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19 10:58:5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灯光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灯光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灯光教学设计

灯光教学设计1

  一、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稚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练习缩写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具准备

  书写缩写课文范例的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围绕课后练习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王愿坚)他是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把课文分成三段,怎么分?(第一、二自然段为一段,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一段,中间部分为一段。)

  3.指名按分的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把这一段分成三层,想一想,每一层的主要意思;这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为三层。(第三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是第一层,第八、九自然段是第二层,第十自然段是第三层。)。

  (4)请三名学生分三层朗读课文,每人朗读一层。

  四、指导理解第二段的内容。

  (1)指名说第一层的内容。(大致内容是)在围歼战开始之前,“我”在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身边。这是一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他在激战之前心情是那样的平静,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上的插图,看得那样人神。他从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的情景,想到了未来,深情他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三层的内容。(内容大致是,突击连冲进守敌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这样,突击队孤军深入,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失败的可能,情况非常危急。就在这个紧要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指了路,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这次围歼战获得了完全的胜利,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人们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葬了郝副营长的遗体。)

  (3)指名说说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事。

  五、布置作业

  1.准备缩写第二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思考练习第二题,复习课文内容练习缩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朗读全文。

  2.指名说说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事。

  二、指名理解“思考·练习”第二题。

  1.讨论:“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课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革命胜利后的和平时期,“我”在清明节晚上到天安门广场散步,听到背后传来一声对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的赞叹:“多好啊!”第二次是在1947年初秋,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之前,郝副营长在交通沟里、借着火柴的.微弱亮光看书。看到书上画的电灯,说出了“多好啊!”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和我在交通沟里谈话时,说到革命胜利后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该多好啊!”)

  2,讨论:他仍说这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对学生讨论要求不要过高,学生只要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清看到的是什么,想到的是什么就可以了。)

  三、指导作缩写练习

  1.指名读“思考。练习”第四题,明确练习要求。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缩写这一段,哪几点必须写清楚。

  3.讨论交流。(缩写第二段,必须写清楚五点:一是时间是1947年初秋;二是那次战斗的任务;三是战斗前郝副营长怎么做、怎么想;四是战斗中郝副营长的表现;五是郝副营长的牺牲。

  四、学生做缩写练习,教师巡视了解缩写情况(用10~15分钟)

  五、请两三个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师生酌情评议

  六、挂出写有缩写范例的小黑板,供学生修改参考。

  缩写范例

  1947年初秋,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准备围歼国民党军57师。战斗开始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看一本破书,憧憬着未来)战斗打响了,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却暴露了自己,被敌人的机枪打中牺牲了。)

  七、学生根据范例修改自己的缩写。

  分辨事物和联想

  (读写例话)

  教学要求

  学习分辨课文中的内容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这些事物引起的联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学例话,初步了解例话的主要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默读例话,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第一自然段讲读书的时候要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第二自然段以《月光曲》这篇课文为例,具体说明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第三自然段讲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对阅读和作文都很有好处。)

  二、指导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学习怎样分辨事物和联想

  1.提出自学要求: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对照《月光曲》这篇课文想一想,《月光曲》这篇课文中,哪些内容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内容是写由事物引起的联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月光曲》中的事物和联想。(先让学生充分自由发言,再引导学生总结出例话中讲的三层意思:贝多芬由在茅屋里见到的事物而联想到月光下的大海;皮鞋匠由所听到的琴声而联想到大海的动态变化;皮鞋匠由妹妹的表情联想到妹妹仿佛也看到了大海。)

  三、联系本组其他课文,加深理解

  1.《菩萨蛮大柏地》一课中,哪些是作者见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作者看到的是彩虹、雨后斜阳下“关山阵阵苍”的景色,还看到当年“廖战”留下的弹痕。作者由看到的这些事物,想到了那次激烈的战斗;想到那累累的弹痕,把关山打扮得更加好看了。)

  2.《灯光》一课中,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和背后传来的“多好啊”的赞叹声,是作者接触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对郝副营长牺牲经过的回忆,是由接触到的事物产生的联想。)

  四、小结

  以后读书,就要像这样,注意分析文章里讲的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

  五、布置作业

  预习“基础训练2”。

灯光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本课生字词,积累语言。

  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引导学身体会这个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有感情的朗读,读进去悟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2、让学生体会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辨别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击突破

  重点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学习先烈无私奉献

  的精神。

  难点

  理解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的写法。

  教学突破

  针对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读时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按照自学提纲课下自学。

  到图书室借来有关革命、历史人物的书籍,人手一册阅读并能讲一讲。

  教学过程

  一、 简短的国歌声中,以英雄人物和为话题导入课文。

  课前一分钟,老师通过手机播放《义勇军进行曲》,简短播放后停止,跟学生交流《国歌》唱的是谁。接着以人物的姓名和标题性革命事迹为主,跟学

  生谈革命人物,进而引出本节课要认识的无名英雄——郝副营长。

  板书课题——灯光。

  简单介绍作者——王愿坚。

  二、展示自学效果,直接进入合作探究。

  1、全体起立读书,用我们满腔的学习热情读出我们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点明:结束的坐下,默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2、认字、积词。

  先是学生互相交流字音、字形,接着是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适当交流后,班长领着同学画出课文中的词语或短语。

  3、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结果呢?为什么?

  疑问。

  写作方法。

  4、班级合作探究,读进去悟出来,感受文章思想情感。

  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结果呢?

  疑问。

  写作方法。

  以上四个目标,第二、三个是合作探究的重点。

  简单交流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紧接着复述,提高概括能力。

  第二个问题:“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结果呢?

  利用第一个“多好啊!”引出“现实”和“回忆”为后面的写作方法做提示(分段和倒叙)。

  板书: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多好啊) 幸福生活

  进入回忆。

  “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想到些什么?结果呢?为什么?

  直击重点段落、重点语句,读进去悟出来感受革命先烈无私奉献、视死如归的`高尚品质。

  “这句话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阵地

  “看到了什么?”a、火光下,书上的小孩子在灯下读书。b、漆黑的夜空。

  “想到了什么?”a、对未来的憧憬——自己在灯下读书,幸福的孩子们在灯下读书。

  “结果呢?”生命换取。

  在一片遗憾声中,借题发挥,谈体会升华思想。

  板书: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 (多好啊!) 生命换取

  质疑。针对同学们互相提出的问题展开适当的交流,教师恰当总结。

  写作方法。这一项主要是在领会全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突出两点:a文章的结构层次——1、2自然段/中间段落/最后一段。b、文章的写作顺序——倒

  叙,关于倒叙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学过的课文。

  三、讲革命故事,回到硝烟弥漫的战场,结束本课。

  四、板书

  灯光

  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多好啊) 幸福生活

  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 (多好啊!) 生命换取

灯光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体会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练习缩写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创作了许多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怎样把课文分成三?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4)请三名同学分三层朗读课文。

