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8-11 13:47:2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7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7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概括大意的能力,比较获取信息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自学、讨论、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父母矛盾与爱的情感。

  体谅、谅解。

  教学重点:

  比较三次调换,从中分析总结父母的心里究竟怎么想。

  教学难点:理解父母出发点,和矛盾的爱子之心。

  教学创意:三次调换全方位比较,比较中突出人物心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了解自己的父母吗?父母的心你明白吗?今天川端康成将我们展示这样一对父母的故事。

  二、自学课文,完成如下要求:

  1、默读、朗读结合,了解大意,扫清字词障碍。

  2、快速默读课文,请概括叙述本文大意。

  3、精读课文,回答:

  本文一共写了几次换孩子过程,每次理由是什么?

  分别在什么时间,财主夫人有什么态度变化?这对夫妇当时各是什么表情?

  4、你认为他要孩子、换孩子理由充分吗?如果是你,会同意吗?

  5、既然要孩子,为什么当初要把孩子给出去?既然给出去,那么为什么结果又把孩子都要回来?

  三、自学过程:

   1、自己读书,在书中找出答案。

  2、小组交流,合作写出答案。

  3、全班交流,明确答案,理解主题。

  四、探究、明确;

   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一颗崇高的爱心。

  全文主要写三次调换

  时间人物顺序表情理由财主夫人态度

  当天傍晚夫妻二人长子眼含热泪难割难舍贫穷付钱

  第二天早上父亲二子无精打采接班人次序高高兴兴答应

  第二天傍晚妻子女儿不好意思婆婆太大了有些不高兴无可奈何

  第三天上午夫妻二人全要回痛苦太小冷酷悲伤、落泪(感动)

  几次调换孩子两人表情各不相同,理由也不同,但是这些理由只要一个出发点,那就是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尽管家境贫穷,但孩子毕竟是父母的心头肉。因此无论失去哪一个孩子,父母的心都会很痛苦,因此尽管理由不够充分,甚至前后矛盾,但他们还是想要回孩子,但每一次都找借口掩盖其事实意图,直到最后才不得不说出实话。父母三番两次反悔,似乎是很不诚实,但正是如此才更能表现出他们对子女无私的爱。

  把孩子给出去,是现实所迫,富人家条件好,对孩子有好处,也会减轻家里负担,理智告诉他们可以这么做。

  但是这种理智无论如何都经不起时间情感折磨,骨肉分离,理性决策经不起感情考验。爱子之心使他们实在难以割舍任何一个孩子,不得已,她们又向她要回孩子。

  我们发现,无论是给还是讨还孩子,都是因为父母之爱心在支持他们。父母的心就是这么矛盾,他们在爱中挣扎。

  总结:人们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心如海洋般广阔。父母心时时刻刻系在子女身上,又希望孩子有优越生活条件,又无法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担心给孩子带来痛苦、伤害。所以同学们一定体谅这矛盾的父母心,伟大父母心。

  五、扩展延伸

   1、如果你是这对父母,你会怎么做,并说明理由。

  2、结合你的实际生活,并进行比较,谈谈你对父母心的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大概、威胁、一不留神造句。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5.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教学课文第1、2两段。

  一、揭示课题。

  简介吴运锋爷爷及他小时候家中的生活困难情况,告诉学生本课节选自吴运铎爷爷所写的传记《把一切献给党》。

  出示课题,理解:开端,开头的意思。

  二、认读字词。

  认读本课的生字和少数新词,扫清阅读障碍。注意本课几个多音字的读音:挑(tiāo)脚、得(dé)了吧、半夜就得(děi)动身、落(là)在后头。

  三、初读课文,分段。

  1.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抽答,说出各段的起讫点和各段的主要意思。

  2.师生讨论,第9自然段应归第二段还是第三段,讲明理由。

  3.讨论其他分段方式,合理的,教师予以肯定。

  四、感情朗读第一段,理解揭不开锅的意思,体会像油煎样是写我心里焦急的程度,说出这是用什么来比什么。

  五、1.抽读第二段,生用笔划出本段两个最能反映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生命没有保障的句子,齐读。师生讨论,联系其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

  2.分角色朗读我找从小在一块玩的小赵商量准备半夜就走路这部分课文。提问:小赵说我像个瘦猴子,说明我身体怎么样?这跟第一天挑煤有什么联系?

