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十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领学生在语言训练中感受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苏州和杭州适宜人们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不仅多,而且幸福快乐)
2、广东省新会市有一处旅游胜地──鸟的天堂,猜一猜:为什么叫鸟的天堂?(这里适宜鸟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鸟不仅多,而且幸福快乐)
二、读通课文
1、初读全文,谈谈读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2、学习生字新词。(重点学习:不可计数──数的第三声调 应接不暇──暇的日字旁)
2、再读全文,指名练读重点句子。(印象深的句子,喜欢读的句子)
三、研读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文句
1、“鸟的天堂”,盛名远扬,每年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蜂拥而至,一睹“天堂”中的鸟。可是,大作家巴金和友人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 ”时,不见一只鸟的影儿,他们看到了什么?
2、自由快速读课文,用“──”划找写大榕树的句段,思考:你感受到什么?
3、体会榕树的大。
(1)句子1: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a.理解:不可计数(不计其数 无以数计 无数 数不清 )
b.重点指导读:真是一株大树。( 通过校园12亩大感知18亩榕树的大 , 读出恍然大悟、惊奇、赞叹的感受)
c.指导读整个句子,感受树的大和旺盛的生命力。
(2)句子2: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朗读感受树的大和旺盛的生命力)
4、 体会榕树的茂盛。
“鸟的天堂”其实是一株枝干不可计数的大榕树,一株树根不可计数的大榕树,一株仿佛卧在水面上面积有18亩的大榕树。看着看着,巴金爷爷发出了深深地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句子1: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a、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b、你注意到了那些词,使你体会到了绿叶的多?(一点儿,区别:一簇和一片,堆和叠)
(2)句子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a、读着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指导朗读(带着这种感受读读句子,同时体会体会自己的感受。)
(3)出示句子: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指导读。
5、作者没有看到鸟,为什么把大而茂盛的榕树写的那么有生命力,那么美! (体会榕树适合鸟的生活,再次感知“天堂”之意。)
6.过渡:巴金爷爷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虽然有些遗憾,没有看到一只鸟,但是他看到了枝繁叶茂的适合鸟儿生活的大榕树,他知道了当地人特别珍爱这里的环境,特别珍爱“天堂”里的各种各样的鸟。鸟儿生活的情况怎样呢?
四、研读写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文句
1.学生读文,用“( )”划找:那些文句让你感受到天堂中鸟特别多,生活特别快乐,特别幸福。
2、指导读句子,感受鸟的多。
(1)句子1: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a、区别“热闹和吵闹”体会鸟多,生活自由、快乐和幸福。
b、指导朗读,感受鸟的多。
(2)句子2: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a、体会“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快速读,感受鸟的多。
b、体会“大的,小的,花的,黑的”舒缓、优雅读,感受鸟的多。(给人想象的空间,体会大作家沉醉其间的感受)
3、指导写句子,感受鸟的多。
句子3: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这看似朴素的句子,精妙地写出了鸟的多,云的变化快,千岛湖鱼的多,足球比赛传球得快,烟花的美丽等等都可以套用着写。(如:湖中的鱼真多,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条,又错过了那条,看见了那条,另一条又游起来了。)
4、指导说句子,感受鸟的乐。
句子4: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那歌声真好听。
如果你是画眉鸟,你想对其它鸟、游客、当地的人们和巴金爷爷说些什么?
五、研学最后一节。
1、教师范读。
2、“我”留恋什么?(我留恋那郁郁葱葱的、不断释放生命力的大榕树,我留恋天堂中自由、快乐、幸福生活的各种各样的鸟儿,我留恋真真切切的“鸟的天堂”。)
3、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4、写广告词。
“鸟的天堂”享誉国内,要想誉满全球,必须打造品牌。我们班小才子、小才女很多,我们一起来写写广告词。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能读出2句句子的不同语气。
3.知道喜鹊体态优美、鸣声清脆,能消灭害虫,深受人们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投影。师:早春二月,阳光和煦。瞧,是谁站在枝头,尽情歌唱,传送着春天的信息?
2.板书课题,读题。你们喜欢喜鹊吗?观察图片,结合课外知识进行交流。
3.今天,我们就一起读读课文来了解喜鹊。
二、初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从课文中你对喜鹊有什么新的了解?
