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0-11-04 08:32:0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六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六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学习目标】

  1、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体会夏夜之美;体验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3、学写生字“时、让”。

  【课前准备】

  1、结合美术课或手工课,老师学生一齐动手,制作“睡莲叶、睡莲花、蜻蜓、小蚂蚁、萤火虫、草丛、星星、月儿……”。

  2、每个学生在蜻蜓、小蚂蚁、萤火虫、青蛙、小鱼……选一个最喜爱的动物制作一个饰物。

  3、课件、录音带。

  【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响起(音量放小)《仲夏小夜曲》。

  一、激趣导入

  小伙伴们,你们喜欢画画、帖图吗?那就让我们一齐动手来装扮这个美丽的夏夜,好吗?

  二、创设情境

  1、师生一起贴图。

  2、完成贴图后,引发进入情境啊:

  多美的夏夜呀?我真想变成朵朵美丽的睡莲,变成水里的小鱼儿……你们想吗?你们想变成──

  (学生不受约束、自由说,一边说一边带上头饰)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吧。

  3、欣赏夏夜之美:

  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夏夜。独白: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在这美丽的夜晚,在池塘里发生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大伙儿打开课本。

  三、朗读感悟

  1、进入情境:

  ⑴ 情境中导读:

  师扮演睡莲姑姑。

  夜深了,公园里静悄悄的。

  水池里,睡莲刚闭上眼睛──(传来“呜呜”的哭声)。

  师:呀,谁在哭呢?

  ──是小蚂蚁哭了。

  师:“小蚂蚁,你怎么啦?”

  小蚂蚁:“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啦!”

  ──说话时,声音沙哑,带有哭腔。

  ⑵ 情境中表演读:

  请两对扮演“睡莲”和“小蚂蚁”表演读。

  2、体会情感:

  (紧接着)师:“快上来吧!”

  (小蚂蚁顺势爬了上来。说:谢谢您,睡莲姑姑)

  师:这只小蚂蚁表演得怎样,哪只小蚂蚁也来试试。

  再走到另一只小蚂蚁前说:“小蚂蚁,快上来吧!”

  (激起学生的情感,能站起来,紧握睡莲姑姑的手连声说:“谢谢您,谢谢您,睡莲姑姑。”)

  师紧接着──“今晚就在这儿住下吧!你瞧,夏夜多美啊!”

  小蚂蚁摇摇头:“我得回家。要不,爸爸妈妈会着急的。”

  小组练习:

  分角色读。

  (注意“非常感激”、“连声”从动作、表情上表现出来。)

  四人小组再互相指导读。

  所有扮演“睡莲”和“小蚂蚁”站起来读。

  (师独白)师给孩子鼓鼓劲,评一评。

  3、讨论领悟:

  师:是啊,小蚂蚁回不了家,爸爸妈妈会着急,这可怎么办呢?小蚂蚁和睡莲的对话谁听见了?

  ──蜻蜓(面对一只蜻蜓,示意他站起来。说:“让我来送小蚂蚁吧!”)

  (“不行不行,天很黑,蜻蜓看不见路的,怎么能送小蚂蚁回家呢?”)

  师:是呀,天这么黑,你能行吗?这时候,谁来帮助他们呢?

  ──萤火虫,萤火虫可以带路,他说:“我来给你们照亮。”

  (──那,萤火虫为什么能给他们照亮呢?)

  因为在萤火虫的尾部有个发光器,能分泌出荧光素,在光酶和氧的作用下,就能发出光来了。

  你怎么知道?

  (交流课外查找的资料)

  出示“萤火虫”模型(尾部发出光来)──贴上黑板。

  4、体验练说:

  演示课件:

  师过渡:有萤火虫的照亮,小蚂蚁可以回家啦,他多么高兴啊!小伙伴们,你们想对他说什么?

  (睡莲:小蚂蚁,路上小心,欢迎你再来玩啊!)

  (鱼儿:小蚂蚁,下次再来的时候,我一定载着你欣赏池塘的风光。)

  (青蛙:“呱,呱,呱,小蚂蚁再—见!”)

  (蟋蟀:“小蚂蚁,欢迎你带你们一家来听我的演奏会。再见!)

  (荷叶:“小蚂蚁,下次来玩时,别忘了上我这个大摇篮呀,一定保证你的安全。”)

  ……这时候,小蚂蚁想对大伙儿说什么?

  (“再见了,伙伴们,我要回家啦!”)

  (“谢谢您,睡莲姑姑,再见了!”)

  (“睡莲姑姑,您的救命之恩我永远难忘,再见!”)

  (“噢,我可以回家啦,回家啦,美丽的池塘,再见!”)

  (“睡莲姑姑,这里的夜色真美,回去后,我和爸爸妈妈说一声,明天再来欣赏欣赏。”)

  ……

  5、真切感悟:

  音乐响起课件演示。

  师引读:小蚂蚁告别了小伙伴们,他爬上了“飞机”。

  ──蜻蜓起飞了。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音乐声渐小。

  师边领读边表演:

  蜻蜓飞呀飞,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台前,小蚂蚁到家了。

  (这里学生可以跟读并和老师一起表演,跑上台来也行)

  ──“耶”──小蚂蚁到家啦!到家啦!”

  (齐欢呼音乐声渐大)

  师:是啊,夏夜多美呀,你们看(青青的)假山,还可以(青青的)什么?(绿绿的)草坪,还可以(绿绿的)什么?看,小路是弯弯的,多美啊!弯弯的( )。

  师:夏夜这么美谁来读读呢?

  (指导朗读:高兴的、像是在讲童话故事)一边播放课件学生一边朗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可表演)

  师生共同评议。

  师:星星看见了,高兴地眨着眼。

  (你们知道吗?星星为什么高兴呢?)

  ──板书:睡莲、蜻蜓、萤火虫(贴图)。

  星星看见了这个动人的情景,他在赞美、赞美──夏夜多美。

  赞美──睡莲、赞美──蜻蜓、赞美──萤火虫。

  因为他们是今夜──最美的。

  (板书:最美)

  师:是啊,这夏夜太美了,让我们来赞美夏夜吧!

  四、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说说夏夜美)

  1、各小组准备:

  师:请大伙儿仔细观察这两个画面,说说夏夜美在哪里呢?

  注意:说话时要用“夏夜多美啊!”开头,或者以“啊,夏夜多美呀!”结尾。

  先在四人小组说,汇报时,四个人都上台指着画面说。哪一组说得最美,就能得到“星星奖”。

  师:各小组开始活动吧。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参与、指导)

  2、小组汇报:

  (夏夜,天格外的蓝,弯弯的月儿挂在天空中,满天的星星高兴地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像一个个淘气的娃娃。啊,夏夜多美!)

  ──(啊,夏夜多美!池塘里,一朵朵粉红粉红的睡莲真美,花坛里的花儿红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美极了,她们为夏夜增添了光彩。)

  ──(夏夜多美啊,那蓝蓝的夜空、青青的假山、绿绿的草坪、弯弯的小路、圆圆的睡莲叶、清清的池水,你们说美吗?)

  ──(夏夜多美啊,池塘边传来了蟋蟀美妙的琴声、还有青蛙的演唱呢!──呱,呱,呱。)

  ──(夏夜多美啊,瞧,小蜻蜓立在碧绿的睡莲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就要起飞了,正要送小蚂蚁回家呢!正在这时候,萤火虫打着灯笼来帮忙。睡莲、蜻蜓、萤火虫最美,因为他们一起帮助小蚂蚁回家。)

  歌曲《小星星》响起。

  师:是呀,夏夜真美啊!我们应该把“星星奖”给谁?

  因为他们是今夜最美的!──大家唱起来跳起来。

  师颁奖──挂上“小星星”。(掌声)

  五、指导书写

  师:你们把夏夜说得真美,我们不仅要会说还要会写,来比一比,写字会是谁最美呢?

  出示──时、让(注意这两个字都是翘舌音)。

  师:来,先看睡莲姑姑写一个“时”,“哎呀!”谁能告诉我,写“时”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日字旁要写得瘦、矮,寸字要写得胖一点高一点。)

  师范写“时”。

  (学生认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随时纠正坐姿)

  师:嗬,大伙儿“时”字写得真美啊!请小朋友们再接着写一个“让”字。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师:请大家停一停。我看了几个小朋友写的言字旁写得不够好,请看看睡莲姑姑怎么写。

  (示范书写)

  写好言字旁关键是:言字旁上的“点”要和横折提的“折”对齐,折笔要写直。

  (投影展示学生写的字)

  六、课堂延伸

  师:你们真行啊,笔下的字写得美,你们把夏夜说得更美。回家后把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的听,去打动他们的心,让他们在一个满天星星的夜里同你一起走进大自然,走进绿绿的草坪、金黄的沙滩……那时,你们再告诉我一个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好吗?

