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学设计1
一、答题思路:
①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写景状物)的记叙文。
②文章按照XX的写作结构/写作顺序,运用了XX等写作手法;(可选)
(写作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等;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时间发展的顺序等;写作手法:写景抒情、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等;写人记事:语言、动作、心理、外貌描写等。)
③描写了XXX(简要概括内容),表达了作者XX的感情/教会学生XX的道理。(情感分类:写景状物类一般为表达对 XX 的喜爱、热爱、赞美之情;写人记事类:一般为表达对某人的XX之情,或学会XX的品质、精神等。)
题型二:请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一、答题思路: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会认XX等XX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XX等XX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会XX的写作手法;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写作结构。(选填))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可选),品析重点段落/揣摩优美语句/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可选),提高分析作品的能力。(在探究中学会运用XX、XX等写作手法/修辞手法。(选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培养XX的情感/学会XX的道理/养成_XX的习惯。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能够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XX等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培养XX的感情。
题型三:教学环节设计
(导入环节设计及设计理由考察较多,需重点掌握。其他环节考察较少)
1.新课导入设计
答题思路(三种主要导入方法可选)
(1)多媒体导入
①开课之初,利用课件/多媒体给学生展示XX的视频/图片/音乐,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聆听。
②播放结束之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看了老师给大家播放的视频/图片/音乐,大家有什么样的感受/大家想到了些什么?”鼓励同学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自己的视听感受。
③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一点评,适时总结,并借此引出本课课题。顺势板书课题。
(2)生活实例导入
①开课之初,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有没有经历过……” 鼓励同学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见闻。
②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一点评,适时总结,并适时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和大家的见闻非常相像,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在作者眼中,XX是什么样的”。引出课题,顺势板书课题。
(3)故事导入
①开课之初,与学生进行互动:“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大家竖起耳朵仔细听。XX讲故事)XXX”
②故事讲完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听完老师讲的小故事,大家有什么样的感受/大家想到了些什么?”鼓励同学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③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一点评,适时总结,并借此引出本课课题。顺势板书课题。
新课导入设计理由(通用版):
通过这种导入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通过热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可以有效地拉近师生距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新课讲授的展开做好铺垫。(结合关键词记忆)
2.整体感知设计
答题思路:
(1)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朗读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讲了那几件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得。
(2)学生朗读完毕后,教师首先对 X、X 等重点生字词进行示范讲解,并请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师生交流可以得出:
整体感知设计理由:
通过整体感知环节,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写作内容,扫清阅读障碍,为深入研究课文打好基础。
3.深入研读设计
答题思路:
(1)写人记事类:(三个问题选其二即可)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向学生提问: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结局是什么?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可以得出:XX(问题答案)。
2.从XX描写中可以看出人物XX的心情/可以看出 XX 是个怎样的人?
3.文中的某句话/某个词/某个字在文中有什么含义/好在哪?
(2)写景状物类:(四选二即可)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向学生提问:
1.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XX 景物有什么样的特点?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可以得出:XXX(问题答案)。
2.在这一段/ 这句话中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某个词 / 某个字用得好吗?好在哪里?
4.通过对××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 ×× 有着什么样的感情?
设计理由: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逐步引导学生揣摩课文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
4.拓展延伸设计
答题思路:(选择两种方式即可)
(1)引导学生分角色/配乐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请学生运用文中的 XX 手法/XX 词语进行造句,并鼓励学生互相分享交流。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 XX 的看法/感受/通过这篇课文学到了什么?
设计理由:通过拓展延伸环节,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升华情感。
5.小结作业设计
答题思路:
1.教师提问: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学生发言,教师进行总结。
2.给学生布置课下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搜集/观看/整理和XXX有关的资料/视频,下节课在课上和其他同学交流。
设计理由:
通过小结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通过开放性的作业,可以把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巩固所学,拓展视野。
题型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技巧方法详见课程第二节)
板书设计理由:这样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
题型五:识字写字教学设计(请围绕“X”字设计教学过程)
答题思路:(以偏旁归类法为例)
1.利用板书或生字卡片出示汉字 XX,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利用偏旁归类法帮助学生识记汉字。首先把汉字的 XX 部首去掉,在剩余部分的的基础上添加其他部首,如XX等,请学生辨认归类,借此积累汉字。
3.教师对“X”字进行书写示范,边写边强调书写难点。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进行模仿书写,并予以纠正和鼓励。
4.指导学生进行组词/造句练习,借此巩固对“X”字的印象。
(生词教学可采用同样的思路,结合具体情况稍加变动即可)
题型六:作文课教学设计(考察较少)
1.作文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围绕XX主题,有方法、有目的地写下深受感动的人、事、物。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过程与方法:多角度观察,写清楚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
2.作文评价的角度
1.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有错别字。
3.主题是否鲜明突出(是否切题),立意是否正确。
4.内容是否贴近生活,观察是否细致,是否有真情实感(能否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结构:结构是否完整,叙事是否有逻辑性。
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掌握运用两种识字方法认读六个字,积累更多词语。
2、在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自主识字。
2、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用具】
生字卡、题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认记生字。
2、积累更多的词汇、丰富学生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我的发现 同学们,欢迎大家到语文园地来作客。
1、出字题板(两个词组)
2、请同学们读一读、记一记。
3、出示第二张题板
4、出示生字卡片:票、元、旦
1、看一看小黑板上的`字词,动脑筋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2、请学生读一读,并组成词语。
3、读一读。
4、认读生字。
二、读读想想 1、自读词语。
2、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带点的字里有什么秘密吗?
3、开火车读。
三、我会读 1、自读词语。
2、指名读。
3、开火车读。
4、全班齐读。四、读读背背 1、自由练习读。
2、男女生对读。
3、个人展示读。
4、齐读。
5、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2、识字的展示与交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口语交际
1、同学们,这单元我们学习了好几篇关于孝敬前父母,尊敬长辈的课文,许多小朋友都在家里学着帮父母做家务,可前两天,我却收到了一位同学的来信,向我诉说了他的烦心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2、我该怎么办呢?
