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山中访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 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 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并用心去感悟大自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难点
理解文章的写景状物的技巧和联想、想象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大家都有许多好朋友吧?谁来说说你的朋友都是些什么样的朋友?(学生自由发言)请同学们就文章标题展开想象,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作者到山中究竟访问什么朋友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去会一会他“山中的朋友”。
(二) 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 走近李汉荣
李汉荣,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著名诗人、散文家。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首,散文随笔1000多篇,中短篇小说30余篇。
2、 指导学生积累生词
栀子(zhi) 唱和(he) 禅心(chan) 湛蓝(zhan) 憔悴(qiaocui) 逝川(shi)
逝川:流水,比喻消逝的时光。
凝神:精神高度集中,不分散。
玄奥:玄秘深奥。
唱和:指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有很高的声望。
津津乐道:形容有滋味或有兴趣的说道。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3、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本文的题材是什么?写了什么?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感情?
[点拨]《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自渎课文
[学生活动]画出文中“走进山林”后所描述的具体事物,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解思路。
(使学生在自由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自主培养阅读能力)
[点拨]作品依次描述了: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理解作品中作者“走进山林”后的所见所想
[学生活动]由学生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并思考探究: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来到山中探访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参与。对学生的发现给予鼓励,这类训练重在语言的感悟和理解)
[点拨]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大哥——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爷爷——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在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美)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拌我披月回家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2、 探究,领会深层内涵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后练习以及下列问题分小组研讨,深入领会作者匠心,然后在全班分小组发言,教师予以评价点拨。
(1)“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本段文字中,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无变化?如果有,请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并思考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点拨]本段文字中对古桥的叙述人称有变化,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似面对面的倾诉,更亲切自然,更利于抒发强烈的感情。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请注意呼告语,如本段中“德高望重的老桥”。
(2)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点拨]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象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象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3、 味文学创作,感受艺术魅力
本文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2
【教学设想】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正当在与“朋友们”互诉心声之中,作者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真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所以本文教学定位在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以陶治学生心灵,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生活观的教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如你没读过《山中访友》这篇课文,请展开你想像的翅膀,猜一猜李汉荣先生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学生可能回答: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德高望重,曾经与自己同呼吸共患难的山中隐士;我想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功成身退,隐居山林的朋友,他们约好了对酒吟诗;作者访问的朋友是一位丹青妙手,他经常在山中实地写生。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可李汉荣先生到底去山中拜访了怎样的朋友?让我们闭上眼睛,去听听作者给我们讲述他山中访友的经历。
二、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朗读《山中访友》,学生听读并思考:李汉荣先生到底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三、交流探讨
1、谁能说说李汉荣先生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呢?
明确:作者拜访了古桥、树林、山泉、小溪、蚂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老柏树等。
2、可是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李汉荣先生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他走进山中,去会晤他山中的众朋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 ,是因为 ”的句式说一句话。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⑴ 喜欢白云大嫂。作者把白云的纯洁比喻成白衣天使,使人感到生动亲切,并且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白云用自己的身躯为天空增添活力,使人仿佛感到白云有了思想,有了生命,而且是一位热情的大嫂,有无私奉献的秉性。
⑵ 喜欢瀑布大哥。他是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不知疲倦,不求回报,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与现代社会上一些走穴的歌星,形成鲜明的对比。
⑶ 喜欢悬崖爷爷。因为悬崖爷爷虽然没有花仙子们美丽,没有溪流妹妹清澈,但他那种无杂念的.心境深深印在人的脑海里,他是那么的高大,充满着智慧,他使我们明白了做人要如悬崖一样,永远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态。
⑷ 喜欢老桥。老桥的特点在于一个“老”字,它像慈祥的老爷爷,无言地唱着历史的歌。世间万物在转瞬间都是千变万化的,惟有它仍矗立在滚滚流水上,散发着古老而坚韧的气息,世间的一切都改变不了它那庄严的姿态,岁月使它渐渐衰老,不再富有往日的活力,可它总是永远保持同一种姿态去默默地为人们服务,在它身上洋溢着一种让人钦佩的坚韧与豁达。
4、既然是山中访友,那么李汉荣先生跟自己的好朋友交流了吗?他们又是怎样交流的?
明确:李汉荣先生在文章中,已经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景物的美在他眼里已经成了一个个玄奥而善良的思想,他对大自然的喜爱程度已经远远不是只用眼睛去观赏他们的外表,而是用心在冥想,用心在与大自然的朋友们交谈。然后美读课文。
5、在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中,你有哪些美妙的想象?
