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07 04:00:3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风筝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风筝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细节描写体会刘老师开朗、乐观、风趣、坚强的良好品质。

  3.感受刘老师 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同学们,我们先来观赏一段舞蹈吧!(欣赏《千手观音》。)

  觉得这个舞蹈怎么样?(交流)

  同学们,他们都是既聋又哑的残疾人,很多人看了这个节目后不由自主的都伸出了大拇指。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很多残疾人,面对自己的体残表现得非常自卑,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一蹶不正。但,有些残疾人,他们却以顽强的毅力及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成为了生活的强者。

  一、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位身残志坚的残疾老师。尽管和刘老师分别近30年了,但刘老师那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始终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中。

  2.作者在回忆刘老师时写了这样一段独白让我们一起读读作者心中的真情告白——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3.刘老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作者在分别近30年后还对刘老师记忆犹新?这节课,我们就跟随着作者苏叔阳先生一起去认识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那——理想的风筝。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本文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形象。下面就请同学们将课文打开,自己把课文快速浏览一遍。画出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概括一下,课文中具体描写了刘老师的哪些事情?(听清楚要求了吗?开始。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脚放平,身坐正,一拳、一尺和一寸。)

  三、反馈

  1.完成的同学坐正,用你端正的坐姿来告诉老师,你已经完成了。

  2.黑板上有三组词语,先自己读一读,这几组词语分别让你联想到了课文中刘老师的哪件事?

  3.谁来读一读第一组词语:

  女娲造人 捏泥人 甩泥巴 丢了腿

  4.(正音)还有谁想读?(指名)

  5.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谈丢腿)

  6.谁来读一读第二组词语:

  旋转跳跃 撑 离 急速一转

  7.(正音,)还有谁想读?(指名)

  8.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写板书)

  8.谁来读一读第三组词语:

  撒脱 蹦跳 气喘吁吁 得意洋洋

  10.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放风筝)

  11.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些词语。读着这些词,你的脑海中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

  12.交流。

  四、深度感悟

  谈丢腿

  1.想见见刘老师吗?

  出示图片,同学们,这就是刘老师,谁能结合课文为我们介绍一下刘老师的样子。(慈祥、忠厚、身体残缺)

  2.课文中是如何描写的呢?谁来为我们读读课文中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

  3.同学们,刘老师的这条腿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还记得刘老师讲女娲造人时说的那个故事吗?谁来读一读?

  4.指名读。

  5.刘老师在讲这个故事时的神情怎样?(笑着)

  6.带着刘老师的神情,谁再讲讲读读这个故事?(指名读)

  7.这是文章中第一次出现笑,从刘老师的笑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乐观、开朗,对未来充满希望,)

  8.说得真好!老师奖励你,将你说的词写在黑板上“谈丢腿”的后面对应得地方好吗?

  9.带着刘老师的乐观、开朗的神情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齐读)

  10.听了刘老师讲的故事,同学们有哪些反应?谁来读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

  11.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孩子们怎样的情感?

  12.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14.同学们的情感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请你仔细体会体会,完成下面的填空。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

  (笑:故事讲的有趣、好笑,刘老师很风趣酸涩:同情刘老师的遭遇尊敬:被刘老师的乐观、开朗的精神打动。泛:慢慢地)

  15.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地描写。你能将同学们此时的情感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16.指名读。(我听出了你对刘老师的尊敬,我感受到你心中的那一丝酸涩。)

  17.身残、志坚,刘老师以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作者永远都不会忘记刘老师那灿烂的笑容。

  让我们再来读读作者对刘老师的真情告白—— “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写板书

  1.对于一个身体残疾的老师来说,上课写板书是多么的'不易呀!用心读读课文的第5节(出示),划出刘老师写板书的句子,圈出刘老师写板书是做的动作,将这些动词连起来体会体会,你有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交流)

  2.谁来读读描写刘老师写板书的句子。(指名)

  3.为了完成一次板书,刘老师要做出一连串的动作。你发现了吗?

  4.同学们,动词要连起来看,从这一连串的动词背后,你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坚强、敬业)

  5.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这一次次的旋转就是动人心弦的细节描写!谁来读一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再来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我们一起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辈子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那一次次的旋转已经成为作者心中最美的舞蹈,让我们共同来记住这美丽的舞蹈吧!学生齐读

  6.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孩子的心,引起孩子们一阵阵激动的心跳,孩子们的心为什么会激动?(感谢、担心、敬意)

  7.刘老师就是这样,以残疾的躯体、顽强的毅力,辛勤执教,多么叫人心动,多么叫人心跳,作者怎能忘记刘老师板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怎能忘记刘老师板书时一次次的旋转,让我们再来读读作者对刘老师那心灵的告白——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8.刘老师那乐观、开朗、风趣、坚强、敬业的高贵品质仿佛是一只只理想的风筝飞进了作者心灵的天空。作者毕业后选择当一名老师并且是一名历史老师,就是因为对刘老师的热爱。

  9.像刘老师一样有着坚强品质的残疾人还有很多,此时此刻能回忆起他们的名字吗?

  10.其实,作者苏叔阳自己就是一个生活的强者,1994年4月,作者做了肾癌手术,切除了左肾;20xx年10月,又做了肺癌手术,切除了一叶左肺。但是他仍然坚强而乐观地生活着,写作着。这都是因为受到了刘老师那坚强不屈的伟大灵魂的影响。

  他在6卷本《苏叔阳文选》的总序中说(齐读):“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摘自《苏叔阳文选》

  11.30年,能让一个年幼的少年从懵懂走向成熟,30年,同样可以让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年人失去年轮的光华,漫长的30年呀,每到春天,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思念起他的刘老师。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同样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映像,下节课龚老师会带着大家继续品味。

  12.同学们,最后老师想送同学们一些名言,希望你们能从中感悟些什么!

  13.同学们,生活中虽然有太多太多意料不到的磨难、挫折,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永远爱生活的年轻的心,只要我们顽强地面对生活,微笑着不断追求,蓝蓝的天空一样属于你,灿烂的明天一定属于你。

  14.课后,认真去读一读课文,联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用“理想的风筝”做题目?

风筝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准备:

  1、学生事先准备好要送给好朋友的礼物。

  2、老师准备课件、小熊头饰、词语卡片、纸船、风筝。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0课,纸船和风筝。谁能读一下课题。(提示筝读轻声)

  2、同学们,纸船在小溪里漂流,风筝在空中飘荡,他们两之间啊,发生了一个很美的故事,你们想听吗?请同学们竖起你的耳朵,听老师讲给你们听吧。(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3、这个故事美吗?你们喜欢吗?那就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吧,别着急,读课文,老师有要求:(出示要求)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生自由读课文

  2、同学们读的真认真,这些读书要求大家做到了吗,好,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

  3、出示带有注音的生字词。大家看,这些生字宝宝离开句子妈妈,和他的词语朋友来和我们见面了,谁认识他们。(指名读,领读)

  4、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去掉拼音还认得他们吗?

