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1 11:43:5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15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2、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含义

  2、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这里不仅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且还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他们之中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缠绵悱恻,有的惊天地、泣鬼神,也有的平凡中透着伟大.今天,我们这节语文课就来讲述一个平凡老者的不同寻常的故事(板书:青山不老)

  二、读课前提示,明确本课的阅读要求。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

  3、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

  三、自由读课文,感悟奇迹。

  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学生讨论回答

  2、解读奇迹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长还是短?

  明确:很长

  师:人生苦短能有几个15年,而在老人这15年中却干了多少事啊!

  生:(齐读)绿化了8条沟、7条防护林带、3700亩林网

  师:一亩约667平方米,我们罗店中学的校园面积差不多30亩,你能想象一下老人造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停顿)(123个)

  师: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是满山遍野的绿。

  师:(引)奇迹已然创造,我们就要用心去品读,找出具体描写这一奇迹的句子读一读。

  明确:第一自然段

  师:(引)树木营造了欲滴的绿色,我们身边也不乏垂柳依依翠杨挺拔,那么这里的树是什么样的?

  生:读(杨树、柳树一层层的绿梯)

  师:树的勇敢扼制了山洪的凶猛,庞大的根系牢牢扼住了稀疏的黄土,树土的关系在老人心里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明确: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师:土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农民有了沃土才会有希望,而树恰恰是保证水土流失的关键,所以,老人把他的精力都用在了植树造林上,这树是他的命根,这树是他的希望,这树就是诠释他生命价值的最好体现。

  四、引导学生了解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

  同学们,绿色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可对于生活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晋西北来说却是难得一见的,那么,为什么在这里植树就这么难呢?

  明确:大环境,风沙肆虐

  明确:干旱、霜冻、沙尘暴

  明确:环境异常险恶

  知识链接

  师:晋西北气候恶劣,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

  师(引)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地方又有怎样辛酸的故事呢?

  明确:早出晚归

  明确:七位同伴五位过世

  明确:风雨同舟的老伴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师:15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变成了白发,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五、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师(引)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明确: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

  明确: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

  师(引)看眼前翠绿的青山,听耳边朴实的话语,我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课件出示)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了。

  生质疑: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什么意思?

  生交流汇报

  师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崇敬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师(引)巍巍青山承载了几代人的梦想,棵棵杨柳记载了老人寄情荒山,造福人类的足迹,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的意义却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让我们满怀敬佩、崇拜、感激之情与作者同呼:青山是不会老的!

  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延续,而且随着青山万古长青。

  六、畅谈感想

  师:面对这位老人,你想说什么?

  师总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相信今天我们认识的一位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也能让大家感动不已。

  2、今天我们学习:16青山不老(板书课题)

  3、让同学们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如:青山永远不会衰老;青山会永远年轻;青山会永远长存,绝不会枯竭等。 那为什么青山会不老呢?难道文中就只是说青山不老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看看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1、读一读。

  治理、归宿、荡漾、领悟、肆虐、盘踞、绿洲、三番五次、风雨同舟

  理解“风雨同舟”并找近义词。

  2、文中的山野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也就是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可用教室相比形象教学3700亩林网,约70300间教室。让生感受到:这些根本就让人意想不到的甚至觉得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偏偏就是事实,这确实是个奇迹。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思考: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这一奇迹的?并朗读体会。

  (主要包括两方面:险峻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简陋艰辛的生活条件。另外包括老农年老、瘦小;同伴相继过世;老伴去世;女儿三番五次来接他。可他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决心毫不动摇,他宁愿吃苦也要坚守在山沟里植树造林,改造山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从而让生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你觉得老人这样做傻不傻?他这样做是为了他自己吗?那他为了谁?(保护家园,造福人民与子孙)你为他感动吗?

  3、所以,在作者告别老人时,作者不由得想到: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让生谈谈对这些话的理解。带着对老人的无限敬佩读一读。

  教师点拨:老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指转化为他所创造的一片绿洲,还包含了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保护环境和造福后代的精神。老人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种精神将永垂不朽,老人的生命价值无限。)也就是老人有限的生命得到了无限的延长。

  4、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或:因为青山饱含了种树人(山野老农)绿化环境、保护家园、为民造福的精神,这种精神将永垂不朽,子子孙孙将会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保护好家园,青山就会长得更加茂盛,所以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交流感悟。

  如:

  1.你想对山野老农说些什么?对山林改造者的敬佩。

  2、想对自己或同学说什么?

