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22 08:14:3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理念论与理想国

  难点

  古代雅典的民主政体如何看待唯物与唯心的哲学思想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柏拉图:柏拉图的政治活动、理念论与理想国、柏拉图学园。这些内容一方面介绍了柏拉图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主要的哲学思想及历史地位,说明了西方古典哲学的伟大成就;另一方面也对今天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民主政治改革等问题提供了精神来源和历史借鉴。内容涉及到古代雅典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内容简洁,时代感强,但其中的一些抽象概念探究起来难度较大。与内容有关的绘画、图片、文字材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中适当进行补充,增强学生对西方古典哲学的了解,为学生认识哲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奠定基础。

  本课引言由文字和插图两部分组成,主要介绍了西方最早的教学机构──阿卡德米学园。它是西方中世纪时发展起来的大学的前身,学园课程设置包括算术、几何、天文学。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关闭为止,存在了900多年。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柏拉图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建议教师采用学案教学法。让学生课前查阅这方面的相关资料,然后提出问题。问题一:奥运会上有一个竞赛项目──马拉松,这一项目是怎样产生的?问题二:展示插图“柏拉图学园遗址”,在图片上打上“不懂几何学者不得入内”。请学生根据课前所查的资料介绍柏拉图学园,之后教师概述柏拉图的一生,引入本课的学习。

  第一目“柏拉图的政治活动”

  教材以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古代雅典的历史环境为切入点,介绍柏拉图思想产生的环境,并提出苏格拉底的思想及对柏拉图产生的影响,由此形成柏拉图自己的哲学思想,“哲学产生于时代”。

  (1)柏拉图的出身

  柏拉图原名叫阿里斯托克勒(Aristokles),后因强壮的身躯和宽广的前额,改名为柏拉图(在希腊语中,Platus一词是“平坦、宽阔”等意思)。柏拉图是其体育老师给他起的绰号。他出生于雅典,出身希腊贵族家庭,父辈在政府中担任要职,母亲是梭伦的后代,从小受到完备的教育。他早年喜爱文学,写过诗歌和悲剧,并且对政治感兴趣,20岁左右同苏格拉底交往后,醉心于哲学研究。苏格拉底之死,使他对现存的政体完全失望,于是离开雅典到埃及、西西里等地游历,时间长达十多年。11年后回到雅典,创办了柏拉图学园。柏拉图所处的时代,正是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及“后民主时代”。

  建议教师:制作一些古希腊文化的图片,配以文字解释,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增强学生对古希腊文化的感性认识,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请概述一下柏拉图所处的时代。

  (2)柏拉图思想产生的背景

  教师根据课前的布置,由学生介绍希腊的城邦及其衰落。教师补充有关雅典民主政体的资料:伯里克利时代(公元前约495—429年),是雅典民主政体最繁荣的时期。伯里克利被称为平民执政官,在他执政时期贵族会议失去了支配国家政事的地位,平民力量成为国家权力的主宰;公民大会是雅典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决定内政、外交、战争、和平等国家大事;500人议事会处理国家的日常事务;十司令官是最重要的官员,是在公民大会上举手选出的;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机关,陪审法庭人员是按部落用抽签方法选出的。但雅典城邦的广大奴隶和外邦人是没有公民权利的,这样就有半数以上的人被排除在公民之外;广大的妇女也处于无权地位;雅典城邦的官员只有少量津贴,十司令官是没有津贴的。这样一般公民很难当选,即使当选了也没有能力担任其职务,真正掌握实权的还是少数富有的奴隶主。因此雅典民主政治实际上是雅典奴隶主阶级专政的一种手段。

  建议教师:根据上述材料介绍希腊的城邦及雅典的民主政体,由学生在讨论中形成对民主政体的认识,还可以进一步讨论当时的民主政体为什么会走向衰落?

