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20 01:54:1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长城》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城》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雄伟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雄伟气势,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民族自豪感。

  一、复习导入,设疑激趣。

  1、今天这节课继续学习《长城》,学生读课题,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书:远看、近看、联想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时候印象?作者怎样评价长城?板书理解:气魄雄伟、伟大的奇迹。

  二、研读课文,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

  1、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勾画体现长城气魄雄伟、伟大的奇迹的句子。

  2、引导研读长城的“蜿蜒盘旋”

  (1)出示课件,看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

  (2)“长城”与“长龙”有什么相似?仿写、朗读。

  (3)数字:一万三千多里,出示图,朗读。板书:蜿蜒盘旋

  (4)回应感情:作者用打比方,列数字的方法,远看长城,让我们领略长城(齐读最后一句)

  3、引导研读长城的高大坚固。

  (1)相机引导理解介绍了城墙的那部分?课件理解‘‘垛口”等。板书:高大坚固

  (2)拓展:利用搜集的'资料展开想象:古人是怎样利用城台、垛口、瞭望口、射口传递信息、防守、打击敌人的。

  (3)指导朗读。

  (4)回应感情,学生谈体会。

  过渡:是呀,面对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蜿蜒盘旋的长城,高大坚固的长城。谁都会思绪万千,感慨万分。因为在长城的背后,有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这些古老而厚重的故事中。

  4、引导学生研读“血汗和智慧”激发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勾画你最感动的句子。

  (2)汇报交流。

  出示段落: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A、哪些词句你最受感动?(数不清——条石多;两三千斤——条石重;二个没有——运输困难;陡峭的山岭——工程艰巨)修建长城和艰辛、劳动人民非凡了创造。

  B、20xx年多年前是一个怎样的年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段落: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a、“多少”:无数,无限感叹。

  b、“才”:多么不容易。

  c、“血汗和智慧”还体现在哪里?(长城长、工程浩大、工程艰巨、高大坚固、易守难攻)

  d、指导朗读。读着这些沉甸甸的文字,包含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什么?(艰辛,非凡的创造力、由衷的赞叹)个别读,齐读。

  创设情境读:读着这些饱含着血泪的文字,让我们再次想起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劳动人民的艰辛,女同学读——

  辽阔天边的天空记录劳动人民的非凡的创造力,男同学读——

  嘹亮豪迈的号子饱含了对劳动人民由衷的赞叹。齐读——

  同学们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登上长城,让我们深情地读文章最后一句——

  5、播放长城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写话:

  我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 。

  我想对长城说: 。

  我想对中国人、外国人说: 。

  三、总结全文,拓展。

  1、将最后一句改为感叹句,诵读。

  2、引入外国朋友的题词,深化对长城的感情。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这样一座长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板书设计

  远看:蜿蜒盘旋

  长城 近看:高大坚固

  联想:血汗和智慧

  《长城》教学设计 篇2

  教材背景

  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形象的短文紧密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语言智能:

  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假如你是导游,你怎样向游人介绍八达岭长城?介绍时要突出长城是气魄雄伟的工程,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2、数学逻辑智能:

  根据课文中提供的数字,编一道应用题。

  3、视觉空间智能:

  根据课文的描述,画一幅有关《长城》的画,工具、材料不限;或用橡皮泥、积木、纸盒等做一个长城的模型。

  4、身体运动智能:

  用自己的动作再现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或古代兵士在长城上打仗的情形,编成舞蹈更好。

  5、音乐智能:

  自编或改编歌颂、赞美长城的歌曲。

  6、人际交往智能:

  主动找别人帮自己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难题,热心地给碰到问题的同学提供意见。

  7、内省智能:

  学习过程中及结束后的自我评价。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长城的'风光资料片、幻灯片。

  2、让学生搜集有关长城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3、绘画工具,橡皮泥、积木、纸盒等。

  4、录音机、计算机等。

  5、局域网和因特网环境。

  教学过程

  一、简介长城,出示长城图片,导入新课

  导语:两千多年前,春秋旧中国时期各国为了互相防御,各自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了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南侵,将原先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予以修缮,并连贯起来。此后,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各代都曾修筑过长城。明代为了防御,前后修筑长城18次。

  (边介绍边播放课件──长城的风光资料片、幻灯片)

  图上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代修筑的。

  板书:

  长城

  这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二、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谈感受

  三、读课文

  录像(录音),自读自悟,谈收获。

  四、根据教学目标,学生自由分组,合作学习

  1、小组交流:

  说说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2、小组汇报:

  说说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五、小组合作,选择适合于自己组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表达对课文的理解或读后的感受

  教师出示提供的展示方式: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假如你是导游,你怎样向游人介绍八达岭长城?介绍时要突出长城是气魄雄伟的工程,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3、根据课文中提供的数字,编一道应用题。

  4、根据课文的描述,画一幅有关《长城》的画,工具、材料不限;或用橡皮泥、积木、纸盒等做一个长城的模型。

  5、用自己的动作再现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或古代兵士在长城上打仗的情形,编成舞蹈更好。

  6、自编或改编歌颂、赞美长城的歌曲。

  六、小组合作、准备、排练

  七、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在全班进行交流

  真倾听、观看他人的展示,并作评价,评出小演讲家、小导游、小数学家、小画家、小雕塑家、小音乐家小演员。

  八、教师总结

  略

  九、布置作业

  把你知道的关于长城的故事或传说,讲给别人听;把自己的学习成果用网页或演示文稿进行展示。

  《长城》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通过分析重点段落和词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介绍长城的纪录片,激发兴趣,整体感知

  1、播放课件学生欣赏:

  欣赏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2、老师激情导入课文题目: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这节课我们继续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以及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二、图文对照、远看长城、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1、出示图片明确作者的观察点:

  想一想作者是从哪观察的?