  3、讲一讲自己身边保护环境的事例。

  4、学习篇末点题的写作方法。

  五、板书设计:

  16 青山不老

  大环境(自然环境):险恶

  奇迹(创造绿洲) 老人精神永垂不朽

  小环境(生活条件):艰辛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

  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① 阅读,勾画。

  ② 同桌交流。

  ③ 大声诵读。

  2.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五)板书设计

  16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小环境──艰苦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本:16《青山不老》(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并对肆虐、盘踞、淤泥等词语有一定的认识。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事顺序,掌握关键句词的用法。

  3、培养一定速度的默读方法并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过程与方法:1、以恰当的速度默读和略读课文

  2、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和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3、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以及口头和书面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4、联系实际生活,展开联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3、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感悟老人对家乡的情感和伟大的精神,以及深化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沟通和认同。

  【教学工具】课件pocomaker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导入

  1、讨论:学生自由简单阐述对我国环境破坏的认识,进而推入对土地沙化的了解——3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以最大的空间,让学生

  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为学生展现现实、感性的土地沙化状况,从而挖掘文章创作的特殊的社会背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5分钟

  师:看完这个短片,你们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一起来交流一下吗?

  是的,风沙防治刻不容缓,社会各阶层也日益增加对沙化的关注,而那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晋西北,探望一位为环保事业无私奉献的老人。(板书:青山不老)

  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文章,同时并不提前浏览文章的“阅读提示”(培养学生的自我独立理解的能力),注意控制好时间——3分钟

  2、引导学生勇于讨论和交流对文章首次感性认识,尝试地谈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6分钟

  (先介绍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师:主人公是谁?他有什么样的特点?(晋西北的一位老人;老——81岁、瘦小、孤单一人) ( 板书:人物、特征)

  通过初步的了解,谁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觉得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情。(板书:事件)

  (先让每个学生牛刀小试,问题由浅入深)

  3、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15分钟

  要求读准读顺。朗读中画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音和词义。

  重点词语:肆虐、盘踞、淤泥、归宿、风雨同舟

  〔1〕阅读“课文提示”,带着提示的问题自读课文

  ①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一位山野老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

  ②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这一奇迹的(是在自然条件极度恶劣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辛的情况下创造的)

  〔2〕说说文章中让你感触最深的地方,为什么?

  〔3〕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作者又是以怎样的顺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课时总结——2分钟 师:通过对文章信息的提取,我们基本上整体感知了课文;同时同学们还就作者的叙事意图进行了大致的品论,好,下节课我们可以从作者的表达语言来对文章主旨进行深刻的分析。

  第二课时

  一、品味语言,理解句意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概括了文章的要点,并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板书:16、青山不老)

  1、朗读第1段,展开想象并思考段中两个“全”字体现了作者此时此刻什么样的感情。 3分钟

  2、朗读第2段:5分钟

  ①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三个“是”突出了什么,又暗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② 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体会“竟”字的意义。

  3、浏览第3——6自然段:15分钟

  ①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种树是选择,青山是归宿”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心情?

  ②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这里除了告诉我们这里的山改变了形貌,更蕴藏着什么?(老人们的精神在祖国各地无处不在,我们的自然环境也在逐渐改善。)

  ③ 理解第3、6段省略号和破折号的用法和作用。(板书:…… ——)

  ④ 联系上下文,说说老人是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再联系实际生活,感受周边像老人一样的人。

  使学生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感悟和敬仰为环保事业做出的精神。

  二、升化主题——7分钟

  1、“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终有一天,老人会不再出来,那我们保护环境、绿化环境的事业该何去何从?