  四、深入理解第二段内容。

  1、指导理解第一层。

  (1)指名朗读率一层。

  (2)通过杳字典理解下列词语:挺进、豫皖苏、围歼战。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层的内容。(在围歼战开始前,“我”在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身边。这是一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他在激战之前心情是那样的平静,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中的插图,看得那样入神,火柴划了一根又一根。他从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和情景,想到了未来,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4)激战马上就要开始了,他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想什么呢?(革命胜利以后,劳动人民将有可能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而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而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郝副营长高尚丰富的内心世界。)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这一层再朗读一遍。

  2、指导理解第二、三层。

  (1)指名朗读。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后续部队、千钧一发、整编师。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层的内容。(突击连冲进守敌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这样,突击队孤军深入,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可能失败,情况非常危急。人们望着黑

  的围 ,万分焦急。就在这紧要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人们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藏了他的遗体。)

  (4)课文中说“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表现了先烈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战斗打响后”和“战斗胜利后”这两层再朗读一遍。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第二段。

  2、预习课文的其它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上一堂课学的课文。

  2、作者是怎样想起这段往事的?我们来学习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漫步、清明节、(漫步是没有目的的'悠闲地走。清明节是节气之一,在四月四、五或六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这个时候很容易想起革命先烈。)

  3、引起我回忆往事的原因是什么?(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这三个字是连接现实和往事的一根链条,因为英勇牺牲的郝副营长也说过:“多好啊!”)

  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再朗读课文的这一部分。

  三、学习结尾部分

  1、学生通过查字典,弄清“璀璨”“华灯”的意思。

  2、“我”怎么会想起郝副营长这位亲爱的战友?(一是见到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憧憬过这美丽的灯光;二是听见游人发出的“多好啊”的赞叹,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这样赞叹过。)

  3、教师小结:这个结尾部分和开头都写的是现在,相互照应。“我”在天安门广场璀璨的华灯下回忆往事,包含着不忘不过去,应该把先烈的精神发扬光大的意思。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1、准备听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准备缩写第二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照耀 漫步 挺进 微弱 双膝 漆黑 憧憬 千钧一发 豫皖苏

  二、指导作缩写练习

  1、指导读“思考 练习”第六题,明确练习要求。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缩写这一段,哪几点必须写清楚。

  3、讨论交流。(缩写这一段,必须写清楚五点:一是时间是非曲直947年初秋;二是那一次战斗的任务;三是战斗前郝副营长怎么做、怎么想;四是战斗中郝副营长的表现;五是郝副营长的牺牲。)

  三、学生做缩写练习,教师检查了解缩写情况。

  四、请两三个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师生酌情评议。

  五、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课《月光曲》。

灯光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充分感受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具体分析,深化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锻炼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自主探究知识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自我感悟的综合水平。

  教学重难点

  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当我们面对清晨第一缕灿烂的阳光,背着书包快乐的去上学时;当我们躺在母亲的怀里,享受温暖宁静的母爱时;当我们面对丰盛的餐桌,尽情的享用佳肴时;当华灯初上,我们欣赏着缤纷绚丽的美景时,我们可曾想过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

  2、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用鲜血筑就的。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王愿坚同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板书课题)

  二、引导自读,感悟“多好啊”

  1、通过课前预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边读边悟,体会感情。

  a、默读课文,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可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b、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标出相关语句,写写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4、交流讨论。

  (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崇高美好的理想坚贞不屈、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同时关注作者善于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表达方式。)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读写结合,深化“多好啊”

  1、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

  2、伟大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换来了这盏照亮黑夜的灯,可是仅仅是照亮黑暗的灯吗?(实际上是照亮我们新中国的灯)

  3、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以“多好啊”为题写一写,可以是一首小诗,可以是一段随想,可以是心灵的独白……

  4、集体交流

  四、回归整体,体会写法

  “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前后呼应、以一句话贯穿全文、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等表达方式。)

  五、延伸课外,提升情感

  1、找一两本革命题材的书读一读

  2、出一期缅怀革命先烈的小报。

  《灯光》教学反思

  《灯光》是一篇阅读课文,语言朴实,通俗易懂。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理解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中我抓住了文章中出现的“灯光”展开了教学。以读来促学生的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领悟郝副营长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文章中灯光出现的第一次是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写了天安门广场的灯光,我先让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然后说说此时“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指导学生的朗读。学生都很积极,有的读出了惊叹的语气,有的读出了赞美的语气,有的读出了陶醉的语气……最有趣的是那个读出了陶醉的语气的,似乎把我们全班师生都带入了天安门广场。

  这堂课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如行云流水,教学过程非常流畅。孩子们的表现尚佳,特别是孩子们的朗读入情入境。

  最后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灯光”,要求学生由一处灯光产生联想,写一个片段。孩子们的联想很丰富。写出的片段都很有特色,我想主要原因是孩子们有感而发。

  但是我觉得这堂课还有很多缺憾,比如阅读课文上得过程中有点类似讲读课文,另外教学时间把握不太好,一课时没能完成教学任务。

灯光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体会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练习缩写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创作了许多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怎样把课文分成三?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4)请三名同学分三层朗读课文。

  四、深入理解第二段内容

  1、指导理解第一层。

  (1)指名朗读率一层。

  (2)通过杳字典理解下列词语:挺进、豫皖苏、围歼战。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层的内容。(在围歼战开始前,“我”在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身边。这是一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他在激战之前心情是那样的平静,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中的插图,看得那样入神,火柴划了一根又一根。他从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和情景,想到了未来,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4)激战马上就要开始了,他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想什么呢?(革命胜利以后,劳动人民将有可能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而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而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郝副营长高尚丰富的内心世界。)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这一层再朗读一遍。

  2、指导理解第二、三层。

  (1)指名朗读。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后续部队、千钧一发、整编师。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层的内容。(突击连冲进守敌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这样,突击队孤军深入,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可能失败,情况非常危急。人们望着黑 的围 ,万分焦急。就在这紧要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人们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藏了他的遗体。)

  (4)课文中说“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表现了先烈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战斗打响后”和“战斗胜利后”这两层再朗读一遍。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第二段。

  2、预习课文的其它部分。

  板书设计5 灯光

  勾起回忆 | 战斗开始前

  | 回忆往事 | 战斗打响

  照应开头 | 战斗结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上一堂课学的课文。

  2、作者是怎样想起这段往事的?我们来学习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漫步、清明节、(漫步是没有目的的悠闲地走。清明节是节气之一,在四月四、五或六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这个时候很容易想起革命先烈。)

  3、引起我回忆往事的原因是什么?(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这三个字是连接现实和往事的一根链条,因为英勇牺牲的郝副营长也说过:“多好啊!”)