  5、出示生字。加大难度,只剩下生字了,谁还会读。

  6、同学们看,这三个生字穿上了红衣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抓、吵、受都是翘舌音,跟老师读,指名读,齐读)

  7、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认识了这么多生字,下面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识字的好办法,等会推荐给大家。

  8、下面请同桌互相抽读卡片,读错了,一定纠正过来,并多读几遍。

  9、做游戏。(老师随机抽卡片,学生读,并找出自己的卡片举起来)

  10、指导书写

  同学们,生字我们都认识,有两个生字宝宝说,他俩很特殊,你发现了吗?(生说发现,说道都是动作时,做动作),最后指导书写抓。

  三、读句子,再读课文

  1、同学们,生字宝宝和我们做了这么久游戏,累了。他们又回到了句子妈妈的怀抱,你还认得他们吗?句子能读好吗?练习读一读吧。

  2、指名读,齐读。(主要评价读的通顺,字音读得准)

  3、句子读的这么通顺,老师相信大家课文一定会读的更棒,同桌你读一段,我读一段,读的认真读,听的仔细听,读的不对的'要及时纠正。

  四、书写幸、福

  1、指导书写福

  2、评价

  教学反思:

  《纸船和风筝》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小熊和松鼠的友谊,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我执教的是本课的第一课时。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认真备课,精心制作教具和课件,试图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情境,让他们学得开心,学得扎实、有效。上完这节课,我感觉预期目标能够顺利完成,教学效果不错,学生也学得轻松自在。这篇课文比较长,饱含感情,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所以我选择采用带着感情读,由感情朗读来加深对课文理解的教法。本节课能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教学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用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组织和推进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教给学生自学方法,把识字教学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手段,为课堂增添不少亮丽的风景,为学生提供美的视觉感受,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识字教学时,我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指导他们怎样学会生字,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小组合作学习,帮助正音,再用考考你的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引导学生会用简单有效的方法记住它。学生学完生字后,我及时安排巩固识字的环节,抓住扎和抓重点指导学生发现提手旁的字跟手的动作有关,并让学生演示这两个动作。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提问的面不够广,这是因为这节课的密度较大,我一直担心上不完,所以不敢多叫几个人回答。其实平时在上课,我不是这样的。其次,课件上草莓的莓的拼音竟然加到了草的头上,我竟然没发现,真是粗心。通过这次讲课,我觉得自己学到了不少。今后,我一定会发扬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力争做一个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

风筝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感情变化。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课程内容之前,老是想邀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幻灯:风筝图片。同时……)记得有一首老歌这样唱道:“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提起风筝,我总会联想起那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其实,我们每个人也像在空中的风筝,无论我们飞得多高多远,总有一根绳牵系着我们,那──就是割不断的亲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风筝有关的在误解与冲突中的亲情故事。(幻灯:课题、作者)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作者介绍

  本文作者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这位著名的作家。(幻灯:鲁迅照片)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这里请注意这“三家”的排列顺序。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在三个领域建树的大小)原名周树人(“周氏三兄弟”: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鲁迅父亲早逝──从小康人家陷入困顿)。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结合《藤野先生》)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20年代陆续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篇》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中篇小说《阿 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幻灯:鲁迅照片,手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四、背景知识介绍

  《风筝》选自散文诗集《野草》(建议阅读《野草》中的.《狗的驳诘》、《颓败线的颤动》、《秋夜》、《希望》、《墓碣文》、《复仇》、《立论》,欣赏《野草》中的名句)。该集收录了鲁迅1924~1926年所作的23篇散文诗(简单介绍“散文诗”的特点),主要是用曲折幽暗的象征手法表达20年代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恰逢农历正月初一,发表后因其对传统的封建的儿童教育思想的强烈抨击,深受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野草题辞: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五、字词教学

  1、“读一读 写一写”(个别读、全班读)

  2、多音字。

  3、词语解释。

  六、整体感知:请大家带着问题,迅速浏览课文

  1、这篇散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

  2、你读了以后有哪些感受?

  明确:

  1、小时侯不许弟弟放风筝、做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的把弟弟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之后,认识到自己当年的行径是对弟弟精神的虐杀,一直过意不去,然而兄弟全然忘却。“我”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2、学生根据阅读感受谈体会。

  七、布置作业

  抄词注音解词、朗读课文尝试发现问题。

风筝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准确地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纸船。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生答。

  师:请同学请认真看老师写这个词。(板书:纸船。)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2、出示媒体资源中风筝的图片。

  师:这个呢?

  生答:风筝。

  师:读得多准确。“筝”和“风”交朋友的时候读轻声;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读一声。(指导“筝”的读音)

  就是这纸船和风筝还有一个美好的故事呢!板书:纸船和风筝。

  二、初读

  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92页,在初读课文前,你想给自己提一点什么要求呢?指名答。

  师:老师也想给你们提点要求,拿出笔,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它们,自由去读吧。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师:瞧,课文中的生字词跑出来排成了一列,快自由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练读。

  2、出示媒体资源中的“读一读”:乐坏了、扎风筝、受不了、抓住、草莓、幸福、吵架。

  师:谁来给大家读读第一行。

  指生读。

  师:“扎风筝”,这个字在这里读zā,像扎风筝、扎小辫,都是这个zā。它也读zhā,这样像针一样刺,叫zhā,比如扎针。

  齐读:“扎风筝”。

  开火车领读第一行。

  师:谁来给大家读读第二行。指名读。

  师:请同学们注意“幸福”的“幸”读后鼻音。跟老师再读一遍。

  齐读:幸福。

  师:同桌之间练一练,一会儿老师请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生同桌练习读、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齐读。

  四、逐段读文,区分飘、漂

  师:词读得这么好,相信你们课文一定读得更好!为了把最好的你展示给大家,再练一练。

  1、1~4自然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随机进行“漂、飘”的教学。

  读2自然段时,板书:漂。

  读4自然段时,板书:飘。

  师:都是piāo,怎么不一样呢?找出文中带“漂”、“飘”的两句话,自己读读,体会体会。生答。

  师:确实,在汉字中有很多这样的字,它们的读音相同,但是偏旁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同学们也注意到了,真好。

  2、从第5自然段开始,开火车分段读文。

  五、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纸船和风筝这课的生字词都认识了,想不想听这个故事?请同学们认真看大屏幕,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播放媒体资源中课文的范读动画。

  师:同学们看完了这个故事,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六、精读课文

  1、学习2~6自然段:友谊的建立

  出示媒体资源中图片:

  师:你们看小熊多开心啊。看到它快乐的样子,你想说什么?

  学生回答。

  指名读第3自然段。

  师:说说吧,小熊为什么乐成这样?

  提示:松鼠折了一只纸船送给小熊,纸船上放着一个松果,松果上还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

  师:这可不是一般的礼物。这纸船是松鼠自己折的;松果是他自己摘的,还是他最爱吃的;纸条上的话是他自己想的。难怪会让小熊乐坏呢!你能把小熊乐坏的样子读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师:看到小熊的风筝,松鼠的心情如何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生读第5自然段。比赛读,要求读出惊喜、快乐的语气。

  2、学习7~11自然段:友谊的维护:

  师:就是这纸船和这风筝,给小熊和松鼠带来多少快乐呀!可是有一天……(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7~10自然段。)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感觉如何?生答难过、失落等。

  师:想象一下松鼠和小熊闹别扭时孤独、伤心的心情,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一部分。

  生自由读。

  师:谁想读一读?指名读。请其他学生评价。

  师:小松鼠,看着这纸船,难道你不想说点什么?生答。

  例:纸船,你跟小熊说:“我再也不和你吵架了!”

  纸船,你快漂到小熊那里,让他和我和好吧!

  师:板书(让我们和好吧!)都来读读这句话吧!生齐读。

  师:他们和好了吗?齐读最后一段。

  生读。

  出示媒体资源中的图片。

  让学生结合图片体会松鼠与小熊和好后兴奋、激动的心情。

  七、感情升华

  师:看得出,同学们为松鼠和小熊的和好,高兴着,感动着。请同学们快速看全文,再次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友谊的变化。

  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会不会遇到跟朋友吵架的时候呢?你会怎么做呢?生答。

  例:我会主动跟他说我们和好吧,我们还是好朋友。

  我会送她一只纸船,跟她和好。

  我会写一张纸条给他。

  师:同学们维护友谊的'办法真多。(师板书:友谊)

  师:松鼠和小熊用纸船和风筝互相祝福,传递友情,让我们也来借助写话卡送出自己的祝福吧。用一两句话写一写送给自己的好朋友。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学生写话。

  师:谁把自己写的祝福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读写给好友的祝福。

  师:老师也想把祝福送给同学们,祝同学们拥有朋友一生幸福。同学们回去以后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跟爸爸妈妈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纸船和风筝》这篇课文,了解了松鼠和小熊的故事,懂得了友谊的珍贵。课文中的这些新朋友大家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

  出示词语:

  山顶山脚小溪风筝纸船

  松果草莓纸条屋顶门口

  幸福快乐愿意漂流飘荡

  1、自由读,同位互读。

  2、开火车读。

  3、任选一个词语说一句话。指名回答。

  4、你还喜欢本课中的哪些词语?生答。

  二、指导书写

  1、观察思考: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课文后要求我们会写的的8个生字,看清楚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想有哪些好办法记住它们,有哪些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学生思考、回答。