(学生自由谈)
⑴ 我仿佛看到阳光,它射进了树林,大树爷爷们用翠绿的叶子剪刀,将阳光裁成许多块,送给小鸟们,送给小草们,送给每天陪伴树爷爷的小蘑菇们,鸟儿们收到了树爷爷的阳光片,歌声更宛转,小草收到了阳光片,把阳光当作被子,暖暖和和地盖在身上,伸伸懒腰,渐渐入睡。
⑵ 我仿佛听到了风精灵带着一阵花香飞来了,在树林间穿梭,回旋,每一株树都被这奇异的味道陶醉了,翠绿的双手有节奏地摆动着,白云见了忍不住要与他们共舞,呼唤着她们的女儿—雾来完成这个心愿。
⑶ 我仿佛感受到:潺潺的溪水,平静而柔和,忽然,一块巨大的岩石挡住了溪水的去路,这下小溪急了,用整个明镜般的身躯与岩石搏斗,一块碧蓝的翡翠霎时间就碎了,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咚咚的回声漾出连绵悠长的旋律,此时此刻,似乎我也化作一颗水珠,在溪水中欢跳,在岩石上留下可爱的脚印。
⑷ 我仿佛觉得自己真的生了一对翅膀,拍打着飞向那葱郁的白桦林,宝蓝石一样的天空中漂浮着雪一样的白云,它们无忧无虑地飘动,或浓或淡,或聚或散,还时不时地变换形态。在这样的天空中飞翔真舒服,喳喳的云雀在空中微微荡漾,似乎在对我说:小鸟小鸟,我的好妹妹,你在城市生活的好吗?快点回来吧,湛蓝的天空依然等着你……。
教师结束语:当你怀着一个好心情看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世界原来如此妙不可言,大自然原来如此神奇,令人陶醉,不禁想做大自然的一员,去亲身感受大自然脉搏的跳动,用大自然的语言去跟游人进行一次心灵的交谈。李汉荣先生把自然景物当作自己的朋友,感觉那么美好,那么亲切。孔子曰:“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而我说:“有朋自山中来,不亦乐乎?有朋自大自然中来,不亦乐乎?”同学们,让我们敞开心扉,走进大自然,去拥抱大自然,广交大自然中的朋友吧!下课。
四、布置作业
把在体会课文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时的美妙想象写下来,课下交流。
【执教感言】
骄傲一点说,我觉得我真正抓住了本文教学的要害!我真心希望我能开心的度过一节语文课,同学们也能开心的度过一节语文课,或许,他们并没有掌握太多的朗读与写作的技巧,可是我知道,在这堂课里,他们是真正喜欢语文的。我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尽管教不了太多的东西给我的学生,那么,就让我教给我的学生喜欢语文吧!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重点。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们长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板书:题目、作者)
二、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小黑板显示)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 湛蓝(zhàn) 栀子(zhī) 玄奥(xuán) 清澈(chè) 禅心(chán) 犬吠(fèi) 憔悴(qiáo cuì) 树冠(guān) 凝静(níng)
2、教师范读: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
1、我在山中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3、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讨论后明确: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5、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k11-018.jpg;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四、体验与反思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探究后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邀”“俯”等8个生字和“清爽”“吟诵”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物我两忘之境,激发类似体验,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方法。
5、品味如诗如画的语言,通过摘录、背诵、练笔等形式丰富语言积累。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当然,体会第6自然段中作者的联想和感受部分,学生比较困难。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山中访友》PPT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倾听大自然的天籁之声
1、天籁之声悦耳悦心
(1)课件播放来自山林的天籁之声。
在轻音乐的伴奏下相继传来风声、河水声、鸟鸣声、风吹树梢声、溪流声、飞瀑声、雷雨声、犬吠声、群鸟归巢声,引领学生美好遐想。
(2)学生闭目静听神游。
(3)交流假想历程。
2、语言描述,牵情入课
师:同学们,神奇的大自然充盈着生命的活力,今天请让我们跟随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起投入的山林的怀抱,去用心灵陶醉大自然的迷人风景,去倾听大自然的美妙乐章,好吗。
3、解读题目,激起期待
师:根据预习,我们不难猜出李汉荣先生去山中拜访的朋友是谁?(大自然中的朋友)那么,你一定很想知道:作家为什么会称它们为朋友?他“带着满怀的好心情”,会晤了哪些山中的“朋友”呢?请让我们快快走进童话般的大自然吧。
二、触摸大自然的生命因子
1、读通课文,自学字词
(1)段前标序。
(2)读对读通。
学生自由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比较难读或写得优美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3)自学字词。
b、认读正确音节。
树冠(guān guàn) 扎进(zā zhā) 旋转(zhuǎn zhuàn) 唱和(hé hè) 细数(shǔ shù)瀑布(pù bào) 津津乐道(jīn jīng)
c、掌握正确字形。
“邀”是“辶”旁;“瀑”的右下角不是“水”;“蕴”的下面不是“温”。
“吟诵”的“吟”,右边是“今”不要多“、”;“挺拔”的“拔”,右边不要写成“发”;“ 奥秘”的“奥”,上面不要封口;“津津乐道”的“道”,不要写成“来到”的“到”。
d、认真书写字词。
把本课比较难写的字词各认真书写三至五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
2、默读浏览,寻找“朋友”
(1)默读浏览。
学生默读课文,寻找作者在山中拜访的“朋友”。
(2)全班交流。
作者拜访的“朋友”原来是老桥、鸟儿、露珠、每一棵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岩石、归鸟等。概括地说,山林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
三、呼吸大自然的灵动之气
1、自选朗读,积累情感
a、画出生字新词。1)本文有8个自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选朗读,积蓄情感。
(2)教师边听边相机指导评价。
2、美文美读,引发共鸣
(1)师:本文用优美的语言,给我们描写了“我”先后拜访的十几位山里的“朋友”,请同学们自选最喜欢的描写拜访不同“朋友”的部分美美地读一读。
(2)教师边听边相机品评点拨。
3、赏读赛读,移情自然
(1)师:这篇散文读来令人沁人心脾,心旷神怡,请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读一读,好吗?
