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与辽西夏并立教学设计

时间:2024-01-31 11:30:5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宋与辽西夏并立教学设计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教学设计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契丹的兴起;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石敬瑭;宋初两次对辽用兵;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辽宋边境贸易;党项族建立西夏;夏宋间的战与和。

  2、能力培养目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耶律阿保机)和历史事件(澶渊之盟)的能力。

  3、思想认识目标:辽和西夏都是祖国境内少数民族建立的和北宋并立的政权。契丹族和党项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地区开发,作出了贡献。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的杰出领袖。从而对学生进行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的教育。

  辽贵族对北宋发动的战争是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澶渊之盟”是北宋统治者屈辱妥协的结果;但它所带来的和平局面,对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益。辽宋贸易促进了双方经济和文化交流,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相处是我国各族人民之间关系的主流。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耶律阿保机建国和澶渊之盟。难点是评价澶渊之盟和北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宋太祖和宋太宗在位期间,虽然陆续消灭了南唐等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局面,但并没有完全统一全国。这时,同北宋并立的还有契丹族于十世纪在北部建立的辽、党项族于十一世纪在西北部建立的西夏、白族在西南部建立的大理等几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今天我们主要学习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2、讲授新课:

  一、契丹的兴起

  契丹族原先居住在辽河上流一带,过着游牧和渔猎的生活。在北魏时,契丹族同中原地区来往密切,到隋唐时,逐渐地强大起来,唐朝末年,不少中原人为躲避战乱来到契丹境内,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契丹人逐步学会种庄稼、纺织、冶铁、煮盐和建筑城廓、房屋,开始有了农耕和定居生活。同时也使契丹族的统治者逐渐接受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和封建文化。

  二、阿保机建国

  1、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迭剌部的贵族,迭剌部接近中原地区,与汉族接触较多,经济发展比较迅速,逐渐成为八个部落中最强大的一部,阿保机由于很有胆略,多次立下战功。907年被推为部落首领,不久,他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今内蒙巴林左旗南)。阿保机就是辽太祖。建国后,他重视农业生产,任用汉人韩延徽等,制定各项典章制度,积极接受中原封建文化,在位期间,创立了契丹文字。阿保机为契丹的统一和契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家。

  2、契丹改国号为辽

  契丹国建立后,成为北方一个强大的政权,极盛时期的疆域东到大海,西至阿尔泰山以西,北到色楞格河流域,南到河北中部和山西北部,境内生活着契丹、汉、女真、回鹘等族人民。

  石敬瑭做了后晋的皇帝,向比自己年小十多岁的耶律德光称儿皇帝,尊耶律德光为父皇帝,又把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这一地区,农业发达,它的割让使契丹的实力大大增加。耶律德光在947年,改国号为辽。

  三、澶渊之盟

  1、北宋初年对辽的两次用兵

  北宋初年,宋太宗曾两次对辽用兵,想夺取幽云地区北宋的两次用兵都失败了,只好采取了防御政策。杨家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杨老令公是以杨业为生活原形加以创造的。

  2、澶渊之战和澶渊之盟

  宋太宗收复幽州、云州等地区的失败,暴露了北宋王朝封建统治的弱点,使辽统治者更加放心地南进。1004年秋,辽军大举进攻北宋。辽军采取避实击虚的战术,绕过宋军坚守的城池,深入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威胁东京。宰相寇准力主抵抗,并要求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败了辽军的进攻,形成辽宋对峙。

  辽看到没有取胜的可能,提出议和。寇准坚决反对议和,宋真宗不加理睬。就这样,在辽宋双方基本上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宋真宗为贪图苛安,与辽议和,签订了澶渊之盟。辽答应撤兵,而宋则每年要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澶渊之盟的订立,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军安然撤走,还获得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岁币”。对于北宋来说,这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但是它也有其积极的作用。它基本上结束了辽宋间的战争,维持了辽宋间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辽宋双方经济的发展,也加强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边境贸易的发展,是符合人民愿望的。

