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4-08-21 13:45:4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优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优秀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优秀1

  知识认读5个字。

  能力讲一讲或演一演《半截蜡烛》这个故事。

  思品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人民勇敢顽强、不屈不挠,用聪明和智慧战胜了入侵的敌人。

  教学重点能够依据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半截蜡烛》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了解伯诺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周旋的事迹,体会他们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法战争的背景资料。

  一、感知全文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1课《半截蜡烛》(板书课题)。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蜡(注意与“腊”的区别)尉(蔚)厄奎(书写)

  2、词语:绝密——极其机密的。

  绝妙——极美好,极巧妙。

  厄运——不幸的遭遇。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3、同桌互读课文,看谁读的正确流利。

  三、细读课文

  1、伯诺德夫人及其两个孩子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进行周旋的?请同学们用心读课文,画一画。

  2、自己简单说说,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3、伯诺德一家为保护情报先后用了哪些方法?指名回答。

  (保住情报的过程险象环生。首先是德国中尉顺手将半截蜡烛点燃,伯诺德一家三口立即感到事态危急。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就会自动熄灭。一切就会暴露无遗。两个孩子则“脸色苍白”。伯诺德夫人急中生智,用一盏油灯代替了蜡烛。没想到时过不久,蜡烛被德国中尉重新点燃。紧接着是大儿子想借取木柴之机拿走蜡烛,遭到德国中尉的粗暴阻拦,蜡烛在继续燃烧。大儿子虽然知道厄运即将来临,却仍然镇定自若。最后,小女儿以上楼睡觉为借口,从容地拿走了所剩无几的蜡烛。就在她迈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终于化险为夷。)

  4、理解语言

  伯诺德一家人默契配合,与敌人周旋表现在哪里?生答后总结。

  (1)内心焦急万分,表面不动声色。

  (2)沉着冷静,谨慎行事。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读一读,说一说。

  5、师小结: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一家一次又一次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最终保住了那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

  四、讲演故事

  1、正当小女儿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2、生生交流,师巡视、倾听、点拨。

  3、讲一讲、演一演这个故事。

  4、小结:本文仅仅是法国人民抗击德国强盗的一个缩影,其实当时的整个法国天天都在发生着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所进行的斗争,法国人民最终将德国强盗赶出了法国的土地。

  五、作业:

  1、将续编的故事写下来。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3、写一篇读后感。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结合表演深入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2.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教学过程

  一、学习字词

  1.教师板书课题,边板书边重点提示“截”的部首“戈”和“蜡烛”的偏旁分别为“虫”“火”。启发学生用“烛”组词:烛台、烛芯、烛光、烛焰摇曳……

  2.教师继续板书:伯诺德夫人、雅克、杰奎琳。引导学生朗读,提问:谁发现了这3个人的关系?以此了解:他们是亲密的一家人,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3.教师出示课文中的词语:秘密、绝密、绝妙;危机、厄运;从容、镇定。教师组织学生朗读,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解释“绝妙”“危机”“厄运”的意思。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懂。

  5.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解释:

  (1)绝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显眼的桌子上,骗过了敌人。妙在情报藏得隐蔽,令敌人意想不到。教师点拨: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些什么?(这个绝妙的主意凝聚了伯瑙德夫人的智慧)

  (2)危机:德国军官点燃了蜡烛,万一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教师点拨:“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这里“似乎”说明了什么?(实际上危机并没有真正过去)

  (3)厄运:那就是蜡烛会很快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暴露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也许就要结束了。

  教师点拨:在危机和厄运面前,一般人会有什么反应?而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对待的?他们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二、复述故事

  1.请学生自己练习复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面前从容应对、化险为夷的经过。然后组织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提供句式帮助学生复述得更加有条理:当的时候,他(她)

  (怎么做的)。

  2.教师根据学生的复述进行扼要的板书:点燃——吹熄;端走——夺回;重新点燃——端上楼。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故事,要求用上恰当的、准确的词语,如: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教师对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于出现的精彩之处及时给予肯定,以便让学生讲述得更加流畅、准确。