1、指名念小朋友的话。
2、讨论交流。可以自己说一说,也可以合作上台表演。
3、分角色表演,评价激励。
二、识字加油站
1、自带课外书或贴字卡片,小组进行识字交流。
2、指名上台与大家交流。
语文教学设计3
一、相关基础知识
(一)关于作者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思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长篇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电影《草房子》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4届童年奖以及影评人奖、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二)学法指导
课文情节单纯,是一篇富于诗意的小说。虽是长篇小说节选,但作者经删改,行文更为洗炼,完全可以被视为是一篇独立的作品。鉴于此,学习本课,除了要抓住小说三要素之外,更要潜心品味语言,带着想象进行诵读,走进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语言积累
积累下列词语:厚实、一落千丈、哭腔、置之不理、嬉闹、觅食、打消、撩逗、驱除、青森森、肥硕、歇斯底里、没头没脑、稠密。
二、内容理解
本课为自读课文,应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分析小说的三要素,在此基础上重点扣紧课文题目《孤独之旅》来深入理解课文。
可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课文故事中的时间变化,及主人公心理的变化,理情故事情节。或编写课文提纲,或简要复述故事。
然后让学生带着想象诵读课文,找出文中体现“孤独”的语句,并思考对杜小康这样的孩子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么。
文中从两个方面来写“孤独”:
一是以杜小康的心理活动来写“孤独”。在放鸭的生活中,杜小康经历了出发时的茫然、恐惧,到达芦荡时的害怕、胆怯,安顿之后的感到孤独,时间久了的不再忽然地恐慌,那天雨后天晴的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走过了“孤独之旅”。行文中对此有细腻的描写:①想上学(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②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未知的。③他害怕了……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④最大的敌人……它就是孤独。⑤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哇哇大哭起来……⑥在心里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⑦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⑧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⑨望着异乡的天空……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⑩惊喜地发现鸭下蛋了。
二是以环境来凸显“孤独”。如“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从未见过的面孔。“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寂寞”,“已无一户人家”,“唯一的炊烟”,“想听到声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这不可能”,“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离乡背井的孤独、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空旷浩茫环境的孤独、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对于已遭受家道中落、生活境遇产生大反差打击的小小少年杜小康而言,随父放鸭生活中还要承受这种种孤独无异于雪上加霜。他内心的苦痛、迷惘与挣扎,在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孤独”的具体含义可以这样来理解:①失去交流环境。杜小康因为家道中落,不得不失学。离开同学、学校,对一个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和寂寞的。失去一起长大的伙伴,也就等于失去成长道路上的朋友、依靠。不仅如此,离开小伙伴、也等于失去了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②失去人文环境。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人群,等于失去了人文环境。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就失去了感情、文化以及物质之间的交流,在精神上会感到痛苦,甚至是一种折磨。放鸭生活中,父子之间一种看似默契的“省略”,其实是一种空虚、贫乏生活的表现。③恐惧自然环境。杜小康和父亲离家去放鸭,来到“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对自然环境的恐惧。“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大自然的空阔与未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杜小康“迟迟不能入睡”。④恐惧未来环境。去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和无奈。
三、形式把握
课文有关自然环境的描写很出色,应作为一个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所起的作用。
(一)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苇荡行迸,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二)有关芦苇荡的描写: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和“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时,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
(三)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苇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大人似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四、语言揣摩
要引导学生细读全文,体会精美传神的语言。让学生自主找出并点评自己认为形象生动、富含深意的语句。
以下示例可供参考:
1、“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写出芦荡的广袤,“绿色的浪潮”不仅可见其色,更可见其动感与生机,将景物写活了。
2、“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芦荡愈幽深繁茂愈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才愈为真切。
3、写暴风雨一段“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写景如在眼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将暴风雨的狂暴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4、“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一段。写景状物准确、细致,描写周到入微。
5、“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少年杜小康战胜孤独,适应了环境。并在维系着家庭生计系于一身的鸭群面临灭顶之灾时,不顾艰险疲惫,不惜受伤流血,找回了鸭群,显示了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力量、毅力与责任感,他长大成熟、坚强了。他意识到了这一点,内心翻涌着波涛,这是喜悦的泪,欣慰的泪,领会了成长真谛的泪。
6、“鸭们也长大了”一段,描写生动、形象,映衬出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具有超出语言层面的隐喻意义。
语文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如梦令》的有关知识。
2、理解领悟《如梦令》的内容和意境,并当堂背诵。
3、通过《如梦令》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具准备
李清照的图片及人物介绍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同学们,谁能说说这节课要学的“词”的是什么?
2、有人说:“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词却是情感的载体。”现代是这样,在古代也是这样。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怎样用歌词来表达情感的。
二、了解掌握《如梦令》的有关知识
《如梦令》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一点不同,这是一首词。那么,什么叫做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
关于词的知识,我们来看一下资料。请同学们迅速地阅读一下,注意勾画知识要点,并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什么叫词牌?
2、词是怎样分类的?
三、理解领悟《如梦令》的内容和意境,并当堂背诵
1、下面,我们就具体地来看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首词——《如梦令》。
2、我们将采取一种比赛的形式,看一看谁学得好,谁学得快。
3、老师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每个大组就是一个代表队。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进行三个环节的比赛,每个环节中获胜的代表队将获得一面小红旗,得小红旗多的代表队就是最后的赢家。(老师出示准备好的图表)
(1)抢答题。
首先,请大家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在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老师的停顿节奏,并借助课文的'注释和作者的有关知识初步理解本首词的内容。听完之后,请大家抢答下面的问题。注意,除了回答问题之外,还要从课文中找出答题的根据。
老师配乐范读,学生抢答。
题目:
①本首词的作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②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③这件事是发生在词人写作的当天吗?
④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
⑤她是一个人去的吗?
⑥为什么要“争渡”?
⑦为什么会“误入”?
⑧慢慢划出来不行吗?
⑨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答题最多且正确率最高的队为胜利队,为该队加上小红旗。
(2)必答题。
①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错了路,直到了何塘的深处才发觉。尽管这里景色迷人,还是急着寻找归路。争渡的声音在静夜里格外清晰,惊动了栖息的沙鸥白鹭,它们鸣叫着扑腾腾飞起来,这时,人声、鸟声、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情趣横生的意境。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一下,夕阳的余晖,清清的池塘,娇美的荷花,惊花的鸥鹭,争渡的船只……这幅画面美不美?(美!)
原来词人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这样一幅美妙的画面,可惜,我们却不能亲眼看到。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为老师补这个遗憾呢?(愿意!)
好,请大家拿出你们的纸和笔,将这幅美丽的画面画出来,展现给大家。(配乐范读)
请第个代表队的同学共同讨论完成。画的时候,请注意词中所提及的事物。(学生作画,老师指点。)
学生完成画后,由学生自由进行评论,并选出最好的图画,为该代表队加上小红旗。(对画的评价应紧扣词的内容,并讲完画面的美感,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图画。)
②在完成了以上的环节之后,同学们对本首词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下面我们要完成的是对本首词的当堂背诵。
在这个环节,老师限时三分钟,请每位同学背诵本首词,在背的时候注意节奏和停顿,并在背诵中再一次体会作者的感情。老师会随机在每队抽一位同学代表本队背诵。
老师从熟练程度、背诵技巧、感情投入等方面评价,评选出胜利队,并为访代表队加上小红旗。
(3)选答题。
要求:选择回答该题的队,答对中一面旗,答错扣一面旗,由一位同学主答,可有一次补充的机会。
古人说:诗言志。意思就是写诗歌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意愿或心境。那么,在这首词中,作者描绘了这样一种美妙的场景,表达了她的什么意愿呢?
(由本文内容延伸到词的意境,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的比赛到此结束。其实今天的胜负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竞赛中学到了知识,还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我相信,只要大家拥有像今天这样积极进取的精神,永远保持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那我们每个都会成为生活中的大赢家!
