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19 10:00:0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三年级《间隔排列》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三年级《间隔排列》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三年级《间隔排列》教学设计范文

  小学数学三年级《间隔排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关系的过程,感知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

  2、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思维分析生活现象的意识及能力,初步学会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间隔排列的规律,为进一步学习周期规律作好准备。

  教学难点:

  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观察图片,初识间隔排列

  出示情景图,马路边的路灯和广告牌。(路灯和广告牌一个隔一个排列)

  通过观察马路边的路灯和广告牌有规律的排列,让学生初步感知两种物体的间隔排列。

  交流:

  (1)这组排列的开头和结尾各是什么物体?

  (2)照这样的排列,下一个会是什么?(路灯)再添上一个路灯,开头和结尾的物体就一样了,这时每个广告牌都在两个路灯之间,也可以怎样说?(也可以说每两个路灯中间有一个广告牌)

  出示情景图:绿化带的花盆和小树。(花盆和小树一个隔一个排列)

  交流:

  (1)小花和小树又是怎样排列的?开头和结尾的物体是一样的,可以说是每两盆花中间有一棵小树,还可以怎样说?(每棵小树都在两棵花的中间)

  (2)接下去应该是什么?开头和结尾不一样,现在还能不能说每两盆花中间有一棵小树呢?(最后一棵小树不是在两盆花中间)

  通过师生交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首尾相同的间隔排列和首尾不同的间隔排列的差异。

  归纳:像这样,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有规律的排列我们把它叫做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

  2、动手创作,内化间隔排列

  (1)出示四组间隔排列,其中前两组是首尾不同的间隔排列,后两组是首尾相同的间隔排列,先让学生明白间隔排列中的省略号所表示的意义,然后让学生说说是谁和谁间隔排列。

  (2)让学生模仿首尾相同或者首尾不同的间隔排列用两种物体创作出一组间隔排列。引导学生可以用图形,字母,汉字等符号去创作。

  二、猜想验证,探索规律

  1、猜想规律

  再出示前面出现的四组间隔排列的物体,引导学生在感知间隔排列的基础上进行猜想,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在数量上的联系,在小组里交流猜想。

  2、验证规律

  (1)汇报交流:说明“两端物体”“中间物体”

  (2)讨论:同样是间隔排列,什么时候两种物体一样多,什么时候不一样?

  (3)归纳:首尾不同的间隔排列,假如用字母A,B来代表两种物体,也就像ABABAB。B,A和B个数一样多,首尾相同的间隔排列我们也可以用ABAB。A来表示,A的.个数比B多一个。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间隔排列的规律,并把板书完整。

  3、体验规律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略)

  四、总结全课,延伸规律

  在我们生活中关于间隔排列的类型还有很多种,如周期问题等,这也是以后我们要学习的。

  小学数学三年级《间隔排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并能根据间隔排列的特点,由一种物体的个数知道另一种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感悟一一对应的思想及其作用,并能用其解释间隔排列物体的规律,发展比较、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以及探索规律、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体验发现规律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能力,逐步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

  教学重点:探究并发现间隔排列中物体个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发现和概括规律。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比赛记数,激发兴趣

  出示比一比,看谁记得快!

  分为男同学和女同学两组进行比赛。

  男:37624018954;女:18181818181

  二、合作交流,探索规律

  1、谈话:小兔子知道同学们会找规律,想请你们到它家里去做客,找找小兔子家里有些什么规律,我们一起到小兔家里去看看吧。(课件播放小兔劳动的情景)

  2、提问:

  ①在小兔家里你发现有什么?(生说一说。师:我们把小兔子家的夹子和手帕看做一组,兔子和蘑菇看做一组,木桩和蘑菇看做一组,大树和绳子看做一组。)

  ②说一说:上图中小兔与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呢?(同桌讨论,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说法有:小兔和蘑菇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小兔和蘑菇是一一间隔排列的。

  ③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小兔与蘑菇、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

  3、总结: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的排列,像这样的排列我们叫做一一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

  4、谈话:像这样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的物体,它们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数一数、填一填吧。(板书: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

  学生独立填写教材78页的表格,交流填写的结果。

  5、提问:每组两种物体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组织交流,要求学生把话说清楚。

  学生可能出现的说法:小兔的只数比蘑菇的个数多1;蘑菇的个数比小兔的只数少1;小兔的只数与蘑菇的个数相差1。

  归纳总结: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发现兔子家里有这样的规律: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如果排在两端的是同一种物体,那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

  6、讨论: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呢?

  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

  7、动手操作,确认数量关系

  ①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最后余下的是什么?把一根木桩和一块篱笆、一个夹子和一块手帕也分别看成一组呢?先圈一圈,再说一说。

  学生按要求圈一圈,说一说。

  ②小结: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成一行,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个蘑菇。

  学生读题明确题意,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提问:有19个蘑菇,你是怎么知道的?小兔和蘑菇是怎样排列的?

  2、如果把10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个蘑菇。

  学生抢答,说明理由。

  3、把20块手帕像下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个夹子。

  学生读题明确题意,独立思考,口答。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小兔和蘑菇是怎样排列的?

  4、如果把100块手帕夹在一条绳子上,那么一共得需要()个夹子。

  学生抢答,说明理由。

  四、应用规律,拓展延伸

  谈话: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它们的数量一定相差1吗?下面我们来画一画,看一看。

  1、如果把与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有5个,最少有几个?最多呢?

  ①学生独立画一画,画完后同桌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多,谁画的最少。

  汇报交流画最多和最少的情况。(同时课件展示)

  ②提问:与的个数之间还可能有什么关系?

  课件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画法。(板书:两端不同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2、如果把与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圈,有5个,有几个?

  学生独立画一画,汇报交流画的情况。(板书:围成一圈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3、我们学会了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的规律,让我们用这一规律去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吧!操场上有一组同学在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呢:有8个男同学,每两个男同学中间是一个女同学,有几个女同学?那边还有一组同学在做丢手绢的游戏呢:有8个男同学,每两个男同学中间是一个女同学,有几个女同学?

  五、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1、其实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学生举例)

  2、欣赏一组包含间隔排列现象的图片。

  六、课堂小结:

  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说你的体会。

  七、利用规律,动手设计

  学校有红色彩旗10面,黄色彩旗8面,你能帮忙把这些彩旗布置在校门口的两侧吗?你准备怎么布置?

  板书设计:

  间隔排列

  (一行)两端相同数量都相差1

  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一行)两端不同数量相等

  围成一圈

【小学数学三年级《间隔排列》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1.用排列造句

2.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认识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

3.一层一层之间隔的,是爱作文1200字

4.小学数学日记

5.小学数学场景观察课型“丰收的果园”教学设计

6.《鲸》教学设计范文

7.阁夜教学设计范文

8.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9.三年级下册《画杨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