  三、学做导演

  1.假如将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编成剧本来演出的话,你认为可以安排几个场景?引导学生讨论,并申述自己的理由。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重点设计三个场景:伯瑙德夫人与敌人周旋、雅克与敌人周旋、杰奎琳与敌人周旋。

  2.假如请你来做导演,每一场戏该怎么演?认真阅读课文,注意中心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然后设计表演的要领。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第三自然段,圈画出伯瑙德夫人的动作、语言、神态等。

  3.组织学生交流伯诺德夫人与敌人周旋的表演,重点关注“轻轻地”,讨论:为什么要轻轻地吹灭蜡烛?以此体会伯诺德夫人的机智和镇定。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组织“导演们”进行评论。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后两场戏,分别关注“从容”、“默默地”、“娇声”、“镇定”。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提问:“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里的“似乎”表明什么?

  4.在学生“导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特别是重点的词句,进行更深入的体会,真切地感受到危险、紧张以及人们的机智与勇气。

  四、人物评价

  1.课文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课文,具体谈一谈自己的切身感受。

  2.教师总结、点拨。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目标:

  知识:学习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情感: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6、半截蜡烛

  2、学生质疑释疑:这篇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出示词语,朗读 伯诺德夫人 强盗 绝密 绝妙 蜡烛 熄灭 秘密 点燃 厄运 摇曳 杰奎琳 盯住 镇定 楼梯

  3、学生交流词语意思

  三、理清课文脉络

  1、自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作业

  1、描红 2、抄写词语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呢?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的1、2自然段

  2、交流: 这是装着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国家利益,关系到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安危。

  3、在读课文,想一想这个藏情报的办法是一个什么样的办法?(绝妙的办法)

  4、妙在哪儿?

  蜡烛的位置显眼,谁也不会想到主人会把绝密的情报藏在眼皮底下的蜡烛里,所以“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5、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两句话,想想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1)、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

  (2)、伯诺德夫人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任。

  (3)、办法巧妙。

  (二)学习第3——7自然段

  1、过渡: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2、在这危急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3——7自然段,说说他们一家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机智、勇敢)

  3、默读课文,圈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词句,感悟每个人的机智与勇敢。

  4、分角色朗读3——7自然段

  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后凭着他们的勇敢与机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三、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

  四、请学生表演课本剧

  五、作业:回家给父母讲讲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注意把人物的心理活动补充进去。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优秀4

  【设计理念】

  词语,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才具有丰富而恰当的含义,才折射出人物内在的品质和精神。词语,只有回归文本之中,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是积极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才是有血有肉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引领学生在课文描述的情节和细节中,关注那些“含义丰富、含情脉脉”的词句,使他们既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获得对语言的准确感受。如此,学生的语文学习才具有语文的“滋味”。

  【设计特色】在故事情节中理解词句的含义,在具体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品质,在导演剧本中习得语言的精妙。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结合表演深入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2、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教学过程】

  一、学习字词

  1、教师板书课题,边板书边重点提示“截”的部首“戈”和“蜡烛”的偏旁分别为“虫”、“火”。启发学生用“烛”组词:烛台、烛芯、烛光、烛焰摇曳……

  2、教师继续板书:

  伯瑙德夫人、雅克、杰奎琳。引导学生朗读,提问:谁发现了这3个人的关系?以此了解:他们是亲密的一家人,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插问:你知道法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世界闻名的夫人吗?

  (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3、教师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秘密、绝密、绝妙;危机、厄运;从容、镇定。教师组织学生朗读,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解释“绝妙”、“危机”、“厄运”的意思。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示: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懂。

  5、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解释:

  ⑴ 绝妙:

  伯瑙德夫人把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显眼的桌子上,骗过了敌人。妙在情报藏得隐蔽,令敌人意想不到。教师点拨: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些什么?

  (这个绝妙的主意凝聚了伯瑙德夫人的智慧。)

  ⑵ 危机:

  德国军官点燃了蜡烛,万一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教师点拨:“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这里“似乎”说明了什么?