  (3)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

  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生于雅典,早年随父学雕刻,后专事伦理哲学探索。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共同奠定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对以后的西方哲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主要思想有:认为天地万物,生存毁灭皆出于神意;哲学的目的不在于认识自然,而在于“认识自己”,在于教导人们过道德的生活,认识普遍的道德规范;倡导“知德合一”说,认为“美德即知识”,“作恶即无知”;主张苦行主义,是一种有节制的、并带绅士气味的道德标准,主要强调哲学家不应该成为“它”的奴隶。

  建议教师:从三个角度来学习此内容:由学生归纳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教师做补充;用多媒体展示几篇对话录文体的古希腊著作,让学生来概括并能够了解这一文体的特点;用多媒体展示“柏拉图游历过的地方”地图,讲解中让学生接受“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的道理。

  第二目“理念论与理想国”

  教材概述了柏拉图的主要哲学观点:理念论:理性世界与感性世界。理想国:理想国的构成及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哲学王。柏拉图对理想国进行了实践,证明他的主要哲学思想只能是“乌托邦式”的空想。

  (1)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教材从两个方面叙述了理念论的内容,即世界由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构成。理性世界真实,感性世界虚幻。他认为理念先于物质存在,知识是先天固有的,学习过程就是回忆过程。教师可补充以下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柏拉图的思想:他认为任何一种哲学都具有普遍性,必须包括一个关于自然和宇宙的学说;柏拉图试图掌握有关个人和大自然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发展一种适合并从属于他的政治见解和神学见解的自然哲学即理念论(可见世界是人们感官可以看见的世界,由实在物与它们的影子组成,可知世界是人们通过理智、理性可以认知的抽象世界,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理智对可见世界实在物的抽象而认知的理念,第二部分是从前一部分得到的理念出发);柏拉图认为,知识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错误的知识。即:知识就是知觉;人是万物的尺度。

  建议教师:学生概括柏拉图理念论的主要观点,教师简单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最后引导学生得出柏拉图的哲学是唯心主义哲学的结论,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想国及其实践

  柏拉图的《理想国》还向我们描绘出一幅理想的乌托邦的画面。柏拉图认为,国家应当由哲学家来统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公民划分为护国者、卫国者和生产者三个阶级。护国者是少部分管理国家的精英。他们可以被继承,但是其他阶级的优秀儿童也可以被培养成护国者,而护国者中的后代也有可能被降到普通人民的阶级。护国者的任务是监督法典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为达到该目的,柏拉图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他的理想国要求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满足社会的整体需要。但是在这个国家中,女人和男人有着同样的权利,存在着完全的两性平等。政府可以在为了公众利益时撒谎。每一个人应该去做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应该打扰别人。在今天看来,柏拉图描绘的理想国是一个可怕的极权主义国家。但是“理想国其实是用正确的方式管理国家的科学家的观点”。柏拉图在叙拉古与阿启泰及僭主(僭主是指不通过选举而取得政权的独裁者)姻弟的理想国实践,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建议教师:首先提出“哲学王”的概念,由一名文科素质较好的学生来讲解,再提出柏拉图理想国的构成问题;学生回答后再提出两个讨论问题:①理想国只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天才设想,为什么这么说?教师在总结的时候要说明:历史是以史实为依据的,柏拉图在叙拉古的实践本身就证明了这一点,由此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②如何评价柏拉图的理想国?教师在总结的时候还应说明: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史观。

  第三目“柏拉图学园”

  教材主要从学园的建立、学生的来源、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介绍了柏拉图学园,并对柏拉图的一生,即在西方文化科学领域里的历史地位,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1)柏拉图学园

  公元前387年,年届不惑的柏拉图回到雅典,在城外西北角,一座为纪念希腊英雄阿卡德米而设的花园和运动场附近创立了自己的学校,故而又被称为阿卡德米学园。这是西方最早的高等学府,后世的高等学术机构(Academy)因此而得名。创立学园后,他除了两次赴西西里岛企图实现政治抱负之外,一直在学园里忙于研究、教学、著述和领导等工作。公元前347年,柏拉图以80高龄去世。

  柏拉图教学思想的相关资料:柏拉图的教学思想几乎涉及到教学领域中的所有重要方法,特别要说明的是,他提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他的教育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①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等因素划分教学阶段,并建立了全面而又丰富的课程体系。如:3—6岁的儿童在游乐场内进行故事、游戏、唱歌等活动,6岁以后,儿童进入初等学校,接受初级课程等等;②在教学内容上,柏拉图以和谐发展和实际要求为主要教育思想,如以体操等体育项目来锻炼学生身体,以音乐来陶冶学生心灵,17—20岁青年升入国立的“埃弗比”接受军事教育,并结合军事需要学习文化科目,主要有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就形成了柏拉图“相对完整的金字塔形的教学体系”;③在教学方法上,柏拉图反对采取强制性手段灌输知识,提倡通过问答形式,提出问题,然后进行分析、判断、归纳、总结,最后解决问题。以问答为主要方法的启发式教学是其最主要的教学方法;④在教学过程中,柏拉图始终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最终目标;⑤他第一个确定了心理学的基本划分,并使之与教学密切联系起来;⑥他十分注重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调探讨事物的本质,这些都给后世教育家以巨大的影响和启迪。

