,让学生找出具体词句体会女娲补天的艰难。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故事,记住故事的情节和重点词句,把课文内容变成自己的话。

  3、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

  (四)《夸父逐日》

  1、自学感悟。学生通过自己的默读、朗读、思考或与同学讨论交流来读懂课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

  3、小练笔。

  四、交流展示

  1、把课内和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搜集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活动。

  2、以小组为单位评选“故事大王”,为学生授予荣誉称号。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留心、艳丽、苏。醒、湿度、娇嫩、适宜、需要、昆虫、传播、植物学家、修建、陆续、大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过程与方法:

  1、小组合作、师生合作学习探究;班级读、评、讲、议。

  2、课文讲读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个别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花钟。

  三、教学策略

  《花钟》是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的一篇课文。作者细心观察,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并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不同的花开放时独有的姿态美描写得淋漓尽致。作者怀着一颗好奇心,进一步探索了开花的时间为什么不同,又在文章最后写出了花钟是怎样做成的,全文结构清晰,叙述精当。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还要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态度,激发学生观察、记录的热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紧扣不同花朵姿态、开放特点来进行拟人化描写的。

  四、教学过程

  (一)梳理预习成果,引发学生质疑

  1、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花钟的组成、花开的原因、花钟的制造。

  2、引出质疑:花钟是什么样子的?花钟又是怎么工作的?

  (二)走进文本、深入探究

  1、品读第一段,了解花钟的组成。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花钟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来看第一自然段。

  (2)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三句。我请三位同学来读一读。

  (3)第一段三句话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你发现了吗?

  预设:学生没有关注到中心句。

  教师追问:第二句话在第一段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预设:学生关注到了第二句是中心句。

  教师小结:第一自然段都是围绕着第二句话写的。

  (4)教师引导:文中说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请你在文中用横线画出花的名称。

  学生从文中画出: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5)教师提问:请你读读这句话,和书上相比你喜欢哪种表达?

  课件出示:所有花都是“开放了”的句子。

  预设:学生说不好,因为没有原文美。

  教师引导:原文是怎样写,就写出了美呢?看看图,再看看书上的原文,有想法了吗?

  预设:都是写开花,但是用不同的方法来写。

  教师引导:牵牛花是什么样的?蔷薇呢?再结合图片上花朵的姿态想一想。

  预设:牵牛花就像喇叭,所以写它开花时就写了“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教师总结:把花当做人来写,抓住了花的特点,这样语句就更生动了。

  (6)自由朗读描写花的语句,和同学交流你最喜欢哪种花?

  ①当学生谈到“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在学生谈完喜欢这句话的原因后,随机问:做做吹喇叭的动作?牵牛花吹起小喇叭在说什么呢?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②当学生谈到“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引导学生理解“艳丽”“绽开”。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蔷薇的妩媚风姿读出来。

  ③当学生谈到“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引导学生关注“从梦中醒来”,问:我们每天早上都从梦中醒来,在这里,作者把睡莲当成谁来写了?指导朗读。

  ④当学生谈到“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看图,加上自己的形容,说说:午时花怎么样地开花了?或什么样的午时花开花了?想象着它开花时的样子再来读这个句子。

  ⑤当学生谈到“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重点指导对“欣然怒放”一词的理解。

  师:看到这幅图,看到它的花开得这么美是什么心情?“欣然”就是心里很快乐。那“怒”是什么意思呢?在不明白字的意思的.时候,可以查字典。出示课件:怒:①生气,气愤:怒容满面。②气势盛:草木怒生。

  师:气势很盛,万寿菊尽情地开放,快乐地开放,就可以称为欣然怒放。指导读出花开的气势。

  ⑥当学生谈到“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理解“苏醒”后,指导朗读这句。

  ⑦当学生谈到“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做动作表演“舒展”,想象月光花“舒展花瓣”时的样子。指导读出花儿的娇嫩。

  ⑧当学生谈到“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看图说一说,它会怎样地开花?指导朗读。

  ⑨当学生谈到“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提问:“什么叫‘含笑一现’?”随机出示一组昙花从开到谢的图片:昙花从开花到花谢仅仅三个小时的时间,在这三小时中,经历了开花到花谢的全过程。虽然短暂,但却把它最美的笑脸展现给我们,这就是——含笑一现。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句子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的表达,不同的花有不同的姿态,体会作者用词精准、生动。

  (7)教师引导:师生配合着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要读出不同花的姿态美)

  师引读:凌晨四点,牵牛花五点左右,蔷薇——

  提问:老师读的部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表述的准确)

  预设:学生关注到了时间的不同。

  教师反馈:正是因为这样,才能让这些花组成“花钟”。

  预设:学生关注到了“凌晨”“中午”“傍晚”等时间词和“左右”这样表示不确定意思的词。

  教师小结:这些词语让我们明确了不同花大概在何时绽放,这些词语表示的时间看似模糊,但用词准确。有些句子没有“左右”这个词,也不代表就是准时准点开,但都加这个词就会显得重复过多了。看来作者的遣词造句是很严谨的。

  (8)同桌两人合作读第一段,练习背诵。

  (9)教师出示课件:

  下午五点,紫茉莉_________。

  半支莲,在早上十点_______。

  ___的芍药花在早上七点____。

  教师引导:请你仔细观察,想象它们开花时独特的风姿,把句子补充完整吧。学生补充句子。

  预设:学生语言单调。

  教师引导:如果你是花朵,当你开放时,会希望大家怎样夸赞你呢?想象一下,再来补充这个句子吧。

  预设:学生依据花朵特点写出了不同的开放姿态。

  教师评价:你善于观察,抓住了花朵的特点把它绽放的瞬间说得活灵活现。

  [设计意图]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要把观察到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一些表达方法及恰当的语言写出来。

  2、细读第二段,了解花开不同时间的原因。

  (1)请两位同学读课文,一位读第一句,一位读剩下的部分。其他同学思考,有什么新的发现。

  预设:前边是问题,后边是回答。

  (2)师小结:像这样前边提问、后边回答的自然段,我们叫它因果段式。这样的段落可以让我们获得问题的答案。

  (3)请你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为什么不同的花有不同的开放时间?用直线画出原因。学生默读画线。

  小结: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和昆虫活动时间相吻合。

  教师引导:昙花的开放是文中举的例子,文中概括地说了影响花开时间的原因,你能找到吗?

  (4)教师提问:请你读读描写昙花开花的句子,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它为什么只在九点左右开放。

  [设计意图]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因果段式并练习提取关键信息,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明“昙花一现”的原因,实现能力的提升。

  3、略读第三段,花钟的制造。

  教师提问:请大家自己读这一段,有一些词语如果去掉了,表达的意思就与原文完全不同,产生科学性错误,快用你的火眼金睛找出来吧。

  生反馈:陆续、刚刚、大致。陆续,表示先后出现;刚刚,表示观察时间要恰当;大致,表示不是非常精确的时间。

  小结:这些词语让文章的表述更具有科学性,现在用朗读让我们知道花钟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发现,体会科普文的用词准确和精确表述,再通过读的形式展示,让学生在心里留下痕迹。

  (三)总结学法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花钟,了解了花钟是怎样为我们大致报时的,还知道它是怎样被做出来的。其实只要你认真观察、积极探索,就会发现身边的事物有着无穷的奥秘正等着我们去发现。今天我们还练习了抓住花朵特点,写出不同花开放时用不同的语言去形容它的独特美,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要学以致用。

  (四)布置作业

  1、摘抄第一自然段中描写花朵开放的语句。

  2、抓住花朵的特点,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花开放时是怎样的。

  3、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花钟》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下这几个方面的思想:

  一是合理运用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我们明白,语文课程资源相当丰富,它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在教学《花钟》时,学生除了从教材上获取信息之外,我有意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带给了有关花钟和有关各种花的信息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体验、感悟教学资料,尤其是课前,我要学生去查找有关不一样的花在不一样时间开放的资料在课中交流,使课内外相结合,使语文学习走向生活,另外,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阅读期盼,从最搞笑的段落学起,打破了顺序式的教学模式,并对文中的资料进行了取舍,突出了重点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二是突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用心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潜力,因此,我在进行《花钟》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比较、理解、感受多样的句子表达方式,更是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潜力,尤其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象、生动、具体的描述方法,让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在理解、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教师只是在阅读实践中,让学生自我建构,学会阅读。

  从学生的角度去看教师的教学效果,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在本节课的40分钟,学生对学习始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这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去感受,去发现。欣赏了花钟画面,让学生感受到了花钟的美,科学家做法的奇妙,并通过两个句子的比较,让学生通过读、辨,感受到了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更为重要的是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搞笑的语言激起美的愿望。

