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

时间:2023-11-30 13:47:0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夜色》是一首叙事性的诗。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以第一人称写出“我”原本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在爸爸的帮助下,战胜了对黑夜的恐惧,从而学会欣赏夜色。诗歌告诉我们,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

  诗歌共有两小节,前后对比着写出“我”对夜色由害怕到接受的心理变化。第一小节用具体事例描述“我”的怕黑,两个实力都用了“一……就……”的句式,贴近学生生活,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第二节讲“我”在爸爸的帮助下,发现夜色的美好,诗歌生动、活泼地写出眼中的夜色: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小鸟在月光下睡觉……

  本单元句子学习的重点是“读好长句子”,虽然没有在课后出现这一要求,但第1、2节中都出现了较长的句子,需要进行指导和练习,能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长句子的意思。

  这首诗还有一个语言现象,就是在每小节的最后都用上了省略号。这个省略号,不仅使诗歌语言显得凝练,而且还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练习。

  二、学情分析

  经过半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及阅读能力。另外,由于本班日常经常朗读《日有所诵》,学生的语感相对较好,在读通长句子方面难度较小。此外,“害怕黑夜”这一主题和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也联系紧密,容易引起共识,在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联想,通过生活实际的.代入深入理解诗意,进而诗中所要传达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写“晚、笑、再”等3个字。

  2、过程与方法:运用对比的方法读懂诗歌的意思,借助关键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

  四、

  读懂诗歌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

  学习用“一……就……”造句;感悟诗歌所要表达的道理。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准备ppt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2、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夜色》。

  (二)学习第1节

  1、自由读第1节。

  (1)思考:从前的“我”是个怎样的?

  (2)生答,交流讨论:你从哪里看出“我”是个胆小的?

  2、理解第1句,讨论:为什么“我”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

  3、理解第2句。

  (1)妈妈如何帮助我的?指名读第2句,强调“讲了又讲”是“讲了很多次”。

  (2)思考:妈妈把勇敢的讲了又讲,“我”变得勇敢了吗?

  (3)语言拓展训练:

  妈妈把勇敢的讲了又讲,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妈妈把勇敢的讲了又讲,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因为()。

  妈妈把勇敢的讲了又讲,可我一()就()。

  4、师生合作读。师引读,生接读需强调的词语,如“很小很小”、“讲了又讲”等。

  方法—通过重读关键词的方法,“我”是个怎样的。

  (三)学习第2节

  1、自由读第2节。

  (1)思考:从前的“我”是个怎样的?

  (2)生答,交流讨论:你从哪里看出“我”是个胆小的?

  2、理解第1句。

  (1)指名读,尝试寻找关键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偏要”。

  偏要:“我”不想去,爸爸为什么一定要拉着“我”去?有效果吗?

  (预设:爸爸希望“我”变得勇敢。)

  3、理解第2句。

  (1)生读,注意重音,针对性指导。

  (过渡:“我”变得勇敢了吗?)

  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自信、欣喜)

  (2)情境创设:其实夜里还有很多美景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吧!(利用图片、声音及语言讲解创设情景。)

  (3)朗读指导

  思考:发现了夜里原来有这么多的美景,你们的心情怎么样?(愉快的)文中的“我”呢?请你读出来。

  (4)拓展训练:“我”还能发现夜晚的哪些美景呢?

  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

  指导:启发学生拓展思维、大胆想象,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不同角度发掘夜晚的美好。

  (5)质疑

  学完第2节,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如何理解“再黑再黑的夜晚”?夜晚既然很黑,为何还能看到小鸟睡觉呢?

  解释:想象的虚景,突出“我”变成了勇敢的,逐渐的发现了生活中更多的美好。(师:这也是我们读完全诗的收获)

  4、重读第2节,整体感知。(男女生赛读)

  (三)再读文章,整体感知。

  1、合作读全文,有感情朗读,针对性指导。

  第1节:胆子很小很小,一……就……,讲了又讲。

  第2节:偏要,原来,从此

  (四)指导书写晚、笑、再重点练习“再、在”

  1、对比学习“再、在”

  2、书写指导

  (1)字形、字义区分(适当两字的不同用法)

  (2)请学生指出三字的结构特点及关键笔画。(生描红相关笔画)

  (3)生书空,师范写。

  (4)评价反馈。

  (四)阅读拓展《讨厌黑夜的席奶奶》

  (五)作业设计

  1、练习课后生字。

  2、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3、和大人一起阅读绘本《讨厌黑夜的席奶奶》。

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会流利、有感情的背诵《尾巴》这首儿歌,记住“读一读”中的四个词语。

  2、练习用“好像”说话。

  3、认识并正确书写笔画“竖提”,会写“长”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课前已出示课题)

  师:聪明的小朋友一定知道今天上什么课?

  指名读课题。强调尾巴的“巴”的轻声。

  二、出示课件,讲读课文。

  出示课件图。(猴子图、兔子图、松鼠图)

  师:图上有什么?

  师:你能用一句话,描述一下这些动物吗?

  生:松鼠的尾巴像棉被。

  生:兔子的尾巴像一个球。

  生:猴子的尾巴像鞭子。

  生: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师:这是一把什么伞?

  生:一把降落伞。因为松鼠从树上跳下来时,它的尾巴可以保持平衡。

  师:你简直像个科学家一样。太棒了。

  师:老师提问题,你们用手指指着大屏幕告诉老师。(边问边指,师生交叉进行。)

  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生:(手指大屏幕告诉老师。)(全体学生参与。)

  师:请听清楚我的问题: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谁记住了老师的三个问题?

  (指名学生提问。)

  师:谁愿意像我一样,把三个问题连起来问一问?

  (学生模仿着老师的样子问一问。先指名问,再小组齐问。)

  师:用话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教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

  同桌一问一答。

  师:谁会把三个问题放在一起,三个答案放在一起说一说。

  指名学生说。

  9(出示课文内容。)

  师:带有问号的话该怎么读?

  生:略。

  (学生自己读。问题和答案两部分分开读。)

  (指名读。齐读。)

  三、打开课本,认读词语。

  师:看课文,自己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仔仔细细读一次,注意每个字该怎么读。

  考考自己,“读一读”中的词会不会读。

  出示词语。(尾巴好像一把伞兔子)

  师:会读的举手。(你有一个认识的就可以举手了。)

  (依次读,变换词语顺序读。)

  (单独念,开火车读。)

  师:(指着“尾巴”这个词),我们知道,课文中“尾巴”特别多。请你找一

  找,并在课文中圈出“尾巴”这个词。数一数有几条尾巴,并请你伸出手指告诉老师。

  生:课文中一共有七条尾巴。

  (师生共同在实物投影上校对,并且给“尾巴”标上序号。)

  师:谁知道每一条尾巴分别指的是谁的尾巴?(教师指尾巴,学生说。)

  生:这条尾巴是猴子的尾巴。

  生:这条尾巴是兔子的尾巴。

  生:这条尾巴是松鼠的尾巴。生:这条尾巴也是猴子的尾巴。

  生:这条尾巴是兔子的尾巴。

  生:这条尾巴是松鼠的尾巴。

  师:题目中的尾巴又指的是谁的尾巴?

