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图形》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生:(每个小组一份)鞋盒、牙膏盒、药盒、磁带盒子;易拉罐、铅笔、茶叶罐;魔方、骰子、小立方体10个;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师: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奖品、四种抽象出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讲台上的一些实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学生自由说各个实物名称,师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组里有不同的吗?
生分组活动:说出带来的东西的名称
师: 大家带的东西可真多啊!看看这些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鼓励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学具分类,初步感知
A、动手操作
师:你们看一看这么多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儿吗?请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共同动手分一分。
学生分组操作,师巡视(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们分了几类?是怎么分的?(3分钟)
让学生边说边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他们小组是这样分的,和你们组是一样的吗?
C、小结概念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每类物体起个名字吗?
指名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各种名称,并板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动手操作,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举起球)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请你也举起一个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师带领学生依次放回圆柱和正方体。
师:看看桌子上现在有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在小组里和小朋友说一说。(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谁能用响亮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感觉到的?(5分钟)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语言名称。并板书:长方体:平面
C、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的感觉。
D、集体反馈各种物体的特征
师: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你认识的什么物体?有什么感觉?
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板书出各种物体的特征。每汇报完一种,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找一个来看一看,摸一摸,验证了他的感觉后再板书。
E、比较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圆柱和球能滚,那他们滚的是不是一样的呢?
指名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能说清楚就要鼓励。
3、抽象思维,形成表象
师:这几种物体,如果去掉了它们美丽的外衣,你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一样的吗?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各种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5、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师: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还有哪些是这些形状的?
三、基本练习,巩固知识
1、找朋友:小朋友们学得都很认真,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请4名小演员分别扮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其余学生在桌上找出各自的好朋友举起来给大家看。(如生:我是长方体,我的朋友在哪里?余生响应)
2、摸一摸:请各小组将桌上的物品重新装到盒子里,盖上,由一个同学报图形名称,另几个同学摸,“看谁摸得准”。
3、数图形:电脑出示画有各种图形的灯片,师:现在请同学们数一数,在这幅图里,长方体用了几个,正方体用了几个,圆柱和球各用了几个,把数填在这张表里。引导学生进行统计,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其数量。
4、搭一搭: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四个伙伴儿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现在我们就用这些物体做积木,搭一件你们最喜欢的东西,我们比赛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你们愿意吗?看看桌上的学具,可以先讨论一下,你们组里想搭什么?然后开始动手设计吧!
5、汇报:城堡、火车、楼房、…….
四、总结
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它们,课后大家都留心去找一找吧!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了,小朋友们再见!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人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并会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他们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以及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这四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
四、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依据情景,导入新课
看看老师手中拿的物体是什么并说出名称。
(二)操作学习,感知特点
1、仔细观察,分—分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
(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2、结合实际,找一找,说一说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4、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三)巩固练习(第37页1题)。
【设计意图】给每个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在数数的过程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六、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他们的样子你都记下了吗?
2、猜一猜。
七、布置作业练习八的第二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2~33页做一做及练习五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及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1)同学们,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形状各种各样的物体,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样.(牙膏盒﹑肥皂盒﹑牛奶盒、易拉罐、铅笔、乒乓球、魔方、笔筒、茶叶筒、弹球……)你们认识它们吗?(一一说出物体本来的名字)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学生边说教师边摆。
问:同学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呢?
(学生可能会说:分成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正正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
(2)揭示概念:同学们说的非常对。
A: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长方体:它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像这些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叫"长方体"。
B:直接出示形状是正方本的物体,它是正正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它们叫"正方体"
C:出示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它们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有平平的面。它们叫"圆柱"。
D:出示球状物体,它们是圆圆的。
活动1:
1.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2.摸--感知"长方体"。
(1)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和同学们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生1: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师:还有不同的感觉吗?
生2:有6个平平的面。
师:还的吗?
生3: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师:谁能说一说长方体到底是什么样的?
生: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3)感知"正方体"。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认识一下正方体,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
汇报:你觉的正方体摸一摸后,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正正方方。
生2:有六个面。
生3:每个面都一样。
(4)感知"圆柱"。
师:把圆柱找出来,摸一摸,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
生2:两头有平平的两个面,是贺的。
生3:站的很稳,躺着会滚。
(5)感知"球"。
师:拿出球来摸一摸,看一看,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圆圆的。
生2;无论怎么放都会滚。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教师提醒: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出示长方体)
师问:去掉长方体美丽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
(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图形,依次认识正方体、圆柱、球)
活动2
找相同: 教师拿出一个立体图形,学生找出和它一样形状的物体.
2.记忆想象:
同学们请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图形的样子,你们在脑子里想一想这是什么图形?
A:有一种图形正正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每个面都一样.
B:有一种图形圆圆的,没有平平的面,它特别淘气,不论怎么放它都会滚动.