2.交流,并随机出示学生讲到的生字。
3.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4.小组学习生字,并交流记字好方法。
5.游戏:(1)“生字大搬家”(2)“抢占高峰”。开双列火车,两两抢读,看哪一组抢到的字多。(3)游戏:“眼力大比拼”读词比赛。
6.全班接龙读课文。集体正音。
三、熟读体验。
1.选择喜欢的小节读一读,说一说:我喜欢喜鹊,我知道它( )。
2.交流。理解:预兆、吉祥等。
3.学习第三小节。
(1)谁见丁喜鹊都会夸它长得漂亮,再读读课文第三小节,划划有关的句子,圈圈有关的词语,
(2)小组学习,用自己的方式交流体会,指导朗读。
(3)小朋友,这就是喜鹊,喜鹊的全身……那么可爱。师生合作看图介绍。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节。
4.比较句子:多可爱的喜鹊,你们喜欢它吗?
(1)出示句子:喜鹊体态优美,鸣声清脆,又能帮助人们消灭害虫,人们怎能不喜欢它呢?
喜鹊体态优美,鸣声清脆,又能帮助人们消灭害虫,人们非常喜欢它。
(2)小朋友,轻声读读这两句话,想一想这两句话意思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指导朗读。指名读。分组比较读。
四、巩固拓展。
游戏:漫游’百鸟林”
1.读字、词:咦,小喜鹊想把我们带到哪里去?我们跟着它轻轻走。
2.听写词语:这些路牌空着,我们来帮它写一写。
集体纠正:吉祥活泼悦耳冰天雪地生机勃勃
3.拓展练习:哇,这里的鸟可真多,仔细看看。
(1) 让我们来认识这些人类的好伙伴们。(媒体介绍:百灵鸟、黄莺、画眉、杜鹃等)
(2) 评选知识大王:你了解它们吗?学着课文从一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你了解的一种鸟。我喜欢_________,我知道它______。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仪、胶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当代著名作家杨朔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文中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大家打开书预习内容,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清晰介绍新疆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x9),不读(x@);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2.读课后题4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4.默读课文,回答思考题。
①把书上内容与自己已有知识相结合,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读一读你刚才所画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五、练习读熟课文,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全文并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杨朔的《白杨礼赞》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和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那么袁鹰的《白杨》要歌颂白杨的什么品格呢?下面我们就学习《白杨》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白杨)
二、指名朗读全文
1.思考: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2.讨论得出答案,老师板书:(①外表:挺直、粗壮;②内在: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3.结合课文前后内容谈谈你对白杨的特点的理解。
4.朗读这段话,体会白杨的品格。(有感情地朗读)
5.练习背诵此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1.默读课文,自学。(投影出示)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是什么意思?本课指的是什么?这位旅客为什么出神?)[讨论后板书:边疆建设者]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表白了自己的心。(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爸爸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他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愿?)[讨论后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课文第一处讲到沉思,爸爸在沉思什么?这里爸爸又在沉思什么?)
2.小组讨论解答。
3.大家分析解答。
4.朗读这几句话,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四、老师:望着窗外的卫士,爸爸想着、想着,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接着回答。然后
1.指名一人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大家分析其中的深刻含义。
2.微笑又说明了什么?(板书:无私奉献的精神。)
3.朗读训练,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4.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朗读全文,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六、确定中心思想,完成课后练习三(选择中心)
说明:课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方法。(板书:借物喻人)
七、总结深化
本文作者袁鹰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热情赞美了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边疆建设者,他们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在座的同学们,也感染了老师。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创造祖国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八、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熟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养学生联系实际,
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保护世界
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聚落的形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两部分,主要讲述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两大类型。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样,但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协调适应性。世界文化遗产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为我们研究人类的文明史,以及人类与环境间的关系,人地协调发展等有着重大的价值。故本节的重点是“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聚落形式是学生身边具体的地理事物,所以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分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向其他同学展示个人的想法和小组的讨论结果。
课前准备: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接着学生按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课前准备提出要求如下:(1)搜集城市与乡村的不同景观图片,分析城市与乡村有何差别;(2)搜集民居建筑图片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料,分析形成建筑特色的原因;(3)复习前面世界人口分布知识,了解人口密集地区的地形。
[导入新课] 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请同学观察下面几幅图,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呢?(边展示,学生边回答,教师强调图片分别反映了城市与乡村的景观。)
[承转] 城市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聚落。
讲述新课:
[一] 讲述“聚落的形态”,按以下步骤:
在学生了解聚落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再举些例子。
[承转] 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例子,可以知道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聚落的形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与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特色。那么,它们有何差别呢?
