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汇总8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习作一》要求学生写建议,春节来了,建议班级举行一次春游活动,去哪里好,把自己的意见写出来。看谁的理由充分。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介绍的地方,还可以配上插图或附上以前去浏览时的照片。
二、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我的建议》,了解文中“建议”的材料选择和安排。
2、读懂“习作要点讨论”,领悟关于为某件事情而提出“建议”的一般写法。
3、按“习作要求”,选择一件使自己冬青的事,写一篇日记,要能表达真情实感。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习作的要求。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例文《我的建议》。
1、自己先读读《我的建议》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
A小作者建议你做什么?
B你能接受他的建议吗?为什么?
3、小结。
因为小作者把去的理由写得很充分。是啊,那里的景物虽然很普通,但作者写得很美,写出了别人没有观察到的东西,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对“最米人的池塘”,他没有具体写,这样,同学们不是更想去了吗?
(二)、宣布本次习作内容:《我的建议》。
春天来了,大家想去春游吗?你认为到哪里去最好?请仿照例文写个建议。
(三)拓展思路,习作指导。
1想清楚你知道的哪个地方最值得人留连往返?
板书:
我的建议
交代地点 简洁
2、要以理服人。抓住关键的景点,有序、仔细地介绍这一景点。尽力把这一景点介绍清楚,介绍具体,能吸引读者。
板书:
主要景点 具体 文章结尾 点题
(四)学生习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习作讲评
一、简介本次习作基本情况。
大部分同学能选取一个地方,抓住关键的景点,有序、仔细地介绍这一景点。并把这一景点介绍清楚,介绍具体,能吸引读者。还能结合课内外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习作练习中。但也有少部分同学写得较笼统,并不是十分吸引人。
二、典型习作集体点评。
习作例文:我的建议
春姑娘又轻轻的来到了人间。在青翠的山间,留下了她的足迹。我建议同学们到诗情画意的山上去走一走,上次在山上看日出的`情景,至今都留在我的脑海里。
走上干净的阶梯,好像走进了地球另一边的世界,那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蜿蜒起伏的山路,就像一条随时准备腾空的卧龙,景色秀丽宜人。如果你到了山的顶峰,就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焕然一新,松柏向我们点头,鸟儿向我们歌唱,连路边平时不起眼的小草,也欢呼雀跃起来,衬托在小草上的鲜花,也那么透明晶莹,真不知道春姑娘施了什么神奇的咒语,把所有一切平常的事都变的不同寻常。一座座青山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这好像一幅画。
我希望老师和同学采用我的建议,在山上玩一玩,看一看。
总评:你进步了,老师为你高兴!继续加油!
1、用词不当,应将“轻轻的”改成“悄悄地”
2、“,”应改成“。”
3、这句话过渡很自然。
4、“,”应改成“。”
5、想象力丰富,比喻恰当。但“腾空”应用“腾飞”更好。
6、“焕然一新”、“欢呼雀跃”、“透明晶莹”这几个词使文章增色不少
三、板书设计:
交代地点 简洁
我的建议 主要景点 具体
文章结尾 点题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内容练习3
总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从自己识字的实际出发,恰当选择查字方法。
2、初步学会使用“居然、果然、突然”,“可是、由于、尤其”等词,给“怪、当年、片刻之间、瞥”找到近义词。
3、能照例句扩写句子。
4、能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练习中的短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扩写句子;找出重点段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用词的确切性;根据句子意思确定扩写什么内容。
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指导完成第1题
1、读准字音。
2、独立完成写词语。
3、同桌互查。订正。
4、师根据巡视的情况作点评。
二、指导完成第2题。
1、自由读这段话,想:这段话的意思。
2、集体交流。
3、独立填表。
4、交流表格内容,并说出依据。
三、指导完成第3题。
1、回顾这一类题该怎么做?
(1)辨析词语的意思。(“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突然”表示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料。)
(2)读句子,理解语意。
(3)选词填空。
(4)再读句子,看词义和语义是否吻合。
2、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2小题,交流反馈。(“可是”表示转折;“由于”表示原因或理由;“尤其”表示进一步。)
3、质疑问难。
四、指导完成第4题
1、读题,明要求。
2、找出带点词的近义词。
3、比较哪个更确切。
4、说说给我们的启示,体会用词的准确。
五、作业:《作业本》第1-4题。
第2课时
一、指导完成第5题。
1、读题,明要求。
2、学习例句,弄清楚要注意什么。
3、自由选一句口头练习扩句。
4、交流。
5、小结:扩句的意义。
二、指导完成第6题
1、回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2、自由读短文。给短文分段,找出重点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大娘让共产党员买车票的事。
第三段(第7自然段)人们向小吴投去崇敬的目光。
3、细读重点段。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去理解。
(1)大娘为什么要问:“谁是共产党员?”