  2、请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默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又理解了哪个词语。

  3、全班交流。

  板书:

  气势雄伟

  4、下面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5、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三、图文对照、近看长城、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

  1、过渡:

  长城之长在世界建筑上也是罕见的。长城的气势雄伟令人赞叹。那么长城还有什么特点令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呢?从哪里能体会到长城的`特点?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相关的词句画出来。

  2、全班交流。

  相机板书:

  高大坚固

  3、结合图片让学生认识射口、垛子、城台及作用。

  4、明确观察点,总结观察方法:

  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进行观察的。

  5、下面我们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扮演小导游同桌互相介绍近处的长城。

  四、抓重点句体会情感

  1、过渡:

  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存在而惊叹。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不朽而沉思。作者也被长城的雄伟气势所震撼。当作者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产生联想。下面自由读第 3自然段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并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的读一读。可以把自己的体会标出来。

  2、全班交流体会,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3、出示重点句子:

  站在长城上,踏着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为中国有这样的长城、有这样的劳动人民而感到自豪。

  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并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4、出示重点句子: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引导学生从多少才智慧血汗能体会到什么?

  整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让我们饱含对劳动人民的敬意齐读这句话。

  5、师生合作读。

  五、整体把握全文、升华认识

  1、过渡:

  这样气魄雄伟、高大坚固的建筑却是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成的。我们怎能不为之自豪和骄傲呢?齐读最后一段。

  2、质疑。

  3、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联系整篇文章和收集的有关资料来谈。

  4、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六、学习写作方法

  你觉得这篇文章写的怎么样?作者运用了什么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根据看到的产生联想。)

  七、齐读名人的话,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远看 气势雄伟 条石

  长城 近看 高大坚固 方砖 伟大的奇迹

  联想 血汗智慧 城台

  【教学反思】

  1、根据不同的段落特点设计教学内容:

  第1、3自然段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能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使课堂充满活力。第2自然段设计了让学生扮演小导游向游客介绍近处的长城。学生既积累了语言,又学到了表达事物的方法由整体到部分。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

  2、本课对长城的描写比较具体,其中包含了很深的感情:

  教学时,能够充分地运用语言激情、文本激情、学生的朗读激情、相关资料激情等多种策略。把激发学生的情感融入到文本的感悟和有感情的朗读之中。

  3、本文是看图学文:

  教学中把看图和学文结合起来。通过图文结合使学生对长城的长和雄伟壮观、高大坚固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借助看图学生很轻松了解长城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在教学中渗透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科之间的渗透。

  【评析】

  教学目标体现了认知、智能和情感的多元统一,挖掘了《长城》课文的科学和人文内涵。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的七个环节严谨细密,条理清晰,易于操作,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理念。教学过程渗透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特别是图文对照,直观形象的地感受到了长城的,雄伟气势及高大壮观,落实了由远到近,由面到点的观察能力训练,对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是个典型的示范。

  《长城》教学设计 篇4

  《长城》是教科版语文四年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不妨看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登长城,一起去看长城,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赞美长城!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读准词语

  出示: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屯兵、堡垒、凝结、气魄雄伟、瞭望、血汗等。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全文内容的段落。

  3.提问: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或者段落。

  (三)、分析课文

  1、学生交流体现“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的句子或者段落。

  2.分析第一段。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这句体现了长城的长。学生通过朗读反复体会长城的长。

  “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用以激发学生朗读激情。

  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之外,长城还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到?理解体会长城的“蜿蜒盘旋”。

  理解“蜿蜒盘旋”的词意“弯弯曲曲的延伸”。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感受“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分析第二段。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五六匹马可以并行”从这一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

  结合图片引导学生认识长城的结构,并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从长城巧妙的设计,以及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构造,进而体会“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分析第三段。

  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城墙上的条石,怎能不睹物思人?怎能不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呢?了解修筑长城所处的年代。

  体会“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这句话。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难。

  找出体会劳动人民修筑长城艰难的词语:数不清、两三千斤重、一步一步、陡峭的.山岭等。

  通过指导朗读体会劳动人民修筑长城困难重重。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师创设意境来帮助学生走进那个年代,理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是多么地不容易。反复地朗读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在学生情感步步提升地基础上,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欣赏长城,赞美长城

  1、欣赏长城的视频,直观形象地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拉进长城与学生的距离。

  2、用一句话来抒发自己对长城的赞美之情。

  3、拓展名人对长城的赞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以色列前总统: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4、全文情感的升华

  与作者一起赞美长城: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自豪之感!

