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10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挂图:
这是一幅( )?学生答。
板书:梅花
2、喜欢梅花吗?你能说出描写梅花的诗句吗?
3、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梅花的特点有( )。指名答。
4、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梅花情有独钟,多少文人、画家赞颂梅花。今天,老师配合大家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
板书:魂
5、齐读课题《梅花魂》。
二、探究本课学习思路
1、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以同学们自学为主:
投影出示:
本课教学目标:
1、自学为主,读懂课文,解决课后思考题。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用——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用~~~~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交流:
哪些句子令你感动?为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4、分小组讨论不理解的问题。
三、讨论讲解重点问题
1、小组汇报:
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未解决?
2、小组互助合作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并重点讲解以下问题:
⑴ 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投影出示)
⑵ 课文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联系?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 自由读开头、结尾。
② 指名说。
③ 齐读。
⑶ 课题中《梅花魂》的.魂,在文中究竟指什么样的魂?
① 投影出示13节。
② 自由读。
③ 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④ 祖父保存梅花图,是为了( )?祖父爱梅花,就是( )。
⑤ 齐读。
四、指导朗读
1、选择喜欢的段落,用心用情地练读。
2、自由读文,指名读(可范读)。
3、指导读13节:
⑴ 读这段应注意什么?
⑵ 指名读。
⑶ 齐读。
4、导读开头、结尾:
⑴ 学生说如何读。
⑵ 小组练读。
⑶ 指名读。
⑷ 齐读。
五、总结本文思想内容
六、布置作业
1、读有关乡愁的文章。
2、写摘录笔记或读后感。
【板书设计】
品格
梅魂花 灵魂 爱国心
骨气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目标点击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曹雪芹其人及其生平思想,高三语文 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示例。
2.了解《红楼梦》有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3.了解宝玉、王熙凤、香菱、晴雯等人物性格。
(二)能力目标
1.学习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阅读有关章节,力求较好地欣赏《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
二、要点回放
1.《红楼梦》有关章节的思想内容。
(1)《诉肺腑》
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故事情节的主线。本文通过宝黛倾诉肺腑,吐露心声,表明他们的爱情已经成熟。
(2)《宝玉挨打》
所写的是《红楼梦》中的著名事件之一,突出表现了贾政与宝玉父子两代的思想冲突,明确展示男主人公的叛逆性格。
(3)《香菱学诗》
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这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儿香菱。
(4)《抄检大观园》
王夫人因下人在大观园里拾到一个绣春囊而大发雷霆,质问凤姐,风姐说出理由排除自己的干系,刑夫人的仆人王善保家的进谗言,提议夜里到大观园各处一一抄检,通过描写一系列活动,表现了复杂的矛盾冲突,逆造了王熙风、晴雯、探春等几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抄检大观园是贾府内部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也是贾府由盛而衰的一个征兆。
2.分析有关章节中的人物形象
贾政:惧怕忠顺府,听信谗言,易于动怒,笞子时下手不知轻重,性格正统顽固。
贾宝玉:言谈机敏,不善应酬,矢志不移,性情温润,善体贴少女,思想叛逆。
王夫人:善用心机,以退为进。
王熙凤:指挥若定,管家风范。
林黛玉: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同时又热情实在,富于同情心,不虚伪,不做作。
晴雯:身份低微但性格坚毅,不甘心庸俗的现状,而发愤自强的女性形象,执着精诚,虚心求教,努力追求,不达目的决不休止。
3.领会所选章节的基本手法
《诉肺腑》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表现人物性格是其突出特点。
《宝玉挨打》情节听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香菱学诗》笔墨饱蘸深情,人物栩栩如生,人情味很浓,立意新颖,章法新巧。
《抄检大观园》情节颇为曲折矛盾复杂。
三、方法指津
本单元学习节选自《红楼梦》的四篇课文。学习这四篇课文,要投入感情,展开想象,走进《红楼梦》的艺术世界;又要“跳出来”,客观地评析它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高三语文 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示例》。尤其要注意学习它的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同时,阅读《语文读本》中所选的《红楼梦》有关的章节,最好课外阅读《红楼梦》全书,力求较好地欣赏这部伟大作品。
四、考点例析