  建议教师:提出问题:从学生来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介绍柏拉图学园。学生回答后,再一次提出其中的一个问题──教学方法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并在研讨中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形成终身发展的观念。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整理出柏拉图学园相关的资料,形成资料片,供学生欣赏。

  (2)柏拉图的历史地位

  柏拉图被誉为“在他那时代所有的人之中,他是最有智慧的、最正直的、最善良的人”。他的成果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文献,在西方哲学的各个学派,甚至于基督教教义中,“很难找到没有吸收过他的思想的了”,直到近代,西方哲学才逐渐摆脱了柏拉图思想的控制。

  柏拉图的主要著作:《苏格拉底的申辩》《理想国》《巴曼尼得斯篇》

  建议教师:将课本内容和补充材料相结合,讲解柏拉图在西方哲学及至整个世界古代文化中的历史地位。讲解后,把此问题留作学生的课后思考:能否归纳比较一下东方的孔子与西方的柏拉图在东西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教师采用学案教学法:让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使学生对本节学习的内容形成一定的识记和理解,并制作好多媒体课件。

  关于柏拉图的政治活动一目的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希腊文化的伟大成就,然后由同学概述柏拉图所处的时代。教师在总结后,引出希腊的城邦及雅典的民主政体的问题,自己概述,然后由学生在讨论中形成对民主政体的认识。多媒体展示“苏格拉底之死”绘画,由学生归纳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用多媒体展示几篇对话录文体的古希腊著作,让学生来概括并能够了解这一文体的特点;多媒体展示“柏拉图游历过的地方”地图,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的道理。

  由一位学生代表讲解:伯罗奔尼撒战争。

  理念论与理想国一目的教学。首先提问,由学生概括柏拉图理念论的主要观点,用多媒体展示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有关材料,教师简单加以解释,引导学生得出柏拉图哲学是唯心主义哲学的结论。多媒体展示“学思之窗”的内容,学生阅读,然后教师提出“哲学王”的概念,由一名文科素质较好的学生来讲解,教师对此问题做一些材料补充,解决这一教学难点。用多媒体展示柏拉图理想国的解释材料,教师再提出柏拉图理想国的构成问题,学生回答后再提出两个讨论问题:①理想国只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天才设想,为什么这么说?②如何评价柏拉图的理想国?教师在总结中使学生能够接受并树立两个观点:唯物史观和辩证史观。

  由一位学生代表讲解:柏拉图的理想国与空想社会主义。

  柏拉图学园一目的教学。多媒体展示:柏拉图学园、柏拉图学园的集会及有关学园的资料。教师提出问题:从学生来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介绍柏拉图学园。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一次提出其中的一个问题──教学方法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并在研讨中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形成终身发展的观念。多媒体展示名人对柏拉图评价的文字材料,教师以课本内容和补充材料相结合,讲解柏拉图在西方哲学及世界古代文化中的历史地位。讲解后,把此问题留作学生的课后思考:能否归纳比较一下东方的孔子与西方的柏拉图在东西文化及世界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由一位学生代表讲解:柏拉图学园及其体现出的治学思想。

  放映整理出的柏拉图学园相关的资料片,供学生欣赏。

  最后展示:学生的个性教案。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学习柏拉图的政治活动时,展示古希腊文化的伟大成就。

  资料片:希腊风光片

  图片一:伯罗奔尼撒战争画面

  图片二:雅典“500人议事会”

  图片三:苏格拉底图片

  通过资料片和三组图片让学生了解古希腊文化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对古希腊文化的感性认识,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案例二 学习理念论与理想国时,展示一组图片资料。

  图片一:“学思之窗”的内容

  图片二:马克思关于物质概念论述的文字材料

  图片三:柏拉图理想国的解释文字材料

  通过“学思之窗”的内容和马克思的哲学观,以及理想国的相关解释材料,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问题,通过老师的引导去解决问题。

  案例三 学习柏拉图学园时,展示柏拉图学园及制作的资料片。

  图片一:柏拉图学园

  图片二:柏拉图学园的集会

  图片三:“学思之窗”的内容

  资料片:柏拉图学园相关的资料片

  通过对柏拉图学园全景的展示,使学生充分了解柏拉图在学术上的伟大成就,特别是他在教育教学理念上的观点;通过柏拉图与孔子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东西方文化的同一性,各国人民共同缔造了世界的文明。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有人曾将柏拉图与孔子作比较。根据你现有的知识,能否在一个或几个侧面,对两者进行比较?