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和3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读准字音,有些形近字容易混淆。
【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
2、投影片。
3、海边风光录像片。
4、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见过大海吗?有没有在松软的沙滩上玩耍过?(让到过大海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观看海边风光录像片。
2、今天,我们一起到海边去看看金色的海滩和美丽的大海中的浪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楚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替读、听,纠正错误的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
2、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浪”的声母是舌边音,“次”的声母是平舌音。“这”、“唱”声母是翘舌音。“玩”的韵母是前鼻音,“浪”、“唱”的韵母是后鼻音。读“一会儿”时,在“会”后加一个卷舌动作。“步子”、“篮子”中的“子”和“了、的、地、着啦“都要读轻声。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一、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①提问:“我”是在哪儿玩耍?(出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理解“沙滩”:沙子堆积成的海边陆地。)
②指导朗读。 小朋友,你们要把自己当作课文里的“我”,怀着喜爱浪花的感情来朗读课文。“轻轻的”、“悄悄地”要读轻一些,慢一些。“哗哗哗”要读得响一些。(学生自由读、齐读、分组读、个别读)
二、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
①为什么说浪花唱着笑着跑来了?(既说浪花卷上海滩发出的.声音,又表达出“我”欢快的心情)。
②为什么用“捧来”,不用“卷来”?(把浪花比作淘气的娃娃,他好像用双手托着贝壳和小虾)。 让我们带着喜爱浪花、非常兴奋的心情朗读第二自然段。(齐读、个别读)。
三、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指导学生带着对浪花非常喜爱的感情朗读这一段。(齐读、个别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启发学生用偏旁和熟字分析字形,重点指导分析以下几个字。 浪:右边是“良”,不能少一点。 “贝”和“见”字形相近。看一看有点像,比一比不一样。“贝”第四笔是点,“见”的第四笔是竖弯钩。
2、指导写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字,先读生字,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重点指导书写以下几个字。 “浪”、“玩”“跑”、“次”、“给”5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笑:下面不能写成“天”。 唱:口字旁位置偏上,但汪能高于右上面的“曰”。右边两个“曰”相叠,上窄下宽。
三、课堂练习
一、课后练习第3题,照样子口头填词语。可以填“雪白的”、“青青的”、“淘气的”、“美丽的”、“凶猛的”。
二、课后练习第4题。
①同提问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句子。浪花像什么?天上的白去像什么?彩虹像什么?(齐读、个别读)
②启发学生说比喻句。 A:中秋节的月亮像什么?(中秋节的月亮像一个又大又圆的白玉盘。) B:孔雀的尾巴像什么?(孔雀的尾巴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
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2、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4、积累对联。
5、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 4~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及习作
1、口语交际:
⑴ 生自由读要求,思考:
本次交际的内容是什么?
(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
⑵ 生自由分组交流,师提示:
要说清这个自然奇观在哪里?奇在何处?最好能说出奇观是怎么形成的。
⑶ 生推荐生一名参加全班交际。
⑷ 全班交流,师生注意评价:
生可以提问,也可补充,还可以讨论。
⑸ 全班评议。
2、习作:
⑴ 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⑵ 生审题,确定自己想写的.内容。
⑶ 生与同桌同学交流。
⑷ 生拟定草稿。
⑸ 师初评:
① 语句通顺。
② 没有错别字。
③ 有条理,有顺序。
④ 有重点、清楚地介绍。
⑹ 生根据提示,四人小组评议。
⑺ 定稿,抄习作。
二、我的发现
1、生读对话,反复读,思考:
这段对话告诉我们什么?
2、生反馈。
(读文章,边读边想象,能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3、师生共同再读《观潮》,边读边想象,争取在头脑中出现画面。
4、总结。
三、日积月累
1、生自由读,思考:
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吗?
2、生反复读,背自己最喜欢的。
3、生上台表演。
4、师生齐读,再背。
四、趣味语文
1、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⑴ 生试着读,看应该怎么读。
⑵ 生读后,思考:
这样读有什么意思?哪种读法更有道理。
⑶ 师生小结。
⑷ 再读。
2、练习:
⑴ 生自由读:
分析每种读法的意思。
⑵ 师生再读。
⑶ 生收集其它这样的例子。
语文教学设计7
初中语文国培反思与展望初中语文国培反思与展望
通过北京大学中小学教师培训平台长时间的培训,感慨良多,受益匪浅。
一、提高了思想,净化了心灵
通过这次培训,我看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看到了新课程改革美好的前景。因而提高了思想,心灵也得到净化。受考评制度的影响,我平时的语文教学也存在功利性,一切为了分数,一切为了考学,成绩不理想时闹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听了各位教授的课后,我开始重新思考语文教学的意义,从长远考虑,老师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现在,更是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能培育高分低能的人。功利如浮云,不能为了外在的物质,影响了学生的前途。
二、提高了能力,内化了知识
通过这次培训,对学生我注重了对他们语文学科兴趣的培养。课堂上,将问题分层设置,调度好不同水平的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敢说,能说,会说。让学生参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明白语文就是生活,生活也是语文,语文无处不在的道理。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通过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开阔了眼界,拓宽了视野。可我知道,仅仅学到知识还远远不够,不能当两只脚的书橱,应该将学到的知识内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学有所有,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这样才能在不断的学习中进步,取得更大的成就。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努力将这次培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第一线,在实践中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
三、注重了情感,碰撞了心灵
通过这次培训,我开始重视情感投入。我明白没有爱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以前我以为,只要学识渊博,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让学生心生佩服,学生自然会效仿,会努力学习。可是这次学习却让我改变了以前的看法。现在,我开始有意识的关注学生,询问他们的生活,在意他们的情绪,和他们做朋友,拉近彼此的距离,让自己走近学生,让学生走近自己,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何愁达不到师生同心,黄土变金的教学效果。心灵的碰撞产生的`火花,是世上最美的教育。
四、注重了内修,加强了读书
要想教好语文,自己必须先学好语文。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要以“读书”为先,多读书,有才情,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人说外修修身,内修修心。我会注重自己的内修,汲取中外经典名著的营养,滋养自己的心灵。摒弃世俗名利的引诱,为学生做好为人师的榜
样。让学生也多阅读,提高语文文学素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实践结合,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五、本次培训按照远程研讨与课程资源等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积极展开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实现了教师与课程专家的面对面交流,既利于课程专家的专业引领,更利于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培训主体的作用,将理论指导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通过专家与教师的互动交流,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次培训为我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帮我更新了教育理念。对于“后进生“的认识,我以前有所误区,听了教授的报告后,改进了我之前的认识。后进生的形成有三个原因: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差、家庭教育差。前两者不是差的原因,而是差的结果,他们都是可以通过教师的努力而改变的。所以从某个意义上讲没有绝对的差生。
六、此次培训让我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为我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我认识了许多仰慕的专家,还接触了许多优秀的同行,他们中有全国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有经常在语文教育教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的老师。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更被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所感动。此次培训锻炼了我的意志品质。我平时的语文教学任务繁重,很少有机会到处参加培训。而有些培训是搞形式主义,没有实质性作用。这次培训我认真听讲座,写心得体会,写教学设计与反思,作业按时按质完成,撰写日志、总结、论文,参与研修论坛等,让我感觉到了学习的充实与快乐。培训让我认识到了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培训学习,为我的语文教学奠定了实战基础,我会学习老师们的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让我的语文教学锦上添花。此次培训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通过这次培训,我发现了自身视野之局限,犹如井底之蛙。我随即想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如果孩子固守陈旧僵化的理念,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完整的社会人,不仅仅是接受知识,还需要我们了解学生成长需求,创造各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条件。培训使我更进一步地明白了走进新课程的教师也不再是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角色,而更多扮演“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研究者”、“开发者”、“协作者”、“参与者”、“学习者”等多元角色。为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教师应自觉成为教学的研究者、终生的学习者、教学实践的反思者。