  2、学生经历了可贵的情感体验。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展示了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是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课上,我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更加产生了对花钟、对各种花的喜爱,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3、让学生充分的语言实践。国家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潜力”。而课堂教学应是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主战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不仅仅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注重朗读、默读等综合感知的潜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合作交流、处理信息的潜力。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各种不一样形式的读,对各种花开放的样貌的想象,省略号的揣摩以及师生共同合作的读写结合,都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不足之处:刚刚接任的班级,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培养还不够到位,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对字词的教学所用的时间较多,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规范书写汉字,积累优美词语,并学以致用。

  2、通过归类巩固,灵活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3、培养学生喜欢学习字词的情感,养成主动积累字词的习惯,热爱祖国的丰富语言。

  教学重难点:

  通过归类巩固,灵活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童心小广播

  1、学生根据单元内容安排小组进行童心小广播

  2、主持人:童心小广播开播了,请大家端坐静听。有请小广播员

  3、小广播员广播:我的广播题目是……谢谢大家倾听。

  4、掌声后主持人小结:感谢同学的精彩广播,请下一组小组

  的广播员做好准备。

  二、闯关游戏

  第一关:认一认,读一读。初读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组内合作读生字。

  (断、楚、孤、帆)

  2、小组汇报。

  第二关:我是识字小霸王

  1、把拼音去掉,组成词语,小组内再读。

  (中断、楚江、孤帆)

  2、全班齐读。

  第三关:火眼金睛辨得清。

  (孤——狐)(继——断)(帆——凡)

  第四关:我是小小书法家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和写法。

  2、老师示范指导写字。

  3、学生练习。

  4、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三、小结。

  大家的识字本领真高,其实我们学习的方法还有许许多多的,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四、布置作业:

  完成写生字

  板书: (孤——狐)(继——断)(帆——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通过归类巩固,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

  2、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童心小广播

  主持人:童心小广播开播啦!现在有请***同学上台,请同学们端坐静听。

  ***同学上台

  主持人:谢谢***同学,……(主持人根据同学分享的内容进行点评)

  二、闯关游戏

  第一关:认一认,读一读。初读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组内合作读生字。

  (蓝、懒、披、划、威、武、拣、颜、形、状、渔、料、辈)

  2、小组汇报。

  第二关:我是识字小霸王

  1、把拼音去掉,组成词语,小组内再读。

  (蓝色、懒洋洋、披甲、威武、拣东西、颜色、形状、渔料、祖祖辈辈、)

  2、全班齐读。

  第三关:火眼金睛辨得清。辨字组词

  蓝( ) 懒( ) 拣( ) 形( )状( )渔( )

  篮( ) 赖( ) 栋( ) 型( ) 壮( )鱼( )

  第四关:我是小小书法家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和写法。

  2、老师示范指导写字。

  3、学生练习。

  4、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三、小结。

  大家的识字本领真高,其实我们学习的方法还有许许多多的,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五、布置作业:

  完成写生字

  板书:

  蓝、懒、披、划、威、武、拣、颜、形、状、渔、料、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通过归类巩固,灵活运用。

  2、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一、童心小广播

  主持人:童心小广播开播啦!现在有请***同学上台,请同学们端坐静听。

  ***同学上台

  主持人:谢谢***同学,……(主持人根据同学分享的内容进行点评)

  二、闯关游戏

  第一关:认一认,读一读。初读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组内合作读生字。

  (汇、欣、赏、映、挡、视、线、浸、献、药、材、软、刮、舌)

  2、小组汇报。

  第二关:我是识字小霸王

  1、把拼音去掉,组成词语,小组内再读。

  (汇成、欣赏、反映、挡住、视线、浸透、献出、药材、软绵绵、刮过、舌头)

  2、全班齐读。

  第三关:火眼金睛辨得清。辨字组词

  党( ) 映( ) 材( )刮( )浸( )

  赏( ) 影( )村( ) 敌( ) 侵( )

  第四关:我是小小书法家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和写法。

  2、老师示范指导写字。

  3、学生练习。

  4、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三、小结。

  大家的识字本领真高,其实我们学习的方法还有许许多多的,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六、布置作业:

  完成写生字

  板书:

  汇、欣、赏、映、挡、视、线、浸、献、药、材、软、刮、舌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4

  课时目标:

  1.理解文章寓意,体会托物言志的妙处。

  2.通过分析文本,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脱俗的情怀。

  重点:理解文章寓意,体会托物言志的妙处。

  难点:通过分析文本,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脱俗的情怀。

  项目过程:

  一、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陋室的(作业本任务一)?

  描写角度具体句子特点表现手法

  景

  情趣高雅

  2.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其用意是什么?

  3.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思考探究二)?

  作者为什么将“君子居之”略去(作业本任务四⑴)?

  板书设计

  小结:本文在立意手法上托物言志。“托”的对象是“室”,表现的是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重视自身修养的志趣。

  4.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个人理想寄托于“莲花”(作业本任务三)。

  知识卡片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常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颂扬奉献精神。将“莲”人格化,寄寓自己不慕荣利富贵、洁身自好的操守。

  “莲”之特点“莲”象征君子写法

  出淤泥而不染不为世俗所沾染,独善其身(洁身自好)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本文的.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还要提到其他两种花呢?作者对这三种花持什么态度?有何用意?

  花象征品质感情作用

  莲花(周敦颐)花之君子者

  菊花(陶渊明)花之隐逸者

  牡丹(世人)花之富贵者

  “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怎样理解“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思考探究三)或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的(作业本任务四⑵)?

  板书设计

  小结:《爱莲说》描写莲,意在借花喻人,通过对莲的赞美,歌颂坚贞的气节,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委婉地批判了社会上追求功名利禄、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

  二、比较阅读

  1.朗读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思考探究一)。

  2.你认为周敦颐与陶渊明的处世态度不同之处在哪里?

  三、拓展延伸

  刘禹锡是唐代颇具人格魅力的一位诗人,以“清丽豪健”的诗歌风格被后世尊奉为“诗豪”。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任务(作业本任务二)。

  四、课后拓展

  各种版本的教材都将刘禹锡的《陋室铭》和周敦颐的《爱莲说》组合在一起,请你探究其中的原因(拓展二)。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5

  课时目标:

  1.理解并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2.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性

  重难点:理解并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项目过程:

  一、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隔膜》《多收了三五斗》等。他先后主持编辑过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二、体会语言

  1.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再找出来做品析(思考探究二)。

  句子: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2.阅读课文最后一段,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下列加点词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作业本任务三)。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⑴常常……常常……

  ⑵凡是……都要……

  3.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思考探究三)。

  例子: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4.本文的语言也有“如话”的风格,请举例说明。

  例子: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

  例子: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5.作者在叙述中不仅加入自己的评论,还引用古语名言。

  在文中将这些名言划出来,小组合作说说它们的意思,说说这些名言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6.作者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的形象?文章是如何表现的?

  板书设计

  三、课堂小结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品格,宽厚待人,严格要求自己。

  四、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吕叔湘的《怀念圣陶先生》,文章写了哪些事?从中你还看出叶圣陶先生哪些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6

  课时目标:

  1.运用略读方法,概括出人物与小茅屋之间的事件,理解记叙的顺序。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构思的巧妙,学习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写法。

  重难点:

  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构思的巧妙,学习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写法。

  项目过程:

  一、预学检测

  给黑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了解助词(作业本预学二)。

  二、写法探究

  1.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作业本任务一⑴)。

  知识卡片

  悬念即在文章中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对故事情节、人物命运急切期待和热切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激发读者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情节的发展变化持有一种急切了解和期待的心情。目的是吸引读者注意力,引人入胜。

  2.通过梳理思维导图,你是否发现了本文构思的巧妙之处?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作业本任务一⑵)。

  构思巧妙之处:

  表达效果:

  三、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知识卡片

  顺叙:按时间顺序叙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发展过程,行文自然流畅、脉络清晰。

  倒叙:把后发生的`情节或结局提到前面来叙述,然后按照时间先后来写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常会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情节更曲折,内容更充实。

  1.以“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为顺序,复述故事情节,说说其记叙顺序。

  明确:课文描写的顺序:“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瑶族老人借住小茅屋——“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妹妹照看小茅屋——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过夜盖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行踪为线索,一晚一早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采用顺叙。其中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解放军盖小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是插叙。

  2.按小茅屋修建、维护的先后顺序列表,展示文中人物与小茅屋之间的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作业本预学一),说说其记叙顺序(作业本任务一⑶)。

  十多年前解放军战士路过修建小茅屋

  十多年前的第二天以后梨花姑娘常常来照料小茅屋

  前几年梨花出嫁后梨花姑娘出嫁后妹妹接着照管小茅屋

  上个月瑶族老人借宿,回报小茅屋

  暮色中到第二天早晨“我们”路过借住,修葺小茅屋

  明确:从小茅屋建造和维护的过程来看,采用倒叙。

  3.比较两种记叙顺序,思考讨论课文采用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采用倒叙的作用: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板书设计

