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9-07 12:00:2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集合9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集合9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 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此时,对 于这位小女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说自己仿佛看到的画面)

  〔设计意图〕

  ( 让学生进一步在脑海里产生对小女孩的印象,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2、师:小女孩的结局怎样?谁来读读小女孩死时的样子?

  (生读句子“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角上带着 微笑。) ●引导质疑:小女孩死了,死本来是痛苦的,为什么她的脸上反倒还有幸福 的感觉呢?(生说自己的见解)

  二、研读,了解五次幻想的内容

  1、师引入:这就是课文的第二部分内容,小女孩在极度寒冷、饥饿当中出 现了种种幻想,她到底看到了些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5-10)自然 段,边读边完成下面的表格,并说说小女孩当时的心情怎样? (学生自由读文,师出示幻灯片)

  2、学生完成表格的填写。(四人小组每组一份)

  擦然火柴 次数 看到的幻象 现实生活 渴望 一 火炉 冷 温暖 二 烤鹅 饿 吃饱 三 圣诞树 无欢乐 快乐 四 奶奶 无疼爱 疼爱 五 和奶奶一起飞走 寒冷、饥饿、痛苦 幸福

  ●学生完成后汇报,师相继显示结果。

  教师追问:小女孩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学生回答:冷 ……)

  3、师请五位同学读这五次擦火柴的部分。每读完一次,师用语言将它们连 接起来。

  4、在这种种幻想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次?同桌互相说说感兴趣的理由。

  (师请学生进行汇报,说说理由,并让其他同学提出问题,让学生从文中进 行发现交流)

  ●师: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幻想? 预设——

  生:因为小女孩又冷又饿,所以她会想到火炉,烤鹅。

  生: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小女孩是寒冷、饥饿、痛苦的,她想得到温暖和幸 福,所以她会想到这些。

  生:小女孩无人关爱,她渴望得到温暖、幸福、快乐,因此,她的眼前出现 了种种美

  丽的幻想。……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是呀,小女孩的现实生活中只有寒冷、饥饿、痛苦 与孤独。她渴望拥有这一切。当她擦燃火柴从幻想中,看到了火炉、烤鹅、 圣诞树、奶奶。毕竟,火柴终归是要熄来的呀,火柴一灭,所有渴望没有了, 每次的结果是怎样的,作者是怎么写的呢?读一读,找找相关的语句。 (现实与幻想的比较,更突出小女孩的寒冷、饥饿、痛苦、孤独。) 生读文。师相机出示: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的眼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只见圣诞树的烛光……一道细长的红光。”

  ●师: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说体会)

  ●师:大家说得很好,小女孩为了留住奶奶,再一次的擦燃火柴,这一次与 第一次相比,有明显的不同。这两次擦火柴,从哪些字词里体会到表达的意 思有什么不同?(生读相关语句,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师相机出示: “她敢从……终于抽出一根”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抽生读,师指导读,齐读。

  5、师:此时的小女孩已经很虚弱了,这一整把火柴发生强烈的光,照得跟 白天一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为样高大,这样美丽。赶紧读这段话, 边读边想,怎么理解这句话。

  出示:

  “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习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 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生说理解师引导读文。

  预设——

  生:这句话是说小女孩已经死了。

  生:小女孩根本就是活活冻死、饿死的'。 师引导学生边读边谈体会。体会到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寒冷、 只有饥饿与痛苦。

  6、你们都说小女孩可怜,可是安徒生爷爷却在课文中结尾中写道,小女孩 曾经很快乐,很幸福的。请同学们快速找出这句话来,读一读。(生 齐读)

  〔设计意图〕

  ( 教师是帮扶兼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女孩的美好幻想,并 反思幻想的原因,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策略地进行小组合作探 究,再通过集体的反馈,大胆地交流自己读文的见解,达到自由表达感悟、 集体求同存异、真正理会文本内涵的目的。同时,教师狠抓朗读,学生在情 感上产生了共鸣,充满了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7、师出示:

  “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这里有两个幸福,同学们,你们怎么理解小女孩曾经的那些幸福呢? 生再次谈小女孩四次幻想。

  ●师:小女孩当初是多么幸福呀,假如你就是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你和奶 奶一起到了这样一个幸福的天堂里去生活,你怎么读,读出这幸福生活的心 情?