(2)这位共产党员是谁?他是怎么做的?划出有关句子。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这件事反映了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三、作业:《作业本》第5题。
教学后记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材简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黄河象》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介绍了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黄河象的骨架的形态,及这具大象化石的发掘过程,并从科学家假想的角度说明了黄河象化石的来历。文中假想的大象化石的形成故事,想象细致合理,描写生动形象,读后可以使我们思接千古,不仅增长关于化石的科学知识,而且激发起热爱科学探索的兴趣。
【设计理念】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实践,探究,经历。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本课教学主要目标并非在于教教材让学生去弄清一个科学假想故事,接受书本知识,而是以教材作为一种凭借,引领学生通过图文结合,发现化石特点大胆实践,创编故事--文我比较,产生新的感受--发展改造原有知识经验的过程,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去亲历,去发现,去探究,去完善他们自己的知识建构。
【教学目标】
⒈以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观察大象化石,了解发掘经过,在现实基础上大胆推测,合理想象,培养创新精神与想象能力。
⒉在把自编故事与课文故事对比赏评中,领悟科学假想的一般方法,感受作者的想象合理﹑严密,描写生动形象,培养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㈠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许多同学对现已灭绝的古生物挺感兴趣,特别是恐龙,因而对一年前去过的中华恐龙园是念念不忘,说说那次游园最令你难忘的,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兴趣是学生的内在需要之一,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又紧接下面环节古生物化石及相关知识介绍,激发学生内需。)
㈡化石资料交流,丰富感性认识
课前搜集了不少有关化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所获所得。
(设计意图:资料搜集交流是开放式教育下对信息处理的一种学习,亦通过感性材料的积淀,丰富对化石这一科学知识的感知,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
㈢图文结合,发现化石特点
⒈观察化石图片。
老师也带来一张古生物化石的图片,想看看吗?(出示)这是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的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仔细观察一下。
⒉感知化石特点。
怎么样,看了有什么感觉,跟大家来说说。
⒊引导读文,加深感受。
陈列馆旁边还竖着一展牌,上面写的正是这具化石的介绍,你们读读看,有什么新的感觉。
⒋读中感悟,感情朗读,表现化石特点。
指名读,齐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中感受化石的大和保存完整。
⒌了解发掘经过。
师引述过渡:这具化石在地底下沉睡了200万年,直到1973年的`春天,甘肃省的一些农民在黄河边挖掘沙土,忽然发现沙土中有一段洁白的象牙,便向当地政府报告,这具化石终于得以重见天日。让我们再去挖掘现场看看,又了解了哪些情况。自读课文最后一段。
(了解化石出土姿势:脚踩石头,斜斜插入土里)
⒍引发生疑。
了解了有关黄河象化石的这么多内容,接下去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⒎过渡引导。
我们也来做做小科学家,假想一个有关黄河象来历的故事,你们说怎么样。
㈣想象来历,自编假想故事
⒈指导假想。
⑴科学假想我们还是第一次。首先让我们来策划一下,看这个假想该怎么个想法。
⑵学生讨论,引导归纳科学假想的要点:以现实为依据,大胆推测,展开科学合理想象。
⒉小组合作,自编故事。
⒊交流自编故事,学生评议。
评评:①故事创意,②现实为依,③科学合理。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感知化石的特点,自己分析,思考,推断,自编故事,通过自己亲历、实践,体验科学家假想的一般过程,逐步发展完善了对科学假想的认知。)
㈤赏评课文故事,交流感悟
⒈读中充分感知课文故事。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⑵指名分段读,进一步感知。
(设计意图:多层次的读,充分感知,让文字内容在头脑中逐渐清晰明朗起来,为后面对文本故事的分析,比较,赏评奠定基础。)
⒉比较故事,细细品味。
⑴小组学习,把刚才自编的故事和课文故事比一比,谁编得好,好在哪里。
⑵交流感受。
①故事发展的背景环境:气候干燥炎热,动物们干渴难忍,为后文急于喝水,忘了危险埋下伏笔。(细致形象)
②老象陷入淤泥的经过,环环紧扣,故事想象合理、
③地质变化的过程,具有科学性。
(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可欣赏书本故事的优点,亦可评其不足,也应肯定自编故事的独特创意,细腻周密之处,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书本)
(设计意图:转变学习方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赏评文本故事,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表达,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批判意识。)
⒊小结亲历感悟。
说说通过自编科学假想,再与课文故事对比,你们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传统教学重结论,而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起初,学生凭着已有的对科学假想粗浅的认知进行自编故事实践,再经历生生互评,与文本故事进行比较,分析,选择,经历了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不仅探究获得新知,发展了已有的知识经验,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空间。)
附:板书设计:
个头大,保存完整
以现实为依据
脚踩石头,斜插土里
科学
假想
大胆推测,合理想象
严密
科学
细致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第一场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自主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喜悦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找出文中优美的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
写有问题的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师:谁想读课文谁就站起来读,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
(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帮助理清文章的思路)
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下雪前(1、2)
下雪时(3) 雪大
21。 第一场雪
下雪后(4、5) 雪大 而美
联想(6、7)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1.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
2分组交流:学生 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建组进行朗读并做好旁注(自己的学习体会)
3.学生围绕朗读重点进行质疑,师相机补充。
(1)下雪前的景象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抓住它的特点来写的?