  驿路梨花

  小茅屋的主人是谁?(悬念一)

  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误会一)

  主人家到底是谁?(悬念二)

  哈尼小姑娘是主人。(误会二)

  解放军为什么要盖小茅屋?(悬念三)

  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作用:这样写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四、作业设计

  完成《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和《驿路梨花》的阅读概要表(任务一③)。

  篇目文体评价性词句事件感受或评析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驿路梨花》人物

  事件

  环境

  思考写人记事散文和小说的阅读策略。

  文体叙事散文小说

  情节

  线索

  顺序

  结构

  阅读策略

  五、方法小结:

  略读写人记事类文章应关注标题、开头、结尾,明确文体,抓表明人物特点的词语和评价性语句,抓段首或段尾(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梳理文章要点,把握内容大意。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7

  内容简介

  本单元有一首古诗《静夜思》,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小小的船》是一篇韵文,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激发儿童朗读的兴趣,驱遣他们的想象。《阳光》这课给我们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斓的图景,让孩子明白这一切都是阳光的功劳。《影子》与《比尾巴》是两首小儿歌,读起来亲切上口,活泼俏皮,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 识字

  模块二 理解内容

  模块三 写字

  模块四 口语交际与习作

  第二部分:读整本书教学──《挤不破的房子》

  第三部分:语文实践活动──猜猜我画的器官

  第一部分 教科书教学

  学习目标

  认识54个生字,会写18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感受诗歌和课文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使学生生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高贵

  模块一 识字

  1.通读课文,让孩子在文中圈出本课的生字宝宝。读完两遍后,并让学生给生字注上拼音。这样又强化了学生对生字的一遍认识。

  2.同桌互相学习生字,让同桌讨论认为简单、会认的生字,并用符号标记下来。还要找出你们认为难记的生字,并一起想办法记住他。

  3.检查识字情况:让同桌的代表说出你们都会认的生字,并说出你们认为难记的生字,说出你们识记的方法。如用加一加的方法:吧:口+巴用减一减的方法:影──景。或用换一换:很──跟。通过让学生总结识字方法,这样锻炼了学生自己认字的能力。

  4.能过游戏检查对生字的认字:做了拼音卡片和生字卡片。以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去找对生字。这样有趣地激励了孩子认字的能力。

  【设计说明:本单元的字稍有一些难度,在识字时多对学生灌输识字方式,多对识字方式进行训练,相信学生会在识字上有提高。】

  模块二 理解内容

  1.预习的指导:学新课之前,先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并圈出本课的生字。

  2.初读课文:让学生标出本课的自然断,同桌以一人读一段的形式去读,这样锻炼了同桌的合作学习。

  3.精读课文:学生熟读后,创设意境,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语境,如《静夜思》,这首诗写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引导学生说说想念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让学生试着去读一读。

  4.句子的分析:在课文中,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式,并读出来,个别指导,进行比较读。如:陈述句怎么样,问句该怎样读。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

  【设计说明:初步感知课文,让学生通过课文,初步感受祖国的美好河山,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模块三 写字

  书写生字时,让学生做到三个一,学生坐十分钟还可以,不一会就趴下了,只能及时给孩子纠正。可以用奖励的方式,如写字之星了,评选前三名,这样可以让孩子做到正确的写字姿势。

  教写生字,把生字写在黑板上,每个生字易写错的笔画用彩笔勾画出来。这样加深孩子的印象。那些易错的生字,也可以编成小故事让孩子去记。如车:是这样记的:横(车头)撇折(车尾)横(轮胎)竖(开起来了)这样比较有意思的就记住这个生的笔顺。

  【设计说明:写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学重点,学习汉字并写好汉字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必备的素质和基本能力的体现。本单元继续对学生进行各个笔画的教学,让学生对书写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及时纠正书写习惯。】

  模块四 口语交际与习作

  本单元练习孩子的说话能力,开始让学生学写句子,为了让学生慢慢接触句子,我就开始让学生写一些简单的句子,可以利用上课前的十分钟,写一句,我说的话。如:弯弯的月儿像小船,让学生用拼音写出来。也可以,自己写一句想说的话。

  “这样做不好”是人们对不良行为进行劝说的通常说法。文中第一幅图是几个小男孩在草地山踢足球,一位大姐姐在旁边劝他们不要在草地山踢足球。第二幅图上一位阿姨在洗萝卜,水龙头开着,盆里的水哗哗的往外流,一位朋友看见了,劝说阿姨要节约用水。

  教学的重点是学生通过讨论弄明白“在草地上踢球”和“浪费自来水”这两种做法为什么不对,该怎样劝说。

  【设计说明:借助本单元的表达内容,我让学生话说说他们的父母在家里是怎样打扫卫生的,多数孩子说的挺具体。学习劝说别人不要做有损公共利益的事情,说话时要有礼貌,并能够勇于表明自己的态度。】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8

  20xx年6月20日我老朋友出席了自治区非政府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讨会”及教学参观活动,倾听了xx老师的讲座及xx等老师展现的观摩课,斩获颇多,尤其就是她们对文本的深入细致认知的剖析,给我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训练目标和训练重点,而单元内不同课文又各显风格与特色,从而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学科逻辑结构序列。因此打破传统的课课教学模式,从单元思想出发实施“单元整组教学”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单元整组教学”按从“整体感知”到“部分体验”再到“整体感悟”的模式进行设计,采用整组单元块状结构进行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余地和空间。

  “单元整组教学”不是对单元展开直观的内容女团,而是轻在“整体把握住”,即为不仅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住课文内容,认知文本所抒发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更必须根据相同单元的.特点阐释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从而使单元整组教学的内涵和价值真正以求同时实现。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学习方式的融合。遵循新《课标》的理念编写的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既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渗透――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更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所选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利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形成;同时,为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范例。为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有利条件。

  展开“单元整组教学”,意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更多的自学资源,拓宽自学和运用领域,同时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对外开放,并使全体学生在相同或相同自学内容、相同自学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扩散和有机资源整合中拓展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在不能减少经济负担的前提下,并使其得知数量和得知能力获得最优快速增长,为时程自学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单元整组教学”是依据教材优势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与传统教学比较的基础上发现的一种有利开发课程资源、有利提高学习效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兴趣培养为基点,以扎实基础为主要任务,以启迪心智为原动力,以能力形成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指导思想不能变,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客观现实。

  通过自学我深深感觉到,展开单元目标导向意义非凡:从整体抓起认知单元,可以使学生晓得这个单元学什么,自己将要经历什么,兴趣点与困惑点在哪里,可以融合自己的体会和体验,在一个相对小的范围内确认自学目标我们将“单元整体认知”单一制成一个课时,导趣、导学、编者按、迪阿尔库,很大程度地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心愿,并使学生践行了“主人翁”的自学精神。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我们以聊谈同一话题入手,以唤起学生的经验开始,让说的、读的、写的都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让个体的感受和体验贯穿始终。阅读每一篇课文时,学生很自然地将自己的经历与作者的经历相联系,一边倾听作者的聊谈,一边为作者能够形象地表达经历而折服,自己想要去学习,想要去积累,想要去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经历。这种学习热情的驱动,使学生主动奔向想要追寻的目标,更快乐、更有效、更坚决地投入学习。

  可以说道学生求知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大程度上源自于充满著问题的情境,教师必须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欲心理之间设置心智冲突。使学生在冲突中由“无疑”而“哭笑不得”,由“有疑”而“布季谢”,建构科学知识的“迎合”过程,并充份感受到思维之趣。

  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点认识,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继续摸索,找到更好的方式进行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9

  课时目标:通过品析人物心理和环境描写,体悟课文讴歌的美德。

  重难点:通过品析人物心理和环境描写,体会和感悟课文讴歌的美德。

  项目过程:

  一、品读析描写

  1.请圈画出文中人物心理描写的词句并品析,填写下面表格。

  人物心理描写作用

  “我”/老余

  瑶族老人

  哈尼小姑娘

  梨花姑娘

  解放军战士

  2.请圈画出文中环境描写(“梨花”)的词句并思考其作用(思考探究三)。

  “梨花”“梨花”含义及作用

  环境描写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

  3.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

  二、思考品主题

  1.问题探究:女孩梨花真的叫梨花吗?

  2.思考:课文为什么以“驿路梨花”作为标题?

  3.课文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思考探究三)?