C:有一种图形,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它不是每个面都一样,但是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D:有一种图形.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圆的平面,站的很稳, 躺着能滚.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出示课件"小狗图"这幅图上用了哪些图形,分别有几个呢?
2.游戏3:让学生蒙上眼睛随便拿一个立体图形摸一摸,再说出拿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用它们装扮着我们的生活,请同学们回去好好观察看看美丽的生活中哪里还有它们的存在我们下节课说.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试用)第一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形状和名称。
2、通过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等实际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上述图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几种图形。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区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各种图形的纸片若干。
学具:小棒、各种图形的纸片若干、练习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请来了四位小客人。(多媒体出示,毛巾、手帕、三角板、光盘伴着轻快的音乐手拉手走出来。)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你们知道它们的形状吗?学生回答后,多媒体从上述实物中抽象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然后导入新课。
(意图:新颖有趣的新课导入,旨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课堂,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二、操作探究,主动参与发现。
(一)找图形。
小朋友,你知道老师在你的信封里都装了些什么?找出来一一告诉你的同桌。
(二)给图形分类。
小朋友,你能给这些图形(如图1)分一分类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同桌同学讨论后再分。)
(意图:让学生对图形进行分类,这实际上是以图形为载体,对儿童进行一次逻辑训练,达到启迪思维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可以从中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领域。)
学生汇报交流分类情况。(分类情况如图2。发现按第三类分法的学生人数最多,接着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
(三)自主探究。
1。为什么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在一起?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后,让他们通过数一数、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同桌同学一起验证和发现它们的特点,然后反馈交流。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长方形对折还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对折再对折变成四个小正方形,斜对折变成两个三角形等。)
小朋友,你能把刚才研究的图形用小棒摆出来吗?请试一试。
2。小朋友,接下去你想研究什么图形。(如三角形。)
(1)拿出三角形,观察它有什么特点(运用前面的方法同桌同学进行合作探究),然后反馈交流。
(2)请小朋友用小棒把三角形的形状摆出来。
(3)老师也摆了一个三角形,你们有意见吗?(多媒体出示:)谁能帮助老师把它摆好。
3。接下去你还想研究什么图形。(如圆形。)
(1)拿出圆形,观察思考它有什么特点,同桌同学一起合作探究,然后反馈交流。
(圆形没有角、任意对折都变成两个一样大的半圆、任意一条对折线都一样长等。)
(2)如果学生把圆形和球混淆的话,则拿出圆和乒乓球进行比较。
4。举例。
让小朋友各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意图: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力求创设宽松的环境,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来学习。这样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就更透彻了。举例则是为了让学生找出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它再现于课堂,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三、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找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出示图3,请学生手举相应的图形来表示。)
2。数图形(出示图4)。
3。拼图形。
(1)(出示图5)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不但可以拼出美丽的鱼,还可以拼出其他美丽的图案。你想试一试吗?
(2)拿出各种图形的学具若干个,进行自由拼图。然后反馈交流,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图案,它是由哪些基本图形拼成的',各有几个。
(3)结合拼图进行课堂小结。
(意图:巩固练习,立足基础,力求变化,适当发展。按辨图形、数图形、拼图形三个层次安排,使学生在创造性练习中内化新知,培养空间观念、想像能力及创新意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
专家评析
叶建娥老师编写的的教学设计,目标明确,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视基础,注重创造。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目标全面、合理、恰当。
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把数学教学的目标分为四个领域。叶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所阐述的教学目标,基本上体现了《标准》的精神,既有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又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与态度的要求;既重视了结论性的目标,又注重了过程性的目标。
2。注重创设情境。
叶老师在导入新课时,充分运用多媒体,用拟人化的手法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创设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电脑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相应的几何图形,能使学生感受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标准》中十分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创设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叶老师的这个设计体现了《标准》的理念。
3。重视动手操作。
本设计在导入新课后,就让学生“操作探究,主动参与发现”,这个环节包括下述两步:(1)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分类。这有利于学生正确识别图形。(2)让学生通过数、折、量等具体操作活动,研究长方形、正方形这两种图形的特征。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经历和体验的过程,它有利于学生初步形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重视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当中的动手操作正是《标准》中十分强调的数学教学观念。
4。关注学生差异。
叶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当学生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就让学生自己选择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在课的最后一部分“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这个环节中,不仅练习的形式多样,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和空间观念的培养,而且教师设计的问题具有层次性,这样的教学突出了因材施教,关注了学生的差异,较好的体现了《标准》中“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大众数学的思想。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2.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利用各种图形的拼组,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感受所拼图形的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所学平面图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拼组指定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具:一套七巧板、课件;学具:一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认七巧板
(一)看图激趣
出示七巧板拼成的图案。
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用七巧板拼成的。
(二)认识七巧板
1.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中间这个巧字,是想告诉我们,心灵手巧的小朋友能用它拼出许多美丽的图形。
2.拿出自己的七巧板分一分,七巧板里面有几种不同的图形?