[考点]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分析]此题重点是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客观世界中的一切具体的物象一旦进入诗中,便成为具有强烈感情色彩乃至具有深邃思想的诗的意象,这种现象,在美学理论中称之为移情作用。一种深入人心的意象一旦形成,它甚至可以世代袭下去成为一个民族的某种心理象征。自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被作为一种惜别的象征之后,“折柳”便成为人们送别亲友的感情表达方式。自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对美好的比喻之后,“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继而流行,“桃花”就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总是重复某种意象的蕴涵,必造成阅读者的反感,聪明的诗人总是在寻找着表达的新意,所以杨柳、桃花在不同的诗篇里呈现出各异的内涵。例如,杨柳可以是依依惜别的感情寄托,但也可以因其报春的特征而勾引起少妇的闺思,甚至还能从它随风摆动的形象发现某些与人格精神有关的蕴涵。桃花可以是美色的表征,也可暗喻夕阳或鲜血。所以诗的意象中虽然有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自在的物象,但是它们的内涵和指向则不应受到限制和定位。
这首诗着重写作者的一种思乡之情。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诗中看,又恰恰是由“闻”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因“折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以古代离别往往从路边折柳枝送别来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所以“折柳”寄托着惜别怀远之意。说“折柳”在诗中的地位实为重要,可见是有根据的评价。但鉴赏诗歌见仁见智是正常现象,因此命题者没有把这种评价绝对化,而是认为是否同意“关键”之说,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考虑给分。这种主观性命题,更符合鉴赏的原则。
五、迁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波澜,亦即情节波澜,它是小说的纵向运动。对小说结构的考察,亦应包括对情节波澜的考察。
总的说来,《红楼梦》的情节推进并非大波大澜、大起大落,不给人以大惊大喜的审美感受。从题材角度看,《红楼梦》是一部家庭琐事小说,从风格上看,它又是一部“不敢稍加穿凿”的大写实小说,这决定了《红楼梦》的波澜不惊。小说情节波澜的基本面貌如此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设想】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正是在与“朋友们”互诉心声之中,作者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真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所以本文教学应定位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以陶治学生心灵,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生活观的教育。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
品析优美的语言,体味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研讨法、情境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们长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投影:题目、作者)
二、整体感知,交流探讨
播放配乐朗读《山中访友》,学生听读,提示学生注意生字读音,并思考下列问题:
1、谁能说说作者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明确: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3、从这些称呼中可看出,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讨论后明确: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5、作者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他走进山中,去会晤他山中的众朋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 ,是因为 ”的句式说一句话。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学生回答时可展示相应画面)
⑴ 喜欢白云大嫂。作者把白云的纯洁比喻成白衣天使,使人感到生动亲切,并且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白云用自己的身躯为天空增添活力,使人仿佛感到白云有了思想,有了生命,而且是一位热情的大嫂,有无私奉献的秉性。
⑵ 喜欢瀑布大哥。他是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不知疲倦,不求回报,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与现代社会上一些走穴的歌星,形成鲜明的对比。
⑶ 喜欢老桥。老桥的特点在于一个“老”字,它像慈祥的老爷爷,无言地唱着历史的歌。世间万物在转瞬间都是千变万化的,惟有它仍矗立在滚滚流水上,散发着古老而坚韧的气息,世间的一切都改变不了它那庄严的姿态,岁月使它渐渐衰老,不再富有往日的活力,可它总是永远保持同一种姿态去默默地为人们服务,在它身上洋溢着一种让人钦佩的坚韧与豁达。
⑷ 喜欢悬崖爷爷。因为悬崖爷爷虽然没有花仙子们美丽,没有溪流妹妹清澈,但他那种无杂念的心境深深印在人的脑海里,他是那么的高大,充满着智慧,他使我们明白了做人要如悬崖一样,永远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态。
6、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三、品味语言,想象情境