七、通过培训更新观念。
以往的语文课堂完全是程式化的,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听讲、记忆、回答题目是学生的
任务,老师只需在规定的时间内讲授完规定的教学内容,一切教学活动都在老师预设的框架内展开,学天生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在听专家讲座与交换中使我明白了,若想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必须教师要在课前做充分的预备工作,把课堂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形预设出来,把每个细节,没个环节都要设计的周到,才不至于在课上浪费大量的无必要时间,比我们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效果要好很多,课堂气氛也能活跃起来,学生更爱学了,爱好有了,效力固然就高了。此次培训与以往的教师培训不同,不单单在理论上有根据、在实践中有实例,而且又能从实践中回到理论,找到焦点,进行操纵。我知道了语文教学要从学生学习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进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展开;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培养学生的利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学习进程,增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新视角新理念新思惟,正在更新着已成定势的旧的教育教学观念。在先进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势必取得丰富成果。
八、在以后的教学中展开有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行为的转变。对每位教师都要面临的备课和上课任务,在这次培训中我也有了进一步的熟悉。在平常工作中面对庞大的班级学生数,面对堆积如山的要批改的作业,再加上那末些个落后生,教师已忙得不可开交,谈何天天仔细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平常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内心来讲实在让人堪忧。我们应理论结合实际,在平常工作中根据本身工作量在学期初为自己制定好工作目标,如细致备多少节课,进行多少节课堂教学研究等。简而言之,就是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研究,保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做到充分利用。可谓:量不在多,贵在精。我想这样一种教学行为的转变,才能真正意义上应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才能让学生取得更为有效的教学。教研方法的更新。一直以来,校公然课的展开一直是我们进行教学教研的重要方法。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展现,不但让我对如何课堂改革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也让我熟悉到在平常教学教研中思想和方法的转变需求。我们应与时俱进,在展开学校公然教学评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有选择性地加强课后反思和相互评课的实践练习,更为深入地做好教研方法的更新,也为我们展开更有效的教学打好基础。
九、从培训中得到了深入的反思。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面对以推动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课程时,真怀疑凭自己这点学识能否自若地驾驭新课程的教学,能否真正自觉地把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到实实在在的教学进程中,能否顶住考试和成绩为唯一衡量标准的主流观念的冲击。我问自己:你浏览了多少本中外经典著作?你能背诵出多少篇首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优美诗文?你能出口成章、提笔成篇吗?你的知识面能应付得了信息如此畅通的今天的学生的海阔天空的提问吗?你有扎实雄
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广博的文化常识吗?面对一篇陌生的文章,你能快速读完并正确掌控主旨、思路和特点吗?你能以高雅不俗的气质和睿智幽默的谈吐征服自己的学生吗?面对这些题目,我不由酡颜心跳,忐忑不安。的确,我欠缺太多太多的适应新课改的学养和能力啊,不学习、不读书、不研究,就赶不上新课改的步伐,要落伍要淘汰啊!开卷有益,充电要紧啊!
十、通过此次培训展望未来
通过此次培训,我心里也产生了很多的困惑,在提倡课改的今天,我们是否是都预备好了来迎接新课改呢?以分数成绩升学率为标准的教育大环境能否发生实质性改变?教育部分评价学校,校长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高校录取新生,社会衡量人才??这一系列的标准能否完全发生改变?学校能否给语文教师提供充足的读书时间和宽松的工作环境?我们希冀这一切发生可喜的变化,我们都来迎接新课改,适应新课改,实践新课改,收获新课改吧!
最后,经过此次培训,我熟悉到每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经过学习,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有不断的提升。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之花才会开得更加灿烂。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和能力。另外,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新的技术,以书为载体,活到老学到老,以爱的渗透为激活点,抓住学生的心灵,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学的路还很长,我会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勤练业务,为教育事业的发展竭尽全力。
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难点: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准备:课前阅读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语段,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棵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2、指名若干学生分别朗读语段,教师简单评价朗读的投入程度,相机提问学生:
A、“残存”是什么意思?
B、有哪些词语可以在这里替换“残存”?
C、通过“残存”,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3、揭示课题。
教师:读了这个语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教师选择课文能够解答的问题进行板书。)
教师:(板书:彩色的翅膀)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水平啊!请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残存的小瓜和“彩色的翅膀”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读读《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不但要把课文读通顺,而且把刚才我们的提问整理一下,看看课文可以解决哪一些问题,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二、建构“海岛”意象
1、根据板书,指名汇报读后所得,引导学生用读书的方式来回答提问,要求把相关语句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
2、引导学生建构“宝石岛”的意象。
教师:课文中的“宝石岛”是一个怎样的海岛?你能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仔细找找答案吗?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巡视帮助。
4、指名汇报读后收获。
学生可能汇报的要点:
海岛离陆地远。
海岛面积小。
海岛的自然环境相当恶劣,连昆虫都没有。
岛上除了一群可爱的战士,好像没有其他什么人了。
(在指名学生进行汇报的时候,教师需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感情朗读,尽量不要作过多的分析和说教。)
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教师引导语参考:荒芜的海岛开始显现绿色的生机,寂寞的海岛终于迎来了可爱的子弟兵!战士们笑了,小岛也笑了!)
瓜苗出土了,瓜秧拖蔓了,还开了一朵朵小黄花。可是到了收获季节,竟连一个小瓜也没结。有些战士灰心了,撅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教师引导语参考:海水是咸涩的,土地是贫瘠的,没有和风细雨,多的是风急浪高,西瓜啊西瓜,确实难为了你,但是,我们实在是不甘心啊!)
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海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颗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三、海岛“尝瓜会”
1、找到课文第九自然段描写“尝瓜会”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思考,观察通讯站站长如果问大家:在我们的宝石岛上,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大西瓜,今天,我们应该把第一块西瓜送给谁尝呢?为什么?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归纳总结──雷达兵。
师:是啊,如果没有雷达兵头脑里那些农业知识,恐怕宝石岛上的战士们吃不上自己种的大西瓜了!我们应该让雷达兵在吃第一口大西瓜之前,先向我们介绍一下他找到答案的过程,你们说好不好?那么,他可能会怎么介绍呢?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写一段雷达兵的“战功”介绍吧!
3、课内小练笔。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组织学生交流表演。
四、结识战士“小高”
教师:小高是宝石岛观观察通讯站的信号兵,是他陪着“我”来到宝石岛的。这个小战士很有意思,请同学们把课文中描写小高的一些词句画出来,多读读;说说你觉得这个小战士的身上有些什么特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同桌或者小组之间相互讨论。
2、指名学生汇报对战士“小高”的印象。
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
小高在码头上有说有笑,这时候不吭声了,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楞。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教师引导语参考:一边是一个大提包,一边是一只纸箱子,同学们,这两样东西,你能够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吗?──装的东西不同,和小高的距离不同,小高对他们的重视程度不同……读读这个句子吧,好一个可爱的小高啊!)
小高点点头告诉我,晚饭以前,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五、认识升华
1、用一两句话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海岛,海岛上有一群怎样的战士。
2、指名学生汇报后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战士们为什么要到这样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岛上生活呢?
战士们守着这样一个环境恶劣的小岛,有什么意义吗?
教师:同学们问得真好,这些问题,也是老师一直在思考的。让我们再来关注这样两个问题:
第一:这个小岛,可能位于祖国的那些方位?