  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再朗读课文的这一部分。

  三、学习结尾部分

  1、学生通过查字典,弄清“璀璨”“华灯”的意思。

  2、“我”怎么会想起郝副营长这位亲爱的战友?(一是见到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憧憬过这美丽的灯光;二是听见游人发出的“多好啊”的赞叹,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这样赞叹过。)

  3、教师小结:这个结尾部分和开头都写的是现在,相互照应。“我”在天安门广场璀璨的华灯下回忆往事,包含着不忘不过去,应该把先烈的精神发扬光大的意思。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1、准备听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准备缩写第二段。

  板书设计 灯 光

  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幸福生活

  | | | |

  | | | 多好啊 |

  | | | |

  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 生命换取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照耀 漫步 挺进 微弱 双膝 漆黑 憧憬 千钧一发 豫皖苏

  二、指导作缩写练习

  1、指导读“思考 练习”第六题,明确练习要求。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缩写这一段,哪几点必须写清楚。

  3、讨论交流。(缩写这一段,必须写清楚五点:一是时间是非曲直947年初秋;二是那一次战斗的任务;三是战斗前郝副营长怎么做、怎么想;四是战斗中郝副营长的表现;五是郝副营长的牺牲。)

  三、学生做缩写练习,教师检查了解缩写情况。

  四、请两三个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师生酌情评议。

  五、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课《月光曲》。

  板书设计 灯 火

  缩写 一写清时间 二交待战斗任务

  三战前营长怎么做 四营长的表现

  五营长牺牲

灯光教学设计6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体会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辨别美的能力。

  【学法引导】

  学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⑴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⑵ 从部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2、难点:

  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3、解决办法: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时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揭题,练说

  1、板书课题。

  2、练说。教师提问:

  ① 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② 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

  (学生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已经对“我”漫步天安门广场感到“光明”和“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

  二、理文,练说

  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

  (“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2、读课文,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

  (这里教师可设计几个填空,辅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

  ⑴ 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

  ⑵ 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⑶ 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研究完成上述填空后,可引导他们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营长对灯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

  3、读课文,弄清文中三个“多好啊”间的关系:

  (课文三次出现“多好啊!”这句话,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来,标上序号,然后读一读上下文,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然后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汇报的形式,帮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第一次说这话是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赞叹,是引起我回忆的直接原因。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他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第三次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三、激情,练读

  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

  (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沉思、询问、回忆、憧憬的语气:激战部分要读出“猛烈”、“着急”;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情。可采取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

  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

  (这部分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

  3、自由感情朗读全文:

  (学生在感情朗读当中自然感受到当前生活的幸福,联想到先烈的献身精神,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四、延伸拓展

  1、简介作者,鼓励课外阅读。

  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五、布置作业

  1、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七根火柴》、《三人行》。

  2、练笔:仿照课文的叙述形式写篇作文,内容自选。

灯光教学设计7

  上节课我们领略的开国大典的隆重,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灯光》。灯光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出现在每家每户,△出现在大街小巷,△也出现在明亮宽敞的教室。看似平常的灯光,在作者笔下又有怎样的一段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探究竟吧。

  △(屏幕)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学习目标:

  1、深入朗读课文,掌握倒叙的写作手法。

  2、找到文章有关“灯光”的语句,说说与题目的关系。

  3、通过阅读文章,感受革命先烈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回顾课文

  1、△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信义小学六年一班同学的回答吧。

  (△屏幕学生音频)

  电视机前的你也一定回答对了,快为自己竖起赞美的大拇指吧!

  2、△本文的写作手法和以往我们学过的文章有所不同。

  (屏幕)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3、△(屏幕)同学们可真仔细,细心的你一定发现了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像这种把事件的结局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叙述情节发生、发展的叙述方法,叫做倒叙,这种写作方法能够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自主学习

  1、△文章的题目是灯光,面对不同的灯光,文章的人们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多好啊!这短短的一句话,在文中出现了3次,△它就是揭示主旨的文眼。

  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围绕这句话展开学习吧!

  △(屏幕)根据自学提示,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课文共有几处出现了“多好啊!”这句话?

  (2)你能不能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了什么,会想些什么?

  同学们可以画出印证你想法的句子并作出批注。开始吧!

  3、△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和张老师一起来看看文章哪几处出现了“多好啊”这句话吧!

  (屏幕)△第一次是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地点是天安门广场,△路人看到广场上千万盏灯感叹道:△多好啊!

  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战斗前夕△,在沟里△,郝副营长△看到书中插图孩子在灯光下学习△△△△,他不禁说道△:多好啊!

  同学们,你们找到了吗?虽然这句话在文章出现了三次,但是每一次都有着不同的含义。下面,让我们深入文章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吧!

  4、△请同学们找到第一处,大声朗读。

  (△屏幕学生音频)

  △这么美的灯光,让人不禁赞叹“多好啊”。除了感受灯光的美,你还感受到了什么?△这是对现在美好生活的赞叹,为后文埋下伏笔

  5、△请同学们继续分享第二处。

  (△屏幕学生音频)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郝副营长此时的心情,那莫过于△羡慕二字!然而一盏普通的电灯,为什么会引起郝副营长的羡慕呢?同学们可以结合当时环境想一想。

  (△屏幕)因为在战争时期,条件极其艰苦,郝副营长也没有见到过,所以他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

  △郝副营长此刻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请同学们思考:他在沉思什么?(△屏幕)将来自己的孩子也能在电灯下读书;孩子们都能读书,有文化;有电灯的生活是多么美好……

  6、△同学们,让我们继续分享第三处吧!

  (△屏幕学生音频)

  请同学们体会郝副营长说话时的神态,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屏幕)郝副营长希望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从他的话语中我们能体会到先辈们不求索取、只知奉献的崇高品质。

  让我们带着郝副营长满心的期待,美好的愿景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屏幕)“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三、深入研究

  1、△不同的灯光,引起了不同人的感叹。为什么文章要以灯光为题目呢?

  有的同学可能在想:△灯光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这也是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但是如果只想到这一层,远远不够,我们的学习应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文中其实还有一处特殊的灯光,你发现了吗?让我们静下心来,读第10自然段,用心感受。

  (△屏幕)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2、可是火光暴露了自己,他被敌人的枪打中了,郝副营长清楚这样做的结果,可他却毫不犹豫、勇往直前。这样特殊的灯光象征着什么?

  △(屏幕)这“灯光”其实象征着英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因此不会熄灭,必将永远闪耀在人们的心中。

  四、拓展延伸

  1、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涌现出无数“灯光”式的人物,叶挺将军就是其中的一位。

  △(屏幕)他被囚禁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时,就用一首名为《囚歌》的诗歌,道出了革命者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接下来,请同学们跟随视频来感受这首诗歌的情怀!

  △(屏幕叶挺将军)

  2、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就如我们今天课文中的郝副营长一样,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怕牺牲、无私奉献!

  3、△(屏幕)让我们通过图文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本文采用倒叙的写作手法,围绕灯光二字展开,通过写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引起对郝副营长的回忆,按照战斗前、战斗中、战斗后的发展顺序进行描述,在结尾又想起战友,照应开头。刻画了一个不怕牺牲、无私奉献革命先辈形象!

  五、作业布置

  同学们,本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为了巩固学习内容,同学们需要完成以下作业:

  (△屏幕)

  1、阅读精彩片段,完成作业单中的习题。

  2、以“郝副营长,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

  这节课就要这里啦,感谢大家的聆听,我们再见!