  (重点品读环节,引导学生找出小女孩前面产生幻想的语句,进一步感受小 女孩幻想中的幸福。师运用引读的方式让学生真正走进小女孩的内心,品读 这句话。)

  ●师:可是,现实中的小女孩有这种幸福吗?你怎样理解第二个幸福?

  预设——

  生:这里是说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幸福,她只有跟着奶奶去了天堂, 才能获得幸福,才能得到快乐。

  生:我认为这里的幸福是说小女孩只有死了,才能得到解脱,才能摆脱悲惨 的命运,也算是一种幸福吧。

  〔设计意图〕

  (师运用引读的方式,让学生说体会——→读句子——→评价——→再读句子的方式,让学生真正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三、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1、师小结: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假如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来 到了我们的身边,你会怎样对待她?将你们的打算写下来吧。

  2、师:同学们都是些善良的孩子。都愿用一颗爱心去帮助她,那在小女孩 的周围,人们是怎样对待她的?你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学生围绕冷漠、无情、社会的不公平)

  3、让我们把这个可怜的小女孩牢牢地记在心里,课后再去读读安徒生爷爷 的其它童话吧。 附: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象 渴望 现实

  (幸福) (不幸)

  火

  炉———— ————寒冷

  烤鹅———— ————饥饿

  圣诞树——— ————孤独

  奶奶———— ————无疼爱

  飞走———— ————痛苦 幸 福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重点段落;简要概述故事内容。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文中人物对给予一词的诠释。

  3、触发学生的真情,让给予内化为己有。

  【教学重点、难点】

  从男孩的言行,从保罗的两次误解中,让学生领悟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出话题

  1、说说你什么时候最快乐?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板书:

  索取是快乐的

  2、索取的反义词是什么?

  板书:

  给予

  (指导读正确。)

  3、索取是快乐的,但我们今天的课题却与之大大相反。

  板书:

  给予是快乐的

  齐读课题;

  4、过渡:

  课题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说起来容易,真正懂得他的真义是不简单的,课文中的保罗也是如此,不信你读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保罗是一下子就明白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吗?

  板书:

  开始后来

  ⑴ 学生准备。

  ⑵ 交流。

  3、让我们再来读一次课文,感受那一个个动人的场景,体会那一个个场景里人物的内心。

  (1~7、8~15。)

  三、赏读,体会真情

  1、读着课文,有一句话让我想到了很多:

  出示:

  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⑴ 他们三人指的是──板书:

  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

  ⑵ 交流难忘:

  ──小男孩的弟弟为什么难忘?

  (第一次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

  ──小男孩为什么难忘?

  (让弟弟得到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

  ──保罗为什么难忘?

  (可能学生会说是因为保罗让兄弟俩得到了快乐而难忘或是他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而难忘。)

  2、保罗难忘的只是这个结果吗?我说,不是!我想,让他永远记忆犹新的更会是那晚他明白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有了两次错误的想法,是小男孩用自己的言行教会了他要懂得给予。

  ──第一次错了

  ⑴ 保罗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下有第一次的错误的想法?这错误的想法是什么呢?

  ⑵ 但是小男孩的回答却让他十分惊讶!

  指导读好小男孩的话。

  ⑶ 他明白给予是快乐的了吗?

  体会不由自主。

  (联系:圣诞夜相当于中国的除夕之夜,他应该快点回家和家人团聚。)

  过渡:他真正懂得给予是快乐的了吗?并没有!因为他又想错了。

  ──第二次错了

  ⑴ 保罗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下让他有第二次的错误的想法?这错误的想法又是什么呢?

  ⑵ 不过,这回他又错了。小男孩是如何用自己的行动来告诉他的'呢?

  重点指导读好小男孩的话。

  (欣喜→郑重。)

  (个别读,齐读。)

  ⑶ 这回保罗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因为──(引读12自然段)

  如果让你在把字前加个词,你会加什么?为什么?

