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设计-范例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微课教学设计-范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1
知识与技能: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身边或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回答:
(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xx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xx。
(引导学生说出:xx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师举几个百分数的例子:这次半期考,全班同学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超过了50%;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像100%、50%、64%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
3、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4、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5、教学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如: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6、教学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P83“做一做”第二题:读出下面的分数。
2、完成P83“做一做”第一题:直接在书上的横线上写出对应的百分数。
3、P86练习十八第4题:读出或写出报栏中的百分数。
4、“做一做”第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分数和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何不同。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思考题: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五、六年级的三好学生的百分率各是多少?哪个年级的三好学生的百分率高?
课后作业:
练习十八第1~3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2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缓冲作用、缓冲溶液的概念;
2、知道3种类型缓冲溶液;
3、学会判断构成缓冲溶液的条件;
4、试讲解缓冲原理。
二、学习重点:缓冲溶液及其组成
学习难点: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原理。
三、教法、学法指导:
通过阅读课本再结合学案的导学问题进行知识梳理,小组探究最后完成课内探究部分题目及相关问题。
四、导学过程:
〖激趣导入:
我们知道正常人的血液pH范围为7.35 ~ 7.45,pH值不因代谢过程中产生酸、碱性物质而变化。为什么血液的pH的范围能保持在7.35 ~7.45?
〖出示目标:
投影出示目标,学生齐读目标,明确学习方向。
〖问题导学1:(自主学习 独立完成)
1、什么是缓冲作用?
2、什么是缓冲溶液?缓冲溶液有那两部分组成?
3、根据缓冲溶液的组成,常见的缓冲溶液有哪三种类型?
〖深入探究:
1、强酸及其对应的盐(如HCL和NaCL)溶液是否具有缓冲能力?
2、在CH3COOH和CH3COONa构成的缓冲对中抗碱的成分是、抗酸的成分是 ;NH3.H2O和NH4CL构成的缓冲对中抗碱的成分是、抗酸的成分是;NaH2PO3 和 Na2HPO3构成的缓冲对中抗碱的成分是、抗酸的成分是。
〖精讲点拨:(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教师精讲点拨,建构知识) 缓冲溶液类型:弱酸及其对应盐中要注意多元弱酸如H2CO3 和NaHCO3可构成缓冲对,但H2CO3 和Na2CO3是不能构成缓冲对的,也就是说要构成缓冲对其抗碱成分在抗碱的过程中必须转化出抗酸的成分,抗酸的成分在抗酸的过程中也必须转化为抗碱的成分。
〖范例剖析:(学生自主完成)
1、对于缓冲作用的叙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够对抗外来酸而保持溶液PH几乎不变的作用
B 能够对抗外来碱而保持溶液PH几乎不变的作用
C 能够对抗外来大量的酸或碱而保持溶液PH几乎不变的作用
D能够对抗外来少量的酸、碱或适量的稀释而保持溶液PH几乎不变的作用
2、下列化合物中,不可构成缓冲对的一组是()
A.CH3COOH和CH3COONa B.NH3.H2O和NH4CL
C.NaH2PO3 和 Na2HPO3D.HCL和NaCL
〖问题导学2:
1.试说明缓冲原理
〖学习札记:(总结学习过程与收获)
〖板书设计:缓冲溶液
1、缓冲作用。
2、缓冲溶液及其组成。
3.缓冲溶液三种类型。
〖强化练习:
1.基础训练: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缓冲溶液能能够对抗外来少量的酸或碱。
B.强酸或强碱也具有缓冲作用。
C.人体内的各种缓冲对使体液PH保持不变。
D.人体血液中缓冲能力最强的缓冲对是H2CO3 - NaHCO。
32.能力提升:
1、下列化合物中,不可构成缓冲对的一组是()
A.CH3COOH和CH3COONa B.NH3.H2O和NH4CL。
C.NaH2PO3 和 Na2HPO3 D.HCL和Na OH。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3
“染纸”活动是幼儿园中、大班幼儿喜爱的美工活动,染纸的绚丽色彩和千变万化的晕染效果,会给幼儿留下深刻印象。本节微课围绕了染纸中的折法和染法这两个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只选择了其中最基础的一小部分进行了介绍,介绍的过程采用文字、图解、动作演示和讲解等视听结合的方式,帮助幼儿直观地理解折和染的技能,通过对作品的分类欣赏,引发幼儿对染纸更强烈的尝试探索欲望。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将其简化,设计创作了该微课。
微课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结合染纸画的艺术特点,将染纸画的基本技术简化,让幼儿在探索不同折法的同时,发现图案的多样变化;在学校不同染法的同时,感受色彩交融所产生的美妙变化,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激起幼儿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教学目标分析:本节课中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动作演示和讲解帮助幼儿了解染纸的程序、学习折与染基本技能。
2、体验染纸作品带来的美感,激发幼儿对民族美术作品的关注和兴趣。
目标分析:
目标从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情感态度培养两个方面展开。通过微课帮助幼儿了解基本粗浅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目标重点在学习折、染得基本技法,难点是初步发现不同折法、染法、图案、色彩的奇妙变化。通过这次教学活动为幼儿今后进一步学习探索染纸打下基础。教学过程设计:
一、出示染纸制作的美工作品,引发幼儿对染纸艺术的兴趣和好奇。
师:这些漂亮的画是用什么纸作的呢?它们都是用五彩缤纷的染纸作品。
二、出示染纸工具和材料,了解其用途。
师:这些是染纸的材料和工具,你们认识它们吗?