  2、指导写字:

  ⑴写正确:

  ①幸:区别“幸”“辛”的字形。“幸”上面是“土”,不是“士”。

  ②抓:右边不要写成“瓜”。

  ③祝、福:左偏旁是“礻”。

  ⑵写美观:

  ①抓:关键是“爪”的书写-第一个平撇要短,第二个竖撇一定要竖起来,第二笔竖要直。

  ②祝、福:示字旁的书写-横撇的撇不要弯,竖要写直。

  3、学生练习,师指导。

  三、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风筝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与实践,使学生学会扎制简单的风筝。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动手制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4、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怕困难、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扎制简单的平板式风筝的方法,学会扎简单的风筝。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善于观察、勇于创新,创作出造型各异的风筝。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风筝骨架、成品风筝。

  四、教学过程

  程序

  内容

  师生活动

  活动意图

  创设情境

  运用古诗《村居》导出“风筝”,播放视频,激趣导出“扎”。

  让学生背诵《村居》,说出“纸鸢”的意思,学生观看视频。教师板题:扎风筝。

  揭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实物展示

  教师展示课前制作的两个风筝(蝌蚪式风筝、六边形风筝)及风筝骨架。

  教师展示风筝的同时,请学生仔细观察,说出扎风筝的`特点:左右对称。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探究

  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利用投影演示。(提线拴制方法。①找到中轴(竖竹条)与上横条的交点;②以交点为中心,向左右两边各量一段相等的距离,穿线。

  ③在中轴与下横条的交点再穿一线。④将风筝平放桌面,提起提线,当上提线所处的平面与风筝面垂直时,下线的长度就定下来了,将三线拴合,打结,风筝制作完成。)

  学生在小组内观察、动手制作、讨论、研究骨架的绑扎方式、拴提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风筝的对称,明确制作过程。

  通过尝试,知道蝌蚪式风筝扎制的步骤及如何保证左右对称,感悟制作技巧。

  迁移创新

  学生基本掌握了扎蝌蚪式风筝的方法后,迁移发散让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别的式样的风筝。

  教师巡视指导,点拨制作技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扎、糊、拴提线、绘。

  增强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意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合作的风筝。

  学生谈创作意图,最后评出扎的优秀的风筝。师生共同总结。

  培养学生审美、评析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

  课后拓展

  播放视频。传承风筝的文化,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下课后,周末里,我们再看谁的风筝飞得最高?试着发现问题,完善制作的风筝,总结放风筝的技巧。

  既检测了学习效果,又调动了实践的积极性。

风筝教学设计6

  【教学资料】

  《纸船和风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

  【教材分析】

  《纸船和风筝》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

  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前六个自然段的资料,体会小熊与小松鼠获得友谊的幸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指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古诗,向往完美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基于对课标和教材的认识,教学本课时,主要以“学生学习策略的有效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并有的放矢地渗透识字方法。同时采用多种形式细读文本,体会小熊与小松鼠获得友谊的幸福,透过阅读体验,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感受“拥有朋友,一生幸福”的人生真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准确认读8个生字,会写“坏、祝、幸、福”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区分同音字“漂”与“飘”的用法。

  2、能抓住重点词语“乐坏了”,体会小熊和小松鼠收到礼物时的喜悦情绪,并积累好词好句。

  3、善于与他人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和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透过感受故事中主角的感情,明白“拥有朋友,一生幸福”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交流积累识记生字的方法,培养识字、写字潜力。

  2、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体会小熊和小松鼠获得友谊的幸福,并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流程】

  一、课前检测,有效识字

  1、同学们,这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搞笑的童话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纸船和风筝。教师板书课题。

  2、出示本课词语,进行课前检测。

  (1)同桌互相词语读。

  (2)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词语。相机正音:“扎”,借助字典及图片,明白多音字可根据它的意思来选取它的读音。

  3、出示长句,引导学生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与节奏就能将长句读好。

  【设计意图:因本课生字词较为简单,上课后,直接检测学生课前预习状况,大大提高了上课的效率,不仅仅增强了课堂的灵活性,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体验成功快乐的同时,还积累了有效的识字、辨音的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逐步具备独立识字的潜力。】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字音读准了、句子也会读了,那我们此刻就再读读课文,这次读不仅仅要读准字音,而且还要将课文读的流利又通顺。让我们坐端正,把书拿起来,自己读自己的!

  2、又读了一遍课文,你哪里读得有进步或又有哪些新的收获

  3、文中的小熊和小松鼠也是一对好朋友呢!(师板画)找找它们的家分别在哪里学生上黑板贴图。

  4、出示文中句子,辨析同音字“漂”和“飘”的不同。并加以运用。

  5、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再练读两句话,学会读文边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透过教师板画,不仅仅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还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从始至终教师都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关注细节,有意识引导学生透过形声字的特点,进行同音字的辨析。让语文知识变得深入浅出,更加适合低段学生的学习和掌握。】

  三、品读领悟,体悟情感

  1、师生一齐合作读读课文。

  2、我想采访一下这只小熊,你收到了一份什么礼物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再读读课文!

  3、四人小组讨论:结合书中的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小熊的表情、动作、试着填一填。小熊收到了纸船,乐得……

  (1)学生交流汇报。

  (2)教师推荐积累关于高兴的四字好词语。

  (3)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得――(引读),这就叫――乐坏了(出示词卡)如果你能将四字词语积累下来,那你的语言就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4)会积累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你还会说这样的词语吗

  (5)“坏”这个字也是我们所要学写的一个生字,指导“坏”字的书写。

  (6)指导朗读,感受“乐坏了”。

  4、那随风飘扬的风筝礼物中又藏着什么秘密呢请这只小松鼠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收到的礼物,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你此时的情绪吗

  5、关注三拼音节“抓”,运用归类识字的方法帮忙学生认识“抓”字,并积累更多的带有提手旁的生字。

  6、拓展延伸:联系文中的第二幅插图,试着填一填。

  当___时候,小松鼠觉得个性幸福。

  当___时候,我觉得个性幸福。

  【设计意图: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尊重他们的独特感悟,让学生在自主读书中融入情境,去体会语言的神奇、资料的多彩和内韵的深长。在与文本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展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潜力。】

  四、规范书写、学写生字

  1、小熊把祝福扎到风筝上,松鼠把快乐折进纸船里,,纸船和风筝给小熊和小松鼠带来了幸福,出示:祝、幸、福。这三个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写的字。

  2、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范写:“祝、福”。学生在写字纸上自己写一遍。

风筝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借助插图、语言环境及形声字的规律自主识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友好—吵架—和好的过程,体会他们之间真挚的情谊。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小朋友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纸船、风筝)那我们几天的故事就和这两样东西有关(课件出示课题:纸船和风筝)谁会读?(指导读出“筝”字的轻声)

  你读得很清楚,而且把风筝的筝读成了轻声,真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课题)

  读得真好,一会在课文里这个字也要读轻声。那纸船和风筝究竟会给我们带来怎么样的一个故事呢?现在打开书92面,请你首先自由的读一读这篇课文,不会读的字可以请教下面的大枫叶,把每个字都读准确,好现在开始吧。

  二、 学习文中生字

  1、刚才小朋友读得可真认真,那老师现在要来考考大家了,谁来说一说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哪两个小动物之间的?(松鼠和小熊)那现在老师手上有两座房子,左手的这一座是小熊家,右手上的这一座是小松鼠的家,谁能把它们的家放到正确的位置上。(请生把两者的.家贴到黑板上正确的位置上,理解山顶和山脚的概念)他贴对了没有?谁能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告诉同学们为什么他要这么贴呢?