3.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几个。
4.比一比,哪些三角形一样大?(两个大三角形、一个中三角形、两个小三角形)
【设计意图:渗透数学文化,给学生提供认识平面图形的丰富素材,关注学生是否能按要求做,是否能清楚地辨认出各种图形并能正确地找出来。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动手操作,积累经验。
谈话:刚才我们看到了许多用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我们也来试试,好吗?
(一)用两个图形拼三角形。
1.提出要求:用两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怎样拼?再动手。
2.学生操作。
3.学生展示,并说说是用哪两个图形拼的.。
4.评价:这位小朋友完全按老师的要求,用两个图形拼成一个三角形,真棒!
(二)用三个拼。
1.请听清楚要求:用七巧板中的三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用哪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吗?想好了再拼。
2.学生拼图。
3.学生展示,并说说用哪三个图形拼的。
4.评价学生拼组的图形。
(三)用四、五、六个拼
1.谈话:刚才我们拼三角形的时候,先用几个图形拼的?后来用几个图形拼的?接下来拼三角形,你想用几个图形拼?(4、5、6)
2.要求:(1)小组合作拼三角形(2)分别用4、5、6、7个图形拼(3)先想想用哪几个图形能拼成三角形。
3.小组代表汇报用哪些图形拼的。
【设计意图: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别用七巧板中的2个、3个图形拼组三角形,渗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从用2个图形开始拼,再到用3个图形拼。】
三、发挥想象 自主创新
谈话:七巧板不仅能拼三角形,还能拼成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呢!
(一)分小组拼自己喜欢的图形。
(二)根据小组内的拼图,讲小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图形的拼组,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一)这节课你喜欢吗?说说喜欢什么?
(二)游戏:
1.请你把“七巧板”复原拼成一个正方形。
2.挪动正方形其中的两块,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第一个成功的孩子用实物投影仪演示给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
3.再挪动三角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长方形。(学生投影仪演示,大家跟他一起做。)
4.再挪动长方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平行四边形。(投影仪演示,同学们一起做。)
(三)介绍七巧板的来由,欣赏古今中外的七巧板拼图。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后来流传到国外,欧洲人称之为“唐图”。唐朝是中国十分昌盛的时期,外国人常用“唐”来代表中国。因此,七巧板就成了“中国的图”。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祖国的数学文化,体会数学美,孩子们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感受七巧板的神奇魅力。】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和特征,能识别这些形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一看,摸一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页、第31页的有关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1.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以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纸盒或竹篮))。
2.投影仪和相关的投影片。
3.相关的图片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生:玩积木师:图片上的小朋友都拿着什么样的积木呢?
生:自由发言。
师:图片上还有什么不同的积木、生:有…,还有……
师:看来积木朋友的种类真多,今天老师就正式介绍4位积木朋友给你们认识。(出示课题,板书并出示4种图形的'图片)
二、动手探索,体会领悟
(1)师:分别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并指名让学生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说明:长方体有不同的摆放行式)、
生:相互评价问题的回答是否有误、师:给4种物体正名。
(2)小组交流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你们自己准备的图形,先仔细的看一看,再用手摸一摸,最后比一比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小组合作,自己动手,感受这几种图形、师:小朋友们,你们刚才已经看过了,摸过了,也进行了比较,那么小朋友们能不能准确的在把它们找出来呢?
(3)师:指名由学生发口令,让全班同学拿出相应的图形、(看谁拿的最快,给予口头表扬)
三:深化巩固,练习体验
(1)想想做做第1题
找朋友
师:老师觉得小朋友们都非常聪明,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道题,请你们帮它们找朋友,连一连、另外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朋友吗?
生:独立完成。(老师评价)
(2)想想做做第2题、分一分。(请同桌合作找一找)
(3)想想做做第3题、寻一寻。(学生独立完成)
四:学生相互评价
这节课谁表现的最棒?棒在哪里?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球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2 .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每种图形的特点,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4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找到每种图形的特点并用语言描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导入:小朋友们都搭过积木吗?喜欢搭积木吗?老师这儿有几个小朋友用特殊的积木拼搭的作品,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用一句完整、好听的话来说一说。(学生汇报)
二、小组活动,操作感知。
师:他们搭的好不好啊?你们想不想用自己手中的物体也来拼一拼、搭一搭?但是,在拼搭前老师有几个要求:
1.请小组4个人把积木放在一起拼搭,先商量好拼搭什么,再动手拼搭,拼搭完成后为你们小组的作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2.在拼搭的过程中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听清楚要求了吗?请小组4个人开始动手吧!(学生交流、拼搭)小朋友们拼的都非常好的棒,老师选了两件最漂亮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现在请作品的小设计师来介绍一下吧!(学生介绍,你作品的名字叫什么?你们是怎么拼搭的?有什么发现?)