  让学生自主产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共同参与保护地球家园的行动中。

  2、学习课文以后,你对“青山不老”又有什么认识,同时也产生哪些问题?(板书:青山不老)

  三、课堂小练笔(6分钟):

  以“青山是不会老的”写一段自己的感想并交流所写感受。

  【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人物:老人

  特点:81岁、瘦小、孤单一人

  事件:

  青山不老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5

  【课前准备】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探课文,认识老人

  1、猜字激趣:

  课件出示“老”字。

  这个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谁来说说看。

  《说文解字》中也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告诉了我们“老”的本义。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揭题读题。

  2、自学课文:

  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情况:

  ⑴ 认读生字词语。

  ⑵ 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预设交流点:

  ① 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板书:

  离世

  ② 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板书:

  过世

  ③ 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④ 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板书:

  再也出不来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

  1、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预设交流点:

  ⑴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⑵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⑶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2、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

  ⑴ 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

  ⑵ 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①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

  ② 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⑶ 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三、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

  2、集体交流: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6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在祖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你们想认识他吗?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来走近这位老人。(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初读,概括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

  (1)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人物是谁,他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检查,反馈。

  奇迹: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高照小学=25亩

  几所高照小学=3700亩(148)

  我们一起朗读,读出“了不起”。

  三、紧扣青山,感悟精神。

  (一)希望的青山

  老人到底创造了一片怎样的青山?找出描写青山的地方,谈谈自己的体会。(生自读,勾画,做批注)

  出示句子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美丽、充满生机、茂密……)

  师:是啊,这是一片美丽、充满生机、绿意盎然的青山,让我们甜美的读一读。

  师:这还是一片怎样的青山?

  出示句子2: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坚强、勇敢、生命力顽强……)

  男生齐读,读出勇敢、坚强的语气。

  是啊,这不仅是一片美丽的青山,更是守住这方水土的青山,守住人们生存希望的青山!

  (二)险恶的环境

  为什么说老人创造的这片青山是一个奇迹?(生默读思考、自由发言)

  在如此险恶的.环境里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的确是一个奇迹!(板书环境险恶)

  (三)伟大的品性

  老人在创造青山的伟大奇迹中,你看到了老人身上的哪些品质和精神?(学生自由说)

  文章是如何赞美老人的?

  出示句子: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他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了。

  齐读。

  学生质疑。

  预设:1: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

  2: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解答疑问。

  让我们用赞美崇敬的语气再读读这几句话吧(板书山川共存日月同辉)

  大家朗读文章结尾,“青山是不会老”的是什么意思?(学生自己说)

  小结:是的,老人伟大的精神和博大的情怀像青山一样永葆青春,老人的精神将会被这片土地上的子子孙孙传承。是的,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拓展练习

  1、学习小练习笔。

  摸着这块石碑,你想_________地对老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

  看着这片绿意盎然的树林,你想___________对全世界人说________________。

  2、交流,小结。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能认读虐、踞等生字,理解“肆虐、归宿、盘踞”等词语。

  2、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

  3、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

  【教学难点】:理解青山不老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读课文

  (1)揭题

  (2)大声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3)学习生字词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理解了不起的奇迹

  1、老人创造了怎样了不起的奇迹

  2、老人在什么环境下创造了了不起的奇迹

  三、研读课文,感悟老人的精神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老人在植树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与痛苦?在困难与痛苦面前,老人仍然种树,说明老人具有什么精神?

  2、老人为什么非要种树?

  3、议一议,“另一种东西”指什么,“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是什么?

  四、总结课文,说说青山不老。

  五、课堂练习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徐琴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课上完了,我结合学校提出的“高效”课堂的精神,反思自己这节课的得与失。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二、课堂动静结合,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以大问题统领,“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老人为什么一定要种树”,“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默读走进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地读、悟,领会老人不屈的种树精神,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巧设铺垫,难点突破水到渠成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并以排比句的句式呈现,“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四、重视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选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用一个词概括大、小环境的特点等设计,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理解概括,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体现了语文的工具行。

  五、课堂反馈及时

  课堂上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反馈,课堂的最后5分钟,出示自己设计的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这些练习针对性强,是本堂课的重点,学生完成的情况较好,说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有效的学习。

  存在不足:

  1、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较单一,引导语表达不够准确,过渡语的表述缺乏深情。

  2、在理解大环境的险恶的时候,未设置相应的情境,若给学生出示一些相应的表示环境的图片,会给学生很直观的印象,可以更快地理解险恶的环境。

  3、教师在课堂上的关注面太狭窄。

  4、课堂上学生的朗读较多,但是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齐读的形式较多,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在我看来,“高效”的课堂更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从高效来看,在这一节课中似乎有了一点儿踪影,可是高效的语文课中的文本的情感如何落实,而且是有艺术性地展开,我的课堂中是缺失的,这也是我的困惑,情感的感染势必要创设一些情境,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可是一堂课40分钟,要实现高效,应怎样处理呢?今后要积极摸索。

  万变不离其宗,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上出更好的课。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重难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认识“植树”。

  1、记得我们学过一篇文章——《白杨》,高大挺秀的白杨树挺立在戈壁滩上,阻挡风沙的侵袭,为铁路立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2、出示沙尘暴的图片。

  3、引导学生谈感受。

  师:我国的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沙尘暴给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植树造林成了保护家园,绿化家园,美化家园的重要举措。今天,我们去认识一位晋西北的老人,感受他将荒山变为青山的感人故事。

  4、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使学生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懂得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进而认识植树造林的意义,为下文理解老农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坚定决心和可贵精神做下铺垫。)

  二、了解内容,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部分词语。

  3、思考: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加以说明)

  4、师生交流。

  课件出示句子:“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要点:引导学生抓住数字,朗读体会,让学生感受老人创造的奇迹,继而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课件出示句子:“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点拨要点: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再通过朗读课文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盎然的山林景观,促使学生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从而深刻的感受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

  三、朗读句子,品味“艰辛”。

  1、师:奇迹是喜人的,但是,奇迹的背后,又是怎样的艰辛?

  2、再读课文,思考问题: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了这样的奇迹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体会老人植树的艰辛和精神的可贵。

  3、师生交流。

  4、点拨要点:

  ①、山沟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②、老人年老、瘦小。

  ③、生活条件艰苦。

  ④、同伴、老伴相继逝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想象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山沟所处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老农才坚定了改造的决心;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但他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造福大家。通过老师的引领,使学生从对他们所取得成绩的惊叹转移到对老农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以此来深化理解课文。)

  四、领悟“背影”,深化人物。

  1、师:多么可爱可敬的老人!他的高尚,他的坚持,让来访的作者产生了由衷的敬意。临别时,作者有段精彩的`描写。

  2课件出示句子:“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师:一个酸字,蕴含着作者太多太多的情感!想想:作者为什么会“酸”?

  3、师生交流。

  (点拨要点:酸,一为“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者感到伤感,二为老人的精神,老人的付出,老人的坚持让作者感动不已。)

  4、师:老人深知: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为了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为了造福子孙,老人就这样在山沟里默默坚守着。

  5、出示老人背影图,师配乐深情朗读:望着老人瘦小的背影,多少往事涌上了心头:那一次,狂风大作,老人顶着大风,扶起那倒下的一棵棵树苗;那一次,老伴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料理完丧事,老人又扛起铁锹走进了山沟里;那一次,女儿又来接他到城里去享清福,老人只是摇头,他说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6、看到老人的背影,你还想起了什么?请用笔写下来(可仿照以上排比句式)

  7、学生小练笔。

  8、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此设计意图有三:一、以一个“酸”字做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老农的感情,联系上下文,再次深化老人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引起学生的再次共鸣。二、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是对课文句子的再次练习和对文本的拓宽,对学生也是一次不错的练笔的机会。三、大大的强化了老人的形象,使得老人的形象、老人的精神更加的立体化,更加的深入学生的心里,为后面学生对关键句子的理解做好铺垫。)

  五、理解文意,升华主题。

  1、师:把贫瘠的山沟变为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片青山,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当告别老人的时候,除了感动,一番肺腑之言涌上了作者心头。

  2、出示句子:“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3、点拨要点:“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4、有感情的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另一种东西”的深刻含义,感悟老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片绿意盎然的青山,而更应该是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决心和不畏艰辛的高尚精神,课文最后一句“青山是不会老的”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感悟和这句话的含义,点明文章所表达的意旨。)

  六、拓展延伸,影响你我。

  1、师:今天,我们的心灵因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老人而震撼。地处不同,年龄不同,我们不可能像老人一样扛起铁锹走进山沟,但是,绿化家园,美化家园却是我们和老人一样的情怀。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美化我们的家园。