  解题关键: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思想的第一个集大成者。柏拉图的著作主要是对话集,以记录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言行为内容。其中有他老师的思想也有他自己的思想,据说《理想国》中的思想主要是柏拉图本人的思想。东方哲学思想的根源不能说完全来自孔子,但孔子的仁学思想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古代东方人的思维方式。《论语》不是孔子本人的作品,主要是他的弟子记录他言行的对话集。其中,有孔子本人的思想也有他弟子的思想,但主要是他本人的思想。

  思路引领:比较包括相同点和不同点。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思想主张、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答案提示:相同:(1)时代大体相同,其思想主张均处于文化源流的地位。(2)二者的著作都属于对话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属于当时当地公认的优秀文化成果,大体上都是集哲学、政论、伦理、道德于一体的著作。(3)二者都创办学校,重视教育,是著名的教育家。均主张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教学。(4)都影响了东西方文化的走向,在东西方文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同:(1)柏拉图的研究主要在哲学领域,侧重于理性,主张建立理想国,追求真;孔子主要侧重于伦理道德,偏重于感性,追求善。

  (2)柏拉图相信灵魂不死,孔子对殷周以来的鬼神观念持怀疑态度。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柏拉图的主要政治思想是什么?

  解题关键:政治思想

  思路引领:理想国

  答案提示:关于理想国家的设想。柏拉图认为理想国家是由三个阶级的人构成: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若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处于和谐状态。柏拉图认为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哲学家──所谓的“哲学王”来担任,因为“哲学王”最富有智慧,最具正义感和理性。

  2.说明柏拉图学园的历史地位。

  解题关键:在西方哲学中的地位,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

  思路引领:柏拉图学园的职能和历史作用。

  答案提示:柏拉图学园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集知识传授、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于一体。学园成为当时求学青年向往的地方,培养出许多著名学者,推动了欧洲科学事业的发展。学园的建立是柏拉图生命中的转折点,也是欧洲科学史上值得纪念的事件,后世西方各国的学术研究院一直沿袭它的名称──阿卡德米。

  (二)学习延伸

  1.百家争鸣

  柏拉图认为,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你认为这些话有道理吗?与同学议论一下。

  解题关键:把哲学家定义在高中生理解的范围内。

  思路引领:有一定道理。对几段话分别讨论:辩证看待哲学与治国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批驳。

  答案提示:主张哲学家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是正确的,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柏拉图主张“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可有两种观点:如果认同柏拉图对人类知识分层的观点,哲学家应该属于最高层次,那么题中的观点是正确的。

  从唯物史观角度说,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如果哲学家成为王就没有了阶级斗争及利益的争夺,就现实而言是不可能的。

  2.探究活动

  解题关键:空想。

  思路引领:哲学王的培养,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答案提示:柏拉图理想中的哲学王是从小到大一系列的培养过程,是哲学上的假设,是无法实现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柏拉图幻想中的哲学王统治,没有阶级斗争、利益纷争,就现实而言,是无法实现的空想。

  3.阅读与思考

  以下是柏拉图《国家篇》中的片断:

  “那么,问题只在诗人身上了,我们要不要监督他们,迫使他们在他们的诗篇里体现好品格的形象,否则就不要他们在我们中间写什么诗篇了?我们要不要必须同样地监督其他的艺人,禁止他们不论在绘画或雕刻作品里,还是在建筑或任何艺术作品里描绘邪恶、放荡、卑鄙、龌龊的坏精神?哪个艺人不肯服从,就判罚不让他在我们中间搞他们的艺术,否则我们的护卫者从小就接触罪恶的形象、耳濡目染,犹如牛羊咀嚼反刍,近墨者黑,不知不觉在他们灵魂中便铸成大团的邪恶了。”

  阅读上述内容后,对艺术的社会作用,你有何见解?