  (说明我又瘦又小,更能说明第天挑煤的艰难,为表达中心服务)。

  3.这部分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里穷,劳动条件差?

  (生默读本段的最后小节,按提问要求划出没有灯笼、没有火把、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擦过机器油等词句,抽答)。

  六、课时小结。并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重点教学三、四两大段,理解其中的比喻句,准备复述第天挑煤的主要经过。

  教学过程

  一、1.指名感情朗读第三大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用笔画出本段的中心句(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2.生默读,找出本段中反映我怎么受人欺、受人嫌的两段话(指睡得正熟称煤了和矿上办事人所说的话这两处)。小黑板出示睡得正熟一段话,齐读。生理解渊字的意思和整个词语的意思。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浑身疼痛说明我摔得怎么样?

  (摔得重,摔得厉害)。整段活反映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怎样对待穷人?

  (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动身挑煤,板书)

  二、1.抽读第四大段,生找出挑煤赶路和跌倒山腰分别属于哪几节,板书这两个词语。

  2.指名感情朗读我挑着煤赶路一节。生边听边思考,划出反映挑煤艰难动作的词,抽答,深入体会,齐读本节。

  3.抽读哪知挑东西走路一节。理解本节的一个比喻句,说出这是用什么比什么、说明什么。

  4.生自由感情朗读我鼓起勇气我怎么办呢?这部分课文,体会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艰难情境。(结合看插图)

  5.抽读我空筐回家这部分课文。提问:课文哪几处写出我人小,却很懂事?

  (不肯下地洗脚和我不饿这两处)

  .

  三、熟读三、四两大段,准备按课后题3的提纲,抓重点,有顺序地复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经过。

  四、课时小结。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2、3、4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最后两小节。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分辨课文的详略。简要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

  教学过程

  听写本课的生字和部分难写的词语。

  二、课文最后两小节,提问: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什么?

  (第二天挑煤)板书。

  三、提问课后题

  1。先明确主要内容。再了解课文的详略,齐读本单元的学习提示,画出重点部分,了解分辨详略的方法,再明确课文描写叙述有详有略的原因(突出中心,不重复拖沓)

  四、生再熟读相应段落,指名按提纲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教给抓重点复述的方法。

  五、归纳本课的中心思想。

  (课文以第次挑煤为重点。写了作者童年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受剥削受欺侮的黑暗现实和穷人孩子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形成完整的板书。

  六、课堂小结。完成余下的课后和作业本作业。

  附课文板书:

  动身挑煤

  挑煤赶路

  详写

  受人欺侮

  第天挑煤

  跌倒山腰

  自强自立

  空筐回家

  刻苦磨炼

  第二天挑煤

  略写

  参考资料:

  关于课后习题

  第1题: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我第一次挑煤所受的欺侮和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情况。其中第一天挑煤(如挑煤赶路、跌倒山腰等处)写得详细;第二天挑煤写得简略。因为第一天挑煤作者的印象最深刻,受的欺侮吃的苦最多,最能表现旧社会穷孩子的苦难生活,为突出中心思想服务,所以写得十分详细,而第二天挑煤情况跟第一天大致相同,所以写的简略,使人看了不感到重复繁杂。

  第2题:

  第(1)句写出了看到一家人挨饿,我心里的焦急程度。

  第(3)句写我在熟睡中受人欺侮,摔得重,摔得历害,反映了资本家及他们的走狗根本不顾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第(4)句写出了山上小路滑,我人小煤重,挑担艰难。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布朗运动的研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组成物体的分子总是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

  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布朗运动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布朗运动形成的原因。

  教具

  两人一台显微镜(设备不够的学校至少应有一台给学生轮流观察),红墨水、黑墨汁各一瓶。两只烧杯分别装入冷、热水,滴管一支,投影幻灯及布朗运动模拟器一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演示:分别将红墨水用滴管滴入冷水和热水中各一滴。

  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这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应答:看到了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是在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追问:两杯水中扩散快慢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应答:扩散快慢即分子运动激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二、新课教学

  现在研究一个更明显的证明分子在做不停地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1

  介绍在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植物花粉颗粒,发现这些小颗粒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叫布朗运动。

  2.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布朗运动实验:

  (1)先调好显微镜。

  (2)在载玻片上先放上一大滴水,后在水上滴一小滴稀释的墨汁,盖上玻璃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

  一般回答是小黑颗粒都在不停地运动。

  追问:还看到些什么现象?

