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注解,理解诗句意思。
2、想象诗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师:诗文画面课件或挂图、怀旧音乐带、相关古诗。
学生: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古诗作者的情况。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首古诗《小池》
(一)导入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从1册至今,我们已学过很多古诗,愿意把记得的古诗背一背吗?(抽学生背诵)这些古诗语言简洁,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今天,我们将学习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古诗《小池》。(板书课题)
2、简介杨万里的情况。
3、老师出示挂图或课件,旁白: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小池塘初夏时节的勃勃生机,表达出了对自然风光的一种喜爱之情。
(二)初读诗句,学生质疑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学生读,分组读,齐读。
3、再读诗句,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4、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初知诗句大意。
(三)理解诗句,想象美景
1、说说你欣赏的诗句及欣赏它的原因。
2、交流品读情况,师相机点拨,体会作者用字的准确及选取了哪些初夏时节的景物。
如:泉眼无声惜细流中惜,
树阴照水爱晴柔中爱。
小荷才露尖尖角中露,
早有蜻蜓立上头中立。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注意交流、补充。
4、根据古诗和自己的理解想象美景,说说美景,画一画美景。
5、看到这样的.美景,诗人的心情怎样?你的心情又怎样?
6、品味读古诗。
(四)指导朗读,背诵诗歌。注意诗的停顿、节奏,试背,齐背。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泊船瓜洲》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随着杨万里的描写,欣赏了小池初夏时节的美丽景色,体会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体会诗人的另一种情感。
2、学生交流所了解到的王安石的情况,老师注意补充。
(二)初读诗句,学生质疑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反复读古诗,直到读流利。
3、再读古诗,谈谈自己疑惑的地方。
4、寻求组内合作,结合注释讨论解决提出的疑惑,粗知诗意。
(三)理解古诗,体会作者感情
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2、反复读诗,体会诗所表达的感情,其中哪些诗句集中表现了这种情感?
3、品读古诗。
(四)指导朗读,背诵诗歌
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试背、全班齐背。
(五)课外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思念家乡的诗句,读给大家听听,要是能说出所选诗句出自谁的作品就更好。(也可查找资料,完成这个环节)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课文插图,录音),学生自带水彩笔,做风筝的材料(棍子、彩薄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样的?
(指名说)
2、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下面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谁能读准?
(板书:春晓,指导读准“春”的`读音)
二、初读感知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分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4、谁勇敢地站起来读给家长听听?
(可多请几位学生读)
三、再读感悟
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
⑴ 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
⑵ 诗中哪里讲了鸟?读给大家听听。
(处处闻啼鸟)
⑶ 同学们,瞧(师指画面:动画演示鸟飞,鸟叫),你想说什么?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⑷ 哪里讲了花?
(学生读出:花落知多少?)课件演示花落地的过程。
⑸ 学到这里,一个疑问难住了老师:花怎么顽皮地落到地上去了?请小朋友读读整首诗,用一句诗来告诉我。
(夜来风雨声)哦,我明白了,是夜晚风吹雨打的原因。
2、这么美的画面,大家一定很喜欢吧!那该怎样读这首诗呢?
3、指导朗读。
四、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古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
2、指导背诵。
五、扩展活动
这么美丽的画面,拿出你们手中七彩的笔,画出七彩的春天吧!
第二课时
一、猜谜激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面:
一只蝴蝶轻轻飘,
顺着风儿上九霄。
一心向着云外飘,
可惜绳子栓住腰。
2、这是什么?
(指名说)
3、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
(指名说)
二、揭题
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
瞧,图上的几个小伙伴正玩得带劲呢!
2、诗人把他们写进一首诗中,大家想读读吗?
三、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指名读,齐读。
四、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
(指名回答: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全班齐读。
3、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
4、诗中是怎样写的?