  《长城》教学设计 篇5

  一、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长城》专题的教材内容是这样的:

  本专题包括文章《万里长城的构造》、《万里长城的断想》、《长城万里行》以及参考资料《我还没有见过长城》、《长城与都江堰》,内容涉及长城的构造、长城的艺术价值、使用价值、影响等。学习这个专题,要引起学生对长城这一文化现象的关注,初步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引发探究的兴趣。在阅读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对文章能有深层次的理解;提高比较思维能力,会比较作者观点的异同点。在讨论研究中,学会综合和概括,吸收丰富的文化营养,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看法。这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难题,因为书本教材相对来说,具有滞后性、信息量少,而网络资源则更新快、密度高,有关长城的各种信息更是庞大而纷繁的,利用这个特点来训练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引导学生阐发自己的观点。

  处理信息是本课的重点而信息量大是本课的难点。让学生分散地、自主自由地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方法,用网络拓展视野,代替教师的部分教学行为教学效率是解决难点的一个方法,用论坛来打破以往教学一对一交流提高学生效率是另一个办法,

  为了持续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对长城的持久兴趣、上网学习的热情也是本课的重点。所以在bbs论坛中,引入竞争机制,“比一比,论坛上谁的研究成果多,谁的研究深入。”让学生的学习行为持续到课后。

  二、学对象分析

  学生特点:初二的学生,脑海中已经有了对长城的大体的印象,也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但肯定不够深入,尤其对“长城文化”还不够怎么理解。在电脑运用方面,我们的学生还不能够熟练上网熟练查找资料,不会运用bbs论坛,打字还不够熟练,还跟不上学习和交流的要求。在能力上,逻辑判断力还有待加强,分析和综合资料时,容易以偏盖全。相应的对策是,用研究性学习主导学生自由学习的方向。能力方面,利用学习伙伴合作的方式,让大家参与讨论,在群体讨论中增长个体的判断、分析和综合能力。

  一、教学目标设计

  认知目标:了解长城的构造,

  了解长城的悠久历史,

  了解长城的军事价值,

  了解有关长城的文学作品。

  (人们对长城的研究一直在深入,长城的有关资料种类繁多,数不胜数。因此教师不能把某些知识作为一堂课的重点。而只需学生在了解的同时,形成自己有关长城的某一方面的观点。另外,认知目标不是学习的唯一目的,而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的载体。在信息时代,比记忆更重要的是,知道到哪里去寻找需要的知识内容。)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上网查找资料的能力,运用网络为学习服务的能力,在纷繁的资料前有选择的处理信息,加工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长城的持久兴趣,初步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不唯书,浅层次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热情。“比一比,论坛上谁的研究成果多,谁的研究深入”,初次利用网络学习,学生学习兴趣很大,再加上比一比的小竞赛,学生的挑战意识就被激发出来了。

  3、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在课堂上进行研究性学习对于初二学生来说,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因此,集思广益,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大家参与讨论,在群体讨论中增长个体的判断、分析和综合能力。

  三、教学媒体设计

  教学媒体有以下几类:

  1、信息来源:(主要指文字材料)长城网站、新浪、搜狐、雅虎、亿唐等各大网站的长城专题及教师自行设计并制作的长城网页是学习资源的主要来源,供学生查找资料用。

  2、交流区:自行设计网页上的bbs论坛

  提供学生反馈信息,自由发表言论、自由讨论甚至课后进行继续研讨的空间。

  形象学习材料:长城位置示意图、长城示意图等图片

  让学生更多了解长城,可以由学生下载并展示。

  3、监控交流系统:华夏2000多媒体教学网系统,用于教师集中教学和学生个别演示时,在学生查找资料时也可以进行随时监控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由网络、多媒体贯穿始终,从学习资料的来源到学生活动的交流到学习过程的监控还包括激励机制的运用都有现代教育技术的参与。开放、棉队全体、及时反馈是网络等多媒体的'特点,这里它们的作用不可替代,效果理想。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导入:曾有宇航员说,从月球俯瞰地表,惟有两处建筑遥遥可见,其中之一就是我们中国的万里长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为本堂课的学习打下情感和价值取向方面的铺垫。同时,揭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研究长城文化的兴趣。

  新授1、通过预习,同学们对长城一定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谈谈你了解到的长城?2、小结3、建议大家系统地、深入地研究长城文化。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

  (1)历史顾问组:建造万里长城的功绩究竟归谁?从自然力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简述长城的破坏情况,提出几点可行的保护措施。

  (2)建筑顾问组:长城由哪几大部分组成?各部分作用是什么?结合资料,发挥想象,简述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建造长城的。

  (3)军事顾问组:在战争中长城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在现代社会,长城还有军事价值吗?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分析。