  解题关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思路引领:艺术反映社会现实,为社会服务。

  解题关键:艺术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它展示社会情感、解剖精神世界、传播各类知识;艺术又应该是政治的工具,应该为社会服务,它干预现实生活,评价善恶真伪、引导人生理想。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学习就是回忆

  《曼诺篇》为柏拉图的著作之一,主要讨论什么是德性及德性可否传授这两个问题。这一问题引申为如何才能获得一般的知识。柏拉图在这里提出了他的回忆说。灵魂是不朽的,见过天上地下的一切,只是在出生时受肉体玷污而遗忘。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就能回忆起来。因此,他提出了“学习就是回忆”这一著名的公式。

  “灵魂是不朽的,并多次降生,见到过这个世界及下界的一切事物,所以具有万物的知识。毫不奇怪,它当然能回忆起以前所知道的关于德性及其他事物的一切。万物的本性是相近的,灵魂又已经知道了一切,也就没有理由认为我们不能通过回忆某一件事情──这个活动一般叫做学习──发现其他的一切,只要我们有勇气,并不倦地研究。由此可见,所有的研究,所有的学习不过只是回忆而已。”

  ──柏拉图《曼诺篇》,转引自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51页。

  理念存在与回忆说

  《斐多篇》为柏拉图的著作之一,是苏格拉底临刑前在狱中所作的最后一次谈话,中心议题是论证灵魂不朽。为此,柏拉图搜集了许多证明手段,伦理的、神话的、辩证的、经验的等等。回忆说在这里也被当作是灵魂不朽的证明之一。结束谈话后,苏格拉底安宁平静地饮下了毒酒。

  “如果我们在出生以前获得这类知识,带着它一起出世,那么我们出生前及在出生之时就不仅知道相等、大、小,而且也知道所有这样的理念。因为我们现在的理论不仅仅涉及相等自身,而且也涉及美自身、善自身、正义、神圣,一句话,涉及所有在我们的辩证的问答进程中打上‘自身’标记的事物。因而我们必定也是在出生前就获得了所有这些事物的知识。”

  ──柏拉图《斐多篇》,转引自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62页。

  保卫者的本性和生活方式

  《国家篇》是柏拉图的代表作,在西方思想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共分10卷,第1卷提出贯穿全书的两个问题,即什么是公正及公正是否优于不公正。第2卷至第7卷探讨了公正的性质与实现公正的途径。第8、9卷把公正和不公正作了比较。第10卷则是对第3卷中提出的对诗人禁令的补充规定。下面是柏拉图对保卫者本性和生活方式的描述。

  “现在让我们考虑,如果这确是他们的特性的话,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性是否就是这个样子:首先,除了生活必需品以外,他们都不应有私有财产。其次,他们不应有不允许他人随意进入的住所和贮藏室、他们的食物应限于恰好满足训练有素、勇敢的战士的需要。每年从公民那里领取不多不少刚够一年花销的津贴费。他们像兵营中的战士一般群集而居。我们告诉他们神已给了他们金子和银,神圣的金银内在于他灵魂之中,所以不应再需要人世间流通的渣滓,不应为地上的杂质败坏神圣的本性,为了不被世俗的金银所玷污。在所有公民中,唯有他们去触摸、携带或佩戴金银,用它们喝酒是不合法的。如果这样生活,他们便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城邦。要是他们有私有的房子、土地、钱财,他们就会变成商人、农人而不再是卫士,会变成敌人、专制君主而不再是其他公民的同盟者。憎恨和被憎恨、阴谋和被算计,他们终生都生活在恐惧内敌胜于惧怕外敌的可怜处境之中,他们甚或会把自己及城邦驶入要触礁的航道。鉴于这些原因,让我们宣告这些就是我们给保卫者的住处及其他方面所立的法规,不应该吗?”

  ──柏拉图《国家篇》

  2.课文注释

  柏拉图理念论的基本思想

  柏拉图的哲学理论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其宇宙论、知识论、国家说等都是建立在理念论上的,理念论是其全部思想体系的核心,基本思想大致有:

  (1)理念的概念。柏拉图认为,我们的感官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动不定的,因而都是不真实的,真正实在的东西(存在)是不动不变的;这种真实的存在就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概念。柏拉图把这种一般概念称之为“理念”,这种“理念”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的。所有的理念构成一个客观独立存在的世界,即理念世界,这是唯一真实的世界。至于我们的感官所接触到的具体事物所构成的世界,是不真实的虚幻的世界。这样,在柏拉图那里就出现了真实世界(理念)与幻影世界(个别事物)之间的对立。