  三、对联点文题

  1.根据课文表达的主题,对出“驿路梨花处处开”的下联(作业本任务三)。

  2.以下是改动过的三处,你认为是课文好呢,还是原作好?请写下你的见解(作业本任务二)。

  四、拓展延伸

  这篇小说所写的朴实民风是否让你感动?读完后,你对“公德”这个概念有什么想法?联系现实,和同学讨论这个话题(思考探究四)。

  板书设计

  五、归纳主旨

  本文通过叙述一群哈尼族小姑娘在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影响下,甘心当无名英雄,热情帮助有困难的.过路群众的事迹,显示了社会主义祖国处处有温暖的动人场面,歌颂了我国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显示了雷锋精神深入人心,弘扬光大。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学习略读方法,确定阅读重点,理清课文思路,绘制课文结构图。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目标学习篇目:《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课时目标:

  1.运用略读方法,抓文章关键词句,划分结构层次,概括主要内容。

  2.把握课文行文思路,绘制结构图。

  重点:运用略读方法,抓文章关键词句,划分结构层次,概括主要内容。

  难点:把握课文行文思路,绘制结构图。

  项目过程:

  一、导语设计

  1.什么是略读方法?

  小贴士

  ⑴略读是一种快速阅读文章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根据文体特征,记叙性文本要了解故事的梗概,“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等;论述性文本要重点把握作者的观点、思路等。

  ⑵跳过某些细节,有选择性阅读。通过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快速粗知文章大意即可。

  2.文章略读三步骤:

  ⑴快速浏览;⑵圈出重点;⑶重览重点。

  略读建议:

  默读,不出声,不指读,可扫读,每分钟约400字。标注出段落序号,勾画出评价性语句;圈画出提示思路的词语,把握文章的要点。理解结构通常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散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描写——点明意义。

  二、预学检测

  1.区分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读音(作业本预学二)

  2.给红色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别扭商zhuórǒnɡ长累zhui

  拖tà妥tiē丁mǎo年pì如

  huì人不倦颠pèi流离

  3.解释下面成语意思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不耻下问:

  三、运用略读方法,抓文章关键词句,划分结构层次,概括主要内容

  1.略读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在文中勾画出评价性语句(关注段首句和开头与结尾的呼应)。

  2.在文中圈画出评价性语句提示思路的词语,体会下列句子的作用(作业本任务二)。

  表达效果:这些语句在文章结构上起着总结或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是文章的关键性语句。

  板书设计

  略读要领

  抓段首或段尾(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

  抓评价性语句或概括总结性词句

  关注标题、开头、结尾等关键位置的词语的'信息

  四、作业设计

  1.给《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划分层次,概括内容,绘制结构图。

  2.运用略读方法,略读《怀念叶圣陶先生》,梳理文章的基本结构,绘制思维导图(励耘“现代文阅读”)。

  五、课堂小结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以小见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风貌,作者的评论侧面突出这一形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语言目标:

  1.通过默读本单元四篇课文,勾画关键语句,划分段落层次,理清作者思路;

  2.通过细读多篇文章,掌握文章运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通过摘引文中的相关语句,分析对比手法的妙处;

  4.通过圈出两文中作者评价人物的形容词,并按照褒义和贬义进行分类,分析其对彰显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思维目标:

  1.学会运用鱼骨图、矩阵图等思维导图形式理清文章思路,提升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分析多篇课文对比手法的妙处,提升比较分析的能力;

  3.通过挖掘文本的关键词句,剖析人物的光辉形象,提升鉴赏能力。

  价值目标:

  1.能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汲取人生经验,并在生活中展现美好品质和理想人格;

  2.学习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行,并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核心任务:学校正在开展“平凡·伟大”校园人物评选活动,请你挖掘校园中平凡却伟大的人物,并撰写一篇征文,参与评选。

  【教学实施】

  第一课段:巧用导图理思路

  核心任务:默读四篇课文,勾画关键语句,划分段落层次,利用思维导图,理清作者思路。

  一、学习任务:

  1.默读《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勾画时间、地点、人物等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利用鱼骨图,理清文章思路;

  2.阅读《诫子书》,参考注释疏通文意,遇到不理解的语句,借助工具书完成;

  3.默读《纪念白求恩》《诫子书》,圈画中心句和有疑问的句子,标注内容要点,划分段落层次,利用矩阵图,理清文章思路。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学习资源:

  1.本单元四篇课文《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诫子书》;

  2.XMind思维导图软件(手机端、电脑端皆可)。

  四、完成任务:

  1.通读四篇课文,根据文体特征将四篇课文分成两类。

  提示:《纪念白求恩》号召学习白求恩的精神,议论性强;《植树的牧羊人》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叙事性文章,侧重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诫子书》的“书”指书信,文章是一封诸葛亮告诫、劝勉儿子的文言书信,议论性、说理性明显。因此,《纪念白求恩》和《诫子书》可以归类为说理性文章,《植树的牧羊人》和《走一步,再走一步》可以归类为叙事性文章。

  不同的文体特征意味着行文思路的差异,所以教师帮助学生明确文体,把握文体特征,可以更有效地为下一步学习扫清障碍,理清文章思路。

  2.默读《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两篇叙事性文章,勾画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语句;再次快速默读两篇课文,勾画时间、地点、人物等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利用XMind思维导图软件绘制鱼骨图,理清文章思路。

  鱼骨图示例:

  《植树的牧羊人》

  《走一步,再走一步》

  3.小组合作学习《诫子书》:参考注释,朗读并翻译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语句,先与同学讨论交流,如仍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借助工具书完成,最后全班达成共识。

  4.默读《纪念白求恩》《诫子书》两篇说理性文章,勾画中心句,标注内容要点,划分段落层次;利用XMind思维导图软件绘制矩阵图,理清文章思路。

  矩阵图示例:

  《纪念白求恩》

  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

  中心句第3、4句第1句第1句第6句

  内容要点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赞扬了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赞扬了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毛主席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文章思路分——分——分——总

  《诫子书》

  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

  中心句第1、2句第3、4句第5句

  内容要点提出中心观点,指出修身养性的途径:“静”“俭”。从正反两方面阐明必须坚持“静”“俭”的道理。作者提出切实要求:“珍惜时日”和“努力实践”。

  文章思路提出观点,分层论述,层层递进。

  五、学习评价:

  1.背诵《诫子书》全文,理解文章的`中心句含义;

  2.学生自选思维导图形式,梳理“平凡·伟大”校园人物征文的段落层次,理清行文思路。

  第二课段:聚焦人物析形象

  核心任务:学会运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学习任务:

  1.勾画并分析《植树的牧羊人》对牧羊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语段,掌握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人方法;

  2.勾画并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描写“我”不同阶段心理活动的语句,理解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学习资源:

  1.课文《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

  2.[法]让·乔诺(文),[法]弗瑞德里克·拜克(图),武娟(译)《植树的男人》绘本;

  3.[美]莫顿·亨特《悬崖上的一课》。

  四、完成任务:

  1.学生勾画《植树的牧羊人》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语段,参照示

  例,以“他是一个的人”的形式分析牧羊人的形象。

  分析直接描写的示例:

  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从他挑选橡子的这处的直接描写中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马虎虎地过日子。

  分析间接描写的示例:

  他是一个能吃苦、能忍耐,甘于寂寞,内心坚定的人。从对牧羊人恶劣的生活环境这一间接描写可以看出,“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通过对高原上风声形象贴切的描摹,体现环境严峻险恶的特点,间接突出牧羊人的耐力超乎常人,

  拥有无坚不摧的执着品质。

  知识链接

  1.直接描写:又称正面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间接描写:又称侧面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2.学生勾画并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描写“我”不同阶段心理活动的语句,参照示例,以“写,实际在写心理状态”的形式分析人物心理活动。深入理解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示例:

  (1)语句:我犹豫不决,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

  (2)分析:写外在行为表现,实际在写心理状态。“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写出了“我”的整体状态,“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用慢镜头写手和脚的动作,形象地写出“我”小心翼翼、恐惧害怕的心理。

  五、学习评价

  学生思考、交流被推荐人的典型事件、精当细节和场景画面,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写人方法,突出被推荐人的形象,并以关键词和提纲的形式呈现。

  第三课段:分析手法探奇效

  核心任务:分析对比手法的妙处,探究运用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对彰显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一、学习任务:

  1.勾画两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句段,分析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2.圈出两文中作者评价人物的形容词,并按照褒义和贬义进行分类,分析其对彰显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学习资源:

  1.课文《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

  2.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9页“词语的感情色彩”和第80页“形容词”相关知识介绍。

  四、完成任务:

  1.默读《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勾画两文运用对比手法的句段,完成表格。

  勾画集中体现对比手法的段落和相关语句具体分析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表达效果

  《纪念白求恩》

  第2段在对待工作态度上,白求恩极端的负责任,而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两者形成对比。不仅赞扬白求恩高贵的品质,突出其难能可贵之处。更是批评党内不良倾向以此教育全党向白求恩学习,突出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

  《植树的牧羊人》

  提示:

  (1)可以先在文章中用笔勾画运用对比手法的相关语句,整合后挑选关键词再填写;

  (2)具体分析如何体现对比手法时,要找到具体对比的点,如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把白求恩对待同志、人民极端热忱的态度和不少的人对同志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形成对比;

