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五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的]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信息、网络、遍布、信箱、五湖四海、迫不及待、目不转睛、赞叹、恋恋不舍、新奇、功能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激发学生对网络和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体会网络的神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汽车能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火车可以行驶在提速的铁路上。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信息也有行驶的高速路吗?它行驶的高速路会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3课《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二、学习生字:
1、读音:注意敞是翘舌音。
2、络悟盯眯都是左右结构,在田字格中都是作左窄右宽分布。
同为上下结构,箱鼠览上短下长,而寄恋则基本上是上下等长。
3、注意鼠字笔顺:臼鼠。
4、要引导学生分析字的结构、发现规律,把字写正确、写端正。
三、学习课文:
1、师:请同学打开课文,轻声读全文,找一找究竟什么是信息高速路?并用直线画出来。
2、指名读读你画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说。
3、从爸爸的话里我知道了网络就是信息高速路。
那么爸爸为什么说有了网络,五湖四海的人随时可以交流,咱们的地球就变成了一个小村庄。请同学们再读读第二自然段。
1)随机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爸爸说的一段话来指导朗读理解。
抓住排比句式可以可以还可以
2)我还知道,进入网络就好像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可以(),可以(),还可以()。
有了网络,五湖四海的人随时可以交流,咱们的地球就变成了一个小村庄。
3)比喻句它就像一个遍布全球的巨大蜘蛛网,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城市甚至每一个家庭连接到一起。
有了网络,五湖四海的人随时可以交流,咱们的地球就变成了一个小村庄──网络使世界各地的人没有了距离,身在家中却可广泛联系。理解为什么说地球变成了小村庄?来了解网络的用途。
4、那么,我是怎样跨入信息高速路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与我的活动有关的语句。
1)第三自然段:
抓住迫不及待、目不转睛、真神了!我不由得赞叹起来。
体会作者当时对网络那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感受网络折射出来的无穷魅力。
2)第四自然段:
运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进行语言训练,更好地理解应有尽有,体会网络中内容的丰富与网络的神奇。
网站里面的内容太丰富了:有(),有(),有(),还有()真是()。我感到地球一下子变小了,知识的大门向我敞开了。
3)第五自然段:你发过电子邮件吗?
谈一谈感受。
5、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已经知道了网络的用途以及它的方便,快捷。有句话叫做百闻不如一见,作者亲身体验了,咱们也来体验一下上网的感受好不好?
虽然今天我们了解了网络的用途与神奇,但还远远不够,正像爸爸说的那样:今天用到的,只是网络功能的一点点,网络还有很多很多用处呢!
所以老师希望大家在课余时间,有机会的话,更多地去了解,去感受,去体验网络的更多的功能。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设计理念
《和时间赛跑》是一篇清新、淡雅而又略带淡淡优伤痕迹的散文。在这一教学设计中,力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自读自悟来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词卡、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录音导入,激发兴趣
1.CAI播放配乐朗诵《匆匆》片断(第三节)。
2.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当我们聆听《匆匆》这一名篇时,总会油然而生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是啊,时光一去不复返!说说看,你每天是怎样安排时间的?你是否想过珍惜有限的时间呢?你是怎样珍惜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到这个课文标题,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自由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自学。
(2)教师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
3.教师利用词卡、CAI课件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4.指导学生当堂正确书写生字。
5.指名分节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6.想想课文讲了哪些事?作者通过和时间赛跑明白了什么道理?(牵引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7.听录音,联系实际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的初步感受。
三、学习1—5小节
1.默读1—5小节,说说这部分讲了几层意思。
2.指名读一、二两节。
(1)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事?
(2)这部分的生字新词比较多,请大家小组合作解决,如果仍有困难,请提交全班讨论。
(3)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这一部分?(引导学生采用“读—悟”法来自读自悟。)
(4)指导学生用“持续”“与其……不如……”造句。
(5)从一、二节中找一个词来概括这部分的感情基调。(忧伤)
(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价他人的朗读。
3.齐读一、二两节。
4.默读三、四两节。
(1)画出你最难理解的句子。(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2)先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然后在小组交流、讨论。
(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的爸爸是怎样解释的?
(4)文中的小作者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5)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6)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平时生活中,你有过这种感受吗?
