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品德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品德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德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敢于面对困难的积极心态,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乐于探索、不怕困难、挑战困难的生活和学习的好习惯。
3、知识与技能:在学习生活中学会生活的技能,提高自我服务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4、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交流,提升生活经验。
教学准备:
1、按教材要求制成游戏环若干副,供每组使用。
2、准备若干组生活场景供学生尝试。
教学过程:
一、开开心心玩游戏。
1、首先,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看老师演示,(将五个环套在游戏棒上,稍大的环套在中间)要求不动两边的环,你能取出中间的环吗?
2、现在我们每个小组一份,一起动手来做这个游戏。
3、刚才在没动手试试前你们以为没办法摘下中间的环,可动手一试却发现其实很容易。看来,很多事情应该勇于动手试一试。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
[设计意图: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动手试一试,激发学生尝试、探索的欲望。]
二、高高兴兴来尝试。
1、生活中的你尝试过做什么?
2、小朋友说得真多!确实,生活当中可供我们大胆尝试的机会无处不在,但在选择内容时老师有一点建议,动手试的内容必须对我们的成长有益且是我们力所能及的。
(课件先后出示水果拼盘、七巧板、变形金刚的画面。)
3、看看这是什么?漂亮吗?这是几个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女孩动手做的,这么精美的水果拼盘是她们献给长辈 的节日礼物。你想试试吗?再看看这些丰富多彩的图案就是普普通通的七巧板拼成的,这儿有你熟悉的家务活但你却从来不曾试过,也有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想尝试赶紧行动吧!
[设计意图:为了用好课文的“留白”,我课前走近孩子,做了大量的调查,寻出孩子们还不“敢”去做的事是哪些?曾经试过但却做不好的事又有哪些?然后挑选出便于在课堂上操作的“叠衣服、叠被子、做水果拼盘、剪纸、搭积木”等十项活动,在班级里创设了活动超市情景,让孩子们自主选择,大胆尝试。]
教师在各组巡回指导、鼓励。
生1:我发现了魔术环上有一个接口。现在我也能为大家表演取环游戏了。
生2:我发现试着做水果拼盘非常有趣。我用橘瓣拼成一朵花,阿姨直夸我手巧。
……
4、看着你们一脸的喜悦,就知道你们一定体会到了尝试的快乐,老师忽然有一个想法,也想说:“我来试试看,做一名记者,你们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
5、(摸拟采访后)你们想试试做一名记者吗?
6、小组练习上台表演。
◆ 你好!我是小记者某某,能说说你刚才尝试的活动项目吗?
◆ 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 在以后的生活中,你愿意大胆尝试吗?
三、快快乐乐应挑战。
1、你们刚才的表现真是太棒了!做什么像什么!这位小记者可以到校园电视台上岗了!现在休息一下来看段录像。
2、刚才你们看到的是滨海实小花式篮球队的小朋友在盐城工学院与美国人同台表演的盛况,你想试试让篮球在你的指尖上飞转吗?
3、好啊!心动不如行动!拿起篮球试试。
4、累了,坐下歇会儿,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想见见她吗?
小客人:(旋着球走上场)大家好!我是来自滨海县实验小学二(2)班的周逸如,刚开始练习旋球时我和大家一样,也旋不起来,但我不怕失败,一次试不成试两次,两次试不成试三次,就这样不停地试呀试呀,最后终于旋起来了,大家和我一起旋吧!
(学生踩着音乐的旋律,所有的孩子都专注地学习旋球)
5、孩子们,感觉旋球难吗?
6、这就对了,尝试刚刚开始的时候有这种感觉很正常。但你们怕吗?
7、教师小结:有这种不怕失败,勇于挑战的心态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品德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启发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累积,以真实为基础,自信的展现自己身上的优点。
2、有勇气尝试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体验挫折和困难,感受成功和快乐,努力使自己成为勇敢、自信、求上进的人。
总第19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这节课一开始请同学们听一段声音。(播放声音)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板书:喝彩
什么叫做喝彩?
你们见到过喝彩的场面吗?人们在为什么而喝彩?
5、小结:
在生活中,值得我们喝彩的人和事很多很多,精彩的表演、崇高的品质、卓越的成就都令我们情不自禁地为之喝彩。但是我们大家往往习惯
于为别人喝彩,而你是否想过,也可以为自己喝彩呢?(板书:为我)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这节主题就是《为我喝彩》
1、谁先来为自己喝个彩?
有勇气第一个站出来,就值得我们为之喝彩!
2、不少同学还没有想好是吧,那我们先开个小组交流会,请每位同学将自己认为最值得喝彩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如果有与众不同的
,还可以申请“专利”哦
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其间指点。
听了那么多同学的发言,你们认为哪些人最有资格拿到“专利”呢?为什么?(因为独特,富有个性)其实,再仔细想一想大家刚才的发言,不
知你们发现没有,这些值得我们喝彩的地方大致可以归为几个方面。比如说:自信勇敢、活泼开朗就属于性格特点方面的`闪光点。那么爱好绘画
,精通乐器等等呢?还有助人为乐、热爱劳动呢
(出示: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精神品质)
同学们说得非常对,现在你知道自己刚才是在为自己什么上的特点喝彩了吗?
3、 小结:抓住了自己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或精神品质中的独特而富有个性的闪光点作为我们这次作文的描写对象,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总第20课时
三、故事:《为我喝彩》
1、听故事《为我喝彩》
2、分析:“我”为自己的什么而喝彩?那他通过一件什么事情来表现自己这个闪光点的呢?
四、畅谈感受活动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倾心交流各自的感受,做到既藐视困难又勇敢的进行挑战,超越自我,强化信心,做生活的强者。
品德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当代学生从诞生的“自然人”转化为社会化的过程中,直接享受到丰富的改革开放的成果。二十一世纪是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人和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将更为密切。由于他(她)们处于家庭“独”字号的环境,他(她)们与以前的学生相比,知识较广,参与社会的意识较强;但一方面,他(她)们较为自私、任性,欠缺礼貌,一切都以自我坤洲小学为中心,自理能力较弱。他们对自己参与的生活感到好奇,敢于冒险,也易于自我解释,并充满自信。另一方面,他们虽然愿意与周围的人真诚交流,喜欢新朋友,并开始意识到了他人的想法和行动,但却因不会沟通而易和他人冲突。
《分享的快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共欢乐”,分为《不一样的你我他》、《换个角度想一想》和《分享的快乐》三课。《分享的快乐》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本课在设计中力求让学生体验在集体中讲求团队精神,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从而学习到合作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 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2.实际参与合作,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3.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相互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
(二)行为与习惯:
1.大家共同分享自己所有的情境,组织学生展开该活动。
2.熟悉班集体环境,能利用班里同学间相互关心与帮助解决自己的问题。
(三)知识与技能:
1. 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
2. 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设计活动”;
3.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的普遍问题,培养心中有他人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过程与方法:
1.体验参与合作和分享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2.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相互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
3.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设计活动”。
4.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的普遍问题,培养心中有他人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教学资源:
本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些信息资料,这些信息资料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坤洲小学运用了实地考察、搜集及应用计算机课件。
实地考察:慰问敬老院的老人,实际体验自己与老人的情感。
搜集资料:查找有关合作与分享的事例及现象。
计算机课件:《分苹果》的动画片。
五、学生实态:
当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较优越,生活在被父母宠爱的环境里,自我中心的意识较强。在他们的生活不容易体会到由于缺乏别人分给的'“零食”而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困难,同时,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这方面的意识。
六、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年龄偏低、认知水平尚浅并偏重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应避免太多的理论说教。师生多方搜集相关信息,扩充课文内容。尝试结合学生以及身边其他人在学校、社会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实际事例的体验中,学习合作与分享,培养合作精神。
每个孩子都有一些自己倾注着特殊感情的玩具和用品,让孩子们拿出自己心爱的东西来与大家分享。
(一)组织学生把心爱的东西集中起来。如:集邮册、玩具、图书、花等。
(二)组织讨论:同学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困难,怎样与同学分享?
