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集锦十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设计意图】: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享受阅读,感悟生命,学会学习以及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以读为本,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通过读促使学生去探究、去合作、去交流,去感悟。读着读着,聪明可爱、爱动脑、爱动手的小爱迪生便跃然纸上了;读着读着,文中的词语就理解了,积累了;读着读着,平时要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就有了;读着读着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并注意积累词句。
2、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
【教学重点】:领会爱迪生多动脑筋,多动手,善于观察:感悟朗读。
【教学重点】:故事性课文的语文文字的感悟,主人公的聪明机智。朗读中感悟,并积累词句,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
【课前准备】:PPT制作的词语投影等
【教学流程】:
一、回顾
1、复习生字词语:(投影出示)
爱迪生 检查 急性阑尾炎 来不及 环顾四周 迟疑片刻 几盏油灯 急得团团转 一溜烟似的 捧着 明晃晃
斥责 胡闹 委屈 点燃 亮堂 恍然大悟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
2、复习第一段。(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了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非常的爱动脑筋,非常的聪明。让我们一起走进爱迪生的家,去看看他究竟聪明在什么地方。)
二、自主探究、自主感悟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
1、生自由读第二段,你了解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抓关键的词句来理解。
(1)那一年,爱迪生刚满七岁。(师引导:七岁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有的小朋友还在上幼儿园,有的小朋友刚上一年级,有的小朋友)
【让爱迪生和自己作比较,拉近爱迪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去体会爱迪生当时年龄的小,为下文体会爱迪生的爱动脑筋和聪明做铺垫。】
(2)抓关键词语直打滚、几十里外、马上、来不及等去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
3、朗读指导。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手术顺利地做下来了吗?(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呢?(生默读课文第三段,划出相应的词句)
2、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表情和动作去体会。
3、让学生上台表演当时的情景,结合动作理解环顾四周、迟疑片刻、连连说、急得团团转。
【一、二年级的学生表演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文中的这些词语所表示的动作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在生活中是不常见的。结合表演来理解,既增加了学习课文的趣味性,又有助于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实践证明:学生很容易把环顾四周同东张西望等同起来,对其它词语的理解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4、猜测想象:大家急得团团转中的大家会是谁?(如爷爷、奶奶、邻居等等)
【引导学生不要局限于书本插图中所描述的,意在为下文中让学生体会爱迪生的聪明做铺垫,家里上上下下、大大小小、老老少少都想不出的办法,却被爱迪生想到了。】
(三)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体会爱迪生的爱动脑筋和聪明)
1、生自由读课文,师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神态去理解,划出相应的词句。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学生理清思路,深入理解爱迪生善于思考、观察、动手的好品质。
(1)父亲对爱迪生前后态度的变化。
①爸爸又急又气,爸爸急什么?气什么?
②结合语境,通过朗读来理解斥责。
③结合图片和语言来理解恍然大悟。
【结合课文插图的特点,启发学生根据图画想象课文中发生的故事,进行练习说话,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结合重点词语的点拨,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爱迪生的动作表现。
(3)房间内的变化。
(4)医生的神态和语言。
4、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让学生感悟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说话的语气,体会课文内容。
【以读为本,在读书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讨论
1、别人想不出的办法,爱迪生为什么能想出来呢?
2、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品质,在充分交流与理解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四、小练笔(任选一题)
1、做完了手术的妈妈,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会对爱迪生说些什么?
2、你想对爱迪生说些什么?