  (4)文学顾问组:孟姜女哭长城哭诉的究竟是什么?从众多长城诗词中摘录几句你认为精彩的,发于长城论坛上并说一说精彩在何处。然后把它背下来。

  4、各人选择研究专题、从专题网站上搜集资料、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在bbs上发表。其他同学可以跟帖。也可通过bbs、netmeeting与老师、同学展开讨论。

  5、小结6、选择自己喜欢的长城景点,做一回小导游。

  (1)进入专题网页浏览长城部分景点的图片和简要文字说明。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景点进行导游词的创作。(口头练习)

  (3)交流。

  7、设计宣传、保护长城的一句标语。对教材课文简单的把握,然后谈一谈自己几点简单的感受,可以使学生对“长城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3部分是教学重点。网络教学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学生可以有选择性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进行研究,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丰富、信息量大的特点,使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整理、分析、综合,并形成自己的认识,从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协调发展。在学生查找资料的同时,教师可用TOP2000查看每位学生正在做的事,便于随时监控。

  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个别同学也可以进行方法上的指导。网上论坛可以让学生及时反馈,并面对全体学生,除了教师可进行评价外,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网上论坛还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如论坛上的言论在下课后,还保存在里面,可供师生随时调用。通过上网浏览,学生对长城的肯定有了较深层次的了解,在某一个方面也有了自己的一点认识,教师因势利导,提供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把美丽的长城景点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自我评价(见附表)

  课后作业:

  (1)出一期以“长城”为刊名的手抄报或电脑小报,自己进行设计、编辑。(2)搜集关于长城的美术作品、文学作品,举办一个小型展览。为培养学生稳定的求知心,教师不应只设定在课堂上完成的目标,还要“追踪”学生的课后动态,让学生对长城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下去。

  附自我评价表:

  评价内容评价等级

  优良合格不合格

  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1、你对长城有深层次的了解吗?

  2、通过研究,关于长城文化你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了吗?

  3、你的导游词语言流畅,结构清楚,有一定文采吗?

  4、你设计的宣传、保护长城的标语简洁有创意吗?

  学习能力的提高

  1、你能熟练运用网络技术吗?

  2、为研究问题,你是否查阅、分析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

  3、你能够在论坛中与同伴进行讨论吗?

  感情投入

  1、你能全身心投入这堂课了吗?全身心一般没有

  课后目标你有课后继续研究的内容和初步设想吗?有没有

  《长城》教学设计 篇6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这是什么建筑?你了解关于长城的哪些知识?

  总结:长城居“世界八大奇迹”之首,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千百年来,雄伟而壮丽的长城,吸引着无数历史学者、考古专家、文人墨客以及中外游客。他们千里迢迢、历尽奔波来瞻仰它的容貌,探索它的奥秘,盛赞它的伟大。

  我国研究长城的专家罗哲文以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描述了这一举世闻名的历史遗迹。我们一起来学习罗哲文的对联——《长城赞》。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对联,想一想:从对联的结构上看,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读

  3、汇报

  (1)指名回答并举例说明。

  (2)总结:上下联字数相等、句式相同、有很多相对的词语,这都是对联的特点。

  (3)合作读

  【过渡】对联这种特殊的形式,让我们读起来很有韵味。然而这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内涵丰富,意义深远。

  三、精读课文

  (一)上联

  1、默读上联,从中你明白了什么?你是从哪知道的?边读边写一写。

  2、汇报

  (1)第一句

  a、引导:修筑长城经历了哪些年代?【适时板书:两千年】(出示小资料)

  b、这么长的时间,作者没有泛泛地去写,而是用了几个字巧妙地连接起来,是哪几个字?画一画。(出示重点字变色的句子)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受到历史悠久?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第二句

  a、你明白了什么?【适时板书:费尽移山心力】

  b、想象一下修筑长城时会遇到什么困难?

  c、(出示句子)“数不清将帅吏卒,黎庶百工,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与“数不清将帅吏卒,黎庶百工,用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哪句效果更好?为什么?

  d、齐读这句话

  【过渡】修筑长城,一砖一瓦,一土一石都费尽人民的心血,数不清多少人为此献出了自己毕生的力量,然而当年的艰辛,创造了伟大的奇迹,我们引以为豪!

  (3)第三句

  a、(出示长城图片)看了如今的长城你想说什么?

  b、雄伟的长城是中华民族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齐读第3句话。

  3、我们学习了上联,作者从时间方面介绍了长城,了解了无数劳动人民,费尽毕生心血修筑了长城。让我们带着自豪,带着对劳动人民的敬佩,齐读上联。

  (二)下联

  1、自由读下联,思考:作者写了长城的`哪些特点?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2、汇报

  (1)长城经历了哪些地方?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什么?【适时板书:十万里】

  (2)“望不断长龙烽垛,雄关隘口,犹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出示图片)理解“长龙烽垛、雄关隘口”

  (3)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升华

  1、每次读起这幅长联,我们心中都会涌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罗哲文独具匠心的用对联的形式抒发对长城的赞美之情。此时此刻,学了课文,你一定也有很多话要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对长城的赞美之情写下来。(出示图片)