(三)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真诚地帮助他人,对人有礼貌。
七、教学准备:
(一)课前让学生自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等,带一两件心爱的物品来。
(二)橡皮泥、牙签。
(三) “盲人点灯”的课件(故事朗读、图片和音乐)。
(四)学生自己先阅读“故事与思考”,根据理解增添解说词。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从我们的“分享日”中,体会到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1.提议为班挑选一个“分享日”。导入:课前大家都带了一两样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来,我建议把今天定为我们的“分享日”。请拿着你的“最爱”,跟好朋友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吧。(板书:分享的快乐)
2.组织学生把带回的物品进行分类。
3.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组织讨论,解决问题:
“当别人欣赏你带来的东西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欣赏了别人的东西,有什么收获?”
1. 由物品的主人扮演讲解员,向同学介绍自己带回的物品。
2.观察、欣赏同学带来的物品。
3.分小组讨论:当别人欣赏你带来的东西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欣赏了别人的东西,有什么收获?
活动二:在“我们一起享用”中领会和运用道德智慧,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1. “分苹果”活动。(每个学生的名字打在电脑里,随音乐随机出现,音乐停时屏幕上出现谁的名字,谁就时幸运者。)幸运者的奖品是一个苹果。
2.看看“幸运者”或组里其他同学的反应。
3.如果这个同学把橘子分给别人,问问他为什么要分给别人。如果这个同学自己吃了,问问他吃的时候的感觉及其他人的感觉。
4.引导体会:好东西仅仅自己享用,并不一定快乐,大家一起享用更快乐。
5.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解决。
(1).课件出示33页的图片。
(2).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我们生活在一起,当碰到这些情况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6.结合33页的事例,说说快乐拿出与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
分组讨论:别人口渴,同学忘记带学习用品,你看见了怎么办?
放学时下雨了,小刚没有带雨具,你怎样做?
(1).把雨伞借给他。
(2).让他留在学校,自己到他家拿雨伞给他。
(3).两人共用一伞,送他回家,然后自己回家。
1.出示“分苹果”动画。
2.出示旁白“好东西仅仅自己享用,并不一定快乐,大家一起享用更快乐。”
3.出示我们班的“分享日”图中“五星角”里的话文本,从中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活动三:进行“设计活动大赛”,体会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享乐趣。
布置学生把收集到的邮票分类 贴好。
把相片、报纸或书的图片分类贴好,并附说明。
让学生分小组用旧的橡皮泥、牙签做建筑物模型。
小组成果展示交流。
活动总结:出示问题,思考讨论。
(1).在设计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你是怎样学习的?
(3).在你们的作品中,哪些地方是从其他小组那里学习来的?
(4).你们是怎样确定自己方案的主题的?分组把自1.己贴好的集邮或图片内容讲给同学听。
2.把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综合形成新的想法。
3.小组先设计好方案,再合作搭建模型。
4.评出好的作品来展示。
5.讨论问题,交流想法。
活动四:故事配音朗诵。理解分享既是为他人,也是为自己。
1.听故事。请课前准备好的学生讲“盲人点灯”的故事。(教师播放图片,并配上音乐。)
2.组织、分配学生扮演角色。
3. 出示36页故事的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图画内容,想象盲人的想法和做法,添加解说词。
了解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
根据图画内容,想象盲人的想法和做法,添加解说词。
各组排练和演习后,推选出解说员、朗读者、僧人和盲人等。
配音朗诵,表演故事。
出示36页故事的图片,并配上音乐。
品德教学设计4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本年级学生共45人,这是个团结上进、活泼诚实的集体,学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
二、教材说明
本册教材包括个3单元、9个板块主题、19个活动主题,主要综合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我是中国人”和“走近世界”中的相关内容。
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方式来组织学习内容,充分考虑到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点面结合、由近及远的编写原则,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三方面内容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利用材料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材设计思路及特点
1。以单元为主题来构建学习内容。教科书贯彻儿童的学习“源于儿童生活、贴近儿童生活、引导儿童生活”的理念,力求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选取他们熟悉、感兴趣的、有研究价值的社会问题作为教科书的素材,来构建开放的学习主题。“方便面的来历”、“天涯若比邻”、“科技改变生活”是本册教材的三个学习主题,都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指导学生展开开放的学习活动。教材设置的情境贴近生活,能够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2。重视学生实践性学习的指导。教科书根据不同学习主题的需要,设计了调查、访问、参观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学会以不同的学习方式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初步掌握一定的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从而能自主有效地进行探究学习。在调查、访问的过程中,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大脑思考,捕捉不同的信息,感悟不同的道理,提高综合学习能力和参与社会的意识。
3。重视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帮助学生“学习做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外在的道德规范只有融入学生的价值观中,教育才具有实效性。教材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置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求学生的良好品德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得以实现。教材还注意引导学生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中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选择自己合理的行为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教学时间和空间具有开放性。教科书设计了许多空白的文本框,引导学生把自己搜集的资料、感想、调查内容等写下来,这既体现了“使教材成为与儿童进行对话、需要儿童进行创造的文本”的设计理念,也为教师创造***地开展教学活动留下空间。教科书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中的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教科书还注意本课程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使教学时间得以拓展延伸。
5。教学内容的安排有层次性。教科书从单元学习主题的构建到板块主题的选择再到活动主题的设计,都遵循了课程标准所强调的“点面结合”的设计思路,从最熟悉的内容导入,然后一步步加深,最后扩展到最前沿最复杂的内容。这样安排,使得整个教学内容层次清楚,又具有深度。
6。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教科书在围绕单元主题选择教学内容时,努力体现出课程的综合性。教科书将天文、地理、历史、伦理、生物科技、通信科技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科学的教育融入其中,通过学生的探究、合作,实现学习内容的自主构建,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的有机统一与整合。
四、与前后册教材的关系
本册教材是高年级的起始册,主要安排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我是中国人”和“走近世界”中的有关内容标准。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与前几册内容的区别,从不同的角度选取学习内容,体现“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注意实地调查、思辩活动等适合高年级开展的活动。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独立的见解,喜欢质疑,教材就多采用一些说服力强的科学材料,避免说教式的教育。材料的选择不仅仅限于我国,而是引导学生放眼世界,这就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五、教学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 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4、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六、课时分配
第一单元 让诚信伴随着我 六课时
第二单元 我们的民主生活 八课时
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和水 八课时
第四单元 我们多是中华儿 女 六课时
品德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孩子们家庭生活的烦恼,鼓励他们勇于说出自己的生活烦恼,并学会一些面对解决家庭烦恼的方法。
2、能力目标:引导孩子正确面对父母离婚的问题,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形成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理。
3、情感目标:通过观看家庭录像,让孩子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地位,感到家庭的美满幸福,要靠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共同参与,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并引导他们将这种初步的家庭责任感转化为实在道德行为——为家庭幸福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形成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理。教学难点: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生活的能力。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一张幸福的全家照片,老师也准备一张。发告家长书,要求父母与孩子共同完成家庭联欢会的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一、回忆幸福往事,说说自己的烦恼。
1、学生出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说说自己家庭幸福愉快的生活往事。
2、老师出示自己的全家照,也说说自己的'幸福生活,然后自然地过渡到自己的家庭生活烦恼。
3、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家中的烦恼。
二、让我们来做知心姐姐
1、请学生阅读书中第10、11页的两个案例。
2、你能发现知心姐姐是怎么帮助他们解决烦恼的吗?