(2)学生挑战读、比赛读,师生共读,共同呼吸大自然的灵动之气。
(3)教师一边欣赏,一边相机点拨解读。
四、感受老朋友的德高望重
1、谈话过渡,亲近老桥
(1)师:同学们,作家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首先拜访了古桥。见到“老朋友”,作者会说些什么呢?
(2)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关于介绍“老桥”的图文。
2、自由朗读,分享奇趣
学生自由读,个人读,分享作者与老桥物我相忘的奇趣。
3、教师导读,感悟老桥
(1)师:作者看到老石桥,联想到了哪个词语来赞美他?
(2)围绕“德高望重”一词,结合“几百年”等关键词语,引领学生重点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4、悉心体会,学习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具体、生动、形象地传达给了我们,读来引人入胜。
第二课时
一、早知名山如高人,你我岂可久不见
1、听写词语,巩固旧知
听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谈话导入,继续拜友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访问了他的老朋友——石桥。现在,让我们透过充满诗意的语言,走进童话般的大自然,去继续拜访那些山林中的其他朋友吧!
二、欣赏如诗如画景,融入物我两忘境
1、引领拨云寻古道,倚树悉心听流泉
(1)物我为友,融情入境
a、课件播放视频:啁啾的鸟儿、闪烁的露珠、茂盛的树林、清凉的山泉、欢快的溪流、雄浑的瀑布、挺拔巍峨的悬崖、洁白宁静的云朵和、欢云雀。
b、入情朗读,体验友情。
教师引领学生通过朗读4、5自然段,体验作者与鸟儿、露珠等山中朋友的默契和情谊,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c、再读感悟,体会写法。
引领学生体会拟人、联想、反问、排比等手法的奇妙,感知文本语言的生动、引人、形象,感受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
(2)变换词句,加深友情
课件出示:“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a、言外之意是:这山中的一切,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是有生命的人,都是我的朋友。)
b、练习说话:_________是我的朋友,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谐互动,物我相融
a、教师谈话:面对我们人类如此热情的招唤,山林中的朋友们一定也热情回应我们。
b、课件出示。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溪流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瀑布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手捧地上有情物,感知生命轮回韵
(1)学生轻声自由感情朗读第6自然段。
(2)课件出示: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讨论交流:“我”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3、细品雷声天半落,欣喜岩石撑巨伞
(1)赏读第7自然段。
(2)体会比喻、拟人、反问手法的精妙,感受物我相融的情意。
4、心随云岭小鸟动,依依山月随人归
(1)自由朗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2)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
三、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1、明明进山去看景,为何却道来访友
(1)回读课题:明明“进山看景”,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作者把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虫等当作自己的朋友,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了童趣。引领我们仿佛也渐渐走入山林,亲近起这些朋友来。
2、回忆类似的体验,融入如画的自然
(1)激发类似体验。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怎样对待自然界的朋友呢?
(2)课件抛砖引玉:
你好,老石桥!你虽然没有卢沟桥壮观,也没有长江大桥雄伟,但你每天默默无闻地躬着身躯,让人们踏着脊背,渡过河岸。岁月悠悠,唯有你依然如旧。你真是我心中德高望重的老朋友啊!
你好,亲爱的小鸟!…… ……
你好,…… ……
(3)学生给大自然写知心话。
四、珍藏童话般世界,亲近和谐的自然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抄写生动优美的句子。
3、亲近自然界的动植物。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5
第二课时
(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
①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 朋友相见,感受情意
①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 ②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4)齐读一遍。
设计意图: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画面,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二)作别朋友,临行寄语
①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应等。)
②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
(三)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①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设计意图:凭借语言体会友情,结合生活,体验友情 延伸作业: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德高望重的)古桥 (青翠的)树林 (洁白的)白云 (雄浑的)瀑布 (明镜般的)的山泉 (小诗般的)溪流 (玄奥的)悬崖 (清纯的)云雀
(慈祥的)老柏 课堂练习: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唱和 (h h) 树冠 (ɡuün ɡuàn) 旋转 (zhuàn zhuǎn) 蕴含 (yùn wn) 湛蓝(zhàn shn) 栀子(zh z)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隐蔽、僻静的小路 ( ) (2)道德高,名望重。 ( ) (3)很感兴趣地谈论。 ( ) (4)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6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品味美的语言,领略美的景色,体会美的情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
2、引领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1、变换人称的写法。
2、拟人、比喻之美。
3、丰富、新奇的想像。
【教法学法】
1、朗读。
2、评议。
3、练习。
【教学程序】
一、猜读激趣
《山中访友》访什么样的朋友?为何访友?
