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七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认读要求会认的生字及会写的生字。
2、借助学生自己的识字经验来识记、书写本课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3、再读课文,能熟练、流利地朗读。从读中巩固生字音与形。
教具准备
字音、生字、新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鸟叫声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营造气氛
同学们,我们都看过小鸟,还听过各种各样的鸟叫声!你们听(播放鸟儿的叫声磁带)你们从这些鸟声中听出了一种怎样的心情?(欢快)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学习一篇美丽的课文。
出示课题:父亲和鸟
三、 教师范读,学生感悟
1、教师范读本课,学生感受,初步感知本课的人物、时间、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通过听老师范读,说说本课有哪些人物(“我”和父亲)。讲的是什么时候?(“我”的童年)是在一天清晨,父亲与我在树林边。
三、借助字音,熟读课文
1、教师出示字音卡片,学生准确拼读。注意“喃”字没有后鼻音,“ ”是直呼。
2、字音与字形相结合,学生认读。注意与同音字、音近字比较。例:未——味,农——浓,南——喃,吾——焐,恩——
3、指名朗读,或以开火车形式朗读,对读不准的读音,要予以及时纠正,并鼓励学生加强练习。
4、自己借助字音,熟练朗读,要求读流利。
5、指名朗读课文,分组进行“夺红旗”比赛朗读。全班齐读课文。
四、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出示“喜、夜、重”等生字字音,指名读,随时纠正读音。注意“重”是翘舌、后鼻音。
2、小组合作,分析字形:共同分析每个生字可用什么方法来识记。
3、小组汇报识字方法,师生共同评价、订正。
4、采用开火车,找朋友(偏旁组字)让学生熟练认识生字。
5、老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学生观察书写笔顺与结构。
6、学生临写,教师巡查,指正。
五、朗读课文,巩固字音
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熟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认识、了解小鸟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尤其是小鸟的爱护、珍惜之情。
2、能用“快活”说一句话,理解并掌握课后新词。
教具准备
1、鸟儿鸣叫歌唱的录音带。
2、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分组朗读课文,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流利通畅。
二、感悟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来,边读边体会内容,并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
2、几位同学朗读全文,大家评一评,读得准不准,好不好。
3、通过朗读课文,请用“最喜欢┅┅还有┄┄”说说父亲喜欢什么?带着十分喜爱的语气来读第一段话。
4、找一找,这个故事发生在我的什么时代?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在哪儿?学生用叙述、平缓的语气朗读第二段话。
5、自读第三、四段,找出不理解的词语;不明白的句子。
6、教师出示课文插图,理解“雾朦朦”。自“自言自语”的一句话理解“喃喃”。学着用若有所思的语气朗读这一段。
7、朗读“┅┅并没有┅┅也没有┅┅”带上自己奇怪、疑问的语气。教师引导提出问题:为什么我没看见一只鸟飞,没听见一声鸟叫,爸爸却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8、自读第五、六段,找出父亲说有鸟的根据。教师总结:是因为无风,叶子在动,还有鸟味。指导用轻轻的、生怕惊动小鸟的语气来读。
9、读读课文第六段,看看我有什么发现吗?教师小结:我只闻到浓浓的草木气味,没有闻到鸟的气味。指导用疑问的语气来读。
10、学生同桌分角色朗读7——11自然段。老师扮演父亲,同学们扮演“我”,全班共同参与,感受人物对话。
11、学生说一说“鸟的气味”从哪来?什么时候是鸟最快活的时候?