3、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出一些解决家庭问题的基本策略,如:寻找原因、对症下药、身体力行等。
4、小组活动:让我们来做知心姐姐。
(1)小组内自由选择角色,然后互换角色再进行一次。(2)双方把交谈的内容记录在书中的空白处。
(3)小组交流,评选不组“最佳知心姐姐”,并要归纳出他成功的理由。(4)全班交流,评选班级“最佳知心心姐姐”。
三、永远不变的爱
1、自由阅读教材中《永远的亲情》。
2、学生谈谈体会。
3、现在再让我们想想家中的烦恼大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家中的烦恼和外面的烦恼有什么不同?
4、你发现解决家中烦恼的好办法了吗?
5、教师小结归纳。
四、让我们将目光投向父母
1、你的父母爱你吗?说说你从哪些细小的事中看到了这一点?
2、自由阅读教材中离异的父母写给孩子的信,说说从信中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引导他们认识到:父母离婚的原因有很多,作为孩子,我们应该尽量理解父母的选择,更要明白:这不是父母的错,更不是孩子的错,不管家庭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我们和父母之间的亲情是永远不变的。没有必要为此背上沉重的负担,而要尽快适应这样的生活。)
3、教师提示一些材料,让孩子们认识到:父母离婚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只要正确面对,就能把影响降低到最小。
五、感受幸福、体会责任
学习组织家庭联欢会,感受幸福,引导孩子认识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六、让我们都来为家庭献一份爱
1、生活像一条河,总会出现大大小小的旋涡。让我们试着一起走出旋涡,为家庭幸福出一份力吧!
2、全班交流你有哪些增加家庭凝聚力的好方法。
3、小结:要知道你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你的一点帮助,一句提醒,都会在他们的心中掀起巨大的波澜,他们的许多烦恼和痛苦,都有可能在你的一点一滴的关怀中烟消云散!同学们,千万不要忘记你的爸爸妈妈正在等待着你的关怀!现在,就用你的一片爱心,来抚慰爸爸妈妈心灵的痛楚,用你稚嫩的双肩,为他们撑起一片晴天。
作业:拟一份《家庭公约》大家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家里的烦人事
来做知心姐姐
永远不变的爱
目光投向父母
感受幸福、体会责任
品德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2)能说出家人对于自己的关爱,讲述家人中爱的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
教学难点:
体会家长对自己严格要求背后深藏的爱。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课间播放《让爱住我家》,学生跟着唱)
(二)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小兔贝贝)嗨!我是小兔贝贝,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2、在轻音乐中 教师讲故事(见扩展资料:和蔼可亲的妈妈)。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三)动之以情:
1、小兔贝贝穿越时空隧道,拍摄了一些照片。(媒体出示三组照片,请照片上的学生介绍家人为他所付出的爱)
2、教师自己先讲述小时候家人关爱自己的一件事。然后让其他学生讲述家人关爱他的一件事。
3、家人对我们的关爱不仅体现在学习、培养兴趣爱好、生病时,其实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都能体现出来,比如,早上起来,家人为你……(四人小组交流一天中家人为你所做的事,推选讲的最好的上台讲)
4、播放家长录音。(讲述育儿之苦)
5、听了妈妈的介绍,你最想对你的家人说什么?
(四)明理导行:
1、辨析:有同学在心里嘀咕,我的家人有时对我可好了,有时对我可不太好,那什么事使你认为家人对你不够好呢?他们到底对你好不好?到底爱不爱你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动画)(1)爸爸不帮我系鞋带是不是对我不好?他为什么不帮我?(2)妈妈为什么不给我买玩具?(3)奶奶会对我怎么说?(4)你是爷爷的话,怎么对小明说?小明听了爷爷的话会怎么做呢?
2、导行: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呢?(学生讲述:父母要孩子住宿,哭了也不给带回去:作业擦了重写的:练习跳绳的……
(五)总结延伸:
1、讲述:家人疼我们是一种爱,对我们要求严格那更是一种爱,老师祝愿爱能天天住在你的家,我的家,他的家,永远住在我们共同的家吧!(歌曲:《让爱住我家》)
2、在歌声中,学生拿出自做的贺卡写上对家人最想说的话。
品德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认识到教室是自己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空间,自己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和美化自己的成长空间,消除不利于健康发展的因素,从而在教室里更愉快地生活和成长;通过美化教室这一活动,强化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审美品位,增强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
教学重点:改造教室环境的活动中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
教学难点:审美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养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教室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当我们第一次走进三( )班的教室,就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了这里,同学门都那么可爱,教室里充满生机.同学们是那么喜欢自己的教教室,教室就想我们的家,作为家庭的小主人,你们想不想让教室锦上添花,变得更好呢?让我们用智慧用巧手来打扮教室,人人齐动手,争当————?(齐读课题:教室美容师)
2、我们的教室是什么样的?你喜欢吗?
3、说说你喜欢教室的理由。
4、但是,我们的教室也有不如意的地方,你能说一说吗?
5、你认为怎样才能改变教室里不如意的地方?
