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6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猴能成为“万兽之王”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的道理。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这句话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因为在我们身边总能听到这句话。那么,你知道本文“从现在开始”是讲的什么事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从现在开始》(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
3.找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4.找出课文中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5.同桌互读生字;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名回答有几个自然段。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抽卡认读生字,词语。
4.组词练习。
四、指导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了解放事发生的原因。
2.指导朗读。说说这段讲的是什么?
3.指名读,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告诉同桌知道了什么?
二、指导学习2~4自然段。
1.自由读。
2.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3.结合学生的疑问,教师相机讲解。
4.理解“上任”的意思,说说猫头鹰上任后的表现。
(神气白天休息,夜里做事)
5.动物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
(不得不服从,叫苦连天)
6.第二位上任的是谁,与猫头鹰相比,它又是怎么做的?
(指导学生抓住“激动”一词,表现袋鼠上任后欣喜的样子)
7.这时动物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
(直摇头,又不得不服从,只好苦练跳的本领。)
8.前两位上任者都让百兽叫苦连天,接下来轮着谁了?学生找出相关段落,默读。
9.百兽面对第三任“大王”,心情如何?小猴子又是怎么说的?大伙儿表现怎样?(担心~吹呼)
三、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l.读这一段,你有什么想法,同桌间互相谈论。
2.“万兽之王”的评选结果如何?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笑眯眯、郑重)
3.指导朗读。
四、朗读全文。感受课文中的道理。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分别说说三位上任者的所作所为及众兽的表现。
二、指导写生字。
1.认读生字。同桌互认,自由认读,比比谁记得快?
2.扩词,比比谁的词又对又多。
3.指导写字,重点学习。
令:ling后鼻音
轮:左右结构,轮流。
直:独体字,不要少写横。
期:左右结构,左边的“其”不要多写一横。
第:上下结构,与“弟”加以区分。
4.练习写字,完成“我会写”。
三、指导完成“读读写写”。
四、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从现在开始
猫头鹰:白天休息,夜里做事
选万兽之王 袋鼠:跳着走路 尊重别人
小猴子:照自已习惯方式日子
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特色是“朗读感悟,想象体验”。
1.抓住重点词句,培养语感,体验情感。教学设计中以重点词句为“抓手”,以朗读训练为“桥梁”,借助课件的动态画面,引导学生想象童话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练读、演读、悟读,进而体会童话人物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神气极了”的精彩演读、“议论纷纷”的情境创设、“叫苦连天”的角色体验、“跳得怎样”的词汇积累与运用等,都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学习重语感培养和情感体验的特点。
2.引导对话,倡导个性化阅读。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去关心童话中的人物,鼓励他们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发表自己的想法。学生在与小猴子、猫头鹰、袋鼠的对话中,既是对文本所蕴含价值观的感悟和认同,也是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
其次,本课对教材的把握与处理方面颇见功力。一是教师依学情变化,调整教学方案,体现“顺学而导,以学定教”的思想;二是对精读与略读处理恰当。精读段落──浓墨重彩,细腻而活泼;略读段落──惜墨如金,简洁而明快。三是讲究变化。如第四自然段,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默读中静心思考,从书中找疑,在合作中解疑,质疑、解难与朗读训练有机结合。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为了切实增强全体教师课堂研讨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打造高效课堂,学校决定举行全校教师优秀教案评比活动。现制订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切实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促进教师加强学习,钻研教材,规范教师备课环节,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我校教学常规管理水平。
二、组织领导
三、参赛对象:学校全体科任教师。
四、活动时间:20xx年3月1日至20xx年6月20日。
五、参评教案要求
(一)合格教案要求:
1、全期教案;
2、教案课时数充足(书写教案要标注课时数);
3、教案各环节齐全(课题、目标、重难点、教具、前置设计、教学过程、作业布置与板书设计等不得缺项);
4、教学过程科学有效,容量适中;
5、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二)优秀教案评选要求:(在合格教案基础上,优秀教案应具备如下要求:)
六、工作安排
1、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制定的“合格教案、优秀教案评价标准”。
2、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全体教师参照“合格教案”及“优秀教案”评价标准书写教案。
3、在期中、期末两次教案检查中,各教研组对本期以来教师书写教案进行初评。初评分一、二、三等三个等级(一等占25%,二等占35%,三等占40%),选送评为一等的教师的教案(1—2位教师的)到教导室集中参评。
4、教导室组织专门人员对各教研组选送的教案进行评比。评出1—5位教师的教案为优秀教案。
5、将获学校教案评比优秀的教案集中向全校师生展示,供全校教师参观学习。
七、奖励办法
每期对荣获优秀教案的教师分别奖金60元,并在期末教师综合考核中奖励浓缩分0。5分。
20xx年3月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内能
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
【学习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预习检测】
1. 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 。
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
3.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 。
4.改变内能的途径是: 和 。
5.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 改变的内能;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过 改变内能的。
6.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______能、_______能,同时还具有______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___