  (连忙→不由自主。)

  ⑷ 多么感人,多么温馨的一幕啊!让我们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3、小结:

  这个圣诞夜,对于小弟弟,五彩的橱窗、夜景让他难忘;对于小男孩,他送给了残疾弟弟一个最好的圣诞礼物,他感觉自己成了大人;对于保罗,他目睹了一幕人间真情,并在给予中品尝到了一丝甜蜜与快慰,他同样不会忘记这个夜晚。

  学到这儿,我们回过头再来看板书,你能加上一个字(板书:( ),!)将这两句话连成一句话吗?(索取是快乐的,给予更是快乐的!)齐读。

  四、拓展,内化真情

  是的,索取是快乐的,给予更是快乐的!

  你们听,老师有这么一个故事──

  1、配乐朗读《爱心树》。

  2、此时,你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许多熟悉而又亲切的脸庞?你心里是不是有很多话想说?放在心里,让我们珍视,让我们珍藏,让我们用今后一生的行动来诠释!

  五、板书

  索取是快乐的,给予(更)是快乐的!

  保罗

  ↙ ↗ ↘

  小男孩 → 小男孩的弟弟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活动设计】

  本节绘本内容很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情节也非常的清晰易懂,让幼儿在听的同时,就能很快地掌握乘坐交通工具时应遵守的基本规则和自我保护的方法。中班幼儿对乘坐交通工具时应该遵守的规则还不是非常地清楚,知道一些,不过在真正乘坐时,就会因为兴奋而忘记乘车规则,做出一些危险的事情。所以我设计了这一节绘本课,希望让幼儿懂得乘坐交通工具时应遵守的基本规则和自我保护的方法,知道规则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1、能讲述故事的大致情节,根据小动物的特点,理解并记忆相关的乘车约定。

  2、让幼儿懂得乘坐交通工具时应遵守的基本规则和自我保护的方法,知道规则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公交汽车情景模拟、相关PPT。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快看,今天王老师给你们开来了一辆公交汽车。这是汽车的前门,我要从这里上车;这是我司机的位子;这些是小乘客的位子;这个是后门,要从这里下车。滴——滴——,按按小喇叭,我要出发去玩了,有谁愿意搭我的`车一起去啊?”(幼儿举手)

  师:“这么多小朋友都愿意搭我的车啊!可是我的车子太小、座位不够,该怎么办呢?这样吧,如果谁能记住我说的乘车规则,我就邀请他来一起搭车,你们同意吗?”(幼:同意)“那你们的小耳朵要听清楚喽!”

  (小小规则要记牢,交通安全最重要。前门上后门下,排好队儿不着急。首先寄好安全带,然后小手抓抓好。莫在车里乱走动,莫把脸儿往外瞧。如果你能都做到,你就是个乖宝宝!)

  二、幼儿乘坐公共汽车,老师播放欢快的音乐,另一老师抓拍幼儿乘坐时的不安全举动。

  三、音乐停止,游戏结束。

  师:“滴——滴——,小乘客们,我们已经到达终点站了,请解下安全带、排好队有秩序地从后门下车。”

  四、观看PPT,讲述故事前半段。

  师:“王老师的汽车游戏好玩吧。(好玩)今天啊,森林里的狮子爷爷也开来了一辆公共汽车,我们快来看看吧!

  师:“我们的故事先讲到这里。原来啊,狮子爷爷的公共汽车一路上也载了很多的小乘客。而且我们的狮子爷爷也跟王老师一样,对它们提出了一些乘车的规则。那谁现在动动小脑筋,告诉王老师,你刚刚在故事里都听到狮子爷爷跟谁提出了什么样的乘车规则?首先是谁想要搭车?狮子爷爷跟她说了什么要求?”(幼儿举手回答)

  师:“那我们一起来听听他说的对不对?听听我们的小乘客是怎样回答你的?”(边播放PPT边回答问题)

  五、观看PPT,讲述故事后半段。

  师:“看来啊,我们的狮子爷爷跟每一个小乘客都说了一个乘车规则,那我们的小乘客有没有听狮子爷爷的话呢?让我们继续往下听故事。”