  生:题目中的尾巴指的是大家的尾巴。

  四、扩展训练。

  师:除了这几条尾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它们怎么样的?

  师:谁的尾巴好像一把剪刀?

  生:燕子的尾巴好像一把剪刀。

  师:谁的尾巴好像什么?

  生:孔雀的尾巴好像一把张开的扇子。

  生:小猪的尾巴好像卷卷的西瓜藤。

  生:……

  五、教写生字“长”。

  师:(出示生字“长”。)这个字谁认识?指名读。

  师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长”。边说边写。

  遇到笔画竖提就随机教学笔画“竖提”。先范写,再书空,然后“竖提”与“竖

  钩”比较。

  再整体指导书写“长”字。先书空,再在田字格中书写。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师生共同讲评优秀作业。

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3

  《乌鸦喝水》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看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口渴、到处、渐渐”等词语的含义并能正确使用“渐渐”一词。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乌鸦在“找水喝”到“喝着水”这一过程中心情的变化。能简单地复述故事并懂得遇到困难应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朗读、感悟课文。

  2、明白遇到困难应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装有半瓶水的透明)瓶子,石子,以乌鸦图片、水瓶图片为背景的生字卡片。

  设计理念:精心创设实践活动,以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相互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复习旧知。

  1、谈话导课:(展示课件)今天早上,老师经过街心公园,认识了几只小鸟,它们知道一(2)班的小朋友很棒,都想来和大家交朋友。瞧,它们来了!(随机展示“黄雀、孔雀、金丝雀、乌鸦、丹顶鹤、红嘴蓝鹊”六种小鸟图片)鼓励孩子们谈谈:“最喜欢哪个小动物?为什么?”老师说最喜欢“乌鸦”,原因是什么?学完《乌鸦喝水》这篇课文,自然就能知道答案。(随机板贴以乌鸦图片、水瓶图片为背景的课题“乌鸦喝”卡片)孩子们书空,老师在黑板上继续写“水”,齐读课题。

  2、复习检测。(课件出示字词卡片)开火车认读。

  3、区分“渴”“喝”。指导孩子们说出“喝水用口,口渴需要水。”来进行区别,接着课件出示练习口头填空课文原句“一只乌鸦口()了,到处找水()。”来巩固区分“渴”“喝”。

  【设计意图】:由于一年级的儿童活泼好动,上课时注意力易分散,上课伊始,教师通过生动的形式带领学生进一步巩固了上节课所学字词,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创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情境再现,朗读感悟

  (一)、自由读文,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出现的有关“喝”的短语,学生展示交流。(师相机板书:找水喝,喝不着,喝着水)

  (二)、师点拨:

  1、“口渴”的教学。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口渴”时的感受。

  2、“到处”的教学。学生观看乌鸦飞来飞去找水喝的动画,想一想:

  乌鸦为了找水,飞过了哪些地方呢?谁能演一演“乌鸦到处找水喝”?

  3、朗读指导。乌鸦找了这么多地方,真不容易。该怎么读呢?请打开书,把课文的“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读一读。要求学生学学乌鸦的动作、表情,边飞边读。(师评价、鼓励)乌鸦终于找到了一瓶水,你们看,(课件)此时此刻,假如你是这只口渴的乌鸦,你会说什么呢?心情怎样?抽学生以高兴的心情读第二句。(学生评价)

  4、虽然乌鸦找到了水,可是乌鸦却喝不着水,知道为什么吗?你从哪儿知道的`?请勾出来。

  5、(播放乌鸦看到水,找到瓶子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瓶子及瓶里水的多少,并用手指当乌鸦嘴伸向课前准备的装有水的透明瓶子,来感受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

  6、此时,乌鸦的心情怎样?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7、齐读第一自然段。(师评价)

  (三)、学习第二、三段:

  1、小乌鸦没有被困难吓倒,它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继续默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全班交流。

  3、学生观看乌鸦放石子的图片,思考:乌鸦是怎么放石子的?(理解“一个一个地”的含义)我们也学着乌鸦的样子试一试。请大家注意观察: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4、师生合作做实验。(实验前老师用彩笔把瓶子里水的位置作个记号)

  5、交流。瓶子里的水是一下子升高的吗?书上是用哪个词来描述的?(渐渐)

  6、说话训练:你能用“渐渐”一词说一句话吗?紧接在老师发的练习纸上写一写。(老师随机强调坐姿和写字姿势)

  7、朗读指导。(强调许多、一个一个、渐渐、喝着水了)

  8、有感情地齐读二、三自然段。(师评价)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通过图片再现课文内容,帮助学生体会乌鸦的心情;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朗读感悟课文。

  三、合作讨论,拓展思维。

  1、你喜欢这只乌鸦吗?为什么?(师相机板书: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

  2、乌鸦的这个办法好吗?要是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怎么办?引出《伊索寓言》中关于《乌鸦喝水》的原文:“小乌鸦往刚刚去过的那条干枯的河流飞去叼石子,来来回回的跑了不知道多少次才把瓶子填满。”(引导孩子们讲出乌鸦的坚持不懈,并随机板书。)

  3、课间热身:全体起立,跟着老师一起动起来,边做动作边唱儿歌:乌鸦乌鸦本事大,肯动脑筋想办法。一个一个石子放,困难再大也不怕。

  4、学生讨论交流:假如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还有什么办法喝到水呢?

  师小结:乌鸦聪明,同学们更聪明,通过认真读书,积极开动脑筋,不但弄明白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而且,就是瓶子旁边没有石子的情况下,也为乌鸦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今天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做做实验,讨论讨论,看看到底哪一种方法呢?明天与小朋友们交流。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既为学生的思维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的动手操作与探究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四、串讲故事,积累语言。

  1、课文有趣吗?请学生结合课件展示的《乌鸦喝水》连环画,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乌鸦喝水》的故事。

  2、学生自己试讲。

  3、同桌互讲。

  4、推荐同桌上台表演讲。(播放乌鸦找水全过程的连环画图片)

  【设计意图】:此环节既是一个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条理的过程,又是一个帮助学生有效地运用阅读教材所创设的良好环境,正确地识字,在识字中理解文意的过程,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拓展延伸。

  1、课外延伸:《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第65页《猴子捕鱼》

  2、对比讨论交流:把《乌鸦喝水》里的“乌鸦”和这里的“猴子”互相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问题:这是一只()的猴子。为什么?

  六、总结。

  课件展示:以“乌鸦”的语气向同学们寄语:我希望小朋友们能像我一样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一个聪明的好学生!