二、整体感知
1、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着小曲,踏着幽径,进入山中依次访问了哪些朋友?
2、怎么称呼这些朋友?
三、寻幽探微(着重探讨3~5节)
1、朗读训练:
⑴ 示范朗读,抛砖引玉:
读好节奏、重音、语气、语调、感情。
⑵ 练习朗读,体会琢磨:
把握内容,读出感情。
⑶ 表演朗读,评议欣赏。
2、领略人称变换之美:
对比阅读,思考:用第二人称写有什么好处?
3、领略拟人比喻之美:
⑴ 自由朗读第5节,说说你最喜欢哪句,并谈谈理由。
⑵ 角色朗读,读出情感,读出个性。
4、仿写句子:
仿照本节的写法,(调动想像和联想,运用第二人称)再写一位山中朋友。
5、将题目改为“山中观景”行吗?为什么?
四、课后作业
一课三练:
1、快乐晋阶:6、9、10。
2、生活拓展:春草散章。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本事】
解决生字,理解并掌握“陡峭、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描述大自然风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自然环境的优美,体会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品位优美语言,学习描述大自然的方法。
【难点】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导入新课
由题入文,提问学生是否有自我在山中游玩的经历,山上有哪些景物是令自我难忘的,让大家互相交流、谈论。(板书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字典查清字词,同桌之间能够互相正音。
2、教师示范读,让学生跟读并且体会情感基调。
3、学生默读课文同时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访友时间、环境、心境。
第二部分(3—7自然段):访友情境,对“朋友”感情。
第三部分(8自然段):告别“朋友”。
(三)抓住重点,深入研读
1、抓重点词句,体会感情
①“满怀的好心境”
明确: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在大自然之中寻访的心境十分好,包含着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情深”
明确:道出了作者对大自然感情的深刻。
③“这山中的一切,哪一个不是‘我’的好朋友”
明确: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它们像我们的朋友一样能够和我们沟通交流。作者进山看景,自然就成了“山中访友”,体现了在作者心目中,人类和大自然是应当并且能够和谐相处的`。
2、小组学习
①理解题目含义
明确:在作者的眼中,自然界的万物都能够和人类和谐相处,山中的一切景物都是自我的朋友,作者对他们是尊重的,所以到山中去探访也就变成了“山中访友”。
②赏析修辞手法(小组合作找出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并且共同探讨运用修辞的好处)
例如:高大的树木,你撑着一把巨伞,是让我停留脚步休憩吗(比拟)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排比)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比喻)
(四)拓展延伸,理解难点
文章第五段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作者在山中的所见所闻,那么,能不能仿写这一段,把你在某一个地方的见闻以及感受写出来呢,让我们动手试试看吧。
提示:开放性问题。
(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可根据时间进行删减)
读完本课对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我们要像作者学习,珍惜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与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和谐相处。
(六)课后作业
探访大自然,并且用画笔记录下你的独特发现。
板书设计
(略)
教学反思
本文作者描绘各种好友时用到的修辞手法-拟人,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需要多结合写作进行练习。作者的情感是学生体会的难点,需要学生多读多悟。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8
课堂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山中访友》。
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并充满了无限的幻想,对这样一篇童话色彩浓重的散文,一定会特别感兴趣,通过阅读期待引导他们感悟,发现大自然的美并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样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
2、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图画。
德育目标: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
理清思路,品味赏析栩栩如生的景色描写进而受到美的熏陶。
难点:引导学生揣测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及课文朗读带、投影仪、照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新奇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在导入课文后,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初步感知课文。
采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但老师建议你们:
1、要左手翻书右手钩画。
2、用“—”画出你不认识字词。
3、用“口”画出景物的名字,用“Ο”画出你认为最妙的词,用“≈”画出你喜欢的句子,然后教师巡视、释疑、解难,把集中出现的生字词在黑板上集中讲解,学生初读结束。接下来听课文录音,这时我又设计几个问题:我是什么时间去访友的?访问了哪些朋友?问题比较简单,学生较容易指出“在好天气里独自步行带着好心情去的(对于好心情教师要适时点出哼、踏等词的好处),具体朋友学生说,老师板书。
(三)在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后,接下来的环节是品味课文写景语言的比喻之美,人称之美。
(1)找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可做适当的评价。
(2)指导学生分组,每组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中精美的词句,精读品析。
(3)小组代表谈自己最欣赏的词句,并说出它的好处,然后用这幅画好在 的句式起个好听的.名字,每小组选一个人做汇报的记录。
(4)教师抓住学生回答后的关键之处板书,如将写物拟人化的称呼,弟弟、大嫂、爷爷、姐姐……学生说出比喻句的喻体等等。
山中访友课文简说 山中访友同步练习 山中访友原文 《山中访友》教学建议 《山中访友》词语解释与积累 《山中访友》生字注音 《山中访友》句子理解
(四)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1、你认为朋友的含义是什么?学生会说出很多种,但教师应抓住平等、互助,追问学生,作者为什么称自然景物为朋友?他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2、你与作者有同样的想法吗?就把它写下来,这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显示自然风光的图片,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写成一段景物描写用拟化人称呼与比喻修辞来写,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小组选代表读,大家互评。
最后教师让学生在写作方法及思想方面谈收获。这样在学生头脑中就会留下深刻印象,使本文教学不流于形式。
(五)作业的布置
本文既然讲的是我们和大自然是朋友,那么我们能不能站在大自然的角度和人类对话呢?把它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李汉荣
古桥——老朋友 树——知已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童话般的世界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山中访友课文简说 山中访友同步练习 山中访友原文 《山中访友》教学建议 《山中访友》词语解释与积累 《山中访友》生字注音 《山中访友》句子理解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9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抓住景物特征,体会运用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发挥想象,感受文章蕴含的美。
2、过程与方法:阅读作品,品味语言,理解文章内涵;研读讨论,把握写作技巧及作者情感表达方式并加以实践。
3、情感态度:融入作品情境中,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关爱大自然。
4、重点:品读优美语言,把握景物特征,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5、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深刻内涵。
6、预习:(1)、反复朗读课文,解决疑难字词。
(2)、思考:作者欣赏山中美景为什么说成是“访友”?