  (3)在分析其表达效果时,可以结合本文写作目的来分析表达效果。

  2.圈出两文中作者评价人物的形容词,并按照褒贬感情色彩进行分类,探究其作用。

  课文篇目具有褒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具有贬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表达作用

  《纪念白求恩》文章第二部分的开头极方正,质朴,博学

  《植树的牧羊人》文章开头最重要是我最重要的一天

  知识链接

  1.词语的感情色彩:汉语中有不少词语带有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其中表达赞美、喜爱、肯定等积极向上情感的为褒义词,如“奋不顾身”“大公无私”“见义勇为”“慈爱”“伟大”等;表达贬抑、厌恶、否定等情感的为贬义词,如“狭隘”“损人利己”“见利忘义”“卑鄙”“贪生怕死”等。还有一些不带褒贬色彩的词,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称为中性词,如“大”“小”“高”“参观”“发动”等。

  ——统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9页(有改动)

  2.形容词:用来描摹人或事物的词语。如“激动”“凌乱”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高尚”“纯粹”是表示性质的形容词;“碧绿”“苍白”是表示颜色的形容词;“笔直”“弯曲”是表示形状的形容词。许多形容词前面可以加“很”“最”“非常”“十分”“多么”等表示程度的词来修饰。——统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0页(有改动)

  五、学习评价

  1.在全班分享自己填写的表格;浏览其他同学填写的表格,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用红色字迹笔完善自己的表格;

  2.至少积累5个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形容词,以便运用在“平凡·伟大”征文中;

  3.设计一处对比手法运用在“平凡·伟大”征文中。

  第四课段:完成征文荐榜样

  核心任务:运用前三个课段所学知识,写一篇“平凡·伟大”校园人物的征文。

  一、学习任务:

  回顾梳理前三个课段所学内容,选取校园中的某一个人物,挖掘他平凡却伟大的相关经历或事件,撰写一篇征文,参与“平凡·伟大”校园人物评选活动。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学习资源:

  课文《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诫子书》

  四、完成任务:

  1.根据下列问题提示,运用鱼骨图或矩阵图进行整体构思,确定文章框架。

  (1)所选择的校园人物是谁?

  (2)想采用哪种思维导图形式来整体构思?

  (3)文章的中心句是什么?文章的段落层次是怎样的?

  (4)若是叙事性散文,采用什么顺序来写?表示事情发展的关键句是哪些句子?若为说理性散文,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人物?这几个方面的中心句是什么?这几个方面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排序?

  2.根据下列问题提示,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1)将对人物哪些方面进行直接描写,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物怎样的形象特点?

  (2)将间接描写什么来凸显人物怎样的特点?间接描写放在哪个部分?

  3.运用对比手法,精选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凸显人物精神。

  (1)我将在文中把______和________进行对比,以此突出人物_______的精神,表达___________的情感;

  (2)我将在文中使用如下具有褒义色彩的形容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具有贬义色彩的形容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情议论;

  4.动笔完成“平凡·伟大”校园人物评选活动征文。写作过程中可以对既定的提纲作必要的修正。

  五、学习评价

  1.在班内交流分享与互评,依据以下写作评价量表,对征文进行星级评定。

  要求:你自己至少给3位同学的征文进行星级评定并提出修改建议。同时,至少找3位同学对自己的征文进行星级评定并提出修改意见,然后根据意见和评价量表,修改征文。

  评价项目等级:☆☆☆☆☆等级:☆☆☆☆等级:☆☆☆

  思路清晰度结构很清晰,中心很突出,段落层次很分明,顺序很合理结构较清晰,中心较突出,段落层次较分明,顺序较合理结构混乱,中心不突出,段落层次不分明,顺序不合理

  形象典型度人物事迹很突出,形象丰富立体,具有典型性人物事迹一般,形象较鲜明,有一定代表性没有突出的人物事迹,形象不够鲜明,无代表性

  手法巧妙度能灵活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只运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中的一种,没有两相结合没有运用任何描写手法

  能运用对比手法来凸显人物形象运用了对比手法,但没能凸显人物形象没有运用对比手法

  能至少运用5个具有鲜明感情倾向的形容词来描摹人物使用具有鲜明感情倾向的形容词少于3个没有使用具有鲜明感情倾向的形容词

  精神感人度文中能用议论抒情句来表现人物“平凡·伟大”的精神,读来感人文章较能表现人物“平凡·伟大”精神,读来较感人文章不能表现人物“平凡·伟大”精神,读来不够感人

  六、测试反馈

  (一)必做题

  完成写作后,至少与三位同学彼此交流习作,从思路清晰度、形象典型度、手法巧妙度、精神感人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可以形成书面评语,也可以口头评价。然后结合同学的评价,再次温习课文和相关资料,认真修改征文,并认真誊写一遍。

  (二)选做题

  《植树的牧羊人》本是作者虚构的一篇小说,但却写得无比真实,请你去文中寻找“虚构”的蛛丝马迹,思考并与同学们交流:作者是如何将“虚构”写得如此“真实”的。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2

  一、单元教材分析与解读 六年级

  第二单元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

  回顾革命岁月,感受革命精神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课文七律长征2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时代背景,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2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体会五壮士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开国大典2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灯光1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口语交际演讲1语气、语调要适当,姿态大方;利用停顿、重复或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习作多彩的活动2写清活动的过程,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写出活动的体会和收获。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2体会场面描写的作用,交流写法;

  体会“重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学会用多种方式进行语言描写;

  掌握硬笔书法的要领,提高书写水平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本单元围绕“革命岁月”这个主题,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其中前三篇是精读课文,灯光是略读课文,四篇文章反映的是不同革命斗争阶段的事情,但其表现的精神主旨是统一的,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旨在体会文章在写场面时,既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这与本单元课文的写法一脉相承。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虽然题材、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通过感受中国近代史上中华儿女奋力抗争、为革命胜利前仆后继的一幕幕感人画面,学生能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了解并学会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

  四、教学准备:PPT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

  五、教学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材是以宽泛的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内容的,每个单元一般有两篇课文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课后思考题,有的课后思考题或相关栏目迁移运用之前学习的语文要素出题和设计内容,意在巩固提升,体现目标的发展性。比如本单元“口语交际”和语文要素关联不大。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执行主编陈先云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这样说:“教师在理解把握统编教材编排意图的时候,既要考虑到语文要素、人文主题和单元内容之间的联系,又要考虑到口语交际等内容的相对独立性,不局限于每课都要体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可以灵活掌握。”

  在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整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双线并举,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对作品的品读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启迪和感染,并抓住语文要素“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通过有效的训练,引导学生由初步感知到体会理解,再到实践运用,循序渐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六、教学安排:

  (一)整体预习课(2课时)

  教学目标:

  四篇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会写32个字,会写40个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搜集相关背景资料,了解相关背景。

  (二)导读训练课

  《七律长征》(1课时)(首读经典,初识“点面结合”)

  《开国大典》(2课时)(精读引领,了解“点面结合”)

  《狼牙山五壮士》(2课时)(读写结合,运用“点面结合”)

  教学目标:

  1.读出诗歌的磅礴气势,背诵《七律长征》。

  2.结合相关背景资料和课文重点语句,感受革命先烈热爱祖国、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3.体会课文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三)自读训练课

  《灯光》(1课时)

  教学目标:

  领悟“灯光”与“火光”的联系,体会情感。

  结合阅读链接开展专题阅读活动。

  (四)口语交际课

  “演讲”(1课时)

  教学目标:

  1.围绕话题拟定演讲题目,根据要求写好演讲稿。

  2.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进行演讲,态度大方。

  (五)习作指导课

  “多彩的活动”(2课时)

  教学目标:

  1.写清楚活动过程,将重点部分写具体。

  2.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

  3.写出活动中的体会。

  4.学习用反复的手法写句子,用多种形式来替代说,让表达更生动。

  (六)基础训练课(1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作品,能做到规范书写,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

  2.朗读并背诵关于热爱祖国、为国献身的名人名言。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组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有山青水秀、风景如画的台湾日月潭;有牛羊成群、瓜果飘香的新疆吐鲁番;有繁华而热闹的首都北京;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傣族泼水节。每一篇课文都为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地方的特色,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民族风情的淳朴。这是一组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但一定不要通过教师的传授去实现,而是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朗读,自己感悟,内化为自己的独特的爱国情结。

  【学生分析】

  对于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这一组课文中的《北京亮起来了》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上学期已经学过《北京》一课,有的小朋友去北京旅游过,对北京已经有一些了解。而《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这三篇课文学生学起来会有一些难度,但现在毕竟是21世纪了,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很多,台湾的日月潭、新疆的吐鲁番、云南的傣寨学生大都没去过,但他们可能在课外书上读过,听别人介绍过或在电视上见到过那里的美丽风光。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大多数家庭在孩子寒暑假时都会带孩子去旅游,这会引起孩子对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的好奇心,因此学习这一单元的课文学生是会感兴趣的。