  2、小松鼠看到大家这么认真啊,她很高兴,你看她放了好多只纸船,随着小溪流了下来,每只纸船上都载了一个生字宝宝,你能来读一读这些生字宝宝吗?请你先自己练习来读一读。

  3、谁愿意来挑战一下这些生字?指名读出老师指到的生字。开火车读

  4、挑战都成功了,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生字好吗?生齐读生字

  5、那老师现在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再记一记这几个生字,呆会啊,老师会出一些生字的部件让大家来回想一下我们今天都学了哪八个生字。(课件出示部件,让学生填完整)

  6、在这八个生字里,老师觉得有一个生字是最难写的(课件出示“幸)这个字读什么呀?请你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幸字,说说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才能让同学们把这个字写得更好。(上面一个土字,写得扁,下面是羊字少一横,四横中第二横最长,第三横在横中线上,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师范写,生书空。生练写两个

  三、 学习课文第2~6自然段

  1、看到小朋友们学得这么好,我们的小熊和小松鼠可高兴了,可是他们遇到了一点麻烦,请大家看这四幅图(课件出示),他们的顺序打乱了,谁能按照故事的顺序把他们排列好吗?(请生排列)

  他到底排对了没呢?他说了不算,老师说了也不算,我们还得请教我们的课本,那么我们先来听一听小熊和小松鼠是怎么样成为好朋友的吧?(听课件朗读录音)

  2、谁来说说是什么让小熊和小松鼠成为了好朋友?(纸船和风筝)

  3、大家看小熊这是什么表情啊?(课件出示小熊)(高兴)你是怎么知道他很高兴的?(抓乐坏了)乐坏了你是怎么理解他的意思的?那小熊为什么乐坏了呀?(因为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门口,上面写着祝你快乐)

  4、如果你是小熊,交到了小松鼠这么一个好朋友,还收到了这个好朋友给你送来的祝福,你的心情怎么样?谁能来当一当高兴的小熊?(指名读,评价)?你愿意也来试试吗?那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2~3自然段。

  5、老师从大家的朗读中看到了好多乐坏了的小熊,(课件出示小松鼠)那现在小松鼠又是什么表情呢?(高兴)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他笑得都合不拢嘴了)那她为什么这么开心呢?(因为小熊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啊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上面写着祝你幸福)你能找一找课文里那两个自然段是描写的这幅图吗?(4-5)指名读。

  6、我可爱的小松鼠们,你们也交到了一个好朋友,还收到了小熊放飞的风筝和风筝里小熊写的祝福的话,你们能不高兴吗?那我们来读一读第4~5自然段吗?请大家拿好书

  7、课件出示飘和漂,请学生把两个字填到正确的句子里。你是怎么知道这样填的?(因为飘旁边有个风字、而漂是三点水旁,风筝在空中被风吹起来,而纸船是在水里漂的)

  四、 学习课文7~11自然段

  1、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好朋友,正当他们沉浸在幸福和快乐中时,这快乐却没有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下面我们继续来听这个故事。(听课件朗读录音)

  2、小熊和小松鼠怎么拉?(吵了一架)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是讲他们吵架了?(7自然段)他们吵架了是不是就不折纸船和风筝了呀?如果你跟你的好朋友吵架了,他下课不再和你一起玩了,你的心情会怎样呢?那他们现在的心情是不是也很伤心、难过呢?哪两个自然段写了他们很难过?(8-9)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看看是小松鼠比较难过还是小熊比较难过。

  3、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都觉得很难过。读词语:飘荡漂流,课件出示句子:可是有一天,他们……,谁能来说说这两个词语分别应该填在哪里?(学生填空)你填得真准确,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吧?(生齐读)

  五、 拓展

  小熊和小松鼠后来到底和好了没有呢?我们下一节课继续来学习。那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小熊或是小松鼠,你还会给你的朋友写上什么祝福的话呢?回家请同学们自己折一只纸船,并把你祝福的话写在里面,明天来送给你的好朋友好吗?

风筝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11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字形,自主发现识字规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受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感情,延伸到学生的自身情感上,引导学生珍惜朋友之间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件礼物。(出示纸船)瞧,这是什么?(纸船)

  2、师:另一件礼物藏在这里!(课件出示风筝)“风筝”的“筝”读轻声多好听呀!请小朋友们自己练习把这个词语多读几遍。

  3、师:关于纸船和风筝还有一个美好的故事呢!我们赶快到课文中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并大声地读几遍。

  3.同桌进行“识字魔方”的游戏,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让学生自由举手读,接龙读,齐读。)

  5、让学生自由举手分段读课文,巩固生字读音。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学生自由举手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们,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他们吵架之后,各自的心情怎样?他们又是怎么和好的?谁能来说一说?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理解课文

  1、师:通过初读课文,你们知道纸船和风筝分别是谁的吗?(纸船是松鼠的,风筝是小熊的。)

  2、师:松鼠和小熊是好朋友,他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通过纸船和风筝,他们互相致意,互相祝福,成为了好朋友。)

  3.师:他们是怎样互相祝福的?请你读一读课文中的'相关段落。

  4.师:松鼠和小熊拿到对方的礼物,看到上面的字后有什么反应?(乐坏了)如果你就是小熊或松鼠,第一次拿起纸船或风筝时,你会怎么想?

  5.师:你能把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

  6.师:可是有一天,因为一点小事,他们吵了一架,然后纸船和风筝还存在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1)你能把这句话读一读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读)

  (2)读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惋惜、难过)

  7.师:你们难过,那小熊和松鼠怎样呢?(很难过)

  你从哪儿看出他们都很难过?和同桌交流交流,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

  8.师:后来松鼠和小熊怎么样了呢?他们和好了吗?(和好了)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

  (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他把这只纸船放进了小溪。)

  (1)读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佩服松鼠,他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主动与朋友和解。)

  (2)如果你是松鼠,你会主动放这只纸船吗?说一说

  9.师:请你猜猜,小熊放风筝了吗?你从哪儿猜出来的?

  (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

  (1)松鼠看到风筝心情怎样?(高兴得哭了)

  (2)高兴应该笑,怎么会哭呢?(松鼠被小熊的行为感动了,喜极而泣。)

  (3)于是松鼠做了什么?(他连忙爬上屋顶,取下纸船,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

  (4)你能读一读这段话吗?看看这幅图,松鼠多高兴啊!

  10.师:同学们,虽然这只是一只只普通的纸船和风筝,但它们维系着小熊与松鼠之间的友情。

  你们喜欢小熊和松鼠吗?为什么?

  三、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想象一下:小熊与松鼠和好之后会怎样?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和朋友之间是如何相处的。

  3、教师:纸船和风筝又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学们,小熊和松鼠给你们带来了一封信。

  亲爱的小朋友:

  你们好!经过这件事,我们更加懂得友谊的珍贵,也懂得得到友谊的快乐和失去友谊的难受。你们一定要学会容忍和谅解(板书:容忍、谅解),可千万别为了一点小事而吵架啊!

风筝教学设计9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刘老师坚强、乐观、风趣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回忆老师的话)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问题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读了课文的题目,你有什么问题?

  (以题目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事?同时,自学生字新词,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不动笔墨不读书,不动脑筋不读书,要让读书有所目的,有所要求。)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并帮助学生。

  三、检查自读,了解内容。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正音。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重点指导朗读能体现出刘老师热爱生活,顽强的生命的句子。这样,无形中引起他们的注意,加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3、课文中哪一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教师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中写刘老师的三件事并板书。 [板书:笑谈腿疾、旋转板书、放飞风筝]

  (读书是自主的',自由的思想感悟,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个平台,让他们畅所欲言。)

  正是因为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追求在无时不刻的鼓励着作者,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刘老师。

  4.出示课件

  5.指名读,齐读。(读出对刘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

  四、作业巩固: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反思:

  《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赞扬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思念之情。文章中,作者细腻感人的笔触和刘老师坚强乐观、爱生敬业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这节课是第一课时,我从一点入手:

  注重了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先对刘老师的形象有所感悟。在初读课文上,我一般都会让学生先朗读一遍课文,然后,指名一些学生进行朗读,再进行一些指导,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这篇课文有深情的细腻的描写,也有点睛的议论,这些地方都是值得我们反复去朗读的,而也就是在这不断反复读书中,学生能够初步体会到作者对老师尊敬,佩服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因为事先对景山的学生的能力估计不充分。开场时,不够灵活的把握,导致,课堂不是很活跃。同时,还犯下了一心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有点赶堂了。这点,黄慧娟老师说得好:课堂应该讲究简单,过程简单、思路简单、教法简单。简单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简单中锻炼学生的思维。问题过多,过杂,只会适得其反。我铭记于心。