  应答:有的颗粒运动得快些,有的慢些,或颗粒越小的运动越明显。

  (对于这一追问,常常有许多学生答不上来,教师可借机教育学生,应注意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3)让学生用滴管滴人玻璃片上一滴热水后,再继续观察布朗运动与前次看到的有何不同?

  应看到较前次的布朗运动加快。

  3.带领学生看课本64页图11-4,说明图上记录了三个小颗粒,每隔30s记录到微粒的位置后用直线连接起来的,虽不是小微粒的径迹但也可以看出小颗粒的运动是极不规则的。

  4.布朗运动是怎样产生的?

  演示:用投影幻灯及布朗运动模拟器边演示边说明。

  由于大量水分子(比小颗粒小得多)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它们和小颗粒相撞。每个水分子和小颗粒碰撞都使小颗粒受到冲力。每一瞬间各个方向都有大量分子碰撞小颗粒,哪个方向冲力大些,小颗粒就向哪个方向运动。下一瞬间另一方面冲力大了,小颗粒就向另一方向运动,结果使小颗粒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这样便形成了布朗运动。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资料。

  学生查阅并介绍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教师可作补充)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穷人》一文,讲述的是什么内容?

  (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2、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课文可以分为几段呢?

  3、学生讨论,汇报: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讲述了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的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讲述了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

  第三段(12~结束)讲述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孩子。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自学:(学生自己学习,掌握生字音形义)

  (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教师教学。检查自学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搁板、魁梧、蜷缩

  记住字形:怨上下结构,怨与祭上半部不同;魁、虑:半包围结构;裹:上中下结构。

  理解词义: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汹涌澎湃:形容水势浩大,不可阻挡。

  心惊肉跳:形容恐惧不安。

  蜷缩:身体弯曲的缩着。

  抱怨:埋怨。

  忧虑:忧愁担心。

  四、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准备

  文中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

  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但是在整篇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穷字。为什么?桑娜和渔夫为什么要收养西蒙的孩子?)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2、学生自学,在书中标画出相关的内容。

  三、学生汇报

  1、分析环境描写的句子:

  ⑴ 学生试着说,教师可补充:

  文章的开头就向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又黑又冷的深夜,波涛轰鸣,狂风怒号,海上正起着风暴,渔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计,竟然冒着危险出海打渔,清早出去,深夜未归。桑娜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西蒙一家,丈夫已经死去,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的病死在稻草铺的床边。屋里又湿又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在这样的描写中,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⑵ 有感情地朗读,汇报内容相关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2、分析桑娜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崇高的品德:

  ⑴ 出示文章中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段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① 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的大致意思。

  ② 这段话里出现了几个省略号?请你想象出桑娜的内心活动。

  ③ 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自学情况。

  ⑵ 学生朗读、交流。

  ⑶ 教师总结:

  这段描写是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甚至后悔的矛盾心理。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作者在这段描写中,运用了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展示了桑娜崇高的品德。

  ⑷ 再练习朗读。

  3、分析渔夫和桑娜的对话:

  ⑴ 学生朗读课文。

  ⑵ 教师出示文章中的重点句: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⑶ 学生分析句子的含义。

  ⑷ 教师小结:

  这段话既是渔夫和桑娜商量,也是渔夫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写出了渔夫在决定抱回两个孤儿之前的一番深思熟虑。最后,他下定决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把两个孤儿抱回来抚养。熬字恰当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

  四、抓住课题,拓展升华

  作者用穷人做题目,你认为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理由。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再次突出本单元主题,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句,让学生学会珍惜今天的一切;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美文欣赏能力,从而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升华本单元主题,让学生用实际行动来书写“珍惜”。

  重难点:

  1.精辟中心句的点拨,引导学生理解“爷爷的毡靴永世长存”;

  2.拓展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幻灯出示: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有爷爷的毡靴却永世长存

  二.播放<<珍惜>>,升华主题

  三.书写<<珍惜>>,感情共鸣

  1,小组讨论应珍惜身边的哪些东西,如何珍惜?