三、通过图示和示范视频,学习几种简单的折法,感受不同折法图案的变化。
1、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迁移已有折纸经验探索不同折法。
师:我们都学习过折纸,可以用折纸的一般方法来折要染的纸,大家都来试试。
2、教师出示幼儿探索这出的范例,用图示帮助幼儿将折法进行归类师:这些都是小朋友折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都有哪些折法。(教师用图示展示折痕,与幼儿一起给折法命名)
3、在示范视频的引导下学习不同的折法,欣赏不同折法的晕染效果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是怎么折,这是今天学习最难的地方,大家可要仔细看噢。(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幼儿进行练习并欣赏相应作品)设计意图:教学中有幼儿自由探索折法的环节设计是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学习迁移、大胆尝试。图示中有折痕闪动的设计,可以引起幼儿的注意,仔细观察对边、对角、集中一角折后图案的变化。
四、通过示范视频,学习两种基本的印染方法,欣赏色彩交融的变化。
师:折好的白纸怎么变得五颜六色呢?下面来介绍两种简单的染纸方法。(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幼儿观察练习,并欣赏相应作品)设计意图:示范视频可以直观地帮助幼儿清楚地观察到不同染法的动作要领,使用工具和全部过程。
五、幼儿动手尝试制作染纸,教师对作业中的问题进行提示。
1、幼儿尝试染纸。
师:大家都来动手试试吧。
2、出示幼儿作品,进行点评。
师:看这些都是小朋友的染纸,折的时候要折平、对齐,染的时候要浸润,瞧,这些染纸多漂亮啊。
六、播放更多种类的染纸美工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进一步引发幼儿对民间美术作品的兴趣。
师:纸染好后,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作品,你们看有书签、衣服、剪贴画创意绘画等。今天我们学会了染纸之后都可以回去试试用它们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课后延伸:引发幼儿进一步尝试的兴趣。
师:很多小朋友还没有一一尝试不同的折法、染法呢,老师在美工区准备了材料和工具大家都去试试吧。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4
柔美的花瓣,丝丝吐露的花蕊,雍容华贵、国色天香。你眼前的这些牡丹花都是用皱纹纸手工制作成的,是不是可以称为妙手生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牡丹花。
一、材料与工具:
材料:黄色皱纹纸、红色皱纹纸、绿纸条、绿色亮光纸、细铁丝
工具:剪刀、尖嘴钳、固体胶、双面胶、叶片模板
二、制作过程:
1、做花蕊。取5×5厘米黄色皱纹纸一张,横纹方向折叠两次,用剪刀把两边三分之一处剪成细丝状。
2、做花朵取15×15厘米红色皱纹纸六张,纹路对齐,以1厘米宽度,像折纸扇那样一正一反折叠整齐。然后将两端剪成圆弧。把花蕊放在花瓣中间上面,用细铁丝的一端把花蕊与花瓣扎紧,然后把花瓣从里向外一层一层逐一翻起。边翻边整理,使花瓣曲折自然,错落有致。
3、做花萼剪一张5×5厘米正方形绿色亮光纸一张,对折两次,再三等分折,用铅笔画好轮廓线,剪去阴影部分(如图1-1),展开即成花萼,涂上胶水,花枝铁丝穿过花萼中心,并与花朵底部粘合。
4、做叶片先把亮光纸对折几次,然后用叶片模板剪出6对叶片,剪6根15厘米长的铁丝。因铁丝粘贴比较困难,可以先在一张叶片中间粘上双面胶,用双面胶把铁丝粘住,另一张涂上胶水,相对粘牢,做成一片叶子,同样方法做成6片叶子。然后取一片叶子,用绿纸条涂上胶水绕裹叶梗,然后可以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按逆时针方向转动铁丝,从上到下缠绕下来,在距叶片底部4厘米的位置,同时把另外两片叶子放进,继续缠绕下来,在末端涂上胶水,固定住,组成一组叶子。另外三片叶子也组成一组叶子。
(叶片模板)
5、组装叶子。从花萼处开始,用绿纸条涂上胶水绕裹花梗。按照上面叶片缠绕方法缠绕。在绕到6厘米处,先把一组叶片放入,继续绕裹,再绕至10厘米处把另一组叶子放入,继续绕完即可。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5
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迎来了微时代:微博、微小说、微信、微电影等微时代产物迅速在社会普及,而微课也顺应时代而产生了。
微课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非常热门的教学形式。那微课的定义是什么?在国内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国内较早提出微课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他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与学活动的各种资源有机组合。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与“课”相对应的概念,是从翻转课堂中涌出的新概念。他将微课定义为“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
从不同学者对微课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微课的核心是一个“微”字,微型。即针对一个小的知识点、以较短的时间、微型视频的形式呈现的一种教学手段。有效的微课能够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柯清超教授概括了有效微课的四个特点:微型化、优质化、系列化、特色化。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信息化时代,微课自身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微课成为现代社会尤其是网络社会中普遍欢迎的的教学手段。
微课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某个知识点的讲解,这样的教学形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有许多的不同之处。本文将以一个语文微课的制作案例的设计来分析微课设计思路。
一、巧选题,题小而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选题是制作微课的关键,科学的选题也是微课成功的前提。在微课网观看老师们的获奖微课时,我发现老师们的选题都非常细小,如《标点符号运用—提示语的三种位置》、《作文指导——“介绍自己”的三种方式》、《认识田字格和学习基本笔画“横”》……观看获奖微课的经验告诉我,微课的选题一定要小,要针对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细小知识点,学生理解不透彻的,易错的问题进行微课选题。根据选题小而精的特点,结合现在不管是入学之初还是中段或高段的学生,很多学生的握笔姿势都是错误的情况,笔者把微课题目定为《握笔姿势》。与学生的实际结合,把握笔姿势细化,旨在让这个细化的握笔姿势使学生通过微课的形式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二、智选材,字简而明
微课的成败除了要选好题外,精心的选材也是很重要的,微课教学手段的采用是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它的表现形式决定了微课教学不能以大篇幅发挥,详尽说明的手段来实现教学。而语文微课的制作,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幻灯片的形式录制,由于幻灯片的容量有限,如果把大批量的文字已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的话,就会给人密密麻麻的感觉,那观看者就连看的兴趣都没有。
此外,幻灯片的张数也不宜多,因此,在选材时,要善于提取、取舍相关内容,以关键词的形式呈现在幻灯片上,让人一目了然。在制作《握笔姿势》的微课时,笔者主要围绕“握笔”为中心,抓住学生的握笔姿势选择所需的材料:握笔步骤的图片、正确的握笔姿势图片和在实际书写过程中学生易犯的错误握笔姿势图片。然后用十张幻灯片来讲解,让学生跟着视频操作,以实际操作的形式让学生领会和实践握笔姿势要领。幻灯片点到哪里,学生就操作到哪里。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有了操作性的实践,学生听课的时候便可集中精神。成功的微课可以使学生领会知识点的要领,进而形成自己的技能。
三、活设计,设计巧妙
好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一半。受微课自身短小精悍的的特点限制,一个微课所包含的内容必定是有限的。因而,在设计微课时,切入课题要简洁明了,迅速与主题相关联。重难点的设计也要简单清晰。让学生能够通过5到15分钟的微课学习进而掌握某方面的知识点。如本文例,《握笔姿势》设计如下:
课程重点为: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课程的难点为:改掉错误的握笔姿势。
突破方法:通过实践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以及对错误握笔姿势的判断进一步加深正确握笔姿势的印象。
本文所举案例是针对小学各年段学生而设计的,目的是要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改掉错误的握笔姿势。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结合小学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加入了操作性知识,学习的形式上避免了传授的单一性,呈现出动手的实操性,因而在整个微课的学习过程中,容易让学生从讲解到实际操作上把握正确的握笔姿势,改掉错误的握笔姿势。
在微课的设计中,小结要科学快捷。好的微课小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微课知识点的印象,还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点的效果。
四、精录制,视频清晰
视频的录制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录制视频录制的过程中要画面清晰、声音动听。在学校的微课制作培训课时,听了微课获奖老师的经验分享。很多老师为了能够录得满意的视频,他们选择了在凌晨时分录制。录制过程中一旦出现口误就得重新录制,所以最艰难的还是微课的录制。
由于学校没有专门的微课制作室,要录得高质量的视频需要一个特别安静的环境。笔者在录制《握笔姿势》微课时也是选择了晚上十二点以后,紧锁门窗。在录制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语速、语调,声音的质量也会影响观看微课的心情。整个微课的录制时间只有五分多钟,但是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反复录制和修改。录制好以后,还要把多余的部分请技术人员裁剪。经过剪切合并的微课没有多余的东西,观看起来清晰流畅。
总之,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认真把握微课的概念,掌握微课的制作要点,把微课设计得简洁明了,让学生从看中学,学中悟,快捷掌握该知识点。作为教师应该掌握微课制作的技巧,把微课资源的优势充分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6
新课程标准中对摩擦的表述是“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可见,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给我们的实际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能够在学习完“二力平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
【教学重点】
学会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根据所学的二力平衡原理,在实验中保证小木块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摩擦力就是指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那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摩擦力也是无处不在的。现在老师将平放在桌面上的物理书本拉过来,请问一下同学们,物理书现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呢?
很好,是四个力。分别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老师给它的水平方向上的拉力以及受到与书运动方向相反的水平摩擦力。那你能说一下这个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吗?
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试着测量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既然我们需要测量力,那么用到的实验器材就一定会有弹簧测力计,除此之外,老师还准备了一个木板和一个小木块。
现将小木块平放在木板上,我们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我们会看到弹簧测力计被伸长,木块的受力分析就等同于我们刚才所说的那本物理书,那我们观察到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会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分别是拉力和滑动摩擦力,同学们思考一下,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物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所受到的两个力大小相等呢?
没错,那就是二力平衡的时候。我们上节课学到当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时候,它就处于平衡态了。因此,我们现在想要测量水平方向上的滑动摩擦力,则需要在实验过程中匀速拉动我们的小木块。这样,我们所得到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拉力大小)就应该等于小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至此,我们再将整个实验整理一下。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根据的实验原理是:二力平衡。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木板。
实验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最后实验的测量结果:F=Ff= N.
在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首先需要将弹簧测力计调零。
2、在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小木块的过程中,应将弹簧测力计保持水平的状态,不可倾斜。
3、在整个拉动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小木块为匀速直线运动,不可断断续续,否则不满足实验原理,造成较大的实验误差。
【教学评价】
1、(判断题)用10 N的力拉着木箱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是10 N。
2、一个质量是10 kg的物体,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0 N,物体受到的拉力是 N,水平面对它的支持力是 N。(g=10N/kg)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7
一、学情分析: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它贯穿于小学各个阶段,识字教学中形近字和同音字的辨析,是各年级段识字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同音字字形难解,组词易错,形近字又读不准音,组词更易错。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重点、难点呢?这一节微课,我将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例,教给学生辨析形近字和同音字的方法,教给他们识字的方法,为提高识字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做一探索教学。
二、教学目标:
1、能区分本册中的同音字和形近字,并能正确地运用。
2、对易混淆的同音字和形近字重点联系,使学生掌握。
3、让学生学习几种辨析形近字和同音字的方法,并能学以致用。
3、教学重难点
教给学生辨析形近字和同音字的方法,并能在今后的各年段中学以致用,避免错别字的出现,为识字打好基础。
四、教学过程:
引入:(简介课题)
(1)、认识汉字
我们祖国的汉字十分神奇,几个简单的笔画就可以组成有灵气的汉字。(日、人、目、火)关于汉字的构造规律,古代人把汉字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字四种汉字造字法。其中大部分汉字是形声字,而且有些字非常相像。这些被称为形近字。
(2)错字可怕
对比粗心和细心的同学在测验中的识字效果
(3)、如何辨析
那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有哪些方法呢?
针对一些同学容易混淆弄错。针对这种情况,我把它们概括为这几种方法。
1、同音字归类辨析法
2、分类记忆法
3、比较联系识字法
4、联想识字法
5、编儿歌或顺口溜法
怎样减少或消灭这常见的错别字呢?