  2、配乐齐读对联

  3、齐读板书,加横批。

  四、作业

  同学们,抚今追昔,有许多文人墨客喜欢用对联的形式来赞颂祖国的名胜古迹,请搜集相关的对联。

  《长城》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技能目标:

  (1)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2)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据38年前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项就是我们中国的万里长城,。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板书课题)

  (运用名人名言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观察彩图,了解图意。(出示挂图)

  (1)老师这里有两幅有关于长城的图画,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

  第一幅图的观察点在哪里呢?(在长城外或太空等)

  第二幅图又是在哪里观察的呢?(在长城上)

  (2)看第一幅图时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什么特点?(长、大、弯)再看第二幅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高大、坚固)。——(可以适当地引入远景图和近景图的概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刚才两幅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第一幅图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图与第二自然段相对应)

  2、分组讨论: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为什么没有和它相对应的.图片?(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四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

  三、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1、第三次看远景图。

  (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像一条长龙)用什么方法来描写长城?(比喻)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你觉得恰当吗?(长、大、弯)

  (2)那长城究竟有多长呢?你从哪句话知道的?

  (3)一万三千里到底是多长,老师给你们做个算术题来体会一下吧。(如果一个人平均每小时步行5公里,他日夜不停地走,要多少天才能走完长城呢?)

  (4)多么雄伟的长城啊,我们一齐朗读第一自然段。

  2、第三次看近景图。

  现在我们来到长城脚下,站在长城上近看长城,又会看到什么情景呢?

  (1)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想想近看长城,长城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2)在这一段中,你还知道哪些内容?(学生边说教师边指导看图)

  (3)请你试着画一画“垛子”。(教师选择画得好的学生的贴在黑板上)

  (4)你知道城墙各部分的作用吗?(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子传递信息的)

  (5)你觉得这种设计怎么样?(用一个词来概括)

  3、感情入文,学习第三自然段。

  (1)假如你登上了长城,面对这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触摸着巨大的条石,脚踩着平整的方砖,领略那巧妙的设计时,你会想起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为什么说"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凝结"(提示:"凝结"是句中的重点词语。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是因为:①条石多,多到"数不清";②条石重,每块"有两三千斤重";③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④山势"陡峭"。"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再读第三自然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齐读第四自然段,感受民族的骄傲。

  (1)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在世界上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呢?让我们一起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作者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看吧。

  (3)带着自豪的情感再次齐读最后一段。

  四、小结全文。

  (1)如今,长城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世界各国人士到中国都把长城作为参观的重要项目,我们来看一下几位国际名人是怎样评价长城的。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美国前总统里根)

  (2)你也能用一两句话评价长城吗?

  五、拓展延伸、开拓思维。

  同学们,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世界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知识,搜集相关资料,以《中国人的骄傲——万里长城》为题写一篇文章,介绍我们的长城。

  《长城》教学设计 篇8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长城,理解长城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生齐读课题)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自由发表后教师归纳小结)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3)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4)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8、“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9、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0、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4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运河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习导入

  1、写生字词。

  2、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导朗读。

  4、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5、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6、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7、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8、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总结。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3、4题。

  板书:

  1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奇迹 (像巨龙)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古代劳动人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民的创造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长城》教学设计 篇9

  【情景说明】

  《长城》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十七课的内容,这篇课文的后两篇课文分别是《颐和园》、《秦兵马佣》,这三篇课文共同反映一个主题:中国的“世界遗产”。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城,感受其宏伟气魄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这篇课文的主要目标:通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认识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兼顾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之达到和谐统一。根据这一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自读自悟教学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想、去议、去说,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XX年,我国航空飞天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而我们认识了一位英雄,他是谁?你们知道么?那你们知道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是什么么?对,是长城!

  二、整体感知,心生赞叹

  1、长城雄伟壮观、高大坚固,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世界八大奇观之一。今天,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长城之风光。

  板书:

  长城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认真观长城形,仔细听配乐诵。

  播放多媒体课件:长城概貌及近景图,并配有课文朗诵。

  2、同学们,看完画面后,你们想说点什么?请谈谈自己独特的感受。

  3、大家说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现在一定很想知道有关长城的情况,那么就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课前布置过的)。

  (生可以交流长城的地理位置、长城的自然风光、长城的历史价值、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传说,还可以是自己亲临长城的切身体验。)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请同学们读课文,看看从文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指名说。

  学生可能会交流到长城很长、长城高大坚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等等。

  2、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想一想你从哪儿体会到长城气魄雄伟?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学生小组学习,自读自悟。

  5、讨论交流:

  ⑴ 交流一:

  从“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体会到长城气魄雄伟。

  ① 明确观察点:

  这是在哪里看长城?

  (远看长城)

  你从哪看出来的?

  ② 请同学们再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

  (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第一幅远看长城图。

  (借助图理解词语,从而体会到长城的特点。)

  ③ 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

  (打比方、列数字)

  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例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④ 指导朗读:

  请同学们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指名读、男生读、齐读,给予学生鼓励。)

  ⑤ 指名试背课文第一自然段。

  ⑴ 交流二:

  从“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上有方形的和,供了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体会到长城气魄雄伟。

  ① 明确观察点:

  这是在哪里看长城?