(引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5、小伙伴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情趣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五、读诗想画画,指导背诵
1、师配乐朗诵,小朋友闭上眼睛听,再说说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六、扩展活动
有条件的班级可小组合作制作风筝,开展放风筝活动。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
古诗《雪》节选了4句,作者尤袤抓住子夜雪的两个特点,将夜雪景色描写得生动逼真,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江雪》是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古诗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凛然不可侵犯的心志,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
设计理念:
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图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诵读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是第1学段古诗教学的重点。因此,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再现古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出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3、认识7个生字和两个多音字;会写11个生字,学会雨字头、穴字头。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书写11个生字。
3、通过诵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每当冬季来临,我们就会经常看到雪花那轻盈的身影,夜里漫天飞舞的雪花,有月光的映照下,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南宋诗人尤袤是怎样赞颂这雪景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实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指导朗读,感知诗意。
1、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诗,可以借助拼音,把古诗读准确。
2、同桌互相读,听一听,他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指名读。
4、这首诗,怎样读才能把它读得更美呢?想不想听老师读一读啊?(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和重音。)
5、请你像老师这样读,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体会!(自由练读,读中体会。)
6、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三、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1、这么美的诗句,你知道每句诗的意思吗?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互相说说对诗句的理解。
2、指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整体感知全诗内容。对学生理解困难的词语重点指导。
3、由文入画,提升理解。
学生观察插图,理解全诗,图文结合,同桌合作交流,理解全诗内容。
四、感悟诗境。
1、作者尤袤就是用这样朴实的语言,自然真实地将一幅夜雪图展现在我们眼前。看到此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2、配乐反复吟诵,体会诗境。
五、识字与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检查字词读音是否准确。
2、合作交流识记方法,重点指导“雪、窗、照”3个字。
3、学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南宋诗人尤袤笔下的夜中雪景,然而,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唐代诗人柳宗元主看到了这样的景象。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第2首《江雪》。
二、初读感知,想象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结合插图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象画面。
3、指名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境,自主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2、学生交流。
(1)说。
①配乐,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诗句描绘的景象: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②谁还有什么补充的?(指导对“蓑笠翁”的理解。他身上穿着的是——蓑;头上戴着的是——笠;整个词的意思就是——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
③与第1首《雪》对比,此时两位作者的心情感受相同吗?说说你的理解。
④带着你的体会再读一读(自由练习、指名、齐读)。
(2)画。
①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②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③引导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3)读。
①指名读。
②集体评议。
师指导朗读停顿、节奏、韵脚。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③练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④背诵。
四、识字与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检查字词读音是否准确。
2、合作交流识记方法,重点指导“惊、独、钓”3个字,特点:左窄右宽。
3、学生按照田字格练习书写汉字。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2、课件。(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望庐山瀑布
一、情境导入,理解诗题
1、(投影展示插图)老师以优美的导语,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同时随机讲解“香炉”“庐山”等词语。
2、理解诗题,认读生字“庐”“瀑”。(注意“瀑”的读音)
3、齐读诗题。
二、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2、结合插图思考:
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
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5、老师小结:
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1、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
四、巩固生字
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五、学写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
炉、银、烟、流。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拨。
3、重点指导“流”字。
(提示:“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
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六、个人建议
对诗的意思只要大概明白,不必要求掌握。本案中设计的`问题比较好:“你看图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第二课时
绝句
一、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望庐山瀑布》。
2、填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杜甫。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读准字音,再读正确、读通这首诗。
2、同桌互读。
3、指名朗读,齐读,注音纠正读错的字音。(如“行”不读xíng;“泊”不读pò)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
画面上有哪些景物?
(柳树,黄鹂,天上飞的白鹭,山上的积雪,江面上的船)
老师在学生回答后板书:
黄鹂白鹭雪船
2、看图思考:
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
(结合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
4、看图读课文,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
四、活动激趣,记诵诗句
1、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
(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2、师说生读。
(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
3、读词连诗。
(老师出示诗中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
4、情境背诗。
(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点画面上的景物吟诗)
5、集体背诵。
五、识字、写字,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要求认识的字“鹭”“含”“岭”“泊”“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练习组词语。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
“吴”“含”“窗”“岭”“鸣”“绝”“泊”“柳”。
3、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记忆方法,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窗”与“柳”的笔顺。
5、老师范写。
(注意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7、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第2道填空题。
六、课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
七、个人建议