1、这篇散文景美,情美,语言更美,可谓美妙绝伦,行云流水。请自由朗读,勾画你最喜欢的句子,细心品味,说说它好在哪里?(提示学生可从词语的选择、修辞手法、人称变换、写作手法等角度去品味。)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⑴ 我喜欢“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了?”因为这段对古桥的描写中,人称由第三人称变成了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好象面对面地与古桥交谈、倾诉,使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更亲切、更自然、更强烈。
⑵ 我喜欢“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手势……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因为这一段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作者将自己想象成一棵树,与整个树林融为一体,与自然界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⑶ 我喜欢“忽然下起了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赶快跑到一棵老柏树下,慈祥的老柏树立即撑起了大伞……我们有缘分,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因为这一段运用了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方法,具体、生动、形象,感情强烈。
⑷ 我喜欢“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早晨,好清爽!心里的感觉好清爽!”因为这一段中的“撞”字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清晨一出家门就有香风扑面的感受。同时,又运用了拟人、反复的修辞方法,生动的写出了“我”出家门时愉快的心情。
2、这样一篇美文,你们认为应怎样读?
学生讨论后明确:
带着好心情,心里想着美好的画面,读得轻一些,美一些。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要求学生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情感。)
3、随优美的音乐,欣赏美丽的画面,让我们以深情的语调朗读这篇美文,进入作者所描述的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中。(播放配乐画面文字)
四、总结拓展,探索实践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了山林,探访了“山中的众朋友”,与他们互诉心声,互致问候,最后“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
节假日,同学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不骑车,不带礼物,哼着小曲儿,不过为了安全,可以邀几个同伴,来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回归自然,假日──我们出发吧──走进大自然 ,与山川草木对话,与花鸟虫鱼对话,到自然中放飞心灵,你生活中就多了一个朋友。拿起笔,介绍你所看到的一个朋友吧。
【板书设计】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山中访友 白云──大嫂 热爱大自然
(带着满怀的好心情) 瀑布──大哥 爱护大自然
悬崖──爷爷 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
……
首尾呼应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
2、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
3、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4、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5、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6、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
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⑴ 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⑵ 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⑶ 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⑷ 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⑸ 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
2、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3、共同评议:
⑴ 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
⑵ 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
⑶ 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1、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好多同学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在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2、在上一课大家回忆介绍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写?
学生共同讨论,教师提示,以下活动可参考:
⑴ 游戏娱乐活动,如:踢毽子、跳皮筋、跳绳、“老鹰捉小鸡”、扔沙包……
⑵ 课余辅导训练,如: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球球训练……
⑶ 个人爱好,如:小收集——收集邮票门券;小饲养——饲养观赏鱼鸟;小种植——种植花木盆景、庭院瓜果;小演奏家——天天练习钢琴、小提琴……