1. 让学生分别展示城市、乡村景观图片:引导、启发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讨论生活在城市里有
哪些好处?
[启发] 教师可先启发学生从图片中的房屋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筑情况、商店、医院等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等方面对比,说明城市与乡村景观方面的差别。
[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教师适当提示城市的学校教育条件、信息流通的快慢、生活娱乐的内容等方面来比较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并由学生课前做好小课件,上讲台当小教师,与其他同学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 教师展示城市与乡村差别表格:
2. 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人口规模、从事的生产劳动等方面来讨论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讲述]: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不难看出,乡村是人口规模较小的居民居住地。规模最小的叫做村庄,大一些的叫做城镇,但我们也把它归为乡村聚落。乡村的周围有农田分布,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具有很大的生活、活动空间。而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从事非农业产业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对周围的地区的发展起着显著的带动作用。生活在城市的确存在很多的好处。
但是,城市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你我就身在其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哪位同学起来说一说你认为城市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活噪音、生活垃圾、就业困难等方面来进行讨论。
[小结]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越来越大,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我们更加要加强城市的绿化,管理与保护。在城市的建设中,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生存环境来。
[过渡] 前面我们了解了聚落的形态,主要包括城市与乡村。但是自然界的地理事物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的,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乡村发展成为城镇、进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
3. 教师展示动画:课本P52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过程,讨论城市发展过程。简要分析城市发展条件。
[教师提问] 聚落分布在世界各地,很不均匀,从前面的世界人口分布知识,我们就可以知道,人口分布不均,也反映聚落的分布情况。那么,结合人口的分布情况,分析讨论:在哪些地方容易形成聚落呢?
[启发] 世界人口密集区域分布在哪些区域?为什么?那些地区的地形如何?气候如何呢?如:我们冀州的地形如何?
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讨论。
[小结]:聚落的形成受水、地形、气候、交通等条件影响。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的地区易形成聚落。
[承转] 由于环境的不同,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房屋)风格不同。为什么呢?
[讨论] 把学生分成3组,展示课前搜集的“东南亚的高脚屋”、“北非的平顶屋”、“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的冰屋”的图片,讨论不同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师进一步引导:我们当地的民居建筑有何特色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不同,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
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等。
[承转] 正因为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聚落建筑风格各异,所以前人留下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4.讲述“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展示] 各类文化遗产的图片,教师边介绍边引导学生欣赏图片,然后请学生考虑图片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共性?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它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城市、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制度、民俗风情、经济科技等到的发展水平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
[教师提问] 有人在古代建筑物下刻写“XXX到此一游”,这种做法对吗?(不对)为什么?(学生讨论)
[小结]: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经济、科研价值,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在于:为我们研究人类各个时期的文化精神、社会制度、民族风情等有着重大的意义。特别为我们人类如何去协调人地关系,合理地改造自然等,提供宝贵的资料!
[课堂总结] 课件展示课堂板书设计,概括本节知识要点:
1.聚落: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可分为城市与乡村两种形式;两者的差别;
2.聚落的形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课堂巩固]
1. 乡村聚落类型及其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
A.农村——放牧B.牧场——伐木 C.渔村——捕鱼 D 林场——种植
2.关于乡村与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B 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多 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3.影响聚落形成与发民的主要因素有( )
① 地形 ② 资源 ③ 土壤 ④ 水源 ⑤ 气候 ⑥ 植被 ⑦ 地质 ⑧ 交通
板书设计
一、聚落的形态
1.什么是聚落
2.聚落的形式
3.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二、聚落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1.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2.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 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
2.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后记
本节内容主要运用了分组合作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的能运用自己学到的地理知识去解析身边的事物,真正做知识的“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在如下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才是真正有效的:当学生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这样才能最好使新课程标准得以实际上的实施。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z、c、s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会读其四声。
3、引导学生观察,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把话说完整的习惯,项固"i"上的标调规则。
教学重点:
认识整体认读音节zi、ci、si。
教学难点:
区别声母“z c s”和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理解它们各自的不同用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已经到拼音王国认识了很多字母娃娃,它们有单韵母家族的,也有声母家族的是吧?现在,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来把单韵母家族的几个兄弟请出来,谁愿意来试试?