  2、作业、

  ①、为学校的花圃、宣传栏、植物园、饭堂等地方设计宣传标语,号召大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②、爱护环境,我从小事做起:

  用如下句式写写:

  爱护环境,我从拧紧水龙头做起。

  爱护花草

  ……

  整理好,尝试成为班级环保公约。

  (设计意图:学生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继而引导学生不单从精神上敬佩他,更应该从行动上效仿他,从身边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美化我们的家园,使语文课堂更好的向课外延伸。)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精神永存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9

  课前准备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初探课文,认识老人

  1、猜字激趣。

  课件出示“老”字。

  这个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谁来说说看。

  《说文解字》中也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告诉了我们“老”的本义。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揭题读题。

  2、自学课文。

  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语。

  (2)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预设交流点: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

  1、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预设交流点: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2、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

  (1)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

  (2)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①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

  ②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3)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

  2、集体交流。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老农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

  小结: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会老吗?

  (1)以“青山是不会老的”写一段自己的感想。

  (2)交流练笔内容。

  (3)总结课文: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

  积累拓展

  1、赏读课文,摘抄自己欣赏的词语、句子、段落。

  2、阅读相关文章。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情感与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拓展与延伸】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的绿化状况和相关的感人束缚。

  【重、难点突破】一是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二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黄土高原的情况吗?向学生展示图片并进行相关讲述。然而,就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一位老人却创造了一个世人不敢想象的奇迹。

  板书:青山不老

  二、学习课文,看阅读提示中的三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思考、交流。

  教学提示:可根据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带动全文的学习,由于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本课。

  教学参考:

  如,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通过读课文、质疑问难、朗读想象等途径,使学生认识到老农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

  在学生对老人创造的奇迹产生敬慕的状况下,转入对奇迹背后故事的探究:“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这个问题可以从这座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和这个院子所处的小环境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想象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山沟所处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老农才坚定了改造的.决心;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但他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造福大家。

  通过老师的引领,使学生从对他们所取得成绩的惊叹转移到对老农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以此来深化理解课文。

  三、思考交流“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悟?

  教学提示:课文最后一句“青山是不会老的”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感悟和这句话的含义,点明文章所表达的意旨。可以适当穿插课外资料,或联系生活实际,更深刻地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运用对“金色的鱼钩”和“金色的脚印”等课文中的学习方法来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的含义,可以比较轻易地突破重点。

  教学参考: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精神是永远不会老的。

  四、课文总结

  教师小结: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使学生从对他们所取得成绩的惊叹转移到对老农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

  五、作业

  找一找有关绿化荒漠与荒山的先进事先进行阅读。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11

  【基础知识积累】

  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情感与思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拓展与延伸】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的绿化状况和相关的感人束缚。

  【重、难点突破】

  一是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二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黄土高原的情况吗?向学生展示图片并进行相关讲述。然而,就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一位老人却创造了一个世人不敢想象的奇迹。

  板书: 青山不老

  二、学习课文 ,看阅读提示中的三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思考、交流。

  教学提示:可根据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带动全文的学习,由于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本课。

  教学参考:

  如,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通过读课文、质疑问难、朗读想象等途径,使学生认识到老农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

  在学生对老人创造的奇迹产生敬慕的状况下,转入对奇迹背后故事的探究:“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这个问题可以从这座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和这个院子所处的小环境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想象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山沟所处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老农才坚定了改造的决心;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但他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造福大家。

  通过老师的引领,使学生从对他们所取得成绩的惊叹转移到对老农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以此来深化理解课文。

  三、思考交流“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悟?

  教学提示:课文最后一句“青山是不会老的”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感悟和这句话的含义,点明文章所表达的意旨。可以适当穿插课外资料,或联系生活实际,更深刻地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运用对“金色的鱼钩”和“金色的.脚印”等课文中的学习方法来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的含义,可以比较轻易地突破重点。

  教学参考: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精神是永远不会老的。

  四、课文总结

  教师小结: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使学生从对他们所取得成绩的惊叹转移到对老农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

  五、作业

  找一找有关绿化荒漠与荒山的先进事先进行阅读。

  板书设计(文字版):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能提出问题。

  2、利用导读来学习课文,能捕捉到文中重要的信息,并解决提出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导入,以“地球”照片导入,突出中国沙化现象。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认真快速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划出你认为比较难读的句子。

  ⑵、读了课文后,你对 “青山不老”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同时产生了哪些问题?