  【教学设计意图】

  《夏夜多美》是一个童话故事,讲述的是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是朋友们帮助它回到了家。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前播放音乐《小夜曲》渲染,让学生聆听美的音乐;以鸟叫声、蟋蟀声引入,用大幅背景图展示夏夜公园池塘美丽的景色,让学生欣赏美的画面;演示蜻蜓、萤火虫送蚂蚁回家的过程,让学生感受童话里睡莲、蜻蜓、萤火虫助人为乐的精神美,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以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课文教学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以求达到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目标)。

  一、创设情境,调动情感

  通过导语的激趣引入,通过师生动手共同创设的童话般的世界──“美丽的夏夜”,教学伊始,就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带着对夏夜的美好感觉,进入课文《夏夜多美》所构筑的情感世界。──创造美

  二、以读为本,自读自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不断地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由读、个别读、摹仿读、表演读、评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像,使每一个学生能进入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充分感受夏夜池塘边发生的美丽动人的故事。在教学中,教师主要用语感联结学生的感觉、感受和情感,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品味。──品味美

  三、借助课件,真切感悟

  对“蜻蜓、萤火虫送蚂蚁回家过程”部分的教学,播放课件,以音乐烘托,以画面渲染,配以表演,促使学生沉醉在夏夜美的意境中。──赞赏美

  四、开放实践,合作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课要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课文学完后,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用“夏夜多美啊!”开头或“啊,夏夜多美”结尾说话。学生在合作学习,交流讨论中,对夏夜之美的认识得以升华。不仅感受到夏夜池塘的美丽景色,而且体验到睡莲、蜻蜓、萤火虫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讨论美

  教学设计以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动物和人一样,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组课文,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入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二、启发谈话,引发质疑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人与海鸥之间的真实故事。看着老师写课题,齐读。

  2、说说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3.介绍老人情况

  4、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看看老人与海鸥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能不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解什么是“亲人”。你觉得课文中是谁把谁当成亲人?

  (是的,不仅仅是老人将海鸥当成了亲人,而海鸥也将老人当作了自己的亲人。)

  2、下面,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哪些段落写出了老人把海鸥当作了亲人,哪些段落写出了海鸥把老人当作了亲人?

  3、交流过渡.(刚才,我们初步读了课文,感受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浓厚情谊,下面,我们将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三、品读课文,感悟深情(老人对海鸥的爱)

  1、请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老人把海鸥当作了亲人,关心照顾?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批注。

  2、生交流发言。学生可能会说出下面的一些句子。顺序是随机的。

  老人把饼干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海鸥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师:这位同学划的是老人喂海鸥的片断。从这个片断中你读出了老人与一般人喂海鸥有哪些不同?哪几个词语最能表现出老人对海鸥的关心照顾?

  (生抓住几个动词说)

  2、师:那老人喂海鸥的节奏应该是怎样的?

  生:老人喂海鸥的节奏是时而快时而慢的。

  3、师:老人喂海鸥为什么时快时慢?

  (生:①海鸥多就快,海鸥少就慢。②海鸥吃得快就快,海鸥吃得慢就慢。)

  4、师:多有意思啊!表面上看来,是海鸥依着老人的节奏在起起落落,而事实

  上是老人在依着海鸥的节奏边走边放。

  海鸥来得多了,吃得快了,请你欢快地读读。(生①读)

  海鸥来得更多了,吃得更欢了,请你更欢快地读读。(生②读)

  海鸥吃得心满意足了,老人也放慢了速度,谁能这样来读读。(生③读)

  5、师:这起起落落的海鸥,翻飞的白色,谱成了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在这乐谱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海鸥的鸣叫。海鸥扑翅膀的声音。老人的笑声,他在呼唤海鸥的声音。海鸥在扑着翅膀吃食。海鸥们围着老人飞,老人的笑容洋溢在脸上。)

  6、师:你们看到了那么多,听到了那么多,感受到了那么多,让我们拿起书再来读读这段话。老师读老人的表现,大家读海鸥的表现。(合作读)

  7、在这篇有声有色的乐曲中,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假如你就是这位老人,你会说些什么?

  假如你就是一只小海鸥,你会说些什么?

  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角色,写几句话。

  师:哪些同学是写老人的,哪些同学是写海鸥的?老人与海鸥究竟在说些什么?

  8、师:这么和谐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的是老人与海鸥浓浓的亲情呀!还有哪儿你感受到老人对海鸥像亲人一样?

  在海鸥的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1、这位同学找的是写老人呼唤海鸥的句子,你觉得老人呼唤海鸥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通常谁会给谁起名字?(父母会给自己的孩子,长辈给晚辈)

  3、他是用怎样的语调呼唤这些孩子的?

  理解“亲昵”、“抑扬顿挫”。

  4、这哪是在叫啊,这分明一首歌。谁来把这一段读一下。学学老人抑扬顿挫地呼唤海鸥。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的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1、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到什么?(勤俭、贫穷)

  (抓三个“褪色”。)

  2、从第二句话能体会到什么?

  (老人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

  3、老人仅仅是一个冬天这样来到翠湖边给海鸥喂食吗?看看课文后面哪句话说明他不止是一个冬天来给海鸥喂食?

  投影出示: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十多年啊,十多个冬季,多少个日子啊……

  无论 ,老人每天 ___

  无论 ,老人每天

  无论 ,老人每天 ___________

  4、投影出示,补充资料,找学生读。

  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往往要到中午12点多才能赶到翠湖,喂一阵海鸥,老人又得赶在3点前步行回西郊昆明化工厂。

  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啬买给海鸥吃,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

  5、读了这两段文字,你又有什么体会?

  6、一起来将这段话有感情地读一遍。

  7、师:十多年的冬天,几千个日子,几万里的路程啊,老人与海鸥就是这样相依相伴,在老人的心中,海鸥就像他的——生:儿女;在海鸥心中,老人就是他们的——生:父亲。老人与海鸥,他们就是——生:亲人。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1、生动是怎样的表情?

  2、老人为什么谈起海鸥就会有这样的神情?

  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1、师: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老人在企盼什么?

  (老人在企盼能到海鸥休息的滇池边去看看;企盼着明天海鸥再飞来。)

  2、师:你读懂了老人的心,抓住了“企盼”的眼神就能读好这一自然段。齐读。

  二、品读课文,感悟深情(海鸥对老人的送别)

  1、老人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照顾、喂养海鸥,和海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可是有一天,老人去世了……当老人的遗像出现在湖边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15—17自然段,想一想,海鸥的哪些举动让你意想不到。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认真体会。

  2、汇报自学所得,教师相机点拨。

  抓住以下重点词句,感悟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学生自主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相关语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情朗读)。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1、为什么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

  (平时海鸥会以高兴的语调欢迎老人,见到老人是无比快乐的。而此时老人不见了,只剩下遗像,海鸥惊恐、疑惑更感到悲伤。这句话中感受到海鸥已经意识到今天的`老人与平时大不一样,不说话,也不给它们喂食,它们明白老人已经去世了,所以它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声声在呼唤老人。)

  2、师:是呀,它们连声鸣叫着,是在急切地呼唤自己的亲人哪!你能把这种急切的心情读出来吗?

  (抽生读;齐读)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仪容的亲属。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他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1、海鸥为什么要这么做?

  (为老人守灵,与老人做最后的告别,已经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因为老人十年如一日照顾喂养海鸥,把海鸥当作是自己的亲人,海鸥也把老人当作它们的亲人。)

  2、师:你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非常好。从这段话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海鸥也像人一样,他们有着人一样的情感。从“纷纷落地”能够看出海鸥们虽然没有人指挥,却如同有人指挥一样站成两行。从“站成两行”能够看出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和爱戴。它们“肃立不动”能够看出它们对老人的去世非常悲痛、非常难过。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老人去世后,海鸥们对老人的怀念与牵挂。)

  3、师: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学生感情朗读。)

  4、师:这样的场面,相信无论谁都会为之动容。想读这一句的同学我们一起来读,和海鸥一起向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告别吧!(学生齐读)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他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在学生找出上述一句时出示下面两句话,让学生阅读、比较,体会“扑”字的深刻含义和作者用词的准确。)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他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飞过来。他们大声鸣叫着,翅膀飞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1、你觉得课文中的“扑”能不能换成“飞”?

  (生:我认为不能换成“飞”,因为“扑”的速度快、力量大一些,说明海鸥对老人的感情特别深,舍不得让老人离开。)

  2、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海鸥舍不得老人离去,希望老人留下来,永远和它们在一起,哪怕只是老人的一张像也好。因为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丰富,他们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伤心、难过。)

  3、“白色旋涡”写出了海鸥飞得怎样?为什么会这样飞?

  (从“飞动的白色旋涡中”我体会到了海鸥们是那么地舍不得老人,他们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体现了海鸥对老人那令人震撼的深情。)

  3、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好不好?

  三、想象情景,诉说心声,随堂练笔。

  1、是呀,面对老人的遗像,海鸥们翻飞肃立,声声鸣叫,是在表达着对老人的呼唤,是在诉说着自己的思念。

  2、(出示画面及写话提示)想象一下,海鸥们似乎在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假如你是那群海鸥中的一个(“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此时此刻你会诉说些什么?先想一想,再写下来吧。

  3、交流写话,升华情感

  师:写好后先读给同桌听一听。

  师:下面就请同学来代表海鸥站在老人的遗像前,说一说心里最想说的话吧。

  师:真心的表白,太感人了!还有谁要说吗?

  师:相信老人已经听到了你的呼声。还有谁想倾诉你的衷肠?