  鼓励孩子们谈谈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应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这一盘点,使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得到进一步的凸显,使学生一课有一得,天天有进步。

  七、课后作业

  1、用自己的话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故事新编:在瓶子旁边没有石子的情况下乌鸦是怎么想办法喝到水的。

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4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8个汉字,能够读准字音。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图画和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了解本课汉字的字义。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8个汉字,能够读准字音。

  教学难点:把汉字和学生生活经验中所认识的事物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识字图片。

  2、一张没有口、手、足、舌、牙、耳、目的人物图。

  3、小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用硬纸片剪出一些苹果,写上“人、口、手、足、舌、牙、耳、目”。

  教学过程

  一、 做游戏,激趣导入

  1、做游戏:小朋友们喜欢和老师一起来做游戏吗?下面,我们就来做“跟我学”的游戏。

  师:请你跟我拍拍手。(师拍手)

  生:我就跟你拍拍手。(生跟着拍手)

  师:请你跟我摸摸脸。

  生:我就跟你摸摸脸。

  师:请你跟我笑一笑

  生:我就跟你笑一笑。

  师:请你跟我坐坐好。(师做坐端正的姿势)

  生:我就跟你坐坐好。(生跟着坐端正)

  师:请你跟我来认字。

  生:我就跟你来认字。

  2、小结导入:小朋友们喜欢认字吗?这节课,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学习汉字。教师边板题边读:《认一认1》,学生跟着读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很好地投入学习。一年级的小朋友喜欢游戏,通过做游戏导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产生识字的兴趣。】

  二、结合图,指导识字

  1、教师出示“人”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

  当学生说到“人”时:

  (1)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准“人”的翘舌音。

  (2)指读,正音。

  (3)开火车读。

  (4)齐读。

  (5)谁来说说你的家里有几口人,都是什么人。(加深学生对人的认识。)

  小结过渡:刚才,我们认识了“人”字,接下来,我们要学的七个字是和人相关的,是我们人的身体的一个部分。

  2、教师贴出一张没有口、手、足、舌、牙、耳、目的人物图,指导学生观察:画上的这个人少了些什么呢?(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识字。)

  【设计意图:出示一张没有画完整的人物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使学生明白人物缺少的部分,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明确学习内容。】

  ▲当学生说到“口”时,教师画上“口”,然后出示“口”的识字图片:

  (1)指导学生读准“口”的读音,注意第三声要读到位。。

  (2)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3)用手指指自己的口,了解“口”。

  (4)用“口”字开花,加深对口的理解。

  ▲当学生说到“手”时,教师让学生上台画上手,然后出示“手”的识字图片:

  (1)指导学生读准翘舌音,第三声要读到位。

  (2)指读,齐读,分组读。

  (3)学生伸出自己的小小手,指指自己的口。

  (4)说说自己的小小手能干什么?

  ▲当学生说到脚时,教师给图补上脚,然后告诉学生“足”就是脚,接着出示“足”的识字图片:

  (1)指导学生读准平舌音,范读,指读,齐读。

  (2)引导学生用“足”字开花。

  ▲当学生说到“舌”时,教师给图画上舌头,然后出示“舌”的识字图片:

  (1)指导读准翘舌音,范读,小老师领读,男女生对比读。

  (2)让学生吐一吐舌头,加深对舌头的认识。

  ▲当学生说到“牙”时,教师给图画上牙齿,出示“牙”的识字图片:

  (1)让学生说说,牙齿有什么作用,教育学生保护好牙齿。

  (2)指导读准音,指读,齐读。

  ▲当学生说到“耳”时,教师给图画上耳朵,然后出示识字图片:,

  (1)指导学生读准“耳”的读音,范读,指读,开火车读,齐读。

  (2)游戏:左手捏左耳,右手捏右耳,左手捏右耳,右手捏左耳。

  (3)教育学生上课要注意听讲。

  ▲当学生说到眼睛时,让学生上台画上眼睛,告诉学生眼睛就是“目”,出示“目”的识字图片:

  (1)指导学生读准音,指读,正音,齐读。

  (2)指名说说应该怎样保护好眼睛,对学生进行爱眼教育。

  3、小结:刚才,我们把图上的人画完整了,他可高兴了。小朋友们看,我们都画了什么?指名说。

  4、指导学生看书击节诵读:人、口、手、足、舌、牙、耳、目这8个字。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识字图片以及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识字,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玩一玩等,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识字,理解字义。】

  三、做练习,巩固识字

  1、我说你指:老师说身体的某一部位,学生不出声,指出身体的相应部位。

  人:指自己 口:张大嘴巴 手:拍 手 足:跺 脚

  舌:伸出舌头 牙:指牙齿 耳:指耳朵 目:眨眼睛

  2、摘苹果。小黑板上事先画一棵苹果树,用硬纸片剪出一些苹果,写上“人、口、手、足、舌、牙、耳、目”,让学生上来认读,读正确的,摘下来送给他(她)。

  【设计意图:采用游戏的方式,在玩中学,能更好地巩固识字。】

  四、布置作业

  回家后,把今天认识的字读给爸爸、妈妈听,并做我说你指的游戏。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回家后也以游戏的方式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使学生能够轻松识字,对识字不会有压力。】

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5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入学前接触过汉语拼音,对字母的读音和音节的拼读有一定的基础,只是受“先入为主”的影响个别字母和音节的发音不准确。

  【难点】

  n、l 的发音及 n、l 与韵母的拼读。

  【教师思考】

  如按常规教学仅凭教师讲解声母音、形、义,大部分学生定会兴趣索然。因此,教者应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创造精神,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重点】

  声母 d、t、n、l 的形状及 d、t、n、l 与韵母的拼读。

  【设计特色】

  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线,自主探究,在创新中求发展。

  【信息资料】

  1、 d、t、n、l 的字母卡片及与单韵母相拼的翻动式卡片。

  2、拼音乐园的课件及“摘苹果”游戏的挂图。

  3、学生用的橡皮泥、小棒和毛线绳。

  【教学要求】

  1、学会 d、t、n、l 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 d、t、n、l 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声母:b、p、m、f 并让学生回忆记忆的方法。

  2、复习音节:ba、fo、ma、po

  设计意图:采取指读对读齐读和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一方面检查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进行字母形状记忆方法的迁移。

  二、声母音的教学

  1、拼音乐园里可热闹了!今天老师还要带小朋友到这里认识一些拼音娃娃。你们看谁来了?大屏幕演示字母 d、t、n、l 及直观图。

  2、小朋友,你认识他们吗?指名试着读一读。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

  3、学生模仿读、练读、对读、同座互相检查读,教师相机指导 n 、l 纠正的发音。

  设计意图: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和不同发展需求,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注重他们主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三、声母形的教学

  1、屏幕上的图能够帮助你们记住 d、t、n、l 的样子,请小朋友仔细看图,想一想有什么新的发现,同座交流交流。(学生用以前的方法编顺口溜:队鼓鼓锤 d d d;鱼儿跳舞 t t t;一个门洞 n n n;一根木棍 l l l。)

  2、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吗?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畅所欲言。(马蹄印 d d d、用手指摆d的 形状;小伞把 t t t、倒拄拐棍 t t t 和“七”像;独木桥 n n n;l 的形状像数字 l、筷子、教鞭、指挥棒、旗杆、铅笔、灯管……)

  3、他们还和我们以前认识的哪些拼音娃娃很像?