学生讨论。
二、看看谁的主意妙
讨论: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室?为什么?
现在请你为打扮教室出出主意。将学生分成6组。讨论如何打扮教室。
我们班的同学都那么爱看书,我想在教室里建一个图书角
我想在教室里放一个开心箱,里面放上许多笑话,同学们下课时抽出一条看看,一定会笑得合不拢嘴
我觉得他说得很对,教室不仅要美化,保持清洁卫生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几个人决定成立一个“环保小分队”,教室的卫生就交给我们了吧!
全班交流。
大家提出这么多好的想法,真让老师感动.如果你的想法可以立即实施,那你现在就行动起来,如果不太好实施,那你先列一份计划书,写一个方案,课后再实施,好不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教室这一具体环境,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兴趣,将创意与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在改造教室环境的活动中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同时注重审美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养成。
教学重点:改造教室环境的`活动中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
教学难点:审美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养成
教学过程:
一、我们自己来打扮
上节课大家提出这么多好的想法,真让老师感动.如果你的想法可以立即实施,那你现在就行动起来。
学生分组精心打扮教室。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完成可以做的一些提议。
如,精心设计学习园地、雏鹰争章,排好课桌,设立“开心箱”等。
二、新教室、新感受。
1、打扮完教室,学生观察教室。
2、小组讨论:看到我们打扮的教室,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说给你的同伴听听。
3、交流:启发学生意识到:环境与成长的关系,由此建立主动改造环境、促进自身健康成长的认识。
4、写一写 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品德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感受家庭的发展变化
2、行为与习惯
形成初步的小主人意识,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及家庭活动;
3、情感与态度
知道自己是家庭一员,学会关心家人,感受健康、和谐的家庭气氛。
活动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放歌曲《让爱住我家》。学生倾听感受
2、你听过这首歌吗?你对这首歌的哪句歌词印象最深刻,你能记住哪句歌词呢?
3、这首歌的名字就是《让爱住我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说说我的家。出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你爱你的家吗?我们来一次“爱家比赛”好不好?
2、智闯五关。
挑战第一关:走进我的家!
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幸福的家,“走进我的家”就是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你的家。
1、小组交流:同学们相互交流各自的全家福。展示自已的家庭照片,介绍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让学生进行有条理地介绍。
2、各组选代表到前面介绍。展示自己的全家福,并介绍家人
3、评价:你觉得这几位同学谁介绍得最好?为什么?
挑战第二关:考称呼
1、你能说出家人之间的关系吗?我提问请你回答. 教师问人物,学生回答如何称呼
2、拍手游戏,比如:我问爸爸的爸爸叫什么?你就答爸爸的爸爸叫 —— ,听懂了吗?
第三关:关爱在我家!
师:我们是在长辈的关心和照顾下长大的,谁能讲讲长辈关心照顾我们的事情?想好了你就站起来发表意见。
师:刚才大家都讲了长辈关心照顾我们的生活琐事,通过这些生活琐事你体会到了什么?
过渡:老师觉得爱应该是相互的,我想我们也应该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做点什么。让我们进入第四关。
第四关: 我爱我的家!
1、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家人的爱呢?
2、学生们讨论后汇报。
生:画一幅画、唱歌、做家务、做生日卡等。
那么就用你手中的笔表达你对家人的爱吧!生发挥自己想象画一幅画。
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体现了我们也爱长辈;我们也关心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第五关:是非分得清。
在每个数字后面都有一个小故事请你评说,要求先说说对错,再说为什么?同桌交流。
1、小明每天早晨自己穿衣服、洗脸。
2、奶奶生病了,强强给奶奶拿药、倒水。
3、妈妈洗衣服,刚刚给妈妈擦汗。
4、小刚一回家,就让妈妈拿鞋、倒水。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问。
我想说:我们的家是平凡的、普通的,但亲人给我们的爱却是无私的、伟大的。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亲人说什么?
三、 总结延伸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你们连闯五关,老师发现你们都是家里很棒的小主人,请把你们的作品献给你们的家人好吗?你们这么棒,《让爱住我家》就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让我们共同唱起来跳起来吧。那么就让爱住你家,让爱住我家,让爱住我们的家。
教学反思
《我爱我的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年级上册教材。我们都知道:家是人人都有的,又是每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的。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每一张图片、与孩子们的每一句对话,都意在让学生充分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学生对家的亲近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爱家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用歌曲《让爱住我家》来引入课题,巧妙地设计,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
家是学生最熟悉的'。所以学生交流自己对父母的了解,学生侃侃而谈。我在课堂安排一个环节让孩子们交流自己家的全家福,孩子们兴奋地交流着,在汇报的时候,有的孩子拿来的是一家三口的照片,有的是一家四口,有的三代同堂。有家就有亲情,从照片的交流中,学生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家人对孩子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孩子都能感受到,学生纷纷谈了自己的家长是怎样关心自己的。通过回忆生活中的事例,启发学生关心父母自然是水到渠成了。在教学的第四个环节让孩子们画自己家的时候,有一些孩子很有意思,他们都先想到画一间房子。这使我想到孩子们是不是在认为家就是自己住的房子?我马上提醒,有房子一定要有人,在你家有哪些人啊?孩子们纷纷下笔,画面更生动了。
在《我爱我的家》一课的教学中我也感受到了一些不足之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师的素质还需要不断提高,应该将我们教学的空间发展得更为广阔,教师还更应该把课前的研究、课内的教学与课后的延伸有机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既直接感受知识、又体会到运用知识的乐趣。
品德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对毕业典礼的设计和准备,初步了解组织学校活动的程序,初步具备设计班级、学校活动的能力。
2、亲身体验对小学生涯的回顾,总结和惜别,具备中小学过渡时应有的心理准备。唤起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激发同学胸怀理想、展望未来的豪情。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往届毕业典礼资料。
2、中学毕业典礼资料。
导入
播放一段以往的毕业典礼录像。
教学互动一
请同学针对录像提问,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教学互动二
组织同学评价所看到的录像中包含了哪些道理。
教学互动三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上提供的'三个小学毕业典礼的场景。
教学互动四
1、请同学自己谈谈喜欢这样的毕业典礼形式吗?还有没有听说过其他形式的毕业典礼?
2、同学们自己设计毕业典礼,有好的创意吗?