  2,提出写作要求,练习写作:以“珍惜”为主题写一首小诗。

  四.点评<<珍惜>>,共勉共悟

  五.作业布置

  1.同坐互相修改写好的小诗;

  2.思想教育作业:六年级学生快要毕业了,请珍惜时间,珍惜友谊,珍惜身边的一切。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设计意图】

  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通过同学们给她的鼓励的掌声,从一个内心自卑的人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间的鼓励和关爱。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整篇课文教学我从英子掌声前和掌声后的“变化”为突破口,以课文中提到的两次“掌声”为线索,展开教学。同时,紧扣文本,指导学生运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动心去学,动情去读。围绕一个“爱”字进行言语与思维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英子在后来的日子中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她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让我们走进英子的故事。

  二、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⑴ 课文中写了几次掌声,把带有“掌声”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两次掌声有什么不同?

  ⑵ 圈画出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想一想这些变化说明什么?

  2、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3、紧扣文本,抓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⑴ 一位新来的老师让同学们干什么?她知道英子的情况吗?轮到英子了,她怎么样?(出示: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齐读这句。你从“犹豫”“慢吞吞”“眼圈红红的”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什么?英子当时是怎样一种心情?为什么?

  ⑵ 可是英子终于一摇一晃走上了讲台,这时,教室里响起了掌声,热烈而持久。

  出示: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① 读句子。

  ② 你从“注视”一词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认为大家注视的目光中包含了什么?

  ③ 你从“终于”一词中体会到了什么?理解“骤然”。如果你是英子,当时面对同学们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你会怎样?英子又怎样?

  ④ 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对英子说些什么?

  ⑶ 出示: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读句子。这第二次的掌声里又包含了什么?这时你想对英子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从谈英子的变化入手,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学习和尝试运用抓人物的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洞察英子内心的变化,领悟同学们的掌声的作用,从同学们的鼓励、信任与关爱使一个自卑的残疾女孩和生活、命运发生根本转变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启发和教育。

  三、讨论、畅谈、提升

  1、两次掌声后,让我们用欢快的语气来读一读课文第四、五两个自然段。

  2、从两次掌声后,从英子的变化中,你想到了什么?让我们再次用欢快的语气来读这两段,来感受英子微笑着面对生活吧!

  3、在哪些情况下,你会送给别人掌声?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掌声”献给别人;而当你身处困境的时候,也要珍惜别人的“掌声”。这些掌声就是人和人之间送出的“爱”。(出示:爱是什么?爱是碰到老师同学时的一声问候;爱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茶;爱是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的一双温暖的手;爱是……)播放《爱的奉献》,学生畅谈。适当让音乐延续,让课堂保持静寂。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畅谈对“爱”的理解与感悟,将课文教育主题上升。适当的静,让学生回味,促其思考。

  四、延展性综合实践活动

  1、交流搜集到的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迹。

  2、关心媒体报道,小组合作确立关爱、帮助的对象。制定出帮扶计划,行动起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随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帮扶过程和自己的感想。

  【板书设计】

  29、掌声

  第一次:鼓励、信任……

  英子(微笑着面对生活)

  第二次:鼓励、赞扬……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3、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恩科西为什么被人们称作“艾滋病小斗士”?2、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1、同学们,通过上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爱滋病小斗士——(恩科西)2、对于爱滋病,我们也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它是一中死亡率极高、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病。所以说,爱滋病患者是痛苦的,是不幸的!而小恩科西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进行新课

  (一)感悟“不幸”1、恩科西遭遇了怎样的不幸呢?打开课本找一找,找出有关的语句,体会一下恩科西悲惨的命运。2、生自读课文3、讨论交流:①“一出生就携带艾滋病病毒,不久母亲又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感受恩科西的无辜和失去母亲的悲痛)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从这些数据中感受爱滋病的可怕,体会恩科西的不幸)◎“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当学生找到此句时,教师出示这句,并发问:再读读这句话,要特别注意哪些词呢?并说说从中你悟出了什么?“竟然”:一方面说明恩科西生命力顽强、毅志坚定。