  (d 和 b;p、n 和 u、m;t 和 f;l 和 i)

  设计意图: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去寻找新的发现,使学生思维中创造的火花不断闪现。声母形的记忆体现层次性:先引导学生从直观画面观察记忆字形;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字形;最后指导学生根据所学比较记忆字形。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参与、体验、合作、发展,学习态度和情感得以进一步提升。

  四、声母与单韵母的拼读教学

  1、翻版出示音节;这些音节你们会读吗?试着读一读。指名读、小组读、示范读、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自由选择读、齐读等。教师重点纠正 n、l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2、屏幕演示一些带调音节:da、di、tu、nu、li、lu、ni、na。让学生用这些音节组词或说一句话,看谁用上的音节多。

  设计意图: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成就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拼音在生活中的作用,为学生提前识字说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这四位拼音娃娃分别在四线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重点指导声母“t”的写法。其余三个声母学生根据观察试着写一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指导自己满意为止。

  3、教师巡视纠正指导并让学生互相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书写在低年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弹性要求和交流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书写的乐趣。

  六、巩固练习

  1、学生利用手中的橡皮泥、小棒、毛线捏一捏、摆一摆今天认识的拼音娃娃。有的独自进行,有的与同座讨论合作,教师给捏摆好的同学以展示的机会。

  设计意图:独特的教学手段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饶有情趣的欣赏、展示是对学生内在需求的最好馈赠。这种精神上的`满足会成为学生记忆中永恒的财富。

  2、“摘苹果”游戏。拼音娃娃来到果园里,哇!树上结满了红通通的大苹果,多诱人啊!你们想吃吗?学生认读苹果上的字母、音节,读对了就奖励一个大苹果。

  设计意图:游戏是孩子们快乐求知的源泉。学生在积极的竞争参与中,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得到培植。

  【反思】

  本节课力求把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融入实际教学实践之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了学习方式的变革。能够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身心发展需求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以参与求体验,以合作求创新,以探究求发展。在声母音形教学上,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间尝试学、互相教学、讨论研究学,学生主体地位凸现,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深知学情的基础上,打破了以往拼音教学单一的呈现方式,及各个字母按音形义讲解,采取了集中训练,减少头绪,加强综合的教学思路。一些弹性要求和交流展示拓宽了学生思维和活动空间,使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师的感召下得以彰显。

  3、拼音教学生活化、情境化。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线,让全体学生积极动口、动脑、动手,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联系日常生活、捏摆字母记忆字形展现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学习态度和情感得以升华。

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6

  一、设计意图

  设计这节活动,意在让学生在相关物品中、生活中找找、想想、说说反义词。根据我班孩子在中班末期对反义词表现出比较浓厚的兴趣,并能说一些的特点。开学后,我在日常活动中指导孩子们尝试用反义词来形容事物,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学生经常发生错误,因此便选择设计了指导活动。

  设计中,考虑到孩子刚升人大班,且发展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我在材料的投入上更注重了材料的生活化、多样化、层次性,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满足与成功。

  同时,根据孩子们的思维特点,我便从孩子们身边熟悉的实物着手,并逐步过渡到能够摆脱实物、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讲述。孩子们从两种物品中找出了一对反义词,从两种物品中找出多对反义词,最后到只出现一种物品找出多对反义词。孩子们的思维也由此得到了锻炼。

  在活动中,孩子们思维的敏捷性、正确性在游戏速度的快慢与变化,形式的集体与个体变化中得到发展与强化。

  二、活动目标

  1.鼓励学生大胆探索,通过找一找,想一想。寻找生活中的'反义词。

  2.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表述声音响亮,清楚。

  三、活动准备

  学生经常接触的东西(纸、笔、书、玩具等)

  自制图片一张两个人区别(略)

  ①笑、哭②胖、瘦③高、矮④头发多少⑤穿长袖、穿短袖⑥一个红短裤、一个黑短裤

  ⑦ 一睁眼、一闭眼

  四、活动设计

  (一)在物品中寻找反义词

  1.今天我们做个游戏,叫“说相反”。这儿有许多的东西,等会儿请你们去找两样东西,再找找这两样东西里意义相反的地方。学生去寻找,并请每一位学生都将自己找的东西说出来。

  规则:①你找的两样东西里必须有“反义词”朋友。

  ②别人说过的尽量不说。

  2.出示图片,鼓励学生能够找出多对反义词。

  规则:同上

  3.出示一杯水,请学生说出多对反义词。

  规则:①你找的东西和我手里的东西必须是有“反义词”朋友的。(多和少、轻和重、左和右、上和下、大和小)

  ②别人说过的就不能说。

  (二)在生活中寻找反义词

  1、想想在家里、电视里、马路上、教室里还有哪些“反义词”朋友,找到后等我说“开始”就站起来,(自由地站起来表述)等会儿告诉大家。

  规则:①你说的两样东西里必须有反义词朋友。

  ②别人说过的就不能说。1.老师问,学生答(如师说软,学生找硬)。速度由慢到快。

  2、学生合作玩,一问一答。

  两个好朋友组成一节车厢,一个问一个答,说对了就拍一下手,表示通过。全说对了,这列火车就可以出发了。

  五、延伸活动

  鼓励学生继续寻找身边的反义词朋友。

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7

  《静夜思》

  (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题目是《静夜思》(板书课题),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卡片,扫清字音障碍。

  3、再读课文,质疑。

  (三)讲读古诗,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全诗的意思。

  1、理解课题的意思。

  (1)引导学生说说“静”、“夜”、“思”三个字的字意。

  再看图选字意。

  静,安静。夜,夜晚。思,思念。

  (2)看挂图说说“静夜思”就是诗人在什么时间怎么样?(在静静的夜晚引起对家乡的思念。)

  2、理解第一行诗句。

  说说明月是什么意思?(明亮、皎洁的月亮。)板书:明月光

  说说这一句的意思。(床前地面上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3、理解第二行诗句。

  (1)“疑是地上霜”这一行诗句中你哪个字不理解?重点解释“疑、霜”二个字。疑本义是怀疑的意思,在这里是好比、好似的意思。霜,引导学生查字典。(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靠近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

  (2)谁说说这行诗的意思?(好似地上结了霜)板书:地上霜

  (3)把一、二行诗句的意思,合起来说一说。

  4、理解第三行诗句:

  看图,诗人在干什么?(抬头看天空中的.月亮)。诗句中哪个字是抬的意思?(举)。板书:举头望

  说一说这行诗的意思。(抬头看天空中的明月。)抬头望(

  )的明月。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具体。应是:抬头望着高挂在天空中的明月。

  5、理解第四行诗句。看图,看诗人的表情,说说他在想什么。(他思念起家乡来)读第四行诗。板书:(思故乡)指名说说思故乡的意思、谁能说说这行诗句的意思?(诗人看见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故乡来。)

  6、指名读全诗,并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7、小结:这首诗前两句写“静夜”之景,用霜比喻月光,渲染出一种夜深人静的清幽境界,表现客居他乡的孤独生活。(板书:客居他乡、深感孤独)后两句写“思”,诗人见景生情,由望月而想到月下的故乡,从举头到低头,触动了思乡的情怀,陷入深沉的思绪中。(板书:思念故乡;想念亲人)

  8、指导朗读,在画“/”的地方稍加停顿。

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8

  复习课文

  1.朗读全文。

  2.课文中兰兰过了哪两种桥?潜水桥和塑料桥各有什么特点?