二、教学过程:
1、导语:当你久居城市,远离大自然,你是否有一种被困笼中的感觉呢?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自己的心情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和作者一起走进山中,进行一次美的巡礼。
2、检查预习:
⑴ 字词。
⑵ 解题:“访”是一次精神的沐浴和洗涤,“友”把自然人格化,文中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皆缘于此。
3、文章赏析:
就文章中的一位朋友或一幅画面谈谈你喜欢它的理由,或就某一句话谈谈它给你带来的启示。
4、技能延伸:
请任选一位你喜欢的自然界中的朋友,结合其特点,模仿本文的写作方法进行描写。
5、思维拓展:
文中“我”与山中“朋友”的'关系是和谐的,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与自然的关系却是不和谐的。你想对这些漠视自然或破坏自然的人说些什么?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好词好句。
⑵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传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⑴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⑵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
3、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重点词语,理清思路,品味赏析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
2、体会文章新奇的构思及所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引导法:
本文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童趣的散文。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课文的意境,品味文章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联想想像法:
本文运用想像的手法与自然界的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等朋友们互诉心声。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展开丰富的想像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新奇丰富的特色。
3、自读点拨法:
本文属自读篇目,课堂教学以学生充分阅读、自由探究为主,教师点拨课文的学习要点。
【教具准备】
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唐代苦吟诗人贾岛,以“推敲”的诗坛佳话而为人们熟悉,有谁能够背出他的《寻隐者不遇》?(学生背诵:“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作诗人去探访的是一位隐居山林名士,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李汉荣的《山中访友》也是这样的吗?就让我们带着疑问,在作者的引领下,走进山林去看个究竟。
二、初步感知、赏析语言
1、学生轻声诵读,勾画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利用词典疏解:
师:想细致了解课文,首先我们必须把拦路虎──字词解决掉。
⑴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栀子() 唱和() 禅心()
湛蓝() 憔悴() 逝川()
⑵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流水,比喻消逝的时光。( )
②精神高度集中,不分散。( )
③玄秘深奥。( )
④指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 )
⑤道德高尚,有很高的声望( )
⑥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
(学生思考完后请生在投影片上写,师生共同修改。)
2、播放朗读带,学生轻声跟读,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思考:按顺序找一找文中作者拜访了那些朋友,一共有多少位?
(用铅笔在书上划出来并数一数。)
学生自读并自主学习。
教师明确: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雷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15位朋友)
3、学生自由诵读:
师:课文亲切感人、生动活泼,优美、精彩的语句俯拾皆是。请勾画标注出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与同座位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学生读完后与同座位互相交流,并请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先读后谈)。
语句示例(学生有可能说的句子):
⑴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
⑵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⑶忽然下起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
⑷于是,我轻轻地招手,告别了山里的众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还带回一路月色……
(课后把你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写到你的摘抄本上。)
4、指名语感较好的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精彩片断:
学生丰富地想像作者叙述的充满诗意的画面,尽享童心童趣的童世界,体会作者的.心境。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讨
1、作者拜访了很多朋友,他是怎么称呼他的朋友的呢?又从中得到什么感悟和启发?