20xx九年级物理教案人教版
___能.
7.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
8.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______,使空气的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文7页内能,回答下列问题:
1) 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__,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
2)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有作用力具有______,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有______,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内能。 3) 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动能越_____,内能越________。
4) 物体的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______(停止吗?),所以一切物体________。
讨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 学生活动二:改变内能的方法
1、小组讨论:如何使一块冰熔化?怎样使一根铁丝的内能增大?
小结:⑴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____和_____,且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热传递的实质是________;做功的实质_________。
⑵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 热量,温度 ,内能 ;低温物体 热量,温度 ,内能 。(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差)
2、演示压缩空气引火仪的实验:
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 ,
原因: ,
说明: 。
3、实验:在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观察瓶内的变化 ,原因 ,
说明 。
小结:⑶ 对物体做功,内能 ,温度 , 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
物体对外,内能 ,温度 ,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
★ 学生活动三:群策群力
1、1分钟竞赛:举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
2、讨论达成共识:
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⑴物体温度的变化(会、不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⑵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可能、不可能)改变?
内能和热量的关系
⑴物体内能的变化(一定、不一定)伴随着吸收或放出热量?
⑵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热量和温度的关系
⑴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物体温度的变化?
★ 学生活动四:学生阅读:地球的温室效应
1)什么是温室效应?
2)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 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让学生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媒体投影、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来理解关键词语、句子的意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并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体会狼的找借口做坏事、不讲道理的本性。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 听狼和小羊对话的录音,并出示狼和小羊对话的媒体投影。
2、 听后师导入:狼是一种很残忍的动物,吃兔、鹿等,也伤害人畜,对畜牧业有害(板书:狼);羊是一种很温顺的动物,吃草,对人没有伤害(板书:小羊)。狼和小羊走到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板书:和)把课题连接起来。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听录音、看投影,导入形式新颖,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出学习要求: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字音;2、读通句子,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试着理解新词,不懂的做上记号;3、标好各自然段的序号。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朗读,注重知识的习得。)
三、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 认读生字、词,汇报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重点强调温是前鼻音, 惊、经、争是后鼻音,碴、争是翘舌音,脏是平舌音。)
2、 逐段练读课文,重点检查学生字音读得是否正确,文句读得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在汇报、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四、 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 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后,讨论:这一段讲的是什么?