  巩固识记,书写生字

  1.学生识记生字,自读生字表中的字。

  2.互读、互查。

  3.教师检查读生字。按序抽读生字:齐读,分组读,个人开火车读,打乱顺序指名读。

  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生字,师生共同突破重难点。

  本课要求写的.字以上下结构为主。提示:

  坐:a.两个“人”要写小,注意“捺”变为“点”;b.“竖”要写长,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c.“下横”要写长,以托住整个字。

  座:强调把“坐”字写得小一点,偏右一点。

  2.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互相评价。

  激发创新思维

  以“说说你心目中的桥”为题,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

  学习目标

  1.认识“梁、程”等12个生字,会写“兰、各”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两种很有特色的桥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

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一)的课件,梨树贴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

  第一课时

  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ai、iu、an、un、ing、eu)、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i、yi、wu)和三个三拼音节(jia、zuo、hua)。

  2、激趣导入: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大屏幕出示文中插图一)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像: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在说什么?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也示课题“一去二三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不同符号分别标出会读的字和不会读的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学生)

  4、教学生字。

  a、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四、十、三”。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b、摆一摆。

  人人动手,把12张字卡分成两类摆一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一”至

  “十”是数字,“去”与“里”不是)

  全班交流。出示四行五列的方格(课文的格式),请小朋友把12个“生字朋友”送回自己的“座位”(即把每一张字卡分别贴到相应的方格里)。

  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a、小山村的景色多美呀!谁来当当图中的小朋友,读读课文,告诉大家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图中的.什么景物?

  b、找好朋友互相读读听听,互相正音。

  c、男女生分别齐读。

  课间活动:全班表演唱《数鸭子》。

  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a、谈话激趣: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

  b、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c、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指导书写“一”。

  a、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b、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比一比谁找得多。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他们大胆地学习新知识。利用插图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图习惯,培养说话

  《一去二三里》是一年级小学生学完拼音后接触到的第一篇识字课文,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识字教学上,而在理解诗意和感受诗情上略作点拨就可,不必花这么多时间。其实我也意识到识字教学的重要,在学了古诗后,通过看图圈生字,读生字卡片,比较生字识记“八”和“九”,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识字,读儿歌识字等方式来帮助孩子识字,激发识字兴趣。但是如果能把识字教学渗透在古诗教学中,效果肯定会更佳。并且我对学生的学情较了解,这首诗比较简单,一部分孩子早会读,甚至会背了,所以读诗时显得洋洋得意,眼睛根本没去注意文字,从而,错过了如此好的识字机会。我却没有意识到,没有及时地指正孩子们的错误习惯,真是后悔。还有,拼音刚学完,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做些有效的衔 接。

  能力,感受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在此铺垫上再引导学生诵读诗歌,最后学习生字。

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10

  文本解读:

  《圆圆的月亮》就像一篇美丽散文或是一首美丽的小诗,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和陶冶,对孩子们进行着心灵的美育。《圆圆的月亮》能够教我们的孩子们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自然美、什么是心灵美,什么是社会美,懂得从外表到内心都应当追求像月亮那样的一种明亮的美,同时也教孩子们学会内心的交流。对孩子们而言,月亮象征着美和爱,象征着关怀和鼓舞,我们要告诉孩子们,“和谐就是美”这样一个命题,启发孩子们去发现美、创造美。要创造人与自然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我们的生活就会更美。《圆圆的月亮》中的抒情,构成了一支和谐的、动听的、唯美的小夜曲,在引起师生共鸣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一种清新、宁静的美的享受。全书从头至尾被一种美丽的、恬静的蓝色所充盈;画面没有边框,显示了夜空的无限广阔和大地的无际无边,学生也就在这广阔无垠蓝色中放飞自己无限的遐想。

  教学目标:

  1.利用绘本,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观察表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学习人物语言的三种表达方式,即心里话、自言自语及对话,感悟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化。

  3.启发学生感悟文本去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

  学习人物语言的三种表达方式,即心里话、自言自语及对话,感悟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感悟文本去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准备:

  课件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课前交流:月亮的古诗或句子。

  师:孩子们,我们在第二单元《明月》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关于月亮的词语诗句,歌曲,谁愿意来说说呢?(评价语:真好听!读得声情并茂!好美,从你的声音里感受到月夜的宁静!)

  一、开门见山,揭题导入

  (上课)古往今来,月亮成为无数文人吟咏的对象。它寄托着思乡之情,寄托着友爱之谊……今天,我们要来凝望深蓝的天幕中那轮圆圆的月亮,一起走进绘本的世界,将自己融化到那蓝色的梦幻之中。请同学们翻开绘本自己放声读一读,如果有你喜欢的画面,请你把它再认真地看一看,看一看插图,看一看这里的文字,哪句或哪个词让你喜欢。(播放音乐,生初读感悟)

  二、初步感知,了解画面

  (过渡语)看到同学们认真读书的样子,真美!翻开这绘本第一面,映入眼帘的是这个女孩仰望着夜空在说?(生读)

  师:在这好美好美的月夜下,还有谁也在看这个圆圆的月亮呢?(指名说,相机出示画面)

  三、走进绘本,体会情感,

  (过渡语)1.印象深刻呢?2.那么多的画面,哪一个你最有体会?3.哪一个最让你感动呢?

  (1)自言自语

  预设(1)船长

  师:为什么(因为船长在思念自己的亲人)

  师:你能把那些让你感动的文字大声地读出来吗?(生读)是啊,在这深蓝的月夜下,船长一个人对着月亮在…

  生预设1:自言自语

  生预设2:说。(引导:我们学过一个词用来形容自己对自己说话,叫做——自言自语,师板书:自言自语)

  师:在这圆圆的月亮下,还有谁也对着月亮自言自语呢?

  预设(2)野猫

  师:野猫正对着月亮——?野猫正与月亮分享着它那份快乐呢!