2、谁愿意来请出声母家族的兄弟?(字母边用幻灯出示)
3、全班齐读出示的所有字母。
4、小朋友们真棒,都认识了这些字母娃娃,今天,老师又请来了三个字母娃娃,这三个字母娃娃也是声母家族的。你们想知道是哪三个么?在老师请出这三个声母娃娃前,请你们先看看老师这里的三幅画。
二、借助插图学习声母“z c s”的音形
(一)学习声母z的音形
1、(幻灯出示小女孩写字),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做什么?你能用完整的一句话来说说么?
2、写字的“字”把它的音读的轻一些,短一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声母Z。
3、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4、分组读
5、小朋友们都很聪明,都能读准这个声母的音了,现在谁来说说看,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记住z?
编顺口溜(写字写字zzz , 像个2字zzz )
6、全班齐读顺口溜
(二)学习声母“c”的音形
1、(出示刺猬图片)现在,请小朋友观察这幅图,说说看,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2、说的真好,刺猬的“刺”,把它的音读的轻一些,短一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二个声母C
3、老师找一个今天表现最好的小朋友来读一读。
4、生读,师生及时评议。
5、全班齐读C
6、谁来告诉大家,你会怎么来记声母C。
7、齐读顺口溜(半个圆圈c c c,小小鱼刺c c c)
(三)学习声母“s”的音形
1、(出示蚕吐丝的图片)再来看看最后一幅图,图上画了什么?
2、春蚕吐丝的“丝”读的轻度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三个声母S。
3、自己试着读读看,完了读给你的同桌听。
4、老师来请几位小朋友读给大家听。
5、你要怎么记住这个声母娃娃?
(8字一般,SSS,春蚕吐丝SSS)
6、小朋友学的真棒,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三个声母读一读吧。
7、读的真棒,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么?老师要把这三个声母的顺序打乱,看你们还能不能像刚刚那样读的那么好?
8、请个别学生读
9、今天大家读的都很不错。读这三个声母的时候。舌头是平平的,因此他们又一个名字叫——平舌音,跟老师齐读两遍,平舌音ZCS。
三、学习整体认读音节zi,ci,si
1、声母zcs他们还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就是单韵母i,只要他们一见面,就永远不分离,不管什么时候,都是肩并肩的。想看看他们碰面后是什么样子的么?现在跟老师一起去看看。
幻灯出示zi,ci,si,接在其对应的声母后面。知道怎么读读他们么?谁来试试看?
2、听老师读一读好么?:z——zi c ---- ci s – si
3、听出来了么?谁来说说前后两个字母读音有什么不一样?
(zi cisi的发音跟声母ZCS的发音很像,但是它们要比声母的发音长些。)
4、真棒,你的倾听能力真强。,这三个字母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这个名字有点长,大家要听好了,它们叫——整体认读音节。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新知识。跟老师说两遍,整体认读音节。注意了,因为它们是一个整体的,所以不用拼读出来。
5、现在请会读这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小朋友起立一起读给大家听。
6、读的真不错,现在老师想跟大家玩个游戏。老师知道你们最会听了,等会听老师来念,如果你听到的是又轻又短的声母就举起你的左手,听到又长又响的整体认读音节就举起你的右手,听明白了么?
7、哇,小朋友的耳朵都很灵,倾听能力都很强。
四、拼读zi cisi的四声
1、你们知道么,整体认读音节跟韵母一样,可以带上声调来读,现在我们就给这三个整体认读音节带上四顶帽子。一起来看看。注意了要i的头上带帽子的时候要记得?.?
2、出示zi cisi的四声,有个别学生来读。
3、现在老师把他们的四声打乱看哪个小朋友能又快又准的读出来。
4、今天大家表现得都很棒,拼音娃娃也很满意大家的表现。现在他们玩累了,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家吧
五、送声母回家
1、出示四线格,由学生上台在相应的四线格中贴声母,贴出一个读一个。
2、还有三个整体认读音节,他们是??老师出示卡片,有学生来读。
六、ZCS与韵母相拼
1、哇,老师发现你们认拼音的能力都很不错,现在让老师瞧瞧你们认字方面还有没有那么强?请看生字(幻灯出示)
2、真棒,认字认得真好,那请你们加上拼音来拼读,看谁最厉害?