背诗也要注意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带者美好的心情去背诵。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5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学过很多的古诗,你还记得哪些?请背一背。这些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大家都喜欢读古诗,今天我们要再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出塞》,板书课题。
2、这首诗饱含对出征将士的怜惜之情,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平生活的思想感情。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全诗
1、自由读全诗,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分组讨论、交流,弄懂字词。
2、交流学习的情况。
三、理解诗句
1、读你喜欢的诗句,再说说喜欢的原因。
2、交流学习,教师点拨。
注意体会但使、飞将、不教等词的意思。
引导学生体会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意思。
3、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交流。
4、学习有感情地诵读全诗,通过互评交流方法,提升朗读水平。
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了解时代背景,体会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的意思。
3、带着怜惜边关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再读古诗。
五、背诵古诗
示儿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认识字词、背诵古诗。
2、难点:理解意境。
【课前准备】
有关春天的图片和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谁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
意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对春天的感受,为进一步理解春天作铺垫。
2、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仅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齐读。
学习“古、诗、首”三个字。
二、学习《春晓》
出示整首诗。
1、读通:
⑴师: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
(齐读诗题)
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比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
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自主性。
⑵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⑶指名背诵。
⑷认记汉字:
(指名读准词──交流识记加横线字的.方法──组词,猜字义)
春眠春晓处处闻啼鸟
2、理解感悟:
⑴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也可做做动作帮助理解)
⑵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⑶交流讨论学习:
①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鸟、风雨、花)
②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
(理解“处处”“闻”“啼”)
播放一段鸟儿鸣叫的录音。耳听鸣叫声,想象鸟儿飞翔的画面,读好第二句。
(体会春天所带给人的美好、愉悦)
③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
(理解“知多少”,也可画画帮助理解)
这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
(很可惜、很美)
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吟诵: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
朗读全诗,背诵。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古、声、多、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背诵《春晓》。
3、出示新课课题《村居》,读题:
学习“村、居”两字,解题。
二、学习《村居》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醉春烟散学忙儿童
(读准音──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随机理解词义,用“醉、忙”各说一句话)
3、指名读全诗。《古诗两首》
4、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先认真地读古诗,看看图,想想这首诗中又写了哪些景物?用“──“划出来。哪些地方读不懂的用“?”标出。
两分钟后(小组长记时)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解决解决。
5、全班汇报交流:
⑴学习第一、二句:
通过“长、拂堤、醉、春烟”的理解,感悟草、莺、杨柳的形象。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来说一说。
指导朗读:
用轻缓的语气读,感受春天的美景。
⑵学习第三、四句:
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风筝是怎样放的?
唤起放风筝的记忆,体味其中的乐趣。
指导朗读:
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
6、吟诵全诗。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知、忙”
四、拓展阅读有关春天的诗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两首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4.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1.弄懂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和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体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4.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师举起空白的第四课)同学们,老师今天这节课没有准备,想请你们来当我的老师!
大家想一想,如果让你来当我的老师,你教教我怎么学这两首古诗呢?
(二)师生共同设计自学步骤:
1.我们先用第一首诗做实验。(生讨论如何教老师,全班交流)
2.师引导小结(即学生自学方法)并板书:
①解诗题(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②解难解词。
③理解诗句(用使用参考书、看插图、想象、反复诵读、串讲诗意、解课后题等方法)。
④归纳中心(体会作者情感)
⑤谈读诗感受。
⑥有感情朗读。
(三)实施师生共同学习:
1.请同学上讲台当小老师,为全班和老师解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在他最高兴的时候写下的。此诗写于763年,安史之乱的头目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乱”从此结束。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后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之情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意思是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2.理解难解词:
剑外:通常作为四川的简称。
忽传:忽然间到处传扬。
收蓟北:收复蓟北。
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极而泪下。
却看:再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乱卷起。
欲:将要,简直要。
狂:放怀,无拘无束,热情不加节制。
放歌:放声歌唱。
须:须要。
纵:放任,这里尽情的意思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即:就。
3.理解诗意:
用使用参考书、看插图、想象、反复诵读、串讲诗意、解课后题等方法理解诗句意思:
①“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a串讲:意思是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在剑外到处传扬。我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b积累词语:听到喜讯为何还“涕泪满衣裳”?可以用哪个四字词形容他?(喜极而泣、唏嘘不已……)
c有感情地朗读。
②“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a看插图,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想象人物的心情。
b词语积累:“喜欲狂”和“涕泪满衣裳”矛盾吗?可以用哪个词解释?(悲喜交加)
c想象:诗人离开家乡这几年,过的是怎样的生活?
d由此你可以想象得出杜甫兴奋的原因是什么?
师补充:杜甫兴奋的原因决不仅仅是因为诗人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 d串讲: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我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e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心情。
③“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a串讲:在大晴天里我要放声歌唱,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b“白日”每天都有,为何此诗要强调呢?象征着什么?(诗人的生活重见天日,心情愉悦)
c读出诗人的好心情。
④“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a“即”和“便”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语?诗人用在此的目的是什么?可见诗人语言精练。
b串讲: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过那巫峡的叠蟑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⑤读全诗,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4.总结全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因多年战乱被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
5.师引读,生齐读.