  预设(3)狸猫

  师:狸猫在这月夜下要干什么?他可自信啦,他说:“这次————(生:一定变得成)

  预设(4)小狗

  师:这是一只_________的小狗?(迷路,可怜,无助……)这时候的它在向月亮寻求—帮助。

  预设(5)稻草人

  师:为什么? 预设1生:我看到了一个孤零零的稻草人。(评价:真棒,你把你的感觉也说出来啦!)预设2生:我看到了一个稻草人。师:它的周围除了稻田,什么东西都没有,你从它身上感受到了什么?生:孤单。

  师:可是听听,它却正对着月亮说(生接读) 为什么呢?(生:因为月亮会一直陪着他,给他鼓励,给他温暖)。

  师:相信有了月亮的鼓励与陪伴,稻草人会变得不再孤单,更加勇敢。

  预设(6)小鸟

  师:这里肯定有一个字、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打动了你,你把它读出来。(生读)

  师:白天吵架的那股气被月光一照————--消失了。此时它们的心不再是愤怒的,而是(生:温柔的)

  师:(“温柔”加重)。他们的心变温柔了,大家看看这个画面,从温柔这个词可以让你想到什么?(评价:可真想!也许如同你所说的那样!)

  师:月光有如此大的魔力让小鸟们和好,我们的绘本也有这样的魔力,用简单的一个“温柔”就让我们联想到那么多的画面,寄托了那么多的情感,我们也来读一读这句,感受一下小鸟那颗温柔的心。(配乐朗读)

  预设(7)男孩

  师:哪幅画面最让你感动?

  生:男孩的那一幅。

  师:把感动你的文字读出来给大家听听。

  生:男孩儿在窗口冲着月亮祈求道:“月亮,请医好我朋友的伤吧!她是一个女孩儿,住在遥远的原野上。”

  师:怎样的求算是祈求呢?(引导示范:男孩双手交握放在胸前抬头望着天上的月亮,虔诚地说:~~~~)(配乐指导朗读)(评价语:这样子的语气是在为朋友担心,关心朋友吗?或是:同学们读到心坎上了,读出了男孩对朋友的那份关心.)

  师:这男孩想让月亮帮他什么?(医好朋友的伤)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一个善良、关心朋友的男孩)

  师:这善良的男孩在这深蓝的月夜下祈求,心中满满的都是对朋友的关心,对朋友的爱,相信月亮一定能把这份爱传递出去。(板书:爱)

  (2)对话

  过渡语:在这深蓝的月夜下,不仅有男孩的一个人在祈求,还有一对兄弟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话呢!是谁?( 鼠兄弟)

  师:我当鼠弟弟,谁愿意当鼠哥哥,我们来读一读它们的话。

  师读:“我说,哥哥,月亮在看着咱们呢!”

  生读:“是啊,月亮一定是喜欢咱们啦!”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读的这两句是鼠兄弟之间在(生:对话)(板书:对话)

  师:从鼠兄弟的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不难看出这对鼠兄弟渴望被人————--喜欢。为什么?(生说对老鼠的理解与看法)那么,鼠兄弟是从哪儿感受到月亮喜欢他们呢?

  结束语:是啊,月亮用平等、温柔的目光看着它们,无言地传递着关爱给这对小老鼠,这样的关爱让它们重新拾回了自信。)(指向板书:爱)

  (3)心里话(鱼)

  过渡语:听到了一对鼠兄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对话,这河里的鱼儿要做什么事了?

  师:瞧瞧,鱼儿跃出波光粼粼的河面要干什么?

  生:让月光映出身影。

  师:鱼儿为什么要这么做?

  生1:它一直待在水里没有见过自己,所以想看看自己长什么样。(询问其他人:你们也是这么认为的吗?)

  生2:鱼儿想让月亮看看它美丽的样子。师:,鼠兄弟渴望得到别人的喜欢,而鱼儿也想要得到别人的欣赏。

  师:那么鱼儿的这句话是它说出来的吗?

  生:不是,是鱼儿心里想的。

  师:这是鱼儿的————心里话。(板书)

  四、走出文本,拓展延伸

  1.过渡语:在这好美好美的月夜下,我们看到了有()听到了()(指着板书)当大家抬头仰望月亮向它倾诉心语的时候,月亮也会用它那柔和的光回应大家,那么在圆圆的月亮下,还有谁也在什么地方向月亮讲述着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你先在小组内讨论讨论。(生交流猜想)。(评价语:你的想像力可真丰富。他希望月亮。嗯,这个一个充满(父爱)的画面)

  师:现在,咱们也学学作者,拿起你的笔,大胆地写下你想象中的爱的画面。

  2.续编《圆圆的月亮》

  出示要求:

  (1)紧扣“爱”的主题(友爱、父爱、母爱、宽容之爱、无私的爱……)

  (2)猜想圆圆的月亮下爱的画面。

  (3)任选其中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写。

  3.交流评改

  4.课堂小结

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11

  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

  1、我能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双绿线中的11个字,认识2个偏旁。我能利用上下文或通过查字典、上网等方法或途径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正确、优美的书写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我能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4、我能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为古诗配画。

  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

  我通过朗读联系上文,找到文中与各句诗相对应的句子,并借助文中优美的文字体会诗的意境。

  本课时教学资源的使用

  我能利用资源(如:图片、文字等)了解华山及寇准的相关资料。

  学习过程

  学习要求或学法指导

  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1、搜集资料。

  华山:

  寇准:

  利用“加、减、换、编儿歌、猜字谜等方法记忆,比一比看谁记得生字多。

  2、预习要求:一读、二圈、三标、四问。

  我会读——为汉字注音。(你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生字读音吗?请在该字的下面点上“·”。)

  ①()()()()

  咏沿艰难

  ()()()()

  顶禁吟诵

  ()()()

  赞宋寇

  ②()()()()

  华间与齐

  ()()()

  称代岁

  我会写——识记字形。

  华:

  间:

  与:

  齐:

  称:(偏旁:)

  代:

  岁:(偏旁:)、

  请根据课文中读音给生字组词。(注意“华、间、称”在文中的读音!)

  huà()

  华

  huá()

  我会用:汉字开花。

  华间

  与齐

  称代

  岁

  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

  初读课文。

  ①我知道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事情:

  ②我知道文中的“小孩儿”是()代的(),吟诵《咏华山》时,他才()岁。

  ③我会吟诵《咏华山》这首诗: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④我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请教:

  精读课文。

  ①引导学习:

  我理解“艰难”、“情不自禁”的`意思

  我能说出对华山的印象。

  ②小组合作学习:

  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我能找到与文中对应的诗句。

  文诗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③全班交流反馈。

  练习检测与问题延伸:

  我为古诗来配画

  课后反思:

  1、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利用导学案,把生字的学习放在课前,由学生主动识记生字,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前,教师检查各个层次学生导学案学习单完成情况,有选择地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2、本篇课文是一篇文包诗,文中有诗,课文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诗人、写诗背景、诗意等。因为有了课前导学环节,扫除了生字词障碍,这样有较多的时间帮助学生品读诗句,理解诗意。诗文对应的教学,采取小组合作方式,这样组员在讨论中共同提高。最后,学生在音乐中进行诗配画,让孩子们感受到诗中有画。

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12

  一、教材分析

  《猜字谜》一课有两则谜语,内容生动、有趣,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本设计力争让学生在“读读,想想,猜猜,写写”的活动中主动识字,在朗读中总结猜谜窍门,在朗读中巩固生字新词,启发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引起学生用字谜法识字的兴趣,激发创编字谜的欲望,培养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相、遇”等12个生字,会写“左、右”等7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字谜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学会猜字谜。