  2、反馈交流。

  ⑴、交流比较难读的句子。

  ⑵、交流你对“青山不老”的新认识。

  预设点:

  a、提到老人:老人的作用,因为老人的存在,青山永远郁郁葱葱;(提到课文的主人公)

  b、提到中心:青山喻老人,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艰辛和决心的精神)如青山,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没有因为生命的终结而消失。(表扬:你很会读书,通过一次读书就领悟到了课文的中心)

  c、提到老人生活的环境很险恶。

  ⑶、提出质疑。

  预设点:

  a、词语的理解:土炕、晋西北 (在山西,通常指的是保德、河曲、偏关三县,它们隶属于忻州市,隔黄河、长城与陕西、内蒙古相望)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盘踞(非法占据。文中指经常受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的迫害。)、如臂如股、劲挺(坚强有力地挺立着。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非常旺盛)、淤泥(河流、湖沼、水库、池塘中沉积的泥沙。文中指树下堆积的泥土)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文中指老人的院子里到处充满着绿色,到处被植被所围绕。

  b、句子的理解: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同学们,你们提出的这些不理解的句子,其实归结在一起就是要解决课文的重点 “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那么这些不理解的句子含义就能领会了、

  三、利用导读,再读课文,感受老人伟大奇迹。

  那么怎么来读懂这么多的问题呢?在略读课文中,我们可以借助导读来帮助我们阅读课文,出示导读:

  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我们,下面的课文写了一位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1、先解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课件显示红色)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下有关的内容,注意有的内容需要概括。

  2、学生自学,教师适当提醒可以讨论一下。

  3、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预设交流点:

  ⑴、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抓住两个“全”字体会: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景色之优美。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课件展示)

  还允许学生可以与环境的恶劣作一下比较,突出老人的贡献巨大。

  这是老人创造的一幅美丽的图画!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真切地感受一下。

  ⑵、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通过这些数字写出了老人创造了了不起的奇迹)通过3700亩林网与杭州体育场70亩作比较,想象老人种树的面积大,这的确是了不起的奇迹。(板书:创造了不起的奇迹)

  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⑶、杨柳、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点拨:指名读一读,学生简单从树的作用角度谈体会。

  指导朗读:是啊,有了老人才有树,有了树,才包住了这片青山。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小结:保住了这片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老人创造的是一个——学生接“了不起的奇迹”。

  4、那么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预设:

  ⑴、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险恶,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呢?(学习2自然段,这段可以放在前面学生读课文后对“青山不老”新的认识时就可以教学)

  一齐读一读,观看课件。这些图片出示的仅仅是一般的干旱、霜冻、沙尘暴,更可怕的是:结合注释学习“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读句子,说说解释,老人生活的环境就是如此的险恶,我们再来读一读。

  ⑴、我还知道老人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年纪的大(学习第三自然段)

  我们一起读读,体会老人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年纪的大。

  课文还有哪里还提到老人的年纪大?学习后面文中的一句话: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再也出不来了。读一读。

  小结:同学们,在这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年老古稀的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读板书“了不起的奇迹。

  四、感受老人的精神,领悟“青山不老”。

  读到这儿,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吗?你能把体会写下来吗?

  交流学生的感悟,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前面学生提到的不理解的句子进行小结,(出示句子让学生朗读)从而解决问题。

  ⑴、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老人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青山,这是一种为了造福人类无私奉献精神。)

  ⑵、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是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

  是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

  是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

  甚至可以说是为了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气概永远流传。小结并指导朗读: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就是“另一种东西”,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句话。)

  总结:你们说得都很好,这就是我们对课文“青山不老”又一个新的认识。同学们,只要有千千万万的人具有老人这样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这青山会老吗?读最后一句话。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4、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含义。

  2、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1、师: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去感受一位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出疑问:青山不老什么意思?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弄明白的`一个话题。在课题上加上一个醒目的问号。

  (二)自读课文,初步理解青山不老

  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出示阅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青山不老什么意思?