  (2)理念和具体事物的关系。柏拉图提出,理念也是具体事物所追求的目的,具体事物要想达到它,但永远不能达到,因为它是绝对的、永恒的,而具体事物总是相对的、流逝的。他把理念看作永恒不变的“真正的实在”,个别事物有生有灭,但理念则永存无息。柏拉图认为,各类事物都有其理念,他把事物的理念分为最低级、较高一级、更高级、最高级四个层次:具体事物的理念是最低级的理念;数学或科学的概念或范畴是较高一级的理念;艺术和道德的理念是更高级的理念;在所有理念之上,最高级的理念就是“善”。善是至高无尚的理念,是认识和真理的源泉,是超乎一切之上的,没有其他理念能与之相比。各种理念在善的理念的统辖下,形成一个有条理的、真实的世界。又因为善的理念是最高的理念,所以它也是其他理念追求的目的,是宇宙最高的目的。这样,以善的理念为最高级的理念世界就形成为一个目的论的体系。柏拉图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用逻辑思维来把握这个理念世界的本质和内在秩序。

  (3)理念论在自然观方面的表现──宇宙生成说。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真实的存在,具体事物则是不真实的。巨匠或造物主以理念世界为蓝图或模型,以善的理念为指导,将各种理念的模样加诸原始混沌的“物质”,使之成为一个有序的世界。巨匠塑造世界是为了要体现善,至善者必定要善,也必定希望一切都趋向善。柏拉图又认为,巨匠所塑造的世界不仅是至善至美的,而且是惟一的。地球是这个世界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有规则地按一定的轨道运行。这个轨道也必须是最完善的几何图形,而圆形是最完善的图形,所以天体都按圆形的轨道运行。柏拉图的宇宙生成说是理念在自然观方面的具体表现。它不仅是唯心主义的,而且充满了宗教神秘主义色彩。

  (4)知识是对理念的认识。柏拉图认为,只有理念世界才是知识的对象,因为理念世界才是永恒不变的,是真实存在的。他认为,感情知觉并不是真正的知识,因为知觉也是相对的、易变的、不真实的,他称这种认识为所谓“意见”;只有认识到理念,或者说认识到事物“本身”,那才算是真正的认识。柏拉图所谓的理念实质上就是事物的一般概念,所以他所谓的知识也就是对一般概念的认识。在他看来,这种一般概念不能通过感觉认识到,而只有通过“心灵自身”,也就是通过思维活动才能达到。柏拉图把认识的对象分成了“两个世界”,相应地知识也分为两种:知性的(或理智的)知识和理性的知识。柏拉图把知识分为四个等级:理性是最高部分,其次是知性(或理智),再次是信念,最后是想像(或猜测)。其中每一种认识的真实性和明确性的程度都与它们的对策的真实性和明确性的程度相对应。柏拉图认识的四等级理论是建立在唯心主义理念论的基础上的,与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学说有本质区别。但是,必须承认,这种理论在认识的发展史上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柏拉图理念论的正确方面及其现实意义

  不容否认,柏拉图理念论触及到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矛盾,以及人类认识中的感性与理性的矛盾,第一次阐述了理性认识(概念)在把握事物本质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在人类认识史上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具有积极能动的主观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这种能动性能够极大地促进事物的发展,并在一定范围内成为相对决定性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柏拉图的理念论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理论来创新,从理论创新到各种各样的创新中,具有其相对的正确性和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创新已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并将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柏拉图的认识论在大力倡导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今天,无疑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柏拉图的教育观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理想国》和《法律篇》等著作中。其教育思想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把教育与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在《理想国》等著作中,他精心设计了一个理想的国家,并为这个理想国家的实现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计划:公民子女从出生到3岁,由挑选过的女仆照顾,由国家最优秀的公民负责进行教育。3岁到6岁,儿童被送到附设在神庙的儿童游戏场,由国家委派的女公民负责教育。6岁以后,男女儿童分别进入国立初级学校,学习初步的读、写、算和音乐知识,同时接受军事体育训练。这一阶段为强迫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情感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为社会提供物质财富的、具有节制美德的手工业者和农民。17岁到20岁,为意志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部分完成初等教育的学生继续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进一步的军事体育训练,同时学习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即“四艺”)。这个阶段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和造就身体强壮,意志坚定,能保护国家安全的卫士──军人。22岁到30岁,为理智教育阶段。按照柏拉图的设想,只有少数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生才能接受这个阶段的教育。在这个阶段中,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发展学生的理智,使之成为哲学家──即奴隶主国家的高级官吏。与此相联系,这个阶段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四艺”科目和哲学,之后,极少数天赋优异的学生继续学习,研究哲学,直到35岁,然后出任国家的重要官职。个别在哲学上有高深造诣的学生,则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接受各方面的考验,到50岁时,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完整教育理论体系的教育家,他所提出的关于统治者教育的观点、强迫义务教育的观点、国立等级教育制度以及职业教育的观点,对古希腊的教育实践发展和近现代西方教育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学术观点