风筝教学设计10

  一、教学内容分析:

  《风筝》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纯美的感情,鲁迅的《风筝》就是在温馨与和美中,在矛盾与冲突中展现浓浓的兄弟之情。它讲述的是“我”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细读作品,作者的立意既有鲁迅的兄弟之情,也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更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所以本文的重点难点定为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二、学生学情分析:

  《风筝》面对的是一群成长在无忧无虑的20世纪九十年代的少男少女,在他们认为亲情就是温柔的话语,是细心的呵护,是鼓励与支持,是牵挂与思念;再说,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所以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这篇通过矛盾与冲突展现亲情的文章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度。另外,还考虑到刚进初中的学生对难学课文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产生学习疲劳,且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兼顾全体,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过程。

  三、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必须强调和协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因而我从三方面拟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按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积累“虐杀、苦心孤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式地探讨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亲情的含义,感受文中浓浓的手足之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理解作品的批判性。2.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重点放在对“精神虐杀”一幕的理解以及多角度体验文章主旨上;将有创意地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悲哀”之情作为教学的难点。3.课时安排及目标内容

  1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思想的深邃,选材的精巧,结构的别致,加上语言运用的高超艺术功力,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我在教学上安排两节课的时间,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文中重点词语,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提出疑难问题;第二课时多角度、有创意地探究疑难问题和理解主旨。

  课前准备:学生:

  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并制成问题卡片。

  ②从网上或图书馆查阅鲁迅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作品及风格,制成卡片,准备交流。③预习课后练习

  一、二,准备与同学们交流。教师:

  ①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包括风筝的图片、歌曲。

  ②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及疑难问题,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

  ③问题情境的设计尽可能让每个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四、选择教学资源:

  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及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料。

  五、选择教学策略:

  1、整体设计思想:依总-分-总的思路安排教学步骤。先整体感知课文,再探究一个个局部性的疑难问题,最后进一步理解全文主旨。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与作品对话、与学生对话、与教师对话、与作者对话,体现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变一言堂为众言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等等。

  2、教学方法的确定:针对本篇课文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和组合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激情引趣,朗读法感知文本,圈画法品味重要词句,创设问题情境法来启迪思考;“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讨论表演”等多种训练手段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或方法:

  首先,从质疑开始。这篇课文难点较多,正是探究性学习的理想教材。要让学生预习时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先把问题统统提出来,再整理一下,有步骤地探究。其次,引导学生联系语境探究疑难。有些句子之所以难懂,是因为跟常情不合,但是联系语境便能解读。

  最后,设置一个典型环节——合作表演。这篇课文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主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除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还创设了一个与作品中与人物对话的活动。

  4、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

  (1)新课的导入:如歌曲导入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2)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注意目的性、把握难易性、力求新颖性、强调开放性、体现层次性,采用整体分解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局部作品的思想情感,再在此基础上归纳主旨。

  (3)典型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进入文本,充分解读,或完成角色互换,直白内心。如合作表演时,要创设一种生动活泼、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走入情境,体验情感,采取学生与作者对话的表演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交流、表达,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品。

  (1)播放歌曲:由歌曲《三月三》引入:“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电脑课件展示,有声有形,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

  (2)引入正课:风筝或其它游戏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如果有人剥夺你游戏的权利,你会有什么感受呢?今天我们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误解与冲突。那么,就先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吧。(投影课题并出示目标:见课件)

  或者:小学的时候我们学过这样一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醉堤杨柳扶春烟。儿童归来散学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早春二月,儿童嬉戏,风筝满天的图景,老师相信你们都有相似的经历,那么风筝对你们来说有什么样的感受或记忆,我们一起来说说。

  (学生发言)大家众说纷纭,风筝给大家留下的都是快乐美好的回忆,可是有一个人看到风筝,涌起的感觉却和我们完全不一样,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下面就来学习鲁迅的《风筝》,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原因。

  (3)了解鲁迅及作品:课件展示鲁迅生平、作品;学生自由朗读,并对照卡片做笔记。

  (二)整体感知,朗读思考。

  (1)检查预习,订正字词。(见课件)

  (2)听读课文并感知(课件展示,课文配乐配图朗读。)课件显示问题:

  1、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记叙了小时候“我”毁掉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全然忘却了。

  2、文章记叙的.顺序有哪几种?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

  (顺叙、倒叙、插叙;倒叙)

  (三)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1)师生共读。(提问暗示:作者是如何根据“我”的情感经历安排文章结构的?)(2)讨论明确:看风筝——忆风筝——议风筝。(板书)

  (四)自主质疑,合作探究。

  (1)学生与作品对话:在预习提问的前提下,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以四人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问题卡片,选共性和有代表性问题质疑,准备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投影仪展示学生的问题卡片。)

  (2)学生与学生对话:小组内互问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拨、补充。下节课每组选派一名中心发言人陈述本组讨论结果,不同意见或尚未解决的难题可在老师的启发下全班讨论。(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别。答案不必强求一致,学生可保留自己的观点,尊重其独特理解与感受。)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网上搜索并阅读《风筝》赏析作品。(2)准备课后练习

  一、二。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品味语句。

  教师朗读指导(声音、语调、速度、感情),朗读时,可分读、齐读或重点读。对课文主体内容再次整体感知,同时布置思考问题准备交流探究。

  师生与作品对话:

  (1)师范读

  1、2自然段,生思考[问题情境一]:

  1、“我”见到风筝为什么会产生“惊异和悲哀”的心情?(联系下文)

  2、第一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3、“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多角度探究)

  [讨论明确1]:故乡放风筝的季节是早春二月,而在北京,冬季尚未过去,就放风筝,所以“我”感到惊异;同时,我见到风筝,不由想起自己少年时虐杀小兄弟精神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所以心头又不禁感到悲哀。

  [讨论明确2]:巧设悬念,奠定本文的感情基调。

  [讨论明确3]: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4(2)指名朗读课文(3—4段),四人小组讨论下列[问题情二]:

  1、“我”和小兄弟对待放风筝有什么不同的态度?[板书] “我”:嫌恶小兄弟:喜欢

  2、从哪些神态、语言、行动可以看出小兄弟确实很喜欢放风筝?(在课文中分别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并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天真、活泼、聪明。

  3、我为什么会认为爱放风筝就没出息呢,这种观点是与生俱来的吗?(学生各抒己见)

  [讨论明确3]:从刚才同学们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对兄弟十分爱护并且严格要求的兄长,同时也是一个受旧思想、旧观念影响和毒害的人。

  4、当弟弟偷做风筝这件事被我发现时,我和弟弟是如何表现的,找出相关的重点词语并分析当时人物的心情

  [讨论明确4]:弟弟:惊惶、失了色、瑟缩

  绝望

  害怕

  恐惧

  绝望

  “我”:愤怒、抓断、掷、踏、傲然

  用尽气力体现我的愤怒与生气(3)自由朗读第5—11段。思考[问题情境三]:

  1、“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这件事做错了吗?我在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做错了?答案在第几段?(划出并自读之。)

  2、“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作者为什么说“不幸”?(自主探究,各抒己见。)[教师小结]:联系“惩罚”一词,就比较清楚了,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

  3、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

  (明确后在书上划出,这是本文重点,可让学生自由感悟。)

  [教师小结]: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不准儿童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的天性。一个纯洁无邪的孩子,他的正常天性,他的合理的愿望,只是因为有悖于大人们的“信条”,就不能发展,就得不到实现,甚至要为此付出代价,这使人痛切地感受到其中包含着某种具有悲剧意味的东西。被糟践的虽然只是一只风筝,可是同时受到伤害的却是一颗本来应该受到爱抚的稚嫩的心。作者称之为“精神的虐杀”,是非常深刻的。

  4、作者为什么总想补过?兄弟已全然忘却,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呢?