  (实际上危机并没有真正过去。)

  ⑶ 厄运:

  那就是蜡烛会很快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暴露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也许就要结束了。

  教师点拨:

  在危机和厄运面前,一般人会有什么反应?而伯瑙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对待的?他们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二、复述故事

  1、请学生自己练习复述伯瑙德夫人一家在危机面前从容应对、化险为夷的经过。然后组织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提供句式帮助学生复述得更加有条理:当的时候,他(她)(怎么做的)。

  2、教师根据学生的复述进行扼要的板书:

  点燃──吹熄;端走──夺回;重新点燃──端上楼。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故事,要求用上恰当的、准确的词语,如: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教师对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于出现的精彩之处及时给予肯定,以便让学生讲述得更加流畅、准确。

  三、学做导演

  1、假如将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编成剧本来演出的话,你认为可以安排几个场景?引导学生讨论,并申述自己的理由。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重点设计三个场景:伯瑙德夫人与敌人周旋、雅克与敌人周旋、杰奎琳与敌人周旋。

  2、假如请你来做导演,每一场戏该怎么演?认真阅读课文,注意中心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然后设计表演的`要领。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第三自然段,圈画出伯瑙德夫人的动作、语言、神态等。

  3、组织学生交流伯瑙德夫人与敌人周旋的表演,重点关注“轻轻地”,讨论:为什么要轻轻地吹灭蜡烛?以此体会伯瑙德夫人的机智和镇定。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组织“导演们”进行评论。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后两场戏,分别关注“从容”、“默默地”、“娇声”、“镇定”。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提问:“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里的“似乎”表明什么?

  4、在学生“导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特别是重点的词句,进行更深入的体会,真切地感受到危险、紧张以及人们的机智与勇气。

  四、人物评价

  1、课文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课文,具体谈一谈自己的切身感受。

  2、教师总结、点拨。

  【练习设计】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猛烈( ) 昏暗( ) 严肃( ) 显眼( )

  安全( ) 粗暴( ) 放心( ) 若无其事( )

  2、我最欣赏剧本中______的语言,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对文中的人说些什么呢?请选择一个人物,写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象一下,敌人走后,母子三人会说些什么?请你也写一段剧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教学建议】

  剧本是编剧和演出所参照的蓝本,作为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其高度的集中性和典型的舞台性,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创新的空间。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潜藏于众多学生身上的巨大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利用剧本,把学生变为“演员”,把课堂变成“舞台”,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完本课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儿童剧剧本,自行编演剧本,增加对剧本的了解和阅读兴趣。

  但是要注意的是,语文课不等同于实践课,不能淡化对教材中语言文字的品味,因此在学、演剧本的过程中更应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那些精炼、含蓄、画龙点睛的语句。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优秀5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2、通过合作演一演剧本,阅读感悟剧本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等描写,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指导学生在演一演剧本的过程中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

  难点:让学生在演剧本的语言实践中自觉融入到剧情当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了解什么叫“剧本”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2、默读课前导语,了解什么叫“剧本”。

  二、初读课文,了解“剧本”内容

  1、自由认真读课文,思考:剧本与我们平常学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呢? 反馈交流

  2、了解剧本里故事发生的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3、了解剧本里讲到的人物:伯诺德夫人和她的儿子杰克、女儿杰奎琳。

  4、了解剧情:为了保住半截蜡烛中的`秘密情报,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取得最后的胜利。

  三、以演促读,感悟“剧本”人物形象

  1、学生讨论如何演好剧本。

  2、指导试演课文其中一段:学生小组合作试演;指名上台演;指导学生利用括号里的提示语演好人物,并补写提示语。

  3、师引说:这时,三个德国军官闯了进来:好黑的屋子,为什么不点蜡烛呢?蜡烛被点着了,此时,伯诺德夫人怎么做?

  4、指导学生演好伯诺德夫人镇定自若的样子。

  5、伯诺德夫人的办法失败了,蜡烛又被点着了,此时此刻,杰克会在心里想些什么呢?

  6、了解“潜台词”,并演好杰克。

  7、杰克端走蜡烛没成功,那小女儿杰克琳是怎么样和敌人斗智的呢?学生讨论、演一演。

  四、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从保护半截蜡烛的整个过程来看,你觉得伯诺德一家怎么样?