  3、课文中哪些语句是写青山不老的?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青山不老。

  1、课文中是写谁让这青山不老的?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长还是短?人生苦短能有几个15年,而在老人这15年中却干了多少事啊!)齐读此句话,引导同学想象。(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是满山遍野的绿。)此时你觉得这位老人在你面前是什么样的形象?让我们带着对老人无比崇敬的感情读读这句话。

  2、绿色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可对于生活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晋西北来说却是难得一见的,那么,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呢?大环境:自然条件恶劣;小环境:生活条件艰苦。

  3、此时,你认为青山不老仅指树木苍翠,绿意盎然吗?还指什么?你是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默读课文,迅速在书中找一找。理解重点句“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了。(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崇敬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5、回归课题,理解课题,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6、指导写法。

  (四)畅谈感想,深化主题

  (课件出示图片)巍巍青山常绿

  白发老人沉思

  1、面对这位老人,你想说些什么?

  2、师总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五)课堂作业

  1、读记词语。

  2、背诵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

  谈话法 讲读法 小组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初探课文,认识老人

  1出示“老”字:大家看看这是个什么字?谁来说说你对“老”的理解。

  2师:与大家理解得一样。《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

  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板书:16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

  1.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找看,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请用铅笔把相关句子画出来。(巡视)画好的同学请举手。

  2.出示多媒体课件:(品读)65岁那年,……

  (品读)老人拄着拐杖,……

  3.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在读中体会老人的老。

  三、再读课文,品味“奇迹”。

  1.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交流找到的句子。

  出示:(品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

  继续交流了不起的.奇迹……

  出示: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

  出示: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3.让我们再读读这些句子,品味奇迹。

  四、自读课文,体会环境之险恶。

  1.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到这是了不起的奇迹吗?请看——

  老人所处的环境。

  出示多媒体课件:请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从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哪些词中你体会到了环境的恶劣?抓关键词。 (品读)

  2.齐读,在读中再次体会环境的险恶。

  3.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五、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的精神。

  1.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生答:植树精神)

  2.出示文章结尾:(品读)请读一读文章结尾,思考以下问题。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

  齐读句子,领悟“青山不老”的精神。

  3.理解“另一种东西”的深刻含义。

  4.师: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是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5.请同学们拿起课本,再次深情地读读文章结尾,体会老人“不老”的精神。

  六、课后作业:

  1.出示多媒体课件:

  v 课后收集有关人们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先进事迹,并交流。

  v 赏读课文,摘抄自己欣赏的词句。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15

  一、初探课文,认识老人

  1、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和大家交流一个话题:一个人到了七老八十的年龄,该怎样度过晚年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就绿化荒山,植树造林,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青山不老》,板书课题。

  2、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情况: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预设交流点:

  ⑴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板书:

  离世

  ⑵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板书:

  过世

  ⑶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⑷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板书:

  再也出不来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

  1、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预设交流点:

  ⑴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让学生计算3700亩林网相当于多少个教室的面积。

  ⑵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读完这段话,你觉得这段话的内容怎么样?(优美、树木郁郁葱葱、绿意盎然)让我们带着这种美认真地读一读。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出示杨树、柳树课件欣赏,让学生感受林海的美观。引导板书(美丽壮观)

  ⑶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板书作用(保持水土)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2、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和老人所处的环境艰苦:

  ⑴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

  ⑵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①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干旱、霜冰、沙尘暴。

  ②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⑶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⑷那么,老人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你能想象出老人战胜恶劣环境的困难树种的一个场景吗?

  三、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1、所以,作者在离开老农的小院时,深有感触。你能找出作者的感触吗?

  2、出示: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老农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

  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会老吗?

  ⑴以“青山是不会老的”写一段自己的感想。

  ⑵每人想一句宣传环保的口号或标语。

  四、总结课文

  同学们,让我们学习这位老人,用自己的双手植树造林,绿化家园,让绿色流进每一人的心中!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06-06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08-18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05-17

关于青山不老教学设计06-29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15篇07-11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0-01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06-14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06-01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07-28

【精选】青山不老教学反思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