  (提示学生结合语境思考与讨论。)[教师小结]:作者的为人严肃认真,富有自省精神。因为始终没能得到弟弟的宽恕,设想的补过的方法均行不通,作者感到很沉重。更因为自己对弟弟“精神虐杀”式的管束,而弟弟却毫无抗争,逆来顺受,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作者感叹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

  5不抗争,在他看来,这正是虐杀者之所以能够肆意虐杀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

  (4)[问题情境四]:末段的语句如何理解?(集体朗读)

  (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可以适当提示背景资料。)[讨论明确]:“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出乎意料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而不得。“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栗。

  (二)体验反思,合作表演。学生与作者对话:

  (1)假如你处在作者这个位置,你会如何做?找同桌同学表演,分别扮演“我”和小兄弟。

  (2)想象虚拟空间,穿越历史,通过与文中人物对话,加深主题的理解。

  (三)深入理解,感悟主旨。

  师生与作者对话:

  (1)讨论:请四人小组讨论,从你对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尝试归纳出本文的主旨。(提示:在整体感知与局部探究的基础上,对主题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

  (2)让学生自主品析、研讨主旨,自己去发现并分析鉴赏,老师当好穿插引导的中介,并站

  在学生的角度参与活动。对他们的见解,合理的予以肯定,精彩有创意的予以表扬。

  (3)主题讨论提示:

  1、可以从手足情(兄弟之情)的角度来谈;

  2、可以从鲁迅先生表现于文章中的精神方面来谈;

  3、可以从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意义这一角度来谈;

  4、可以从“我”对放风筝前后看法不同的原因来谈。(4)主题探究提示:

  1、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的补过,表现出“我”对小兄弟浓烈的兄长之爱,歌颂了兄弟情深。

  2、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的补过,表现了鲁迅先生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3、通过回忆幼时粗暴地禁止小兄弟放风筝,到了中年时补过已晚的事实,说明我们应注重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作用,并批判了落后的儿童教育思想。

  4、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补过兄弟二人不同的表现,说明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思想来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不干出违情背理、愚昧落后的行为,而对自己的正当的权利也应该去捍卫。

  (四)课堂总结,提出希望。

  教师与学生对话:

  (1)文章中心的两个要点:

  忏悔:我对弟弟的“精神的虐杀”——自我谴责。说明“我”对弟弟的自省。(板书)悲哀:弟弟自甘受辱、受辱而不知、全然忘却。也说明弟弟和“我”的亲情。(板书)(2)教师总结:《风筝》不仅是表现了人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题,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通过学习课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复思索以后并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让自己的感情更真挚、美好,思想更丰富、深刻。

  (五)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1)与本文对比阅读《满天的风筝》,说说文章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课后练笔。文中小弟弟说:“有过这样的事吗?”弟弟似乎全然忘却了,毫无怨恨。那么,如果弟弟没有忘,请你想象一下当哥哥有此行为后,弟弟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注意揣摩人物的心理。

  附:板书设计

  看风筝1-2

  “我”

  弟弟

  野蛮、粗暴

  瘦弱、天真活泼、聪明

  平时对风筝

  嫌恶、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张着小嘴、呆看、出神、惊呼、跳跃

  忆风筝3-4

  风筝

  发现弟弟作风筝

  抓断、掷、踏扁

  惊惶、瑟缩

  议风筝

  7结果

  傲然走出

  绝望地站着

  七、教学评价:

  由于这篇课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而且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不要求学生一下子理解透彻,而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自主质疑,再合作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最后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全文主旨,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尽管两节课下来,学生还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师生共同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风筝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学习揣摩刘老师具体事件的描述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丰富的情感。

  2,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感受文中细腻生动描写的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词句在文中的意思。

  3,感情朗读文章,学习文中人物积极的生活态度及顽强的生命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揣摩课文生动细腻的描述,体验人物丰富的情感和表现的积极精神。

  教学策略:开展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创建自由流畅的`交流平台,指导有效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词语组读,构建课文内容框架,交流人物初步形象

  1,读下面每组词语,联系课文想一想,每组词语使你想到文章中刘老师什么样的故事

  女娲造人 捏泥人 甩泥巴 丢了腿

  旋转跳跃 撑 离 急速一转

  手持线拐 翩翩起舞 扶摇直上 翱翔盘旋

  撒脱 蹦跳 气喘吁吁 得以满足

  2,交流板书:说丢腿 写板书 放风筝 追风筝

  3,交流:初读课文,在你的心里,刘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

  二,学习事件,体验人物丰富情感,感受细腻描写之妙

  (一)学习刘老师笑谈丢退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读了这一段你认为文中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3,情感体验: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情感,同时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二)学习刘老师上课写板书

  1,自读课文感受: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觉得刘老师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2,具体学习刘老师上课写板书的生动描述,体验刘老师的敬业精神和上课换发的工作激情。

  (三)学习刘老师春天放风筝

  1,自学课文相关内容,自学要求:

  思考你读懂了刘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 圈画文中关键词句,写上读后感。

  2,交流学习,执导朗读

  重点语句(1)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和我一样的少年。(2)它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三,感受主要画面,揣摩课文主旨,步入深深思念

  1,出示语言,感受画面: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

  2,讨论揣摩:刘老师仅仅放飞的是风筝吗 这理想的风筝告诉,给予了刘老师的学生什么呢

  3,出示课文一二段,讨论:是什么让我那么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

  4,深情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 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着您……

风筝教学设计12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出示风筝图片)你们看这是什么呀?你们喜欢风筝吗?

  2.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图片和言语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下一环节作出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啊?

  3.老师这有些词请大家读读。

  (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

  4.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着风筝写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对文章结构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学习第1自然段,风筝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做风筝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告诉了我们,快去读读吧?

  (根据回答板书快乐)

  (2)那就带着快乐的感受读一读吧?(3-5人读)

  【设计意图:引入课文,体会课文是以快乐为主线。】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从你的读书声中我听出来了你快乐的心情,现在就让我们去做风筝吧!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知道做风筝是快乐的?(朗读第二自然段)

  (2)谁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

  (3)那你能带着快乐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吗?

  (4)谁能把依然换一个词但句意不变?(仍旧、仍然)

  (5)为什么风筝什么也不像,我们却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名字写在上面?

  (因为风筝上承载着我们的憧憬和希望)

  我们憧憬什么,希望什么呀?

  (憧憬风筝做好以后飞上天空的样子,希望这只风筝飞得更高。)

  (6)我们在做风筝时就满心欢喜,如今它做好了,虽然什么也不像,但它所代表的快乐没变,憧憬没变,希望也没变!

  谁能把快乐的感受读得更好?

  (7)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放飞这只满载着我们憧憬和希望的风筝吧!末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课文的那句话使我们感受到了放风筝的乐趣?把它划下来,并读一读。(过渡)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主要词、句子,理解风筝所承载的希望与憧憬,朗读出快乐的情感。】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生黙读第三自然段并画出句子。

  (2)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大家都画的是这句话吗?

  (如读了描写放风筝的句子,则要求他把句子读完整

  这句话写出了我们放风筝的动作,词语用得真好,让我们再去读读它吧!)

  (3)还有哪句话也写出了放风筝的快乐?风筝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4)谁愿意读读这句话,读出快乐的感觉?

  (5)文中用一个词描写出了风筝飞舞的样子?(翩翩飞舞)

  (6)什么叫翩翩飞舞?你能做个动作吗?

  你平时都用翩翩飞舞来形容什么呀?(翩翩飞舞的蝴蝶,是在形容蝴蝶飞舞时优美的样子)

  现在在空中翩翩飞舞的风筝什么样啊?

  翩翩飞舞都是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可作者却用它来形容一只什么也不像的风筝,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7)那请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6)我们手中的风筝越飞越高,村里人看见说了什么?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夸奖,羡慕的感觉)

  (8)风筝越飞越高,我们的心情也越来越快乐快去读读第四自然段,找找哪些地方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快乐?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情感,能较好的朗读这段。】

  4.生读第四自然段的第1、2句。(出示课件)

  (1)风筝飞到了云彩上去了,把我们的快乐也牵到云彩上去了!这样激动的心情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2)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你们说发生了什么事?

  看文中是怎么说的?

  (3)看到风筝的线断了,我们怎么样?(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5)什么是“大惊失色”?

  (是惊讶吗?我们看到风筝倏地没了踪影心里有些恐慌,所以脸色都变了。)

  (6)什么是“千呼万唤”?