  师:“我的故事讲完了。为什么故事最后会是这样的一个结局呢?小乘客们有没有听狮子爷爷的话?原来啊,小乘客们后来因为太兴奋了,忘记了狮子爷爷的乘车规则,造成了不好的结果。这说明啊,我们在乘车时需要注意安全,一些不安全的动作,我们是不可以做的,而且一定要遵守乘车规则。那我们小朋友自己在乘车的时候都要注意些什么,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呢?谁来说一说?”(幼儿回答)

  六、翻看现场拍的照片,让幼儿初步懂得乘坐交通工具时应遵守的基本规则。

  师:“恩,小朋友们说的都很不错。可是刚刚有些小乘客在坐王老师车的时候啊,因为兴奋贪玩,忘记了我们之前说好的乘车规则,做出了一些不太安全的动作,这样可不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找一找哪些动作是不安全的。”

  师:“刚刚的那些小乘客们,你们都记住了吗?不仅仅要记住乘车规则,还要学会自我保护。那我们待会回班上去再玩一次汽车游戏,比比看,谁才是真正的文明小乘客,好吗?”(好)

  七、结束。

  【效果分析与反思】

  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都很积极主动,配合很好。开始环节的游戏,孩子们都被成功的吸引住了,很踊跃。不过我预想的情况有些不太一样,班上的孩子们太守规则了,没有做出很危险的动作,也或许是我做的安全带太紧了,影响了孩子们的正常发挥。不过后来还好,下车时,有的小朋友忘记了应该走后门,被我抓住了把柄。为后面给他们看自己有没有遵守交通规则埋下了铺垫。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材分析】

  《我的信念》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课文阐述了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关于工作生活、事业名利、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信念,她的人格魅力将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并引发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

  【学生分析】

  1、七年级学生在完成某一项事务时,已懂得付出一定的努力,但他们也特别注重获取等价的回报,因此让他们感受居里夫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很有必要。

  2、学生具有了初步搜集材料、理解材料的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强调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语言文字资料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和阅读课文与居里夫人进行对话,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进行心灵的交流,从而面对楷模思考自己的人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本文质朴、真诚的语言,从中领悟居里夫人高贵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2、能力目标:

  学习从不同层面梳理、把握主要内容,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目标:

  感受居里夫人那颗水晶般的心,并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磨练意志,学会生活,热爱科学。

  4、实践目标:

  学会搜集、筛选和交流资料。

  【教学重点】

  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与她性格特点的联系。

  【教学难点】

  梳理、把握课文内容,并从居里夫人的品质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方法】

  1、朗读梳理法:

  反复诵读课文,品味真诚、质朴的语言,从而全面把握课文内容,朗读中引导学生筛选、梳理文章蕴涵的丰富信息。

  2、讨论探究法:

  围绕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提取信息;讨论文章中的.警句或者格言,理解其含义,摘抄积累。

  3、故事讲述法:

  讲述居里夫人生活中的小故事,来体现她的人格魅力,采取学生主讲,教师补充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教学资源】

  文字资料:教学参考书、网络下载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学生观看课件:一些文字资料和图片,猜猜这是谁的事迹?(居里夫人)教师对居里夫人略加介绍,例如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评价和居里夫人拒绝写自传的谦虚精神等,导入新课《我的信念》。

  二、对照幻灯片,学生解决疑难字音

  固执(zhí) 鞭策(cè) 盛名(shèng) 报酬(chóu) 奢望(shē) 闲暇(xiá) 蹂躏(róu lìn) 呵责(hē) 懊恼(ào nǎo) 沉醉(zuì) 猝然长逝(cù) 问心无愧(kuì)

  三、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朗读结束后,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讨论问题:

  居里夫人是怎样一个人?

  (小组派代表发言:刻苦钻研,意志顽强,不计个人名利等等。)

  四、整理居里夫人人格魅力的框架,出示板书

  坚忍不拔的精神

  致力于科学研究 沉醉于世界的

  品质 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 优美中

  梦想家 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

  (人格魅力 信念)简陋 生活条件艰辛 工作环境宁静简单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用居里夫人的生活事例来说明她的人格魅力是如何体现的,增添趣味性。

  五、人格魅力小结

  学生从居里夫人身上,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从中受到的启示。

  六、品味语言

  本课语言质朴、真诚又富有哲理性,有一些甚至可以作为警句或格言,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并谈谈体会。