三、形成表象,建立观念。
师:小朋友们真是爱动脑、善于观察的好孩子。在我们的作品中用到的物体的形状相同吗?刚才我们的发现就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系。
现在请同位两个人把你们的物体放在一起,按形状把他们分分类吧!开始动手。(学生分类,教师巡视指导。)
师:小朋友们已经分完了,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你们分成了几类?你们是怎样分的?找小组上前展示)
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都可以成为小数学家了,按形状我们可以把这些物体分成4类。让我们认识一下每一类形状的名字吧!师:(手拿模型)像这样的形状我们叫它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像这4种不同的形状,画出来就是4种不同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4种立体图形吧!(板书:认识图形)
四、游戏活动,体验特征。
师:在小朋友们的发言中老师发现大家都是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孩子。你们想不想成为小数学家呢?要想成为小数学家得先认识每种图形长的什么样子才可以。要想知道每种图形的特点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我们仔细看、动脑想、认真说,咱们比一比谁发现的特点最多、谁说的最好。 1.认识长方体: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长方体的物体,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拿对了吗?请你轻轻的把它放到桌子上。下面请你动手摸一摸、看一看长方体长什么样子的呀!然后同位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同位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来说一说长方体长的什么样子的呀?(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师带生一起感受长方体的特点)用手摸一摸面是平平的、滑滑的,角摸上去有点扎手,样子是长长方方的。
师:现在请把手中长方体的物体放到一边,请动脑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呢?(学生汇报:XX的形状是长方体)2.认识正方体:
师:小朋友们说的非常的好,离小数学家更进一步了,我们再来看看正方体吧!现在请大家拿出正方体的物体,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拿对了吗?请你轻轻的把它放到桌子上。下面请你动手摸一摸、看一看正方体长什么样子的呀!然后同位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同位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来说一说正方体长的什么样子的呀?说给大家听听你的发现。(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师带生一起感受正方体的特点)用手摸一摸面是平平的、滑滑的,角摸上去有点扎手,样子是正正方方的。
师:迅速把你手中的物体放到一边,看谁的坐姿最美丽。请动脑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的呢?(学生汇报:XX的形状是正方体)3.认识特殊长方体:
师:老师这有一个积木请你仔细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呢?(学生汇报交流)
(分别让两种说法的.孩子,说一说为什么?)
师拿特殊的长方体与正方体模型让学生找不同。
小结:你说它是什么形状的啊?4.认识圆柱和球: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再过最后一关就要成为小数学家了,现在请你拿出圆柱再拿出球,看看你都拿对了吗?请你轻轻地、慢慢地把它们放到桌子上,请同位两个人一起摸一摸、看一看圆柱长的什么样子?球长的什么样子?看谁发现的又多,说的又好。
师:谁能来说一说圆柱长的什么样子的呀?说给大家听听你的发现。(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师带生一起感受圆柱的特点)用手摸一摸面是滑滑的,立起来像个柱子,躺倒会滚动。
师:谁能来说一说球长的什么样子的呀?(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师带生一起感受球的特点)球是圆圆的,可以来回滚动。
师:既然圆柱和球那么好玩,可以滚动,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学生汇报:XX的形状是圆柱)哪些物体的形状是球?(学生汇报:XX的形状是球)
五、全课总结,拓展升华。
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把4种图形的样子都记住了,恭喜你们现在已经是小数学家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小朋友们认识了哪几个立体图形啊?你都记住他们的样子了吗?
这节课啊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一起看看是谁吧!(课件展示机器人)谁呀?这个机器人是用我们刚刚学的立体图形拼成的,现在请你数一数他们分别用了几个?说给你的同位听一听。(同位讨论)
师:谁能来说一说你发现了几个?
(小朋友们你们的眼睛真是太亮了。)
总结:小朋友们你们这节课高不高兴啊?认为自己的表现好吗?你们表现的真是太棒了!下课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1.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图形卡片。
3.课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老师还有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看谁能做到。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机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出示“足球”、“茶叶桶”、“魔方”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转,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搭一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数图形。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全课小结
六、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讨论交流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玩过积木吗?说说看你们都玩过哪些形体的积木?
师: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积木的形体,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联想以前玩过的积木,激发他们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二、操作感知,探索新知:
1、分一分,初步感知。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
(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5)板题:认识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分别出示实物,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4、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一题
师: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形体?(正方体)所以题目中,它就和正方体用线连起来了,你们能把其他的连一连吗?(教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
2、“想想做做”第二题
师:找一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再填一填。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填的是又快又好。
教师指导孩子按顺序找,找一个划掉一个,提醒孩子要细心仔细。并指导孩子上黑板找一找。
3、“想想做做”第三题
先引导孩子辨别左右,并注意纠错。指导孩子正确答题。再指名学生说一说,谁的左面是谁,右面是谁?