1.要认真学好生字。
2.使用时要注意严格区分形近字。
3.书写时要认真。
4.端正学习态度,在读书看报时,对字要细心观察辨认。反复练习,讲究方法。
(四)、模拟试题
【举例】——四年级上册中的字词
吨()描()鸽()观()
钝()猫()鸡()现()
掘()琢()副()辐()端()
倔()啄()福()幅()瑞()
喘()线()浅()场()扬()
揣()钱()践()汤()杨()
陵()钩()官()脑()顿()
棱()钓()宫()恼()吨()
融()煲()杖()注()载()
隔()堡()仗()柱()栽()
堤()凌()唯()洪()伏()
提()陵()维()哄()仗()
峡()怀()抱()祖()编()
狭()坏()胞()租()篇()
燥()洽()幻()该()瞄()
躁()给()幼()核()描()
竿()桨()规()株()梢()
杆()浆()现()珠()稍()
蜡()浑()铺()茎()柄()
腊()挥()捕()颈()炳()
痕()豪()泽()掘()扒()
狠()毫()择()倔()叭()
偷()拆()代()历()躺()
愉()折()伐()厉()倘()
饮()侍()脾()蹲()洪()
吹()待()碑()遵()供()
领()性()搞()彩()梅()
邻()姓()稿()踩()霉()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8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始版)第四册第三单元(All about me)的第4个新授课,Lesson16:How do you go to school?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四年级下学期孩子们学习的重点逐渐过渡到各种基本句型。本单元前面三课分别学习了关于年龄、身高、住处的句子,本课教材以How do you go to school?为切入点,重点学习关于出行方式的交流:询问别人、介绍自己的出行方式。
二、学生分析:
孩子们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基本了解了字母:26个字母及常见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词汇的学习方法:单词音形意用的结合、音节、重音及不同词类(名、动、数、形、冠等)的用法特点,初步体会英语句子的语序与汉语的不同,但对于句子结构及变化还比较陌生。本课内容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Book3 L16已学习过四种出行方式by bus, by car, by bike, by taxi和句子:How do you go to school? I go to school by ____? 另一种出行方式on foot /walk,dives me及选择此种出行方式的原因表述学生相对陌生。但我校学生学习英语较早,一二年级有了两年的口语学习,还有近1/3有课外学习经历或正在进行,这些内容对于他们可能都不陌生。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时目标制定如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A.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句型Do you walk to school?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I go to ___ by___ / on foot...询问、表达适合自己的出行方式。
B. 学生知道句子的变化是和人称有关系的,并能尝试运用所学句子介绍和询问他人的出行方式:Does he/she walk to school? How dooes he/she go to school? He/she goes to school by___ / on foot...
2、 文化目标:
尝试了解不同地区人们选择不同出行方式:山区孩子、牧民(草原)、江南居民及西方国家等。
3、学习策略目标:
学生知道句子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并引导尝试找出这些规律: A.和人称变化的关系; B.不同句式之间的关系等。
初步构建“单词——短语——句子”的建构学习模式。
4.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寻找句子规律及了解不同人们的出行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英语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Englishi is easy! 及交流开阔自己的眼界English is fun!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句型Do you walk to school?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I go to ___ by___ / on foot...询问、表达适合自己的出行方式。
2、教学难点:学生知道句子的变化是和人称有关系的,并能尝试运用所学句子介绍和询问他人的出行方式:Does he/she walk to school? How does he/she go to school? He/she goes to school by___ / on foot...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9
一、设计思路
1.教学内容(任务)分析
溶液渗透压是化学教材中与临床医学联系极为密切的一节,临床护理上输液及电解质紊乱、水盐平衡失调、水肿等患者的护理处置,都涉及到溶液的渗透压知识。该教材着重介绍了溶液渗透的概念、渗透压与溶液浓度的关系、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较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旧教材相比适当降低了难度,知识面加宽了,密切了和医学联系。
2.学情分析
(1)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自我努力,自我获取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如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讨论解疑,学生在这种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提高了,渐渐变成会学的人。
(2)帮助学生抓住关键,掌握重点知识掌握是由厚到薄、由表及里的过程,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溶液产生渗透现象的原因及溶液渗透压之所以产生的关键是膜两侧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不同造成的,而理解这一点,就能较好掌握了本课的内容。
3.设计理念
联系临床和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编写的意图,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和班级学生特点,本课时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溶液的渗透的定义及产生的条件;熟悉渗透压与溶液浓度的关系;了解渗透浓度的计算;熟悉医学上的常用的等渗液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现象的能力、综合思维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富有爱心的良好情操。
教学重点:溶液的渗透概念、渗透压与浓度关系、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教学难点:渗透浓度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式、讨论法、讲解、实验分析、对比。
四、教学媒体(教具)的选择和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案、教材、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组织方法及课时安排
在教学过程设计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引导启发式教学方式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渗透现象、渗透压及在医学上的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可以分小组以抢答形式来回答问题。
教学以渗透现象的演示实验为切入口,通过学生观察实验,逐步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得出溶液的渗透概念、渗透产生的条件及溶液的渗透压概念,然后阐述渗透压与溶液浓度的关系、及渗透压在医学上的应用。
六、教学过程
(1)创造情境,设疑引趣(2min)
创造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设疑 “将海水鱼和淡水鱼交换生活环境后,鱼儿还会自由自在生活吗? ” 学生马上回答说 “不行”。“为什么不行? ” 学生不知,表现出极大兴趣。 “同学们今天学习溶液渗透压后就可以知道答案。 而且还可以知道咸鸭蛋为什么是半空的等生活中的现象。 ”
(2)观察实验,诱导提问(10min)
做好溶液扩散和溶液渗透的实验,给学生以直观、鲜明的印象,实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并引导分析半透膜液面上升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诱导提问导出溶液渗透和溶液渗透压的概念。
(3)课件演示,比较讨论(10min)
课件演示同演示实验相比更节省课堂时间,更细微展示了半透膜内不同葡萄糖溶液时的液面高度,及红细胞在不同NaCl溶液浓度时的形状变化。课件展示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各液面的高度,不同浓度时红细胞的`形状,从而讨论得出渗透压与浓度关系的结论,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 难点讲授,练习巩固(8min)渗透浓度和溶液浓度较易混淆,渗透浓度是指溶液中能产生渗透现象的各种溶质粒子的总浓度,可明确指出对于非电解质是用溶液浓度mmol/L来表示,对于电解质是用各离子浓度之和mmol/L来表示,举例题供学生练习巩固。例1:计算ρB=50g/L 葡萄糖溶液的渗透浓度是多少? 例2:计算ρNaCl=9g/L氯化钠溶液的渗透浓度是多少?