  【教学设想】

  1.与生活链接。通过在中国地图上画出四篇课文介绍的地方的位置,给学生直观感受,以老师带领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旅游为主线,贯穿四篇课文的学习,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2.创设情景,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领略祖国山河的美好。

  3.通过师生共同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这四个地方的特色。

  【学习目标】

  1.认识47个生字,会写4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

  3.有热爱祖国的意识和感情。

  【课前准备】

  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们介绍中国地图。让学生们课余时间在地图上找出四篇课文介绍的地方:台湾、吐鲁番、云南、北京。让学生们结合《语文园地三》中“宽带网”的'知识,了解我国56个民族,了解我国的28个省,在地图上找一找这些地方。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这四篇课文的位置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激发他们马上想学这四篇课文的欲望。

  二、基本策略

  1.这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取指名读、自由读、比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读中悟、读中思。

  2.随文识字,在游戏中识字,根据旅游情景,设置一些与旅游有关的词语、句子进行识字。自主探究识字方法。

  3.用有趣的小故事复现生字,巩固要认识的字。

  4.要写的字,采取学生自学、师指导写、小组合作学等形式进行。

  三、各有侧重

  (一)《日月潭》

  1.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日月潭清晨、中午的美丽景色,看谁读得美。

  2.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日月潭的图片,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课后延伸收集台湾其它的风景图片。

  (二)《葡萄沟》

  1.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不喜欢吃葡萄啊?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我们国家盛产葡萄的吐鲁番葡萄沟去看一看。(板书课题)

  2.刚才有那么多小朋友说喜欢吃葡萄,我们看一看课文中的插图,莆萄架上的一串串葡萄多么惹人喜爱,那我们怎么能把这种喜爱的心情读出来呢!

  3.了解葡萄沟的位置,了解新疆是维吾尔族的集居地,了解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会跳新疆舞的同学可以展示一下自己的舞姿。

  4.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我们家乡的特产。

  (三)《难忘的泼水节》

  1.以知识抢答的游戏导入新课。

  我是大家的导游,欢迎大家登上我们的旅游车,利用没到旅游景点前的几分钟我们做一个知识抢答的游戏,看谁得分最多: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我们是哪一个民族?你知道傣族生活在哪吗?傣族最有名的民族节日是什么?今天我们就要去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板书课题)。今天来这里旅游的不仅有我们小朋友,还有一位尊贵的客人,你知道他是谁吗?关于周恩来总理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己说,然后教师适当补充。)

  2.了解其它民族的传统节日。

  (四)《北京亮起来了》

  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文: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北京》一课,回忆一下那一课为我们介绍了什么?今天我们再到北京去看一看北京的夜景。

  2.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北京美丽的夜景,进一步理解课文。

  3.小组内交流收集的北京夜景的图片。

  四、交流展示

  1.学习完这四篇课文,组织学生召开一个旅游归来交流会,谈一下你游览这四个地方后的感受?你还想去哪里?收集一下有关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2.把学生收集到的这四课的风景图片搞一个祖国山河图片展,看一看谁收集的风景最美,可以给学生发一些小小纪念品。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4

  在四月三十日我们参加了关于“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讲座,我们也很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和众多学校的精英们一起学习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xxx老师也很生动的给我们上了一节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讲座,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就是将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根据单元主题,创设一个完整的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整合和再构相关的教学内容,并进行连续课时的主题单元的教学设计。且其目的是尤为的关键,在于优化教学设计,实施结构化教学,提高学与教的质效。它是个非常值得我们英语教师学习的优质的教学方法。从学生学习语言整体性、应用性的角度出发,摒弃了以往片面注重词句的教学,将英语教学更加推向应用性与生活化,注重语言学习的情感体验与整体认知。基于上述的认识,我们在英语的教学设计中提倡从单元主题的整体角度来设计教学,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单课的独立,而是在基于单元整体的基础上来设计单课的目标、内容、方法与过程。其中明确单元整体主题与单课个体话题之间的关系,梳理明确教学内容之间关系,确定整体设计的第一步,我学习到了三点体会:

  一、做到钻研教材,挖掘出单元主题与单课话题之间的深层次关系

  教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与标准。在单元整体设计时,要做到主题与话题之间的浑然一体,必然对教材进行充分的`研读,不仅要按照教材表面设定的主从关系,更要挖掘教材内部单元与单课之间隐含的内在联系,从而为更好地设计主题与话题提供更多的素材。我们要认识到教学的内容要基于教材的文本,但并不局限于教材呈现的文本,更多的内容是隐藏在教材文本之下,具有内在的隐性联系。我们需要深层次地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文本相关的教学内容并选择出主要相连的材料。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梳理单元主题与单课话题间的联系,做到深层次的关系。

  二、做到文本再构,梳理单元主题与单课话题联系

  我们要明确设计思路和单元主题的教学内容,基于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通过文本再构,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单元教学内容。因为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呈现的可能比较散,而教师挖掘出来的内容显得更为零乱。如果直接让学生去学习是达不到我们预期的学习效果的,同时我们对于语言的学习强调系统性、整体性与情境性,因此教师要通过文本再构,在单元整体与单课教学的体系内合理安排好学习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将分散的知识点按照语境、话题、层次等逻辑顺序重整排列,就犹如一盘散开的明亮璀璨的珍珠一样,把它们用一根结实又好看的链子串起来,一定更有价值。文本再构也是如此,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从学到用、从旧到新、螺旋式上升,既学习新内容又联系旧知识,既学习教材文本又整合文化内涵与生活实际。

  三、构建学习英语语境,把学生引领到一种英语学习的语境中

  在设计时,用话题人物或是故事串联成并列式的设计;用主题——话题的结构串联成总分式的设计;用认识过程或是事物发展过程的先后顺序串联成递进式的设计等。这些方式都能够有效地将教材内容中散落的珍珠以主题——话题为线串联成美丽的学习链,丰富课堂学习的内涵与深度,打造多元内涵、多线性层次的课堂教学盛宴。把学生引领到一种英语学习的语境中,更好更快地使学生融入到你的课堂教学中。

  因此,当我们在写自己的教案时,要切实地走进教材,研究教材,用好教材,用心去体会和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丰富学习内容,进行提炼。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基本立足点,只有用好教材,设计好教学,实践好课堂才能达成教材与教学的和谐统一,体现两者之间的完善结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很新颖也很本质,我们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整合材料,把小学英语教学做的越来越好。西谷中心校

xxx

  xxxx年xx月xx日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5

  一、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在三年级上册曾学习过“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而三年级上册主要是从理解内容方面提出的,三年级下册的本单元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的。知道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的具体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也为学生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实践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本单元借助课文内容、课后习题、活动以及插图等学习资源围绕“传统文化”的人文主题进行内容重组,培养学生独立识字、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二、内容简介

  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4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介绍了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初步带领学生在领略欣赏中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重点是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赵州桥》介绍了赵州桥历史悠久、设计精巧美观的特点,重点是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感受古人的劳动智慧;《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内容,重点是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最后的“综合性学习”环节又回到了“中华传统节日”的内容,重点是交流过节的故事或过程,帮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精髓,并将体会付诸文字。本单元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现的综合性学习栏目。它主要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展开,既和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

  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们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节日,感受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要求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通过写过节的过程和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单元目标

  (一)核心目标:

  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收集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在习作中写清过节的过程。

  (二)常规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读准8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会写30个词语。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2.能背诵、默写指定的古诗。抄写指定的课文段落。

  3.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作出解释。

  4.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5.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6.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进行展示、评价、改进。

  7.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8.能说出有关句子的特点,并模仿着写一写。

  四、总体构想

  从单元的主题出发,围绕“传统文化”到课文内容中探索发现,体现了整读课文、归类识字、品析词句的系统学习思维。本单元包含古诗与说明文,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使得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更加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也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促使学生自发地查阅课外资料进行知识扩充。本单元首次出现综合性学习栏目,围绕传统节日展开,学生在课上与课下都可以进行实践,并通过交流与写作展示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虽然教材将综合性学习安排在后期,但是把结合学生体验和古诗的引入放在单元之初,让任务布置前置,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课文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完成目标的学习理解和能力的提升。在本单元的阅读学习中学生会发现课文能够围绕一个意思进行展开,进而产生思考,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学生在理解课文整合语文能力知识点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整体的概念,更好地掌握学习能力目标。结合单元学习内容,设计了《清明上河图·十三郎》进行整体阅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学习阅读图文的方法,在提高语文学科素养的同时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一部分教科书设计

  模块一

  初读感悟:初识传统文化,了解写作方法(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导入本单元,明确单元主题,激发兴趣。