  对柏拉图理想国的评价

  《理想国》是第一部系统地论述政治哲学的著作,虽然柏拉图不是第一个乌托邦思想家,他的“理想国”也不是第一个乌托邦(在希腊之前几个世纪时,希伯来先知者就最早提出了乌托邦图样),但它却是第一部系统论述乌托邦思想的著作。

  对于这样一部世界名著,历来争论不休,见仁见智。正如R.M.Hare所指出的:“他(柏拉图)的主张比别的哲学创建者的主张都更大,但是他所建立的是什么呢?其答案完全看‘我们’是什么人而定”。(见赫尔:《西方思想家译丛──柏拉图》)也如斑布希劳所说的“有多少《理想国》的读者,就有多少《理想国》”。(见斑布希劳:《柏拉图的近代友人和敌人》)

  在众多的观点中,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斯巴达之父的国家”。认为“他企图重建古代部落形式的社会”。(见卡尔·巴柏:《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我国学者马振铎先生在他的一篇题为“柏拉图‘理想国’的氏族制特征及其哲学思想”一文中也指出“‘理想国’集中地反映了他(柏拉图)对腐朽的旧氏族制度,重新套在古希腊奴隶社会身上,这种‘理想’显然是反动的”。(见马振铎:《柏拉图“理想国的氏族特征及其哲学思想”》,《外国哲学史研究集刊》第二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6页。)

  龙莉在《论柏拉图〈理想国〉的政治理想》一文中,认为:“理想图”并不是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也不是想返回氏族制度,而只是一种对未来的想像。他的目的是为了给危机四伏的现实社会建立一些创造幸福的标准。(见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

  高瑞泉认为:西方人历来以继承古希腊理性主义传统为自豪。《理想国》正表达了这种理想主义的信仰。进入21世纪,人们再读《理想国》,多半会对其理性的设计一笑置之。按照西方当代主流思潮的见解,人类历史的发展根本不是理性设计的结果;人类理性所为,不过是在不断试错中摸索而已。唯物主义自然将严厉批评柏拉图的理念论。现代非理性主义者认为柏拉图的人格理论完全过时。在他们眼里,理性只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一小部分,根本不能如柏拉图所要求的那样控制自己的非理性世界,后者要更强大、更深刻。所以在理性控制之下实现真善美统一的人格理想,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教育家大多会批评柏拉图那种父母完全不管教育孩子的方案,女权主义会抨击柏拉图用分派和奖励的方式处理两性关系,诗人们更是会对柏拉图限制创造自由的做法怒火冲天。不过,现在我们还是乐意对《理想国》一读再读;即使在反乌托邦主义流行的今日西方,还在不断出版研究柏拉图的著述,这又是为什么?其中的原因也许人言人殊。在我看来,除了单纯学术的兴趣以外,我们至少会同意:人类永远需要对自己的生活世界保持清醒的理性反省;人类的历史充满了谬误和曲折,不断向自己发问──你如何知道如此行事是正确的?实在太重要了。只要看全球现代化过程带来的环境和生态危机,就可以帮助人们洞察科学主义和功利主义这些曾经被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是多么需要反省和批判。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仍然在走出洞穴、追赶理性的太阳的途中。

  4.插图说明

  苏格拉底之死:

  按照雅典法规,被判死罪的人,要在24小时内服毒自杀。图为苏格拉底喝下毒酒后从容谈话的情景。

  5.参考资料目录

  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英]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译:《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英]A. E. 泰勒著谢随知等译: 《柏拉图──生平及著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梅彦忠:“柏拉图理念论评议”,载《社科纵横》2001年第5期。

  高瑞泉:“走向理性的太阳──读柏拉图《理想国》”,载《历史教学问题》2001年第1期

【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柏拉图的梦06-26

柏拉图的语录01-10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6

经典教学设计03-05

教学论与教学设计05-20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2-26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07-01

检阅教学设计07-02

《天窗》教学设计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