  七、拓展延伸

  出示几张关于其他科学家介绍的幻灯片,学生由此交流一些其他科学家刻苦钻研,忘我研究的事例。

  八、布置作业

  1、语言运用:

  ⑴ 无论 任何 ,都 。

  ⑵ 问心无愧地说: 。

  ⑶ 执着地、勤奋地 。

  ⑷ 致力于 。

  ⑸ 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 。

  ⑹ 从 中我获益匪浅。

  ⑺ 沉醉于 之中。

  ⑻ 把 视为理所当然。

  ⑼ 之所以 ,是因为 。

  2、基础训练和一课双测。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非常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狐狸用精神胜利法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尝试,他们都将错过一顿美餐。它告诉我们做事要亲自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二、学生分析:

  学生的学习起点并不为零,他们的智慧口袋里装满了东西。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独特感受。

  三、设计思路:

  1.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其中。

  2.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朗读指导、以读为本中,让学生感悟道理,积累语言。

  四、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酸等九个字,会认会写狐等八个字,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游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通过自读、挑战读、评价读等方法,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从而悟出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五、学习重点分析: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和有感情。

  2.识字

  六、学习难点分析:

  读中感悟,明白道理。

  七、课前准备:

  课件、头饰猴子图、狐狸图、写字卡。

  八、学习过程:

  1.看图识字:(课件出示葡萄图,认读葡萄)你觉得葡萄成熟了吗?成熟的.葡萄把小狐狸吸引过来了。(出示狐狸图,认读狐狸。)

  2.激趣导课:可是狐狸却说葡萄是酸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让我们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3.板书课题:17酸的和甜的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排比句、感叹句对增强语势的作用。

  2、领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有关散文的一些知识。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朗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气势。

  2、培养捕捉关键词句的能力,锻炼理解分析能力。

  3、体会文章带给读者的感情认识和理性思考。

  三、德育渗透点

  生命因力量而得到宣泄,力量又带动生命奔腾升华,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律动,蓬勃想象力。

  【重点、难点】

  1、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贯穿朗读训练,并以朗读带动理解,在朗读中体会和领悟。

  2、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的运用由师生共同分析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自读,教师引导。

  2、朗读课文,体会文章。

  3、讨论分析,把握文章。

  【教学步骤】

  一、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并了解有关散文的知识:

  80年代的散文侧重于“自我”经验的“自由”书写,从对社会主题的呼唤转向对个人情绪、心境的表达,语言和方式追求作者的“个性”,简言之就是注重“自我表现”着力表现现代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些作品被称作“新散文”或“朦胧散文”。

  2、播放课件(幻灯片)(图片:安塞腰鼓):

  问:有何感觉?

  二、重难点学习

  1、检查预习情况。

  2、教师播放录音,要求学生一边跟读一边在课本上用符号记录轻重音、音量、语速、语气和语调。

  3、讨论本文的感情基调及朗读技巧:

  文章气势恢宏,句子铿锵激越,表现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朗读时要注意节奏的变化,要有豪情,音韵铿锵有力,细节方面注意摹仿录音,把握重音、音量、语速和语调的变化。

  4、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全文描述了一次看安塞腰鼓的过程。文章由此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设影(课件)显示:

  一、1~4自然段 表演前

  二、5~27自然段 表演中

  三、28~30自然段 表演后

  6、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话,你会用哪个字?

  “静”

  7、两部分的“静”有没有不同?

  第一部分侧重于人的安静,第三部分侧重于声音的寂静。

  8、两部分对第二部分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以动衬静,形成鲜明的对比。

  9、当你朗读第二部分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可否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

  投影显示:亢奋、惊心动魄、震撼

  10、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往作者的思想感情、修辞方法上考虑。

  11、我们在朗读中感受到了作者深深的情味、燃烧的热情,你怎样理解文中的几句话?(课件:幻灯片)

  12、本文除了这些精典的语句外,还大量运用对比。有句子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试分别举例说明这种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四、总结、扩展