  2.初步认识“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3.制定本单元学习计划。

  4.整体读本单元四篇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课时分配

  2课时

  学习过程:

  课时1:

  板块一

  开启单元学习,初步了解传统文化

  1.导入传统文化相关知识。

  ①学生自由交流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②教师补充总结: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它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种称谓,有时也称“文化遗产”。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其内容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等。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佛家、道家三家之学为支柱,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2.调研预习情况,收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结合课文体会内容:在第三单元我们可以跟随作者的脚步感受诗词的意境和民间风俗,品味艺术的精彩,再现古都风貌,通过四大发明和建筑的精妙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课件结构图展示概括)

  3.检查课文初读情况。

  【设计意图:本单元借助课文内容、课后习题、活动以及插图等学习资源,围绕“传统文化”的人文主题展开。单元初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初识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另外鼓励学生在预习时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继续进行学习。通过预学习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整单元的内容和结构,以便更顺利地了解和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后面的综合性学习打下基础。】

  板块二

  说一说,写一写,词句段运用

  (一)按照流程图和例子口头介绍一次手工活动过程。

  1.阅读蓝色方框中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都是动词。

  2.读下面的一段话,引导学生总结在段落中加入这些动词的好处:

  ①这些动词帮助读者准确了解造纸动作的先后顺序。

  ②这些动词十分生动,使得描写十分吸引读者。

  3.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手工活动,借助动词思考活动过程。

  4.小组交流,相互修改。

  5.全班汇报,生生互改,教师提建议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6.教师评价总结。

  (二)思考例句描写的共同点,再照样子写一写。

  1.自由读例句,思考特点。

  2.全班交流,教师进行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3.总结归纳两句话的相同点:

  ①都是围绕一个意思展开描写,体现了事物的'一个特点。

  ②在描写的时候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用上了“有的……有的……有的……”。

  ③语言十分生动,能用上恰当的词语。

  4.教师引导学生确定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选择好一件事物的一个特点。

  5.教师鼓励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句子,相机指导。

  6.写完后小组交流互改句子。

  7.全班交流,生生互改,教师提出修改建议。

  8.教师评价总结。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为“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在走进课文学习之前,在之前的《赵州桥》一课中,学生已经通过分析学习了解和学习了这一核心目标,园地的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更好地体会单元语文要素。在本部分教学中先利用词句段运用的练习让学生初步感悟,收获一些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也为后期课文中的写作方法的学习打下基础。】

  板块三

  自主学习,制定单元学习计划

  1.教师先呈现单元整体结构图,帮助学生梳理单元重难点。

  好处:整理出单元知识点、重难点,帮助学生整体理解单元任务,方便制定学习计划。

  2.分享之前的经验,总结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

  3.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制定本单元的学习计划。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学习目标重点要从两个角度出发,从主题体会上,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了解传统文化,体会其魅力,更重要的是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生活经历了解感受进而展示学习成果。不仅要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要针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帮助学生在学习和习作方法上进行能力提高,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这有助于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单元学习,达成核心目标。】

  课时2:

  板块一

  交流计划,激发兴趣

  1.学生展示学习计划,教师与学生共同参加指导与评价。

  2.小组合作,完善学习计划。

  板块二

  落实计划,整读课文

  1.自由读《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圈画生字词。

  2.再读课文,将不理解的词语标记出来,试着通过查词典理解或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3.小组交流读课文。小组成员相互纠正读音并交流自己在读书中不理解的词语,尝试相互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和小组成员一起合作读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并将试着相互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预设:

  学生1:我不理解什么是“横跨”。

  学生2:我来帮你解答。我查了词典,“横跨”的意思是在上形成拱形,从一个界限展开、延伸到另一个界限。在课文中就是指拱形的赵州桥从岸的一边延伸到对岸,连接了两岸。

  4.将疑难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帮助理解。

  5.默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尝试标画,将自己不懂的词语或问题写出来。

  6.小组成员相互交流上节课提出的关于课文的问题,尝试相互解答。

  7.再读生字词及课文,进行巩固与自检,达到准确、熟练认读的目的。

  板块三

  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 通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2. 大致了解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尝试旁批。

  《纸的发明》:

  师:这篇课文是什么结构?

  学生:总分总结构,先总说造纸术有伟大贡献,再分说纸的发明过程,最后总说造纸术促进了文化发展。

  师:你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值得学习的写作特点?

  学生:课文中有的段落围绕一句话展开描写。

  3.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补充。

  4.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总结概括大意的好方法。

  教师总结: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可以先找一找文章中有没有哪个句子或哪个段落能够直接概括,如果找不到,可以分别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将这些段落的意思串联在一起。

  板块四

  课时梳理,布置作业

  1.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继续读四篇课文,从中提取信息,尝试解决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模块二

  阅读课文:字里行间找信息

  (4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作出解释。

  2.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3.能在组内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传统节日和习俗的资料,并商量展示活动成果所用的方式。

  4.能用几句连贯的话向别人介绍你所收集的“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料。

  5.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并试着写一写。

  6.通过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和习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课时分配

  4课时

  学习过程:

  课时1:

  板块一

  整读课文,寻找信息

  1.动态出示表格第1列,引导学生聚焦课后习题。

  2.到课文中寻找重要信息,整体把握课文写的内容。

  3.动态出示表格按要求找信息。

  4.发现信息的关键性。

  5.体会关键句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运用表格的动态梳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到课文中寻找信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并理解课文内容。】

  板块二

  课时梳理,布置作业

  1.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练习朗读四篇课文,并背诵《古诗三首》、默写《清明》。

  课时2:

  板块一

  朗读课文,感受文趣

  (一)朗读《古诗三首》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自读三首古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指导读出节奏。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出节奏。

  4.出示图片,理解诗意,进行全班交流。

  5.交流传统文化节日和习俗。

  6.出示图片,背诵古诗。

  (二)朗读《纸的发明》

  1.纸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了解人类记录文字的方式的演变和记录方式的缺点。

  师:请你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4.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概括这段内容。

  5.引导学生简述蔡伦造纸的过程。

  6.交流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为什么能传承下来?感受纸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和贡献之大。

  讨论总结:蔡伦改进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7.梳理纸的演变过程。

  师:请你再次浏览课文,用表格形式记录纸的演变过程。

  (三)朗读《赵州桥》

  1.播放图片,介绍赵州桥的相关资料。自读课文。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读第一自然段,了解交代了哪些内容。

  5.读第二自然段,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哪些句子写了雄伟?哪些句子写了坚固?

  6.自读第三自然段,这段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主要写了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7.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四)朗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自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人多的场景,同桌相互交流。

  3.自读第三、四自然段,体会街市热闹的画面。

  4.齐读最第一个自然段,体会画的价值,感受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

  板块二

  学以致用,拓展内容

  1. 收集资料了解地动仪、圆周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过程。

  2.假如你是导游,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板块三

  课时梳理,布置作业

  1.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课时3

  板块一

  背诵读文,搜集资料

  1.背诵古诗,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和习俗。

  2.出示表格,引导学生还可以通过表格或泡泡中的提示进行收集资料。

  3.恰当提出建议,并把了解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4.选择活动小组,制订活动开展计划、时间安排。可以设计一个活动计划表。

  活动计划表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古诗三首后,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通过多种方式搜集传统文化节日和习俗,并运用表格的形式分组分工合作完成搜集任务,感受小组合作的快乐。】

  板块二

  小组讨论,确定方式

  1.交流组内成员课外收集到的有关传统节日和习俗的资料。

  2.商量准备展示活动成果的方式。

  3.统计收集资料,发现不足,补充资料,确定展示活动成果的方式。

  课时4:

  板块一

  提取重要信息,介绍历史文化

  1.查找“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相关资料。

  2.提取资料中的重要信息,用几句连贯的话向别人介绍。

  3.请学生进行评价。

  4.向介绍清楚、声音洪亮的学生奖励一张积分卡。

  5.将你所介绍的“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写下来。格式如下:

  【设计意图:通过查找“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相关资料,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历史,并通过关键词语清楚地介绍,培养学生重组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介绍后还可以获得奖励,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模块三

  梳理探究:归类识字,积累词语

  (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巩固复现本单元44个生字,8个多音字。

  2.按结构和特点归类学习生字,正确书写36个生字和30个词语。

  3.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二、课时分配

  2课时

  三、学习过程

  课时1:

  板块一

  朗读课文,复现生字

  1.小老师领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我指你认做游戏读。

  4.分类交流识字方法。

  组词、根据字形、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同音字、根据插图、查字典。

  5.交流生活中见过的标示牌。

  6.出示句子,补全词语。结合语言环境巩固生字。

  板块二

  学多音字,据意定音

  1.出示本单元多音字:累、切、便、鲜、爪、都、乘、笼

  2.交流多音字的读音并组词。

  3.查字典确定多音字的读音。

  4.生读多音字组词。

  5.结合语言环境确定多音字并组词填空。

  【设计说明:可以让学生根据多音字在文中的意思,进而读准它们的字音,学会通过字义确定字音。】

  板块三

  复习词语,积累词语

  1.出示本单元词语。

  2.生读词语。

  3.小老师领读。

  4.根据语境填写词语。

  5.出示日积月累词语,感受传统文化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花中君子:梅兰竹菊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1)生读,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好”。

  (2)引导学生思考四字词语的意思。

  (3)学生看图介绍这些四字词语。

  (4)开展游戏“对对碰”。

  【设计说明:积累词语,感受词语所在的语境。学生可以根据图片、视频等资料理解四字词语,感受传统文化。】

  课时2:

  板块一

  分类指导,归类书写

  1.出示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

  2.尝试分类识记:

  符 欲 魂 借 酒何牧 兄 独异佳 术 伟 录 册 保 存 约 验 阿欧洲 社

  赵 省 县 匠设计 史 创 举 且 智 慧 历

  3.学习第一组左右结构的字及特点:

  左右同宽:欲 牧欧约

  左宽右窄:创

  左窄右宽:魂 借 酒何独 佳 伟 保 验 阿 洲社设计

  4.学习第二组上下结构的字及特点:

  上窄下宽:符 兄异录

  上宽下窄:省 县 举 智

  5.半包围结构:

  匠 历 赵 存

  6.独体字:

  术史 且 册

  7.上中下结构:

  慧

  8.书写时要注意:

  (1)观察田字格,找到每个字的关键笔画与占格。

  (2)重点笔画书写时要注意:

  牧:“牜”书写时最后一笔是提。

  录:“录”的下半部分不是“水”。

  欧:“欧”的笔顺是:横、撇、点、竖折、撇、横勾、撇、捺。

  洲:“洲”先写三点水,再写点、竖撇、点、竖、点、竖。

  省:下半部分是“目”。

  慧:中间的“彐”要写得扁一些,中间的一笔横不出头。

  匠:先写横再写里面的“斤”,最后写竖折。

  9.师范写。

  10.生练习书写生字。

  11.生交流展示,生评价。

  12.修改后,布置作业:书写生字、生词。

  【设计说明:在书写生字时,先观察字的结构、特点和重点压线笔画,形成习惯,再对重点笔画或易错笔画进行重点梳理,有助于学生在写字时可以规范书写。】

  第二部分

  读整本书教学设计

  模块一

  整本书导读:激发兴趣,引导阅读

  (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激发阅读兴趣,产生阅读期待。

  2.探索文本,感受阅读的乐趣。

  二、课时分配

  1课时

  三、学习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相信你们对《清明上河图》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老师就来给你们推荐一本介绍得更加详细的绘本——《清明上河图·十三郎》,让我们跟着绘本一起走进热闹的汴京街市吧!

  (二)大胆猜测

  1.看封面,认识主人公十三郎。

  请你观察封面,你看到了什么?

  这个小男孩是谁?让我们一起跟他走入这次惊险而又神奇的“旅行”……

  2.对绘本内容进行猜测。

  请你大胆发挥想象,猜一猜这本书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有什么联系和不同?里面会有什么内容?(配合上学期学过的预测方法尝试阅读绘本)

  (三)了解四大部分

  打开书,看一看这本书分为几大部分?

  每部分都是什么内容?(故事配图简单理解)

  (四)阅读第一部分——十三郎的故事

  读一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设计说明:猜测是一个阅读者的好品质,更是一个好习惯,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猜一猜书中的内容,从而激发阅读兴趣。整体浏览全书,掌握结构,接着阅读十三郎的故事,引导学生对《清明上河图》进行初步体验,为后续进一步欣赏打下基础。】

  (四)布置作业

  在绘本故事中,十三郎走过了许多地方,请你再次仔细观察图画中的人物和景物,选择你感兴趣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给伙伴或者家人听。

  模块二

  整本书汇报:汇报交流,引发深思

  (1课时)

  一、学习目标

  交流阅读收获,感受画作之美。

  二、课时分配

  1课时

  三、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热闹繁华的汴京街市,认识了十三郎,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欣赏耐人寻味的古代画作。

  (二)分享交流

  1.打开书,翻到第二部分,这里有《十咏图》、《明皇避暑宫图》、《五马图》三幅画作,请你选择一幅画,用自己的话介绍给大家听。

  2. 请你向大家展示《清明上河图》中你感兴趣的画面,想象一下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故事?

  【设计说明:给学生搭建阅读交流的支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并组织好语言交流自己的收获,在分享中感受中国古代画作的古典美,体会《清明上河图》的精妙之处。】

  3.你在欣赏《清明上河图》的时候是否有困惑或者有更多想知道的呢?请你阅读本书的第三部分,看一看这101个解读,和你的同桌互相介绍一下这些知识。

  4.《清明上河图》中包含着许多人物与有趣的景观,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对作者张择端或者画作中的谁说些什么呢?

  【设计说明:通过看“解读”,进一步了解画作,并感受北宋的繁华景象。通过与作者和画作中古人的“隔空对话”抒发对古代艺术家的崇敬之情和对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

  (三)布置作业

  第四部分是作者的创作后记,在这份后记里,你能看到作者整个的创作思路,更重要的是,你还能看到作者埋伏在画面里的一些游戏和故事。比如正文故事里有个人物,浑身画满了眼睛,他是什么人?又如,在这本书里,你除了可以看到《清明上河图》,还能看到哪些宋画的影子?这些设计都会在后记里解答。请你在课下仔细阅读后记,和你的小伙伴或者家人进行交流。

  第三部分

  语文实践活动

  一、学习目标

  1.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4.能对其他小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二、课时分配

  2课时

  学习过程:

  课时1:

  板块一

  播放视频,激发兴趣。

  1.(播放过春节的视频)到处张灯结彩,真热闹呀!这是什么节日呢?(背诵《元日》)

  2.你们喜欢过节吗?

  3.过春节是我们大家最喜欢的节日,看,有的同学眉飞色舞,原来是收到了红包,难怪那么高兴。其实每个节日都蕴含着大学问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

  【设计说明:春节是学生们最熟悉不过的传统节日,围绕这一节日展开,使这个活动与单元主题更密切,又和学生的生活更紧密。】

  板块二

  谈谈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1.大家知道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补充。

  3.你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吗?

  4.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可以通过讲故事、背古诗、图片资料介绍等形式简单展示)。

  5.教师进行小结。

  【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多种方式了解传统节日,感受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板块三

  进行实践性活动。

  1.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了解传统节日?

  3.学生交流了解的内容及方式。

  (1)介绍传统节日的由来,收集传统节日相关的人物故事。

  (2)介绍传统节日美食佳肴的制作方法。

  (3)介绍自己经历过的庆祝或民俗活动。

  (4)上网或查找书籍,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和图片;询问长辈。

  4.各小组制定活动计划,交流展示活动方案。在小组讨论交流后,各小组派组长汇报本组的活动方案。

  小组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展示。(讲故事、PPT展示、小报制作等均可)

  5.教师评价指导。

  【设计说明:学生可以通过不同渠道,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小组进行合作,锻炼合作能力。】

  课时2:

  板块一

  交流评价活动

  1.回顾前期活动,引入交流评价活动。对本小组自开展本课题以来的做法和感想进行总结,并对整个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

  2.展开交流活动。

  (1)自主交流,谈谈收获。

  (2)集体汇报,总结评价。

  3.展示成果。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形式可以多样,例如:展示自己做的月饼,表演写春联等。

  (2)展示成果时,本小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

  (3)评选优秀活动小组。

  【设计说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板块二

  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1.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2.指名反馈,教师小结。

  (1)可以写过节的过程。

  (2)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提示:写过节的过程,要写热闹、欢乐的场面。写故事,要能写清楚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完整的一件事)

  3.指导选材。

  (1)开展综合性学习,同学们了解许多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有饮食文化,有风俗习惯,有传说故事等。

  (2)在选择时,一定要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或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事。

  4.小组内交流自己准备写什么,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5.全班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写清楚过节的经过;

  要有一定的顺序;

  合理利用收集到的材料;

  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6.范文指导。

  7.学生独立习作。

  板块三

  展示作品,修改习作。

  1.出示习作范文。

  2.老师指导学生评议范文。

  3.同桌交换习作,交流点评:过节的过程是否介绍清楚?有没有写出自己当时的感受?有没有错别字?

  4.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单元教学设计09-20

单元教学设计范文04-15

诗歌单元教学设计11-29

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08-27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体会12-19

小学音乐整体教学反思02-24

第六册《单元练习8》教学设计01-17

英语单元教学反思06-24

【精选】英语单元教学反思06-27

《第二单元-练习课一》设计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