(5)自学解疑,举例讲评(8min)
应用所学过的知识来指导实践,并能与护理专业相结合, 是护理人员应具备素质之一。 可通过自学解疑来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教师设疑引导学生自学“例1中的50g/L葡萄糖溶液和例2中的9g/L氯化钠溶液为什么在护理上被称为等渗液? 如果大量输液不是等渗液会有什么结果? ”带着疑问在学习溶液渗透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学、阅读、讨论及分析得出:大量输入低渗液红细胞会出现 “破裂” ,大量输入高渗液红细胞会出现 “皱缩” 的严重后果。为加深学生理解,可再举例讲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渗透压在临床医学上的重要性, 从中使学生感受到护士的责任重大, 在护理治疗中要多为病人着想 。
(6) 归纳总结,布置作业(2min)
根据教学目标指导归纳总结出本节的学习内容、知识要点,并对本次课教学情况作一评价。
(7)板书设计
第三节 溶液的渗透压
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1.半透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2.渗透现象:溶剂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由纯溶剂进入溶液(或由稀溶液进入浓溶液)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
注:①移动的是溶剂水分子。
②渗透方向:纯水→溶液。稀溶液→浓溶液。 3.渗透平衡:动态平衡。
4.渗透现象发生条件:
①半透膜
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
5.渗透压
七、课后拓展
1.列举生活中溶液渗透现象两例,并解释原因;
2.教材课后习题。
八、教学反思
学生操作不够熟练,课后仍需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训练。情景模拟时,学生经验的不足导致在角色表演过程中不够深入,这些都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探索思考,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指导。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10
教学目标
1.认识“乒、乓”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纳、拥”等15个字,正确读写“纳米、无能为力”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文中的科技术语,将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能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理解“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2.理解“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乒、乓”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纳、拥”等15个字,正确读写“纳米、无能为力”等1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课文中出现的科技术语,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中,孙悟空变成一只虫子落入铁扇公主的茶杯里,随茶水进入铁扇公主肚子里的镜头。
2.同学们,这样的情景以前就只能存在于神话世界里,而现在,这样的情景也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这就是纳米时代!今天让我们走进《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篇课文,去感受纳米技术的神奇。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读了课题之后,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存在于哪些地方?
谁能来帮助同学解决这几个问题?
2.认读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读,再指名读。
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3.找出文中的科技术语,把它们读准确。
课件出示,学生读。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臭、蔬”,在田字格中示范。(“臭”字不要少点。“蔬”是上下结构,左下方的写法要注意,是五笔。)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有关纳米的哪些知识。(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纳米和纳米技术的定义,纳米技术的应用以及纳米技术的美好前景。)
2.根据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课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
第二部分(2):具体介绍什么是纳米以及纳米技术。
第三部分(3~4):写纳米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健康密切相关。
第四部分(5):写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
3.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来写?(总—分—总)
4.找出第2~4自然段的中心句,读一读。
什么是纳米技术呢?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自主、合作探究纳米技术的奥秘。
2.有科学依据地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课文。
2.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关于纳米技术的材料。
二、学习课文,了解纳米技术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什么是纳米技术?请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句子。
2.读了这一段之后,你有什么感受?(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
3.纳米究竟有多小?作者是怎样说明的?
课件出示:
①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
比较句子,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非常非常小。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
你觉得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第二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纳米的大小。)
②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更直观形象)
4.人的一根头发直径约0.6毫米,它有多少纳米呢?(约60万纳米)
5.这种小小的物质拥有许多新奇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学问。这真的是太神奇了!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段话。
(二)学习第3、4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使用了纳米技术。
课件出示:
①冰箱里面用到一种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能够使食物保质期和蔬菜保鲜期更长。
②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常轻,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
③在最先进的隐形战机上,用到一种纳米吸波材料,能够把探测雷达波吸收掉,所以雷达根本看不见它。
④利用极其灵敏的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未来的纳米机器人,甚至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
⑤现在吃一次药最多管一两天,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能够让药物效力缓慢地释放出来,服一次药可以管一周,甚至一个月。
2.在介绍这些纳米技术时,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
3.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何感受?(纳米技术的使用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健康、方便……)
4.出示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图片,学生欣赏。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纳米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纳米技术正在逐步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2.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如何?齐读最后一段。
课件出示:
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会有纳米技术的影子。
“在不远的将来”说明了什么?(纳米技术发展很快)
“衣食住行”说明了什么?(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受到纳米技术的影响。)
3.这段话与第1自然段有什么关系?(首尾呼应)
三、拓展延伸
1.把你收集到的运用纳米技术的新产品介绍给大家。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提到的纳米技术的应用和你课后搜集到的关于纳米技术的材料,大胆想象,小组合作,运用纳米技术来尝试进行发明创造,并把你们的发明思路介绍给大家。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表扬、鼓励。
四、谈收获
1.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作者向我们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及其应用等科学知识;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让我们对纳米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
1.对纳米技术进行进一步了解。
2.请仿照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你利用纳米技术构想的创造发明。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11
主讲教师姓名:x
讲授内容:
四(年级)
语文(学科)
人教课标版(教材版本)
课目:
渔歌子
知识点:
领悟诗词的情感 (课目/知识点/主题)
教学类型:
√知识讲授 □ 解题演算 □ 问题答疑□ 创意实验 □
学习活动:
拍摄模式√知识讲授型微课——教师在演播室以讲授为主,结合屏幕演示、板书等活动完成某个知识点的教学
□ 屏幕录制型微课——对于数理化等注重逻辑推理和过程演算分析的教学内容,只录制教师的讲解声音及屏幕内容演示过程,以便于学生的学习
课程简介:
(一段话,一般最多不超过150字,课程 简介以文字形式出现在微课主体内容之前) 《渔歌子》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意境优美的词。根据四年级学生悟情悟境方面的欠缺,本微课采用“以法导学、以读促情”的教学方法,通过抓关键词来品味、想象、领悟词中的意境,走入文本,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微教案
(另纸附)
讲授配套的PPT
(另行提供PPT文件)
微练习
(另纸附)
微反思
(一段话,一般不超过300字)本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环节中,我采用“读、想、悟”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调动学习的热情;同时抓住“白鹭、桃花、流水、鳜鱼、不须归”等词语作为悟情的切入点,读中想象画面,词画交融,从而顺利进入意境,体会诗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乐趣,再结合诗人背景来深入领悟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积累文言文知识,理解文意。
2、理解本文看似消极却洋溢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3、赏析语言特点,体会其高超的艺术魅力。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诗人豁达的胸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赏析语言特点,体会其高超的艺术魅力。
2、理解本文看似消极却洋溢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教学方法
朗读法, 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学生齐背李白诗歌《将进酒》。
古人置酒会友,乃人生的一大快事,李白诗歌《将进酒》,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曹操的《短歌行》,不论“怀才不遇”,还是“求贤若渴”都似乎是借酒抒情,把个性挥洒的淋漓尽致。喝酒,喝的是美酒;赏景,赏的是美景;他们的宴集让今人感受到文雅才情以及纵兴释怀的欢乐,不禁让人心生羡慕之情。今天我们要去感受一下,李白和他的堂弟们的一次“夜宴”。下面让我们进入课文,感受他们的“夜宴”诗情。
二、解题
1、请学生断句并解释题目的意思
明确: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即“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花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2、序:文体的一种,可放在开头,曰:序;也可放在末尾,曰跋。包括书序、赠序(欧阳修《伶官传序》)、宴集序(《兰亭集序》)等。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滕王阁序》等。
三、 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一)诵读环节
1、学生齐读
2、重要字音
琼筵(yán) 羽觞(shāng) 秉(bǐng)烛
宴(yàn )会 国殇(shāng)
3、朗读指导
(理清思路;把握感情基调。分清语调语气;注意重音字词。)
4、老师范读后,学生根据前面的提示再读课文。
(二)落实重点字词句,疏通文意。
1、重点实词
逆旅:旅舍,客舍。
浮生:人生漂浮不定。
秉烛夜游:秉,拿,持;拿着蜡烛作长夜之游。
假:借。
琼筵:比喻珍贵的宴席。
羽觞:椭圆形两边有耳的酒杯。觞:酒杯。
2、通假字
序天伦之乐事(序,通“叙”)
3、古今异义
大块假我以文章 (大块:古义,大自然。今义:大的块头 文章:古义,错杂的色彩。今义: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
群季俊秀 (古义,弟弟。今义,季节)
4、词类活用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动词作名词,诗歌)
幽赏未已(形容词作名词,幽雅的景致)
5、文言句式
判断句: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状语后置:
阳春召我以烟景。
(掌握了文章的内容,咱们去感受一下这次宴会的欢乐气氛。)
四、朗读、鉴赏课文
(一)、从文章的题目看,我们可以猜想李白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叙写这一次宴饮的欢乐的呢?