(2)下雪时的景象是怎样的?读读你认为写得好句子并说说它好在哪。
(3)下雪后的景象是怎样的?读读你认为写得好句子并说说它好在哪。
(4)读读作者产生联想的.句子。说说文中谚语的含义。
4.学生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汇报。师相机补充板书。
下雪前(1、2) 天气变化
21.第一场雪 下雪时(3) 看(静态) 听(动态) 雪大
下雪后(4 、5 ) 欢乐 雪大而美
联想(6、7) 作用
(三)、品读语段,体味美。
1、师:你认为课文哪些句子写得最精彩,你就站起来读读并说说句子为什么精彩。
2.生读文并说体会。
生1:鹅毛般的雪花,从就白了。只听见往下落,偶尔断了。这说明了雪大。另外 ,从挂满堆满两个词语也能体会雪大。
生2:好大的雪啊!。从中体会到雪的大。从落光了叶子的雪球。体会到雪美。
生3:一群孩子在雪地震落下来。这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更能体会到孩子的欢乐 。
(四)、读写有机结合,创造美。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要求读出喜悦之情)
2让学生根据文中精彩的语句仿写一句或一段话。
(五)、背诵课文。
学生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知识能力目标:
1、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能正确认读。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
3、多读多想,基本读懂课文的内容,体会我们热爱祖国,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思想感情。
人文教育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表达诗人对祖国日新月异的歌唱,对祖国未来的美好祝愿。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多读,讲读结合,学生在读中体会。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充满童趣的诗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和太阳比赛早起》。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
二、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诗歌。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问题?从哪些地方读懂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教师示范朗诵,说说:你听出了什么?让学生体味诗歌的情感。
4、学生像老师那样动情地朗诵。
自由练读同桌互相练读给全班同学听。
二、指导学生背诵。
1、背诵喜欢的小结。
2、整篇背诵。
三、指导学生做作业 。
教后小结:
阅读课文,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懂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同学间的交流,让学生的疑点在大家思想观点的碰撞中化解开来。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内化,学生的阅读能力肯定会快速提高。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能读出2句句子的不同语气。
3.知道喜鹊体态优美、鸣声清脆,能消灭害虫,深受人们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投影。师:早春二月,阳光和煦。瞧,是谁站在枝头,尽情歌唱,传送着春天的信息?
2.板书课题,读题。你们喜欢喜鹊吗?观察图片,结合课外知识进行交流。
3.今天,我们就一起读读课文来了解喜鹊。
二、初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从课文中你对喜鹊有什么新的.了解?
2.交流,并随机出示学生讲到的生字。
3.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4.小组学习生字,并交流记字好方法。
5.游戏:(1)“生字大搬家”(2)“抢占高峰”。开双列火车,两两抢读,看哪一组抢到的字多。(3)游戏:“眼力大比拼”读词比赛。
6.全班接龙读课文。集体正音。
三、熟读体验。
1.选择喜欢的小节读一读,说一说:我喜欢喜鹊,我知道它( )。
2.交流。理解:预兆、吉祥等。
3.学习第三小节。
(1)谁见丁喜鹊都会夸它长得漂亮,再读读课文第三小节,划划有关的句子,圈圈有关的词语,
(2)小组学习,用自己的方式交流体会,指导朗读。
(3)小朋友,这就是喜鹊,喜鹊的全身……那么可爱。师生合作看图介绍。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节。
4.比较句子:多可爱的喜鹊,你们喜欢它吗?
(1)出示句子:喜鹊体态优美,鸣声清脆,又能帮助人们消灭害虫,人们怎能不喜欢它呢?