第二:如果这个小岛上没有战士驻守,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3、学生发言后,播放《说句心里话》结束课文教学。
六、布置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2.给宝石岛的战士写一封信
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认字。
2、知道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思。
3、巩固以前学习的字词,会背诗歌《鞋》。
4、口语交际,懂得从小要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的`发现”
1、出示熟字“漂、飘、完、园、直、扁”:
读一读。
2、同时出示“漂 、飘”,你发现了什么?
去掉偏旁就是“票”,念 piao,这种去掉偏旁变成一个新字的方法叫“减一减”的方法。
3、那么我们给一个熟字加上偏旁变成新字的方法就叫“加一加”的方法。
(直+木=植)
4、请学生自己看语文书,认记生字。
(可以小组合作)
5、用生字卡片检查。
今后我们还可以用这些方法认记其它的生字。
二、读读想想
1、小黑板出示词语:
自由读。
指名读。
你发现了什么?
2、告诉学生:
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的意思不同。
3、举例:
楼老师 楼梯
三、日积月累
1、自由读词语。
2、小组合作读,请小组长检测。
3、师加几个词语。
4、挑自己最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四、读读背背
今天我们要来看看关于鞋的故事:
1、自由读,启发学生想象:
大大小小的鞋之间会说些什么?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口语交际
1、师讲故事:
有一个小朋友,很想帮爸爸妈妈做些家务事,可是爸爸妈妈总是说他太小做不好,不让他做。那么,他该怎么办呢?请你帮他出出主意。
2、每个小朋友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
3、小组合作,交流,派代表汇报。
4、你在家帮爸爸妈妈做事吗?做了哪些事?
(懂得从小都要热爱劳动,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语文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了解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指引学生的认识和行为。
3.情感目标:理解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义务,做对别人有益的事;发现身边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每天能给你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上课,我感到真幸福!你认为什么是幸福呢?
2.幸福有很多表达的方式,有位作家说,幸福是一个谜,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我们能从故事中找到什么样的答案。
二、自读自悟
1.自由读阅读导航。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后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朗读,交流汇报。
(1)认读词语
彼此疏通砌成清澈诧异强健痕迹耕地
(2)课文写十年前三个牧童把一口老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个青年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三、阅读感悟
1.理清起因。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三个牧童把一口老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
(2).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指名几个学生读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
(4).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喝。从而得到了祝福,又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个牧童为了弄懂这个问题,真是各奔东西。
2、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画出他们的幸福感悟。
3、学生汇报交流
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员,做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事。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4、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说的话划下来
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5.体会身边的幸福
(1).三个青年在十年前有过幸福的感觉么?(有)什么时候?那个时候,他们疏通泉眼就像埋下了一颗幸福的种子,然而那时的他们意识到这就是幸福了么?
(2).那他们是什么时候意识到的呢?读有关语句,说自己的理解。
过渡:幸福不一定要走很远的路去寻找,也不一定要花很长时间去追寻,只要我们能用自己的双手做出对别人有好处的事情,就会感到幸福的。
四、拓展延伸
1.对于幸福的`理解,不同身份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想知道徐老师的幸福感悟吗?我们一起分享吧!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学生的一声声问候,
如一股暖流温暖心窝。
幸福是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
那是一首甜美的歌。
幸福是和学生一起畅游书海,
去寻找真善美的生活。
幸福就是快乐,
幸福是一种感觉,
找寻幸福更需要心的平和。
2.孩子们,你们的幸福感悟又是什么呢?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可以是一首小诗,一句格言,一件小事,一段感悟……
3.师总结:作家毕淑敏这样感悟幸福。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五、作业设计
排练课本剧《幸福是什么》
六、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十年前挖砌水井快乐兴奋
学做医生帮助别人
十年中辛勤工作对人有用对人有益快乐自己
耕地种麦养活多人
十年后再次相见畅谈幸福
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识表示亲属的词语中的生字,了解家人中的一些称呼。(重点)
2、初步掌握形声字的特点。(重、难点)
3、正确书写“了、才、长、山、儿、四、我、心”这八个字,掌握生字书写的笔顺规则,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难点)
4、理解并积累八字成语,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
5、在师生共读中,丰富语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件;猴子头饰等。(教师)
2、搜集八字成语。(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语: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接到孙悟空寄来的请柬,邀请小朋友们到他的花果山一游。你们高兴吗?西天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魔,可谓是困难重重。今天我们的“花果山之旅”,可爱的美猴王也设置了重重障碍,需要连闯“三关”才能到达,你们有信心吗?
2、课件出示闯关图。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便用充满诱惑力的语言,针对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用“孙悟空的请柬”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想投入到学习情境中。
二、分层闯关,巧学夯知
1、识字加油站。
(1)过渡:勇敢机智的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到第一关。
(谁能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人?课件出示: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爸爸妈妈伯伯叔叔爷爷奶奶)
(2)尝试认读。
①个人认读,同桌互拼订正。
②汇报:指名学生读词语。
③分组开火车认读。
(3)教师强调这些词语中的第二个字读轻声。
(4)诵读积累。
①男女生赛读。
②齐读。
(5)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我们顺利闯过第一关。
2、我的发现。
(1)过渡:小朋友们,别高兴得太早哟!瞧!第二关是什么呢?
(2)揭示第二关内容。(课件出示“我的发现”的内容。孙悟空挑衅地说:“你们知道这两组生字有什么特点吗?”)
①小组内讨论。
②学生试着说一说。
③教师小结:第一组“明、晚、昨、时”这些字都是日字旁,都和太阳有关。第二组“妈、奶、姐、妹”这些字都是女字旁,都和女性有关。它们大都是形声字,左边表义右边表声。
3、字词句运用。
A、比一比,写一写。
(1)激趣促写:孙悟空的本领特别大,唯独书写规则是他的弱项。他把这个难题抛给你们了,你们有信心攻克这一关吗?
(2)火眼金睛:课件出示“书写提示”。
①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②汇报交流。(“长”字注意书写的笔顺,“四”字第四笔是竖弯,“心”字三点要写得均匀。)
③尝试书写。
④展评反馈。
B、看图写词语,再说一两句话。
(1)过渡:小朋友们,你们这么聪明可爱,书写得这样认真,孙悟空想给大家增加点难度,大家有信心完成吗?
(2)课件出示书中的图画。
①学生小组内讨论。
②同桌互相说一说。
③汇报交流。
④课件出示:
牛羊牛羊在山坡上吃草。
同学我和小明是同学。
大山远处有一座大山。
4、日积月累。
(1)过渡:小朋友们,你们轻松地闯过了三关,孙悟空可高兴了!他想送给你们几条成语。只有会读会背的同学才能拥有它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2)出示成语。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
(3)指名朗读。
(4)教师讲解成语的意思。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收什么。后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意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5)小组赛读。男女生对读。
(6)带着理解齐读成语,背诵成语。
(7)谈谈对这些成语的理解。
(8)交流搜集的八字成语。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创设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闯关游戏”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特别是接受神通广大的“美猴王”的挑战这一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调动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一步一步提升,使学生的情绪不断高涨,学习效率高,学得轻松。
三、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你们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聪明才智勇闯三关,真了不起!回家千万记住要把你今天的收获和你喜欢的人分享!
瞧!孙悟空也为你们欢呼鼓掌呢!孙悟空会在花果山带给我们什么惊喜呢?下节课让我们一起踏上“花果山之旅”!