【设计意图】给每个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在数数的过程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五、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或者参与运球游戏。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球能任意滚动。小组交流,汇报。
2、游戏 “看谁摸得准”。 小组游戏。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设计意图】
1、分小组进行合作完成,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逐步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2、游戏是大家都喜欢的活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对各种形状形状物体的体验。
六、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他们的样子你都记下了吗?
2、猜一猜。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0
一、认识四边形
1、出示地砖图,师:这是装修用的地砖。这块地砖的面是什么形状?(长方形)那我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来表示这个面,数一数这个长方形有几条边?(4条边)那老师有个问题:在这个长方形上“边”在哪里呀?(引导学生说说边)。
2、师:谁来摸一摸,数给大家看。(4条边)
3、师范指:1条、2条、3条、4条,长方形一共有四条边。
4、师:那这块地砖的面是什么形状?(正方形)那我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来表示这个面,数一数这个正方形有几条边?谁来摸一摸,数给大家看。(4条边)
要求:全班一起数。
5、师:现在谁来说一说这两块地砖的面各有几条边?(各有四条边,学生回答板书:4条边。)师:因为它们都有四条边,所以它们都是四边形。(回答板书:四边形)
谁来说说它们为什么是四边形呢?(因为它们都有四条边)
对了,因为它们都有四条边。(师边说边用手比划出它们的四条边)
师:(出示不规则的四边形图纸)这是四边形吗?(是)为什么是?(因为它有四条边)
再出示下面这个图形,让学生来判断一下是不是四边形?并说说为什么不是四边形?(因为没有围成)师:对,那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就是四边形。(师边说边比划出四条边。)
二、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1、认识五边形。
谈话: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四边形,现在老师在一张正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呢?(同桌互相讨论并说一说)
如果给它取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呢?(五边形)为什么叫它五边形呢?(因为它有五条边)板书:5条边五边形
师:(拿出不规则的五边形图纸)这是五边形吗?(是)为什么是五边形?(因为它有五条边)将五边形图纸贴在黑板上。
谁再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五边形?(由五条边围成的图形就是五边形。)
2、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两个画好的六边形,让学生数一数边的条数,说一说有几条边,是几边形?
你们能给它起个名字吗?(六边形,板书:六边形)
师:(拿出不规则的六边形图形)这是六边形吗?(是)为什么是六
边形?(因为它有六条边)谁再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六边形?(由六条边围成的图形就是六边形。)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超级小棒变变变的游戏吧,要求用最少的小棒搭出指定的图形。
师:听好要求,用最少的小棒搭出四边形,开始。(学生迅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检查。)提问:用了几根小棒?(4根)
师:接下来请变五边形,看谁动作快。(学生迅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检查。)哎,你怎么这么快就搭好了?(学生答)那谁能说说搭五
边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5根)
师:最后请变六边形,开始。(学生迅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检查。)
谁能说说搭六边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
三、小结
通过搭小棒,我们知道了四边形是由四条边围成的,五边形是由五条边围成的,六边形是由六条边围成的。那如果老师再让你们搭七边形想一想至少需要几根小棒?(7根)有几条边?(7条)八边形呢?(8根)十六边形呢?(16根),对了,象这样由几条边围成的图形我们就叫它们是几边形,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多边形。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1
一、活动目标:
⒈通过活动,让幼儿在操作和游戏中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⒉在感知基础上,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⒊在活动过程中有机导入音乐,使幼儿得到美的享受。
二、活动准备:
⒈自制课件⒉操作材料:各种图形若干、水彩笔、胶水、剪刀三、活动过程:
㈠复习对图形的认识演示多媒体课件一,随音乐分别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它像什么?(每个图形左上方都有一个像什么范例,如圆形像太阳)
㈡巩固对图形的认识演示多媒体课件二,这是一个电脑游戏。其内容是画面上方是四个小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正方形下面是四个对应的大的图形,玩法是把小图形拖到相应的大图形中去,如拖对了,有音乐感应;如拖错了,小图形会自动退回;如全拖对了,就会得到电脑表扬你真棒。请几个小朋友到电脑上操作。
㈢运用图形拼物体演示多媒体课件三,[内容是用图形拼成五个由简易到复杂的范例:热带鱼--房子--汽车--狐狸--机器⒈点击热带鱼。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然后再点热带鱼,电脑会自动出现伴有优美音乐的`拼图过程供幼儿观察欣赏。
⒉点击房子、汽车、狐狸、机器人方法同上。
⒊幼儿自由拼物体,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老师拼的不一样。
㈣运用物体组合画面演示多媒体课件4[其内容在拼物体的基础上,把物体组合成画面,共有四幅画面,并伴有音乐]
⒈出示画面1,⑴提问:这幅画是由哪些物体拼成的?⑵老师把这幅画编成故事讲述。
⒉出示画面2、3、4,供幼儿欣赏。
⒊幼儿自由组合画面,鼓励幼儿勇敢地、大胆地、毫无顾虑地按自己的想法去组合画面,并编成故事讲给同伴听。
⒋请个别有代表性的幼儿拿作品到前面,讲给大家听。
三、教师积极评价,活动结束。
[教学设想:本环节在前面几个环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要求,一方面发展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另一方面发展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四、活动延伸:
⒈展示作品,互相学习。把全班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既乐于观赏技能高、创造性强的作品,也能在一些不起眼的作品中发现其中优点,维护幼儿的自尊心。
⒉在美工角提供各种图形材料,刺激和鼓励幼儿随时拼图或自己制作拼图。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1、每小组自备形状各异的实物、积木等。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立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带了了很多宝贝,想不想一起看一看呀?