灯光教学设计8

  设计思想:

  《灯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二册第三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来之不易。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对往事的回忆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调详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而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作者却用白描的手法“略写”,两次对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未来来的美好憧憬,突出了革命英雄执着的理想。

  根据教材内容及表达方法上的特点,并结合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自学能力的学习现状,教学中,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机会还给学生。在初读课文后,通过交流,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表达顺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课文线索“多好啊”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的方式,品读文本,品味“注视”、“憧憬”、“千钧一发”等重点词句,走进郝副营长的内心,理解郝副营长的美好憧憬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以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受到良好的革命传统教育。“既读进去,又走出来”是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方法。在教学的最后一环节中,通过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补充与“郝副营长,我想对您说……”的说话训练,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实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使整堂课圆润丰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简单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想象画面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灯光》。请认真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一边读课题,一边想象画面,读出来的感觉会更好。请再读课题。

  3、读着课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说)

  4、灯光,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事物了,生活中随处可见。可作家王愿坚笔下的灯光却有着一段感人的经历。

  二、理清脉络,感悟方法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以“灯光”

  为题写了一件什么事?开始吧。(自由读文)

  2、交流读后的收获:

  ①读了课文,你从课文的结构上有什么发现?(开头、结尾写现实,中间写回忆部分。首尾呼应、倒叙)

  ②课文以这样的表达方式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味“多好啊”,体会美好憧憬

  1、课文讲述了一位革命战士为理想而献身的感人故事。那么,是什么勾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呢?(板书:多好啊)

  2、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快速浏览,找找“多好啊”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每次都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什么?心里又想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浏览要求)

  3、汇报交流:(注意说清楚每一次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说的时候看到了什么?)

  第一次

  ①(出示天安门广场灯光图片)请看,这就是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指名说)

  ②看到这璀璨的华灯,难怪游人会发自内心地赞叹道:多好啊!此刻,游人可能想到了什么?(指名说)

  ③作者由这一声赞叹想到了谁?为什么会想起他?

  第二次

  ①当时郝副营长看到了什么?一幅怎样的插图?(课件出示句子)齐读。

  ②郝副营长当时是怎样看的?“注视”是什么意思?还有哪

  个词也是这个意思?你从“注视”和“沉思”两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③是啊,等革命胜利后,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电灯底下读书,那该多好啊!

  第三次

  ①出示句子,齐读。

  ②“憧憬”是什么意思?郝副营长在憧憬什么?除了电灯,他还憧憬什么?

  ③让我们通过朗读,把郝副营长的美好憧憬读出来。

  引读:郝副营长是在憧憬明亮的灯光,于是,他深情地说:(生读郝副营长的话)郝副营长是在憧憬幸福与光明,于是,他深情地说:(生读郝副营长的话)

  ④如今,他的美好心愿实现了吗?是的,此时的灯光已不再是“灯光”了,还是指幸福与光明。请再读课题,这是幸福与光明的象征。

  四、走近人物,体会献身精神

  1、为了这句深情的“多好啊”,为了人民的幸福与光明,郝副营长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课件出示课文第10自然段)

  2、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一刻(一起读课文第10自然段),读了这段文字,哪个词语涌现在你脑海里?

  3、说说你对“千钧一发”的理解,它在文中指什么时刻?

  4、课件出示老师改动后的句子: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

  是您划着了火柴,

  点燃了那本书,

  举得高高的,

  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可是,

  火光暴露了您自己,

  您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师引读:让我们一起把目光定格在那一刻,记住他的英勇壮举吧。)

  5、出示第11自然段

  引读:是啊,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明亮的电灯下学习,这位年轻的战友(生读);为了后人能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位年轻的战友(生读)。

  6、孩子们,学到这,你想对这位伟大的战士说些什么

  7、让我们再次读课题,记住这位英雄!

  五、说先烈故事,拓展升华

  1、(音乐起,播放温馨幸福的画面)当我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时,当我们和爸爸妈妈手牵手在广场上漫步时,谁又会想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样来的呢?我们又怎能忘记那些曾为今天的幸福而献身的先烈们呢?你还知道哪些先烈的英雄事迹呢?(生说)

  2、补充:董荐瑞、黄继光的故事(课件出示图文资料)

  3、今天的幸福是无数的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为此,你觉得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做呢?

  4、是的,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安康,是对先烈们最好的慰藉。对我们来说,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祖国真的需要我们时,我们能否抛开个人的利益,甚至自己的生命,能勇敢地站出来呢?就像郝副营长、董荐瑞一样呢?(留给学生深深的思考)

  六、作业超市

  1、电影广角:观看一部爱国影片,如《闪闪的红星》、《狼牙山五壮士》等。

  2、课外书屋:阅读《我的战友邱少云》、《刘胡兰》等革命英雄故事,也可以找来王愿坚的其它作品,如《七根火柴》、《党费》等读读。

灯光教学设计9

  【学生视角

  灯光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在生活里非常普遍,课文为什么以“灯光”来命题?“灯光”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难点】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想象“灯光”的重要含义,进而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教师思考】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是本组教材的略读课文,表达了革命先烈对未来新生活的美好憧憬,歌颂了他们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说明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课文内容通俗易懂,以作者回忆为主线展开叙述,以“灯光”贯穿全文,饱含深情,催人深思,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教育的优秀教材。

  【重点】

  抓住人物的表现,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设计特色】

  仔细品读,体会感情,联系实际,交流感悟。

  【信息资料

  查阅作者王愿坚的相关资料。

  【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1、教师以抒情性的语言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奠定学文的情感基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2、介绍交流收集的作者相关资料。

  3、渗透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以情引入,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急于读书的欲望,学习目标的渗透,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努力的`方向,利于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二、自读课文,质疑讨论

  1、正确流利的地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组内互检互助。

  2、动笔勾画,圈点批注,寻找问题,大胆质疑。

  3、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梳理问题。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共同梳理提出的问题,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三、组内合作,讨论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小组讨论在读书过程中发现并提出的问题。

  2、全班合作探究。

  ⑴ “多好啊”一词三次出现,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⑵你对“灯光”的怎样理解?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体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是学生表达独特见解,感受的时机,彼此的交流,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既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收到了教学活动的良好效益。)

  四、感情朗读,联系实际,交流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畅谈学文后的感受。

  五、实践活动

  收集阅读王愿坚的其他作品。

  【板书设计】

  引起回忆

  灯光“多好啊”憧憬未来

灯光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先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书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这幅插图使郝副营长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结果暴露了自己。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对往事的回忆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调详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而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作者却用白描的手法“略写”,两相对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突出了革命英雄执着的理想。

  本课的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体会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辨别美的能力。

  【学法引导】

  学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⑴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⑵ 从部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2、难点:

  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3、解决办法: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时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揭题,练说。

  1、板书课题。

  2、练说。教师提问:

  ① 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② 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本文作者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二、理文,练说。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口述作者回忆的往事。

  3、找出文中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

  4、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

  (“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5、读课文,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

  (这里教师可设计几个填空,辅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

  ⑴ 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

  ⑵ 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⑶ 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1、快速读文,想想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现在的事,哪些段落是回忆往事?(课文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写现在的事,其余部分是作者回忆往事。)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自己画的句子,并谈体会。(略)

  4、拓展延伸。

  (1)同学们所知道的“郝副营长”有哪些?