设计意图:让孩子把自己的收获和喜欢的人分享,既巩固了知识,又让孩子懂得了分享。“孙悟空会在花果山带给我们什么惊喜呢?”激发孩子探究的欲望,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复习名言
1、过渡: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连闯三关,你们高兴吗?把你们的收获和你们最喜欢的人分享了吗?
2、指几名学生背诵成语,全班齐背。
3、小结:小朋友们背诵得可真好!这节课,让我们和孙悟空一起踏上花果山之旅吧!
设计意图:学习应“温故而知新”。将学过的知识经常复现会巩固学生的瞬时记忆,使其最终成为永久记忆。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1、过渡:瞧!孙悟空在津津有味地讲故事呢!我们也去听听吧!(课件播放朗读动漫。)
2、学生借助拼音尝试自己读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做上标记。
3、同桌一起读故事,注意读音。
4、教师指导细读。
(1)第1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第1自然段。
②圈画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为什么喜欢。
③男女生赛读。
④交流猴子为什么要捞月亮。
(2)第2自然段。
①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学生一起读。
②指导感情朗读。
(3)第3、4自然段。
①指生读第3自然段。
②齐读第4自然段。
(4)第5自然段。
①自己读,猴子们是怎样捞月亮的?边读边画出。
②小组讨论。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猴子们捞月亮的过程。
(5)第6、7自然段。
结果怎么样呢?齐读后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对于这样一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教师更要指导学生细读品味,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三、观看动画,试着表演
1、播放动画片。
2、熟读课文,小组内尝试表演。
设计意图:“表演”是一种内化感知的过程,同样也是激发学生阅读的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信心与鼓励,让他们敢于表演、乐于表演,这样才能将读书落到实处。
四、说话训练,拓展思维
1、交流:猴子们捞到月亮了吗?为什么没捞到月亮。
2、思考: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事情应该怎么办?
3、讨论:小朋友们,猴子们从树上跳下来,坐在地上累得气喘吁吁,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发挥想象力猜一猜。
4、汇报:续说故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说话训练中明晰道理,在续编故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分享收获
小朋友们,相信这次“花果山之旅”你一定收获多多吧!回家把这个故事读给你最喜欢的人听吧!
设计意图:孩子都喜欢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与别人分享,知识也不例外。孩子会在分享中加深感悟,激发兴趣。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觉得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教学设计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所创设的“闯关活动”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以学生喜欢的“孙悟空”入手,以“花果山之旅”贯穿全课,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学习效率极高。
一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课文。
2、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3、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认识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知道青蛙冬眠的特点。
4、学会6个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词句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2、练习根据课后问题,读课文,回答问题,理解课文。
3、识字、写字。
4、朗读,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图片(竹叶、梅花、枫叶),田字格小黑板,写课后第2题填空题的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音、读成句。
(二)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三)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读懂课文;
认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知道青蛙是冬眠动物。
(四)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二)读懂课文内容,学会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板书:13
雪地里的小画家
1、“雪地”是什么样子的?(下大雪以后,地面上积了一层厚厚的雪,把大地都变成银白色的了)
2、什么是画家?(绘画技艺很高的人)
3、课题讲的谁?(小画家)
4、什么地方的小画家?(雪地里的.小画家)
师述:我们学学课文,看看这些雪地里的小画家是怎样画人的,都画了些什么画。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准生字的音。
1、学生自练看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记住生字的读音,要读成句。(读几遍后教师检查,指名读)
2、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3、这篇课文有几句话?从哪儿到哪儿是一句?(说出每一句是第几行)
4、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知识?(四种小动物的爪或蹄子的形状不同,青蛙是冬眠动物)
(三)细读课文,理解词句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1句,问:小动物们要在雪地画画,看到下雪了高兴吗?你从哪里看出它们很高兴?(从第1句两个“下雪啦”看出它们很高兴)师述:这句话最后的标点符号叫叹号,在这里是表示高兴的语气。你们自己练习读出高兴的语气。(自读几遍后指名读)
2、读第2句。自由练读,指名读。
(1)这句话讲在什么地方?来了谁?(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2)“雪地”与上句有什么关系?(冬天下了大雪,才会有雪地)
(3)“一群”是多少?(好多个)
(4)这一群小画家和“雪地”有什么关系?(雪地是小画家画画的地方)
3、读第3句话。自由练读,指名读。
(1)谁在雪地上画画?(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画画)(自己练说)
(2)它们都画了什么?(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板书:小鸡竹叶
小狗梅花
小鸭枫叶
小马月牙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形状,说出它们形状上的特点,说说它们的名称。看书上插图与图片比较,说说小画家们画得像不像。
(3)说说小画家画的画是什么?(是它们在雪地上踩出的脚印)
(4)为什么说小鸡画竹叶呢?(小鸡的爪子印出的形状像竹叶)依次问其他几个动物画的为什么是……(小狗爪子下面的肉垫像梅花,小鸭的脚趾间有蹼连着,印出样子像枫叶,小马的蹄印像月牙)
4、读第4句话。(自己练读后指名读)
(1)你们平常画画时要用什么?”