生:想
师:(教师出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物体,学生口头说)这些宝贝都和咱们今天要学的数学知识有关,而且不光老师有宝贝,每个小组也有宝贝。现在请小组长把你们小组的宝箱轻轻放在桌面上。下面请每组的成员先用眼睛看看你们的宝箱里都有什么?(让学生看完就坐好)
想一想,你们宝箱里的宝贝形状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二、操作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师:那现在我们要根据形状特点,把形状相同的宝贝放在一起,把你们这些宝贝分一分,看哪一组分的又快又好。刚才老师观察每个小组合作的都特别好。现在请高向朝这一组上来把老师的这些宝贝也分一分,其他同学看他们小组是怎们合作的?
师:高向朝他们组根据形状的特点把这些宝贝分成了几类?
生:四类。
师:你们分的时候老师也拍了其他组的照片,看看和你们分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我们之所以把他们分成四类,是因为每一种都有自己的数学名称。谁知道像这样的物体叫什么?(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老师现在把他们的名称写在黑板上。去掉他们生活中花花绿绿的外衣,咱们认识的物体是这样的。(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具)
师:这四种物体中有一种特淘气,总也待不住,老爱跑,它是谁呢?
生:球
师:现在请每个人从宝箱里拿一个球并做好。看谁拿的稳。先用你们的小眼睛看一看,看完后再用手摸一摸。摸完后谁能说一说球的'特点。
2、议一议:小组里的小朋友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3、指名汇报讨论情况:“其它组小朋友要注意听他们是怎么分的,待会给他们提点建议。”
“你们同意他们的分发吗?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4、再分一次:这组小朋友把小宝贝分得很清楚,他们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了一起,分成了4堆,你们也会和这组小朋友一样,按形状来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再分一次,分完的小组可邀请别组小朋友参观,介绍一下你们怎么分的。
5、再指名几个小组汇报。
6、出示课题:小朋友们真厉害,把原来乱七八糟的物体都分好拉。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
教师板题:认识物体
7、起名字:才小朋友们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分成了4堆,可是他们都还没有名字呢!小朋友们都有好听的名字,小叮当的小宝贝也想有个名字。谁能根据他们的形状,给每一堆物体起个名字呢?
(教师用展示出平面图,并配以名字)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8、认一认:大家起的名字真好!现在请小朋友们在小脑袋里记下这些图形和名字。每个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拿在手上,仔细看清它们的样子。
拿了正方体的请举起来,是长方体的请举起来,你认为是圆柱的举起
生1:圆圆的
生2:鼓鼓的
生3:滑滑的
师:老师说它还爱跑,说明它?
生:会滚
师:说的真棒!
师:谁能把球的特点连起来说一说(指名回答),它这么爱跑,我们赶快把它放回宝箱里。(动作特别的有:赵鹏涛,高亚婷等)
师:除了球会滚,还有一种物体也会滚,它是什么呢?
生:圆柱。
师:既然它也会滚,那它和球一样吗?(让生独立思考)出示圆柱,和生一起观察圆柱的特点。现在每人从宝箱里拿一个圆柱并坐好。和老师一起摸一摸,看一看并说特点。
得出:圆柱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并且平平的;放到能滚,立起来能站直。
师:谁还记得这两个物体叫什们?
生:长方体,正方体。
师: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
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说两者的特点并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3、学以致用
师:现在请你们把小眼睛轻轻的闭上,在你的脑海里想一想刚才这四种物体的特点,我们来做游戏。
1.猜谜语(师读,通过蒙层展示答案)
2.找朋友
3.摸宝
小结: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觉得你们掌握的很好,有信心再做其他题吗?
师:老师还把这四种物体拍成了照片,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依次展示,让学生说一说),除了这些,老师还弄了很多生活中的照片,你们看到并大声的说出它们的数学名称。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图形?