结束过程
征集下节课上交的毕业典礼的主持人串词和方案。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1、老师充分阅读并仔细评价学生上交的毕业典礼方案,选择其中比较优秀的2-3个。
2、选出班级模拟毕业典礼的主持人。
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根据你们的方案模拟我们的毕业典礼。
教学互动一
1、分别选择2-3个班级中较好的方案,进行毕业典礼活动的模拟。
2、组织同学分组讨论、比较、修改,整合出比较完善的方案交给学校待选。
教学互动二
师:毕业在即,同学们是不是对同学之间的友情还很眷恋?是不是对老师、对母校有所很多话要说?大家交流一下。
教学互动三
组织学生朗读课本上的“历史资料”,并请几位同学说说读后的感受。
结束过程
在课本的留白处写上自己的毕业赠言。
品德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
2.能力目标:能表达自己对节日的感受和见解
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学会正确对待压岁钱。
学生准备:
饺子、汤圆、一次性手套、湿巾、双面胶,春联、打火机、福字、鞭炮、灯笼
汤圆、红包等
学生四人一组,根据各人特长分工,分别为:纪律员、计时员、记录员、发言人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看物品猜节日》
1、出示要求。
2、生展示,学生猜
3、哪个节日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板书“辞旧岁迎新春”
二、装饰教室
1、刚才有哪些物品是代表春节的?拿上来。
2、能不能利用这些物品,为我们的教室增添节日气氛。
3、出示要求。
4、小组上台张贴
5、采访:听着熟悉的音乐、看着红火的教室,想说点什么?心情如何?
6、点评:春联,福字(可让老师点评)
水饺、鞭炮(安全教育)
三、春节资料大搜集
1、看着装饰得红红火火的教室,有什么疑问吗?
春节来历
2、春节习俗还有很多,小组讨论汇报
温馨提示:[1]、根据小组内确定好的发言顺序,依次发言,纪律员负责组织协调。
[2]、根据个人发言情况,小组合作把搜集的信息进行整合,记录员做好记录,发言人代表小组发言。
[3]、计时员控制好小组交流时间不超过两分钟。
3、全班汇报
4、师补充视频
春节不仅是我们的节日,整个大江南北都在庆祝春节。春节也不仅是汉族的节日,很多少数民族也有许多特别的庆祝春节的活动;春节不仅是炎黄子孙的节日,如今他也走向了世界各地。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视频:春节总结
你有什么想说的?
丰富多彩:骄傲自豪
外国人也过春节:那作为一名中国人呢?更要把我们传统的精华传承下去。
四、春节幸福大搜寻
1、师: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家家张灯结彩,户户喜气盈盈,过春节时,什么最让大家感到幸福呢?我们不如做个现场调查?
3、视频:团圆的幸福
(春运、期盼,团圆、鞭炮、祝福)
也许对于孩子来说,放鞭炮,穿新衣就是幸福的。你们知道吗?春节更是一个团圆的节日。
配乐深情讲述:每年临近春节,是全国各大车站最忙的时候,四十天的时间里,就有二十亿人口流动,相当于咱临沂全部人口的200倍。他们扛着重重的行李,拖着疲惫的身躯,排着长长的队伍,坐上拥挤的火车,跋涉千里万里,尽管很累,但他们心中却充满无尽地期盼,无论是打工的青年,年迈的老人,还是幼稚的孩子,他们心中都响着同一个声音:回家团圆!
在相隔千里万里遥远的家乡,也无论是成熟的青年,年迈的老人,还是未成年的孩子,总有一双双眼睛望眼欲穿。他们的心中同样响着同一个声音:回家吧!回家团圆!一对七十多岁的'老人,每天在铁轨上守侯,他们眼中含着泪水,翘首盼望的是儿女们回家团圆!数不清有多少老人,大年三十的晚上早就张罗了一桌子的饭菜,坐在门口巴望着。有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每当临近过年的时候,他总会站在家门外的雪地里,向着远方,哭着说“爸爸妈妈,我想你们,我想你们,我做梦都希望你们回家陪我过年。
当梦想变为现实,当分隔变成团聚,在那一刻,是多么地幸福!
此时有的同学眼中充满泪水,你为什么会这样。你又想说点什么?
总结:是啊,团圆是多么可贵啊。在此,我也衷心地祝愿同学们和在座的老师们每个春节都过得团团圆圆、幸福快乐。
五、拓展延伸
我国有七大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它独特的含义和习俗,课下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节日深入了解,继续感受咱们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品德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诚信,怎样做才叫讲诚信。
2.认识到讲诚信有哪些益处,不讲诚信有哪些危害。
3.教育学生为人诚实,表里如一,遵守诺言,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教学准备:教学用课件,诚信名片,辩论用“正方”“反方”席卡,“诚信之星”徽章。
教学过程:
知诚信:什么叫诚信,怎样做叫讲诚信
【活动一】典故——“一诺千金”
1.说说“一”字开头的成语,引出成语一诺千金
2.一诺千金背后的典故
【活动二】小小招聘会——寓言故事
1.一个跟诚信有关的寓言故事。
2.学生分小组扮演招聘单位的主管,一起商量商量要不要招聘那位青年。
3.小小招聘会现场,师扮演应聘青年。
4.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诚信”这个话题。(板书:诚信)
5.你知道什么叫诚信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各抒己见,师小结:诚实守信)
6.那怎样做才叫讲诚信呢?(师小结:实事求是不撒谎,说话算话守诺言)明诚信:讲诚信有哪些益处,不讲诚信有哪些危害
【活动三】小小辩论赛——诺言
1.小故事:诺言
2.故事看到这里,你觉得凡卡该走吗?
3.学生分组交流各自的观点。
4.小小辩论赛。(你支持哪一方?为什么?)
5.故事中的凡卡是怎样选择的`呢?事情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接着把故事看完。
6.同学们,你们猜猜:这时候的凡卡心情会怎样呢?
7.你们觉得凡卡是个怎样的人?(板书:讲诚信)你们愿意和凡卡做朋友吗?