⑷ 家务劳动家庭帮手,如: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外出打猪草,放牛放羊赶鸭、采集草药、收割庄稼……
3、你准备怎么写?学过的课文会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
讨论明确在这篇文章里只须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叙述时可以借鉴本学期刚学过的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作范例。
4、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5、学生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大家共同评议。
6、各自修改,可放声朗读,想想词语用和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
7、誊写作文。教师交代格式和字迹要求。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下几方面评议:
⑴ 是否扣住课余生活的某一活动、经历或某一方面写;
⑵ 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写清;
⑶ 用词造句是否妥贴顺畅,能否反映出课余生活的情趣。
二、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小组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三、修改誊写张贴展览
1、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
3、比赛:谁的眼力准,发现独特正确:
交流各自的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思考深入的学生还会发现,这同一个字在读音不同的'情况下意思也不一样。如有这样的发现该大力加以鼓励表扬,并且引导其说说不同的读音情况下的字义。
4、齐读巩固。
〖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
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4、齐读巩固。
5、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提示书写注意点。
读读背背
1、古代的孩子玩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读一首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
教师范读。
2、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准韵律。
3、朗读比赛。指名朗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
4、师生合作,表演古诗短剧:
教师准备荷叶、渔竿、竹篓等道具。学生演稚子垂钓,教师演路人,诗句作台词,师生演练后可再请学生合作演练。
5、竞赛背诵。为先背出的学生发奖品。
展示台
1、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小组内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考虑本小组采取何种最好的展示形式,能否搞出特色。协商统一后分头准备。
2、班长或学习委员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3、举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4、评选最佳展示组,视情况评选“惜时奖”、“毅力奖”、“才艺奖”、“创造奖”、“能手奖”、“勤劳奖”等个人奖,教师颁奖。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设计理念:
学生的知识积累是不同的,学生的理解方法也是各异的,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应该是自主的,让学生运用以有的知识和能力,研究学习理解古诗,逐步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学会课文2个生字,拓展学习部分新字,进一步巩固对形声字造字律的认识。
2、自主、探究学习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创设情景,指导练习说话。
1、出示画面:春天,百花盛开,蜜蜂在花丛中飞舞,枝头,不时有小鸟飞来,唧唧喳喳地叫着,到处春意盎然。
2、看画面引导学生练习说话。
3、是呀!春天多么美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
春天景色的古诗。(课件出示古诗)
二、自主学习生字,初步了解古诗。
1、自由诵读古诗,说说这首诗给你的第一印象。
2、读通古诗,自己找合作伙伴学习生字。
3、交流反馈:你对哪个生字最感兴趣?有什么好办法识记。
初拟交流重点如下:
1)、晓:“晓”是天亮的意思,所以用日字旁。“晓”字在书写时不要在右上角多一点。
2)啼:“啼”用了口字旁,啼的意思是“叫”。“啼”右边是皇帝的“帝”。
在学生交流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把交流的话语组织好。
4、娃娃教学,拓展学字。
小朋友们学会了“晓”字,你们还认识和“晓”字长相很像的姐妹吗?请你把“它”介绍给大家。
学生回答情况例举:
1)、我来给大家介绍认识“晓”的姐妹“烧”,(学生随即把“烧”板书在黑板上)这个“烧”字,我是昨天刚认识的,因为昨天我妈妈买来了一只“不粘烧锅”,很特别,我就把商标上的“烧”字记住了。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晓”和“烧”哪儿像,哪儿不像?你还能给“烧”组个词吗?
2)、我也来给大家介绍“晓”的`另一个姐妹“浇”。(学生也把“浇”字板书在黑板上)这是浇花的“浇”,请小朋友一起跟我读。(齐读“浇”。)这个“浇”字,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了,因为我家阳台上种了很多花,我天天给它们浇水。哪个小朋友能运用办法很快记住它?
3)、老师,我还有呢!(边说边走到黑板跟前板书“绕”)我认识“绕”字。咱么学校附近前几天施工,那儿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前方施工,请绕道而行。”我就把这个“绕”字介绍给大家,你们知道这“绕”为什么用了“绞丝旁”?