6.请一位同学带大家读背古诗。
(四)师引导生认识这首古诗结构、韵律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到诗的题目《示儿》你是怎么理解的?
“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
(二)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逝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
(三)学习这首古诗
1.结合课后的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2.师生交流
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元知”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
“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州”指中国。“同”统一。“九州同”是指全国统一。
②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③“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
“北定”“定”是平定,这里是收复的意思。“北定”指收复北方。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先。
“无”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你的,你们的。翁,指父亲。
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⑤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
3.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
(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
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希望。
4.指名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四)总结全诗
1.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齐读这两首诗
思考:《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联系诗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这一点是相同的。
但《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盼望祖国统一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听到祖国重归统一,“喜欲狂”)表达的。
(六)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策略】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学习和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理解文章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挖掘积累
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图片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
(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三、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四、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
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
(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⑴ “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⑵ “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⑶ 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
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⑷ “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五、朗读
1、自由读:
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
(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
指名读;
配乐读;
竞赛读。
六、背诵
七、练习
1、填空:
离离______________,
一岁一____________。
野火______________,
春风______________。
篱落疏疏一径深,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飞入菜花无处寻。
2、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八、书写
1、学习书写“枯 、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一、背诵古诗《草》
二、自学
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
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
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
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交流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四、朗读
1、自由读:
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
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高兴、喜悦)。
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失望)。
3、竞赛读:
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
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五、背诵
同桌互背;
指名背;
挑战背;
齐背。
六、拓展
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七、写字
学习其它几个生字。
【教后反思】
孩子们比较喜欢第一首诗,第一首为五言诗,字面上就通俗易懂。而第二首字多,又难,内容羞涩难懂,只有抓住孩子感兴趣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种有趣的心里变化才能吸引住孩子,低段所学的古诗应该通俗易懂或带有趣味性才行。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
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题。(区分春村的读音)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
1) 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 准确认读诗中的生字。
三、试读课文、读出诗韵
1.师范读。(注意读好韵脚晓、鸟、少和天、烟、鸢。)
2.学生跟师读。
3.指名读。
4.师生对读。
5.学生齐读。
四、认读、识记生字
1.指名拼读生字。(领读)
(注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
2.齐读生字。
3.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1) 自由记生字。
2) 共同探讨识记生字的`办法。
(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读诗 对树村 睡眠
闪问间闻 屋居 醒醉 亲童 外处)
五、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巩固生字:
两首古诗 一首儿歌 冬眠 到处 见闻
乡村 居住 烟花 童话 散步
六、指导写字
1.书写生字古、声、多。
2.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笔顺,并逐一指导。
古:横要长而凸。
声:上为士,上横长,下横短。
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位置要注意必须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齐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
二、朗读感悟、理解古诗
1.看课文插图,听配乐朗诵。
2.全班齐读《春晓》、《村居》。
3.学生自由读,思考:我从中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4.交流汇报自读情况,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5.分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6.反馈释疑,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三、背诵古诗
1.指导朗诵。(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 师范读。
2) 自愿读。
3) 比赛读(同桌赛、小组赛)。
2.背诵古诗。(指名背、小组背、齐背、师生对背等。)
四、指导书写
1.口头扩词:
古()()()声()()()
多()()()处()()()
知()()()忙()()()
2.书写生字处、知、忙。
3.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的笔顺,并逐一指导。
处:半包围结构,捺要拖长、包住。
知:左右结构,口在右边偏下。
忙;左右结构,竖要垂直且稍长。