12、播放鸟儿歌唱的录音,观察图中父亲说话的`神情,引导理解“快活”。同学们试者谈谈自己感受“快活”的时候。在理解感情的基础,用“快活”说一句话。教师适机表扬。
13、学生自读12——16自然段,说说从这几段中又掌握了什么有关鸟儿的知识。
14、教师引导理解“为什么在鸟儿最快活的时刻,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15、理解最后一句话,说说我为什么为父亲不是猎人而高兴。
16、男、女生合作朗读关于父亲和我对话的这几个自然段。
17、出示课后“我会读”的词卡,请同学们接力读词语。并学习“雾蒙蒙、热腾腾”说几个结构相同的词语。再说几个与“浓浓的”结构相同的词语。
三、感情升华
教师:学了这篇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知识?你们了解了这个小秘密,会不会去伤害小鸟呢?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鸟类朋友呢?(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桑娜、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2、学习含义深刻的句子,指导学生合理的想象。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桑娜、渔夫的优秀品质。
2、指导学生合理想象。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解题知穷人。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穷人一课,齐读课题。思考: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
板书:桑娜渔夫西蒙
二、学习1—7自然段。
1、课文中哪些内容描写他们穷呢?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出示幻灯: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孩子们没有;吃的.是,菜鱼。西蒙的两个孩子他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他们!
2、学生练习填写。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学习描写桑娜心理的句子。
1、桑娜一家如此贫穷,当她发现西蒙死了,就毫无犹豫的把两个孩子抱回家。回来后她想了些什么呢?同学们默读8-—11段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2、同学读自己画的句子。
3、教师出示幻灯,逐句学习。
(1)幻灯内容:“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教师追问,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出示幻灯:“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部,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3)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4)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四、体会渔夫的品质。
1、不仅桑娜有这样的品质,还有谁有呢?(找出描写渔夫品质的句子学习。)
2、出示幻灯:“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3、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渔夫、桑娜可能。
孩子们可能。
五、再造想象。
那他们今后的生活会怎样呢?请同学们根据书上的插图描写。
板书设计:
穷
桑娜 渔夫 西蒙
人 抱 熬
担忧 害怕 坚定
善良
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本课参加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荣获一等奖。被教育部电教馆收录于《全国优秀教师课堂实录》录像带中并出版发行。)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课文结构:
【文章条理】
这篇课文先写清晨,我到公园看荷花。再写荷花已经开了不少,它们十分美丽。然后写“我”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穿着洁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最后写过了好一会儿,我才想到是在看荷花。
【结构图示】
课文中心: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朴实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池荷花的美景,并通过想象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语言感悟:
本文作者以朴实清新的语言给我们描绘出了一池荷花的美景,优美语句较多,应该把它积累下来。朗读时,语调要轻缓,以展示荷花的美丽,表达对大自然的.赞叹。
色彩艳丽,形态各异的荷花,不仅打动了作者也感染了读者,让人们不仅看到了浮现在眼前的一池美丽的荷花,也得到了美的感受和体验。
语言积累:
挨挨挤挤 清香 饱胀 仿佛 翩翩起舞 随风飘动 碧绿 嫩黄色 花骨朵儿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写作特点:
作者充分发挥了想象力,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荷花的静态美、动态美。并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表达了对自然界、对生活的热爱。
课后题解:
用彩笔画出来的是色彩明丽的画面,而一池荷花就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面,因为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景色,那么看上去这一池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29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的奉献”。所以《掌声》有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感受爱,更要让学生学会奉献爱。
《掌声》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掌声的激励下,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言简情浓,透过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过程。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设计思路:
1.与文本对话,注重品味 (复习导入,整体感知英子的前后变化)。
2.与人物对话,深化体验 (细细品读,品词析句,互动交流,深化主题,情感升华)。
3.与自己对话,联系生活,升华认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懂得课文中两次“掌声”的含义。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掌声的深刻内涵,了解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珍惜别人的爱,奉献自己的爱。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描写两次掌声的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英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2.感悟“掌声”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谈学法:
1.朗读感悟法。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获得是自主习得的过程。”因此,要在自主阅读、自由品读、自悟表达中体会情感,让学生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2.想象体会法。挖掘教材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抒发内心情怀,发表独立见解,揣摩人物内心,产生情感共鸣。
3.联系生活法。将课堂与生活有效整合。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演示
2.启发点拨
3.创设情境
4.抓重点词和读写相结合
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课前交流,引出掌声。
第二个环节:复习导入,引出英子变化后的段落,揭示英子变化的原因。 第三个环节:解读2、3自然段,创设情境,品词析句感受英子的心理变化。 第四个环节:升华主题,引出课文最后一段,揭示掌声的内涵爱的主题。 第五个环节:观看短片,学会给他人掌声,学会奉献爱。
第六个环节:作业设计展示,结束本课教学。
设计理念
本课时的教学主要着眼于“情”扎根于“读”。抓住课文中提到的两次“掌声”为线索,以 “英子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为突破口,运用“以情促疑,直奔重点;以情激情,多元感悟;以情导行,情理相融”三大模块,紧扣文本,以情会文。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用心去学,动情去读。围绕一个“爱”字,深入体验感悟,张扬情感,让课堂充满真情,构建学生精神成长的摇篮。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今天来听课的老师真多呀!你们用什么方式欢迎他们呢? (生鼓掌)
师:掌声这么热烈,真是一群热情好客的孩子。这么多老师来听课,大家的心情紧张吗?