  (近看长城)

  你从哪儿知道的?

  ②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高大坚固)

  ③ 长城的结构(设计)到底如何?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参考书上第二幅图,试着用简笔画画出长城的结构图。

  指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

  (了望口、射口、齿形墙总称“垛口”。)

  ④ 学生指着黑板上的简笔画介绍长城的设计。

  (垛子、了望口、射口、城台。)

  说说当时秦始皇的军队是怎样利用垛子、了望口、射口、城台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的?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和生活想像展开。)

  小结:

  可见长城的设计十分巧妙,特别在军事防御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你觉得古代劳动人民怎么样?

  (聪明、聪慧等)

  ⑤ 指导朗读。

  ⑥ 老师找个同学当小导游,边看长城近景录象边给大家介绍。

  (课件播放长城近景录象,指名当导游介绍长城。为背诵第二自然段做准备。)

  ⑦ 听了他的讲述,我们对长城有了更深的了解。你们能背下来么?指名试背诵第2自然段。

  6、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

  ⑴ 作者想到了什么?

  ⑵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知道朗读。)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同学们算算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你从这体会到了什么?

  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

  (学生展开想像)

  可见为了修筑长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啊!

  ⑶ 指导朗读:

  你能读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

  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课件出示: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从“才”你体会到了什么?再读这一句话。

  ⑷ 教师小结:

  在崇山峻岭之间修筑长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古代劳动人民巧妙设计长城,不正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吗?

  ⑸ 假如这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

  ⑹ 正式这雄伟的长城,正是这伟大的劳动人民,让作者激动、感慨。让我们再次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创设情景,感情升华

  1、再次朗读全文。

  2、长城,我们的骄傲!骄傲的不仅是你的气魄雄伟,更是你所体现的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此时此刻,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

  (学生自由谈话)

  3、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年会迎接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朋友来,他们一定也会参观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会怎样把长城介绍给这些外国朋友呢?请你写一篇长城的导游词。

  【教学反思】

  在教学《长城》这篇课文时,考虑到学生对长城的'认识并不全面,仅*课文中两幅插图和课文描述,学生不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对此,我在布置学生搜集资料的同时,也整理了大量的有关长城的图片、视频资料并制作成课件,结合对课文的学习逐步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

  开课伊始,我首先创设“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的情境,引出学习内容。然后把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的情感随着画面的变化起伏而推进、延续,与此产生共鸣,充分调动起学生与文本交流的兴趣。

  我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围绕“从哪儿体会到长城气魄雄伟?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学习。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依次学习了课文的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远看长城气魄雄伟,初读了解了长城“长”的特点,然后结合文中的插图,学生不仅理解了“蜿蜒盘旋”这个词语的意思,还发现了长城“曲折”的特点。通过个人读、男生读、齐读等形式读出了长城的雄伟气势。在教学第二自然段“长城的结构和作用”时,让学生通过读了解到长城“高大坚固”特点。然后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参考书上第二幅图,试着用简笔画画出长城的结构图。并想像当时秦始皇的军队是怎样利用垛子、了望口、射口、城台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的?从而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长城的设计巧妙,特别在军事防御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初步领略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第三自然段为了让学生从内心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通过与现实生活的比照和朗读去感悟,提升学生的情感,创设情景“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让学生由衷认识到“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抓最后一个自然段,提炼两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这种处理教材的方法是否可行,还有待思考。不过,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兴趣浓厚,朗读充分,感情充沛,特别在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中学生发自内心对长城的赞叹和歌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随着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大量平时难以收集的资料,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但同时教师也要巧用资源,让自己的课堂回归到一种自然朴实,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惠。

  【专家点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使之达到和谐统一。我们的教学,经常是重视了知识的传授,忽视情感培养,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忽略人文性。《长城》这一案例,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抓最后一个自然段,提炼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当好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提升学生的情感认识,珍惜并保护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特别是教师巧妙利用插图,理解词语和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修筑长城的年代,认识到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长城》教学设计 篇10

  一、导入

  1、这节课老师仍然给大家带一首好听的歌,一起来欣赏一下(歌曲:长城长)

  2、能告诉老师这是一首歌颂什么的歌儿吗?(长城)

  3、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组关于长城的图片呢!(板贴)看后你想到了什么?

  生:……

  4.是啊,中华大地上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巨龙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和悠久历史的见证,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同学们,你可知道是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啊!关于长城背后的故事和知识实在是太多了,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亲近长城--(板书)

  二.组内交流

  1.请你迅速的打开书,告诉老师这是一节什么课?综合学习活动--(板书)

  2.提出要求:本节综合学习活动主要是提高大家搜集、整理、运用材料的能力.

  3.老师知道你们搜集到了很多关于长城的资料,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对你们所查找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将一类的资料汇总到一起,对于重复的资料进行删改,不足的可以互相补充,汇报时也以小组为单位可以以任意一种方式,书中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路.