  师:此时,老人一定听到了懂事的孩子让老人放心而去的话语。

  师:这么多的海鸥来给老人送别,哭诉的场面是多么悲壮啊!从同学们的声声倾诉中,可以看出课文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同学,深深感动了老师,也会深深触动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4、师:老人去世后,他心中恋恋不舍的是什么呢?让我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如今,海鸥老人的事迹感动了昆明的市民们,在翠湖边,市民为了纪念这样一位关爱动物的老人,为他修筑了一座铜像。(出示课件)每到海鸥飞临翠湖边的季节,就会有许多市民像当年的老人一样,给它们喂食。老人虽然已经去逝,但他关爱动物的善举将永远在人们中间传承下去!

  2、看着这幅画面,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呢?

  3、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题。

  五、作业设计:

  选读一篇最打动你的描写人和动物之间深厚感情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本课以感情朗读为基本任务。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4.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要求:

  1.讲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中的小动物头饰、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入课,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拍手唱起来,体会有妈妈的幸福快乐。有妈妈的孩子多幸福啊,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小蝌蚪的妈妈不在身边,现在就让我们来帮小蝌蚪找妈妈吧!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师:读一遍课题,从这个课题中你们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都在课文当中,请同学们看课件(全篇课文动画加朗读)

  看完这个动画,同学们已经有了答案了吧,让我们再翻开书自己去找答案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

  师: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第一段的动画)

  师:谁能说说在这个动画中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小蝌蚪呢?找2名同学来回答,然后让大家一起来齐读。

  同学们说一群快活的黑灰色的,大脑袋,甩着长长的大尾巴的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那这样一群小蝌蚪去找妈妈了,看看他们遇到了谁?课件(第二自然段的动画)

  看完课件,谁来说说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在路上他们都遇到了谁,是怎样打的招呼啊?

  生回答后,出示幻灯片两句话“1.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2.鲤鱼鲤鱼,我们的妈妈在哪里?”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遍感觉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会说出有礼貌,而且会找出有礼貌的词语。

  师:这样一群有礼貌的小蝌蚪问妈妈在哪里,那鲤鱼阿姨是怎样回答的呢?找一名学生回答,适当的说评价,给学生鼓励。

  小蝌蚪很有礼貌,鲤鱼阿姨也非常善良,我们读的时候一定要把感情读出来呀,现在谁能把这一段有感情的读出来,把名读。

  师:小蝌蚪听了鲤鱼的话,去那边找妈妈,又遇到了谁呢,请看课件(第三到第五段)

  先让学生回忆一下刚才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的,请学生回答,然后让学生自己学习下三段。

  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个自然段,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的,你也能像老师一样提出问题吗?下面你们就自主学习下面的三段内容(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读)

  学生提出问题后请提出问题的同学自己找同学来回答。教师适当的点播不准确的地方。

  同学们说得真好,也帮助小蝌蚪找到了青蛙妈妈了,小蝌蚪经历了很多的困难才找到了自己的妈妈,我们能从小蝌蚪身上学到什么呢?生答。(此时渗透小蝌蚪非常有毅力,不怕困难的精神)现在小蝌蚪一定有很多心里话要对青蛙妈妈说,那现在你们是一群小蝌蚪,老师作你们的青蛙妈妈,把你们想说的话说给我听听吧!

  同学们都把心里话说给我听,说得好极了。

  此时,现在我们一家有再来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出示课件(课文的全部动画加朗读)

  师:谁能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的变成青蛙的?

  指名来回答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老师仿佛真的看见了一群小蝌蚪变成了青蛙的过程,那现在谁能把老师手中的这些图片给摆出来,要按照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来帖啊?(找一名同学板前来帖)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帖的是否正确?(出示课件成长过程)

  现在我们分角色来朗读一下,看看谁读得最出色。分小组来朗读:第一组扮演小蝌蚪,第二组扮演青蛙,第三组扮演鲤鱼,第四组扮演乌龟,老师当旁白(放无声音的课文动画)

  同学们读得太好了!那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方法把他们表现出来呢?

  三.演一演

  现在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5分钟时间)

  其中一小组用表演的方法把课文表现出来,另外一小组用《上学歌》改编出来的,用歌声把小蝌蚪变成青蛙唱出来。

  同学们分别戴头饰来表演。

  另一组同学改编的歌词是“小呀小蝌蚪,找呀找妈妈,过几天长后腿,再过几天就把前腿长。小呀小蝌蚪,找呀找妈妈,脱黑衣,穿绿衣,最后找到青蛙妈妈了,呱呱呱”

  同学们演得非常认真,也特别生动,老师仿佛真的看见了一群小蝌蚪在游来游去,在池塘里找自己的妈妈。那这组同学唱得更是动听,老师真的看见了几只小蝌蚪长成了青蛙一样。

  师:那小蝌蚪们长成青蛙后每天都跟着妈妈去做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最后一段,我起头“不知什么时候”学生就会跟着读起来,读后学生就会回答出来每天他们和妈妈一起去捉害虫。

  青蛙每天能捉很我的害虫,他们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会说:爱护它,保护它,从我做起,并且告诉其它人也要爱护青蛙们,做一名爱护青蛙的小卫士。(对学生进行爱护益虫的教育)

  四.设悬念,课外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的做得好,老师想再给你们布置一个任务,你们能完成吗?

  出示幻灯片“小探索”回去查一查资料,看看青蛙每天每只最多能吃多少只害虫害?明天告诉老师和同伴们。

  五.小实践

  等到夏天来到的时候,捉几只小蝌蚪观察一下,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要记得再把青蛙放回去呀!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1、自学本课生字词。

  2、认识小艇在威尼斯水城中的作用,了解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情。

  3、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4、朗读课文。

  使学生认识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城的密切关系。

  (同上)。

  课文挂图;世界地图;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启

  1.板书课题,简介威尼斯和作者。

  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一座名城,世界著名的游览胜地。这个城市建筑在118个岛上,全市有117条大小河道。1980年3月,威尼斯市和我国的苏州市结为姊妹城。本文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

  2.指名读学习要求。

  3.课时内容安排,第一课时完成程序一、二和程序三的部分内容;第二课时完成程序三的部分内容、程序四、五。

  二、读练一一自学程序与方一和三的部分内容

  自学提示:

  ①根据课后习题六第1小题的提示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写了小艇的哪些特点;②概括自然段段意;③根据课后习题六第1在小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老师巡回辅导。

  三、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逐段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小艇的哪些特点。(课文写了小艇的样子: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船头船艄向上翘起,像新月;小艇的行动轻快灵活;坐在小艇里看风景很舒适;船夫驾驶技术好,行船速度快。)

  2.逐段概括自然段段意(第一自然段写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第二自然段写小艇的样子;第三自然段写乘船游览的乐趣;第四自然段写船夫驾驶技术好;第五、六自然段写小艇同威尼斯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3.给课文分段。第一段(第:自然段)总讲小艇的作用;第二段(第卜一一自然段)讲小艇的样子和船夫技术)第三段(第5一一千自然段)讲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四、读练二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1.自学提示:

  ①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借助字典,掌握字义;

  ②完成课后习题一,掌握字形;

  ③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纵横交叉、操纵自如、拥挤、雇定、簇拥、哗笑、静寂、停泊

  2.学生根据提示自学,师巡回辅导。

  五、知二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订正读音:艇(a吧)、纵(山ng)、拥(y5nJ、梁(1i吨)读后鼻音;纵(z6nJ读平舌音;叉(cha)读翘舌音。

  2.订正练习题一

  艇(小艇)梁(桥梁)纵(操纵)又(交叉)

  挺(挺身)粱(高粱)丛(草丛)又(又有)

  3.汇报对词语的理解,并要求说明理解词语方法。

  新月:农历月初形状如钩的月亮。

  操纵自如:本课指驾驶小洒熟练灵活,得心应手。

  祷告:信教的人向神祈祷,乞求保佑。

  哗笑,高声喧哗谈氮

  六、结

  学习字、词,有一定的方法,掌握了方法,就能得心应手,变成能力。现在,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个方法。

  第二课时

  一、启

  明确本课时学习内容,完成程序三的部分内容,程序四、程序五。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第一段)

  学生借助旁批,采用读、想、划、批、说、写方法,自学第一自然段,教师巡回辅导。

  三、知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一段,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理解纵梭交叉。

  3、联系:纵横交叉这个词语回答小蜒为什么会成为减厄斯主要的交通工具,要求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第二段)

  学生借助旁批,采用读、想成人批、说写的方法自学第二一四自然段,教师巡回辅导

  五、知二

  1.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①朗茨第二自然段,回答描写小蜒样子的词句: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②这段话用新月、水蛇比喻小艇

  点拨:像挂在天边的新月是说船的样子

  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是说船的行动轻快灵活。

  ③朗读第三自然段,回答这段话中哪句话写出小艇座位的舒适?(第一句)哪句说出乘船游览的乐趣?(第二、三句)

  ④本段的中心句是第三句。

  ⑤朗读第四自然段,理解操纵自如。

  ⑤回答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脚忙乱;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还能作急转弯;老师点拨:以上三点是从正面描写船夫驾驶技术好,第五句话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是从侧面写船夫驾驶技术高。

  2.朗读第二段。

  六、读练三一一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第三段)

  学生借助旁批,采用读、想、划、批、说、写的方法,自学五至六自然段,老师巡回辅导

  七、知三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5自然段。回答坐小艇的有些什么人?他们坐着小艇去干刊么?