五、拓展交流(课外)
1、课外阅读有关爱迪生的书籍。
2、收集爱迪生的名言警句,积累下来。
3、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或做过哪些小实验说一说。
【实现课内外的有机衔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促进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导入──认识梁启超
1、我所知道的梁启超:
请学生谈谈对梁启超的了解。
2、梁启超及其子女:
演示幻灯片:梁启超青年、中年时期的活动及其照片,梁启超子女的照片。
3、师:下面让我们一起品读梁实秋的散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梁启超,去感受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二、新课──走进梁启超
1、听课文录音:
伴随深情地课文朗读,同学们仿佛回到了清华大学的礼堂,大师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好,听完录音,请大家谈谈感受。
2、学生谈初步感受。
3、评点文章,深入感知。
⑴ 出示评点法的要求:评点人物、写法。
⑵ 自主评点,汇报结果。
品人:
活动:
请同学补充:一个 的梁任公
让学生从学识和人品两方面概括,并尝试用对联形式概括。幻灯片出示胡适致梁启超的挽联。
品文:
为什么梁任公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他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热格魅力,还要归功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出示:语言简练传神;抒情叙事相结合。
4、总结
三、拓展──缅怀梁启超
幻灯片出示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片断。同学们齐读,感受青年梁启超的豪情,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布置作业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识生字7个;积累写注意力集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抄写句子。
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重点学习:回答规定问题以理解句子。
4.了解扁鹊起死回生的故事,感受他高超的医术和谦虚的品德。
【教学建议】
一、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看过电视《封神榜》吗?……”(周朝时,国王把大片土地赏赐给功勋卓著的大臣将领。这些土地就由这些大臣将领管,就像一个个的小国家,还经常开战呢。虢国,就是春秋战国时的一个小国。
2.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
3.激趣:“起死回生”什么意思?谁起死回生?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同时思考以上问题。
2.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板书读错的字,纠正;指导读不易读的句段)。
3.交流:说说对课题的理解,并提出问题。(分类对待;穿插有关知识:课文中的“扁鹊”,原名秦越人,是战国时候有名的医学家。因为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就像传说中的神医扁鹊,所以后人就尊称他为“扁鹊”。但这是尊称,所以,课文中他自称“秦越人”。)
三、结合句子,再读课文。
1.学生划出国王称赞扁鹊的那句话,教师板书:“先生真是神医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2.提出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要求。
什么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读文章时,我们会遇到不明白的词句。这时,可以查阅字典、词典,也可以作上记号后与同学、老师讨论。不过,最实在的办法是:联系上下文。就是:先提出你的问题,然后在课文中找一找有没有能回答问题的词句,要是找到了,就联系起来想一想。因为今天刚学,老师已经替你们提出了问题。
3.提示思考:“起死回生”是什么意思?国王为什么说扁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学生划出表示太子“死”和“生”的语句,再说说:说问题,说句子,说理解。
四、结合句子,精读课文。
1.引导学生围绕刚才的句子提出问题。
2.提示思考:“从哪里看出扁鹊医术高明?”
3.交流。
(1)从基本内容看,扁鹊医术高明表现在:从街头巷议中觉察太子死得蹊跷;与侍卫官简单问答后,心中便有了底;妙手回春,使太子死而复生。
(2)指导朗读扁鹊与侍卫官的对话(第2-8节)。
①自读,找一找:写了几个人的对话?分别说了什么?
②想一想:从对话中,扁鹊了解到哪些情况?扁鹊的语气有什么变化?
③指导朗读,读出语气。(体会字里行间的意思,注意语气变化。)
④最后分角色朗读,体会:为什么不交代说话人?(省略叙述语也能知道这话是谁说的;语言更为简洁,更能体现扁鹊当时的急切心情)。
(3)指导朗读诊治部分(第10、11节)。
①自读,划出说明扁鹊医术高明的词句。
②指导朗读。(“不多一会儿”、“没多久”写医术高;“按”、“贴”、“听”、“凝神”、“这才”等讲病情复杂。理解“凝神”,完成《词句活动室1》。)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想一想:“本来就没有死,我不过是治好了他的病。”你从扁鹊的这句话中看出什么?(谦虚、实事求是)
六、分角色朗读全文。
提示:阅读课外读物上的《开店的小伙子》和《讳疾忌医》。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泊船瓜州》。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天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想?(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
5、背诵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二)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除法的含义.
难点:掌握第一种分法.
教具和学具
教具:6支铅笔,8个正方体,6个桃,3个盘子.
学具: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通过实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教师拿出6支铅笔,分给2个同学,可能有哪几种分法?
其中一人1支,另一人5支;
其中一人2支,另一人4支;
其中一人3支,另一人也3支.
在这些分法中,前两种每人分的不是同样多,最后一种分的每人同样多,我们叫它为“平均分”.
怎样进行平均分呢?
教师拿出6支铅笔,请3个同学到讲台前边.教师把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要分得同样多,并请学生注意分的过程.
第一次分,每人分给1支.最后教师问:“分完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接着分.第二次分,每人又分给1支,教师问:“分完了吗?”(分完了)
教师让全体同学观察,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学生回答:“每人分得2支.”教师问:“每人分得同样多吗?”这就叫做“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2支.”
(二)教学例1
要求每个同学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桌上.然后把8个正方体分成4份,而且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摆一摆,分分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情况.
