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寒食》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寒食》教学设计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材分析
《寒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暮春时节长安城白天满城飞花,皇家花园柳枝随风轻摇的曼妙春色,傍晚皇宫传赐蜡烛,袅袅轻烟散入王侯贵戚家的情景,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独特迷人风光,暗含了寒食节的传统文化及习俗。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具备了学习古诗的能力,能够根据诗句理解诗意,入情入境想象画面,在诵读与教师的引导中,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但还需在课堂中通过教师引导和资料的补充继续提高思辨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会写“御”、“侯”两个字。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春城长安的美好,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能了解诗中涉及到的节日和习俗,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5、能够对古诗和文章进行多元化的解读,爱上诗词,爱上中国传统习俗和文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能了解诗中涉及到的节日和习俗,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能够对古诗和文章进行多元化的解读。爱上诗词,爱上中国传统习俗和文化。
教学过程
一、诗词荟萃,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导入:泱泱华夏,历尽千帆归来,优秀文化,代代传承。传统节日、传统习俗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世界的东方。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许许多多有关节日的诗词,你积累了哪些呢?
2、学生分享积累的有关节日的诗词,教师总结,引出课题——《寒食》,同学们齐读诗题。
二、回顾总结,方法引路
1、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学生汇报交流)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课件出示方法。
三、知诗人,解诗题
(一)知诗人
1、根据预学单,帮韩翃完成“人事档案”。
2、教师补充韩翃资料。
(二)解诗题
1、文章题目是《寒食》,寒食指的是什么?
2、你了解寒食节的哪些知识?(学生根据预习所收集到的资料回答)
3、教师补充寒食节的视频资料。
四、读诗文、明节奏
1、指生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强调“侯”的字形。
与形近字“候”区分。巧记:五侯不分家,中间没有竖。
把这个字工整地写在课堂生成单的方框内。
3、指生读古诗,试着读出节奏,读出古诗词的韵味。
4、齐读古诗。
五、晓诗意,悟诗情
过渡:通过朗读,你知道这是描写哪里的吗?(结合春城引导)
拓展有关“长安”的诗句: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一)学习前两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合作探究:你从哪里感受到了长安城春意浓浓?
预设1:春城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开阔,全城景物尽收眼底。“春城”一词,凝练而华美。“春”是自然气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的美好和遐想。
预设2:飞花
(1)理解“飞”的含义,换词体会“飞”字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感受“飞”字动感更强,明写花而暗写风。
(2)结合双重否定词“无处不”感受春城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3)指导朗读。
预设3:御柳斜
(1)理解“斜”的意思,感受柳的姿态美
(2)结合“斜”字,体会明写柳而暗写风
(3)引导学生思考:既然是皇城,肯定有很多珍贵稀奇树种,为什么要选取最为常见的“柳”来写呢?引导学生结合寒食节“折柳插门”的习俗来思考。
补充资料:按古时的风俗,寒食日要折柳插门,熄灭旧火,重取新火,取的新火往往是榆柳之火。
2、齐读前两句,边读边想象画面。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用语言描述。
教师总结:这飞花、这斜柳、这东风,构成了一幅灵动的长安春景图。(板书)
(二)学习后两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过渡:白天的长安城春景灵动,春风浩荡,令人沉醉。夜晚的长安又是怎样的呢?齐读后两句。
1、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为想象到的画面取个名字。(板书:日暮传烛图)
3、发挥想象: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轻烟散入权贵豪门之中,权贵豪门在家里点着蜡烛做什么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情感共鸣:如果你是长安城的百姓,举国上下都在禁火、吃冷食,而豪门权贵家却灯火通明,你有什么感受?
5、理解后两句主旨:表达了对豪门权贵的讽刺与不满。
6、体会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7、指导朗读,读出不满与愤懑。(男同学、女同学、齐读)
六、多元解读、丰富理解
过渡:关于《寒食》这首诗主旨的解读历来有不同的说法。
1、以讲故事的形式,配合ppt动画讲解《本事诗》中记载。
据《本事诗》记载,唐德宗十分赏识这首诗,欲赐作者一个不错的职位,但当时的江淮刺史也叫韩翃,内臣奉旨后询问是哪一个韩翃,德宗当即亲书此诗,批示“与此韩翃”,这个故事,成为千古佳话,可见其诗极受推崇。
2、出示《诗境浅说》中记载:“二十八字中,想见五剧春浓,八荒无事,宫廷之闲暇,贵族之沾恩,皆在诗境之内。以轻丽之笔,写出承平景象,宜其一时传诵也。”
(1)引导学生思考:这段诗评描写的是什么景象?
(2)回顾古诗,引导学生总结:前两句写景,赞美春天的生机勃勃,美丽风光。后两句记事,写出了皇帝赐火,五侯承恩的景象。
(3)思辨:从这两段材料来看,这首诗是赞还是在讽?学生体会赞的是什么。
教师总结:读书是一场修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屈言苟同,不违心附和,允许多种声音存在,进行多元化解读,做到通达而不偏执即可。不管你赞同哪一个观点,就请你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学生配乐自由读、教师范读)
课堂小结: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青睐,正是我们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节日风俗蕴藏在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小诗中,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搜集。
作业设计:
必做:1、默写《寒食》。2、搜集有关寒食节的其他古诗。
选做:1、根据古诗《寒食》的描写,想象画面,将想到的内容画下来。2、自编曲调,吟唱《寒食》。
板书设计:
【《寒食》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寒食节诗词11-15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6
经典教学设计03-05
寒食节诗词名句优秀01-07
教学论与教学设计05-20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4-27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2-26
《松鼠》教学设计07-16
《元日》教学设计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