  (商人坐小艇做生意;青年妇女坐小艇交友;小孩坐小艇去郊外呼吸新鲜空气;老人带全家坐小艇,去做涛告。这些都说明小艇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朗读第6自然段,并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师点拨:戏院散场,人们乘小艇离去,这也是写小艇同威尼斯人生活密切相关。

  3.最后一旬话采用拟人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威尼斯的喜爱之情。

  师小结:课文从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威尼斯小艇同威尼斯的密切关系两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威尼斯小涎,使我们了解到威尼斯小城美丽、独特的风情。

  作者叙述威尼斯小艇的特点,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精彩地描绘,大家在朗读课文时委细细体会。

  八、读练知

  1.自学提示:

  ①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和精彩描述的;

  ②完成课后练习题。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教师巡回辅导。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①学生朗读课文,引导评议。

  ②订正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题

  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是指小艇行动轻快灵活。

  像在天边的新月是指小艇的样子。

  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人睡了这个句子是说威尼斯静寂下来。

  第五题:

  青年妇女谈笑。

  影子摇晃。

  速度快。

  九、结

  总结本课书自学情况,表扬学得积极、主动的同学。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把握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并会在实际计算中应用.

  2.通过学习加、减法的简便运算,逐步培养学生的简算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并把握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明确要加的数或要减的数是接近哪个整百、整十数;加上或减去整百、整十数,多加了或多减了多少.

  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减法的意义是什么?

  2.根据1745 980=2725,直接写出下面的得数.

  2725-1745=( ) 2725-980=( )

  3.口算下面各题.

  574 200476-300247 20

  352-200615 300113 60

  (二)探求新知

  1.导入:利用复习中的口算最后一道题113 60.

  教师叙述:同学们会很快地计算出113 60的得数,因为60是一个整十数.那么,怎样很快计算出象113 59这样算式的得数呢?首先我们要研究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演示“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出示课题)下载

  2.教学例1.(演示“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出示例1)下载

  育民小学图书室新买来130本图书.其中故事书46本,科技书34本,其余的是连环画.买来连环画多少本?

  (1)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自己解答.

  1304634130(46 34)

  =8434=13080

  =50(本) =50(本)

  (2)学生讨论:两种算法结果怎样?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

  (3)教师提示:

  从130里依次减去46和34,等于从130里减去46与34的和.

  3.学例2.(演示“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出示例2)下载

  计算295-128-72.

  (1)让学生观察题里的数目有什么特点?

  (2)让学生联系例1同桌进行讨论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3)教师强调:从295中依次减去128和72,等于从295中减去128与72的和.而这两个数的和恰好是整百数,所以,先算 (128 72),再算295-200,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4.完成55页“做一做”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567-55-145 470-254-46

  (三)巩固发展(演示“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出示练习)

   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63-96-104970-132-68

  400-185-15472-126-124

  168-28-72 437-137-63

  244 182 56200-173-27

  124 68 76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实际计算中可以使计算简便,提高同学们的计算能力.

  (五)布置作业

   教材58页7、18题.

  7题: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63-96-104 970-132-68

  400-185-15 472-126-124

  18题:学校买来2500张白纸,第一次用去365张,,第二次用去335张,还剩多少张?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游戏:鸽子传信

  游戏目的:

   1、通过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把握简算的方法,在计算中使一些计算简便.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提高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游戏预备:

   1、全班学生分为5个竖排,每一竖排将有10名同学组成.

  2、预备一个画有鸽子的信封,每个信封中装有10道简算题的试卷.

  3、教师在黑板上划分出5个区位,然后分别贴出1——5的名次序号.

  4、分别给每一小组取个名字.

  游戏过程:

   1、把预备好的题装入信封内,并放在每一组的第一个桌子上,老师开始计时由第一个同学开始答题,然后一个接着一个往下传,当最后一名同学答完时把手中的题先交给老师然后再把自己的组名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在黑板相对应的区域上写出来.

  2、比赛结束后,老师和同学一起来检查信封中试题的正误,最后排出比赛的名次.

  3、获得本次比赛第一名的同学将每人得到一朵小红花.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感受李时珍为事业献身的精神。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累”;能正确读写并理解15个新词语。

  3.能仿照课文的例句,用“不但……还……”和“……于是……”各写一句话。

  4.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

  让学生尝试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明确这是篇写人的课文。(2分)

  2、初读课文。(6分)

  (1)自读课文,思考:

  ①李时珍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⒇

  ②这篇课文写了李时珍的哪些事情?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件事?

  (2)通读全文,圈划生字新词,或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标出自然段。

  3、深入阅读课文。

  (1)学习第1段。(8分)

  ①让学生自读思考:李自珍是怎样的一个人?

  ②讨论交流:

  A、交流。

  B、比较句子:

  1、李时珍是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2、明朝的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明朝”点明时代,“伟大”突出了他在祖国医学和药物学上的杰出贡献。

  ③李时珍为什么立志行医?让学生先自读思考,再划出有关句子,圈出重点词语。再交流讨论。重点理解“救死扶伤”的意思。

  ④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李自珍立下了行医的志愿”练习说话。

  ⑤自读第一段,说说第一段的意思。

  (2)学习第2段。(15分)

  ①让学生自读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②出示句子:

  1、李时珍的父亲不愿让儿子再当医生。

  2、从此以后,父亲同意他学医了。

  读一读,思考:从“不愿让儿子再当医生”到“同意他学医”,父亲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转变?

  (理解“鄙视”的意思;联系上文“世代行医”,理解“再”在句子中的意思和感情色彩。理解“疑难病症”的意思,辨析“药方”、“古方”和“对症良方”。注意“偷偷”、“暗自”、“轻声”在文中的作用。)

  ③填空练习:父亲见李时珍不但有行医的(),还有学医的(),而且已经能帮助他医治那些(),因此就同意他学医了。

  ④说说自然段的意思。

  4、作业。(9分)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教后感:通过抓重点词句的方法,让学生读懂课文的第1、2自然段,从课堂情况来看,学生能找出重点词句,并能说出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为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打下了基础。

  第2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

  教学过程:

  1.复习第1、2自然段。(3分)

  说说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

  2.教学第3自然段。(10分)

  (1)指名读。

  (2)说说一共有几句?每句讲了什么?

  (3)第1句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4)思考: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5)讨论:李时珍编写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不全;不详;不对)

  (6)出示,比较下列两个句子:

  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说说什么叫“完善”?为什么前面要加上“比较”?

  (7)教师小结:这一自然段写了旧的药物书很不完善,有可能给病人带来危险,所以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3.教学第4自然段。(12分)

  (1)指名读。

  (2)李时珍为了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主要做了哪三方面的准备工作?(治病时,注意积累经验;亲自到各地去采药;虚心向群众求教。)

  (3)这三方面的工作,作者着重写的是哪一方面?是怎样把它写具体的?

  (作者着重描写的是“各自到各地去采药。”)

  “亲自”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李时珍是怎样“亲自到各地去采药”的?

  为什么要“亲自品尝”药材?

  “亲自采药”和“亲自品尝”说明了什么?(李时珍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4)学生齐读。

  4.教学第5自然段。(15分)

  (1)指名读。

  (2)《本草纲目》比较旧的药物书有哪些明显的优点?

  (3)《本草纲目》是怎样编写出来的?

  (4)从李时珍整整花了27年,呕心沥血编写,《本草纲目》,你觉得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5)结合完成课后作业第4题。

  (6)齐读。

  5.作业:完成作业本练习。

  教后感:努力让学生在自读、合作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抓重点词句的理解,让学生读懂3——5自然段。从而完成好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进行分段的第2个步骤。

  第3教时

  一、教学目标:

  读懂单元:“学习提示”,用自然段归法给课文分段;完成有关作业。

  二、教学过程:

  1、阅读单元“学习提示”,给课文分段。

  ①读懂“学习提示”共3句话。(8分)

  第1句点明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学会给课文分段”。

  第2句讲本单元要学习的“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只是很多分段方法中的一种。

  第3句是具体介绍这种分段法的操作步骤。

  ②运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15分)

  A.首先,告诉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了解全文主要讲什么”对照课文让学生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B.再“仔细阅读,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让学生逐一阅读(回顾),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可参考课后第3题作业)。

  C.最后,看看哪几个邻近的讲同一意思的自然段可以归并成一段。

  D.讨论分段: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四人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关键是让学生说出分的理由。(第3、4、5自然段都是讲李时珍要重新编写药物书的事,可以归并成为一段。课文第1自然段写了李时珍立志行医,第2自然段写了他从父学医。这两个自然段各自单独讲了一个意思,因此分别独立成为1段。)

  课文按“立志行医”、“从父学医”和“重编药书”可以分成3段。

  2、齐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总结。(5分)

  3、作业。(12分)

  (1)完成作业本上的有关题目。

  (2)收集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准备开一个故事会。

  教后感:让学生通过自读学习提示,明确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和具体的操作步骤,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对课文进行分段。

  板书:

  4、李时珍

  立下行医志愿(第1段)

  开始给病人看病(第2段)

  (决心重新编写药物书到各地采药,访问。(第3段)编写出《本草纲目》)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六篇】相关文章:

1.【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四篇

2.【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7篇

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六篇

4.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六篇

5.【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六篇

6.【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六篇

7.【必备】学期教学计划范文锦集六篇

8.【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6篇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六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六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学习目标】

  1、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体会夏夜之美;体验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3、学写生字“时、让”。

  【课前准备】

  1、结合美术课或手工课,老师学生一齐动手,制作“睡莲叶、睡莲花、蜻蜓、小蚂蚁、萤火虫、草丛、星星、月儿……”。

  2、每个学生在蜻蜓、小蚂蚁、萤火虫、青蛙、小鱼……选一个最喜爱的动物制作一个饰物。

  3、课件、录音带。

  【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响起(音量放小)《仲夏小夜曲》。

  一、激趣导入

  小伙伴们,你们喜欢画画、帖图吗?那就让我们一齐动手来装扮这个美丽的夏夜,好吗?