(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是谁先来到小溪边的)
2、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⑴分角色朗读狼和小羊的第一次对话,读出狼盛气凌人的语气。师抓住故意找碴儿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什么叫找碴儿?(找碴儿就是找借口、挑毛病的意思。)故意找碴儿又是什么意思?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师板书:故意找碴儿)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儿童朗读课文的兴趣,课前准备头饰,鼓励登台朗读,学生在真实的角色体验中不知不觉地理解内容。)
⑵狼为了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第一次找的碴儿是什么?小羊又是怎样据理驳斥狼的?让学生对照投影,说出狼和小羊所处的位置。抓住狼蛮横无理、故意找碴儿,小羊温和而又据理驳斥的特点来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师板书:申辩 上游 下游)。
⑶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从小羊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小羊的什么特点?(单纯、善良、温和、聪明)狼又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充分地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培养学生的爱憎情感。)
3、 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⑴分角色朗读狼和小羊的第二次对话,通过朗读,继续抓住故意找碴儿来理解:狼第一次找碴儿被小羊反驳后不得不承认小羊没有把水弄脏(从就算这样吧可以看出),但狼并不罢休,继续找碴儿。这第二个碴儿是什么呢?小羊又是怎样驳斥的呢?狼为什么不再争辩了?先设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交流上述问题。(师板书:背地里说坏话 我还没生下来)
(设计意图:有了第一次师生的合作学习体验,再放手让学生用习得的方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⑵抓住气冲冲和一个感叹号、一个问号,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再抓住喊和一个感叹号引导学生边读第五自然段边感悟可怜的小羊惊讶、害怕、极力申辩的形象,指导朗读:读狼第二次说的话,要读出怒气冲冲的语气。
4、 学习第六自然段
⑴小羊又一次以事实驳斥了狼的借口,狼会到此罢休吗?
⑵分角色朗读狼和小羊的第三次对话。
⑶讨论:狼为什么不再争辩了?
⑷狼最后对小羊的态度怎样?又找了一个什么样的借口?(让学生分组读,读出狼穷凶极恶的语气。师板书:反正都一样)
5、 拓展延伸:师读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讨论:⑴结果会怎样呢?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待像狼一样的坏蛋,我们应怎么做?聪明的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谈谈吧。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讨论,学生的爱憎分明,再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为小羊怎样脱险出谋划策,真正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经历观察、猜测、推理、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发现图形和生活中一些事物的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推理等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借助变一变、找一找等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现和欣赏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发现图形和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一组图形或事物排列中有多个组合的。
教具准备:花边、图形(教具盒)、复印纸纸、小三角形、磁铁
教学过程:
一、在游戏中感知规律
1、从里面分别逐一抽出有规律的三角旗,让学生猜一猜接下去会是什么颜色的?(猜得真准呀)
2、从里面分别逐一抽出没有规律的三角旗,让学生猜一猜接下来是什么?
问:为什么第二次猜不准,而第一次猜的又快又准呢?这里到底有什么秘密呢?(生发表意见)
3、出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规律。(板书:规律)
4、你观察两条彩带,哪条美一点?(师:嗯,看来规律可以你我们带来美感!)
二、在探究中发现规律
(一)颜色不一样的花边(两个一组)
1、猜一猜:出示花边红绿红,猜一猜接下来是什么颜色的花?(随学生的猜出示花)
师:你们真厉害,又猜对了,有什么发现吗?(生说)
2、交流:说说你们的想法。(按红绿红绿红绿这个规律排列的)
3、变长:按红绿红绿红绿这个规律排列,你能把这花边变长吗?
(生说师贴:先往左贴,在往右贴)
(二)颜色一样,形状有规律的(二个一组)
1、找一找:仔细观察有什么规律?
2、全班交流:有什么发现?谁来说说。(苹果都是1个,梨子一次比一次多1个。)
3、变长:根据这样的规律,如果继续延长,应怎样摆?(让学生报)
(三)颜色或方向、大小都有规律的(三个一组)
1、找一找:生找一找有没有规律?