(7)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四两节。
5.自读第五节。
(1)说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等谚语的意思。
(2)你在平时课外阅读中还收集了哪些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成语?全班交流。
(3)“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滋味?(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6.说说看,你平时是怎样珍惜时间的?今后,你准备怎样珍惜时间?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
3.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故事等。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的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u)
绰号(chuo)
庶祖母(shu)
吹笙(sheng)
摹画(mo)
眼翳(yi)
舔去(tian)
侮辱(wu)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二导入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
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四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
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明确:
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从收集来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来交流介绍)。
提问: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明确: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五探究活动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六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管束责罚气量广漠质问宽恕文绉绉
二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三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心得。
明确:
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
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
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了勤谨合缓,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出了家乡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得更深。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之情,敬母之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弦。
四比较欣赏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
推荐篇目:
老舍《我的母亲》。
邹韬奋《我的母亲》。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赵丽宏《母亲和书》。
五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又如:歌曲《妈妈的吻》(付林)、《烛光里的妈妈》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六小结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设计思想】
我们小班的宝贝们在绘画时常常会乱涂一气,很难按照我的意愿去完成绘画任务,教学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教研活动的学习,我尝试让幼儿自己融入到绘画活动中,让其可以即动口又动手、动脑地进行绘画活动。我发现当幼儿融入活动中时,能够兴趣盎然的学习,观察力敏锐,充满想象力,兴趣浓厚,学习过程中表现出非常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我设计了《可爱的小鸡》这节活动课。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自己边说儿歌边画小鸡。2、引导幼儿自由想象,不受约束的装扮自己的小鸡。3、尝试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让幼儿爱绘画,爱动口,爱动脑。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知道小鸡的外形特征;2、物质准备:欢快的钢琴曲,三只可爱的小鸡,绘画材料若干;3、环境准备:创设情境让幼儿融入活动中,背景画面可爱丰富,幼儿喜欢。
教学重点:幼儿学会边说儿歌边画小鸡,了解小鸡的外形特征。幼儿敢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小鸡。
教学难点:让幼儿融入绘画活动,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教学流程:谜语导入——观察小鸡——说儿歌,画小鸡——装饰小鸡——结束活动
【活动过程】
1、猜小鸡,用谜语引起幼儿的兴趣。
播放音乐,在音乐声中将幼儿带入活动场,并请幼儿入座,展开活动。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它呀,正在休息,小朋友们认真听一听老师讲的谜语,猜一猜它是谁,然后让我们一起喊出它的名字,欢迎它出来好吗?
“尖嘴巴,花毛衣,爱吃小虫和小米,浑身上下毛茸茸,说起话来唧唧唧。”
师:小朋友们,有谁知道它的名字吗?
幼:小鸡。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让我们一起请出今天的小客人好吗?
幼:好!
2、观察小鸡,培养幼儿与它的感情。
师:我请来的小客人可爱吗?请小朋友们都来看看它,欢迎它好吗?(引导幼儿和小鸡打招呼,夸小鸡可爱,尝试与小鸡交流,喂小鸡,让幼儿对小鸡产生感情。)
3、听故事,引出绘画活动。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听听小鸡的故事,小朋友们一定要认真听哦。
教师讲故事:“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河水在哗哗的唱歌。
这一天,小鸡从蛋壳里钻出来了,一只,两只,三只,它们睁开眼睛,东瞧瞧,西看看,望望天,又瞅瞅地。三只小鸡都像毛茸茸的小球,可爱极了,它们在草地上跑来跑去,咦,玩着玩着,最小的小鸡不小心走丢了,它到处都找了,可是找不到……”
师:我们的小客人就是找不到哥哥姐姐的小不点儿,它想请小朋友们帮它画一些照片,让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帮它一起找哥哥姐姐,小朋友们可以帮忙吗?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①范读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
③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12)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人生意义(8、9、10、11)奋斗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作业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③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④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①检查作业。
②继续研讨与赏析。
③语言运用。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①识记字词。②朗读、背诵。
研讨与赏析(二)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课后心得:
在课堂上突出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在人文精神方面,着力将课文表现的思想观念,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情感意识。在语文素养方面,抓住了诗歌教学的主要特点,重在品味和赏析诗歌形象化的语言特点。教学方法方面突出了朗读训练和思维训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符合新课改的精神。阅读过程注重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学生易于接受;问题的设置,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前后贯通,相互照应,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特别是在学法指导上,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注重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与表达能力,且兼顾了知识与能力教学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五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