  3、辽宋边境的互市

  澶渊之盟以后,辽宋双方开展边境贸易,设立榷场。北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牲畜,丰富了两地人民的物质生活。同时,北宋的制瓷和印刷技术也传到辽,使辽的制瓷生产获得发展,辽还雕印了许多的书籍。北方的辽国与北宋维持着长期的和平关系。辽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满足了各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增进了各族人民的友谊,加强了边疆地区同中原的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四、西夏的建立

  西夏是羌族的一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他门在唐代中期,居住在今天的宁夏、甘肃和陕西西北一带,过着游牧的生活,五代时,党项势力逐渐强大,北宋初期,党项族的首领接受辽帝的封号,称夏国王。

  1038年,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史称西夏。元昊懂得汉语,喜欢读汉人的法律和兵书。他仿照宋朝,建立了一套官制、兵制、创制西夏文字。重要官职,有的还由汉族知识分子担任。西夏境内居住着党项、汉、回鹘、吐蕃等民族,主要从事畜牧业,黄河两岸有大量的耕地,主要是汉族人民从事农业。

  五、夏宋间的战与和

  元昊称帝以后,为提高国威,巩固统治,多次发动对宋的战争。战争使北宋遭到严重损失,也使西夏伤亡惨重,财力匮乏,对宋贸易中断,引起了西夏人民的不满。元昊被迫与宋讲和。1044年,双方达成和议:元昊向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包括银7万两、绢15万匹和茶叶3万斤。北宋统治者用每年送给西夏“岁币”的办法求得苟安,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议和后,双方在边境地区进行贸易,北宋用丝织品、粮食、瓷器等,换取西夏的马、牛、羊等。同时西夏积极吸取汉族文化,模仿北宋设立太学和各级学校,把很多汉文书籍,翻译成西夏文,西夏人还用汉文和西夏文印刷了大量的佛经、医书、历书等,还编写了文学、医学等著作。

  3、板书设计

  第十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的兴起

  二、阿保机建国

  1、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2、契丹改国号为辽

  三、澶渊之盟

  1、北宋初年对辽的两次用兵

  2、澶渊之战和澶渊之盟

  3、辽宋边境的互市

  四、西夏的建立

  五、夏宋间的战与和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教学设计 2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坚持《历史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采取教师讲授和问题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深化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探究精神。

  教学背景分析

  (一)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关于本课内容的规定

  《历史课程标准》(20xx年版)关于本课内容规定如下:“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

  课标中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规定如下:“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讲述的是契丹族建立的辽、汉族建立的北宋、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三个政权并立的一段历史。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与此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利弊兼得。北宋在与辽、西夏的战和过程中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根据以上分析,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是本课重点。

  (三)学生情况分析

  人大附中的学生,求知欲强,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问题探究能力,且通过初一上学期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本课知识点较多且错综复杂,对于宋辽、宋夏之间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学生还不能深刻理解,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知道辽、西夏、北宋三个并立的政权,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

  (2)了解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之间的`交融。

  (3)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探讨,学生提高透过历史现象发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师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创设探究情景,学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归纳并表达观点,提高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逐步养成论从史出的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是双向的,他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 重点:知道辽、西夏、北宋三个并立的政权;正确认识民族交融。

  合理运用史料,注意分配时间,突出重点内容。

  2. 难点:北宋与辽、北宋与西夏之间的关系及原因。

  补充图片与文字史料,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突破难点。

  (五)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

  1.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2.教学方法:讲述法、史料研读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流程示意(板书设计)

  一、宋辽和战

  1. 辽的建立与疆域扩展

  2. 北宋的建立与统一战争

  3. 宋辽的战与和

  二、宋夏和战

  1. 西夏的建立

  2.宋夏的战与和

  三、碰撞中的交融

  1.农耕文明对少数民族的影响

  2. 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

  战 战

  辽(契丹族)——————北宋(汉族)——————西夏(党项族)

  和 和

  交 融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历史典故:寇准坚决抗辽06-18

辽滨分校吃饭_生活随感400字06-22

懒汉克辽尼和铜城的故事06-15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6

经典教学设计03-05

三国时代张辽善以静制扰06-15

教学论与教学设计05-20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4-27

政治家名人故事:清廉自律的北宋名臣王安石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