  三.汇报(点评并总结)

  1.关于修建长城的历史性资料,旅游名胜-八达岭长城(学生间不同材料互相补充)

  2.关于修建长城时的民间故事.(师生共同参与点评)

  3.小结: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们对长城有了更多的了解,你们所讲的这些故事中最有名的就是孟姜女哭长城,被人千古传唱,这些故事只是当时流传于民间的传说,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无尽的灾难.但是在修建长城的过程中也不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还记得我们学习了两首边塞诗<出塞>和<凉州词>吗?就是当时战争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能不能背给老师听一听?(学生齐背)

  4.一小组为大家齐背<清平乐.六盘山>

  5.这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行至六盘山时毛主席做的诗词,最后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是说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也就意味着没有胜利.

  6.在写出征的战士与家人离别的情景除了这些古诗词还有一首歌也写出了离别者的伤感,知道是哪首歌吗?<送别>生唱.这首歌是著名词作者李叔同填的词,正因为它道出了离者的伤痛,曲调舒缓凄凉,才被人传唱了近乎一个世纪.

  7.其这材料的汇报:关于长城的近期新闻进而宣传环保知识.

  三.长城知识问答

  听了你们的介绍,我想每个中国人都会自觉加入保护长城的志愿者的行列中的!由于时间关系,其它的资料我们课下可以再继续交流.老师知道你们搜集了大量的材料,了解了许多长城的知识,那么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长城的问题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

  a、万里长城万里长,万里长城到底有多长?

  b、长城的东西起点分别在哪儿?

  c、长城是哪个朝代最先开始修建的?

  d、起初统治者修长城是为何用意?

  e、 长城是一种特殊的防御工程,历史上很多朝代都修筑过长城,下面没有修过长城的是哪个朝代?(A.汉朝 B.北周 C.明朝 D.清朝)

  f、美国阿波罗2号宇宙飞船宇航员登月球时在月球上可以看见地球的两项工程,一项是我们的万里长城,另一项,你知道吗?

  g、万里长城在古代主要是起防御作用,现在它的价值还体现在军事方面吗?

  h、万城长城已被列入八大奇迹之一,这八大奇迹中其它几大奇迹分别是什么?(也可以做为课后搜集内容)

  四.总结

  1.在今天的.综合学习活动中,你们都能够积极搜集大量资料,并能合理分类整理,有选择性地向大家介绍,小组合作意识也很强.老师看到了你们的进步.

  2.孩子们.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它蕴含着统治者的心机和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长城如果会说话,它一定会讲述其万世沧桑,千载沉浮.宇航员登临月球时可望见地球上最壮观的人造工程就是我们中国人建造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身为一个中国人你最想说什么呢?

  3.生……

  4.老师听到了你们的心声,也仿佛听到了中华民族郁积了几千年的心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最让我们在这雄壮的国歌声中结束这节课吧!(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长城》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对照插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字。

  教学难点,重点

  1.指导看图。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一样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资料,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录音机。

  2.长城远景和近景的彩色幻灯片。

  教学方法:

  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了解图意。

  1、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D?D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我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能够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状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2、观察彩图。(打出幻灯片)

  (1)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一样?(上方一幅是远景,下方一幅是近景。)

  (2)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崇山峻岭之间)

  (3)从画面上能够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长和高大)

  (4)作者为什麽要选取远,近两个观察点?(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一样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自学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各节分别讲拉什麽资料

  三.图文结合,说一说。

  1、说说生字新词。

  崇(chong)山峻(jun)岭拍摄(she)嘉(jia)峪(yu)关扶(fu)智慧(hui)气魄(po)

  2、理解字词。

  (1)教师讲解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

  (2)看图理解

  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条石:长方形的石块。

  方砖:正方形的砖块。

  垛口:指墙外侧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种掩蔽物。

  了望口:指用来了望的口子。了望:从高处监视敌人。

  射口:射击用的口子。

  城台:城墙上一整块平坦的方形建筑,是屯兵的堡垒。

  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能够进行联系,互相支援。

  3、说说课文各节的资料。(第一节讲长城的长;第二节讲长城的高大坚固;第三节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第四节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4、说说怎样给各节编一小标题。

  (启发学生以课文资料为线索定出小标题:

  (1)一条“龙”

  (2)“高大坚固”;

  (3)结晶;

  (4)奇迹。或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逐段学习。

  1、观察远景图。(打出幻灯。)

  (1)。远景怎样?(像一条龙)

  (2)。课文怎样写长城的(位置、宇航员所拍照片)

  (3)。蜿蜒盘旋和长龙有什麽内在联系(前者为静,后者为动,以动喻静)

  (4)。长字突出怎样的特点

  2、看近景图学第二节

  (1)读后思考。

  课文中的哪句话表现拉作者的观察点(来到长城脚下)

  (2)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长城的那些建筑?(六分别写作者来到长城脚下;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外侧的垛子;城台)

  (3)图文对照,指出图上垛子、射口、了望口、和城台的样貌,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4)小节这一节近看长城,先整体后部分,构造科学,利于防守。

  3、综合两图第三节。

  (1)人民为什麽会想起古代修长城的.劳动人民?(围绕站、踏、扶、自然)

  (2)从那里能够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条石多重)