教师对学生的交流作适时的点拨。
5、指名诵读古诗。
6、教师简介作者。
7、理解题意,重点理解“晓”的意思。
三、提出研读专题,研究学习古诗。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不难看出全诗描写的就是春天早晨的景色。那么整首诗写了哪些景色?要求在诗句中用圆圈加以表示。(鸟、风雨、花)
1、引出研读专题: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读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说说诗人在描写这景物时的感情。
2、提出研读的要求:1)、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圈圈点点,或涂涂画画。
2)、遇到自己也不是很理解的问题,可以采取合作方法,也可以找老师合作学习。
3、学生围绕专题自由研读全诗,教师参与学习。
四、交流研读成果,落实训练目标。
1、明确交流要求:大胆表述,认真倾听,及时补充,学会交流。
2、学生自由交流学习成果,教师点拨,并随机落实训练目标。
(以下各部分内容的先后顺序及互动过程,均以学生的实际研读情况作出弹性处理。学生解释一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在黑板上表示出来。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交流的质量,并适时教给正确的交流方法。)
●处处闻啼鸟
1)、理解“处处”的意思。练习给“处处”找近义词。
2)、课件播放鸟叫声,理解“闻”的意思。区别平时句子中的“闻”和诗句中的“闻”的不同,进行练习。
说说下列句子中闻的意思。
放学回家,我刚进家门,就闻到一股香味从厨房中飘来。
居里夫人是世界闻名的女科学家。
3)、理解“啼”的意思,说说别的动物叫又可为什么?例如:马嘶、虎啸、鸡鸣、狮吼等。
4)、自由交流对整句诗的理解。
5)、交流诗人听到鸟叫声时的心情,并指导感情朗读。
●夜来风雨声
1)、课件播放风雨声,进入情境想象说话:你眼前出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2)、理解“夜来”的意思。
3)、交流整句诗的理解。
4)、交流诗人在诗句中的感情。
5)、在自己体会到的诗人感情中朗读诗句。
●花落知多少
1)、感知诗句中诗人惜春的那份淡淡的忧伤。
2)、交流对整句诗的理解。
3)、指导读出那份淡淡的忧伤感。
3、在理解了后三句的基础上学习理解第一句:春眠不觉晓
导语:我们已经理解了后三句诗写的是诗人听到鸟叫声,想到昨夜的风雨声,不知不觉产生了对落花的忧伤,那么我们再来理解第一句就不难了。
1)、“眠”是什么意思?“春眠”指的是什么?
2)、这里的“晓”与题目中的“晓”有什么不同?
3)、理解整句诗的意思。
4、交流整首诗的意思。
五、指导背诵全诗,延伸课外学习。
1、播放音乐,自主背诵全诗。
(短短的四句诗描绘了这么多的景物,包含诗人复杂的感情变化,古诗的艺术魅无穷!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背下来。看谁背得快?看谁背得好?)
2、孟浩然带着淡淡的忧伤描写了春天早晨的景色,也有一位诗人
在春天的夜晚听到了风雨声后,写下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中诗人的心情。(课件出示古诗:春夜喜雨)感知整首诗的色彩,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每首诗中都浸透着诗人的感情。
3、提出课外学习任务:找几首描写春景的古诗,并背诵下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8个生字,蓝、祖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理解字词
教学难点: 理解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课前准备:
1.课文录音带
2.词语卡片
3.实物投影
4.投影课文内容
5.帮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2. 板书课题:家 3. 听课文录音。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它(他)们的家分别在哪里呢?
二、初读课文
1. 听后谈话,结合学习词语 2. 看图,指导说话 3. 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带着愉快的心情读。 4. 指名读,师正音
三、细读课文
1. 学习第一句
(1) 指名朗读
(2) 师问: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3) 小组讨论
(4) 交流
(5)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6) 齐读
(7) 小结:这句话打了比方,把蓝天,树林,小河,泥土当成了白云,小鸟,鱼儿和种子的家。它们有了自己的家,生活多么幸福啊!我们有家吗?
2.学习第二句
(1) 指名朗读
(2) 师述:这也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把我们比作了祖国的花朵,想想看,如果没有祖国,我们会怎么样?我们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感觉怎样?
(3) 指导朗读
(4) 自由读,指名读,范读,指名读,齐读
3.游戏:找家
4.练习背诵
5.发散思维练习
(1) 小朋友,除了刚才你们背的'内容,想一想,蓝天除了是白云的家,还是谁的家呢?
(2) 那么树林呢?对了,我们要保护树林,还要植树造林,让动物们有一个安乐的家。
(3) 小河里除了住着小鱼,还住着谁?你们想的真多!所以我们要保护小河,不能让脏水污染它!