  另一方面说明他能活这么长时间出乎大家的意料。“挺”是什么意思?用“坚持”,“撑着”这些词换它好吗?为什么?从这个词你能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②他还遇到了哪些不幸?“9岁那年,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遭到了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备注:如果学生找不到这句话,教师则提示说:“其实,艾滋病给他带来的痛苦又何止这些?还有没有其它方面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A.理解上下文说说“轩然大波”在这儿指什么?B.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全校的大多数老师是什么反应?(学生想象一下,说一说)当恩科西好不容易走进课堂,准备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候,大多数的学生是什么反应?(学生想象一下,说一说)当恩科西第二天准备继续上学的时候,得知恩科西是一名艾滋病患者,他们又是什么态度?(学生想象一下,说一说)C.他们怕什么?(大家被怕被传染上艾滋病)——他们愿意接受恩科西吗?(不愿意)D.是呀!身患艾滋病的恩科西被他们拒之门外。此时,此刻如果你是恩科西,你最想得到什么?(得到别人的关爱像正常儿童一样上学)E.后来事情又是怎么解决的呢?由于媒体的干预以及养母的不懈努力,小恩科西才得以背上书包去上学。

  (二)感悟“抗争”过渡:面对巨大的不幸,恩科西是如何抗争的呢?5,6,7三个自然段分别讲了它所做的三件事,你能把它们分别概括出来吗?讨论交流。1.出席艾滋病研讨会,不断呼吁。出示第五自然段。读读这段话,想一想应该抓住哪些关键的词语?并说一说从中你悟出了什么?教师抓住“纤弱”这个词语,深入发问: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身体虚弱。已经不行了。)教师追问:在这种情况下,小恩科西他想到的是什么?他又是如何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2.那么,第二件事是什么?(出席20xx年的艾滋病大会。)师:那么,此时已到艾滋病晚期的恩科西,已经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联系全文,大家描绘一下。师:是啊,我们都很清楚,此时的恩科西,已经骨瘦如柴,身体极其虚弱。在这样的情况下,小恩科西仍然坚持发言。那么,哪位同学能够有感情地读一读他的发言。此时此刻,他心中想到的,依然是——他的心中,永远只有别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关心他人。有爱心。)的确,小恩科西是令人敬佩的,发言是感人肺腑的,他道出了所有艾滋病人的心声。所以,“震撼了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的心灵。”师:当所有与会代表看到骨瘦如柴,已到生命最后一息的恩科西站在的面前的时候,当他们听到他那感人肺腑的发言后,各国代表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学生:思考、自由发言。教师小结:是啊,小恩科西顽强地与病魔抗争,令人感动。从他的发言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他代表所有艾滋病患者,在与社会抗争。这抗争其实在唤醒人们,应给予艾滋病患者足够的尊重与帮助。3.对未来充满希望。师:从中你可以悟出什么?(1。小恩科西对未来充满希望。2。他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帮助更多的艾滋病患者)过渡语:恩科西如此热爱生活,顽强斗争,令人感动。可是艾滋病冷酷无情。恩科西的病情开始——(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4、当你听到这个消息,你的心情怎样?——此时此刻,你又想说些什么?5、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师引读:)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地说:“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榜样。”6、(师引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感叹: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小斗士。

  三、小结”1、过渡:人类面临的天灾越来越多,像禽流感、非典、肿瘤,恩科西的顽强不屈,给所有的患者做出榜样。今天,英雄的恩科西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那震撼人心的呼喊,时刻响在人们的耳边,留在人们心中。联合国确定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这一天,红丝带将会飘扬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2、那么,做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生,我们也会面临挫折和失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请用“不是……而是……”练说。(例:面对挫折,我们不是悲观消沉,而是要坦然面对,乐观自信。要有爱心,去帮助其他遇到“天灾”的人)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7篇】相关文章:

1.【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八篇

2.【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五篇

3.【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5篇

4.【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六篇

5.【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汇总八篇

6.【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汇总7篇

7.【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9篇

8.【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