学生摆完后,教师指定1名分得好的学生在黑板前演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学生:先拿出4个正方体,每份放1个,再拿出4个剩下的正方体,每份放1个)
“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
教师指出:这就是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
(三)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教学例2,出示:“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几个?”(边口述题目,边拿出6个桃和3个盘子)
“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就是每盘放得同样多)
“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得同样多,应该怎样放?”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向学生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因为要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因此,先要拿3个,每盘里放1个.然后再提问:“分完了吗?”
教师再把剩下的3个桃,每盘放1个,提问:“分完了吗?”
“每盘放几个?”
“是不是每盘同样多?”
“这样分东西的方法叫怎样分?”(平均分)
像上面这样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一种新方法——除法来计算.(板书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叫除号,写的时候,先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这道题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边谈话边写)要分的桃是几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板书:6÷);把6平均分成几份?把“3”写在除号后面;每份是几?把这个“2”写在等号后面.教师指着“6÷3=2”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接着引导学生读出算式:6除以3等于2.再指名一两名学生说出算式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然后让学生打开书,引导学生看第45页上小朋友分桃的图.先要学生说说图意,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中剩下的3个桃分完.
(四)巩固反馈
1.做课本中第46页“做一做”中的题.
第1题的第(1)小题,先让每个学生拿出12根小棒,动手摆一摆,然后把除法算式写完全,再指名学生说出除法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
第(2)小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第2题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要分多少个球?怎样分?让学生实际连一连,表示分的过程.然后在书上填写算式,并指名读出除法算式.
2.做练习十四的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先指名读出除法算式,再让学生把除法算式的意思说完全.
第2题,先指名读算式,再让每个学生用三角形摆一摆,然后填出得数,并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小结:今天我们从动手分东西,学会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除法的最基本含义是“平均分”.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中,首先通过分东西,使学生了解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哪种分法不是平均分.
在此基础上,研究怎样分才能平均分.通过学生多次操作,对平均分有一定认识后,教师介绍“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时,用除法计算.把除法算式的读法、除法算式的含义与具体操作紧密联系起来.
在巩固反馈时,再一次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教学内容分析
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之“正投影与 三视图”(苏教版)主要描述了正投影形成三视图的方法、原理,三视图的绘制(识读) 方法和规律等。三视图作为一种技术图样是设计交流与表达的一种常用的技术语言形式。 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绘制简单三视图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本节内容也是后续知识 “形体的尺寸标注”和“机械加工图”的基础。在这里起到一个呈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高中学生能够较熟练地绘制(识读)平面图和正等轴测图,也 有光线投射成影的感知和体验。教学可以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出发,按照直观感知、 操作确认、思辩求证的认识过程展开,建构正投影与三视图的知识体系。但学生的空间 思维还受到定向模式的限制,很难发散思考一些个别现象,处理个特殊案例的能力有待 提高,如不可见部分和重叠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3)掌握三视图一般绘图规则。
2.能力目标:
(1)掌握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识读);
(2)学会规范作图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历三视图的作图过程,体验技术图样的魅力
(2)形成科学的空间三围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与态度。
4、教学重点:
(1)掌握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2)掌握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识读)。
5、教学难点:
(1) 能规范绘制和识读简单的三视图。
四、教学准备
准备积木,利用塑料胶纸和泡沫制作多个的模型。
五、教学策略及媒体运用
在本节的教学中,将采用“主导—主体(分享—互助提升)”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总体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知识建构——合作探究——总结提升——能力拓展”。
1、通过生活小故事的情景导学,激发学生对“技术语言的种类”进行回顾和复习以及注意在技术活动中选用恰当的技术语言进行交流的重要性,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利用点光源和平行光源、投影机、立体模型、等教具演示投影、正投影下物体形状、大小变化以及正投影的基本特性。并建构三视图概念。
3、学生根据正投影特性,三视图成图原理和方法,利用平行光源、立体模型、合作探究三视图的绘制。
4、学生使用实物展台投影机展示绘制的三视图,师生共同总结三视图的一般规律和规则。由识读三视图练习,体验三视图在技术交流中的作用并拓展学生应用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采用多种方法有感情朗读课文。
2、认字12个。
3、 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激发对大自然、对祖的热爱。
教具准备:
带有生字的贺年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快过年了,每位小朋友一定很想给自己身边的亲人或朋友送上一份礼物,表达祝福,你知道平时都用哪些方式向我们的亲戚朋友表达自己的祝愿吗?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就叫做《贺年片》。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不同的贺年片表达着不同的祝福,今天我们会收到什么样的贺年片呢?这些贺年片藏在课本里,想看看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会儿我们比比,谁读得声音响亮、字音准确。
谁有信心读得准确?(指4人读)学生评价。
2、识字。
课文读得准,生字能记住吗?看,生字朋友来了,试试你能不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如果他读得准,我们跟他读一遍,如果他有困难,我们举手帮帮他。(开火车)
3、再读课文
4、学文
我们都收到谁送的贺年片?你们说老师来写。这就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贺年片,你最喜欢哪一张?在课文中找到所在的小节读一读,再自己说说为什么喜欢。
绿色的贺年片:森林祝愿我们什么?指名读祝愿的话。谁来扮演森林爷爷?(戴头饰)你祝愿孩子们什么?你们收到森林爷爷的祝愿想说点什么?带着这种心情,再读一读这一段。
白色的贺年片:为什么喜欢? 你想飞到哪里去看一看呢?祖国如此美丽,你觉得这段应该怎么样读?(指导学生带着对祖国的热,轻柔地读)
蓝色的贺年片:为什么喜欢?你知道大海中有哪些宝藏?想去大海收获宝藏?带着这种自信,读一读最后三行。谁还有迎战困难,胜困难的决心?男女分角色读。
红色的贺年片:为什么喜欢?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二十多年过去了,你们都长大了,在做什么?心情怎么样?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最后三行。学生齐读。
三、吟诵
大自然是神奇而美丽的,森林祝愿我们快乐成长,蓝天呼唤我们自由飞翔,大海嘱咐我们收获宝藏,太阳希望我们奉献智慧。大自然是一首美丽的诗。咱们合作吟诵吧!配乐吟诵。
四、拓展
1.大自然送给了我们树叶、白云、贝壳、红霞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贺年片,同学们想一想一想,我们还会收到哪些贺年片?
__________的贺年片,
是_____________送给我的。
那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祝愿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喜欢什么?引导学生选择一项说。
3.四个人一个组,选择其中的一项,可以选其他事物。
4.班内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一、学习方式
本节课以学习搜索引擎的使用为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对使用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把握每次实践练习的机会,充分熟悉,熟练.理解搜索的要领,达到活学活用.
二、学习任务分析
从教材地位上分析,本课在此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介绍搜索引擎的两种使用方法,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网络基础知识,进一步掌握网络使用技巧,提高上网效率.教材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学生能够自的,自觉的使用网络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理论,使学生发展成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从本课教学要求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问题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并且学会比较,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的各环节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高其信息素养.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不同问题解决过程的共同之处和不同特点.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合理的探索性分析,发展完成对新工具和新任务的适应,从而达到利用有效迁移的发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从学生特点分析,初二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但精神不易长时间集中,需要教师始终掌握学生思维动向,激发学生兴趣,调节学习情绪,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教学方法
鉴于以上考虑,对本课的讲授选用任务驱动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模式上使用探索研究式教学,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分组式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好胜好强的心理,让其在教学活动中保持高度的热情以达到尽可能高的课堂效率.
四、教学媒体和工具
远程教育多媒体网络教室
屏幕录像软件
搜索骑兵软件
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
五、学习起点能力
前几节课使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网络知识,基本能够使网络为自己进行较为简单的服务.但面对略高级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掌握相关技巧.通过日常观察和了解,部分学生还存在不能正确有效地应用网络,没有养成较好的上网习惯的现象.这些问题通过本课都
将一一进行解决或改善.
六、教学目标
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学习习惯,自觉锻炼,动手动脑,勇于实践.正确认识网络的便利和信息化社会对于网络服务的使用要求.
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课堂讲授,启发及实践,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搜索引擎上网查找信息.并引导学生在搜索中建立分类查找的思想,掌握对关键词的提炼技巧和要领,提高上网效率,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与优势,令其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种搜索方式:相关专题搜索(即分类搜索)和关键词搜索,每种方式的形式,特点,使用技巧是学生应该重点把握的.尤其是关键词搜索,使用熟练后将非常方便.而且此方法目前在网络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难点:(1)分类搜索对学生分类能力的考察和要求.在学生没有正确把握搜索对象的归属分类的情况下,很难顺利使地用
其完成搜索任务.这需要借助学生原有的日常生活知识和经验.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分类概念,培养其分类能力.
(2)关键词高级检索方式(使用”空格”,”+”或”&”连接多个关键词进行检索).关键词搜索的核心在于关键词的提炼.要提高搜索效率,做到”用最少的关键字,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准确的结果”这样三最的标准对学生来说不是很容易,也不是一堂课就可以达到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例练习要注意尽可能引导学生努力掌握提炼关键字的技巧,自觉培养提炼能力.