  教学难点:猜字谜

  四、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词卡。(教师)

  2.制作本课字卡。(学生)

  教案设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来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

  2.导学:刚才的同学说出来让大家猜的部分叫“谜面”,你们猜出来的答案叫什么?(谜底)

  3.揭题: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则字谜,你们想猜一猜吗?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一)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听准生字的字音。

  2.导学:多有趣呀!你们想读吗?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检查读文。教师相机正音。

  (二)随文识字。

  学习第一则字谜。

  1.指生读第一则字谜。

  2.指生评议朗读。

  3.赛读。

  4.相机学习生字“相、遇、喜、欢、怕”,认识“又字旁”。

  (1)指多个学生领读词语:相遇 喜欢 最怕

  (2)同桌互读三个词语,并分别用“相遇”“喜欢”和“最怕”说话。

  (3)学生用“相遇”“喜欢”和“最怕”说话,教师相机指导。

  (4)导学:谜语中说的是“谁和谁相遇?”“什么喜欢什么?”“什么最怕什么?”

  5.指导朗读。

  (1)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你们还能读准吗?

  (2)男女生赛读第一则字谜。

  6.指导猜谜。

  (1)导学:谁来猜猜谜底?(生:秋)说说你为什么会这样猜。

  (2)揭底:我们来看看谁猜得对呢?

  学习第二则字谜。

  1.指生读第二则字谜。

  2.相机学习生字“言、互、令、动、万、纯、净”。

  (1)指多个学生领读短语。

  互相尊重 令人感动 万里无云 纯净透明

  (2)同桌互读四个短语,选择喜欢的两个短语说话。

  (3)学生用喜欢的短语说话,教师相机指导。

  (4)导学:把四个短语放回到谜语中还能读好吗?

  (5)引导学生小组内认读生字并交流识记方法。

  (6)汇报交流。

  3.指导朗读。

  (1)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

  (2)男女生赛读第二则字谜。

  4.指导猜谜。

  (1)谁能猜出谜底?我们来看看谁猜得对呢?哪些同学猜错了,说说你猜错的原因。

  (2)朗读:多有意思的字谜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一边读,一边回想谜底是怎样猜出来的。

  (三)巩固生字。

  1.挑战过关。(认读生字)

  第一关:读读带拼音的'生字。

  第二关:擦掉拼音认字。

  第三关:读读你手中的生字卡片,遇到不会的及时请教身边的同学和老师。

  第四关:读老师手中打乱顺序的生字卡片。

  第五关:开火车读,看看哪组最棒!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字、左、右、红、时、动、万”。

  2.学生读字。

  3.这几个生字宝宝,你能给它们按结构分类吗?

  4.根据结构特点,重点指导“字、右、红”的书写。

  教学反思

  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从读词、读短语识字,到小组内互助识字,再到游戏闯关巩固识字等,认字有层次、有梯度,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让学生对字词的识记得到了巩固。

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13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起点阶段的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读的乐趣”。《小母鸡种稻子》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不仅插图形象生动,而且语言活泼易懂,符合儿童口语习惯。教学时通过自读、互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同时《小母鸡种稻子》一文富含劳动教育意义,且前三段结构相似,依据课改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熟读课文,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领会课文潜在的思想教育内容,提高品德修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劳动来创造,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好品质。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14个生字,会用“愿意”口头造句。

  教学流程:

  一、唱唱读读,导入新课

  1、师:早晨,太阳露出了笑脸,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小喜鹊呀,小蜜蜂呀,都从树林里飞了出来,鸟儿们又开始欢快地唱起歌。同学们,请听——(多媒体播放《劳动最光荣》的曲子)

  2(出示歌词)学生朗读这首歌词。

  3、师:同学们,知道“幸福的生活哪里来吗?”(要*劳动来创造)是呀!劳动最光荣!今天,让我们顺着歌声(音乐声起)一起去认识一位劳动小能手。(师手拿一张小母鸡图片,边演示边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指导认识并读好“种”这个多音字)

  5、设置悬念: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评:童话般的导语一下子就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欢快的乐曲带着学生走进课文,小母鸡生动的动画形象、悬念的设置更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同桌互读,相互评价。要求:知道小母鸡种稻子请谁帮忙?(师贴小鸭、小猫、小猪的图片)

  4、指名读,教师伺机指导,注意正音,把句子读顺。

  评:让学生充分朗读,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指导分角色朗读、表演读作好铺垫。同时,让学生明确读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阅文结合,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交流。

  3、教师伺机进行指导。

  (1)指点理解“愿意”。

  ○1引导学生自由练读“你愿意和我一起种稻子吗?”这句话。

  ○2你能用一个词来代替“愿意”,再把这句话说一说吗?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愿意”说一句话。(如:当你看到妈妈干活很累了,你愿意为妈妈做些什么事呢?)

  评:教师通过让学生充分读、换词说话,领悟“愿意”的意思,并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降低了口头造句的难度。让生活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

  (2)结合图,说一说小鸭子为什么不愿意和小母鸡种稻子呢?

  (3)指导朗读小母鸡和小鸭子的对话,进行分角色朗读。

  评:分角色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形成良好的语感。

  四、小组合作学习第2、3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2、3自然段,可以分角色朗读,也可以加上动作演一演。

  2、交流。

  (1)提出不懂的词语。

  (2)进行分角色朗读比赛或表演比赛。

  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留出时间,留出空间,引导学生熟读课文,自读、自悟,初步学会主动学习。避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串讲串问。

  五、学习第4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引导学生看图,组织探究:“又香又甜的白米饭是怎么来的?”(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种——锄草——收)

  3、指导朗读。

  4、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上小母鸡、小猪、小猫、小鸭的神情,想象他们的动作、语言,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戴上头饰表演。

  评:喜欢表演是孩子们的天性,课文插图很生动,有助于学生的表演,表演不仅使课文内化,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与创造力。教师实实在在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六、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一想:此时,你最想对小母鸡,还有小猪、小猫、小鸭说些什么呢?

  评:一个巧妙的“想一想”,挖掘了课文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受到热爱劳动的教育,同时又进行了一次口语交际的训练。正如《标准》提出的“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七、识记生字

  1、学生按顺序指读本节课要记住的生字。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抢答”游戏。

  (课件出示一碗碗米饭图,上面写一个生字,师:小母鸡做做了一碗碗又香又甜的白米饭,想吃的同学赶快来抢答。学生若读对了,“米饭”就“啵”地一声不见了。)

  评:通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想办法记住生字,再加上有趣的游戏,时时体现出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真正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八、作业

  课后和家长进行课本剧表演。

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熟读词串,背诵韵文,感受四季景色的美好。

  2、采用多种途径,用描写四季的词语造句和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四季,进行语言运用交流练习。

  3、继续识写生字“入、风、飞、雪”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出示词语: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课件出示)

  2、上节课,我们已跟这些词语见过面了,谁来为大家读读这些词语?认读生字,先带拼音读字词,再去拼音读字词。

  3、朗读、背诵课文。

  二、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1、情景导读。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夏天来了,夏雨哗哗地下,秋天来了,秋霜覆盖了大地,一片凄冷、萧索的景象,冬天来了,天上飘下了纷纷扬扬的大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你愿意美美地读一读吗?