  (3)为什麽说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4)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我的智慧完成的。

  4、读第四段。

  (1)长城为什麽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从长城的长和大想象到建筑的困难,表现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表达拉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赞美)

  二、总结全文。

  1.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2.总结谈话: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板书设计:

  长城

  远景

  观察长城

  近景

  血汗

  联想人民

  智慧

  雄伟

  赞美工程奇迹

  《长城》教学设计 篇12

  教材依据:

  设计思想:

  《长城》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如何让语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上网搜集长城相关图片资料,教师准备长城的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0xx年,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而我们认识了一位英雄,他是谁?你们知道吗?那你们知道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是什么?对,是长城!今天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长城》。

  二:整体感知,心生赞叹

  请同学们看录象(播放长城配乐范读的录象),边听边看边想长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三、朗读课文,体会特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长城的长?(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2、什么是蜿蜒盘旋?请同学们感情朗读第一句,看看你还能体会出什么?(长城的雄伟气势)

  3、指导朗读

  4、渗透写作方法: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例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5、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远处)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大坚固)

  2、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建筑材料、垛子、方砖)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朗读。

  3、长城为什么要修筑得这样高大坚固呢?(意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长城是古时候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城墙)

  4、既然是作为防御的城墙,长城除了建的高大坚固,还有什么特点么?(设计有方,设施齐全,在长城上有了望口和射口,垛口,城台,城墙还很宽,便于奔跑)

  5、在这段描写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6、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近处)

  教师小结:作者按照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长城,并详细说明了长城的特点和用途。

  7、播放长城近景录象,指名当导游的同学介绍长城。

  8、听了他的讲述,大家对长城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

  2、作者想到了什么?

  3、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点名朗读)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此时此刻,作者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段。

  2、为什么说长城是个伟大的奇迹,你理解了么?(学生发表见解)

  四、品味长城,升华情感:

  长城是那样气势雄伟;长城是那样高大坚固;长城是那样绵延千里:长城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力量。所以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现在我们共同唱起国歌来结束本文吧!

  五、板书设计:

  长城

  远看:气势雄伟长龙一万三千多里

  观察

  近看:高大坚固垛口了望口射口城台

  触景:长险多重难

  联想

  生情;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赞美:伟大的奇迹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文章,四年级的训练重点是读文章想画面,所以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忽略这方面的训练。而这节课欠缺的环节就是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同时,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画面。而把指导有感情朗读,和训练学生读写结合的设计“你还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应该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让学生能把抽象的文本在脑中形成具体的表象。教师借用资料激情导入,让学生对长城有一定认识,在此基础上研讨课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课文内容生成解说词,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把握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同时又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材料的能力。对照插图读文,让学生对长城的外貌有一个整体印象,并通过抓住"蜿蜒盘旋","像一条长龙"等词语初步从读中悟情。同时也初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只要教师放权学生,并给予适当指导,学生完全有这个能力的。这部分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抓住细节认识事物的特点。同时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所观察到的具体内容的方法。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观察能力,而且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小组合作、探究,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再用语言激情去感染,带动学生,学生在文本中感悟激情。最后让学生齐唱国歌,这样学生在歌声中很自然的就感受到长城的伟大,同时也激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热爱的情感,情感得到升华。]

  《长城》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北师大版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二遗迹《长城赞》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我上课的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这个班的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很多学生的语文基础非常不错而思维灵活、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课堂上总会出现一些精妙的回答。

  【教学内容分析】

  《长城赞》是一幅长对对联,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民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分析】

  1、指导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和如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等重点句子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有哪些同学去过长城?谁能把自己亲眼见到的长城给大家描绘出来?并说说你在游长城时有什么感受。

  好,万里长城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那么,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的学习,再次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

  (二)检查预习。

  (三)出示放大的长城彩图或放映幻灯片,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边看边听,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交流研讨:对联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长城的?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共享。

  指名读课文

  1、放映长城的.图片,播放歌曲《长城颂》让学生形象感知长城的气势雄伟。

  2、精读品味,语言赏析

  鼓励学生充分自读,理解大意,了解对联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体味对中华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豪情,注重有感情地朗读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激发。

  (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观察画面时产生的视觉形象与语言文字相结合,准确描述事物特点的)

  (四)作业。

  1、复习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从中了解了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样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表达自己的感受的。

  (二)指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描述长城的?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默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粗字的意思。

  3、齐读,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提示:因为:①长城是那样气势雄伟;②长城是那样高大坚固;③长城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力量。所以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五)齐读课文(六)指导背诵。

  (背诵方法提示:两个自然段共四句话,按句子背诵,第1句话背熟后,再背第2句,依次背第3句、第4句,然后再串连背诵,边读边思考边记忆。)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课堂练习】

  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作业安排】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学生课本。

  2、多媒体课件。

【《长城》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关于长城教学设计10-11

长城教学设计15篇06-13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02-06

《长城》教学设计14篇03-17

长城教学设计(15篇)06-27

《长城》教学设计15篇07-24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精品09-10

长城的教学反思10-04

《长城》教学反思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