生:(大部分说)不紧张。
师:好啊!这么自信,不过老师第一次给你们上课,我有点儿紧张,你们怎么鼓励我呢?
(生齐热烈地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的支持,你们是想用掌声告诉我什么呢?
生1:兰老师加油!
生2:老师别紧张,我们会支持你。
师:听到你们的鼓励,我的心情平静了许多。现在老师想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掌声比恩赐更重要” ——
“一个街头卖艺人,琴声悠扬,让人感动,吸引了不少行人。拉完一曲,周围的人纷纷向钱罐里丢钱,转眼工夫,钱已装满了罐子,但卖艺人脸上并没有一丝欣喜的笑容。后来,一个旅游者抬起手来为他鼓掌,卖艺人眼里竟流出了感动的泪水。
师:故事讲完了,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呢?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掌声比金钱更重要。
生2:老人需要的是别人对他的肯定,需要的是掌声。
师:是呀,这个卖艺人听到掌声后眼里流出了感动的泪水,可见,卖艺人寻找的是知音,期待的是掌声。
正式上课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阅读了单元导读,知道了这单元的主题是一个什么字? 生:“爱”
师:同学们记忆力真棒!是的`,爱的力量是很大的,用掌声表达出来的爱更是非同一般。就像刚才老师讲的故事一样,掌声比恩赐更重要。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它代表着欢迎,饱含着鼓励和赞赏,它还曾经改变了一个小女孩的命运,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那个关于掌声的故事。
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小女孩,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英子,她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因此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身体的残疾让英子躲躲藏藏,失去了快乐,她变得非常的(自卑、忧郁)。
二、品读现在,感受自信,揭示英子变化的原因
可是后来,英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英子的变化呢?同学们快看看书,看谁先找到?
生: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能读读吗?
师:原来英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现在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此时的英子还忧郁吗?
生:不忧郁
师:性格变得?
生:乐观、开朗
师:以前英子因为腿脚落下残疾,从来不敢让人家看见她走路的姿势,现在竟然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说明她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师板书(开朗 自信)
师:看到英子的变化同学们高不高兴?
生:(高兴)
师:好,那咱们读出高兴的心情,把你们的情绪酝酿到脸上,笑起来才会漂亮。(师起头,生齐读)
师:现在的英子和原来判若两人,是什么让英子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老师这里有一封英子的来信,同学们想看吗?(出示课件信的内容)谁来为我们深情地读一读,其他同学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找找看是什么让英子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
生1:读
师:同学们大声告诉老师是什么让英子变化这么大?
生:掌声
师:原来是掌声使英子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那课文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同学们送给英子掌声这件事呢?
生:2、3自然段
三、聚焦“掌声”,品词析句,揭示掌声的内涵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2、3自然段,同时划出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英子的感受,开始吧!