  (千呼万唤真的是呼唤一千次一万次吗?

  千呼万唤是用来形容呼唤的次数多,人数多,心里很着急。

  我们在呼唤什么呀?)

  (7)过渡:多好的两个成语啊,写出了孩子们惊恐、着急的心情。你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

  (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情感,能较好的朗读这段。】

  5.在我们千呼万唤下,风筝还是没了踪影,我们都哭了,四处寻找,赶快看看课文风筝找到了吗?

  (1)你们找着了吗?都从哪里看出来的?(根据课文说一说)

  (2)不管找没找到,风筝上都承载着我们的快乐。

  (3)让我们再次去寻找我们的幸福鸟吧!

  出示最后一句话: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齐读。

  四、师小结:

  幸福鸟啊!我们亲手做的.幸福鸟!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快乐无论我们找没找到风筝,它都是我们童年的快乐。

  让我们再满怀深情地呼唤这个名字,读读课题吧——风筝。

  【设计意图:情感升华。】

  五、古诗拓展:

  (1)老师这里有一首古诗,请大家读读。

  (2)从诗中你知道了什么?这些孩子们在干什么?

  (3)诗中没有说风筝这个词呀?你从哪知道的?

  (4)请大家回去再查一查关于风筝的知识。

  【设计意图:知识拓展,增加孩子们的知识储备。】

  六、教学反思

  这次的评优课让我对语文教学又有了一层更深刻的认识。语文教学注重对课文的分析理解和教师语言的严谨性。

  在备课时我发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刻,在师傅和李主任的帮助下我提高了对课文理解的深度,同时完成了教学设计。在最初理解课文时,我只是根据教参浅显的理解了课文的两条线索,并把重点句做了朗读处理,很像一节二年级的课。再次备课时,师傅和主任一次又一次的帮我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课文围绕风筝给“我”带来的快乐,着重写了“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三个场景,紧扣“快乐”一词,沿着作者的心里变化:“充满了憧憬和希望、依然快活——快活的喊叫着,拼命的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来组织全文的。从课文中的词语句子中都可以体会到作者对这只风筝有着什么样的感情(或者说作者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感受),就连课文中村里人简单的一句:放得这么高!都可以品味出夸奖、羡慕等复杂的情感,可以想像这篇课文中的用词用句了。

  虽然经过两次试讲。但在正式上课时还是有很多的缺点:对教案不够熟悉,课堂上出现了忘词现象,很让人尴尬(可能是由于教案改得太急了,上午第四节可刚定稿),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缺乏自信的问题;在课上没有做到精炼语言,废话太多影响了课堂;还有对于孩子们朗读当什么样才是好的标准不清,在孩子朗读不好时教师可以范读,要注重鼓励的语言,激起孩子读书的兴趣;在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时,我让孩子们做了动作,效果不好,那么结合文章理解课文就是一个好选择。当然我的缺点还不止这几处,希望其他老师能多给与指教。我会继续努力!

风筝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识“筝”、“鼠”等11个生字,正确书写“折”“扎”等8个字,会写“纸船”“松果”等7个词语。

  2、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认字,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

  3、 学习默读,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对如何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所感悟。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3

  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准备:PPT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师:同学们,瞧,这是什么?(纸船)这又是什么?(风筝)

  ① 指导“筝”的读音:这个筝字是后鼻音,单个字出示的时候我们读一声,请跟我读:zheng。当它组成词语读轻声,读得短而轻,跟我读:风筝。我们来开一组小火车。/读得真好。)

  ② 这个筝字是什么偏旁?(竹字头),最早的风筝骨架就是由竹片做成,所以它是竹字头。

  1、 揭题:同学们,你们喜欢纸船和风筝吗?他们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却发生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纸船和风筝》(板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轻轻地将书本翻到第103页(PPT出示要求)。比较下我之前学过的课文,你有什么发现吗?(这是一篇没有注音的课文。)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阅读方式——默读。谁来读读阅读要求?(学习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谁和谁怎样的故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可以边圈画边思考。

  2、初读反馈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本课中的生字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词语:松鼠 折纸 漂流抓住幸福 愿意 取下 飘荡 但是 草莓 扎风筝

  ① 请你们自由读一读

  ② 声音渐渐地轻了下来。请一位同学做小老师,带着大家来读一读。

  ③ 你幸福的幸的后鼻音读得真到位。在这里,老师还是要提醒大家:抓、折、鼠都是翘舌音,谁来读一读?3生,你来读读,你来读读(翘舌音读得真到位/读得真清楚)请跟我读。鼠是象形字,古时先画成鼠样,上面是它的头,下面是它的两只脚,加上一条尾巴,慢慢地就演变成了现在的鼠字。

  ④ 扎是平舌音,它是个多音字。哪位同学来读读这个字?你的眼神充满了自信,你来试一试。读得真不错。

  ⑤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起。

  2、 师:生字词解决了,现在请同学们根据白板提示,谁来说说故事的大致内容?(出示:住在山顶的( )和住在山脚的( )通过()和( )成为了好朋友,可他们却因为一点小事闹矛盾,最后还是靠( )和( )和好如初的故事。)

  3、 师:已经有同学跃跃欲试了,你来试一试。同学们可真厉害,老师给大家省掉了内容,大家都能把主要内容补全,真是太会读书了!

  三、精读课文

  1、 学习第1自然段

  师:松鼠和小熊生活在一个很美的地方,那里有高高的大山,清清的小溪,(画板书),谁知道它们的家在哪里呢(山顶、山脚)

  师:这位同学快速地找到了答案,真会学习。谁来上台把它们送回家?(指生板贴,理解“山顶”和“山脚”的位置)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它们贴对了吗?对呀,小熊住在山脚,松鼠住在山顶,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学习第2—6自然段

  师:松鼠和小熊的家离得很远,是什么让它们成为了好朋友呢?(纸船和风筝)

  师:纸船是谁送的?风筝又是谁送的?(松鼠、小熊)

  师:那它们又是怎样来到他们的身边的呢?请从文中第2—6自然段找一找句子。(漂哇漂、飘啊飘)

  师:比较句子,这两句话中都有piao,仔细观察,这两个piao有什么不同?(偏旁不同,一个是三点水,一个是风字旁)

  师:你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没错,纸船顺水漂,风筝乘风飘,同样是piao,三点水表示在水中漂,风字旁的飘表示在风中飘。既然大家发现了这两个飘的奥秘,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你能不能正确填入piao字呢?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正确区分这两个piao字了,一点儿也难不倒大家。

  师:中国的汉字多奇妙,读音相同,偏旁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即使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稍有变化,表达的效果也会不同。我们来看看这组句子。(纸船漂到了小熊家门口;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师范读)

  师:听完老师的范读,你喜欢哪一句话?

  师:你喜欢第一句。为什么喜欢这一句?有没有其他不同的意见?

  你喜欢第二句。为什么喜欢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因为漂啊漂写出了纸船在小溪里漂的时间长,仿佛让我们看到了纸船漂荡的样子,读起来还有一种节奏感。读起来是不是更美了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出示第二组句子:飘到了和飘啊飘)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对比读这两个句子,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你看到了风筝飘的距离远,时间很长。是啊,说得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好像看见一只幸福的风筝乘着风慢悠悠地飞到了松鼠的家门口。

  师:像这样“飘哇飘”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你还知道有哪些这样的词语吗?根据提示来说一说。

  师:同学们真是太会动脑筋了。

  师:纸船带着礼物漂到了小熊家门口,小熊看到后又是怎样的反应呢?你是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乐坏了)那松鼠呢?(也乐坏了)

  师:观察图片,想象小熊的表情、动作、声音,你觉得乐坏了是什么样子?(眼睛眯成一条缝、高兴得跳起来、手舞足蹈、兴高采烈、眉开眼笑、一蹦三尺高、脸上满是笑容等)

  师:哇,都能用上成语来形容了呢/你真棒

  师:是什么让小熊乐坏了呢?纸船漂来了什么呢?哪位同学愿意当小熊让老师采访一下?师:小熊小熊,是什么让你乐坏了?(纸船、松果、祝福)

  师:原来,纸船里放着松果,松果上挂着纸条,纸条上写着祝你快乐。收到这么好的'礼物,难怪小熊乐坏了呢!