  二、创设情境

  1、师生一起贴图。

  2、完成贴图后,引发进入情境啊:

  多美的夏夜呀?我真想变成朵朵美丽的睡莲,变成水里的小鱼儿……你们想吗?你们想变成──

  (学生不受约束、自由说,一边说一边带上头饰)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吧。

  3、欣赏夏夜之美:

  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夏夜。独白: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在这美丽的夜晚,在池塘里发生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大伙儿打开课本。

  三、朗读感悟

  1、进入情境:

  ⑴ 情境中导读:

  师扮演睡莲姑姑。

  夜深了,公园里静悄悄的。

  水池里,睡莲刚闭上眼睛──(传来“呜呜”的哭声)。

  师:呀,谁在哭呢?

  ──是小蚂蚁哭了。

  师:“小蚂蚁,你怎么啦?”

  小蚂蚁:“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啦!”

  ──说话时,声音沙哑,带有哭腔。

  ⑵ 情境中表演读:

  请两对扮演“睡莲”和“小蚂蚁”表演读。

  2、体会情感:

  (紧接着)师:“快上来吧!”

  (小蚂蚁顺势爬了上来。说:谢谢您,睡莲姑姑)

  师:这只小蚂蚁表演得怎样,哪只小蚂蚁也来试试。

  再走到另一只小蚂蚁前说:“小蚂蚁,快上来吧!”

  (激起学生的情感,能站起来,紧握睡莲姑姑的手连声说:“谢谢您,谢谢您,睡莲姑姑。”)

  师紧接着──“今晚就在这儿住下吧!你瞧,夏夜多美啊!”

  小蚂蚁摇摇头:“我得回家。要不,爸爸妈妈会着急的。”

  小组练习:

  分角色读。

  (注意“非常感激”、“连声”从动作、表情上表现出来。)

  四人小组再互相指导读。

  所有扮演“睡莲”和“小蚂蚁”站起来读。

  (师独白)师给孩子鼓鼓劲,评一评。

  3、讨论领悟:

  师:是啊,小蚂蚁回不了家,爸爸妈妈会着急,这可怎么办呢?小蚂蚁和睡莲的对话谁听见了?

  ──蜻蜓(面对一只蜻蜓,示意他站起来。说:“让我来送小蚂蚁吧!”)

  (“不行不行,天很黑,蜻蜓看不见路的,怎么能送小蚂蚁回家呢?”)

  师:是呀,天这么黑,你能行吗?这时候,谁来帮助他们呢?

  ──萤火虫,萤火虫可以带路,他说:“我来给你们照亮。”

  (──那,萤火虫为什么能给他们照亮呢?)

  因为在萤火虫的尾部有个发光器,能分泌出荧光素,在光酶和氧的作用下,就能发出光来了。

  你怎么知道?

  (交流课外查找的资料)

  出示“萤火虫”模型(尾部发出光来)──贴上黑板。

  4、体验练说:

  演示课件:

  师过渡:有萤火虫的照亮,小蚂蚁可以回家啦,他多么高兴啊!小伙伴们,你们想对他说什么?

  (睡莲:小蚂蚁,路上小心,欢迎你再来玩啊!)

  (鱼儿:小蚂蚁,下次再来的时候,我一定载着你欣赏池塘的风光。)

  (青蛙:“呱,呱,呱,小蚂蚁再—见!”)

  (蟋蟀:“小蚂蚁,欢迎你带你们一家来听我的演奏会。再见!)

  (荷叶:“小蚂蚁,下次来玩时,别忘了上我这个大摇篮呀,一定保证你的安全。”)

  ……这时候,小蚂蚁想对大伙儿说什么?

  (“再见了,伙伴们,我要回家啦!”)

  (“谢谢您,睡莲姑姑,再见了!”)

  (“睡莲姑姑,您的救命之恩我永远难忘,再见!”)

  (“噢,我可以回家啦,回家啦,美丽的池塘,再见!”)

  (“睡莲姑姑,这里的夜色真美,回去后,我和爸爸妈妈说一声,明天再来欣赏欣赏。”)

  ……

  5、真切感悟:

  音乐响起课件演示。

  师引读:小蚂蚁告别了小伙伴们,他爬上了“飞机”。

  ──蜻蜓起飞了。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音乐声渐小。

  师边领读边表演:

  蜻蜓飞呀飞,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台前,小蚂蚁到家了。

  (这里学生可以跟读并和老师一起表演,跑上台来也行)

  ──“耶”──小蚂蚁到家啦!到家啦!”

  (齐欢呼音乐声渐大)

  师:是啊,夏夜多美呀,你们看(青青的)假山,还可以(青青的)什么?(绿绿的)草坪,还可以(绿绿的)什么?看,小路是弯弯的,多美啊!弯弯的( )。

  师:夏夜这么美谁来读读呢?

  (指导朗读:高兴的、像是在讲童话故事)一边播放课件学生一边朗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可表演)

  师生共同评议。

  师:星星看见了,高兴地眨着眼。

  (你们知道吗?星星为什么高兴呢?)

  ──板书:睡莲、蜻蜓、萤火虫(贴图)。

  星星看见了这个动人的情景,他在赞美、赞美──夏夜多美。

  赞美──睡莲、赞美──蜻蜓、赞美──萤火虫。

  因为他们是今夜──最美的。

  (板书:最美)

  师:是啊,这夏夜太美了,让我们来赞美夏夜吧!

  四、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说说夏夜美)

  1、各小组准备:

  师:请大伙儿仔细观察这两个画面,说说夏夜美在哪里呢?

  注意:说话时要用“夏夜多美啊!”开头,或者以“啊,夏夜多美呀!”结尾。

  先在四人小组说,汇报时,四个人都上台指着画面说。哪一组说得最美,就能得到“星星奖”。

  师:各小组开始活动吧。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参与、指导)

  2、小组汇报:

  (夏夜,天格外的蓝,弯弯的月儿挂在天空中,满天的星星高兴地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像一个个淘气的娃娃。啊,夏夜多美!)

  ──(啊,夏夜多美!池塘里,一朵朵粉红粉红的睡莲真美,花坛里的花儿红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美极了,她们为夏夜增添了光彩。)

  ──(夏夜多美啊,那蓝蓝的夜空、青青的假山、绿绿的草坪、弯弯的小路、圆圆的睡莲叶、清清的池水,你们说美吗?)

  ──(夏夜多美啊,池塘边传来了蟋蟀美妙的琴声、还有青蛙的演唱呢!──呱,呱,呱。)

  ──(夏夜多美啊,瞧,小蜻蜓立在碧绿的睡莲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就要起飞了,正要送小蚂蚁回家呢!正在这时候,萤火虫打着灯笼来帮忙。睡莲、蜻蜓、萤火虫最美,因为他们一起帮助小蚂蚁回家。)

  歌曲《小星星》响起。

  师:是呀,夏夜真美啊!我们应该把“星星奖”给谁?

  因为他们是今夜最美的!──大家唱起来跳起来。

  师颁奖──挂上“小星星”。(掌声)

  五、指导书写

  师:你们把夏夜说得真美,我们不仅要会说还要会写,来比一比,写字会是谁最美呢?

  出示──时、让(注意这两个字都是翘舌音)。

  师:来,先看睡莲姑姑写一个“时”,“哎呀!”谁能告诉我,写“时”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日字旁要写得瘦、矮,寸字要写得胖一点高一点。)

  师范写“时”。

  (学生认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随时纠正坐姿)

  师:嗬,大伙儿“时”字写得真美啊!请小朋友们再接着写一个“让”字。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师:请大家停一停。我看了几个小朋友写的言字旁写得不够好,请看看睡莲姑姑怎么写。

  (示范书写)

  写好言字旁关键是:言字旁上的“点”要和横折提的“折”对齐,折笔要写直。

  (投影展示学生写的字)

  六、课堂延伸

  师:你们真行啊,笔下的字写得美,你们把夏夜说得更美。回家后把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的听,去打动他们的心,让他们在一个满天星星的夜里同你一起走进大自然,走进绿绿的草坪、金黄的沙滩……那时,你们再告诉我一个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好吗?