七、今天我们又到拼音王国里认识了声母还有整体认读音节及他们的四声,还记得么?下节课我们还将继续学习zcs三个声母与韵母相拼,敢继续挑战么?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写读后感情。
4.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论文。
教学重点:
1、学习写读后感情。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论文。
教学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读读背背和阅读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 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自读成语和熟语,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轮读,互相纠正读音。
3、全班赛读、接背。
(对较难的词语,交流理解意思)
二、完成阅读:
1、自读《外婆家的石桥》,读准字音,初知大意。
理解词义:
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匍匐:匍匐就是爬行的意思。
2、根据问题再读短文,并理解:
(1)外婆家的石桥是什么样子的?
(2)外婆家的石桥为什么会给我留下美好的怀念,又能为什么引起我的恼恨?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组成小组交流。
4、小结:
(1)石桥很高,很陡,桥身很宽。石阶平贴光滑。
(2)怀念:伏在桥栏上,可以贪婪地眺望大桥下的景色。绿水、白帆。。。。
恼恨:一个……
5、选择自己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比一比。
三、作业 :
1、读记成语。
2、完成同步中的作业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写读后感
教学目标 :
1.练习写读后感,知道什么是读后感。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
一、读题目,明确习作的内容。
二、习作指导:
以《秋天的怀念》为例结合指导。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著名作家史铁生双腿瘫痪后,对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而生命垂危的母亲却无微不至地关心他、鼓励他要对生活充满信心。终于,在母亲的鼓励下,他又重新振作起来了,但曾经鼓励他、安慰过他的母亲却因患严重的肝病而离开了人间。文章赞美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2、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母爱的伟大,母爱持无私。)
3、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讨论弄清什么是读后感。
1、阅读《秋天的怀念》我们知道主要讲了什么,作者通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就是为写读后感做准备。读后感是在读文章中产生的情感,写时要从所回忆的内容中去体会思想感情。
2、讨论:
(1)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2)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想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体会?
四、学生习作,教师相机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修改讲评习作。
教学过程 :
一、讲评怎样修改:
1.根据下面要求讨论检查自己的习作。
(1)是否由读而产生感想。
(2)感受是否真实。
2、集体讨论修改一个学生习作。
二、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并抄写。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动手搞小发明,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2、写小论文,激发学生绘画、习作的兴趣。
教学过程 :
一、课前准备:
1、结合课内外所学的知识,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做好设计。
(1)可以制作、改进一些简单的工具、文具、玩具或工艺品。
(2)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或生活中的'不便之处,进行改进。
2、在家长或其他人的指导下完成制作。
二、进行写作:
1、将自己的发明或发现写成一篇文章。要求:
(1)将自己的发明或发现写清楚。
(2)可以附上示意图,说明操作或使用方法。
2、分小组进行展示,全班交流。
三、评选小发明小发现优秀论文:
(1)发明实用,简单易行。
(2)文章写得清楚明白。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作业 练习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本单元生字词。
二、总结积累运用三的内容。
1、什么是读后感及写法。
2、如何写小发明论文。
三、学生作业 :
写一篇小发明论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设计思想]
《雨霖铃》这首词抒情色彩非常之浓,如果赏析时用语贫乏琐碎,那么诗情就会打大折扣,如温水(也可能是冷水)泡茶,或没有完全泡开,或完全没有泡开。因此,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赏析此文成了最佳选择。以“诗”解词,情味不减,能更好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同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诗情,促进学生学以致用,以点带面,融会贯通。具体操作就是根据文本内容,紧抓教学重点,对教学任务进行合理分工,自主探究。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浓浓的离愁。