师:好,同学们先划到这儿,哪位同学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
生: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同学们把这句划起来)
师:同学们,轮到英子讲故事的时候,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那一刻英子的心情你们能体会出来吗?谁来说说,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忧郁 自卑)
(出示课件)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 地)把头低了下去。“
(忧郁 紧张 自卑)
师:还有吗?如果上台同学们就会看见她走路的姿势,而英子最怕就是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因此这一刻英子的心理一定特别的?..?
生:紧张
师:如果你就是英子,当时你会想些什么?
生:如果上去,同学们一定会嘲笑我的。
师:你道出了英子的担忧。
生:如果不上去,老师又会不高兴。
师:你的内心很矛盾,是吧?
师:是呀!从英子低头的这个动作我们体会到了她的紧张和忧郁,男生能把英子紧张、忧郁的心情读出来吗?
男生读: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师:这个英子还不是很紧张,女生能读得更好吗?来试试吧。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师:好,还划了哪个句子?
生: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师:现在我请大家都来当一回英子,老师则是英子最知心的朋友,你们愿意把心里话告诉我吗?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秋天里》是第三册复习二安排的口语交际训练题。教学时,必须把握三点:一是紧扣题目,从内容入手启发引导。打开“说路”二是根据学生实际,因势利导,力求让学生说好。首先,注意让学生说出秋天特有的景色和有趣的事。其次,结合教材描写景物的三句话中含有“远处、近处”的实际,引导学生最好把话说得有条理些。再次,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要相机引导学生把话说规范。三是创造条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交际。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教学流程安排如下:
一、课前绘画,丰富话源
教学本课时,正值秋天。如果是城里的学校,组织一次郊游,乡村的学生则让学生留心周围的景物,让每一位学生用彩笔画两张画儿,分别把所看到的印象最深的景色和人的活动描绘下来。意在以此提供源头活水,为学生交际时的有话可说创造物质基础。
二、歌曲导入 ,启发说路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教师引导:同学们,歌曲里的小朋友们是在什么地方找到春天的呢?为什么从这个地方可以找到春天?让学生以同桌为小组展开讨论,个别汇报,小结:从“红花”、“绿草”、“黄鹂”等景物中,我们可以找到春天,因为“红花”在春天里开放,“绿草”在春天里发芽,“黄鹂”在春天里歌唱。
教师引导:现在,我们来读一段话,看看从这段话中,能不能找到春天。媒体出示:“远处稻田一片金黄,庄稼成熟了。树下有落叶,孩了们在捡红叶。近处有葡萄架,两个孩子帮大人摘葡萄。”让学生齐读一遍,然后同桌一组展开讨论:
①我们能否从中找到春天?为什么?
②我们从中能够找到什么?是怎么找到的?
让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相机板书“秋天里”。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就以“秋天里”为题进行口语交际。就这个题目,我们能说些什么?让学生讨论,汇报,一小结,可以说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秋天里的景色,比如,“远处稻田一片金黄,庄稼成熟了”,“树下有落叶”,这是秋天才会有的景色。二是说秋天里人的活动,比如,“孩子们在捡红叶”,“两个孩子帮大人摘葡萄”,这是秋天里才有的人的活动。
通过上述环节,意在让学生打开思路、有话可说并且说的时候能抓住秋天的特点。
三、就近交流,借画学说
1.以同桌同学为一组,就课前自己绘画的内容互相说说画中秋天的景色、要求:①让对方听了以后能明白说的是秋天的景色。②刚才所读的几个句子见了“远处”、“近处”显得有条理,大家说的时候,最好也能这样有条理。
在学生充分参与交流的基础上,让一对同桌同学到讲台前汇报。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台上的同学说的是不是秋天的景色,说得是不是比较有条理。组织学生评议。评议着重围绕上述两点要求展开,对发言同学表达是否清楚明白和语言是否规范也应予以适当的评价,同时,对是否恰当运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也应予以一定的评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接着,另请一对同桌同学汇报,除了上述要求外,教师还可以提出“说的景色和说法最好与前一对同学不一样”的要求,以鼓励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语言表达的创造性。随后,可以提出“他们说的好在哪里”、“他们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你认为他们说的有不足的.地方吗”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2.以前后桌同学为一组,就绘画的内容,互相说说秋天里人的活动。要求:①说的必须是秋天里才有的人的活动。②说的活动要有人物、时间、地点。
学生练说,先后两次指名汇报,组织评议。评议时,以上述两点要求为侧重点,但应兼顾语言的规范性,以及听说态度等。