  【教学设计意图】

  《夏夜多美》是一个童话故事,讲述的是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是朋友们帮助它回到了家。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前播放音乐《小夜曲》渲染,让学生聆听美的音乐;以鸟叫声、蟋蟀声引入,用大幅背景图展示夏夜公园池塘美丽的景色,让学生欣赏美的画面;演示蜻蜓、萤火虫送蚂蚁回家的过程,让学生感受童话里睡莲、蜻蜓、萤火虫助人为乐的精神美,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以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课文教学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以求达到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目标)。

  一、创设情境,调动情感

  通过导语的激趣引入,通过师生动手共同创设的童话般的世界──“美丽的夏夜”,教学伊始,就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带着对夏夜的美好感觉,进入课文《夏夜多美》所构筑的情感世界。──创造美

  二、以读为本,自读自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不断地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由读、个别读、摹仿读、表演读、评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像,使每一个学生能进入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充分感受夏夜池塘边发生的美丽动人的故事。在教学中,教师主要用语感联结学生的感觉、感受和情感,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品味。──品味美

  三、借助课件,真切感悟

  对“蜻蜓、萤火虫送蚂蚁回家过程”部分的教学,播放课件,以音乐烘托,以画面渲染,配以表演,促使学生沉醉在夏夜美的意境中。──赞赏美

  四、开放实践,合作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课要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课文学完后,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用“夏夜多美啊!”开头或“啊,夏夜多美”结尾说话。学生在合作学习,交流讨论中,对夏夜之美的认识得以升华。不仅感受到夏夜池塘的美丽景色,而且体验到睡莲、蜻蜓、萤火虫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讨论美

  教学设计以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动物和人一样,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组课文,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入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二、启发谈话,引发质疑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人与海鸥之间的真实故事。看着老师写课题,齐读。

  2、说说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3.介绍老人情况

  4、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看看老人与海鸥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能不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解什么是“亲人”。你觉得课文中是谁把谁当成亲人?

  (是的,不仅仅是老人将海鸥当成了亲人,而海鸥也将老人当作了自己的亲人。)

  2、下面,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哪些段落写出了老人把海鸥当作了亲人,哪些段落写出了海鸥把老人当作了亲人?

  3、交流过渡.(刚才,我们初步读了课文,感受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浓厚情谊,下面,我们将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三、品读课文,感悟深情(老人对海鸥的爱)

  1、请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老人把海鸥当作了亲人,关心照顾?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批注。

  2、生交流发言。学生可能会说出下面的一些句子。顺序是随机的。

  老人把饼干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海鸥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师:这位同学划的是老人喂海鸥的片断。从这个片断中你读出了老人与一般人喂海鸥有哪些不同?哪几个词语最能表现出老人对海鸥的关心照顾?

  (生抓住几个动词说)

  2、师:那老人喂海鸥的节奏应该是怎样的?

  生:老人喂海鸥的节奏是时而快时而慢的。

  3、师:老人喂海鸥为什么时快时慢?

  (生:①海鸥多就快,海鸥少就慢。②海鸥吃得快就快,海鸥吃得慢就慢。)

  4、师:多有意思啊!表面上看来,是海鸥依着老人的节奏在起起落落,而事实

  上是老人在依着海鸥的节奏边走边放。

  海鸥来得多了,吃得快了,请你欢快地读读。(生①读)

  海鸥来得更多了,吃得更欢了,请你更欢快地读读。(生②读)

  海鸥吃得心满意足了,老人也放慢了速度,谁能这样来读读。(生③读)

  5、师:这起起落落的海鸥,翻飞的白色,谱成了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在这乐谱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海鸥的鸣叫。海鸥扑翅膀的声音。老人的笑声,他在呼唤海鸥的声音。海鸥在扑着翅膀吃食。海鸥们围着老人飞,老人的笑容洋溢在脸上。)

  6、师:你们看到了那么多,听到了那么多,感受到了那么多,让我们拿起书再来读读这段话。老师读老人的表现,大家读海鸥的表现。(合作读)

  7、在这篇有声有色的乐曲中,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假如你就是这位老人,你会说些什么?

  假如你就是一只小海鸥,你会说些什么?

  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角色,写几句话。

  师:哪些同学是写老人的,哪些同学是写海鸥的?老人与海鸥究竟在说些什么?

  8、师:这么和谐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的是老人与海鸥浓浓的亲情呀!还有哪儿你感受到老人对海鸥像亲人一样?

  在海鸥的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1、这位同学找的是写老人呼唤海鸥的句子,你觉得老人呼唤海鸥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通常谁会给谁起名字?(父母会给自己的孩子,长辈给晚辈)

  3、他是用怎样的语调呼唤这些孩子的?

  理解“亲昵”、“抑扬顿挫”。

  4、这哪是在叫啊,这分明一首歌。谁来把这一段读一下。学学老人抑扬顿挫地呼唤海鸥。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的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1、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到什么?(勤俭、贫穷)

  (抓三个“褪色”。)

  2、从第二句话能体会到什么?

  (老人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

  3、老人仅仅是一个冬天这样来到翠湖边给海鸥喂食吗?看看课文后面哪句话说明他不止是一个冬天来给海鸥喂食?

  投影出示: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十多年啊,十多个冬季,多少个日子啊……

  无论 ,老人每天 ___

  无论 ,老人每天

  无论 ,老人每天 ___________

  4、投影出示,补充资料,找学生读。

  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往往要到中午12点多才能赶到翠湖,喂一阵海鸥,老人又得赶在3点前步行回西郊昆明化工厂。

  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啬买给海鸥吃,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

  5、读了这两段文字,你又有什么体会?

  6、一起来将这段话有感情地读一遍。

  7、师:十多年的冬天,几千个日子,几万里的路程啊,老人与海鸥就是这样相依相伴,在老人的心中,海鸥就像他的——生:儿女;在海鸥心中,老人就是他们的——生:父亲。老人与海鸥,他们就是——生:亲人。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1、生动是怎样的表情?

  2、老人为什么谈起海鸥就会有这样的神情?

  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1、师: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老人在企盼什么?

  (老人在企盼能到海鸥休息的滇池边去看看;企盼着明天海鸥再飞来。)

  2、师:你读懂了老人的心,抓住了“企盼”的眼神就能读好这一自然段。齐读。

  二、品读课文,感悟深情(海鸥对老人的送别)

  1、老人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照顾、喂养海鸥,和海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可是有一天,老人去世了……当老人的遗像出现在湖边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15—17自然段,想一想,海鸥的哪些举动让你意想不到。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认真体会。

  2、汇报自学所得,教师相机点拨。

  抓住以下重点词句,感悟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学生自主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相关语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情朗读)。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1、为什么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

  (平时海鸥会以高兴的语调欢迎老人,见到老人是无比快乐的。而此时老人不见了,只剩下遗像,海鸥惊恐、疑惑更感到悲伤。这句话中感受到海鸥已经意识到今天的`老人与平时大不一样,不说话,也不给它们喂食,它们明白老人已经去世了,所以它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声声在呼唤老人。)

  2、师:是呀,它们连声鸣叫着,是在急切地呼唤自己的亲人哪!你能把这种急切的心情读出来吗?

  (抽生读;齐读)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仪容的亲属。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他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1、海鸥为什么要这么做?

  (为老人守灵,与老人做最后的告别,已经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因为老人十年如一日照顾喂养海鸥,把海鸥当作是自己的亲人,海鸥也把老人当作它们的亲人。)

  2、师:你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非常好。从这段话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海鸥也像人一样,他们有着人一样的情感。从“纷纷落地”能够看出海鸥们虽然没有人指挥,却如同有人指挥一样站成两行。从“站成两行”能够看出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和爱戴。它们“肃立不动”能够看出它们对老人的去世非常悲痛、非常难过。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老人去世后,海鸥们对老人的怀念与牵挂。)

  3、师: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学生感情朗读。)

  4、师:这样的场面,相信无论谁都会为之动容。想读这一句的同学我们一起来读,和海鸥一起向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告别吧!(学生齐读)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他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在学生找出上述一句时出示下面两句话,让学生阅读、比较,体会“扑”字的深刻含义和作者用词的准确。)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他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飞过来。他们大声鸣叫着,翅膀飞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1、你觉得课文中的“扑”能不能换成“飞”?

  (生:我认为不能换成“飞”,因为“扑”的速度快、力量大一些,说明海鸥对老人的感情特别深,舍不得让老人离开。)

  2、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海鸥舍不得老人离去,希望老人留下来,永远和它们在一起,哪怕只是老人的一张像也好。因为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丰富,他们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伤心、难过。)

  3、“白色旋涡”写出了海鸥飞得怎样?为什么会这样飞?

  (从“飞动的白色旋涡中”我体会到了海鸥们是那么地舍不得老人,他们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体现了海鸥对老人那令人震撼的深情。)

  3、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好不好?

  三、想象情景,诉说心声,随堂练笔。

  1、是呀,面对老人的遗像,海鸥们翻飞肃立,声声鸣叫,是在表达着对老人的呼唤,是在诉说着自己的思念。

  2、(出示画面及写话提示)想象一下,海鸥们似乎在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假如你是那群海鸥中的一个(“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此时此刻你会诉说些什么?先想一想,再写下来吧。

  3、交流写话,升华情感

  师:写好后先读给同桌听一听。

  师:下面就请同学来代表海鸥站在老人的遗像前,说一说心里最想说的话吧。

  师:真心的表白,太感人了!还有谁要说吗?

  师:相信老人已经听到了你的呼声。还有谁想倾诉你的衷肠?