(4) 那么泥土呢?说的真好!泥土太宝贵了。所以我们要保护土地,让肥沃的土地上长出更多的庄稼,更多的水果,更多的蔬菜,更多的树林。小朋友们,请你们课后再仔细观察,去寻找更多的家。
四、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谈话导入
1.说说看完图片后的感受。
师导语:我们的地球母亲是个美丽而充满生机的星球,它有巍峨的高山,奔腾不息的大海,有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有风霜雪雨,有春夏秋冬……总之,值得我们歌颂、赞美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你想把那个词送给我们的地球母亲呢?(诗情画意、蓝天碧水、春意盎然、碧水青山……)
2.如果一个字来形容地球妈妈,你会把哪个字送给她?(美)这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认识地球母亲的女儿——火烧云,你们愿意吗?
二、精读课文
(一)勾画说读,识云“美”
1.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火烧云的美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好吗?
出示中心问题: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火烧云的美的?找出相关的地方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
2.学生自主学习
3.交流
(二)品读赏析,读“云”美。
学习一二自然段
重点环节预设:
1.天上的火烧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a.抓住火烧云名字来历的句子,首先让学生思考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景象怎样,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从“红彤彤”“一直”体会火烧云的面积大,范围广,速度快。
b.在充分理解,感知的基础上,提出哪一个词用得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一点,深入体会烧一字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美。
(三)品读赏析,读“云”变。
学习三——六自然段
重点环节预设
1.颜色
a.颜色多
“红彤彤”“金灿灿”这两个叠词突出了“烧”时色彩的光亮;“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是两种色彩的融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是以拟物的方法,更生动、更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中的色彩在天空中都有。
b.颜色变化快
引导学生抓住四个“一会儿”来体会颜色变化快。
c.火烧云颜色怎样,你能用一个四字词来概括吗?
2.形状变化
a.从四、五、六自然段中选择一段重点研读、感悟,其余两段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理清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层次:出现——样子——变化——消失。
引导学生体会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变化快的特点深入理解文本。
b.你能不能用一个四个字的词来概括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快?
(瞬息万变 变化多端 变幻莫测、变化多端、千姿百态、形态各异……)
c.由扶到放,看云说话。(视频展示各种各样的火烧云)
天空的火烧云瞬息万变,瞬间即逝,天空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它们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四)、品读赏析,读“云”去。
学习第七自然段
重点环节预设:
1.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天空恍恍惚惚的?
2.孩子们此时是什么心情?带着这种舍不得的心情读一读。
3.教师小结:火烧云走了。正如地球妈妈所说,生活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美的发现。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有一双火眼睛睛,只要你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大自然里会有更多的美。
三、课外延伸,知识积累。
1.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2.写一写自己看到的美丽的云。
3.画一画自己看到火烧云,并配解说词。
4.抄一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5.读一读课外书中写景的文章。
(第一、二项作业必做,后三项作业中选一项)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源泉。通过游戏猜字,引起学生的兴趣。
生活即是语文,使学生明白生活处处皆语文,并养成积累的习惯。
字词是学习文章的最基本内容,扫除文字障碍学习课文的基础
分层次的朗读要求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
注重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又培养了学生倾听的能力。
语文教学要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
带着问题默读思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以课件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心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们看得认真,能很快进入课文情境。同时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调。
不动笔墨不读书,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反复读中引导学生品味、领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通过给烧换词这样的环节,使学生深入体会烧字的精妙课文中使用了三种方法表现色彩的繁多,使学生体会了词语的特点,学会了表达颜色的不同方法。
促使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整理、归纳,锻炼了概括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条理性,深刻性。
既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学的习惯,又克服了课堂上不分轻重、平均使用力的弊端,提高了课堂效率。
借助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又打开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明白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不同程度的孩子选择不同的作业,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联想、想像、揣摩“春水”“小树”的隐喻意义。
2、诵读积累一些优美语言和富有哲理的句子。
3、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体验。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可以通过一些初生的生命图片(婴儿、新芽、树苗等)或一些激发学生感受生命可贵的语言入手。
自读课文,梳理行文思路。
1、开篇揭示话题
2、以“一江春水”喻示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各种状况。
3、以“一棵小树”喻示生命的力量。
4、点明、深化主题。
二、学生质疑或教师设疑
参考问题:
1、文中描述的一些景象的喻意分别是什么?