(2)这4位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呢?(不用……不用……几步就成一幅画)
(3)“几步就成一幅画”是什么意思?(小动物走过雪地,爪子或蹄子踩在雪地上,在雪地上留下的爪或蹄印就是它们画的画。把它们各种形状的爪或蹄印比作一幅美丽的画)(自己练说后,指名回答)
5、读第5、6两句话。想一想,青蛙为什么没有参加?它为什么大白天“在洞里睡着”了呢?(因为青蛙是一种冬眠动物)
师述:因为在寒冷的冬季,食物和水分都很缺乏,青蛙为了减少消耗,就卧在洞里不吃也不动,像睡觉一样,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冬眠,等到春天,天气暖和了,再恢复正常活动。
(四)指导朗读。
师述:你们觉得这篇课文有趣吗?读出小动物的快乐的情趣。(自己练读后,指名读,找2~3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6个生字:画、叶、牙、用、笔、几,认识新偏旁“q”,竹字头。
(二)完成书后作业第2题。
(三)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三、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二)学会6个生字。
1、画,huà,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自学后指名提问。(画,huà,用部件加笔画方法记,半包围结构。上面是“一”,中间是“田”,下面是竖折、竖两笔,一共8笔)
(2)自己默记字形,同桌互相检查。
(3)口头组词语。
画家图画绘画画报笔画
2、叶,yè,读准字音,读词语:枫叶。
(1)识记字形。自学后提问。(略)
(2)口头组词语。
树叶叶子落叶绿叶
3、牙,yá,拼读音节,读词语:月牙。
(1)识记字形:自学后指名说。(用数笔画方法记,一笔横“一”,二笔竖折“”,三笔竖钩“”,四笔斜撇“牙”。一共4笔,月牙的“牙”)
(2)口头组词语。
月牙牙齿
4、用,yòng,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用,yòng,用偏旁加笔画的方法记,半包围结构,外面同字框,里面是横、横、竖。一共5笔。第一笔是竖撇)
(2)口头组词语。
用处作用用电功用费用
5、笔,bǐ,拼读音节,读词语:画笔。
(1)认识新偏旁“q”,竹字头。笔顺是撇(),横(R),点(),两边一样。
(2)识记字形。(笔,bǐ!,上下结构,上面竹字头,下面“毛”字,一共10笔)
(3)口头组词语。
毛笔钢笔铅笔画笔笔记本
6、几,jǐ,拼读音节,读词语:几步。
自学字形。与“几”字有什么区别?“儿”第二笔是竖弯钩(乚),“几”第二笔是横折弯钩()。
(三)指导书写。
1、画:引导学生自己找准位置(整体部件),看教师范写字后,独立写字头。
2、叶、牙、用、几4个字方法同上。
提示:“用”第一笔是竖撇。
3、笔。
(1)整体位置:上小下大。
(2)部件位置:①竹字头上的两上“”在竖中线左右各一个,左边第二笔横尾压竖中线,右边第一笔撇尖压竖中线。②“毛”字第一笔从竹字头右边的“”撇点之间起笔,撇到横中线上。第二横收笔在横中线上。其他写法同“毛”。
(四)指导背诵。
用填空法:
()()啦,()()啦!()()()来了一群()()()。小鸡画()(),小狗画()()。小鸭画()(),小马画()()。不用()()不用(),几步就()()()()。()()为什么()()()?它在()()睡着啦。
(五)巩固练习。
1、填空,再把句子读一读。(不会写的字用拼音)
(1)小鸡会画()()。
(2)小狗会画()()。
(3)小鸭会画()()。
(4)小马会画()()。
(5)它们都是雪地里的()()()。
2、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口()q()冂()
3、背诵课文。
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背诵出文中的五副春联。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3、通过朗读感受音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点
对课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的理解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
教学难点
课文中出现的春联的特点:对仗、音律美,这些因为是初次接触,学生可能较难理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开卷有益,不仅读书如此,阅读春联也如此。板书:春联
二、自读感受:自由读课文,你读到了几幅春联,画出来,多读几遍,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合作交流:
1、春联大家基本都见过,谁愿意把自己读文后知道的春联告诉给大家呢?教师按学生回答出示相关春联。
①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②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③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④ 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⑤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
2、言为心声,这些春联的作者想表达什么呢?诵读这副春联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字词中读出来的?(个别 同桌交流)随机板书:描绘美丽春光 展现欣欣向荣景象 歌颂幸福美好生活 表达美好祝愿
3、试着用读的形式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个别 评价 集体)
四、品读体会:
1、看了这么多的春联后,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春联的内容怎样?
板书:各种各样
2、引读:我们测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是
3、过渡:春联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内容,还有一些特点呢?不信我们一起看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板书:特点
4、指名交流
①对仗
②音律美
板书:对仗 音律美
(1)关于对仗,你能用课本中的.话说给大家听听吗?(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大家一定不明白,书中给我们举了个例子,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绿柳对红桃,舒眉对开口,辞对贺,旧岁对新年;拟人化手法 欣喜若狂的心情)
试一试,帮这些春联的上下联找一找朋友。(教师按学生回答出示相关春联并板画 其他学生补充)
①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芳草绿 杏花红)
②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千山秀 百业兴)
③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门第 人家)
④ 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春烂漫 岁平安)
(2)音律美,课本中已经有了很好的解释。 (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怎么读就是抑扬顿挫?请你读一读:
①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②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③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④ 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⑤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
五、学以致用:
1、根据后面的四副春联选出它所表达的
语文教学设计13
课前准备 几种收集图书资料的样本。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尝试激趣导入训练
⒈出示教师自备资料摘录本
2、讲述一些有意识的历史小掌故。
3、揭示有意识地收藏和搜集图书资料是一种良好的并且获益终身的习惯。
1、学生传阅资料本,谈感受。
2、学生倾听教师讲述故事
3、学生谈想法----如何搜集或收藏图书资料。
明确要求尝试练习 1、 师教给方法:
明确归类类目、采集所需的资料。
2、师教给摘录的形式 剪贴、摘录、网上保存
3、师总结搜集的途径。
4、尝试练习:收藏并搜集有关学习方法的资料
1、学生明确收藏搜集的基本要点、基本形式及基本途径|网络、书报杂志等
2、生尝试练习,小组合作讨论分工安排 实践体验训练交流
⒈师组织生将初步搜集资料成果展示
⒉组织交流搜集资料的体会 ⒈各组成果当堂展示交流评议。
⒉小组讨论搜集资料的体会,
⒊全班交流。
布置作业巩固成果 请学生回家进一步将“学习方法”资料完善。
实践采集、当堂交流心得体会 -1- 课题 2、学习朗读 课型 练习体会型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了解朗读的要求和方法,在实践中体会朗读带来的 愉悦身心的好处,培养朗读能力,激发朗读乐趣。
课前准备 朗读录音材料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尝试激趣导入训练 1、出示文字《荷塘月色》片段,请一生试读。
2、录音朗读播放。
3、揭示课题——朗读技巧 1、学生指名试读,评议。
2、学生比较听、评议。
3、请学生初步指出朗读有哪些要求:呼吸、发音、吐字、停顿、重音、语速、语调 明确要求尝试练习
1、根据学生发言,师总结出朗读的基本要求:要带着情感去体会文句的意思,读出文句 的轻重、缓急和高低。
2、进行尝试练习,出示 不同语气—— 你的数学得了第一。(叙述) 你的`数学得了第一!(惊喜) 你的数学得了第一?(疑问 不同意义侧重—— 你的数学得了第一(非我) 你的数学得了第一(非语文) 你的数学得了第一(非第二)
3、组织体会实践。
4、小结方法
1、学生尝试练习,组织交流。
2、全班交流。
语文教学设计14
1、积极读课文,知道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体会动手动脑的重要性。
2、认识15个生字,会用“把”字说一句话。在阅读中学习字词。
3、能从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的兴趣,并乐于与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
自己寻找学习的方法,会读书、会思考,体会动脑筋想办法和动手实践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乌鸦头饰,小口瓶子,石子、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回忆一下:烈日当空,当你上完体育课后有什么感觉?这时候你想到了什么?(生各抒已见,畅谈亲身体会,想到喝水,师板书:喝水。)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课件:飞来一只乌鸦)你知道了它是谁吗?
生:乌鸦。师板书:乌鸦,生齐读课题。
这只乌鸦也遇到了和我们一样的问题,我们看看小乌鸦是怎样解决的'。
二、学习探究:
1、师:想读课文吗?那就请你自己读课文,告诉大家: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问老师,问同学、到查字表中查、联系上下文。
师: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请大家开始读吧。
2、师:看到同学们能认真读书,老师真高兴,谁能给大家读一读?(生自主站起来读课文,读后主动站起来评价。)
生:XX同学,应该是“衔”应读“xian”,你读成了“xin”。你能跟我读一遍吗?(生生互教)
生:XX同学,我觉得你这次真勇敢,希望你下次也能这样。(谢谢!)
3、师:初读课文后,你都想说什么?
生:我知道了乌鸦真聪明。
生:我知道了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我想给大家演示一下:(生上台边讲述乌鸦喝水过程,边演示,其他同学一下被吸收住了)
生:XX同学,你刚才做的不对,应用瓶口小一点的瓶子,如果瓶口大了,乌鸦很容易就喝到水了,就不用那么费劲了。
生:我还有补充,不但瓶口小,而且里边的水应少一点儿,你瓶中的水那么多,乌鸦不用小石子也能喝到。我想给大家表演,大家想看吗?