4.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五、扩展活动
班里开展一次放风筝活动。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同学们背诵的这些古诗,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而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古诗却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
3、板书课题,理解“乞巧”。
a、认读“乞”,组词:乞求、乞丐等。
b、联系课后资料袋理解“乞巧”。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霄”,认读、组词,与“宵”区别。(留给学生自己发现,为《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留下伏笔)
4、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再读感悟,品味诗意
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吟诵诗句。
练说促背,趣味识记
1、教师激趣: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习了这首古诗,收获一定不少,现在我们分成两组,进行一个比赛,一组看挂图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一组配乐背诵古诗,看谁故事讲得好,古诗背得棒。□教学设计
2、小组练习。
3、进行比赛。
识字写字
1、自主识字,仔细观察怎样写好字。
2、教师范写“乞、霄”,学生练写。
拓展阅读
阅读《寒食》《元日》《清明》等以节日为题的古诗。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比赛背诵《乞巧》。
2、听写“乞、巧、霄、渡”4个字。
3、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嫦娥的故事。
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2、默读质疑。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悟诗。
a、可查字典理解字词来理解诗句。
b、联系收集的资料和同步阅读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来理解。
c、可小组合作,也可独立自悟。
4、有感情朗读诗。
a、生练读。
b、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配乐,边想象情景边朗读。
背诗比赛
1、练习背诵。
2、组内比赛。
3、各组随机抽查比赛。
识写生字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屏”。
拓展练习
同学们,如果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飞天的梦想,如今,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已实现了这个梦想。假如你乘坐飞船登上月球,见到广寒宫、嫦娥,见到环形山等等,又会演绎出怎样的富有现代特征的神话故事呢?请用“广寒宫、嫦娥、“神舟5号”飞船、运动会”等词语编写一个想象故事。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①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①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②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以前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呢?学生自由背,教师充分肯定。
②揭示课题: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首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共同学习《望天门山》
①学生初读《望天门山》。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困难向老师同学请教。
②说说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什么。
③自由练读,读出诗的韵味。
④诵读展示。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⑤练习背诵。
练写生字,抄写古诗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抄写《望天门山》。
自主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①回顾上一首诗的学习过程,自学《饮湖上初晴后雨》。
②交流展示。
a.展示朗读或背诵。
b.说说你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c.背出你最喜欢的诗句,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①指名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默写《望天门山》。
②配乐情境朗诵。
想象画面
①选择最喜欢的一句诗,想象它所描述的画面,与同桌相互说一说。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想象。
可用简笔画画出来,也可用几句话描述。
③交流各人想象的画面。
拓展活动
①交流搜集的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诗句。
②召开“祖国山河美”古诗朗诵会。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2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咏、碧、妆、剪、裁”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咏柳》。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谈话激趣:同学们,春天到来时,天气转暖,花开了,草绿了,小鸟又飞回来了,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春天的一切都充满着生机。春天是这样的美,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
2.释题:“咏”即用诗歌来歌颂和赞美。“咏柳”即是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合作探究字词。
(1)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相互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3)释词:
碧绿:翠绿色的玉石。
妆:装扮,打扮。
万条:文中指无数根柳条。
丝涤:用丝织的带子。文中用来形容柳枝细长而柔嫩。
裁:裁剪。
三、深度感悟,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二句诗。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二句,思考:这两句是是什么意思?
(2)指导看图: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儿童坐在一棵柳树上吹着竹笛)从远处看,倒垂下来的柳条像什么?(像用丝织成的带子)
(3)理解句意。
谁能试着说说第一、二两句诗的意思?
(高高的柳树如同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万千条柳枝好像垂下来的绿色丝带)
(4)指导朗读。
一要读出对诗人的赞美,二要读出节奏感。
引导:诗人从柳树写到柳枝,又从柳枝写到柳叶,诗人看到这细嫩的柳叶,是怎样想的呢?
2.学习第三、四句诗。
(1)指名读第三、四句。
(2)交流汇报:诗人是怎样想的?
(柳叶怎么这样细这样尖,好像是人裁剪出来的)
(3)诗人又想到是谁裁剪的呢?
(二月春风)
(4)诗人为什么会想到二月春风呢?
(因为春风一吹,吹绿了柳树)
(5)投影出示:“二月春风似剪刀”,引导理解。
(6)谁能说说这两句的诗意。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范读。
2.同桌对读。
3.指名读。
4.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试着背诵。
五、小结
在春天里看到吐出新绿的柳树,就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所以许多诗人都写是赞美杨柳。诗人赞美杨柳更为奇特,从“树——枝——叶”联想到“碧玉”“绿丝涤”,最后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仿佛是二月春风把这剪刀裁出满树又细又嫩的柳叶。
六、扩展升华
诗人描写的柳树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那么你眼中的柳树又是怎样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唱一唱……)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绝、鸣、岭、泊”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并会默写。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咏柳》。
2.全班齐背《咏柳》。
教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写春天柳树的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描写春天景物的另一首诗《绝句》。
3.介绍杜甫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杜甫到了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那时正是春天,他看到明媚的春色,心情十分愉快,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二、指导自学(按上节课的方法学习)
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诗句。
2.边读边想:诗人看到一幅怎样的画?画上有些什么?