2、“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本段文字中,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无变化?如果有,请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并思考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3、“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成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本段文字作者运用什么手法,将自己写成一棵树,这充分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5、你认为本文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四、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1、古桥──老朋友──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了我的浑浊
溪流──妹妹──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
瀑布──大哥──无回报的吟唱
悬崖──爷爷──清净、无杂念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摘──做一会儿女性
阵雨──侠客吼叫、诗人朗诵──感动吓人
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鸟──伴我披月回家
2、本段文字中对古桥的叙述人称有变化,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似面对面的倾诉,更亲切自然,更利于抒发强烈的感情。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请注意使用呼告语,如本段文字中的“德高望重的老桥”。
3、本段文字作者运用想像的手法,与树木、自然融为一体,热爱自然之情。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1
一、课题:山中访友
二、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独具匠心的叙述方式;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全文思路;
3.培养从大自然中发现美与领悟美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揣摩分析精彩的词语、句子或段落;
2.学习作者写景状物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写景状物的方法。
五、课时:2课时。
六、课型:综合新授课
七、教学方法:讲读-讨论
八、教具: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悬测:阅读标题,悬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速读: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本文主旨: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涛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精读:潜心于作品之中,品味体会,理解赏析,分析作品都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写的,文章的艺术特色是什么,等等,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研讨加以解决。
〔精彩段落〕
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浑浊吗?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你洁白的身影,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你好,瀑布大哥!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你好呀,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大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喂,云雀弟弟,叽叽喳喳说些什么?
1.这段文字运用了 、 、 、 修辞方法。
2.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抬头望你,我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这句话中的“你”指什么?作者善于联想,由“悬崖”想到“隐士和高僧”,那么“悬崖”“隐士和高僧”有什么相似之处?
〔精彩段落〕
忽然下起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人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赶快跑到一棵老柏树下,慈详的.老柏树立即撑起了大伞。满世界都是雨,惟我站立的地方没有雨,却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俯身凝神,才发现许多蚂蚁也在树下避雨,用手捧起几只蚂蚁,好不动情,蚂蚁,我的小弟弟,茫茫天地间,我们有缘分,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雨停了。幽谷里传出几声犬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我也该回家了。于是,我轻轻地招手,告别了山里的众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还带回一路月色……
1.请概括上面第一节的内容。
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
作用:
3.文中加点的“恩泽”一词是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4.为什么说我和蚂蚁“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5.结尾的省略号改成句号行不行,为什么?
(四)学生讨论,老师点拨:
老师归纳学生的问题,进行点拨,要做到要言不烦。
1.排比、拟人、比喻、设问。2.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山泉:清澈。溪流:潺潺有声。白云:洁白。瀑布:雄浑而且高亢。悬崖:无言静默。云雀:叫声清纯。3.悬崖 无言静立
1.柏树下避雨的情景。2.拟人、比喻 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山间景物的美丽情态,更能表达作者对它们的喜爱赞美之情。3.这里指老柏树的恩赐惠及作者,如雨泽润物 表达了作者对老柏树及山间万物的感激之情。4.因为我和蚂蚁一起在大树下避雨,所以说是患难的兄弟,更能突出题目中的“友”字。5.不行,本文结尾用省略号,表明景物、情感均未绝,给人回味的余地;用句号则不够深远。
(五)学生归纳本课的学习要点,按照“研讨与练习”的要求,写出学习心得。
(六)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十、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李汉荣
山中的朋友
古桥
大树
出门去山中访问 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 回家
石头、落叶、小花
树下避雨 柏树、蚂蚁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2
【创意说明】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文在叙述方式上也独具匠心。阅读本文,学生既可感悟到自然的美丽、童心的可贵,从中得到美的熏陶,又可认识一种全新的写景方式,指导自己的写作。
设计本课时,我将情境创设、知识领悟和方法指导并重,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学会”并“会学”。首先设置情境,引出课题,然后入境赏文。我将赏文的三大境界作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整体感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引领学生进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第二板块为“研读质疑”,引领学生进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的境界。这一板块又由三部分组成:读与品、读与思、读与悟,朗读贯穿整个散文教学的始终。“读与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品析,感知文章的景美、语美、情美;“读与思”则让学生通过朗读,自主发现,探究质疑;“读与悟”是让学生深入理解后感悟,是由“形”到“神”的升华。这“三部曲”是由“学会”走向“会学”的必不可少的环节。第三板块为“迁移拓展”,引领学生进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教师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交流,知、情、意、行在此得到完美的结合,实现了美的领悟、美的延伸、美的再塑。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和朗读整体感知,发现“美”。
2、通过读与品、读与思、读与悟进行研读质疑,鉴赏“美”。
3、通过联想与交流和课余练笔进行拓展和迁移,升华“美”、创造“美”。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步骤】
导语:同学们,你看到过晨曦穿越层林,在枝条上跳跃吗?你欣赏过落叶飘零到水上又在漩涡中起舞吗?你感受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清新吗?你静听过午夜梦回花开的声音吗?如果你没有,就让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吧,让我们一起去山中访友吧!(板书课题、作者)
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欣赏画面,静听范读,思考:作者到山中都访问了哪些朋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并标出精彩的词句与段落。
设计意图:学生们是一群在城市水泥钢筋丛林里长大的孩子,森林里的一切对他们而言是陌生的,但他们骨子里有着对自然的向往,音乐、画面与语言的完美结合唤醒了他们的潜意识,营造了一个美好情境,把他们带入了“山中”,初步感悟作者“所访之友”,整体感知课文。
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1、读与品:
⑴ 学生讨论: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鉴赏美文?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怎样学”的问题,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⑵ 讨论明确:鉴赏美文可以从以下角度着手:词语、句式、语段描写的角度,修辞、意境构思等等。
⑶ 小组交流:
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是哪一位?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并试着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品析:
我认为最妙的词语:
我认为最妙的修辞:
我认为最美的句子:
我认为最细腻的描写:
我认为最精彩的段落:
我认为描写角度最丰富的'段落(触、嗅、视等)
设计意图:对学生提出的鉴赏文章的角度进行总结归类,找出最接近他们的中国,引导他们深入探究,并且明确各小组分工,确保讨论扎实、有效,不是浮于表面。
⑷ 小组汇报,班级交流。
⑸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再对比文章的第四自然段,评评哪一段文字更优美,并说明理由。
走进树林,青翠的树枝,随风摇摆,上面有鸟儿在歌唱,随风摇摆,露珠在树叶上闪闪发亮。大树的根须深深地扎进了泥土和岩层,吸取地下的水分和养料。
设计意图:“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更深地品味本文景物描写的栩栩如生、灵气飞扬,文笔的生动活泼,字里行间的诗情画意。
2、读与思:
⑴ 请生再次朗读质疑。
⑵ 学生提问──讨论──交流──解决。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本身比回答问题更重要”,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时间,再在班上交流,师生互动,完成知识的深化与学习能力的提升。
3、读与悟:
作者从山中众朋友身上领悟到了什么?阅读本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迪?