  (2)假如你也参加了这次战斗,面对当时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A、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B、学生点评

  四、三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并在书旁写上批注。

  2、小组汇报。(略)

  3、有感情朗读文中出现“多好啊!”的句子或段落。

  五、激情,练读。

  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

  (采取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情。)

  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

  (这部分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

  3、自由感情朗读全文:

  (学生在感情朗读当中自然感受到当前生活的幸福,联想到先烈的献身精神,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四、延伸拓展。

  1、简介作者,鼓励课外阅读。

  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五、布置作业。

  1、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七根火柴》、《三人行》。

  2、练笔:仿照课文的叙述形式写篇作文,内容自选。

  【板书设计】

  引起回忆

  3、 灯光 “多好啊” 憧憬未来

  英勇献身

灯光教学设计11

  一、师范写课题,读题

  二、对比感受灯光,导入学文

  灯光,司空见惯,普普通通,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都不怎么注意它,而有一个名叫王愿坚的作家却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他就是《灯光》这一课的作者(板书)。王愿坚对灯光有怎样特殊的感受呢?看到课文第一小节。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灯光的别样感受

  1、指名读。

  2、这里讲的是作者在哪里感受灯光?(天安门广场,板书:天安门)。

  3、天安门广场夜晚的灯光到底是怎样的呢?请看大屏幕:第一幅插图(广场夜景图)。

  4、假如你在一个月朗风清的夜晚来到天安门广场,看到这样的灯景,你有何感受?(课文最后一节有一个词写了这灯景,就是——璀璨)也许你会赞美灯火的辉煌,也许你会感叹灯光的华丽,也许你会被璀璨的华灯所吸引,所陶醉,但你绝不会有作者的那种感受——读读第一节第二句。看看作者有什么别样的感受。

  5、作者有什么别样的感受?(感到光明、感到温暖)这心头的光明感、温暖感缘自何景?因何而生?——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王愿坚笔下的灯景——谁再来读读这第二句?(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广场上的灯并不多呀!再读读。)而且,这千万盏灯并不刺眼,并不炫目,而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雄伟建筑。”一起读读,把这种宁静的感觉读出来。能不能读得再轻柔些,把那种宁静和美读出来?——对,就是这种情景,它让人心头感到……。这种心头的光明和温暖又是一种什么感觉?(幸福、美好)

  6、正是因为能找到这种幸福感、美好感,所以,作者说 “我爱到……”读。

  四、了解故事,理清脉络

  1、王愿坚之所以对灯光有这种别样的感受,是因为在他的经历中,围绕灯光,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你们预习了课文,知道从哪儿到哪儿写的是这个故事吗?

  想起

  回忆

  2、请说说你这样划分的根据。(点出前后两个过渡句)

  3、结合板书梳理课文脉络:现今 很久以前 现今(照应开头)

  五、感悟三处“多好啊”,体会英语对灯光的向往

  1、那么,是什么让作者会突然想起很久以前的故事呢?

  2、“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分别是在赞叹什么?请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

  3、交流感悟

  (1)在文中出现过几次?分别出现在什么时期?(正是因为作者在战争年代听到过这句话,所以当他解放后在广场散步时一听到这句话就不由地想起那个故事来,是吗?)

  (2)看第一次,谁读读?是讲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也许他是在赞叹什么?

  (3)那么,第二次又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生答)谁读读你画下的语句。(点大屏幕)——他是在赞叹什么?或者说为什么而赞叹?——学到这儿有问题吗?(郝副营长为什么会对插图中的电灯光那么神往?)——你知道他们那个时代用什么照明吗?——所以,当他……时,他就被……的插图深深地吸引住了,连烟也忘记点了,而在借着微弱的火柴光出神地看起图来(出示插图),读读相应的话。

  (4)那么,第三次呢?出现在哪一段?(投影第7自然段)谁读读有关的话?这次赞美的是哪里的灯光?(用这一段后面的一词概括——“憧憬里”)当时的郝副营长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让我们来读读写他陷入憧憬时的语言和神态——“听读……”读。他对灯光是多么向往,多么痴迷啊,——“听说……”再说。“一按……就亮了”,已经就够赞叹的了,可对灯光充满神往的他却要反复地说“很亮很亮”,再读。从他的反复强调里你体会到什么呢?——引读:“他又划着了……”——再深情一点——“赶明了胜利了……”读。师情景式地补读完这节最后一句。

  六、读故事的后续部分,感悟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

  1、后来,郝副营长过上了他向往的充满神奇灯光的美好生活吗?发生了什么事呢?

  2、自由读8~11节,说说他是怎么牺牲的,找到写他牺牲那一刻的情景的句子读读。(点大屏幕)感悟英雄形象。

  (1)“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怎样的'时刻?哪里写了当时情况的危急?读读。

  (2)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在这……”读。原来,刚才在“黑暗里出现的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的火光,就是——郝副营长点燃那本书发生的火光。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然口的我军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响起一片喊杀声。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当时我军部队只有一个团哪,却消灭了——一个整编师!真可谓是——大获全胜。

  (3)这一仗的胜利是怎么来的?谁的功劳最大?是他在部队出现危急的时候挺身——而出。当时,他可以不挺身而出吗?(完全可以)那样,他就能——保全自己的生命。因为,当时他还年轻哪,还只有——22岁,他多想过——“多好啊”的生活。可是,如果那样,后果就会很严重,后续部队就——找不到突破口,就会总被堵在——敌军围墙外面,而已冲进去的突击连很快就会——被敌军剿灭。整个战斗就会——失败。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我们的郝副营长没有多想,没有多考虑自己,而——“划着了……指了路”。可是——“火光……打中了。”

  (4)看插图,这是一个多么高大的形象啊,你从他身上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感人精神?(英勇献身、大公无私舍、小我保大我……)。

  (5)面对战友的壮举,作者无限感慨,他在第11小节写道——读大屏幕:“这位……见一见电灯”。这不仅是对英雄壮举的感慨,还是对战友的沉痛怀念。——范读后引读。这何止是一句感慨,它还是送给这位英雄的最美的诗句和最深情的赞歌——范读后引读。他曾经是哪么地向往电灯,那么渴求能在电灯光底下学习、生活,可是在战斗中,这位年轻的战友——读“这位年轻的战友……电灯。”

  3、理解灯光深意

  这灯光啊,在郝副营长和“我”的眼里,有怎样特别的意义啊?(成了美好的东西,誓死追求的东西,是他们深深向往的、憧憬的东西,是他们的向往,他们的追求,他们的梦,这灯光里闪耀着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

  七、回读1、12段

  1、正是有了这个感人的故事,有了这次亲身经历,作者才会深深地怀念这位亲爱的战友——引读最后一自然段,带着深切的怀念之情,范读后再引读。

  2、正是有了这位战友可歌可泣的事迹,有了这次难以忘怀的经历,作者才会对灯光有那样特别的感受——读第一节。(对灯光深意的理解也可放到这个环节)。

  八、联系生活、自由表达

  学了这个故事,面对英雄的英魂,联系今天充满灯光的生活,你有什么话要说?