2、同桌交流:有没有规律,如果有那么有怎样的规律?把找出的规律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找规律)
3、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
(四)猜一猜(体验一条规律中一组图形一般要重复出现三次)
(1)※○ ◎○ □+ ×¥
(2)○◎ ○◎ ※ ○◎ ○◎ ※ ○◎ ○◎ ※
(3)#※ #※ #※ #※ #※ #※
小结: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至少三次)。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书上第88页例1)
2、我会画:(书上第89页)
(1)颜色规律
(2)颜色、方向的规律
(3)颜色、形状规律
3、节秦中发现规律
(1)师拍: ……
(2) 生接着拍、说说规律。
问:为什么这么快跟上节奏?(有规律的)
(3)你能根据这个节奏编一段动作吗?(动作中也可以有规律)
(4)自己编一段有规律的节奏或动作让桌猜。
如:伸伸手、拍拍肩、伸伸手、拍拍肩。。。。。。
4、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也是有规律?
小结:刚才小朋友们发现了很多规律,有的规律是大自然本身就存在的,如:斑马身上的条纹、一年四季、白天黑夜等等,有的规律是人们创造出来的,如衣服上的花纹,项链等等)这些规律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5、小小设计师(创造规律)
(1)创造规律:形状、颜色上有规律或别的
(2)展示作品
(3)评价作品
6、机动:欣赏有规律的图片(再一次感受规律美)
四、课堂总结:这些有规律的事物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丽,希望你们能做一个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有心人!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包身工》教学拟围绕文章的材料性质与组合方式,采用分合比较的方法组织教学,相机点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首先引导自读,整体感知。让学生用分析性的眼光,用速读、跳读的方法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根据材料拟小标题。《包身工》的材料主要包括记叙性材料──包身工一天的悲惨遭遇,说明议论性材料──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和趋向。可据此讨论归纳小标题并用算式板书点拨,总括文章内容。《包身工》=《包身工的一天》(或《芦柴棒们的一天》)+《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
其次,分题精读,讨论点破。先讨论《包身工的一天》,让学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精读课文:
1、包身工的一天,以时间为序,主要写了哪几个片断?通过这几个片断,从哪几个方面反映包身工的遭遇?
2、作者全方位地细致反映包身工悲惨遭遇的目的是什么?
3、为了有力地表现主题,作者在叙的过程中是怎样在面上铺开的基础上进行点的穿插的?
在精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讨论上述问题,并结合板书图示进行小结:
4:15 起身──住宿
描写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芦柴棒
4:30 早餐──饮食
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小福子
5:00 上工──劳动
↓ ↓
面 点
接着讨论《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让学生围绕下列问题精读课文:
1、说的顺序是什么?(事物的发展)
2、说的方式是否相同?各有什么特点?
3、文中或借说明议论,或用比喻议论,或在抒情中议论,各有什么作用和含义?
在精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讨论,并结合板书图示小结:
议的内容
议的形式
产生(直接原因、历史原因)──叙中议、直接议
发展(历史原因、根本原因)──直接议、议中叙
结果(资本家膨胀、包身工榨干)──引用议、借抒情议
趋势(黎明的到来无法抗拒)──用喻意、抒情中议
最后整合总结,作文训练。
从内容上看,《包身工》就是《包身工的一天》与《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的相加;但从组材和结构方式看,文章又不是叙和议的简单相加,为什么?
讨论后明确,叙议结构主要有如下几种可能:
1、集中安排(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
2、包中安排:(叙包议中或议包叙中);
3、分割组合、交错穿插(以叙为主穿插议论或以议为主穿插叙述)。
集中安排,叙议脱节,结构臃肿,行文呆板;包中安排,主线不清,过程不清,联系不紧。只有分割穿插、交错组合,才能使叙议配合,交相辉映,符合读者了解事件真相、探究问题本质的心理规律,既省笔墨,又富表现力。为提高学生兴趣,可用乘法来点拨。从形式上看,《包身工》=《包身工的一天》×《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
为进一步强化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并引导学生体会报告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点,可设计口头作文训练,让学生围绕有关包身工的三个比喻性说法,以《猪猡·机器·墨鸭》为题,弄清其联系,说一段话。这三个说法分别形象地概括了包身工的生活、劳动和受剥削的悲惨遭遇,可激起学生的同情和义愤,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