一乐:春景秀美,风光旖旎。
二乐:兄慈弟恭,尽享天伦。
三乐:各具才情,幽赏高谈。
四乐:佳咏伸怀,纵兴释怀。
(二)、具体分析本文的美景美事:发挥你们丰富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当时宴会的情形。
良辰美景
烟:春天气候湿润,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都像笼着一层轻烟。烟柳、烟草、烟雨、烟霞、烟花。在这桃李芬芳的季节,与自己的几位堂弟一起行游于醉柳清烟的园中,映现在诗人眼中的是无限的阳春风光,大自然的景色就是最美丽的文章。
赏心乐事
所会之人:诸从弟
所会之目的:序天伦之乐事。(不是饯别,也就不会“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与会之人,是可比工诗文、善书画的谢惠连,人物俊秀,谈吐不凡。
美景烘托乐事,幽赏助长高谈。众人谈笑风生,摆酒设宴,四处春花飘香,清风轻轻拂来,席间各赋新诗,作不出诗来的要罚酒三斗,一时间笑声盈盈,确是人生一大乐事。能突出表现李白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古人云: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乃人生的最大的乐事,在这次宴会上都具备了,文章充满了飘逸潇洒、豪情纵横诗意,同时也流露了及时行乐的思想。 )
(三)鉴赏本文的艺术特色
1、本文用典颇多
(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庄子·刻意》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话,故后人常说“浮生”;表达的是:人生变幻无常,就像做梦一样。
(2)、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惠连,指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堂弟。他才思敏捷,十岁便能作文,工诗赋,深得谢灵运爱赏。世称小谢。
(3)、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西晋石崇,官至卫尉卿。豪富甲天下,生活极端奢侈。曾在洛阳金谷涧中宴客赋诗,他写有《金谷酒诗序》。
2、多处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如“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比喻、拟人)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拟人)
3、多处运用对偶。
六、拓展探究:与《兰亭集序》进行比较阅读
首先应看到两位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处境之不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写于51岁,会稽内史任上。这时东晋王朝偏安江左已经36年,在士族制度的统治下,社会矛盾重重,当权者无心北伐,只图奢侈享乐。文人士大夫意志消磨殆尽,多崇尚老庄思想,清谈玄理之风极盛。 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大致是开元二十一年33岁时所作。当时他虽然求官未得,暂时隐居于安陆,但身处开元盛世,对国家的兴盛、个人的发展都抱有乐观的期望。
《兰亭集序》和《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同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同是欣赏客观的自然风光,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由于时代环境及作家个人身份、年龄的差异,在感情格调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当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短暂的,必须“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王羲之低沉清幽,李白高亢明朗,情调自是不同。
老师寄语:这次筵席上,李白和堂弟们没有轻歌曼舞,没有管弦丝竹,而只是观花赏月、吟咏论文,这纯属一场文人墨客的集会,作者成功地展示了一次高雅的精神盛宴!但是,切莫因为浮生若梦就消极地追求享乐。这样会使生命之花过早凋谢,失去理性的哀叹人生苦短会让生命的齿轮白白的消磨。人生是宝贵的,或者,她对我们来说是那么的短暂,甚至有如昙花一现。然而,如果我们的人生能够像昙花那般的玉洁、清香、美丽和动人,她在怒放的时候充满活力与豪情,我们又何须惋惜她的短暂呢?