8.是的,讲信用能够让我们得到朋友、得到快乐,还能得到什么?(生说,师相机板书)
【活动四】话题讨论——不讲诚信的危害
1.是啊,讲信用能够让我们得到很多很多,那不讲信用呢?(板书:不讲诚信)
老师为同学提供了以下4个话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话题1——《灰太狼的下场》
话题2——《多找了一元钱》
话题3——《我是为了班级好》
话题4——《三鹿毒奶粉事件》
2.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说说看不讲诚信有哪些危害。
3.交流发言。(师相机板书:危害自己危害他人危害集体危害社会)
4.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说话不算数,欺骗过你的人?说一说你当时的心情。
5.师小结。
6.再现招聘会,交流交流。(根据学生前面的表现,此环节可作修改,甚至删除不用)讲诚信:从自我做起,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活动五】我们和诚信在一起“诚信之星”
1.说说班级里的诚信人和诚信事,可以表扬自己,也可以表扬同学。(学生填写)
2.说说你心中的“诚信之星”。
3.评选班级“诚信之星”。(课件出示,发予徽章)“诚信名片”
4读诚信名言。(师适当解释其意思)
5填诚信名片。(可以摘抄老师提供的名言,也可以写自己知道的诚信名言)
6.当诚信使者。 “诚信宣传”
7.课后的诚信宣传活动设想。
8.分小组讨论。
9.简单交流,课后继续讨论并付诸行动。
10.公益广告。
【总结】是的,诚信让心中充满阳光,诚信是一盏灯,可以点亮心灵;诚信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的准则。希望从今天起,我们每个人都(课件出示)“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一个诚信的人。”让我们永远和诚信在一起。(完成板书:在一起)
板书设计:我们和诚信在一起,讲诚信得到XX,不讲诚信危害自己危害他人危害集体危害社会
品德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知识:熟悉世界的海陆颁布等基本常识,知道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颁布特征。
2、情感:简要了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3、能力:学会在地图上查找印度,初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各种觉的地图图例。
2、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3、印度风光课件(或录像、网络资源等)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质疑激趣
1、老师绘声绘色讲述《天竺国招亲》
同学们,一提起《西游记》,大家都非常熟悉,唐僧师徒四人结伴到西天取经,途中,他们吃尽千辛万苦,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上有菩萨保佑,下有各种神仙随时听候差遣,最终排除万难取得真经,今天,老师也要讲一个取经路上的故事给你们听。
2、学生简单了解玄奘取经。
同学们,刚才故事中唐僧师徒所到的“天竺国”就是古印度,在《西游记》中有机智勇敢、武艺高强的孙悟空,有呆头呆脑、憨态可掬的猪八戒,还有忠厚老实沙僧。但是如果没有师傅唐僧的率领,就不可能有西行路上一个个有趣、惊心动魄的故事,现实中虽然没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这样的人物,但是在历史上,唐僧确有其人,他的真名叫玄奘。那么他为什么要远离他家乡,跋山涉水去古印度呢?在书上有较为详细的说明,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7课,阅读玄奘西行这部分,自己到书中去找一找答案。
(二)识图例,学会读图
1、出示常见的地图图例。
那么玄奘当年去的古印度到底在哪儿呢?也许以后我们当中的某些人会到那儿去工作、留学,或是度假、旅游,但今天我们只有从地图上寻找了,以下是地图上常见的一些图例,表示了地球相应位置的山脉、河流、高原、平原、海洋、沙漠等自然环境,首先请你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识别一下,将它们对号入座,进行连线。
2、除了这些常见的地图图例,你还知道哪些地图上的图例,它的作用是什么,能不能上讲台来指着地图说给大家听听?
(三)看地图,查找印度
1、读图。
现在这儿一幅印度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图,请你对照图例,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仔细观察,说说你从这幅图上读懂了什么?
你能在图上找出印度的母亲河――恒河,以及它所孕育的恒河流域吗?
恒河自喜马拉雅山南麓流出,一路敞开胸怀,容纳百川,穿过印度最富饶的平原地区,继续滚滚东流,进入孟加拉国境内,最后注入孟加拉湾,全长2700多千米的恒河,以其亘古博大,孕育了数千年的文明,养育了两岸数亿民众,恒河庄重而和善,印度人视它为母亲河。
你能看出印度的首都是哪座城市吗,你是根据什么找到的。
看了这幅地图,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讨论。
2、看图。
有一批电视机需要从中国运到印度,如果从上海出发,沿途要经过哪些海洋才能到达印度的孟买呢?
你认为运载电视机是走水路好呢,还是从陆路上走好呢,空运行不行,如果你是商家你会选择哪种交通线路,为什么?
(四)看录像,全面感知
最后,让我们来全景式地欣赏美丽富饶的印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知道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2、情感:了解多种文化的差异和丰富性,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3、能力: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资料信息,能够简单地探索和说明问题。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印度的历史和文化的种资料。
2、印度舞蹈录像或VCD光盘。
3、冰心散文《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幻灯片及朗读录音,或教师当堂朗读)
4、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视觉冲击,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来欣赏一段舞蹈(播放录像)
2、有谁知道这种舞蹈是哪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呢?
3、对,这个国家就是美丽的印度。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你刚才所见到的印度舞蹈?
印度舞蹈轻柔抒情、动作优美流畅,节奏鲜明,极富韵味,再华美的语言也无法形容 印度舞蹈给人们带来的赏心悦目的美感。
4、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呢?我们来看著名作家冰心的散文《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5、这是一篇如诗似画的优美散文,作家当年以她那清词丽句,绘声绘色地记下了这两位年轻舞蹈家的风姿。印度舞蹈的确让人百看不厌。我们再来欣赏一遍。
(二)阅读教材,加深认识
印度和我们中国一样,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书中对这方面已经作了简要的介绍,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书翻到《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认真阅读。
(三)整合信息,全面感知
教材中为我们提供的材料是有限的',在课前同学们已经收集了大量有关印度历史文化的资料,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1、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每人脱稿介绍。
2、根据所给资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旅行计划、旅行线路。
3、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体同学展示、宣讲本组方案,如有图片资料可做辅助材料。
4、集体评选最佳方案。
5、如果你去印度旅游,你认为还需要注意什么,准备什么?
印度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具有绚丽而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几千年的文明积淀使印度成为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十分迷人的国度,去印度旅游将是一次神秘之旅,印度北部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倚天而立,教圣圣河恒河蜿蜒流转,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印度的泰姬优雅妩媚,印度独立后的50多年以来,在政治、经济、旅游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现在的印度已经是全球排名第10位的工业化国家,并且第6个进入外太空的民族,作为世界上面积居第7位的国家,它的幅员广达298万平方千米,从白雪覆盖的喜马拉雅山南麓一直延伸到南方的热带雨林。
(四)质疑问难,深入探究
1、通过学习,我想你们一定对遥远而陌生的印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在说说你的感觉,印度民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2、你认为印度文化在全世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印度文化中有没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说说你的想法。
(五)总结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印度确实是人杰地灵,它的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使它历经岁月的风风雨雨依然令人
神往,它与中国、埃及、古巴比伦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真的是名副其实,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能在将来去印度旅游观光,亲身领略那儿独特的风景名胜、风土人情。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初步认识印度人民的生活生产、风土人情,知道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的文化多样性。
2、情感:知道世界上不同地区、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3、能力:能正确认识不同地区,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并能进行客观评价,实现文化互动,增进对其他国家的了解。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有关印度传统文化的资料。
2、在班组举办“别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图片展或文字说明,并张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
3、幻灯片或小黑板,写上四道思辩题。
教学过程:
(一)欣赏展览,感知异域风情
1、同学们,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对印度这个文明古国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印度是一个宗教大国,所以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各种教义的影响,除此以外,它还有许多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成为印度的象征,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影响,现在我们就来感受一下。
2、教室四周都张贴了许多图片和文字,请同学们大致浏览。
3、你看到了哪些独具一格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
4、阅读课文:恒河沐浴和奉牛为神。
(二)组织讨论,如何对待不同文化
1、刚才大家看见的图片介绍与文字说明都很真实地反映了印度人民的生活习惯,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与我们生活完全不同的民风民俗呢?这儿有四道思辨题,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其中的一道进行辩论。
2、按题目选择重构学习小组
3、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参加其中一组的活动。
思辨题:
(1)对于将“神牛”迁移出城市的行动,你是赞同新德里居民的意见,还是赞同外国游客的观点?为什么?