  九、(机动)积累精彩句段,留住英烈形象

  让我们一起来缅怀这位英烈,记住他的音容美貌——找、诵描写郝副营长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

灯光教学设计12

  一、文本教学解读

  本单元的两篇略读课文,一篇是王愿坚的《灯光》,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战斗英雄郝世英的真实故事,歌颂了郝世英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另一篇是李元兴的《我的战友邱少云》,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伟大战士邱少云的真实故事。

  本单元的大单元学习主题是,英雄赞歌之定格“精彩瞬间”,从课程内容上说,属于20xx版课程标准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该任务群对第三学段的具体要求是,“阅读、欣赏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表现他们事迹的诗歌、小说、影视作品等,感受革命领袖、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认识生命的价值”,这两篇略读课文都是讲述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文学作品,根据大单元学习主题,可以创设“英雄赞歌之缅怀革命先烈”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了解两篇课文中的主人公及事件,把握主要内容。再运用之前学过的阅读方法,如,抓关键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代入角色等,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最后,结合课文插图,学习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述课文插图中所展现的场面,定格革命先烈的“精彩瞬间”。

  《灯光》这篇课文中,“灯光”具有多种作用。首先,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从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由他人的赞叹引发回忆;郝副营长在没有灯光的黑夜里划火柴充当灯光看书,书中画的正是孩子在灯光下读书的情景;战斗打响后,郝副营长点燃手中的书本,像明灯一样帮助战士们找到了突破口,他也因此暴露位置而牺牲;最后又从回忆转回到现实,回到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其次,灯光,尤其是电灯,是新时代生活的象征,“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正是郝副营长这样的革命先烈憧憬并为之奋斗的新生活的缩影。借助线索“灯光”,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即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战场上微弱的火光,其中,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体现了郝副营长的`革命信念和献身精神,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定格这一精彩画面,并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将这一画面内容描述出来。

  《我的战友邱少云》以第一人称视角,记录了朝鲜战场上,我们和邱少云潜伏在391高地的山坳里发生的故事,我们潜伏在离敌人非常近的山坳里,狡猾的敌人向我们附近投掷一发发烟幕弹,其中一发烟幕弹烧到了邱少云的身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但是他像千斤巨一样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刻,都没有发出一声呻吟。学生在自主阅读理解过程中,通过问题驱动,深入探究,结合具体语句,体会邱少云战士的伟大之处,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边读边想象画面,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述邱少云战士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的震撼画面,感悟革命先烈的伟大的献身精神。

  根据上述文本教学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1.通过结合学习提示,自主阅读两篇课文,结合资料,了解郝世英和邱少云两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2.通过结合具体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述课文中能体现郝世英和邱少云两位革命先烈伟大革命信仰和献身精神的场面,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之处。

  二、学习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板块一聚焦故事,整体把握

  1.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根据学习提示,自主阅读,了解主人公事迹。

  课文主要讲的是郝副营长。1947年的初秋,再一次攻打沙土集的战斗中,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缺口,突击连冲了上去,但后续部队一时找不到突破口,郝副营长为了指引部队前进的方向,用火柴点燃了书本,暴露了自己,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2)结合资料,了解人物原型,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灯光》一文中,王愿坚笔下年仅22岁就壮烈牺牲的郝副营长的原型之一或为同样英年为国捐躯的抗日志士郝世英。

  目标驱动,梳理结构。

  学习活动:

  题目为什么叫“灯光”?

  (1)自主阅读,批注发现。

  根据任务提示,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看到天安门的璀璨灯光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想到郝副营长书上插图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在天安门璀璨灯光中,想念战友。

  (2)组织交流,理清结构。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要突出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先了解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弄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学生通过初读,了解到课文主要是写郝副营长战斗前划火柴借着光亮看书,战斗中点燃手中书本为战士们找到突破口提供帮助,因此而英勇牺牲。再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叙述顺序,边读边思考,为什么题目叫“灯光”,理清文章结构,了解文章以灯光为线索,写了看到灯光——回忆灯光——在灯光下想念战友,理解全文都与题目有关联。】

  板块二聚焦战斗,体会情感

  1.目标驱动,深入体会。

  学习活动:

  默读课文第3-11自然段,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划出相关语句,简单批注。

  (1)能表现郝副营长伟大精神品质的相关语句:

  他又划着了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2)交流讨论,朗读体会。

  2.点面结合,描述场面。

  (1)结合资料,定格场面。

  课文的第8-9自然段描述了战斗场面,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就是震天动地的炸药包爆炸声,这是大的战斗场面。补充抗美援朝主题电影资料,如《金刚川》电影片段,了解抗美援朝的战斗场面。

  (2)点面结合,描述场面。

  师:如果把《灯光》拍成电影,郝副营长的特写镜头应该是怎样的,试着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述一下。

  【设计意图:围绕“灯光”,聚焦描写战斗的段落。战斗前和战斗中,郝副营长几次提到了“电灯”,课文中几次提到了火光。这是课文的重要部分,学生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深入体会革命战士的美好愿景和献身精神。】

  (第二课时)

  板块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唤醒情感,导入新课。

  师:关于抗美援朝的故事,我们曾经学过哪些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和《黄继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抗美援朝的课文,它的题目是《我的战友邱少云》。

  2.目标驱动,自读自悟。

  学习活动:

  ①默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的主人公事迹。

  ②圈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借助这些词语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并用小标题列出各部分内容。

  (1)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1952年10月12日,为了夺取敌人占领的391高地,天亮以前,我们就潜伏在一条山沟里。约莫11点钟的时候,敌人使用燃烧弹,邱少云忍受着烈火焚身的巨大痛苦始终纹丝不动,一声不吭。黄昏时,我们取得了胜利。

  (2)小标题划分的段落信息如下: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隐蔽潜伏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伪装掩饰

  第三部分(第8-13自然段):烈火焚身

  第四部分(第14-16自然段):获得胜利

  【设计意图:关于抗美援朝主题的革命传统教育文章,学生之前就有所接触,因此,学习过程中,联结已有经验,回忆之前学过的文章,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任务驱动,自读自悟,借助标题,理清结构,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为接下来深入体会情感作铺垫。】

  板块二品读词句,体会情感

  1.目标驱动,自读自悟。

  学习活动:

  ①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圈画批注相关词句,体会邱少云是怎样一位“伟大的战士”。

  ②课文写了邱少云和战友们潜伏的山沟环境,又写了邱少云任凭烈火焚身纹丝不动,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两者有什么联系。

  (1)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这个时候,邱少云如果迅速从火堆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身上的火是可以扑灭的。我们卧在他附近的任何一个人,如果跳过去把他拉出来,扯掉他着火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

  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2)描写我们潜伏的山沟环境的相关语句:

  我们离敌人太近了,前面几十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我们不但可以看见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胸墙,而且可以看见敌人主阵地上的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谈话声都听得见。

  我们必须僵卧着一动不动,一声低低的咳嗽或者轻轻地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2.交流理解,分享感悟。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通过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感人故事。学生在自主阅读理解过程中,通过问题驱动,深入探究,结合具体语句,体会邱少云战士的伟大之处。】

灯光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歼灭、突击、憧憬、千钧一发”等词语。

  2、会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3、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学习重点

  理清楚课文的表达顺序。

  学习难点

  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一、揭题导入

  1、谈话导入:“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每当听到这首激越的曲子,人们总会想起那些视死如归的志士,冲锋陷阵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英雄。出示课题《灯光》,齐读。

  2、“灯光”往往能给人带来一种什么感觉?