2.理解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以“诗”解词。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媒体上说周杰伦走到哪里都能刮起一阵龙卷风,足见周杰伦影响之大。可是早在北宋时期,有位词人,他创作的许多作品不仅当时广为传唱,而且流传至今已近千年。他在当时的影响,有言为证:“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大家能根据这句话猜出他是谁吗?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感
1.自读两遍,初步感知
2.提示:长亭,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念,想到。
3.再读一遍,找出主旨句。
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诵读指导:节奏缓慢,语调低沉。
4.播放课文录音。
5.学生模仿诵读。
6.找出写“离别”情景的句子和写“清秋节”的句子。
明确: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三、以“诗”解词,体会深情
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景中之情。
要求: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诗一般优美而深情的语言加以渲染。
2.学生从中任选一句加以鉴赏,写在草稿纸上。
3.根据所选对象分组进行探究、交流、讨论。
4.在讨论基础上,组内合作完成一篇精美的赏析文字,以便全班交流。
5.成果展示,教师点评。
6.教师下水:
①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赏析:一声声,一遍遍,秋蝉嘶鸣,缠绵哀怨。面对长亭,天色将晚,天边的落日像哭红的泪眼,充满无限眷恋,一点一点,正依依不舍地挨下山去。骤雨刚过,叶尖上的水珠敲打着干枯的树叶,其声如泣如诉,点点滴滴,是离人泪。
②“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赏析:桌上的酒食,尝着似土和泥。未饮先醉,心内成灰。眼中泪,杯中酒,蓄着的是忧,咽下的是愁,正当难舍难分之时,艄公催行;离愁越来越浓,感情之弦越绷越紧,终于情不自禁地握住对方的手,流泪眼望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哽在喉间,悲痛欲绝。
③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赏析: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离愁渐远渐无穷,如千里烟波,浩渺无边,如楚天清秋,万里辽阔。无边的离愁像暮霭一样,沉沉地压在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赏析:从前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而今风景依稀,佳人何在?冷风吹来,心头一颤,酒醒愁未醒,顿时生出“人面不知何处去,杨柳依旧笑晨风”的悲凉。
7.总结艺术特色
情景交融;虚实相济(抓住“念”字)
四、余音绕梁
1.播放毛宁的《晚秋》。
2.课后请大家再次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象一下柳永走后,那位女子的生活情景,并以《与君别离后》为题,借鉴课文情景交融的写法,写一篇抒情散文或者抒情诗。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朴素真挚的语言之美。
2、体验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爱,感悟成长。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验父爱,感悟成长。
【教学方法】
朗读、谈话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音乐。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首歌一直在我们耳边回响,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来唱一唱。播放VCD《世上只有妈妈好》,师生跟唱。
这首歌我们唱了好多年,它伴随着我们成长。每当你唱起这首歌时,你都会想些什么?
生谈感受。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我们先一起来认识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吧!
二、整体感悟
1、题目代换:
这篇文章比较长,通过我们预习课文,你觉得文章还可以用什么题目来代换?
探讨结果:《我和爸爸》、《爱花的爸爸》、《父爱》
2、解释课题:
同学们代换了这么多题目,那作者为什么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课题?
探讨结果:
⑴ 爸爸种的夹竹桃花败落。
⑵ 暗示爸爸的生命之花败落,爸爸离开人世。
3、略谈感受:
老师第一次读这篇文章的时候,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那你最初读完课文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意见结果可能是感动、同情、敬佩等,要求说明原由。
三、品读课文
1、品读最感动的地方:
看来同学们和老师一样,是饱含激情地读完这篇文章,你能否把课文中让你最感动的或是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给大家读一读?
⑴ 自己练读。
⑵ 抽生单独读。
2、师生品读爸爸逼我上学的部分:
⑴ 我与爸爸的故事中,哪一件事写的最详细,对我影响最大?
明确:爸爸逼我上学。
让我们跟随英子的回忆,一起回到六年前,来亲身感受一下英子被迫上学的经历。以读为主。
① 生自己朗读。
② 选优秀选手,分角色朗读。
③ 小组扮演爸爸和英子,分角色朗读。
⑵ 从这件事上,你可以看出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探讨结果:爸爸对我要求严格,但严中有爱。
3、品读爸爸去世一部分:
⑴ 英子就是在爸爸的这种严格的要求中不断成长,不断成熟,从哪里可以看出英子长大了?