  师:此时,老人一定听到了懂事的孩子让老人放心而去的话语。

  师:这么多的海鸥来给老人送别,哭诉的场面是多么悲壮啊!从同学们的声声倾诉中,可以看出课文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同学,深深感动了老师,也会深深触动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4、师:老人去世后,他心中恋恋不舍的是什么呢?让我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如今,海鸥老人的事迹感动了昆明的市民们,在翠湖边,市民为了纪念这样一位关爱动物的老人,为他修筑了一座铜像。(出示课件)每到海鸥飞临翠湖边的季节,就会有许多市民像当年的老人一样,给它们喂食。老人虽然已经去逝,但他关爱动物的善举将永远在人们中间传承下去!

  2、看着这幅画面,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呢?

  3、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题。

  五、作业设计:

  选读一篇最打动你的描写人和动物之间深厚感情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本课以感情朗读为基本任务。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4.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要求:

  1.讲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中的小动物头饰、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入课,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拍手唱起来,体会有妈妈的幸福快乐。有妈妈的孩子多幸福啊,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小蝌蚪的妈妈不在身边,现在就让我们来帮小蝌蚪找妈妈吧!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师:读一遍课题,从这个课题中你们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都在课文当中,请同学们看课件(全篇课文动画加朗读)

  看完这个动画,同学们已经有了答案了吧,让我们再翻开书自己去找答案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

  师: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第一段的动画)

  师:谁能说说在这个动画中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小蝌蚪呢?找2名同学来回答,然后让大家一起来齐读。

  同学们说一群快活的黑灰色的,大脑袋,甩着长长的大尾巴的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那这样一群小蝌蚪去找妈妈了,看看他们遇到了谁?课件(第二自然段的动画)

  看完课件,谁来说说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在路上他们都遇到了谁,是怎样打的招呼啊?

  生回答后,出示幻灯片两句话“1.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2.鲤鱼鲤鱼,我们的妈妈在哪里?”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遍感觉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会说出有礼貌,而且会找出有礼貌的词语。

  师:这样一群有礼貌的小蝌蚪问妈妈在哪里,那鲤鱼阿姨是怎样回答的呢?找一名学生回答,适当的说评价,给学生鼓励。

  小蝌蚪很有礼貌,鲤鱼阿姨也非常善良,我们读的时候一定要把感情读出来呀,现在谁能把这一段有感情的读出来,把名读。

  师:小蝌蚪听了鲤鱼的话,去那边找妈妈,又遇到了谁呢,请看课件(第三到第五段)

  先让学生回忆一下刚才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的,请学生回答,然后让学生自己学习下三段。

  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个自然段,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的,你也能像老师一样提出问题吗?下面你们就自主学习下面的三段内容(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读)

  学生提出问题后请提出问题的同学自己找同学来回答。教师适当的点播不准确的地方。

  同学们说得真好,也帮助小蝌蚪找到了青蛙妈妈了,小蝌蚪经历了很多的困难才找到了自己的妈妈,我们能从小蝌蚪身上学到什么呢?生答。(此时渗透小蝌蚪非常有毅力,不怕困难的精神)现在小蝌蚪一定有很多心里话要对青蛙妈妈说,那现在你们是一群小蝌蚪,老师作你们的青蛙妈妈,把你们想说的话说给我听听吧!

  同学们都把心里话说给我听,说得好极了。

  此时,现在我们一家有再来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出示课件(课文的全部动画加朗读)

  师:谁能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的变成青蛙的?

  指名来回答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老师仿佛真的看见了一群小蝌蚪变成了青蛙的过程,那现在谁能把老师手中的这些图片给摆出来,要按照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来帖啊?(找一名同学板前来帖)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帖的是否正确?(出示课件成长过程)

  现在我们分角色来朗读一下,看看谁读得最出色。分小组来朗读:第一组扮演小蝌蚪,第二组扮演青蛙,第三组扮演鲤鱼,第四组扮演乌龟,老师当旁白(放无声音的课文动画)

  同学们读得太好了!那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方法把他们表现出来呢?

  三.演一演

  现在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5分钟时间)

  其中一小组用表演的方法把课文表现出来,另外一小组用《上学歌》改编出来的,用歌声把小蝌蚪变成青蛙唱出来。

  同学们分别戴头饰来表演。

  另一组同学改编的歌词是“小呀小蝌蚪,找呀找妈妈,过几天长后腿,再过几天就把前腿长。小呀小蝌蚪,找呀找妈妈,脱黑衣,穿绿衣,最后找到青蛙妈妈了,呱呱呱”

  同学们演得非常认真,也特别生动,老师仿佛真的看见了一群小蝌蚪在游来游去,在池塘里找自己的妈妈。那这组同学唱得更是动听,老师真的看见了几只小蝌蚪长成了青蛙一样。

  师:那小蝌蚪们长成青蛙后每天都跟着妈妈去做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最后一段,我起头“不知什么时候”学生就会跟着读起来,读后学生就会回答出来每天他们和妈妈一起去捉害虫。

  青蛙每天能捉很我的害虫,他们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会说:爱护它,保护它,从我做起,并且告诉其它人也要爱护青蛙们,做一名爱护青蛙的小卫士。(对学生进行爱护益虫的教育)

  四.设悬念,课外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的做得好,老师想再给你们布置一个任务,你们能完成吗?

  出示幻灯片“小探索”回去查一查资料,看看青蛙每天每只最多能吃多少只害虫害?明天告诉老师和同伴们。

  五.小实践

  等到夏天来到的时候,捉几只小蝌蚪观察一下,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要记得再把青蛙放回去呀!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1、自学本课生字词。

  2、认识小艇在威尼斯水城中的作用,了解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情。

  3、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4、朗读课文。

  使学生认识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城的密切关系。

  (同上)。

  课文挂图;世界地图;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启

  1.板书课题,简介威尼斯和作者。

  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一座名城,世界著名的游览胜地。这个城市建筑在118个岛上,全市有117条大小河道。1980年3月,威尼斯市和我国的苏州市结为姊妹城。本文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

  2.指名读学习要求。

  3.课时内容安排,第一课时完成程序一、二和程序三的部分内容;第二课时完成程序三的部分内容、程序四、五。

  二、读练一一自学程序与方一和三的部分内容

  自学提示:

  ①根据课后习题六第1小题的提示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写了小艇的哪些特点;②概括自然段段意;③根据课后习题六第1在小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老师巡回辅导。

  三、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逐段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小艇的哪些特点。(课文写了小艇的样子: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船头船艄向上翘起,像新月;小艇的行动轻快灵活;坐在小艇里看风景很舒适;船夫驾驶技术好,行船速度快。)

  2.逐段概括自然段段意(第一自然段写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第二自然段写小艇的样子;第三自然段写乘船游览的乐趣;第四自然段写船夫驾驶技术好;第五、六自然段写小艇同威尼斯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3.给课文分段。第一段(第:自然段)总讲小艇的作用;第二段(第卜一一自然段)讲小艇的样子和船夫技术)第三段(第5一一千自然段)讲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四、读练二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1.自学提示:

  ①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借助字典,掌握字义;

  ②完成课后习题一,掌握字形;

  ③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纵横交叉、操纵自如、拥挤、雇定、簇拥、哗笑、静寂、停泊

  2.学生根据提示自学,师巡回辅导。

  五、知二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订正读音:艇(a吧)、纵(山ng)、拥(y5nJ、梁(1i吨)读后鼻音;纵(z6nJ读平舌音;叉(cha)读翘舌音。

  2.订正练习题一

  艇(小艇)梁(桥梁)纵(操纵)又(交叉)

  挺(挺身)粱(高粱)丛(草丛)又(又有)

  3.汇报对词语的理解,并要求说明理解词语方法。

  新月:农历月初形状如钩的月亮。

  操纵自如:本课指驾驶小洒熟练灵活,得心应手。

  祷告:信教的人向神祈祷,乞求保佑。

  哗笑,高声喧哗谈氮

  六、结

  学习字、词,有一定的方法,掌握了方法,就能得心应手,变成能力。现在,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个方法。

  第二课时

  一、启

  明确本课时学习内容,完成程序三的部分内容,程序四、程序五。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第一段)

  学生借助旁批,采用读、想、划、批、说、写方法,自学第一自然段,教师巡回辅导。

  三、知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一段,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理解纵梭交叉。

  3、联系:纵横交叉这个词语回答小蜒为什么会成为减厄斯主要的交通工具,要求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第二段)

  学生借助旁批,采用读、想成人批、说写的方法自学第二一四自然段,教师巡回辅导

  五、知二

  1.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①朗茨第二自然段,回答描写小蜒样子的词句: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②这段话用新月、水蛇比喻小艇

  点拨:像挂在天边的新月是说船的样子

  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是说船的行动轻快灵活。

  ③朗读第三自然段,回答这段话中哪句话写出小艇座位的舒适?(第一句)哪句说出乘船游览的乐趣?(第二、三句)

  ④本段的中心句是第三句。

  ⑤朗读第四自然段,理解操纵自如。

  ⑤回答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脚忙乱;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还能作急转弯;老师点拨:以上三点是从正面描写船夫驾驶技术好,第五句话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是从侧面写船夫驾驶技术高。

  2.朗读第二段。

  六、读练三一一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第三段)

  学生借助旁批,采用读、想、划、批、说、写的方法,自学五至六自然段,老师巡回辅导

  七、知三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5自然段。回答坐小艇的有些什么人?他们坐着小艇去干刊么?

