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长城》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24 08:14:3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四年级语文上《长城》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长城》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上《长城》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长城》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生字、词语的理解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学生互助的形式解决。

  2.学生提取文字信息的能力已比三年级有了突破。在拓展阅读的时候学生通过提取有用的信息对课文进行延伸理解。

  3.学生喜欢有挑战性的写作,因而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书写题目:比如设计广告语、写导游词等。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生词,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的13个生字及“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了解长城的构造和特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长城的主要构和造特点。

  3.了解长城的悠久历史,能够向他人简要介绍长城的历史和在军事上的价值。

  能力目标:

  1.学习图文对照观察法,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法,形成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及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2.读懂课文,理解关键词句的作用、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通过阅读,形成抓住关键词句,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民族自豪感。

  2.通过小练笔,深化主题,激发社会责任心,民族自豪感,号召更多的人来保护世界遗产。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朗读感悟法、讨论交流法、整合学习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共2课时

  所授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教学目的:本节课主要是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扫清字词障碍,了解长城相关知识和世界遗产。学习方式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阅读背景资料。(了解长城和世界遗产)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四、质疑,解决本课词语的意思。(通过查字典、资料、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

  五、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把看图、学文、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法,形成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一、复习导入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

  2、出示长城远景彩图,让学生用打比方的句子说说长城像什么。

  二、浏览课文

  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长城的?

  三、精读课文

  (一)远看长城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1、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

  2、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

  3、指导朗读

  (二)近看长城

  1、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你从哪儿知道的?对应着课本上哪一幅插图?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3、长城的结构(设计)到底如何?

  4、指导朗读。

  (三)长城上联想

  1、站在长城上作者想到了什么?

  2、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1)“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同学们算算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你从这体会到了什么?

  (2)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从“多少”、“才”你体会到了什么?

  3、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第三自然段。

  (四)赞美长城

  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指的是什么?

  2、教师小结: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因为它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长城也是世界史上的一个奇迹,所以我们应该爱护长城。

  3、此时此刻,假如你就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想对我们身边的人说些什么呢?

  4、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两段。

  四、写话寄情

  1、出示领导人的题词。

  2、你也来学学这些名人,给长城写几句话。

  3、为长城写广告语。

  五、板书设计

  远看像长龙

  近看高大坚固

  17长城

  联想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地位伟大的奇迹

四年级语文上《长城》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祟、峻”等8个生字,会写“崇、旋”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崇山峻岭、盘旋”“智慧、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提前入文,搜集整合资料;提前2~3天,让学生感知课文,粗知内容。

  a.结合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广泛搜集长城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

  b、学生自主与学习伙伴研究资料,归类整理资料。

  2、自学生字,初写生字,并大致读顺课文。

  3、老师了解学生资料搜集及相关学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单元主题: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1、图片展示遗产风貌,激发学生的兴趣。

  2、明确单元的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搜集与我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资料。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揭题: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三、初识长城

  1、有些同学曾经登过长城,有些同学在课前查了资料。那么关于长城,你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介绍一下。

  2、让我们打开课本,深入地走进长城。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声音响亮。

  3、交流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自由谈)

  4、要想更深入地了解长城,我们先要过字词关。

  5、指名接读课文,随机正音。

  6、全班齐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四、整体把握

  1、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

  (1)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该先观察哪一幅?为什么?两幅图的观察点在哪?

  (2)看远景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什么特点?再看近景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

  2、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

  3、生讨论: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

  2、出示长城彩图,复习课文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一)远看长城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3、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

  4、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

  5、指导朗读

  (二)近看长城

  1、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你从哪儿知道的?对应着课本上哪一幅插图?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3、长城的结构(设计)到底如何?

  4、指导朗读。

  (三)由长城想到

  1、站在长城上作者想到了什么?

  2、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1)“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同学们算算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你从这体会到了什么?

  (2)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从“多少”、“才”你体会到了什么?

  3、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第三自然段。

  (四)赞美长城

  1、教师小结:

  2、假如这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

  3、“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指的是什么?课文学到这里,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了吗?

  4、朗读最后两段。

  三、写话寄情

  1、出示领导人的题词

  2、你也来学学这些名人,给长城写几句话。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完成练习册。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长城》一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城,感受其宏伟气魄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课文共四段,按远看长城——近看长城——联想古代劳动人民——赞美长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顺序介绍。

  课文重点介绍了长城的两个特点,远看像长龙,近看高大坚固。在让学生学习这两个特点时,我尝试先从图入手,再回到语言文字中咀嚼、品读。如学习长城的长时,我先让学生看图,谈感受,再抓住语言文字“一万三千多里、蜿蜒盘旋”等进行品读感悟。

  在学生看图初步了解了课文后,我首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为什么说是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然后自读课文探讨问题,品味语言。比如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个重点句,我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多少……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血汗和智慧。如:“数不清”、“两三千斤重”(工程浩大);“没有……没有……”(设备的简陋);“无数……无数……”、“一步一步地”(条件艰苦)。多种形式反复读,引导学生体会无数古代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时付出的血汗,在品词悟句之后,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透过这厚厚的城砖,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体会长城建筑的不容易。在课的结尾,我通过引用名人在登上长城之后发出的感慨: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以色列前总统: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它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语文课离不开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课堂中应该让学生的语言与情感在一次次地提升中达到高潮,如在学习“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我抓住了“单看、数不清、两三千斤重、没有……没有……、无数……无数……、一步一步地”等词让学生感受长城建筑的不容易和劳动人民付出的无数血汗。虽然学生的情感有了,但总感觉读和悟没有深入,没有层次性,感悟的方式还是比较单一的,学生情感的高潮没有迸发。

【四年级语文上《长城》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长城》教学设计15篇03-15

草原上教学设计04-06

四年级语文《白鹅》教学设计07-13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02-17

四年级语文《卡罗纳》教学设计06-23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范文06-13

初一语文上教学总结12-26

语文《学与问》教学设计08-07

《语文天地三》教学设计07-21

语文《乌鸦喝水》教学设计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