设计意图:架设课本与生活的桥梁,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生活的启迪。
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积累与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风景的诗词或散文?
设计意图:课内与课外知识的整合,知识的归类与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联想与交流:
美好的时光总是匆匆而过,清晨踏着露水进山,而此刻夕阳已涂抹了小路,该回家了,请闭上眼睛想一想:此时此刻,山中的朋友会对我们说些什么?你又想对山中的朋友们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生活本身就是童话”,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与表达能力,在美的情境中再塑美!
3、结语:
喧嚣尘世,碌碌人生,在工业文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在水泥与钢筋日渐密集的层林里,我们已距离大自然越来越远。可是,飞鸟、游鱼、老树上的一抹新绿、石缝里的一颗嫩芽和我们人类都是大自然的孩子,大自然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别忘了用纯真的双眼去发现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美丽;别忘了我们和大自然有一个约会;别忘了,我们相约爬山去;别忘了,我们相约看海去……(荐读汪国真的《看海去》画面、字幕、配乐。)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让学生将目光由课本转向浩瀚的书海,将思维由“山中”投向广袤的大自然,实现知识与情感的延伸与升华,让语文课堂有情境而无穷境。
4、布置课外作业:
假设自己是家乡的岳阳楼,写一段与游人互诉心声的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用“心”去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让学生自己动笔用文字描绘“美”,再塑“美”,读写结合,实现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
【设计反思】
《山中访友》通篇洋溢着作者对大自然发自心底的爱,感情饱满。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界即意境,也就是诗情画意。散文和诗词的情形不同,但富于诗情画意、境界鲜明的散文,一定是好散文,而本文就成功地营造了一个物我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童话般的意境。教学本文时,可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陶冶其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操。
《山中访友》里所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作者融情于山中,山中的万物都成了我的兄弟姐妹,“宇宙的人情化”(朱光潜先生语)在本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教学中要巧妙地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特点,并探究取得这种效果的艺术手法,例如拟人手法的运用、人称的变换等。
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美”,又能轻松地自主、合作、探究“美”的根源,成了教师在教学中重点考虑的问题。我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审美层次相结合,将学习过程划分为三种境界,三境界既是知识深度与广度的渐进又是给学生搭建几个认知的平台,还让学生在得“鱼”的过程中学会“渔”,整个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力图构建一种新型的充满民主、张扬个性、激励创新的“对话式”和“板块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掌握选取不同角度进行对比阅读的方法
掌握第二人称的表达效果,感受文章生动形象、自然灵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掌握选取不同角度进行对比阅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第二人称的表达效果,感受文章生动形象、自然灵动的语言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中西方文化差异背景下的中西方文学
农耕——畜牧文明海洋——游牧文明
崇敬亲近自然恐惧征服自然
《诗经》《离骚》《希腊诗话》《圣经》
2、今天我们学习的'两篇文章《山中访友》《溪水》虽为现代散文,但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学向往自然、亲近自然的文化基因,表现中国人特有的在自然中灵动和谐美妙的诗化的生命体验。
因为两篇文章具有相似的主题和语言风格,因此,对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今天的学习主要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进行对《山中访友》和《溪水》两篇文章进行对比、评价。在对比与评价之中,扬长避短,吸收对我们有益的养分。
二、限制性对比阅读
1、默读《山中访友》《溪水》,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之处,完成下表。
《山中访友》
《溪水》
表现对象
使用人称
表达情感
主要修辞
行文线索
2、自主完成后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小组最终版本并交流
第二人称表达效果:
①、更直接
②、更自然
③、更亲切
1.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
2.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三、拓展性对比阅读
1、请你再次阅读《山中访友》和《溪水》这两篇文章,着重感受两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尝试结合具体的语句或现象,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对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
2、自主阅读,整理成书面文字
3、小组交流
4、发表意见(每个小组中从未发表过的的同学)
参考意见:拟人、比喻、奇思妙想是两篇文章兼备的特点,但《山中访友》略显造作夸饰,不如《溪水》的灵动自然。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学习运用。
【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文中有很多句子体现了作者超凡的想象力,而且韵味十足,得让学生反复地读。
2、文中多处运用了想象、比喻、拟人等描写,可结合课文的学习指导学生的朗读和练笔。
3、课文学习的切入点很多,本设计抓前后两处带着(回)满怀的好心情展开教学,教师还可以从课题中的友直接切入学习。
4、文中描写各种景物时的写法有些类似,教师可以采用举一反三法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教学,不要面面俱到,逐段分析
学习主线
抓住文中一前一后的两个带着(回)满怀的好心情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和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感情,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美,从而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板书设计
1山中访友
老桥
带着好心情
树林
带回好心情
山泉
热爱大自然
预设教学流程
【导入教学】
揭示课题后,问:看了课题,你觉得作者可能去山中访问谁?