  2、读法指导。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只是粗略地了解了一下四季及大自然,如果你想真正看到大自然的美,那还需要细心地看一看,用心地想一想。我相信你们眼前会出现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来!(课件出示)

  介绍边读边展开想像的读书方法。提示:你仿佛来到什么地方?仿佛看到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3、逐行指导。全班交流,先指名说、读,接着,通过课文插图或音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再读。必要时教师可作示范。

  指导重点:

  (1)第一、二行:让学生知道这组是写春夏秋冬的气象特征,要读出春的优美,语声轻柔,夏的火热、急促,语速稍快,秋的'凄冷、萧索,语速稍慢,冬的壮丽,语速稍慢。

  (2)第二行、三行:让学生知道这组是描写第五幅图上的内容。要读出大自然的美妙:读出草的青青,花的红艳艳,鱼儿自由自在地游,鸟儿快活地飞。

  4、指导停顿。词与词之间停顿较短,做到声断气不断。行与行之间停顿长一些,做到气断情不断。自读体会。

  5、练读全文。注意停顿,语速和语调的变化。自读,互读。反馈指导。推选优秀者到前面配乐朗读。

  6、当堂背诵。学生诵读韵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当堂背诵。

  三、开放课堂,语言实践

  采用多种途径,用描写四季的词语造句和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四季,进行语言运用交流练习。

  1、练习造句(课件出示)

  (1)自己从韵文中找一个词来造一个句子,看谁造的。

  (2)指名造句,评议。

  (3)有些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选两三个词来造句。

  2、看图说话

  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踊跃,但还觉得不过瘾,下面我们再来比试比试。多媒体课件出示其它四季的景色图。(课件出示)

  (1)同学们能不能按顺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自说、同桌说、指名说

  (2)能不能用上一些比喻句或拟人句,一些好词呢?

  (3)说了这么多的大自然的美景,你想发出什么赞叹?就把这句赞叹句作为文章的结尾。指名说,比赛说。

  四、继续写字

  1、(课件出示)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入、风、雪、飞。

  让学生观察字形,交流记字方法,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结构?

  教师范写,同学们书空。

  2、学生看笔顺记忆生字笔顺。重点反馈“风”“飞”的笔顺。

  3、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学生交流写字方法和要领,在此基础上,教师明确:“入”“撇短捺长”居中写,“风”第二笔是横折斜勾,“飞”的第一笔是横折斜勾,不能写成横折弯钩。

  4、接下来我们就来书写这两个字,观察范字。师范写,并提示注意点。

  5、学生在书上描红,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6、教师对学生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进行指导和督促。

  五、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小朋友,我们的家乡四季分明,景色多么美丽呀,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增光添彩。

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15

  学生活动设计

  1.组识学生进行三次诵读:第一次,正音正字,疏通文句;第二次,理清思路,领会主旨;第三次,背诵,领会庄子的风格。

  2.组织学生制作文言知识卡片,以养良好习惯。

  3.组织学生讨论庄子形象化的比喻,分析河伯慨叹的内容,深入把握主旨。

  教具准备: 投影仪 课件

  一、明确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其人

  2.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3.当堂背诵,领会主旨,鉴赏语言及表达技巧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千百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者人物便是庄子,鲁迅先生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这样评价过他:“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今天我们就来感受其文章魅力。

  (二)介绍庄子.(师生共同完成)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庄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建议该部分换用一些感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对庄子的兴趣和喜爱,不要让人误以为你对庄子有厌恶之感)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

  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听录音磁带

  2.组织学生诵读课文,制作文言知识卡片

  第一次诵读,正音正字,疏通文字。

  ①正音:

  涘(sì) 渚(zhǔ) 少(shǎo) 殆(dài)

  ②制作文言知识卡片(不是完全详尽的)

  卡片一:古今异义

  至于北海(至:动词“到”,于:介词)

  望洋向若(联绵词,仰视的样子)

  大方之家(修养高,明白事理)

  秋水时至(时令,季节) 卡片二:通假

  不辩牛马(辩,通“辨”)

  泾流之大(泾,通“径”)

  卡片三:词类活用

  顺流而东行(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少仲尼之闻(形容词作动词,小看,也可以理解为意动用法,以……为少)

  轻伯夷之义(形容词作动词,轻视,也可以理解为意动用法,以……为轻)

  卡片四:文言句式

  以为莫己若者(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莫若己)

  我之谓也(用“之”帮助宾语前置,谓我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卡片四:一词多义

  泾流之大(代词,这样)有教师对“之”的用法提出质疑,有待查实

  我之谓也(结构助词,帮助宾语前置)

  仲尼之闻(结构助词,的)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介词,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被)

  第二次诵读,理清思路

  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课后练习一)

  ①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②河伯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③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1)全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大意各是什么?(以下开始板书)

  层意 连接语

  第一层:黄河的宽阔;河伯的骄傲自满 于是焉

  第二层:北海的壮阔;河伯自愧弗如 于是焉

  (2)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是什么?

  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尽在己”的狂妄自大。

  (3)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

  批评自己的盲目崇拜。

  (4) 本文属于一篇寓言故事,在这则故事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对比(见板书)

  (5)从这些对比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呢?(启发学生敞开思路,大胆发表看法)下述观点都符合文意:

  人贵自知之明;谦受益,满招损;自大由于无知;知耻者近乎勇(知耻而后勇)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6)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善用比喻,寓言富有创造性,善用对比。

  第三次全体同学试背《秋水》

  总结、扩展

  《秋水》我们学的只是开头的一段。 《秋水》全文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庄子采用寓言形式,用河伯、海若的对话来讨论玄妙的哲学问题。课文这一段河、海的对比,实际只是引出大小、多少、贵贱之类的看法,然后一层深一层地引到漫无边际的认识海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阅读《秋水》全文。

  另外,庄子作为我国古代八大笑星之一,他的很多言行都是很特立独行的,大家可以多阅读一些他的故事,这样可以更深刻地体会他的哲学思想.

  附:板书设计

  秋 水

  《庄子》

  黄河宽阔 不辨牛马 北海壮阅 不见水端

  ↓于是焉 ↓于是焉

  河伯自大 欣然自喜 望洋兴叹

  为尽在己——狂妄自大 始吾弗信——盲目崇拜

  总体评价:

  体现了文言文教学的根本——落实字词

  10——15分钟的朗诵时间安排,体现文言教学的重点

【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06-30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02-17

语文教学设计(精选)07-05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12-17

语文《彩虹》教学设计11-28

语文教学设计11-26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06-11

一年级语文下册《动物儿歌》教学设计07-06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设计01-24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比尾巴》教学设计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