四、自由组合,深入练说
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组合,互相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画中以外的秋天的景色或者发生在秋天里的有趣的事。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汇报。
五、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让学生回家以后,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邻居小朋友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秋天的景色或者秋天里有趣的事。意在沟通课内外联系,学用结合,在日常生活的交际中经受实际锻炼,养成真正的交际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故事设疑,提示课题
1、同学们,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小偷潜人了陈列珍贵字画的展览馆,准备划破玻璃,偷里面的字画。当他的刀片刚刚触及玻璃的时候,展览馆内顿时响起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立即赶来,把小偷抓住了。同学们,故事讲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3、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 新型玻璃都有哪些名称?
⑵ 具有什么特点?
⑶ 有哪些用途?……
4、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 可用什么办法解决?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更能激发强烈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自主读文、解决疑难
1、自主读全文,可边读边划。
2、交流学习结果,用投影出示填空:
课文主要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五种新型玻璃。
三、默读存疑,读议解疑
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
2、把不懂的问题标注出来。
3、反馈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像,说说这种玻璃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4、感情朗读:根据自己对这段文字的独特感受来朗读课文,说说这样处理的理由。
5、总结学法:
⑴ 读课文,思考问题,标出不懂的问题。
⑵ 交流思考的问题,提出不懂的.问题。
⑶ 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朗读课文。
四、提出问题,合作释疑
1、按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2、每小组先派一人汇报,说说读懂了什么,还存在哪些疑难。
3、同学合作,互助解疑。
4、个性化表达:可以合作读,小组内竞赛读,也可以与其他小组比赛读。
五、独立运用,还原生活
1、用学习第一,二自然段的方法,独立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2、自由选择合作伙伴,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任选一段,完成下面的作业—说一说,演一演:
⑴ 以“我是一块变色玻璃”为开头说一段话。
⑵ 以推销员的身份到建材商店推销产品。
⑶ 以“街头商贩”的身份卖玻璃。
生活的外延与语文的外延相等。生活化的语文实践活动板块,使语文教学真正走向生活大课堂。
六、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同学们,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大大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长大后,去发明更多的新型玻璃,提高生活质量。
七、表达心愿,自主作业
1、向家人及朋友谈谈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2、课外延伸:
转换角色成为顾客,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以书面形式向厂家提出具体的要求或提供市场信息,为厂家不断研发新型玻璃提供参考(如“自动除尘玻璃”“气象预测玻璃”等等)。
自主,生活化的课外延伸作业,能拓宽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打破课内外的界线。将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实现学生学语文的最终目的──用语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学习目标】
1、重点了解文学作品中狼的形象;
2、学会收集和整理材料;
3、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态度;
4、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愿望;
【课前准备】
1、上网收集狼的资料;
2、用笔绘制狼的图画;
教师精讲设计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语
对于动物狼,同学们并不陌生。童话故事中,我们听说过它;动物园里,我们见到过它;生物课上,老师介绍过它。文学作品中更是给我们描绘了一大批形态各异,性格迥异的狼的形象。就拿语文书上的两篇文章,狼的形象就有很大的差异。
谁来说说看这两篇文章各自刻画了怎样的狼的形象?