2、两个比喻的含义是否重复,为什么?
3、如何理解春水汇入大海,大树回归泥土的心态?
4、最能表达课文主题思想的'句子是哪一句?
5、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所揭示的哲理?
三、学生可以通过诵读、讨论来解决问题
四、拓展材料学习,丰富感受
五、畅谈“苦与乐”,写一句或一段最有感触的句子,班级交流或编辑成一个小册子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零”等9个生字,会写“欠、元”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控制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
认识“钟、零”等9个生字,会写“欠、元”等8个字。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激发兴趣
二、一分钟记字游戏
1、老师出示课文生字词的课件:闹钟、丁零、哈欠、迟到、决定、后悔、叹气
2、学生看屏幕,用一分钟时间快速记生字。
3、指名学生说说,一分钟内自己记住了几个生字,是怎样记住的?
4、重复做识字游戏,让学生尽量记住全部的生字。老师注意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看课件动画片《一分钟》,边看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
3、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一人读,一人纠错。
4、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四、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集体讨论:读完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课文哪些句子具体写元远非常后悔?元元开始是怎样想的?找出来读一读。
2、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1) 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2)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3) 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4)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元红着脸,低着头,做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5)元非常后悔。
第二课时
一、导入,激趣读文
1、播放动画,学生配读相应的段落。
2、找出描述课文插图的段落,并有感情地朗读,集体讨论:读了课文懂的了什么?
二、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课件出示“找找说说”内容。
2、指名学生按学习伙伴的提示组字、组词。贴在黑板上。
3、让学生在书中找找本课的生字,还有哪些没贴到黑板上的,补充,同时理解意思。
4、摘词语比赛:学生选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先在小组里说,然后小组派代表上台摘词语说句子,交流好的句子。
三、自主写字
1、学生观察要写的字,然后教师指名说说写这八个字要注意什么?
2、指名在黑板上试写“欠、包、钟”,其他同学在书上临写。
3、师生点评。
四、拓展活动
续编故事《元元的明天》。按照自己的想法,续编故事,把故事讲给同学听,看谁想得好,编得好。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4、按课文前的“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5、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及相关事例。
6、小调查:
问问你身边的人们,他们对器官捐献的事情了解多少?他们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吗,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阅读资料,交流感受
1、教师导入:
《触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静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多么盼望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呀!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下面的资料:
(投影出示)
资料一: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
目前美国有超过84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xx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2、看了这两段资料,心中有什么话要说?
引导学生谈一谈对器官移植的看法:假如自己的父母要求在死后捐献器官或遗体,你会同意吗?你是否愿意在死后捐献自己的器官或遗体?
二、熟读精思,探究文本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学们学习之后一定会对器官移植产生新的看法。
2、检查预习情况:
轮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3、仔细阅读,边读边把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画出来,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会学习。
5、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研读:
研读重点:
⑴ 文章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⑵ 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
① 投影出示: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悟:你可以给予他人哪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
② 投影出示: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引导学生讨论:第二处语言与第一处语言有什么关系?
③ 把父亲的这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起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悟。
研读重点:含有“骄傲”一词的句子。
引导学生说一说谁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感到骄傲,从中体会到什么?
④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6、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出示投影)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三、大胆评议,深化感受
1、评价人物:
文中的一家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之后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从而进一步通过朗读品出言中之美,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
2、评价作品:
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是否还有不足,应如何修改?
鼓励学生从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多角度进行大胆评议,发表不同看法。
3、交流体会,延伸课外:
学完课文,你对器官捐献有什么新的体会?你打算做些什么?
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办板报、广播、写倡议书等方式向家长及社会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0-18
教学设计方案08-15
教学设计方案06-12
教学设计方案08-31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25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6-12
枣儿教学设计方案09-18
教学设计方案【精】06-26
教学设计方案【热门】06-28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