五、课堂作业:
完成数学书第37页的第1、2题。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3
一、活动目标:幼儿园数学大纲提出,幼儿园数学必须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教与学的关系,使幼儿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以提高,蹦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根据这一要求,我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基本要求和中班幼儿年龄特征,在制定本节课教学目的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能用用语言、图画或手势语描述自己的图形经验,大胆与同伴交流。
2.能进行创意动作表达。
二、活动重点:初步认识各种几何图形,区分各种图形。
三、活动难点:如何引导幼儿比较和区分长方形、梯形、菱形。
四、活动准备:
学具: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长方形、菱形
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观察法、对比法、操作法、比较法等。
五、活动过程:
在活动中,突出观察、比较、启发谈话,大胆发现,使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折一折等方法,知道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且与教法相结合,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及勇于探索,创新,求知的良好品质,这样做,使幼儿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同时要学会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本节课我设计了这样三个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识;
(三)巩固强化,完善新知识;
1、采用启发式谈话法——活动开始,以幼儿熟知的各种几何拼搭的物体引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长方形、菱形等,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认识各种图形。
2、采用(观察法、对比法、操作法、比较法)——重要环节介绍:幼儿自选认识的图形,交流和讨论:这是什么图形?它是什么样的.?我看见过什么东西像这个图形?老师观察了解幼儿已经认识到哪些图形,能够说出哪些图形特征和相似物。如果在认识长方形和梯形、菱形时,幼儿容易混淆,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变魔术“把长方形纸变成梯形和菱形的”。使幼儿进一步掌握三种图形的区别,同时,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有培养了幼儿勤动手动脚,勤探索的良好品质。
3、采用游戏法——巩固强化游戏:照我说的做
教师发信号,幼儿根据信号自创动作到相应的图形里。如:请像小猫一样走进圆形里,像水一样流进长方形里,像支一样飘进梯形里。
我班的小朋友,只有把教学与游戏结合一起自然会让小朋友们感兴趣而不觉枯燥无味了...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4
设计说明
小学生在入学前就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生活中也到处都是这些形状的物体,但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本节课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图形。一年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比较弱,针对上述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象喜羊羊引入新课,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活跃起来,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促进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学生通过摸一摸、分一分、说一说、比一比、看一看、摆一摆等活动,获取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培养了自学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积木 教具 箱子 两个盒子
学生准备 积木 球 各种形状的小纸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各种图形的画面)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师:观察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
师:今天,喜羊羊想请同学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愿意吗?
师:图形乐园里的景色可真美,喜羊羊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玩吗?
设计意图:本节课以“玩积木”引入,选取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内容。这一情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为接下来的各种体验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这样的积木,现在,你们就一起玩一玩吧!(分小组活动)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更加方便,我有一个建议,能不能把你们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摆放回去呢?(出示课堂活动卡)
师:小组汇报,请同学们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形状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来研究。(出示按形状分组的情况)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让学生自己玩。这是随意的玩,是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的玩。这时,学生眼中的积木仍旧是玩具。收积木时,老师建议学生把积木分类摆放整齐,这时学生开始关注积木的形状。
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球的认识。
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球。请每人拿一个球,放在桌子上。
师:(问一名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小皮球)你呢?其他同学呢?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手中不同的球,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出示课件)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师:除了刚才你们手里拿的这些形状是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师:请同学们把球放在桌子上。
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子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怕它掉在地上)
师: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球是圆形的,易滚动)
师:对,球是能滚动的。(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把球放在桌子上,使学生发现球易滚动这一特征。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再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二)圆柱的认识。
师:(拿起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放在硬纸板上,滚一滚,问学生)这块积木也能滚,它的形状是球吗?(不是)为什么不是?
师:请同学们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先摸一摸,再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一样大)
师:(出示课件)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板书)
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三)正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着大屏幕中堆积在一起的形状相同的积木,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形状。
师: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板书“摸”)
小结: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2.列举学生不同的发现。
(学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能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吗?(板书“数”)
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大?(板书“看”)
小结:通过数,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用心观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体会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平的,并且大小一样,亲身感受正方体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
(四)长方体的认识。
师:(教师指着大屏幕中长方体的积木)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
师:请你从桌子上的积木中任意拿出一块,用刚才研究正方体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样的积木有什么特征。
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平的。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请你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
(3)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一样大。(学生发现这一特征后,教师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这一特征)
①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长方体)
②师:我们把这种图形称为长方体。(贴图并板书)
③教师举起两块长方体(一般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形状。
④教师再举起一块长方体(特殊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总结出的研究正方体的方法独立研究长方体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师:下面请同学们收学具,各组把积木装回袋子里。看来我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想一想,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五)基本练习。
师:看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展示各种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游戏活动,发展思维
(一)神奇的魔术师。
师:同学们看过魔术表演吗?谁愿意上来当一回魔术师?要求从这个魔术箱里变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游戏1:请一个学生在箱子里摸,随意摸到一个物体后,先告诉大家变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的,再拿出来请同学们判断。
游戏2:你们想得到什么形状的东西?谁能实现他的愿望?