七、背诵指导:骈偶的特点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阳春召我以烟景,
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李之芳园,
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开琼筵以坐花,
飞羽觞而醉月。
八、作业:
1、课后背诵全文,并写读后感与周记本上。
2、完成本文《赢在课堂》练习册。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13
所属学科:小学语文
所属专业:小学语文教学
所属课程:小学语文作文指导课程
适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一、 教学背景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本的第二单元以“观察”和“发现”为主题展开教学,在单元园地的习作中,要求四年级的学生对某样事物进行连续观察,并学习写观察日记。
观察日记和学生以往熟悉的日记格式有一定的联系,但又不尽相同,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内对某样事物进行连续观察,并成功写出多则观察日记是四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新课标要求语文的教学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学习语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尝试以“观察绿豆发芽”为主题指导学生展开历时一周的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借助表格和照片,收获了观察带给他们的快乐体验。但这不是我的最终教学目的,在观察周记结束后,我又收集了学生拍摄的有趣照片,结合自己的教学思路,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日记的写作。
观察日记的写作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个全新的知识点,尤其是日记格式的掌握是个难点,因此,我录制了这次的微课《作文指导——学写观察日记》,力求让更多的学生通过我的微课堂,了解观察日记,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并能用正确的格式写观察日记。这就是我教学此次微课的背景。
二、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观察日记的基本格式,并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作。
2、 了解观察事物的步骤与方法,并详细记录观察所得。
3、 了解描写事物的基本方法,并能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二) 过程与方法:
1、 能制作表格,并利用表格对观察的过程做详细记录。
2、 能拍摄观察照片,利用照片进行写作。
3、 初步掌握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有效开展实验。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实验观察,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
2、 通过学写观察日记,逐步培养写作的兴趣。
三、 教学方法
1、 实验法:指导学生进行泡绿豆的实验,并进行为期一周的连续观察,实验过程中能利用表格、照片进行有效记录。
2、 电教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视频、音频以及PPT的文字与图片展示,再结合WORD文档的佳作展示,为学生详解如何写观察日记。
3、 讲授法: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生动的讲授,为学生讲解写作的基本要点,并通过范文的讲评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4、 阅读法: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会通过朗读学生佳作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
四、教学总结与微课反思
总的来说,这次录制微课的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最终呈现的教学效果也基本符合我设定的三维度教学目标。我认为我的微课《作文指导——学写观察日记》亮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学环节设计合理。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观察日记,我设计了“讲解日记基本格式——回顾观察过程——学做观察表格——学写观察心得——佳作展示——写作锦囊提醒”这样几个环节,环节设计合理,衔接无缝,能够较完整展现写作的基本思路。
(二) 教学语言生动活泼。我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心智年龄还比较小,因此我在录制微课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用语呈现活泼生动的风格,能较大程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 教学形式多样新颖。四年级的学生脑部思维以直观思维为主,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较多地呈现出实验过程中的所拍摄的各种有趣图片,力求给学生以直观、感性的印象。但另一方面,写作的教学又离不开文字的表达,因此我还设计了“佳作展示”这样一种教学环节,通过文字、修改符合以及教师的语言讲解,为学生详细介绍观察日记的写作方法。
(四) 教学方法合理。我在讲授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最显著的就是设计一个与学生年龄相符的卡通人物“小兰”,由“小兰”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能够较大程度拉近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另外,为了方便学生做观察记录,我还设计了“观察表格”以及“拍摄照片”这两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记录中有效回顾实验过程。
当然,由于这是我第一次录制微课,我的微课还存在着较多的缺点与不足,我认为不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微课时间把握不合理。一般而言,微课的录制时间应该控制在十分钟内,但我这次的微课录制却超出了几十秒,因此我对授课时间的把握还不够精准。
(二) 个别教学用语出现语病。由于录制的过程稍显紧张,因此有个别词语的发音还不够准确,另外,还出现个别用词不当的现象,这是我要注意的第二个问题。
(三) PPT中展示的照片还不够美观。这次的课件,我选用的是现实教学中我的学生所拍摄的真实图片,由于学生年龄小,拍摄水平还不够高,所以最终呈现的照片还比较粗糙。
以上就是我在录制微课的过程中所显现出的不足,当然,我的缺点还有很多,这就有待各位专家老师为我一一指正,谢谢!
很荣幸能够参与此次微课堂比赛,通过制作课件,录制课程,后期制作,文字反思,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的技能,包括教学技能以及信息处理技能,这对我个人综合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俗话说“学无止境”,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在微课探索的这条道路上,我还要锲而不舍地学习,期待自己的进步!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14
设计思想:
初步掌握拟人的知识,能判断拟人句,尝试写拟人句。
教学分析:
拟人句手法在作文中经常需要运用,它可以使文章变得生动形象,学生对于富有人格特征的事物以及动植物都十分喜爱,易于接受。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关春天的文章,就大量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动植物人的特点,学生特别喜爱。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掌握拟人句的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拟人修辞手法。
2、知道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形式有三种:把植物拟人化、把动物拟人化、把一般事物拟人化。
3、能够区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4、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句子、写片段。
教学策略:
自主、合作学习法。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区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句子、写片段。
2、教学难点: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句子、写片段。
教学过程:
一、课前微视频教学
1、理解拟人修辞手法的概念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要教给大家一种修辞手法——拟人。我们学会了它,就可以使我们的文章写得生动有趣了。那什么是拟人手法呢?让我们来读下面的句子:
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
桃花笑红了脸。
笋芽儿高兴地说:“多美好的春光啊!我要快快长大!”。
师:你有什么发现呢?——对了,句子中把春雨、桃花、笋芽儿当作我们人来写了,给它们赋予了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和感情。春雨成了美丽的姑娘,还会弹乐曲;桃花拥有了人一样红润的脸庞;笋芽儿也像人一样有思想,有感情地开口说话了。我们读到这样的句子,是不是觉得很生动,很有趣呢?这样的句子就是拟人句了。
定义: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2、拟人手法的三种运用形式
师:那什么事物都可以进行拟人化呢?拟人手法的运用形式主要有三种:
1)把植物拟人化
2)把动物拟人化
3)把一般事物拟人化
师: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1)把植物拟人化
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师:从这句,我们可以形象地感受到笋芽儿渴望快快长大的迫切心情。
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
师:柳树怎么会有辫子呢?哦,原来是嫩绿的柳枝呀,多像小姑娘的长辫子呀。这里就把柳树拟人化了。
2)把动物拟人化
百灵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蝴蝶在花丛中跳起舞来。
师:这里把百灵鸟的叫声形容为在歌唱,顿时让我们觉得百灵鸟不仅仅是小鸟,更是位歌唱家了。而蝴蝶也成了优秀的舞者,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将蝴蝶的欢乐、美丽生动、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给我们留下了美的享受。
3)把一般事物拟人化
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
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
师:从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读到大嗓门的雷公公和温柔的春雨姑娘呢?这比“打雷了,天上下起了小雨。”生动多了吧?
师:所以,假如我们给了这些动、植物以鲜活的生命,我们的语句就不会单调乏味,我们的文章将更加清新,鲜活。这就是拟人句的作用。但是我们不光要了解,更重要的是掌握。现在,老师就教大家怎样将一个简单的句子变成形象生动的拟人句。
例:天空中有许多星星。
师:首先,我们要将“星星”人格化,可以叫它“星宝宝”,因为星星给我们的印象是可爱的。然后,我们还要给星星赋予人的动作、神态或感情。我们先想一想,星星的特点是什么?嗯,很亮,还一闪一闪的,就像我们亮晶晶的眼睛一样,一眨一眨的,是吗?那我们可以这样写:
星宝宝们在天空中眨着眼睛向我问好。
这样一改,是不是可爱的小星星形象立刻出现在我们眼前了?拟人句是不是很棒呢?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那请你也来改一个句子吧!