八、教学过程
略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会读写本课带生字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 板题,示标
大家想听神话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1、2、3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1、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如有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3分钟后,我们来比一比,谁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指名读
3、师板书易错字[女娲、挣扎、冶炼]
4、指名读词。(这些字,大家都会读了,还有一些词语看大家认识不认识,开火车)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会认字)
接下来,我们来进行第二场比赛:比谁最先把“会认字”读准,记牢。
1、生自己读。(时间:2分钟、)
2、同桌读。(现在给你的同桌读一下,让同桌检查一下你是不是真的会了)
3、指名读。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读正确、流利)
字音我们都能读准了,接下来我们就比一比谁的课文读得度的最流利。
1、点名读[分段读]
2、老师可范读指导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会写字)
1、咱们不仅要会说,还要会写,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本节的会写字,认真观察,看哪一笔容易写错,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板书[“冶”不要写成“治”。]
3、练写 [燃烧、露出、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云霞]
4、提写词语(抽2生上台)
六、当堂训练
抄写本课词语两遍。
板书
女娲、挣扎、冶炼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2、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 板题,示标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31课《女娲补天》,这节课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2、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你读的时候,哪一段给你留下的深刻的印象,你再读一读。
2、展示读
3、师指导读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想女娲了不起在哪?(4分钟后比谁回答正确)
1、生自学。
2、指名回答 (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冒着生危险补天的故事。)
3、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会儿咱们来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4、展示读
5、讲故事
四、当堂训练
课文有一些生动的语句,我要抄下来
板书:
天塌:天高空露出大窟窿
女娲补天-冶炼五彩石:
找-挖-放-炼-化
女娲补天:装-端-泼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习组装滑轮组,掌握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2、能进行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观察、思维等能力,增强团结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1、滑轮组的绕线组装,
2、重物上升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所通过距离的测定。理解S与h的关系。
3、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实验器材
1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刻度尺,钩码(或重物),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铁夹,细绳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什么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
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
二.预习提问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步骤。
三.实验指导
1、在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测量应该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在测量中,弹簧测力计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必须在拉动中读数。为了避免实验时顾此失彼,同一实验组的同学要分工合作。
2、钩码上升高度的测量,可先量出钩码到
桌面(或铁架座面)的距离h1,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后,再量出钩码到桌面(或铁架面)的距离h2那么h2-h1就是钩码升高的高度h 。为了测量和计算方便,钩码前后的高度h1、h2最好是整数。
3、弹簧测力计通过距离的测量,可以仿照测量钩码提升高度h的方法进行,或者事先在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做个带色的记号,再拉弹簧测力计,量出记号到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这就是弹簧测力计通过的距离s 。
4、在实验中要求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记录测得的数据,不能凑数。实验结束,要整理仪器,并放回原处。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复习和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启发实验
回顾已学知识,明确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器材、实验目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为动手实验做准备。
四.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安排实验分工
四人小组成员好分工: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测量,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观察、指挥。
安排实验
学生“各尽其职”,相互合作,学会合作学习。
五.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并分析数据
1、分组实验: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不能凑数,更不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结果。
2、数据分析:
①由于W总总是大于W有用,所以η<1;
②从实验可见,不同的滑轮组,η的值一般不同;
③在实验中,对于已经组合好的滑轮组,只要用尺测出了钩码上升的高度h,数出承担重物的绳子的段数n,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就可以算出来,即s=nh。
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记录;教师巡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讲解。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观察、动手、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尊重科学的态度,掌握实验方法。
能通过实验数据做简单的分析。
六.学生实验情况小结
总结实验中的优缺点,及时纠正。
七.习题和实验探究(内容见《实验报告》)
1、习题讲解:(略)
2、实验探索:
①即使没有刻度尺,h和s可以不测出具体的数值,因为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与重物上升的高度h的比值为:s:h=n,n是承担重物的绳子的段数,再结合测得的重力G、拉力F就可以计算出η。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表示为:
②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并非是固定的,η的值随滑轮组所提升的重物的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③用不同的滑轮组来提升同一重物,越省力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④为了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般采用的主要方法是:A.减小动滑轮的质量;B.减小整个装置的摩擦。
分析、讨论,对知识再探索。
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拓广学生的视野和实验内容。体会“发展与创造”的乐趣。实验创新
八.实验设计或改进建议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发现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根据实际,提出实验设计的方案或实验改进建议。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集锦十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