(请一个学生上来,根据同学们指定的形状摸一个物品)
游戏3: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做这个游戏。
设计意图:游戏是大家都喜欢的活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对各种形状物体的体验。通过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对各个形状的物体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促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不同的立体图形。
(二)超级侦探。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藏着一样东西,这回不许看,也不许摸,只能用耳朵听一听,然后根据你听到的声音,猜一猜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的。
游戏1:教师把盒子左右晃一晃。问:你听到什么声音了?
师:你能猜出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的吗?(球)你能肯定是球吗?还可能是什么?(圆柱)
教师再把盒子前后晃一晃,转圈晃一晃。问:现在你能肯定里面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吗?(球)打开看看,你们猜对了吗?
看来,通过听我们也能判断出物体的形状。(板书“听”)
游戏2:再拿出一个盒子,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晃,让学生听。
师:你觉得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的?(学生根据声音猜出可能是长方体,可能是正方体,也可能是圆柱)
师:在大家出现了不同意见时,我们想知道谁猜得对,应该怎么办呢?(打开看看)
(教师打开后,把里面的东西放到实物投影仪的下面,让学生只能看到其中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学生猜是正方体,这时再举起来让大家看,是长方体)
讨论:说一说,为什么会看错?通过这个游戏,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设计意图:“超级侦探”的游戏使学生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基础上,沟通了各个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发现图形特征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可能性思想的渗透,同时又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时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要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课堂总结
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37页1、3题。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5
设计说明 :小学生在入学前就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生活中也到处都是这些形状的物体,但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本节课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图形。一年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比较弱,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针对上述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学生通过摸一摸、分一分、说一说、比一比、看一看、摆一摆等活动,获取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培养了自学能力。 3、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象喜羊羊引入新课,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活跃起来,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前准备 :积木 教具 箱子 两个盒子 学生准备 积木 球 各种形状的小纸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今天,喜羊羊想请同学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愿意吗? 师:图形乐园里的景色可真美,喜羊羊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玩吗?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师:观察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
【 设计意图:本节课以“玩积木”引入,选取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内容。这一情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为接下来的各种体验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探究新知
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这样的积木,现在,你们就一起玩一玩吧!(分小组活动)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更加方便,我有一个建议,能不能把你们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摆放回去呢?(出示课堂活动卡)
师:小组汇报,请同学们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形状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来研究。(出示按形状分组的情况)
【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让学生自己玩。这是随意的玩,是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的玩。这时,学生眼中的积木仍旧是玩具。收积木时,老师建议学生把积木分类摆放整齐,这时学生开始关注积木的形状。】
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球的认识。
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球。请每人拿一个球,放在桌子上。
师:(问一名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小皮球)你呢?其他同学呢?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手中不同的球,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师:除了刚才你们手里拿的这些形状是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师:请同学们把球放在桌子上。
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子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怕它掉在地上)
师: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
师:对,球是能滚动的。(板书球是圆形的,易滚动)
【设计意图:通过把球放在桌子上,使学生发现球易滚动这一特征。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再到立体图形球是圆形的,易滚动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二)圆柱的认识
师:(拿起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放在硬纸板上,滚一滚,问学生)这块积木也能滚,它的形状是球吗?(不是)为什么不是?
师:球是圆形的,易滚动请同学们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先摸一摸,再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一样大) 师: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板书:圆柱)
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三)正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着图画中堆积在一起的形状相同的积木,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形状。
师: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2.列举学生不同的发现。 (学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
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能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吗?
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大?小结:通过数,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用心观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体会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平的,并且大小一样,亲身感受正方体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
(四)长方体的认识。
师:(教师指着图画中长方体的积木)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
师:请你从桌子上的积木中任意拿出一块,用刚才研究正方体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样的积木有什么特征。
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平的。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
请你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
(3)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一样大。(学生发现这一特征后,教师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这一特征)
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长方体)
师:我们把这种图形称为长方体。(贴图并板书)
教师举起两块长方体(一般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形状。
教师再举起一块长方体(特殊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总结出的研究正方体的方法独立研究长方体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师:下面请同学们收学具,各组把积木装回袋子里。看来我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
想一想,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四、巩固练习
师:看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展示各种图形)
五、课堂小结
【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六、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球 会滚动
圆柱 会滚动 能直立
玩、看 、摸发现 正方体有6个面,是平的
长方体有6各面,是平的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03-15
教学设计《认识图形二》05-07
图形的认识教学反思02-16
图形的认识教学反思10-08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12-07
图形与位置教学设计04-11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06-09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04-22
《认识图形(二)》教学反思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