  我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了作者刘成章浓厚的黄土高原情结,他认为自己的散文创作是黄土地的赐予。正如作者所说:“我生长在陕北的山沟,我想让我的散文向信天游靠拢”。刘成章的散文从“我”落笔以自己亲身的体验,血肉的感情,燃烧的心肠,捧起生活中激情的浪花,你能感受到他对人生的反思,对社会的理解,一种独到的感受,一瞬间即逝的灵感,一种哲理,一层诗意,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的写作、人生思考有所裨益。

  五、作业

  写一篇心得。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⑵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2、能力目标:

  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⑴指导学生诵读,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⑵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

  3、情感目标:

  理解并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

  1、听──读──赏──读:

  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理解。

  2、课堂讨论:

  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形成朗读、思维、说话多维交流。

  3、多媒体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预习

  提供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让学生走进戏剧,走进郭沫若,走进屈原。

  二、导入新课

  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交流有关感受。

  教师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情境导人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

  多媒体课件展现情境及课文录音,学生欣赏体验,品味文章语言,体悟文章气势,并谈整体感受。

  四、研习课文

  1、学生诵读,以读带品,体会文章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2、小组交流、讨论品读感受。

  3、学生就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谈有所感的句段,并读出其中所包孕的情感。

  五、欣赏品味

  全体学生配乐朗读课文,从局部理解回到整体感知。理解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六、小结

  通过听一读一赏一读,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理解屈原,走近屈原。

  七、课后语文实践活动

  课代表组织安排《雷电颂》片段朗诵会,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委,评出一、二、三等奖。

  八、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九寨沟的神奇、迷人,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感悟课文语言文字的美,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对九寨沟的美景进行介绍。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用互联网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视野;利用网络进行拓展性学习。

  教学重点:

  品读词句,诵读课文,感受九寨沟的美。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形式赞美九寨沟,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

  学法:主要运用以读为本,问题引领,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此模式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把问题引领作为学生钻研文本的中介,把合作探究作为学生钻研文本,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主要途径。

  教法:我主要采用疑读法、品读法和点拨法。

  教学流程

  我主要采用疑读法、品读法和点拨法,将教学过程具体化为:

  (读九寨)----(品九寨)----(诵九寨)---(赞九寨)---(寻九寨)五个板块。这种基于语文学习自身特点和儿童认知规律,构建的板块式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整体感悟,逐步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走进九寨沟(读九寨)

  (问题引领,激活思维。)

  开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视频朗诵引领孩子们走进九寨沟,走入文本。:九寨沟是人间天堂。九寨沟五彩斑斓的海子,绚丽多彩的山林、变幻莫测的深秋让人流连忘返。今天,我们要同作者一起走进迷人的九寨沟。

  通过刚才的视频欣赏你最想欣赏的九寨沟的什么景点?

  根据学生回答筛选出的问题,我确定本课时主要探究一个问题:品读课文2、3、4段,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景色欣赏学习。

  欣赏九寨沟(品九寨)

  自读自悟,品味仙境

  学生带着问题,运用读、找、思、品、诵的方法精读课文2-4段,品味九寨沟的海子、山林和深秋不同的美,感悟九寨沟的神韵。这时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或静思默想,想象文字所表现的精美画面;或激情朗读,抒发对九寨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或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悟作者观察之细致,用词之准确、精妙。

  回味九寨沟(诵九寨)

  指导背诵,感悟迷人

  1、师生交流,为小组学习引路。先指名汇报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这段所描写的美景,教师相机作激励性和指导性评价。

  2、读九寨。练习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四段。根据学生喜欢的不同段落,把全班分为三组,每组中确定两名学生参赛选手,一名确定为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另一名不确定,比赛时由老师现场指名。组长可以组织本组同学对选手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组织比赛时,按赛前激励比赛评价提升的顺序进行,在朗读评价中随机用多媒体展示九寨沟画面,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然后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看板书、想画面,背课文第二、四段就水到渠成了。【说明】在学生充分品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多向合作交流,解决提出的问题。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是让学生熟读精思,透过语言文字,把握文章主旨,全面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合作是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

  赞美九寨沟(赞九寨)

  练习配解说词,做广告语。

  谁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九寨沟的美景,可以当导游,可以感情朗读,深情诵读,可以写赞美语、广告词