  五、课外作业

  1、续编“剧本”:屋外的风渐渐小了,三个德国军官走远了,杰奎琳端着熄灭了的蜡烛从楼梯上下来。伯诺德一家这个时候又有什么精彩的对话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当一回编导续写剧本,注意剧本的特点。

  2、演剧本:有兴趣的同学课间演一演该剧本。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优秀6

  教材分析:

  课文《半截蜡烛》描绘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但它无时无刻不给我们以紧张激烈的感觉,让我们触摸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课文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已经达到了入微的境界,特别是成功地运用了人物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虽然花费笔墨不多,但简约而不简单,循一点,足可以窥见全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清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学习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的方法,以及环境描写在烘托当时气氛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主要采用“以读促悟,以悟导读”的方法,通过揣摩描写人物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词语和句子,领悟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理念:

  教师应当想法设法创设相应的情境,紧抓文本语言不放松,引导学生通过概括、揣摩、想象、诵读等方式潜心会文,深入人物的内心,去感受当时情况的危急和严峻,更要感受他们一家三口的勇敢、智慧和强烈的爱国心。

  如何紧抓语言文字?于永正说:“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根据课文的语言重点和情感重点设计教学过程……”在这里,我想更进一步地实现自身的意图,那就是根据课文内容,教师要仔细斟酌、反复钻研,找到语言重点和情感重点的交融点,把最能体现当时形势严峻,人物的内心品质的词句提炼出来,也要大刀阔斧、删繁就简地把虽然也很精妙,但与中心无关或关联不大的词句撇开。具体展开就是把文中对人物的描写(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和环境的描写(蜡烛)的词句精选出来,穿插在有序的故事情节中,引导学生再三甲嚼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从而深入领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在启迪智慧的基础上陶冶情操,使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凸显出来,最终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此外,在引导学生学习文中三位主人公同德军周旋斗智的基础上,本人还力图在训练语言、积淀情感的同时,体现一个由扶到放,由指导到自主的过程。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和“提倡学生自悟自得”的语文教学理想境界。

  本课教学着力对两个问题的思考探索。

  一、文本解读的多元性与规定性

  教学中,我强化展现学生个体理解的丰富的非预期性与创造性,同时认为多元解读并非没有任何制约的纯个体主观心理反应,而是主观心理与文本隐蔽信号的契合,因而教学中注意通过价值的引领让学生领悟文本对话中“主观”与“客观”的辨证规律。

  二、语言转换的整体性与主动性

  我在教学中力求把握整体性与主动性,将体验,想象与语言发展结合起来。诸如引发认知冲突,进行争辩,凭借文本信息想象描述心理,既力求体现“多维度” “多层次”的丰富性,又旨在激发学生思维,表达的积极性,使之获得整体的发展。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优秀7

  一、导课

  1、出示蜡烛图片:认识蜡烛、烛光、烛台

  2、揭题,齐读

  3、过渡:蜡烛往往给人以温馨浪漫的感觉。可是,有时特定的环境下,蜡烛会让人觉得不安,蜡烛的燃烧甚至让人觉得害怕。那又是怎么回事呢?

  二、初读感知,了解剧本的特点

  1、自由读课文,与故事相比较,总结交流剧本的特点。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总结。

  3、再读课文,文中的三位主人公分别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分别是?

  4、把剧本划分成两个场景,分别说说两个场景的内容。

  5、把两个场景的内容连起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抓人物台词,感受语言的魅力。

  1、情报藏在蜡烛里,你觉得这个方法好不好?总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最显眼的地方就是最隐蔽的地方。

  2、你从哪里看出情报的重要?品读: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我们的生命。

  3、一天夜里,几个德国官兵突然来到伯诺德夫人的`家中,他们点起了那只蜡烛。当时的情况真是——(积累词语)

  4、为了保护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做了哪些斗争?

  5、学生自由读,填空,画出相关台词,写批注,谈体会。

  6、品读人物的对话和舞台说明,谈体会。

  7、为什么杰奎琳的话起了作用?从这你看出了什么?