  师:谁来读读乐坏了这个句子?/谁能读得再高兴点?/从你的声音里老师听出了快乐。/停顿的时候要注意节奏/你把快乐放在了心里。

  师:原来纸船里放着~,松果上挂着~纸条上写着~收到这么好的礼物,难怪小熊乐坏了呢!师:现在让我们把小熊的快乐和大家分享,加上表情,一起来读读这一自然段。(快乐的心情)

  师:是呀,松鼠折了纸船放在小溪里,小熊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松鼠,可是纸船漂不到山上去。怎么办呢?小熊想到了什么办法?(扎风筝)

  师:风筝乘着风飘去了什么?(风筝、草莓、祝你幸福)

  师:那松鼠收到了小熊的礼物也~(乐坏了)从哪个词语中看出它也乐坏了?“一把抓住”(动作快,心情激动)

  师:哪只快乐的小松鼠愿意把拥有朋友的幸福感传递给大家?

  师:多幸福呀!让我们一起来读出这种幸福感。

  师:老师把第1—6自然段编成了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四、总结收尾,写字教学

  1、师:就这样,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为了好朋友。可是,友谊的天空并不是总是那么晴朗,也有阴雨绵绵的时候。有一天,他们吵架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故事的结局又是怎样,下节课我们接着把这个故事讲下去。

  2师:、最后,我们一起看看本节课要学写的生字。请仔细观察折和扎,你有什么发现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提手旁,都是动词,)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① 先来看这个“折”字,左窄右宽,提手旁的竖钩在横的偏右一点,撇写在竖中线上,横在横中线上起笔。

  ② 再来看这个“扎”字,左右宽窄相当,整体要写得紧凑些,左高右低,竖弯钩要沿着竖中线的右侧书写,要稍微的短一点,出钩要有力。

  师:现在,身正手平,一尺一拳一寸,请同学们认认真真把这两个字描一写二。

  2、 集体评议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同学写的,首先他的字写对了,结构紧凑,大小合理。折字的竖撇写在竖中线上,横在横中线上起笔。老师给他打三颗星。

  再来看这位同学写的,他的字也写得很端正,横平竖直,竖弯钩也圆润有力,老师也给你三颗星。

  五、作业布置

  有了第一次的祝福后,在接下来的日子,松鼠和小熊不断地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同学们,请大家想象一下,在纸船和风筝上动笔写一写吧。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课后请同学们把剩下的生字抄写完成。

  教学反思:

  《纸船和风筝》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课文。文章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为了好朋友。也是纸船和风筝让他们维系了友情。本文的语言也很有特色,通过这篇课文,让学生体会友谊的珍贵。

  一、 创设情境。

  新课改提出,在教学时要多关注生的情绪情感和生活体验。创设情境,抓住“情”字,给学生以情感上的熏陶。在教学时,我通过板贴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山顶”和“山脚”的位置,让生上台来把它们送回家,使学生融入情境,融入角色,让学生有参与感,也为后面的课文理解做好铺垫。

  二、 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从课题入手,抓住筝字的教学,结合图片,让生从读音和偏旁上进行理解识记,采用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开火车读、去拼音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识字。重点教学像翘舌音“鼠”、“折”、“抓”、后鼻音“幸”和平舌音“扎”。在书写时,选取了有共同点的“折”和“扎”字,引导生观察、发现共同点,从而归类教学,再让生说逐个字的注意点。

  三、 注重语文的基本功,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课文中出现了两个piao,一个是风筝在风中飘,一个是纸船在水里漂。抓住这两个piao字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风字旁的飘和风有关,是指在空中飘,而三点水的漂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中漂,引导学生对中国汉字的好奇和热爱。同时,在教学的最后环节,让生拓展动手写祝福语,也是对课文的延伸。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1、加强朗读指导,注重以读促悟。

  “读”是一个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是让学生培养语感、诱发思辩、引导感悟的关键。以读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虽然这篇课文是学习默读,要求学生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但在后面具体的句子阅读教学中,比如飘哇飘和飘到了这两个句子,朗读指导时学生读得不够的多,而且生在读的时候节奏没有把控好,学生的声音较轻。在教学环节的落实上,生在读的过程中没有将体会到的真正地用朗读去达到高潮。其实,可以加上动作帮助理解动词,活跃气氛,加上分组朗读再评比。平常的教学中应该以各样的方式让学生多朗读,多试着品味语言,才能让他们真正的以读入境,以读促悟。

  2、课堂教学每一环节的时间掌握得不是很好,时间安排前松后紧,导致在教书写部分有些仓促,对学生的评价语不够自然。在评价学生时,有些评价语过于单一,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做到简练、评价时语气更强烈些,更真诚些,说能让生能够理解的词语,提升教学语言的有效性。在最后的环节设计上,可以加入猜字的课后题,将拓展中的一个环节放在编小诗的后面。

  3、平时让学生多讲多说。在创设情境让生根据图片说小熊乐坏的样子时,以及让生揣摩小熊收到的心理活动时,未能真正地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的反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由此可见,学生的表达语言词语较为匮乏,一下子表达不出来,我也该反思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己多思,多悟,多说,尽量避免抛出很明显的指向性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反思,改进不足,不断成长,不断提升自己,以生为本,多关注点滴、多关注学情、多关注学生。

风筝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风筝》是一篇思想内涵很深邃的文章,由于经历和文学底蕴不同,不同的人对它的主题有着不同的解读,文章中疑难问题也较多。这样的文章对于第—次接触鲁迅先生文章,且不了解他的写作风格的初一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正因如此,它又是一篇研究性学习的理想教材。所以这堂课适合干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一、导入

  上节课,让同学们进行自学,要求大家将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写下来。为了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课文,只有将课文读透了,问题才容易得到解决。

  二、合作探究

  1、教师(配音乐)朗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⑴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文章说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意,行为十分粗暴。等到明白游戏对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为,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⑵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请从文中找到依据。

  提示:

  ① 亲情。

  ② 自我解剖。

  ③ 封建教育。

  ④ 科学思想。

  ⑤ 宽恕别人。

  ④ 儿童教育。

  2、教师点拨:

  点拨: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主题,且都围绕着这一主题选材。但文学作品是一种形象性的语言,有的作品包容性很强,就不只一个主题了,尤其是大作家高水平的作品。如《虹楼梦》的`主题就有多种解读,因为个人的经历不同,读解出来的主题也不尽相同。有的可能和作者当初写作的初衷是一致的,有的可能是不一致的,这是正常的,所以我们分析文章也可以从多角度来分析理解。

  3、探究问题。师生一起探讨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⑴ 为什么说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⑵ 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内容’

  ⑶ 看到“远处有一;风筝浮动”,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⑷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这里面的“我的惩罚”具体指什么?

  ⑸ “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全然忘却了,为什么“我”的心情反而“只得沉重着”。

  ⑹ “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他看到的是真理,为什么说是“不幸”呢?

  ⑺ 对于早年的过错,“我”的心情为什么如此沉重,为什么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⑻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有什么意义?

  ⑼ 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什么含义?

  三、归纳总结

  《风筝》中包含着兄弟之间的亲情,也表现了作者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同时也批判了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天性的扼杀,启发人们用科学来改变人们的思想。这篇文章是不能只用一种思维来解读的。其实这篇文章要探究的问题很多,它不仅具有深沉的思想力量,而且语言也别具特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再深入探究。

  四、作业

  “研讨与练习”之三。

风筝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体会“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2)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3)鼓励动手做风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二、教学重点

  学写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四、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第5.6.7.8自然段

  a、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b、师引: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c、生读:在读中让学生逐渐表现出孩子们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心情来。

  d、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来的?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学生交流。

  四、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板书设计:

  10、风筝

  做放找

【风筝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风筝》教学设计02-22

《风筝》教学设计09-23

风筝教学设计15篇01-06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09-15

风筝教学设计(15篇)06-22

贾平凹风筝教学设计01-19

风筝教学设计[精华5篇]10-11

2023年《风筝》鲁迅教学设计03-21

风筝的教学反思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