  1.小组分别给自己喜欢的风景图配解说词,写广告语,并认真修改解说词和广告语。然后选两名写作能力欠佳的学生作为参赛选手,组长可以组织本组同学对选手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他们做导游和广告的.水平。

  2、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交流。此时的交流是灵活机动的,主要是解决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中生成的新问题。

  搜寻九寨沟(寻九寨)

  九寨沟还有更多更美的景点,大家愿不愿继续欣赏九寨沟呢?(愿意)

  愿意的话就请同学们课后利用网络,搜寻一些有关九寨沟的资料。进一步认识九寨沟。

  板书设计:

  总

  迷人的九寨沟

  海子图山林图深秋图

  分

  晶晶亮亮瑰丽多姿魔术师

  叹为观止绚丽多彩变幻莫测

  总

  美如人间仙境

  我对农村新课改的冷思考

  纵观新课改走过的历程,我不否定新课改取得的成绩,但是我总是觉得我们都在用放大镜看课改的收获。我以一个农村教师的身份以对教育改革实事求是的态度说一说农村课改现状,以引起各级教育决策者的高度重视。共同研究现实的教育,把新课改在农村实实在在地开展好。

  一、现状和不足:

  1、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成为农村学校推进课改的"瓶颈"。当前农村学校严重缺少新学科急需的专任教师。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新开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艺术课、科学课、地方课程,并且规定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这些新课程是教学中的新领域,没有经过系统学习过的老师仅靠道听途说找些资料参考参考是不能完全胜任的。不说别的,就说英语老师,现有的英语教师都是转岗培训出来的,这些半路出家的英语教师能给孩子作好英语启蒙吗?

  2、农村办学条件简陋是阻碍农村推进课改的客观不利因素。乡村学校由于地方财政教育投入不足,经费紧张使许多课程改革配套的设备、设施、图书、音像、教学具不能到位,不能正常开展课改实验,课程改革不是嘴上文章,需要物质保证,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的支撑,新课程改革实施肯定是纸上谈兵,达不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缺少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就难以实现根本性的转变。

  3、课堂教学重形式轻内涵。听了几次城市小学新课改的观摩课,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组合作学习、奖牌红星激励是大家惯用的手段,学生四人或六人围坐一组,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活动,花样层出不穷。而执教者对教材的重点都把握不清,看着学生游离了主题而不知引导;有的课堂忙于奖励学生"合作星"、"智慧星"、"巧手星"等,教师跑上跑下很是辛苦,学生桌上也是星光灿烂,有的学生到处贴满了奖牌和奖星。难道我们的课堂非得要这些闪烁的星牌吗?语言激励行不行?

  难道我们平常教学都是这样吗?而广大农村学校连一台电脑都没有,如何上出电教特色课来?现在我们应该研究实实在在的东西:平常课如何上出课改味来。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4、对课改工作只听见一片颂扬之词,缺少冷静客观的理性思考。有的课改检查走马观花,看看档案资料,听听校领导汇报,再观摩一两节花样多点子新的课改表演课,就作出评价:ⅹⅹ学校课改工作有实效,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课改工作经验而一线老师的呼声有几个领导听过,新课标在农村实施的难度有谁理解并给予支持?

  二、思考与建议;

  1、加大课改培训的力度,为新课程实验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首先要加大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力度,对那些培训后工作作风仍没有改变的坚决撤换。校长培训是课改的关键,那么教师的全员培训则是学校课改推进的重点,因为教师走出去的机会毕竟是少数,要加强以校为本的培训力度,并让参加省市级的教学骨干进行二级培训,培训要立足现实,以身边事身边人身边课为研究对象,切实提高教与研的水平,少谈些主义和模式,多些实践与思考。

  另外在培训教师的同时,也要做好家长培训工作。学生在学校学习方式的转变本来就很不容易,如果家庭教育观念涛声依旧,学校与家庭在教育上各执一词,让学生无所适从,不知该听谁的是好。家庭与学校的教育观念都得到更新,这样推进课程改革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各级政府要切实保证教育经费的按时足额发放。这样的话提了多少年,但有些地方总是不能把教育放在千秋伟业的高度来对待,仍长期拖欠教育经费,当然地方也有地方的难处,现在大部分地区教育的人、财、物都移交县级政府负责,县政府在财力不济的情况下要负责这么大一摊子实在不易,连教师国标工资这碗饭都装不满,还哪来那么多钱去改变落后的教育条件。而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科研部门没有基层学校的财权,对基层学校来说既不许乱收费,又得不到政*财政拨款的支持,农村的教育该走向何方?