4、师:同学们的理解能力真高,现在告诉老师:想学点什么吗?
生:有的生字我认识不够熟练,我想多认识几个生字,并组词语。
生:我想多读课文,有感情读课文。
生:我想边读课文边提问题。
生:我想把乌鸦和瓶子画下来。
生:我想把这个故事表演下来。
师:那好,同学们就分头学习,到你喜欢的小组去。
5、同学们合作的很好,谁来当小老师,把你学习到的知识教教大家?
1)生字小组(课件出示生字娃娃)——
生:我们小组学习的生字,我想教大家读生字、组词语。
生:我想让大家说说这些字都是什么结构?偏旁是什么?
生:我想让大家用“到处”“怎么”“什么”分别说一句话?
2)读课文小组——
生:我们小组是有感情地读课文,我想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他生仔细听),谁给我评一下我读得怎么样?
生:XX同学你第一句读得真好,我能跟你学一下吗?
生:可以,请跟我读。(谢谢你,我会了。)
生:我觉得你读书真有感情,你能领着大家读一读吗?
生:可以。(齐跟读)
3)提问题小组——
生:我是提问题小组,我想问问大家:乌鸦看到的瓶子是什么样的?这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其他学生、举手回答)
生:我想问大家:乌鸦为什么口渴了?
生:我想问大家:乌鸦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让自己能喝到水了?
生:这只乌鸦是怎样一只乌鸦?
4)老师举手并出示“把”字:我想让大家用“把”字说一句话。
{意图:这里插了一个小环节:老师做了一个参与者举手提问题,把学生没有想到的作一个补充,用“把”说一句话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生积极发言。
5)生:我能把这个小故事表演下来,大家看好。(生乌鸦戴头饰表演)
6、老师看到同学们学得这样起劲,老师也想读,能给老师一个机会吗?师范读一遍课文。
生评价:老师,您读得真有感情;
生:老师,您的“怎么办呢?”读得真好听,我能跟您学一学吗?
师:当然可以。(师生互学)
7、师:同学们都认为老师读得好,其实我们班有许多同学读得比老师读得好多了,不信比比看?
生:老师我想试一下。
师:好,你说我们比哪一部分?
生:第二自然段。
师:好。我们其他同学当评委,评委说谁先开始?
(师生互读,互学互评)
三、扩展延伸:
(出示课件:乌鸦喝完水后,快乐地边叫边向高空飞。)
1、小组讨论、交流:聪明的乌鸦喝终于喝到水了,想一想这时它的心情怎样?你帮乌鸦想一下,这种情况下,它还有别的办法喝到水吗?
2、师:(出示课件:乌鸦又飞回来了)同学们肯定有好多办法,快快把你的好办法告诉乌鸦。
生:乌鸦,你可以找来一个大口的小碗,把瓶子放倒,水流进碗里,就喝到水了。
生:乌鸦你还可以找来一根水管,一头放在瓶子里,一头放中觜里,飞到比瓶子低一点的位置,就能很容易吸到水了。
生:乌鸦你可以把瓶子口打破。
生:乌鸦你如果和小蜜蜂交朋友,让小蜜蜂到里飞到瓶子里装点水出来喝,也挺好的。
师:真好,听听乌鸦跟你说什么了?
(出示课件)乌鸦在说话:“谢谢你们小同学,我们交个朋友吧。”
四、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与聪明的乌鸦交了朋友,你今后打算怎样做呢?。生:遇事认真动脑、动手,不怕困难。
真好,请同学们回家后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语文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把握课文内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把握石榴的特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深刻的立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古往今来,“垂杨”“腊梅”之类的植物历来是文人墨客的笔下宠物,但现代作家郭沫若却对石榴情有独钟,而且还赋予了石榴“夏天的心脏”的美誉。石榴的魅力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本节课我们来一睹石榴的风采。
二、检查预习:(见“预学篇”)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动词+石榴”的形式理清文章的结构。
引出石榴——描写石榴——喜爱石榴
2、作者是以怎样的顺序描画石榴的?
枝叶——花朵——果实
石榴的叶片和枝干——与梅柳比较刻画其独特风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石榴的花——色彩:深红色的;单瓣的:陆离;双瓣的:华贵;习性: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并根据它的色彩和外形特征把它比作“夏季的心脏”。
石榴由骨朵到花的演变——是“一种奇迹”,“逐渐翻红”,“顶端整裂为四瓣”,形态艳丽而匀称,像红玛瑙琢成的花瓶。
石榴由花到果实的变化——石榴结实引起颜色和形体的变化。红——金黄,上面还留有青铜器锁特有的各种锈形;形体则由安普刺式变为金罍式的。
石榴的果实——描绘了石榴的果实成熟时的样子(似“破口大笑”)和石榴的形状、色泽(如“透明光嫩的皓齿”)
3、作者对夏天、对石榴怀有怎样的感情?
喜欢夏天,(衬托)更喜欢夏天的心脏。
4、夏天、夏天的心脏有什么特点?
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坚贞刚勇。
(紧张、热烈、急促,象征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和勃发的'生命。) 第一次:在第三段:“单瓣的??心脏吗?”——主要从色彩和外形了打比方。
第二次:在第七段:“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从石榴“热烈”“充满活力”这一“内在”特征的角度打比方。“心脏”使人具有活力,而石榴能给火热的夏天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二者在这一点时相似的。
第二个比喻是核心,它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个比喻准确地表现了石榴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内在特征”。
四、研读文本,合作探究:
本文是单纯的状物吗?作者通过石榴寄寓了怎样的深意?
讨论后明确: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外在特点和内在品格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学习本文后我们要学会从事物现象中感悟社会、人生,把对自然的爱与人生的处世态度紧密联系起来,所谓生活处处有老师,也是此理。
五、赏读文本,品味语言:
1、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这风度”是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梅柳之长”是指奇崛、清新,“梅柳之短”指枯瘠、柔媚。
2、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天的心脏吗?
“陆离”“华贵”“夏天的心脏”是就石榴的颜色和形态而言的。
3、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
奇迹指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
4、单瓣的花虽然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
“妙幻的演艺”和第6段中的一词相照应,具体指戏法。
5、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原因是我本来就喜欢夏天,而石榴花的陆离、华贵、妙幻的演艺又增添夏日的魅力,所以我更喜欢??
六、课堂小结:
(1)抓住特征,仔细描摹
本文既抓住了石榴的外在特征来写,如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使读者能对所写事物有一个鲜明的印象,同时还赋予了石榴“内在”特征,如质朴隽逸的风度,不畏炎阳直射的品格,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等。
(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开头部分概写,总领全文。中间部分围绕中心,分层展开,写得细腻传神。结尾部分简略生动,照应开头,点明文意。
(3)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作者之所以喜爱石榴,是因为石榴的“内在”特征正好与作者的性格特征相契合;作者赞美石榴,实质上是要赞美那种英勇无畏的品格和敢于斗争、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七、作业设计:
1、完成《伴你学》同步练习;
2、预习《马说》。
【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设计11-26
语文教学设计03-27
语文教学设计(精选)07-05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08-01
语文《彩虹》教学设计11-28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06-11
语文《语文园地三》优秀教学设计04-09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06-06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01-25
语文教学设计[通用]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