明确:面对爸爸的死亡,英子表现出的是从容、镇定。
我们集体来欣赏,以读为主:
① 师范读。
② 生分角色读。
③ 男生扮老高,女生扮英子齐读。
⑵ 从英子和爸爸感人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爸爸对英子的爱除了严格的要求之外,还有哪些成分?生到黑板归纳。
殷切的希望、温暖的关怀、热情的鼓励
⑶ 看了同学们的归纳,老师有一个强烈的感觉:父爱如山,我们领略了他的沉稳与厚重!相信,同学们也有同感,那你能用一个比喻句来表达你对父爱的理解吗?
父爱如海父爱如春风如细雨如阳光
四、拓展总结
1、是呀,父爱都是深沉的,都是严厉的,有时甚至让人难以接受,但最终他是爱我们的,你和你的父亲之间有这样的故事发生吗?
生交流故事。
2、在爸爸花儿落了的同时,我们欣喜地看到,英子长大了,成熟了,假设英子一口气跑到医院,而爸爸已经永远地闭上了双眼,英子会对爸爸说些什么?你能模仿英子的口吻对死去的爸爸说说话吗?
生写作,并伴随音乐交流。
3、整篇文章跌宕起伏,一直是在不断回忆中调整心态,释放情感的,一会儿写现在的事,一会儿写过去的事,这种写法叫插叙。
4、在我们这堂课中,有一个环节也属于插叙,是哪个环节?
讲我与爸爸的故事一环节。
尾声:今天的文章让我们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用心声来唱一唱:世上还有爸爸好。重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改唱《世上还有爸爸好》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三册第37--38页,完成39页练习九中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体会锐角和钝角与直角的关系。
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掌握锐角和钝角与直角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能正确画角。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每人一组三角板。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我们先来猜一条谜语,看谁最聪明。
一物用途可真大,形似彩虹跨两岸。江河湖海有了它,行人车辆笑哈哈。引入斜拉桥的图片。
2、请同学们观察,有我们认识的图形吗?
3、该怎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4、在图片上找出其他的直角。
二、画画量量,探求新知。
1、在找直角的过程中,还发现其他的角了吗?
2、在题纸上找一找,画一画,量一量。
3、介绍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4、板演:画锐角和钝角。
5、在生活中,在什么物体的面上见过这些角?
三、精练育能,内化新知。
1、小游戏。
按要求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钝角、锐角、直角。同桌同学互相判断。
2、连线。
把角和他们的名称连起来。
3、画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4、游戏。
用三角板摆角。
(1)、用两个三角板摆出一个锐角。
(2)、用两个三角板摆出一个钝角。
(3)、用三个三角板摆出一个锐角。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用三个三角板摆不了锐角,却可以摆出钝角,直角还有平角,在以后的数学课上,我们会进一步来研究。
专家评析:
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多种
感官参与活动,不但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更重要的是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现
代科技的发展,要求一个人不仅能动脑,同时又能动手;不仅善
于研究探索,又能勇于实践。
在教学“锐角和钝角”这一课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学具,无论是引入新知、探求新知、内化新知,都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探究,合作交流来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自主的学习了新的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本节课刚开始的时候,让学生量一量找出图片上的直角,在量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除了直角之外还有一些角,为新知的学习打下伏笔,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的兴趣。接着,学生找一找,画一画,量一量,独立的发现这些角与直角的关系。之后,通过交流与合作,使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补充、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对其他同学的意见表示同意或反对,势必引起争论,在争论的同时,明确了新知。为了使学生对锐角和钝角有更清晰的认识,教师又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在操作中巩固。通过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按要求摆出角,进一步明确锐角、直角、钝角的关系;用三角板摆角使学生不仅巩固了本课的知识,而且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以及知识海洋的广阔与无边。
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果我们每一名教师都能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认真把握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把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与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教师工作的意义并不局限于三尺讲台,我们会从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里,从一张张喜悦的笑脸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实现自己的价值。
沈阳市沈河区育鹏小学 高艳
沈阳市沈河区教师进修学校 孙静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内在品质。
难点: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三、教学准备
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2.配乐朗读录音带。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2、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3、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白杨》。请四位同学每人朗读一段课文,其他同学思考问题。
出示幻灯片,请同学齐读题目,《白杨》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请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白杨》这篇课文记叙了爸爸在旅途中向孩子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事。)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指什么。 (这里讲的“卫士”指的是戈壁滩上的白杨树。)
这位旅客“出神”为什么呢?我们分析课文之后,就会明白了。
二、理解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突破课文难点。
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的话,并说一说每句话都讲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
第一句是这样写的,“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句话写出了白杨树直的特点。
第二句话是,“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这句话写了白杨树适应性强的特点,无论“在哪儿”它都能适应,并且很快生根、发芽。)
集体朗读这两句话,再一次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板书:直适应性强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一谈哪些地方表现了白杨树直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课文第三自然段有一个词“高大挺秀”,说明了白杨树又高又直。 爸爸讲白杨树特点的话中有两个“哪儿”,说明了无论在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白杨树都能够很快生根发芽。表现了白杨树适应性强。)
说得很好。请看书上的图,这些白杨树生长在什么地方?