  (商人坐小艇做生意;青年妇女坐小艇交友;小孩坐小艇去郊外呼吸新鲜空气;老人带全家坐小艇,去做涛告。这些都说明小艇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朗读第6自然段,并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师点拨:戏院散场,人们乘小艇离去,这也是写小艇同威尼斯人生活密切相关。

  3.最后一旬话采用拟人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威尼斯的喜爱之情。

  师小结:课文从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威尼斯小艇同威尼斯的密切关系两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威尼斯小涎,使我们了解到威尼斯小城美丽、独特的风情。

  作者叙述威尼斯小艇的特点,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精彩地描绘,大家在朗读课文时委细细体会。

  八、读练知

  1.自学提示:

  ①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和精彩描述的;

  ②完成课后练习题。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教师巡回辅导。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①学生朗读课文,引导评议。

  ②订正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题

  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是指小艇行动轻快灵活。

  像在天边的新月是指小艇的样子。

  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人睡了这个句子是说威尼斯静寂下来。

  第五题:

  青年妇女谈笑。

  影子摇晃。

  速度快。

  九、结

  总结本课书自学情况,表扬学得积极、主动的同学。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把握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并会在实际计算中应用.

  2.通过学习加、减法的简便运算,逐步培养学生的简算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并把握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明确要加的数或要减的数是接近哪个整百、整十数;加上或减去整百、整十数,多加了或多减了多少.

  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减法的意义是什么?

  2.根据1745 980=2725,直接写出下面的得数.

  2725-1745=( ) 2725-980=( )

  3.口算下面各题.

  574 200476-300247 20

  352-200615 300113 60

  (二)探求新知

  1.导入:利用复习中的口算最后一道题113 60.

  教师叙述:同学们会很快地计算出113 60的得数,因为60是一个整十数.那么,怎样很快计算出象113 59这样算式的得数呢?首先我们要研究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演示“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出示课题)下载

  2.教学例1.(演示“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出示例1)下载

  育民小学图书室新买来130本图书.其中故事书46本,科技书34本,其余的是连环画.买来连环画多少本?

  (1)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自己解答.

  1304634130(46 34)

  =8434=13080

  =50(本) =50(本)

  (2)学生讨论:两种算法结果怎样?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

  (3)教师提示:

  从130里依次减去46和34,等于从130里减去46与34的和.

  3.学例2.(演示“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出示例2)下载

  计算295-128-72.

  (1)让学生观察题里的数目有什么特点?

  (2)让学生联系例1同桌进行讨论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3)教师强调:从295中依次减去128和72,等于从295中减去128与72的和.而这两个数的和恰好是整百数,所以,先算 (128 72),再算295-200,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4.完成55页“做一做”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567-55-145 470-254-46

  (三)巩固发展(演示“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出示练习)

   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63-96-104970-132-68

  400-185-15472-126-124

  168-28-72 437-137-63

  244 182 56200-173-27

  124 68 76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实际计算中可以使计算简便,提高同学们的计算能力.

  (五)布置作业

   教材58页7、18题.

  7题: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63-96-104 970-132-68

  400-185-15 472-126-124

  18题:学校买来2500张白纸,第一次用去365张,,第二次用去335张,还剩多少张?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游戏:鸽子传信

  游戏目的:

   1、通过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把握简算的方法,在计算中使一些计算简便.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提高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游戏预备:

   1、全班学生分为5个竖排,每一竖排将有10名同学组成.

  2、预备一个画有鸽子的信封,每个信封中装有10道简算题的试卷.

  3、教师在黑板上划分出5个区位,然后分别贴出1——5的名次序号.

  4、分别给每一小组取个名字.

  游戏过程:

   1、把预备好的题装入信封内,并放在每一组的第一个桌子上,老师开始计时由第一个同学开始答题,然后一个接着一个往下传,当最后一名同学答完时把手中的题先交给老师然后再把自己的组名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在黑板相对应的区域上写出来.

  2、比赛结束后,老师和同学一起来检查信封中试题的正误,最后排出比赛的名次.

  3、获得本次比赛第一名的同学将每人得到一朵小红花.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感受李时珍为事业献身的精神。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累”;能正确读写并理解15个新词语。

  3.能仿照课文的例句,用“不但……还……”和“……于是……”各写一句话。

  4.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

  让学生尝试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明确这是篇写人的课文。(2分)

  2、初读课文。(6分)

  (1)自读课文,思考:

  ①李时珍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⒇

  ②这篇课文写了李时珍的哪些事情?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件事?

  (2)通读全文,圈划生字新词,或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标出自然段。

  3、深入阅读课文。

  (1)学习第1段。(8分)

  ①让学生自读思考:李自珍是怎样的一个人?

  ②讨论交流:

  A、交流。

  B、比较句子:

  1、李时珍是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2、明朝的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明朝”点明时代,“伟大”突出了他在祖国医学和药物学上的杰出贡献。

  ③李时珍为什么立志行医?让学生先自读思考,再划出有关句子,圈出重点词语。再交流讨论。重点理解“救死扶伤”的意思。

  ④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李自珍立下了行医的志愿”练习说话。

  ⑤自读第一段,说说第一段的意思。

  (2)学习第2段。(15分)

  ①让学生自读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②出示句子:

  1、李时珍的父亲不愿让儿子再当医生。

  2、从此以后,父亲同意他学医了。

  读一读,思考:从“不愿让儿子再当医生”到“同意他学医”,父亲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转变?

  (理解“鄙视”的意思;联系上文“世代行医”,理解“再”在句子中的意思和感情色彩。理解“疑难病症”的意思,辨析“药方”、“古方”和“对症良方”。注意“偷偷”、“暗自”、“轻声”在文中的作用。)

  ③填空练习:父亲见李时珍不但有行医的(),还有学医的(),而且已经能帮助他医治那些(),因此就同意他学医了。

  ④说说自然段的意思。

  4、作业。(9分)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教后感:通过抓重点词句的方法,让学生读懂课文的第1、2自然段,从课堂情况来看,学生能找出重点词句,并能说出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为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打下了基础。

  第2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

  教学过程:

  1.复习第1、2自然段。(3分)

  说说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

  2.教学第3自然段。(10分)

  (1)指名读。

  (2)说说一共有几句?每句讲了什么?

  (3)第1句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4)思考: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5)讨论:李时珍编写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不全;不详;不对)

  (6)出示,比较下列两个句子:

  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说说什么叫“完善”?为什么前面要加上“比较”?

  (7)教师小结:这一自然段写了旧的药物书很不完善,有可能给病人带来危险,所以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3.教学第4自然段。(12分)

  (1)指名读。

  (2)李时珍为了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主要做了哪三方面的准备工作?(治病时,注意积累经验;亲自到各地去采药;虚心向群众求教。)

  (3)这三方面的工作,作者着重写的是哪一方面?是怎样把它写具体的?

  (作者着重描写的是“各自到各地去采药。”)

  “亲自”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李时珍是怎样“亲自到各地去采药”的?

  为什么要“亲自品尝”药材?

  “亲自采药”和“亲自品尝”说明了什么?(李时珍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4)学生齐读。

  4.教学第5自然段。(15分)

  (1)指名读。

  (2)《本草纲目》比较旧的药物书有哪些明显的优点?

  (3)《本草纲目》是怎样编写出来的?

  (4)从李时珍整整花了27年,呕心沥血编写,《本草纲目》,你觉得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5)结合完成课后作业第4题。

  (6)齐读。

  5.作业:完成作业本练习。

  教后感:努力让学生在自读、合作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抓重点词句的理解,让学生读懂3——5自然段。从而完成好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进行分段的第2个步骤。

  第3教时

  一、教学目标:

  读懂单元:“学习提示”,用自然段归法给课文分段;完成有关作业。

  二、教学过程:

  1、阅读单元“学习提示”,给课文分段。

  ①读懂“学习提示”共3句话。(8分)

  第1句点明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学会给课文分段”。

  第2句讲本单元要学习的“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只是很多分段方法中的一种。

  第3句是具体介绍这种分段法的操作步骤。

  ②运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15分)

  A.首先,告诉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了解全文主要讲什么”对照课文让学生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B.再“仔细阅读,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让学生逐一阅读(回顾),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可参考课后第3题作业)。

  C.最后,看看哪几个邻近的讲同一意思的自然段可以归并成一段。

  D.讨论分段: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四人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关键是让学生说出分的理由。(第3、4、5自然段都是讲李时珍要重新编写药物书的事,可以归并成为一段。课文第1自然段写了李时珍立志行医,第2自然段写了他从父学医。这两个自然段各自单独讲了一个意思,因此分别独立成为1段。)

  课文按“立志行医”、“从父学医”和“重编药书”可以分成3段。

  2、齐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总结。(5分)

  3、作业。(12分)

  (1)完成作业本上的有关题目。

  (2)收集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准备开一个故事会。

  教后感:让学生通过自读学习提示,明确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和具体的操作步骤,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对课文进行分段。

  板书:

  4、李时珍

  立下行医志愿(第1段)

  开始给病人看病(第2段)

  (决心重新编写药物书到各地采药,访问。(第3段)编写出《本草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