  3、课改调研要面向农村,教材编写要面向农村。各级调查组要不打招呼地深入农村(特别是村小学)弄清课改实验现状,获取课改真实资料,多听一听一线教师对课改的理解、认识和困惑,把农村的课程改革难题提到理论高度来研究。建议各级教科所和教研室都要到基层农村学校定点,帮助农村学校搞好课程改革,同时搜集第一手鲜活的实验材料,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决策,把成功经验加以推广。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1.运用有效的识字方法,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本课生字。

  2.运用字典、生活积累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宽恕”“欣慰”“感触”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犯了错要有勇气承担责任。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小故事或关于里根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名言设疑,导入课题

读名言:“用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怎么会有这样的体会呢?今天我们一块儿学习《责任》(齐读课题——责任)。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语,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自主学习。

  用词语卡片检查认读。

  2.通过读课文,你知道这一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话说)

  3.在这件事发生的过程中,小男孩的情感经历了三次变化,默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情感变化的词语,这是学习批读的一种方法。(板书:批读)

  (交流,板书:委屈委屈而为难自豪)

  三、自主阅读,边读边批

 1.为什么小男孩的情感会发生这样几次变化呢?请大家用心读课文,借助旁批阅读思考,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疑问简单地批在书上。(板书:读、思)

  2.结合你的批读,在小组内交流阅读体会,看看哪些同学最会合作学习。

  四、全班交流,读中悟情

1.小男孩儿为什么感到委屈?

  (1)引导学生抓住小男孩无意闯祸、认了错、以为应该得到原谅,而老太太不肯原谅、索赔等词语体会小男孩的委屈。学生在重点词下作符号。

  (2)真是认了错就该得到原谅吗?抽读旁批的问题:小男孩已经向老太太认了错,老太太为什么还不原谅他呢?

  交流体会,小结:有的错误并不是认了错就可以了结的,还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钱物的赔偿,心灵的不安。

  (3)带着我们的体会读“可是”这句话。

  2.后来小男孩为什么委屈而为难呢?(请看第2段)

  (1)学生交流体会:自己拿不出钱,父亲有钱不能给。

  (2)你还从什么地方看出父亲对小男孩很严厉?在最能体现父亲严厉的词下作记号。(严肃、借、必须)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读相关语句,读出父亲的严厉。抽读。

  (3)对于父亲的做法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请把你批下的问题说出来。交流问题,引入讨论:父亲为什么有钱不给、借了必还呢?

  汇报,小结:严是爱,宽是害。父亲这样做是对儿子的一种严厉的爱,一种深沉的爱。

  (4)师生分角色读第3段或同桌练习并抽生表演男孩与父亲的两次对话。

  3.小男孩为什么感到自豪?

  (1)生交流体会。

  (2)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小男孩很辛苦?投影重点句,学生交流体会,并读好这一句。

  (3)想象着小男孩打工挣钱的情境读句子,读出他的艰辛,体会出他的自豪。抽读,范读,齐读。

  (4)理解“欣慰”,想一想:父亲为什么感到欣慰?读父亲的话。

  4.父亲的用意达到了吗?读最后一段,你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到?(总统、深有感触)读里根的话,理解“过失”“自己的劳动”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让我们再读一读里根的话,把它记在心里,对我们的成长会有好处。

  五、回归课题,升华激励

 读了课文,你们明白“责任”是什么了吗?请将你的想法批在课题旁边。

  学生交流对“责任”的认识,老师引导准确表达。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边读边批的方法进行学习,大家对责任有了自己的认识。大家再读课题。让我们牢牢记住里根小时候的故事,牢牢记住“责任”这两个字,希望你们从小做有责任感的人,长大做有出息的人。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0-18

教学设计方案08-15

教学设计方案06-12

教学设计方案08-31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25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6-12

枣儿教学设计方案09-18

教学设计方案【精】06-26

教学设计方案【热门】06-28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