二、举一反三,交流狼的故事
课前收集狼的图片,做成幻灯片,课上打出图片。给学生视觉感受,激发学生想起更多的狼的故事。
三、推荐阅读──《两狼共行》
导:老师在前两天也读到一篇写狼的文章,很想推荐给大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
链接文章。请一生朗读。
四、谈你心中的狼的形象
导: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很多人在读完文章后,都会被作者笔下这两只狼忠贞的感情深深地吸引。但文学作品毕竟是文学作品。作者因情感和立场的不同将狼写出差异。那老师今天想听听你们心中的狼是什么样子的。
五、辩论
导:虽然作家和许多同学都试图将狼刻画的有情有义,但绝大数人还是会“谈狼色变”,对狼充满恐惧与厌恶。那么老师就要问问大家了,你们认为在一个相对集中的空间里,人与狼到底能否成为朋友呢?
正方:人狼可以成为朋友
反方:人狼不能成为朋友
六、辩论总结
导:我不禁要为大家的精彩辩论拍案叫绝,也只能以赞赏的掌声结束这次辩论。还是请大家推荐一名同学,给自己的辩论点评一下吧……
狼能否成为人类的朋友,这个问题我们无从盖棺定论,因为我们无法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做这样的尝试。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狼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狼的团结、狼的智慧等。
七、本课小结,课外延伸。
本堂课只是开启了狼的专题研究的一扇门,走进这扇门,你会有更多新奇的发现和收获。课后我们也可自由组合小组,对狼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1、学生结合课本,交流蒲松龄的《狼》和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中狼的异同。
2、学生归纳。
学生介绍已知的狼的故事并归纳故事中狼的形象。(有褒有贬)
一生有感情的朗读文章。
1、学生拿出课前绘制的狼的形象图,在小组交流。
2、学生上台展示作品,并介绍自己心中的狼的形象。
1、课前收集的材料在支持的辩论方汇总。
2、学生讨论。
1、学生推荐代表。
2、代表点评辩论。
专题参考:
1、奥斯卡金奖影片《与狼共舞》。
2、狼的成语、谚语、歇后语。
3、中国古代诗词曲赋狼的描写。
4、狼和其他野生动物的生存关系。 复习旧知
老师要对学生的`归纳给以肯定,激发学习热情。
生生交流,激发思维。
配乐
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1、学生意见不一,求同存异。
2、自由组合,展开攻辩。
学生自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
打通课内外
【教师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狼》编排在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因此要求学生学习时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做为一篇自读文言文,《狼》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也是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的好文章。
2、重难点分析:
由于本文篇幅很短,层次清晰,书上注释较具体,学生能借助注释初步读懂文意,但文中文言现象丰富,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都有出现,因此落实字词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新课标明确“要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我确定本文教学难点是“创造性复述课文。”
3、相应对策,学法研究:
对字词的疏通,我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自学中遇到难句、难词摘下来,通过生生,师生之间交流加以解决。
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采用讨论法,比如“屠夫的神情会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一问题,可以让四人小组先讨论,让学生独立思考成果转化为全组同学成果,拓宽学生思路。
【教学对象分析】
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老师共同体会是:
1、底子薄,功夫浅,阅读存在困难;
2、兴趣不够,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我采用了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融入情景之中。
【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在“以师生互动为中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放手让学生去学,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
诵读法──小组流水读比赛,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文言文语感。
质疑法──小组交流难词难句,互相质疑,互相解答,让学生会合作学习,学会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讨论法──让学生小组讨论,用学生的“思”与“说”代替老师的讲。
【教学媒体与资源应用设计】
CAI课件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及设计与分析】
六、练习设计
1、收集有关狼的成语、歇后语、故事
2、小练笔:我来为狼申辩,我的自由。
七、教学过程流程图
导入新课──自学成果展示──创造性复述故事──多角度谈启发──网络共读,辩思狼性──小结全文──作业布置。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0-18
教学设计方案08-15
教学设计方案06-12
教学设计方案08-31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25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6-12
枣儿教学设计方案09-18
教学设计方案【精】06-26
教学设计方案【热门】06-28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