  8、同桌选一个片断演一演。

  四、课外拓展

  1、出示话剧《茶馆》《雷雨》的剧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

  1、阅读有关二战的故事

  2、找找剧本读一读

  3、把《半截蜡烛》的故事说一说

  4、自由组合演演。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优秀8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体验当时紧张的局面,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要求:说的时候尽量用上“绝密”“绝妙”这两个词语。

  2、交流:

  (1)这半截蜡烛藏有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这是伯诺德夫人想出的一个绝妙主意。

  (2)伯诺德夫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将装有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了半截蜡烛里。

  师:将绝密情报通过小金属管放进蜡烛里,插在一个烛台上,放在显眼的桌子上,多么绝妙的办法。因为最危险的地方有时也是最安全的。伯诺德夫人真是聪明过人。那么,这个绝妙的主意就绝对保险、万无一失吗?(不是)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它存在着什么隐患,画出有关句子(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教师出示:“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3、导入:是的,只要蜡烛被点燃,只要燃烧到金属管处(引读: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生命的结束)这情报也许是自己部队的作战计划,也许是敌人的又一个阴谋行动。现在,蜡烛已经被敌人点燃!这只是半截蜡烛,很快就会燃烧到金属管处。为了保住秘密,保住情报站,保住一家三口的生命,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便围绕着这半截蜡烛打响了。

  二、学习课文,感悟理解。

  (一)感知内容

  1、让我们走进课文,关注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命运。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3-7小节,思考:伯诺德一家三口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1)当____时,伯纳德夫人:_____,结果:_____。

  (2)当____时,大儿子杰克:_____,结果:_____。

  (3)当____时,小女儿杰奎琳:______,结果:_____。

  2、交流思考题。

  (二)研析情节

  1、在保护半截蜡烛、与德军周旋的过程中,伯诺德夫人一家都有着不同的表现。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一家之主伯诺德夫人的表现吧。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描写的句子,好好加以体会。

  2、集体交流:

  伯诺德夫人有什么品质?(机智、临危不惧等)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的?

  语言:

  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学生各自试读)生1、(将“亮”字重读)我觉得应该突出“亮”字,因为只有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

  生2、(将“灯”字重读)我觉得应该强调“灯”,因为只有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

  生3、(将“瞧”字重读)强调“瞧”字是为了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

  生4、(将“先生”重读)我觉得也可以强调“先生”,这样做可以不使德国军官起疑心,似乎有礼貌的样子。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生: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不引起德军的怀疑,保住那半截蜡烛。

  生:都是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巧妙地熄灭蜡烛。

  师:说得对。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的,那么就都是允许的。下面,请你们想着这个目标,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各自朗读这句话。

  动作:(急忙)取、(轻轻)吹。

  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再做轻轻吹的动作。

  重点提示:为什么要轻轻吹?

  心理活动: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看到少校点燃蜡烛时,心想:)

  (出示: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生命的结束。怎么办呢?不行,我得赶快想个好办法!)

  指导这是你的心理独白,你这么大声说出来,不引起敌人的怀疑才怪呢。谁再来做一回伯诺德夫人。

  3、小结: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是巧妙地化解了危机,真是了不起。同学们,危机是真的过去了吗?(相机理解“似乎”:危机的过去只是暂时的。因为(引读: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形势再一次变得严峻起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越来越短。真令人担心哪!面对险情,大儿子杰克和小女儿杰奎琳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提示,自学下面的课文:

  (1)默读课文,画出关键词句,写下自己的感受。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3通过朗读表现人物的品质。

  4、小组交流。

  5、集中交流。

  交流杰克。

  语言:(“天真冷。”)指导朗读。平淡的语气,但让人觉得很有这个必要。

  动作:慢慢站、端、(“疾步”还是“不急不慢”)走去、从容(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得这么从容的?为什么能这么从容?提示母亲的教育影响)、生火、坐待读句子。

  师:同学们,杰克能有这么镇定自若的神情、动作、语言,你们能知道他站起来前,心里想了些什么?(出示: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生命的结束)

  过渡:

  杰克仍然没有保住蜡烛,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

  出示: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自由读句子,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情况紧急、危险、千钧一发等)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紧了。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里的“似乎”可以去掉吗?为什么?此时真是“生命悬于一烛”(“似乎”表现了伯诺德夫人当时的紧张心情)

  练习朗读。怎样读出这种紧张的心情和气氛呢?