(2)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传统文化习俗,如何对待它?是保留,摈弃?还是……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3)如何看待印度教徒恒河沐浴这一习俗?
(4)如果你是一位国际志愿者,由于工作原因需要在印度居住大约两年的时间,如果不习惯当地的饮食文化,你怎么办?
(三)各组汇报辩论结果
请每个学习小组选派一名代表陈述本组意见,一定要综合大家的观点。
(四)组织探究,寻找身边的印度
1、不管怎么说,事实上,随着经济发展,印度对于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我们生活中,如果你留心观察,你会发现身边就有许多东西都与印度有关,谁来说一说?
2、你认为国家、种族间相互交流沟通,相互理解尊重的意义何在?
3、如果有可能,你愿意成为一名中印文化亲善使者,为加强中印两国间的文化互助做力所能及的事吗?为什么?
(五)总结
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民风民俗,我们应该理解、尊重、求大同存小异,并尽自己所能去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
品德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地球上的人们》是湖北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的第2课。本单元整合了地理、历史、品德等教育方面的内容,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在介绍事实的同时,突出了对人类智慧的欣赏,并对人类的创造精神、进取精神和道德文明加以宏扬,以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知识技能的训练相结合。世界上有许多反应人类智慧和创造的文化遗产,他们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体现了人类伟大的创造精神。
学情分析:
当代少年儿童都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以及相互联系,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密切,儿童们接触世界的机会比较多。让学生从小能以多元的观念来认识多彩的世界,为他们成为一个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道和认识世界上现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周边的主要国家以及与我国的历史、经济、文化联系。
2、以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等一些国家为例,初步了解这些国家的主要特点,能借助资料、事实,通过比较发现周边国家与我过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以及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与其历史渊源、地域环境的关系。
3、知道我们和邻国之间要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教学理念:
1、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令课堂呈现开放性。
2、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不再是真理的被动的接受者。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教学过程为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
3、教师为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在活动化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体现为教育的指导者、场境的创造者、活动的评价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和认识与我国陆地相邻的14个国家以及与我国的历史、经济、文化联系。
难点:知道我们和邻国之间要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教学过程:
活动一 生活在不同的国度
1、师:同学们,谁能说说:
(1)我们生活的周围共有多少个洲?
(2)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
(3)哪个洲国家最多?
(4)哪个洲没有国家?
2、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3、小组讨论,在地图中找到我国的邻国,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认识。
4、知道学生完成我的收藏夹,教师强调要选取该国的主要特色,完成后小组交流。
5、巩固练习。教师任意指定我国周围的某个方位,让学生说出处于这个方位的我国邻国的名称。
6、独立完成教科书59页下面的填空。
7、教师小结。
活动要求:本次活动学生参与的内容较多,要课前提出搜集资料的要求,因此要安排恰当,关注学生的倾听习惯和合作学习习惯。
活动拓展:设计一条具有特色的世界之旅线路,要求有主题还要有途径国家的线路等。
活动二 我们的邻居
1、师:同学们,我国疆界很长,与14个国家陆地相邻,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这20个国家分别是?
2、同学们在地图中分别找出这20个国家。
3、师:在这20个国家中哪个国家面积最大?
4、每组一人发言
5、师:谁能说说俄罗斯的一些主要特色?
6、学生自由发言,也许有些学生有回答错误片面,教师及时提醒学生,把握该国的一些特点。
7、教师讲解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唐玄奘到印度取经,鉴真东渡日本、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引入邻国概念
8、开展互访交流活动
活动三 邻国互访活动
1、开展互访交流活动。
师:同学们,现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国家,自己扮演这个国家的“公民”,用各种形式把国家的风土人情展示出来,向大家介绍你所在的'国家。
2、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准备,在此过程中加深对其他邻国的了解。
3、参观出访。选择自己想去参观拜访的国家,跟着当地的“导游”参观了解,在次过程中可提出问题,当地“公民”热情招待并介绍当地的特点。
4、师:我们去了这么多热情的国家,现在咱们在做一块交流展板。展板上图文并茂,可以有照片、文字、绘画、画出该过的地图轮廓,写声一写祝福的寄语,发挥你们的智慧,做出非常有特色的展板,还可以互相留言。
活动四 古往今来话邻国
1、课前学生搜集了古代关于邻国的故事,让他们讲给大家听。
2、师:同学们,通过听这些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3、生:我国和邻国从古代起就有交往。
4、师:除了古代的故事,从现在的生活中你能找到什么与邻国相似的东西和生活习惯吗?
5、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找到各国之间的共同之处。
6、师:是啊,这些共同之出可以看出我们与邻国之间的文化一直都有友好的交往,通过这些交往,促进了我们的共同发展。
7、新闻调查。
(1)通过收看电视新闻,阅读新闻报道,记录我国与邻国友好往来的新闻报道。
(2)课上向全班同学介绍这些事例。
(3)将这些事例进行整理分类,看看各属于哪些方面的交往。
(4)想一想这些友好往来对我国和我们的邻国有什么好处。
练习设计
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如绘图、制表、读后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进行自我总结。
品德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放学啦》。本主题的目标侧重于使学生初步了解知道放学后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和不应该做的事,遇到危险时,如何从容应对。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教材并没有涉及。综合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主题:第一课时旨在使学生了解知道放学后自己该怎么做;第二课时旨在使学生懂得遇到危险时,如何自我保护何应对。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现在大多由父母或爷爷奶奶等多人保护性圈养,大人的过度保护造成不少孩子缺少与人交流、处世的方法,更不知道如何注意自身的安全等等。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来说,初上小学的孩子,心理上还不能够正确地解决表现中的问题,更在纯真的年龄特征上来说容易迷糊、亲信他人,缺乏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
设计思路
《下课了放学啦》作为第二单元“快乐的一天”中的一课,渗透出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这是学生每天都在经历的琐事,而琐事中往往更塑造着儿童的品性和人格。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尽量避免说教,而是应用了一系列切合生活实际的方法,观看录相、小品表演、访问讨论、辩论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发现、去总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从而养成良好的课后活动习惯。
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来生成活动主题。在“小记者采访团”的活动中,老师捕捉信息,整合归类,及时做出判断,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有意义、有创意的活动。“明明放学后”的录相是一部分孩子的.真实写照,通过“实话实说”让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掌握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技能和方法。“有益活动大搜索”需要教师课前摸清儿童的喜好,在活动中及时指导,成为连接家庭与社会、学校的桥梁。“课余活动作品展示”提供了学生表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收获。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积极意识。
能力 通过活动的参与,学会与人相处并懂得保护自己的方法。
知识 认识守秩序的好处,尝试参与各种活动,并在活动中掌握一定的方法。课间活动的规则和纪律,,在合作中共同发展。
教学重点
知道放学后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和不应该做的事。
教学难点
遇到突发事情,能够想办法,从容地应付。
教学准备
1、学生在家活动的照片、录相。
2、拍摄录相小品《明明放学后》,制作多媒体课件。
3、学生搜集自己和同学放学在家的各类活动,每人准备自己展示的作品。
4、辩论双方两色小旗,填写活动项目的卡片和篮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31页内容,话题为“按时回家”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32页内容,话题为“不跟陌生人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小小讨论会
1、小朋友,结束了一天的学习,要放学啦!(揭示课题: 放学啦)
谈话导入:放学了,我们要带好哪些东西呢?