3.同桌交流。
三、合作探究,质疑释惑
1.齐读第一、二句,想想这两句描写了怎样美妙的画面?
2.指名读第三、四句,说说这两句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教师指导:诗句中的一个“含”字使我们体会到诗人在屋子里向远处眺望。这窗户好像画框,远处的山,门前的大船,都镶嵌在画框里。诗人写得多妙啊!
四、朗读感悟,欣赏体会
1.指导朗读。
朗读这首诗时语调要轻松,要突出重音:鸣、上、含、泊、千秋、万里,要边读边想像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情境。
2.体会诗歌意境。
3.体会语言特色。
4.体会诗歌节奏。
读中体会。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画面有声有色,充满生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你能体会得到吗?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1、根据新旧字的联系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理解、感悟古诗,感受优美的春景,能说出“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结合插图,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理解、感悟古诗,感受优美的春景,能说出“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13个字,会写6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怎样?(指名说)
2、 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今天我们将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 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 下面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谁能读一读?
二、初读感知。
1、 老师感悟。
2、 学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3、 分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4、 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
三、再读感悟。
1、 课文插图。
你看到了什么?诗中哪里讲了鸟?读给大家听听?哪里讲了花?用诗句来告诉我们。
2、 这么美丽的画面,大家一定很喜欢吧?那该怎样读这首诗呢?
3、 指导朗读。
四、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 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古诗。你眼前浮现出了什么?
2、 指导背诵。
五、扩展活动:
这么美丽的画面,拿出你们手中七彩的笔,画出七彩的春天吧。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能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
1、 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
面。
2、 这是什么?
3、 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
二、揭题
1、 出示课文插图
2、 诗人高鼎把它们写进了一首诗中,我们来读一读。
3、 板书课题,读准“村”。
三、初读感悟。
1、 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 指名读,齐读。
四、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 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呢?
2、 全班齐读。
3、 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
4、 诗中是怎样写的呢?
5、 小伙伴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情趣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五、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 师配乐朗诵,小朋友闭上眼睛,再说说刚才仿佛看见了什么?
2、 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六、扩展活动
有条件的同学可小组合作制作风筝,开展放风筝活动。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4
c 【学习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位小朋友,一起先听听他的自我介绍吧。
放录音:嗨,我是古诗博士,非常高兴认识你们。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学习,在学习之前,我想和你们进行一场背诗比赛。
小博士要求:
1、任意背一首诗,开火车背。
2、别人背过的.不能得复背。
教师小结背诗比赛:同学们表现很棒,教师也想背了,想不想听呢?
二、朗读古诗,学习生字
1、诗背古诗,请同学评价后,让学生自读《春晓》、《村居》。
2、师:这两首古诗的题目分别是──指名读,区分“春、村”的读音。
3、出示生字:
⑴ 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
⑵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⑶ 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⑷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4、巩固识字。
5、比赛背。
二、巩固生字
1、出示词语:
指读。
抢读。
同桌互读。
2、比赛:
出示字卡,打乱顺序,分别发给四个小组,让小组合作,按诗句的顺序摆一摆。
三、写字
逐一指导书写。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
一、复习导入
1、比赛背诵《乞巧》。
2、听写“乞、巧、霄、渡”4个字。
3、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嫦娥的故事。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2、默读质疑。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悟诗:
⑴可查字典理解字词来理解诗句。
⑵联系收集的`资料和同步阅读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来理解。
⑶可小组合作,也可独立自悟。
4、有感情朗读诗:
⑴生练读。
⑵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配乐,边想象情景边朗读。
三、背诗比赛
1、练习背诵。
2、组内比赛。
3、各组随机抽查比赛。
四、识写生字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屏”。
五、拓展练习
同学们,如果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飞天的梦想,如今,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已实现了这个梦想。假如你乘坐飞船登上月球,见到广寒宫、嫦娥,见到环形山等等,又会演绎出怎样的富有现代特征的神话故事呢?请用“广寒宫、嫦娥、“神舟5号”飞船、运动会”等词语编写一个想象故事。
【《古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古诗《画》教学设计08-29
古诗教学设计(15篇)06-04
古诗教学设计 15篇07-20
古诗教学设计集合15篇07-13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1-22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教学设计12-27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五107-03
《古诗》的教学反思09-21
古诗教学反思06-15
古诗教学反思10-22