喜鹊体态优美,鸣声清脆,又能帮助人们消灭害虫,人们非常喜欢它。
(2)小朋友,轻声读读这两句话,想一想这两句话意思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指导朗读。指名读。分组比较读。
四、巩固拓展。
游戏:漫游’百鸟林”
1.读字、词:咦,小喜鹊想把我们带到哪里去?我们跟着它轻轻走。
2.听写词语:这些路牌空着,我们来帮它写一写。
集体纠正:吉祥活泼悦耳冰天雪地生机勃勃
3.拓展练习:哇,这里的鸟可真多,仔细看看。
(1) 让我们来认识这些人类的好伙伴们。(媒体介绍:百灵鸟、黄莺、画眉、杜鹃等)
(2) 评选知识大王:你了解它们吗?学着课文从一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你了解的一种鸟。我喜欢_________,我知道它______。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设计意图:
1、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2、领悟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点。
3、背诵全诗,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设计提要:
1、描写琵琶乐时,诗人成功地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产生共鸣,点明题旨。
三、设计实施:
1、先让学生欣赏一段琵琶曲,然后依势将学生引入《琵琶行》。
点拨:在白居易生活的时代,有一句流行语“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就是指他的名作《长恨歌》和《琵琶行》。“行”,又叫“歌行”,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
2、让学生自由地诵读全诗,读出其中的感情来。
3、配乐示范背诵全诗。
4、赏析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提问:第一段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点拨:“浔阳江头夜送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再用“枫叶获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种悲凉诉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主人”四句,写饯别时的凄凉情景。“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一个“惨”字点出了凄凉环境。最后借江边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忽闻”两句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悠然神往,从感情上由忧转喜,引起下文。
5、赏析诗人是如何将“仙乐”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的。
点拨: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音强、音高、音色、节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种声音来比喻四根琴弦所发出的不同乐声:“如急雨”“如私语”“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涩”“银瓶乍破”“刀枪鸣”“如裂帛”等等,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此外,还用“嘈嘈”“切切”等象声和“间关”“幽咽”等双声词来描摹琵琶声,更增加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感。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6、诗人与琵琶女的感情是怎样产生共鸣的?
点拨:诗人听完琵琶曲,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后,不由自主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看来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有相通之处。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以后的处境有类似的地方。
7、赏析最后一段。
点拨:“我”的诉说,反转来又拨动了琵琶女的心弦,当她又一次弹琵琶的时候,那声音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过来又激动了“我”的感情,以至热泪直流,湿透青衫。
8、在前面赏析时,一边赏析,一边引导学生背诵。最后在音乐声中,全班齐诵课文,再次体味诗的韵味。
四、课外扩展:赏析苏轼的一首写琵琶声的词《水调歌头》。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阶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2、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蟋蟀选择住宅的时候,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现在让我们到蟋蟀的住宅去作客,去看看这住宅究竟是什么样的。
二、精读住宅特点,加深感悟
1、自由读3~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住宅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2、反馈交流,并指名在黑板上板书。
(向阳、倾斜、隐蔽、像隧道、弯曲、九寸深、一尺宽、有门、有平台、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3、这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这么出名呢!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4、现在,我们就来当蟋蟀的建筑师,为它画一张住宅剖面图吧!
(把画好的图贴在黑板上。)
5、你怎样评价蟋蟀的住宅?带着赞赏的语气读3~6段。
二、转换角色,练习说话
1、现在,你们就是蟋蟀工程师本人,要去参加昆虫建筑经验交流大会,请你们马上做好准备,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建筑住宅,你的住宅有什么特点!
2、学生自由准备后发言。
3、有感情地朗读5、6两个自然段。
三、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
1、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吗?
(因为它的挖掘工具太简单了!)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指名分节读7~9小节。
画出蟋蟀挖掘动作的词。
2、用前足挖巢穴容易吗?巢穴挖好了还要干什么呢?
(整修)
3、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四、阅读资料,深入认识蟋蟀
1、看资料(课前同学们搜集的有关图片及其他资料)谈体会。
2、看了图片、资料,你又懂得了哪些不知道的知识。
五、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读了蟋蟀的住宅的介绍,你喜欢蟋蟀吗?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赞美它吗?
3、练写。
4、交流。
六、安排课后作业
1、把你认为最喜欢读的句子抄一抄。
2、看谁先把5、6两节背出来。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0-18
教学设计方案08-15
教学设计方案06-12
教学设计方案08-31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25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6-12
枣儿教学设计方案09-18
教学设计方案【精】06-26
教学设计方案【热门】06-28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