练:牵牛花开了。
提示:首先将牵牛花人格化。然后,想想牵牛花有什么特点?,它的花朵像。
改:牵牛花(弟弟)吹起了(小喇叭)。
牵牛花(小姐)穿上了(喇叭裙)。
3、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师:相信聪明的你们已经学会了,那老师要考考你们,判断一下这个句子是不是拟人句?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师:可能有些同学犯糊涂了,觉得这句是把春天当人来写,你看春天都是小姑娘了,应该是拟人句吧?那可就错了,因为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个词——“像”。“什么像什么一样。”这是什么句子?经过老师的提示,你就知道了,对,这是一个比喻句“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那我们可以把这个比喻句改成拟人句,怎么改呢?我们不能用“像”这个比喻词,所以我们直接叫她“春姑娘”,她的拟人化的动作是“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不变。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改成:害羞的春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4、回顾总结
师: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好,让我们再回顾一遍: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拟人的运用形式有三种:把植物拟人化,把动物拟人化和把一般事物拟人化。最后,在拟人手法的运用中我们要注意:
1、要有真情实感,做到自然逼真,不要生拉硬扯;
2、要符合事物本身的特点和其要表达的心情;
3、要符合其身份和表达的环境;
4、要与比喻句区分开来。在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分中,我们主要看是否有“像、好像……”这些比喻词。
好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
微习题
第一关
下列句子,哪些是拟人句?请在后面打“√”。
小树向我招手,小花向我点头。
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
泉水唱着歌跑下山去。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抬起它们的头。
大雨打落了娇嫩的蔷薇花。
第二关
请写出下列句子是什么形式的拟人化。
豌豆妈妈更有办法,让孩子晒在太阳底下,“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洪水咆哮着向村庄袭来。
萤火虫点着灯笼在夜间散步。
春风给柳树梳头。
太阳花向着太阳微笑。
第三关
用拟人的手法改写下列句子。
泉水流下山去。
小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微反思
本次设计思路还是比较清晰,以递进形式让学生逐步了解什么是拟人句,拟人句的运用形式。以边讲解边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拟人句。最后进行回顾总结使学生加深印象。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15
微课设计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
在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中,“以学生为中心”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原则。微课以视频为载体,以网络为传播途径,是一种提供给学生自主观看、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微课的出现是教育资源建设之重心由助教向助学转变的重要契机。”。总体来说,微课的用途大致可以分为三类:①用于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供学生课外复习,查缺补漏;②用于翻转课堂,起教授新知的作用;③用于拓展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无论出于何种使用目的,都需要明确:第一,微课的使用对象是学生,不是老师;第二,微课的主要使用时间是课外,不是课内;第三,微课的使用地点一般在家里、宿舍,不是教室。因此,学生看不看、看多久,教师无法直接监控。作为一种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资源,微课要想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必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有用和有趣,否则无法有效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微课设计的核心原则必须是以学生为中心。偏离这个中心,微课就很可能重复“建设——闲置——浪费”的命运。
在微课的设计中,“以学生为中心”有三层含义:
1、在视听传播的设计上,要用学生的眼睛看画面,用学生的耳朵听声音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制作微课时会习惯性地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没有认真分析一下:学生需要看到什么?学生需要听到什么?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视听感受。
首先,从内容上看,学生在微课中最需要得到的信息是知识、技能本身,他不需要看到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因此,并非教学内容的一些因素和环节,如教师个人形象、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乃至学习竞赛等传统课堂教学环节,是完全可以省略的。微课不是课堂录像的微缩版,更加不是视频公开课、示范课、精品课。因此,微课不需要展示教学活动过程,只需要展示教学内容本身。
其次,从画面和声音的制作方面,要学会用学生的视角看画面,用学生的耳朵听声音。比如,在拍摄实验操作、乐器弹奏、手工制作、运动技巧等内容的镜头时,一定要从方便学生观察、模仿、学习的角度拍摄,顺着学生的视角采用俯拍、同侧拍等方式制作画面。画面要重点呈现学习内容,而不是呈现老师或者教学活动全景。同理,声音的制作要让学生听得清楚,感觉舒服,注意背景音乐可控等。
2、在教学思路的设计上,要根据学生的思路展开教学
一个好的微课,要善于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用学生看问题的思路来引领教学内容的组织。比如,问题解决思路就是一种常用的设计策略。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微课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疑惑点、困难点把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系列小问题,顺着学生的问题思路展开内容讲解,一步步引领学生深入学习。此外,还可以灵活使用归纳总结、联系对比、案例分析、逻辑推理等设计思路。总而言之,要善于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按照学生的思维重组知识呈现顺序,真正做到在教学思路上“以学生为中心”。
3、在心理感受上,要有面对面辅导的亲切自然感
微课并非传统课堂教学搬家,也不是课堂授课的微缩版,它是一种能够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教学服务的资源和工具,这是微课区别于其他教学资源的重要特征之一。可汗学院的微课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是因为可汗学院的教学信息处理和呈现手段非常简单,仅仅利用了一个手写板。微课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熟练驾驭,在于教师充满人情味的耐心讲解,在于透过语言信号传递出来的亲和力、感染力。
当前,很多老师在制作微课时容易忽视心理感受问题。教师在录制微课时不注意调整自己的感觉,还是停留在上集体课、公开课、示范课的场景,声音会不自觉地变得生硬、呆板、不自然,让人感觉像是大会发言或新闻广播。也有部分教师不习惯对着计算机讲课,找不到对人讲话的感觉,因此语音缺乏自然感、亲和力,无法在情感上传递出和谐的旋律。微课是供学生单独使用、反复观看的,要传递出与集体教学不一样的,一对一教学的亲切自然感,才能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强微课的感染力。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微课,是“我在你面前,我为你讲解”。有了这样的情感基调,微课的制作才容易取得成功。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相关文章:
微课的教学设计07-25
体育教学设计范例08-01
优秀教学设计范例07-31
英语教学设计(模板及范例)07-23
小学美术课教学设计02-16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01-10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01-05
体育课心肺耐力教学设计06-09
小学体育课接力跑教学设计07-27
《种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