(大戈壁上)
对。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图画,听配乐朗读第一段的录音,想象一下大戈壁的样子,谈谈你的感觉。
(大戈壁荒无人烟、环境很恶劣。)
在这样荒无人烟,环境很差的地方,白杨树却生长得这么“高大挺秀”,这一点不仅说明白杨树直,而且也说明白杨树适应性强。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一读爸爸的第二句话,体会白杨树的这一特点。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爸爸讲的第三句话介绍的是白杨的什么特点呢?
(这句话讲的是白杨坚强,不软弱,不怕艰险和抵御灾害的特点。) 板书:坚强
从这里可以看出,白杨树不但“高大挺秀”,适应力强,而且还能抵御灾害。爸爸讲的话无不流露着他对白杨树的赞美。请同学们以赞美的语气朗读这段话。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同学们,请你想一想,爸爸的话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请你用书上的话来谈一谈。
(“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是什么意思?
(“表白”就是向别人解释或说明自己的思想。)
可是,此时此刻孩子们还不能理解爸爸的“表白”,他们“只知道”什么呢?
(“他们只知道……还要坐汽车。”)
课文连续用了三个“只知道”告诉我们孩子们知道的全部内容。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我们同学能不能替他们想一想呀?四个人一组讨论、研究一下,他们不知道的内容是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的讨论,然后请小组选出代表发表意见。
除了孩子们知道的,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请各组派代表谈谈你们的讨论结果。
(孩子们不知道爸爸妈妈在新疆做什么工作,怎样工作?
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不在自己亲人身边工作,而要去新疆工作?)
同学们讲得很有深度,他们还不知道什么?
(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上学?他们还不知道新疆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同学们讨论得很好,如果继续讨论下去,可能还会有众多的不知道。孩子们不知道的这些内容,都是爸爸想让他们知道的。那么,爸爸到底想让他们知道什么呢?请同学们再一次分小组议论议论,替孩子们找到答案。
当年很多边疆建设者都和课文中的爸爸妈妈一样,听从祖国的召唤来到新疆。为什么他们又要把自己的孩子也接到新疆呢?
(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希望孩子们能继承他们的工作,建设边疆。) 爸爸的心愿,也就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没有直接讲明,却让同学们给解释得这么好。看来同学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可是爸爸好像对白杨树情有独钟,为什么?
(爸爸介绍白杨树的目的是要表白自己的心。)
同学们,你们说他们是不是具备了白杨树的高贵品格的人呢?
我们以崇敬的心情,再一次朗读爸爸赞扬白杨树的几句话。
三、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爸爸“又陷入了沉思。”
同学们,爸爸“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他又沉思什么?从哪儿看出来的?
(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几
棵小树象征的是:边疆建设者的下一代正迎着困难,茁壮成长。这一点是他希望的。因此他很欣慰。由此,我也理解了刚才爸爸沉思的内容,他在想孩子们是否也能同他们一样迎着困难,不怕艰苦,建设边疆呢?
说得好。爸爸的“微笑”已经说明,他不必担心了。
四、朗读全文,体会边疆建设者具备白杨树的高贵品格。
五、理解《白杨》表达的情感。
教师出示投影:
选择你认为概括的最准确的情感:
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六、总结全文。
从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白杨树,可是通过分析课文,我们又进一步明白了,作者描写白杨树,实际上赞扬了边疆的建设者。这种写法很新颖,能够引人入胜。这种方法叫做借物喻人。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记住白杨的特点,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板书设计:
直 扎根边疆
适应性强
坚强 建设边疆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十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