2、游戏:我来选。
(1)在讲台上摆放一些物品,如铅笔盒、书(写了自己名字的书和写了别人名字的书)、玩具、毛巾、削笔刀、作业本等。
(2)学生上台选择并说明选择的原因,教师相机指导。
3、学生交流:放学了,我们要带好哪些东西?
4、教师小结:放学回家时要带全自己回家学习时需要的东西,如橡皮、彩色笔等。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教学应该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建构的过程。课前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实际存在的行为,通过课上的交流、分析、操练,使学生懂得怎样文明有效地课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活动二小记者采访团
1、师:老师在放学后去几个小朋友家进行了采访,让我们看看他们放学时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2、多媒体演示:一位小朋友边走边看小地摊;一位小朋友到小朋友家玩,妈妈正在着急地找孩子。
3、 你们想不想采访一下身边的同学,问问他们怎么想的?
4、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一名小记者,组成小记者采访团。
课前老师把设计好的调查表发给学生,学生填写好,供上课交流。
5、 小记者提问,采访主题:平时放学后,你是怎么做的?你觉得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6、 学生汇报交流。
7、教师小结:放学后要按时回家,不做危险的活动,不在外面逗留。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共鸣。学生通过“小记者采访团”的活动,提供学生交流的机会,感受到课余活动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
活动三守时小能手评比
1、师: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真棒!我通过和大家的学习刚刚编好一首儿歌,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收获的快乐。儿歌内容是这样的:
铃声响,别着急,书本和笔要清理;
小书包,本领大,装下学习好伙伴;
离开前,要检查,好的习惯要坚持;
不嬉戏,不停留,安全回家最重要。
2、老师范读儿歌,学生跟读儿歌,同桌互相读儿歌,再齐读儿歌。
(设计意图:儿歌教学适合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诵读儿歌,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
3、师:发布评比按时回家明星的信息。希望每位同学每天都能做到按时回家,争取人人都是守时小能手。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教学具有开放性,教学时空应把课上、课下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后的评比活动,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
第二课时
活动一班级调查“回家的路上”
1、 班级调查:放学后,那些同学是独自回家的,哪些同学和伙伴一起回家,哪些同学是由家长接回家的。
2、 你们回家路上都会做什么呢?
3、 观察课本开展讨论: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
(设计意图:调查活动目的是给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游戏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在课间活动时守秩序,才会玩得开心。)
活动二情景再现齐思考
1、听故事(或看录像):。
2、亮出你的金点子,说说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3、小测试“当我遇到陌生人”:老师扮演陌生人,对学生进行测试。当遇到陌生人来接或路上遇到陌生人搭话时,学生是怎样应付的?
4、过渡语:当我们遇到危险时,应及时求救。除了可向路人求救,还可以给自己的家人打电话。
5、填写“我的电话本”,记下家人的电话号码。
6、教师小结: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不能跟陌生人走,也不能随便和陌生人搭话。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观看录相,讨论做法对不对,让学生在讨论中明辨是非,懂得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明明,对照自己,像照镜子一样,看看自己平时的做法,实话实说,把学到的化做实际行动。)
活动三“小小讨论会”聪明办法要牢记
1、还有那些情况下,碰到陌生人要注意?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
2、“有益办法大搜索”
学生分小组把大家意见写下来,分类贴到篮筐里。
比如:独自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没有大人在的时候不与陌生人交流,不要陌生人的吃的和礼物,注意跟紧爸爸妈妈和老师,做不掉队的小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汇报,给学生一个表达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激发学生乐于参加有益的活动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可指导学生观察他人的发言,学会欣赏他人。)
3、小结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而不是直接传授知识,不是来“教”教材。我们的教学应该更贴近生活地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来思考如何成为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如何更好地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从而更好地帮助儿童通过活动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和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
品德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六课的第一框《丰富多样的情绪》,主要内容是认识我们的情绪以及不同情绪对个人行为和生活有什么不同的作用。情绪指的是人对周围人、事、物的倾向性态度表现。可以简单分为喜怒哀惧四种基本类型;不同的情绪对人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其核心是情绪对人的行为和生活的神奇作用,理解它的关键是认识到情绪与情境的关系,正是由于有不同情境下不同的情绪才构成人们多姿多彩的生活。本框的重点是我们应辩证地看待情绪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解决重点的关键是通过对各种基本情绪的体验,认识情绪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此基础上提出“情绪犹如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辩证看待情绪的作用。
【学情分析】
对于不同的情绪每个人都有过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要真正地理解情绪的含义,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点拨。情绪会对人产生不同的作用。初中学生的心里发展还很不成熟,表现在情绪方面也是如此。他们的情绪容易冲动,易变、肤浅、强烈、不协调两极化明显等特点。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情绪品质,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既培养,保持健康的心态。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人类情绪的丰富多样性,知道喜、怒、哀、惧是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
2、理解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包括情绪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生活中要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形成健全人格。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情绪对人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难点:情绪的含义。
【教法及教具】
事例分析法、讨论法、情景表演、活动体验。
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陈述:今天我们的课有些特别,后面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这时候你们有个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紧张)
教师陈述: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缓解一下同学们紧张害怕的心情。
(游戏内容:老师悄悄告诉一名同学一个词,请这位同学来做动作,其他同学们猜一猜他的动作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手舞足蹈、拍案而起、泪流满面、大惊失色、大发雷霆……)
(学生活动)
教师陈述:在笑声中,老师感觉到同学们紧张的心情已经放松了许多。那现在老师采访刚才那位表演的同学,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过大发雷霆的时候、手舞足蹈的时候呢?那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就像同学们说的,这些体现出来的高兴、生气、伤心……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的情绪。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生活充满着酸甜苦辣,而我们的情绪同样也是丰富多样的。正因为有了这些复杂多样的情绪,才构成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让我们品尽人生百态。那究竟什么是情绪,以及情绪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
【品德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品德教学计划07-03
小学品德教学反思05-15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01-11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03-19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12-22
品德教学计划最新08-30
思想品德教学总结11-26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06-24
思想品德教学计划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