【字词教学】
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配乐朗读,组织交流: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
2、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3、自由读课文后,师出示几组词语: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依然如旧
汩汩 瀑布 栀子花 犬吠 恩泽
细数 唱和 旋转
①自由读指生读,正音齐读。(注意第三行多音字的读音。)
②引导理解词语恩泽,谁来给它找个近义词?
③你能结合课文给将成语补充完整吗?
德高望重的()
津津乐道的()
依然如旧的()
引入:作者带着怎样的心情去访友,又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回来的?
1、指名读第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名回答。
2、从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到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你感受到了什么?
3、从这两段的哪些词语中你也感受到了作者的好心情?(品味:一路月色犬吠、归鸟的环境衬托描写的作用)
【语言训练点1】
文本内容:第3自然段
引入:作者的好心情源于什么?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和这些朋友的深厚感情?
1、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2、反馈交流。
3、作者形象地把桥比做什么?什么叫德高望重,为什么把桥比做德高望重的老人?
4、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桥的德高望重?
5、读着这些词句,想象一下,古桥在几百年历程中,都驮过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哪些事?
6、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可是古桥依然屹立着。这正是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齐读)
7、小结:小结: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语言训练点2】
文本内容:第4自然段
1、你能用你的朗读带大家走进这片熟悉的树林吗?
2、当作者还是孩子时,曾在这儿做什么?当他成年时,他又会在这儿做什么?
3、因此,树林里的一切是怎么欢迎我的?
4、作者为什么会有把自己变成树这么奇怪的.想法?
5、师: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了一体。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情境啊!从这种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再来读一读。
【语言训练点3】
文本内容:第5自然段(自由读)
操作步骤:
1、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你能给句子换个说法吗?
2、作者分别是怎么和山中的一切打招呼的?你能给它分类吗?
3、你从作者不同的招呼中读出了什么?
4、你是否也有类似的体验?说一说。
4、小组合作朗读,感受作者和山中的一切景物和作者的深厚感情。
5、想象写话:
我还山中的()打招呼:
预设教学流程
【升华主题,点明中心】
1、课文实际上是写作者去山上观赏景物,为什么却以山中访友为题,你从题目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1《山中访友》
一、找近义词。
邀( ) 清爽( )拜访( )依然如旧( )知己(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山泉
()的溪流
()的瀑布
()的白云
()的云雀
()的雷阵雨
三、读读句子,想想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
3、我脚下长出的根须,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4、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5、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6、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四、小练笔。
还记得家乡的桥吗?还记得家乡的石板路吗?或者家乡的小河让你念念不忘?请选择一种景物,模仿课文中26自然段中任何一段的写法,来当一回小作家吧!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朗读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了解想象的写法,体会想象的妙用。
4、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怀。
【教学法重点】
朗读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想象的写法,体会想象的妙用。
【教学难点】
了解想象的写法,体会想象的妙用。
【教学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本文。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1、引导学生回忆第三单元学过的两篇写景的'散文:《春》、《济南的冬天》。
2、全班齐读文中导语。
二、展示本课学习目标(投影出示)
三、出示课件检察学生预习情况
四、朗读课文
1、朗读指导。(投影出示)
2、学生自由朗读。
3、全班齐读。
五、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学生先自学,后小组进行讨论)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2、作者描写这些“朋友”时运用了哪些方法?并举例子说明。
3、摘抄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加以品味体会。
六、分组进行片断朗读
七、课堂小结(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八、布置作业
1、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精彩的语句和好的词语写在你的笔记本上。
2、做一份文段阅读巩固课堂所获知识。
让学生产生悬念:《山中访友》是否也是写景的散文呢?
让学生明确学生目标。
初步了解课文。
学生根据思考题研读课文,并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参与课堂,活跃课堂气氛。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让学生主动总结所学知识。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0-05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11-01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09-11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06-17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精品]07-10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精华)07-10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荐)07-07
《山中访友》教案08-11
山中访友教案09-21
《山中访友》的教案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