  在这迫在眉睫、十万火急的时刻,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只有10岁杰奎琳心想:(出示: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生命的结束)于是,她勇敢地站了起来。她是怎么做的?

  (提示:可以抓住“娇声”、“司令官先生”、“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这些词语和句子去想一想,你就会找到答案了。)(恭维的话很多人都会感到很受用,又是这么一个可爱礼貌的小姑娘提出合情合理的一点不过份的小要求,让人实在无法拒绝,从而巧妙地化解了危机,可以感受到她的'聪明、机智、善于观察)

  三、升华中心,总结全文:

  1、回顾全文: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后回答)

  生:(脱口而出)是小女儿杰奎琳。

  师:有不同的观点吗?

  (学生开始沉思)

  生:我认为杰克也有功劳。

  生:还有母亲呢。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杰奎琳,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杰克、母亲也功不可没。同学们,要说服对方,就必须占有充分的根据。能从课文中找出根据吗?

  生1、我认为最后的成功应该是全家人的贡献。你想,儿子杰克在当时的情形下,如果不是那样“从容”,不就会引起敌人的怀疑吗?

  生2、还有妈妈呢。她也是表现得那样镇定,一开始是“轻轻”把蜡烛吹灭。

  生3、还有,一开始妈妈从厨房取出了一盏油灯,这样,后面小女儿杰奎琳才有可能取走蜡烛。

  生4、我觉得还有一点不可忽视。课文最后说小女儿正当“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多危险呀!那么是谁赢得了这一点时间呢?是妈妈。她在一开始就试图用油灯替换蜡烛,轻轻吹熄了蜡烛。

  师:大家前后联系起来思考,非常好。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想得更远一点。生:两个孩子都还小,在敌人面前为什么能这样镇静呢?我想,那是在母亲长期的影响形成的。伯诺德夫人应该知道传递秘密情报这项工作很有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她还让自己的孩子也参加了这项危险的工作,可以看出她不但热爱自己的祖国,不怕牺牲,还要求自己的孩子和她一样,这一点很了不起。

  生:再说,把情报藏在蜡烛里这个绝妙的主意本来就是母亲想出来的。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没有最后杰奎琳的灵活应变,后果不还是不堪设想吗?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

  生:全家人都为保住情报站做出了贡献,小女儿杰奎琳起了关键作用。

  生:情报站的保住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学写颁奖词: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在他们的屋子里,一家三口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紧张激烈的战斗,最终凭借他们的机智勇敢取得了胜利。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板书:机智勇敢、热爱祖国)二战结束以后,为了表彰伯诺德夫人一家,法国政府决定为他们一家三口每人颁发一枚自由荣誉勋章。在颁发勋章时,要宣读颁奖词,你觉得颁奖词上会怎么写呢?(学生练习写颁奖词)集体交流。

  3、升华中心:其实,在那个年代有许多像伯诺德夫人那样的家庭,有许多像杰克、杰奎琳那样的孩子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在和敌人斗智斗勇,甚至不惜失去自己的生命。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出示:爱国名言: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齐读名言。

  你还知道哪些爱国名言或诗句?交流。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伯诺德夫人一家,记住这个惊险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齐读课题。

  四、课后作业:

  1、想象练习:当德国军官走后,母子三人也许会有一段精彩的对话,尝试写一写。(提示:可学习课文中人物不同提示语的对话方法,可根据课文中人物的不同提示语的说话形式,将母子三人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具体生动地描写。)

  听着德国军官的脚步渐渐远去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_

  2、将课文改成课本剧,和同学排一排,演一演。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06-14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04-09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04-13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08-15

(推荐)半截蜡烛教学反思07-05

《半截蜡烛》教案11-16

半截蜡烛教案11-15

《半截蜡烛》说课稿12-03

《半截蜡烛》的教案11-13

半截蜡烛说课稿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