  3、看到课题,你想从中知道些什么?

  二、整体感知,自学交流

  1、读词语

  战地陷入憧憬夹着阻击点燃漆黑璀璨

  玩意儿赶明儿黑魆魆千钧一发

  2、说说词语的意思:憧憬:千钧一发:

  3、课文主要写我漫步在广场上,听到了(多好啊),回忆起(16)年的往事。

  4、课文写现在的是(1、2、12)段,写往事的是(3—11)段。

  三、读重点句,品读人物内心

  (一)三、抓“多好啊”,谈感悟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多好啊”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2、小组汇报交流。

  (1)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2)“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3)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3、品读描写第一处“多好啊”的句子,出示学习提示:

  (1)这句话是谁说的?他在说什么多好啊?

  (2)从他的话中,你感受到他的内心在?(由衷赞美、生活幸福)

  (3)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4、小结学习第一处“多好啊”学习方法。

  5、学习第二、三处“多好啊”,引导学生读出“羡慕”之情。

  (1)联系上下文说说,郝副营长为什么会自言自语的`说多好啊?

  (2)为什么“能在等下读书”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出示人民痛苦的生活、背井离乡的情景,让学生体会现在幸福的生活。

  6、再次朗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引导学生读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品读8——10段,感受郝副营长壮烈牺牲的画面

  师:为了能让孩子们不在流离失所,忍饥挨饿;为了让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安心读书,郝副营长做出了怎样的举动?,用横线画出。

  1、划句子,交流“千钧一发”,原来指什么?文中指什么?

  2、假设:如果这时郝副营长不去点燃那本书,会怎样?

  3、带着对他的崇敬,朗读这段话。

  (三)品读“灯光”句子,感受灯光的内在含义。

  1、出示句子: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这句话中有两个点灯,你觉得他们代表的意义完全一样吗?

  2、文中还有许多“描写“灯光的句子,请用波浪线找出。

  ①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②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这里的“灯”又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小结:是呀!灯代表着温暖和光明,我们如今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随心所欲的读书,做事,尽情享受幸福的生活,都是因为这些革命先烈啊,正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才能建立新中国,让每一个孩子在温暖的环境里读书、成长。

  四、总结全文,推荐书籍

  1、“灯”是全文的主线,多次出现,可以使全文十分统一,连成一个整体。

  2、比较:牺牲前后哪部分比较详细,为什么?

  3、推荐书籍:《七根火柴》《闪闪的红星》等。

灯光教学设计14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知道光透过玻璃纸会发生变色的现象。

  技能目标:

  尝试探索将玻璃纸重叠让光的颜色发生变化。

  情感目标:

  体验灯光晚会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知道光透过玻璃纸会发生变色的现象。

  活动难点:

  在动手动脑中,尝试让光的颜色发生多种变化。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

  幼儿有玩手电筒的经验。

  物质准备:

  1、大小能覆盖手电筒的红、黄、蓝的玻璃纸;

  2、各种不透光的布、纸若干;

  3、每人1支手电筒,橡皮筋若干。

  环境准备:

  1、不透光的活动室;

  2、欢快的背景音乐和灯光效果视频一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情境引入,师幼跟随音乐入场。

  教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参加一个特别的晚会,先跟随音乐进入会场吧!

  二、基本部分:师幼探索光透过玻璃纸发生变化的现象。

  1、介绍晚会内容,引发幼儿思考。

  教师:今天的晚会叫做灯光晚会,你想象中的灯光晚会是什么样的呢?

  2、出示手电筒,幼儿用手电筒探索透光材料。

  教师:这里有许多手电筒和一些材料,用哪些材料能布置灯光呢?(幼儿猜测)

  3、幼儿进行操作实验并记录。

  教师:你有什么发现?哪些材料适合做灯光?

  教师小结:原来透光的'玻璃纸才适合制作灯光。

  4、教师提供红、黄、蓝三色玻璃纸,引导幼儿发现变色现象。

  教师:请你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制作灯光。你有什么发现?

  幼儿小结:手电筒的光透过红色(黄、蓝)的玻璃纸,会变成红色(黄、蓝)的光。

  5、师幼观看舞台灯光视频,激发制作舞台灯光的兴趣。

  教师:我们来看看好看的舞台灯光是什么样的?(播放视频)这样的舞台漂亮吗?你们想不想有这样的舞台?想不想亲手布置?可是我们只有三种颜色的光,怎样变出更多颜色的光呢?

  6、幼儿再次操作制作灯光并记录结果。

  教师:你们都制作出了什么颜色的灯光?(请幼儿上台展示)怎样制作出来的?还有不同的灯光吗?你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师幼小结:原来把玻璃纸重叠,能变出更多颜色的光。

  7、幼儿制作自己喜欢的颜色灯光,师幼进行灯光晚会。

  教师:刚才你们都成功地制作出了灯光,你们还想要什么颜色的灯光?这次我们尝试用多种玻璃纸,制作你想要的灯光吧!

  三、结束部分:师幼进行灯光晚会。

  教师:今天你们开心吗?我们通过动手、动脑筋,让我们的灯光晚会特别成功,让我们在好心情中结束今天的活动吧!

  活动总结

  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上关于科学领域中强调: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和好奇心,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材料,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方法,举办了一场关于灯光的晚会。

  为了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体现活动的最佳效果,活动初始,教师选择一间透光性比较差的活动室,并用泡沫垫把窗户封住,使得活动室变得黑漆漆。活动中,幼儿玩得很投入,能积极地参与到科学探究中,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尝试制作灯光,最终得出透光材料适合制作灯光的结果,教师通过进一步的激发,让幼儿在操作实验中制作出了五彩缤纷的灯光。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地发展,在活动中提高了幼儿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满足了幼儿探索的欲望,使每个幼儿都在自身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发展,体会到了“玩中学”。

灯光教学设计15

  一、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领略人间美好情感:温暖、友谊和乐观,理解并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2、体会文中的景物描写,尤其对比的写法,对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对比手法的作用。

  2、学习难点:深入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

  三、授课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具体方法:自主阅读,圈划美句,做好批注,筛选信息,小组质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爱心歌曲:爱的奉献)

  听歌,生说感受。今天,我们来学习莫里斯吉布森的《冬夜的灯光》。(板书课题、作者)出示目标:

  二、检查字词。

  【字词积累

  1、穹qióng、兆zhào、猝cù、擎qíng

  2、容易写错的字:偏僻、厉害、引擎、熄灭

  3、积累卡片:广阔无边、猝不及防、漆黑一片、婉言谢绝

  【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朗读、默读均可。

  【初读感悟】是那个不管何时都出诊的医生使你感动,还是雪夜农家门前依次亮起的灯光使你激动?用一、两句话,谈谈读后的感受。

  【圈读品味】文中哪些语句、场景吸引感动了你?请圈划出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学生找出的能被感动的语句可能会有:

  ①医生“不管多么晚也肯出诊”。

  ②“平时一入夜,荒野总是漆黑一片,因为那时侯的农家夜里用灯是很节约的。”可是当医生半夜开车出诊时,为了给医生引路,“沿途农家全部把灯开亮了。”

  ③当医生给孩子看完病开车回家时,“沿途农家的灯都仍然开着,……人们用他们的灯光送我前行。我的汽车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而前面的灯光还闪亮着,在等待着我”。

  ④医生看完病后,急着“赶回去”,他心里想的是:“说不定深夜还会有人来求诊。”)

  【筛选信息】对于自己在圈划、批注中产生的困惑,可以在同学中进行质疑,然后筛选信息,把最具价值的质疑写下来。

  【小组质疑】把在学习小组中讨论的`最具价值的质疑,在集体中进行讨论,师生共同参与

  1、第一段,“偏僻、寒冷、荒凉”与“温暖、友谊和乐观”为什么不矛盾?

  (文章写小镇的荒凉,实际是为了和小镇上人们的热情形成对比,在对比中突出文章的主题。本文对环境的描写主要是突出环境的“冷”与人情的“热”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暗”又更加突出了深夜中灯光的“亮”。)

  2、第四段,具体写病家告诉“我”他的家怎么走,而且病家认为很容易找,“我”却给他搞得糊里糊涂,路真的容易找吗?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表明去农家的路不容易找。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突出灯光的作用。)

  3、第八段,为什么要写“平时一入夜,荒野总是漆黑一片,因为那时侯的农家夜里用灯是很节约的”?

  (用农家平时用电的节约,更能突出农家的互助、温暖、友谊。)

  4、第十段,“我的恐惧和忧虑是多余的”,句中“恐惧”和“忧虑”分别指什么?

  (“恐惧”指外面已经下大雪了;“忧虑”指乡路复杂,“我”不熟悉。)

  5、文章结尾用阿瑟查普曼诗的用意是什么?

  (从内容上说,阿瑟查普曼的这几句诗,截取“握手”与“笑容”两个意象,非常简洁、有力传达出人们品质的善良与淳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支持与关爱。

  从结构上说,诗中所说的笑容的“长久”,握手的“有力”,与第一段中“这里有的是温暖、友谊和乐观”一脉相承。

  从表达效果上说,文章至此戛然而止,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发读者的思考。)

  6、文章以“哦!冬夜的灯光”为题,有怎样的含义?

  (蕴含两方面意义:

  一方面,指一个风雪冬夜,农家为医生出诊指路照明的一盏盏灯光;

  另一方面,“冬夜”喻指黑暗、寒冷,“灯光”象征光明、温暖。在那个荒凉、偏僻的小镇,真诚、淳朴、关爱的友情,深深打动了寒夜出诊的医生,驱走了冬夜的黑暗、寒冷,让人由衷地发出感叹:哦!温暖、明亮的冬夜灯光。)

  7、请收集有关“爱”的歌曲、“爱”的诗歌、“爱”的故事。

  8、发现身边的美,感悟身边的美。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个感人故事。

  9、感受爱,传递爱。悄悄为他人做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并把它写下来。

  10、在你成长的道路上经历过“冬夜”吗?是谁为你点亮了“心灯”?“冬夜”里的这片“灯光”,在你成长中有什么影响?

  【拓展阅读】《母亲的贺卡》

  【板书设计

  寒冷

  冬、医德高尚、内容美

  夜、黑暗

  的

  灯(对比)、写法美

  光

  光明、指路

  温暖、关爱

  附录:

  《母亲的贺卡》

  许多年前,他做生意亏了本,债台高筑,就要过春节了,他给母亲写了一封信:“如果春节不回家,可能永远不会回家了”。他那远在家乡的老母亲收到信,悲伤地哭了好久,找到一张已经有些泛黄的贺卡,歪歪扭扭地写上:“孩子,你不回家,妈也不想活了。”冒着大雪,把它投到了镇上。

  天刚擦黑,一个女营业员看到了贺卡上面的留言,她把已经举到废纸篓旁的手收了回来,对老所长说:“你看,一张没贴邮票的贺卡。”老所长仔细看了看,一双本来就有些哆嗦的手更哆嗦了:“这张贺卡就是没贴邮票也不能退回去,马上把它投出去。”

  七八十里的山路,满是积雪,又少有行人,行程很危险,但第二天早上四点多,老所长顾不上隐隐作痛的老寒腿,骑上车,趔趔趄趄就上路了。天黑的时候,他终于赶到县邮局。分发室的人很惊讶“这么大的雪,你还跑什么,不要你那半拉子命了?”可当他们听了老所长的诉说,二话没说:“寄,马上寄!一分钟也不能耽误!”,他们还在贺卡的边缘处写了一行字:“这是一张很重要的贺卡,望能迅速投递。”落款是:礼成县邮局全体同仁。雪还在纷纷扬扬的下着,但夜里十点多,邮车却摇摇晃晃第一次走上了夜路,黎明时分,终于停在了市邮局大门口,市局的人很诧异:‘什么十万火急的邮件,竟冒着这么大的雪和危险连夜赶来?”可不一会他们也和司机一样了“不把它快点送出去,我们的心里不会踏实!’八点,贺卡被准时送上了火车,开始了新一程的传递……

  他是在四天后的深夜在一个小旅馆收到贺卡的,“怎么,没贴邮票?”他愣住了。“是没贴邮票,可它就这样一程一程投递过来了”邮递员顾不得擦汗,微笑着望着他说。看着贺卡上母亲的留言和陌生人留下的小字,他哇的一声哭了。旅店里的人们纷纷围了过来,大家默默传递着看了看那张没有邮票的贺卡,默默的掏出口袋里的钱,十块的、五块的、一块的、还有角票和许多硬币,住到这小旅馆的人都是些不太富裕的人。

  怀揣着贺卡,他踏上了北归的列车,如今,他已是一个大公司的经理了。他和善、乐于助人,似乎他开公司只是为了一种雪中送炭的施舍,他的办公桌上,总放着那张泛黄的用玻璃镶起来的贺卡。

【灯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灯光》教学反思07-03

课文《灯光》教学反思11-25

《灯光》教学反思[必备]07-03

《灯光》教案03-02

《灯光》优秀教案03-03

灯光夜景说说01-21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07-03

经典教学设计03-05

教学论与教学设计05-20

《设计节日饰品》教学设计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